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熊维尼-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想喝那口水。然后他从水里站了起来,蹚着水走回到克里斯朵夫·罗宾身边。他们试着一起坐进了伞里,这下伞就再也没有翻过去了。
“我要把这艘船称作‘熊之智慧号’。”克里斯朵夫·罗宾说。现在,“熊之智慧号”朝着西南方向,优雅地晃动着,慢慢驶去。
你可以想象,当小猪皮杰看见这艘船驶进他的视野的时候有多么高兴。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会乐意地认为他曾经在可怕的洪水中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危险,但事实上,他唯一经历的一次危险,就是在他被困前的半个小时里,当时猫头鹰刚刚飞来,坐在树上的一根树枝上,为了安慰他,猫头鹰给他讲了一个非常长的故事,关于猫头鹰的一个姑妈犯了一个错误,下了一只海鸥的蛋,这个故事一直这样讲下去,就像这个句子一样,很长很长,直到皮杰绝望地靠着自己窗台,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慢慢地,他的身子开始朝窗外滑,直到他的半个身子已经挂在了窗户外面,只有脚尖钩住了一点点东西,幸好在这个时候,猫头鹰发出了一声尖叫,但这确实是故事里的一句话,那是他姑妈叫的,但皮杰被吓醒了,及时地用脚尖把自己拉回到了安全的地方,然后说:“真有趣,不是吗?”就在这时——你可以想象,当他最后看见了那艘漂亮的船,“熊之智慧号”(船长C。罗宾,大副P。熊),远远地出现在海面上,前来营救他的时候,他究竟有多么高兴!克里斯朵夫·罗宾和噗又回来了……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因为,说完上面那个句子之后我实在是太累了,我想我可以就在这里结束了吧。
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1)
一天,太阳公公带着五月的气息又回到了森林里,所有的河流都快活地唱着叮咚的歌声,变回了它们原先可爱的形状,小池塘也都静静地躺回到了地上,梦想着它们曾经看见过的生活,还有它们曾经做过的轰轰烈烈的事情。在温暖而宁静的树林中,布谷鸟开始悄悄地练起了嗓子,它小心谨慎地听着自己的歌声,想知道它自己是不是也听着满意。斑鸠则开始用它们懒洋洋的声音对自己轻声地抱怨着,好像在说一切都是它同伴惹出的祸。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就在这一天,当克里斯朵夫·罗宾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吹响了口哨之后,猫头鹰立刻飞越百亩森林赶了过来,看看克里斯朵夫·罗宾想要他做点什么。
“猫头鹰,”克里斯朵夫·罗宾说,“我要开一个宴会。”
“你要开个宴会,真的吗?”猫头鹰说。
“这应该是一个特别的宴会,这是因为噗做的事情,他做了他该做的事情,才把小猪皮杰从水灾里救了出来。”
“噢,就是因为这个,是吗?”猫头鹰说。
“是的,所以你能去告诉噗吗?用你最快的速度,还有其他所有人,因为宴会就在明天举行。”
“噢,就在明天举行,是吗?”猫头鹰说,仍然努力地想帮点什么忙。
“那你能去告诉他们吗,猫头鹰?”
猫头鹰努力地想说点什么聪明的话,但是他想不出来,于是他飞走了,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其他人。他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维尼—噗。
“噗,”他说,“克里斯朵夫·罗宾要开一个宴会。”
“噢!”维尼说。他发现猫头鹰好像在期待他再说点什么,他就说:“会有那些小蛋糕和粉红色的奶油吗?”
猫头鹰觉得,让他去谈论小蛋糕和粉红色的奶油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太低级了,于是他就把克里斯朵夫·罗宾说的每句话都告诉了噗,然后就飞去找咿呦。
“为我举办的宴会?”维尼心里想道,“太隆重了!”接着他就开始猜想,别的动物是不是都知道那是专门给噗举办的宴会?克里斯朵夫·罗宾是不是已经告诉了他们关于“浮熊号”和“熊之智慧号”,还有所有他曾经发明并航行过的船的事情?然后他又想,如果所有人都忘了这些事情,也没人知道这个宴会到底是为谁举办的话,那该有多么糟糕!他越是这么想,宴会这个事情就在他脑子里模糊了起来,就像一场很不顺心的梦。到后来,这场梦竟然自己在他脑袋了哼哼起来,最后变成了一首歌。那可真是一首焦虑的噗之歌:
为噗欢呼三声!
