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设计与你有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方向,知道了集体目的是什么,知道分工如何,设计的结果才能令人满意。
  不要随意颠覆曾经的决定
  “颠覆决策”是设计工作中最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工作全部白费了,会在瞬间把工作的热情化为乌有,让以后的工作失去士气,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养成以调查、测试数据为决策根据的习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颠覆决策”的发生。虽然调查和测试可能会增加设计的预算,但这是目前最能保证我们找到正确结果的方法。本书将在后面专门就此予以阐述。
  制定决策流程
  设计的决策是最私人化的一件事情,10个决策者很可能会得到11个结果。如果你是项目管理者,那么你首先要弄清楚的事情就是决策流程,明确最高决策者是谁?你应该努力简化决策程序,缩小决策范围,否则你将把设计带进一个扯皮和讨价还价的尴尬境地。对于设计来说,意见之间的相互妥协是最不好的结果(有的客户最喜欢让设计综合所有的意见,或者合并处理若干个方案),它会让设计的结果越来越偏离它本该去的方向。
  不吝啬表扬
  对于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师来说,赞扬有时候比金钱更能激起他们的热情,为了让大家干劲儿十足,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
  学会做设计公司的缓存
  很多拙劣的管理者习惯把领导施加给自己的压力立刻释放到下属身上,经常是放下领导的电话,立刻打给下属,把刚才听到的话复述一遍。这是工作中最不可取的做法,就像电流超过了荷载一定会跳闸一样,下属一旦承受不了过多的压力,一定会想自己的办法缓解压力,而这种办法往往是消极的。
  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应该像一个超大容量的缓存,领导布署的任务一定要暂时放在自己这里一段时间,按照下属的工作进度,一段儿一段儿地下派任务,这样下属就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工作自然也会井井有条。
  千万别把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当成变魔术的人,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和人手,作为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懂得这些环节中间的工作量以及合理的工作效率,然后给予服务商一个合理的进度安排。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中小企业的设计管理方法
每位39元的比萨饼店
  我还经历过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北京有一家连锁比萨饼店,当它准备开业的时候他们只有20万元创业资金,大部分都花在租房子和装修店面上了,等到想起来餐厅还需要一个标志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经费了。当时那年轻老板有个漂亮女朋友,我已经记不清她到底姓什么了。她给我打电话说这事儿的时候很坦率,就想让我帮个忙,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怎样把画在纸上面的一个图案印刷到托盘和菜单上面。
  我对她说设计标志需要花很多时间,还要支付一笔设计费用。没想到她连说不用,一边说一边在电话那边儿画了一个猪鼻子用传真发给我,只拜托我帮她配上一行合适的字体,然后帮他们印在盘子和垫盘纸上就行了。这是我所参与过的最潦草的一次标志设计,前后不超过15分钟,可是谁会在意这些呢?那些在那家店开业半年内蜂拥而至的食客们,都是冲着39元一位的超低价格,和永不限量的美味比萨、烤鸡翅、茄汁意面、免费饮料而光顾的。直到他们撑得肚子圆圆地走出餐厅,可能也没注意到这家餐厅的标志是什么,可这并不影响他们馋了的时候再回到餐厅来。
  没过几年,这家比萨店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连锁餐厅,也许是因为那老板和他漂亮的女朋友分手了,也许是他们正规化以后的市场部门认为用猪鼻子做一个大企业的标志不雅,反正都是我瞎猜,总之他们花了很多钱聘请正邦公司设计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标识和正规的VI系统。
  等到新标志挂满街头的时候,我倒是开始怀念那个简单可爱的猪鼻子了。更没想到的是,今天猪成了宠物,用猪鼻子做标志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有一些今天还成了名牌。也许那家比萨店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那个钱?谁知道呢。
  但是今天,我已经能够肯定地知道,对于商业来说,设计不是雪中送炭,只是锦上添花。设计的背后是巨大的预算,它会带来高昂的制作成本,依靠源源不断的传播费用,才能达到创造价值的目的。如果你正在执掌一家刚刚创业的企业,如果投资人还没有给你足够多可以浪费的资本,那么我告诉你,虽然现在就必须开始创造你的品牌,但是不一定必须花很多钱,对你有帮助的设计有时候不一定很贵。
  看看一些今天价值百亿的著名企业的标志吧。1972年以前耐克公司的标志实在难看,根本没有成为大名牌的气质,于是他们决定重新设计。雇用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了对钩标志,只付给作者35美元。那家伙叫什么今天谁也不知道,可是这个标志成为全世界商标的典范;奥多比的标志是由创始人约翰·沃诺克先生的夫人设计的,一分钱也没花,所以后来奥多比公司的设计师们建议老板更换新标志的时候,约翰·沃诺克先生开玩笑说你不想丢掉工作,我不想离婚;谷歌标志的设计者是这家公司的实习网站管理员丹尼斯·黄(韩国名字为黄正穆)。这些故事都说明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品牌的传播比起品牌的设计来要重要得多,传播就是日积月累地塑造品牌形象,品牌的价值永远寄生在这个企业的价值之上。
  世界上永远没有一步到位的事情
  我们经常喜欢说“一步到位”这样的话,比如在购买汽车时,假如原本有一个20万元的购买计划,有经验的汽车代理商往往都会小心地建议你提高一个购买级别,他们的理由就是“一步到位”。可是世界上真有“一步到位”的事情吗?当你多付了25%的钱,神气活现地驾驶着比计划高一级别的汽车在街上行驶,这种感觉用不了3个月或者半年就会过去,因为你的欲望一定已经帮你锁定好了下一个目标。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步到位”的事情,用一句广告语形容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企业品牌也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聘请一些专家、按部就班就能成功地一步到位,如果是那样,品牌这件事还有什么意义?那些关于“一步到位”的劝说,无非就是想多骗你一些钱财而已,难道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吗?
  品牌就像你的一个储蓄罐,你一次投入多少并不关键,关键是日积月累,而且储蓄的不光是你的钱,还有你的心血和时间,就像一瓶老酒,越陈越香。只要你把心血不断地放进去,坚持不懈积少成多,那么10年之后你一定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在我们这个行业,最好做的生意就是那些雄心勃勃的新公司,因为他们正陶醉在自我编织的美梦里,没有不自认为前途无量的。因此经过我们一番吹捧之后,再加上点儿“一步到位”的劝说,就能很轻松地促使客户追加预算。可是这些人中间有多少成功者呢?其实很少很少,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行业内至今都有一个魔咒,如果业务还没稳定,就急着忙着CI、VI自己的企业,一定是会倒闭关门的。
  市场像