(为谁?)
为噗——
(为什么?他做了什么?)
我以为你们都知道;
他从大水中救出了朋友!
为小熊欢呼三声!
(为谁?)
为小熊——
他不会游泳,
但他救出了朋友!
(他救出了谁?)
噢,听我说,好好听!
我在说噗——
(说谁?)
说噗!
(对不起,我老是忘记。)
好了,噗是一只长满脑筋的熊。
(你再说一遍?)
长满脑筋的——
(长满什么?)
当然,他吃得很多,
我也不知道他游泳本事是强是弱,
但是他能想法浮起来,
坐在特殊的船上很有能耐。
(特殊的什么上?)
嗯,特殊的罐子上——
所以现在我们给他三声真心的欢呼。
(所以现在我们给他三声真心的希望?)
希望他永远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变得健康聪明又富有!
为噗欢呼三声!
(为谁?)
为小熊欢呼三声!
(为哪位?)
为小熊——
欢呼三声,为我们杰出的维尼—噗!
(麻烦你们,谁能告诉我——他倒底做了什么?)
在维尼的脑袋里想着这些的时候,猫头鹰正在跟咿呦说话。
“咿呦,”猫头鹰说,“克里斯朵夫·罗宾准备开一场宴会。”
“很有趣,”咿呦说,“我想他们这次又会送给我一些莫名其妙的被踩坏了的小东西。心肠很好,考虑得也很周到,根本不值一提,别提它了。”
“这是给你的邀请。”
“那是什么东西?”
“一个邀请!”
“是的,我听见你说的话了,是谁忘拿走的?”
“这不是吃的东西,就是请你去参加宴会,明天。”
咿呦慢慢地摇了摇头。
“你是说皮杰吗?长着机灵的小耳朵的那个小家伙?那就是皮杰,我会告诉他的。”
“不,不!”猫头鹰说,他快被气晕了,“我说的是你!”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克里斯朵夫·罗宾说‘其他所有的人!告诉其他所有的人’。”
“其他所有的人,除了咿呦?”
“其他所有的人!”猫头鹰愤怒地说。
“啊!”咿呦说,“弄错了,毫无疑问,但是我还是会去的,只是下雨了不要怪我。”
但是第二天并没有下雨,克里斯朵夫·罗宾用几片长木板做了一张很长的桌子,他们所有人都围着桌子坐了下来。克里斯朵夫·罗宾坐在一头,维尼坐在另一头,在他们中间,一边坐着猫头鹰、咿呦和皮杰,另一边坐着野兔、小豆和袋鼠妈妈。野兔所有的朋友和亲戚则零零散散地坐到了周围的草地上,期望什么时候谁能跟他们说几句话,或者有谁不小心掉下了什么东西,或者有谁能问一下他们几点了。
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2)
这是小豆第一次参加宴会,他非常的激动。大家一坐下来,小豆就开始说起话来。
“你好,噗!”他尖声说。
“你好,小豆!”噗说。
小豆在他自己的椅子上跳了一小会儿,然后又开始尖声说:
“你好,皮杰!”
皮杰举起一只爪子朝他招了招手,因为他太忙了,来不及说话。
“你好,咿呦!”小豆说。
咿呦悲伤地对他点了点头,“很快就要下雨了,等会你看吧,到底会不会下雨。”
小豆马上抬起头,看看是不是在下雨,结果并没有下雨,于是他又说:“你好,猫头鹰!”猫头鹰和善地说:“你好,我的小朋友。”然后又转过去继续给克里斯朵夫·罗宾讲他的一个朋友,但是克里斯朵夫·罗宾并不认识那个朋友,如何差了一点点就遭遇一场事故的故事。袋鼠妈妈则对小豆说:“先把你的牛奶喝完,亲爱的,然后再说话。”但是小豆一边在喝牛奶,一边还想说他可以把两个事情都放到一起做……结果他被呛了一大口,不得不被袋鼠妈妈使劲地拍着后背,花了很长时间被牛奶打湿的毛才弄干。
等他们所有人都快吃饱了,克里斯朵夫·罗宾拿起了一把汤勺,敲了敲桌子。其他人全都停止说话,变得非常安静。除了小豆——他刚刚打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嗝,但又马上看了看野兔的亲戚们,好让大家以为是他们中间谁打的嗝。
“这次宴会,”克里斯朵夫·罗宾说,“是为了某人做的事情而专门举办的,我们都知道他是谁,所以这是他的宴会。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我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就在这里。”说完,他摸索了一下,又低声说:“去哪儿了?”
在克里斯朵夫·罗宾找礼物的时候,咿呦大声地咳嗽了一声,开始说:
“朋友们,也包括你们这些小东西,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或者我应该说,到目前为止都是很荣幸的事情——能看见你们都参加了我的宴会。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做。你们中间的任何人——除了野兔、猫头鹰和袋鼠妈妈——都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噢,还有噗。我的评论并不包括小豆和皮杰,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小了。你们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但偏偏是我。其实我根本没想过——我也没必要这样说——想得到克里斯朵夫·罗宾现在正要找的东西。”——说完,他就把一只前腿抬起来,捂着嘴巴,悄悄地,又很大声地说:“看看桌子下面有没有——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但因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我们都应该——”
“呵——呃!”小豆不小心又打了一个嗝。
“小豆,亲爱的!”袋鼠妈妈责备了他一声。
“他是在说我吗?”小豆有些吃惊地问道。
“咿呦在说些什么?”皮杰低声地对噗说。
“我不知道。”噗很难过地说。
“我还以为这是你的宴会呢。”
“我原来也以为,但我想不是我的。”
“我宁愿这是你的,而不是咿呦的。”皮杰说。
“我也这么想。”噗说。
“呵——呃!”小豆又打了一个嗝。
“我刚才——说话——的时候,”咿呦严肃地高声说,“我刚才说话的时候,被很多种吵闹的声音打断了,我觉得——”
“找到了!”克里斯朵夫·罗宾激动地叫了一声,“把这个递给老笨熊,这是给噗的。”
“给噗的?”咿呦说。
“当然,给世界上最好的熊。”
“我早就应该知道,”咿呦说,“毕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有我的朋友,昨天还有人跟我说。到底是上周,还是上上周,野兔撞到了我身上,还居然说‘讨厌!’这就是社交圈子,总会有事情发生。”
但是他说的话没有人在听,因为大家都在说:“快打开它,噗。”“那是什么,噗?”“我知道那是什么。”“不,你不知道。”等等类似的话。当然维尼用他能做到的最快的速度把礼物打开了,但是没有把拴着礼物的绳子弄断,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那段绳子会派上用场。最后礼物终于出现在他面前。
当维尼看见那礼物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都快晕倒在地上了,因为他太高兴了。那是一个特殊的铅笔盒。里面有一种标记了“B”的铅笔,代表“熊”(熊的英文写作Bear,维尼以为B是Bear的缩写,其实是标志铅芯软硬程度的符号),还有标记了“HB”的铅笔,代表“帮助小熊”(HelpingBear,HB其实表示铅芯最硬),还有标记了“BB”的铅笔,表示“勇敢的小熊”(BraveBear;BB其实表示铅芯最软)。铅笔盒里还有一把小刀,用来削铅笔;一块橡皮擦,用来把你写错的字擦掉;一把尺子,用来为要写的字画上横线,尺子上面竟然还有小刻度线,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东西有多少英寸长,就可以用它量出来。有蓝铅笔、红铅笔和绿铅笔,你可以用蓝色、红色和绿色来写不同的事情。所有这些可爱的东西,都装在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小盒子里。如果你想要扣上盒子,就能“咔嚓”一声把它扣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送给噗的。
“噢!”噗说。
“噢,噗!”其他所有人都叫道,除了咿呦。
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3)
“谢谢——你。”噗激动地说。
但是咿呦却在对自己说:“这些写写画画的东西,铅笔什么的,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问我,愚蠢的东西,里面什么价值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等他们所有人都对克里斯朵夫·罗宾说“再见”和“谢谢”之后,维尼和皮杰一起回家去,他们想着事情,走在金色的月光下,很长时间谁都没有说话。
“明天早上你醒来的时候,噗,”最后皮杰说,“你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早饭吃什么?”噗说,“你会说什么,皮杰?”
“我会说,我想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皮杰说。
噗认真地点点头。
“那不是一样的吗?”
“发生了什么事情?”克里斯朵夫·罗宾问。
“什么时候?”
“第二天早上。”
“我不知道。”
“你能再想想,下次讲给我和噗听吗?”
“如果你非常想知道的话,我会的。”
“噗想知道。”克里斯朵夫·罗宾说。
说完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拾起噗噗熊的腿,慢悠悠地朝门口走去。维尼—噗被他拖在身后,走到门边,他转过来问我:“想上来看我洗澡吗?”
“也许吧。”我说。
“噗的铅笔盒比我的还好吗?”
“和你的一模一样。”我说。
他点了点头,继续朝楼上走去……就在那一刻,我听见“砰——砰——砰——”小熊维尼跟着克里斯朵夫·罗宾上楼去了。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我们小时候读过不少儿童故事书,也看过很多动画片,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书,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迪斯尼制作的“维尼”系列影片。直到接到这套原版故事书的翻译工作之前,我对于“小熊维尼”简直全无概念,只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因此,当约稿人在电话里跟我说:“小熊维尼你知道吧?”,我只能不知所云地回答说:“哦——哦——”
两本薄薄的故事书,在我拿到手里时,我仍然以为那里面无非是一些简单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图——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和《豌豆公主》那样的儿童读物,不过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翻译工作。可是,一本书才翻译到一半,我就已经被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彻底折服。它们完全突破了我对儿童读物的狭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场景……儿童读物能写成这样,实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译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套《小熊维尼》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对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在人们对于很多纯真美好的快乐已感觉陌生时,这些故事恰恰能带你回到儿时遥远而甜蜜的记忆中,仿佛你也置身于那个年代,说着同样幼稚直白的语言,干着同样无聊可笑的傻事,甚至梦见同样天真而荒诞的画面……所有这些我们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乐,都会从这套书的字里行间缓缓流出,注入到每一个读它的人的心灵,不论是无邪的孩童心灵,还是被现实繁杂的琐事污浊的心灵。
噗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是整套故事书的主角,对于它我不必再做进一步的介绍。在《小熊维尼》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A。A。米尔恩已经给出了一个孩子气的解释——它的名字来自伦敦动物园里一头叫“维尼”的熊,以及克里斯朵夫·罗宾曾经有过的一只天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噗的原型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尔恩的妻子从伦敦的一间著名店铺“Harrods”把它买回家,作为送给他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一周岁的生日礼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于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儿子)的真实生活中——小猪皮杰和毛驴咿呦是邻居送给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礼物,袋鼠妈妈、小豆和跳跳虎则是后来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给儿子的,只有猫头鹰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虚构。'“故事中的动物几乎全部来自育婴室,我的“合伙人”(我太太)先为他们设计好不同的声音及语言,然后在他们的主人(我儿子)的爱心照料下,每一个动物的特质则发展呈现为一个独特的性格角色。”——米尔恩'当所有这些角色,包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被米尔恩安置到“百亩森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后,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世界就此诞生了。在《小熊维尼》原著的封套页上有一幅由作者谢巴德(ErnestH。Shepard)手绘的“百亩森林地图”插画,你能想象得到,“百亩森林”其实也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周边环境的写真,也就是环绕着Cotchford农庄的那片名为Ashdown的森林。地图上标注了噗所住的树屋、克里斯朵夫·罗宾的树屋、猫头鹰的房子、小猪皮杰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妈妈和小豆的住所,甚至还有故事中提到的发现“北极”的地方。这个独立的世界仿佛早已存在在那里,居住在其间的每一个人和动物,仿佛也和外界毫不相关地过着他们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是情况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故事一步步展开,所有的角色都陆续登场后,这个独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画面。有人憨厚愚钝(例如维尼熊),但却总能逢凶化吉,招人喜爱;有人胆小谨慎却又好大喜功(例如小猪皮杰),结果却常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悯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忧郁的世界中(例如毛驴咿呦);有人满腹心机(例如野兔),最后却搞得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喜欢摆出一副学究形象(例如猫头鹰),却又总是不懂装懂;还有现实生活中操心柴米油盐的平凡家庭妇女(袋鼠妈妈)和顽皮天真的幼龄儿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罗宾在故事里已不再是个儿童形象,反而更像是这个“百亩社区”的领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成人的关爱和冷静,会在你气馁的时候给你鼓励,会在事情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帮你解围。与此同时,他也保留着孩童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例如带领所有的动物去寻找“北极”)。作为一部儿童读物的作者,米尔恩并没有狭隘地把眼光放在儿童单纯的心灵世界中,他试图通过“百亩森林”里的居民来对照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居民,讲述这些动物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述人世间的故事,或者说,现代社会里成人世界的故事。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米尔恩本人的经历。米尔恩因《小熊维尼》而成为闻名于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本人却并不满于这个名声,因为他的个人志向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剧作家。从小米尔恩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天赋,进而就读剑桥三一学院研究数学,但他却在同时为该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写文章,最后担任了《Granta》的编辑。毕业后,米尔恩加入了英国以讥讽时事著称的杂志《Punch》,担任编辑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创作剧本。1917年,他将自己在服役期间发表的一部儿童剧改写了一本儿童诗集《从前从前》(《OnceUponATime》)。对此他本人的评论是:“没人搞得清楚这是给儿童看的,还是给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暂时让我们忘记战争。”也许正是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米尔恩和很多20世纪初的作家一样,开始无比向往和缅怀孩提时代纯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儿童的书是一定要写的,不过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儿童诗集《我们非常小的时候》(《WhenWeWereVeryYoung》)在英国出版后,立即赢得英美评论界的一片赞誉。1926年,在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6岁时,米尔恩着手创作这两本不朽的儿童名著《小熊维尼》和《维尼角落的家》。这两本书为米尔恩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但他却在1928年后停止了儿童文学的写作,转而投身于神学辩论法。1938年,56岁的米尔恩发表了一部自传《现在已经太迟了》(《It’sTooLateNow》),根据儿子克里斯朵夫·米尔恩的说法,米尔恩在自传里对于“小熊维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页。由此不难看出,《小熊维尼》这套儿童故事书倒更像是米尔恩无心插柳的结果。虽然他一生出产了数量众多的戏剧和小说,其中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维尼》那样引起世人瞩目。然而,也许能让米尔恩内心里获得些许安慰的是:他在儿童文学之外的写作经历,竟也不由自主地渗入了他笔下的百亩森林中——他所擅长的讥讽调侃,他所喜爱的戏剧化表现形式,这些特征都转变成了天真无邪的笔触,散布在《小熊维尼》的角角落落。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2)
正因如此,米尔恩创造的那头没什么脑筋的熊,以及百亩森林里的所有性格各异的动物们,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跌宕起伏的戏剧。戏剧离不开巧合,《小熊维尼》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简单短小,但却不乏巧合。例如维尼帮咿呦找到尾巴的那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咿呦丢了尾巴,维尼帮他找,于是维尼去请教猫头鹰,因为猫头鹰非常有学问。在维尼敲猫头鹰的门的时候,其实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但是他通过一连串的幽默的环节——门牌上的错别字和猫头鹰与维尼滑稽的对话——把读者的注意力岔开,最后才引向答案:原来咿呦的尾巴正是猫头鹰门口的拉铃。与此相似的巧合也体现在其他的故事中,通常,米尔恩也采用了现代故事片的叙事手法,分几条线索叙述同时进行的事件,最后,当这些事件汇聚到同一时间地点,故事的戏剧性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例如小猪皮杰和维尼为咿呦修房子的故事)。
米尔恩诙谐幽默的文体也在《小熊维尼》中有突出的表现,这种幽默着重地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例如“小猪皮杰遇到长鼻怪”的那个故事,经过米尔恩在前面讲述的几条线索的层层铺垫,最后,当皮杰把困在陷阱里的维尼当作长鼻怪后,他惊恐万分地跑去找克里斯朵夫·罗宾,一路上高声呼救。为了表现出小猪皮杰有多么紧张,米尔恩重复了四遍皮杰的呼喊,但每一次皮杰的话都有些不一样——由于太紧张了,皮杰把“救命”喊成了“救密”,把“一头丑丑的长鼻怪”喊成了“一头长长的臭鼻怪”。看到这里,读者无疑会迸发出畅快的笑声。
当然,除了这种直接的幽默形式之外,米尔恩还在故事中随时随处地放置了更多的冷幽默。例如猫头鹰搬新家的那个故事——袋鼠妈妈发现猫头鹰屋子的地板上长了羊肚菌,但是好面子的猫头鹰(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学问渊博)硬说那是他洗澡用的海绵,结果被童言无忌的小豆捅破……像这样带有嘲讽色彩的幽默,显然米尔恩不是想让读《小熊维尼》的孩子们去参悟了解的,但是成年人却能一眼看透,报以会意的一笑。
谈到儿童文学中的幽默这个话题,我在翻译《小熊维尼》这套故事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好友讨论过。回想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故事,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儿童故事,严肃说教的成分居多,而像《小熊维尼》这样风趣幽默的东西实在是不曾见到。好友的结论是:中国人天生就缺乏幽默感。此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小熊维尼”所诞生的英国,向来崇尚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儿童文学的创作其实没有既定的条条框框,没有限定只是写给儿童看而必须灌输伦理美德。至少米尔恩打破了传统——《小熊维尼》是给儿童准备的,但它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或许米尔恩只是随着自己的心意,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描写孩童时期的美好回忆,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但是,这样一部随意的作品却成为世界儿童著作的经典。回顾国内,今天中国的文化也逐渐摆脱了正统礼教的束缚,日趋开放。我们本国人若要创作新的儿童读物,何尝不可引荐《小熊维尼》的方式,多为孩子们添加一些轻松而贴近生活的幽默元素呢?
西方国家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媒体甚为丰富,迪斯尼就是其中的一个巨头。我们中国人接触到“小熊维尼”,多半都是通过迪斯尼推出的一系列《小熊维尼》动画片。但是,稍微做一下考证就知道,“小熊维尼”其实并非美国土生土长的卡通形象,而是从英国,也就是米尔恩以及插画作者谢巴德的笔下引进过去的。1929年,米尔恩把《小熊维尼》及其所有派生产品的权利卖给了美国的一家施莱辛格公司,该公司股东斯蒂芬·施莱辛格(StephenSlesinger)于1953年去世后,《小熊维尼》的版权转而由他的遗孀谢利·施莱辛格(ShirleySlesinger)继承。谢利又在1961年与迪斯尼签约,将“小熊维尼”形象使用权租给迪斯尼公司使用。1966年,迪斯尼推出了第一部小熊维尼动画片《小熊维尼与蜜蜂树》,从那以后,迪斯尼的维尼系列影片轮番上阵,小熊维尼也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由它派生出的产品比比皆是,从玩具、儿童服饰到电脑桌面和学习软件,谁能想到,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最后竟会成为迪斯尼最大的一棵摇钱树!
对比迪斯尼的系列影片和《小熊维尼》原著,我们能发现很多不同点。首先在人物形象上,迪斯尼对原著中的维尼熊和其他动物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原著的插画更突出写实,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素描,却又不失生动细腻,画面中渗透出的一股灵气不经意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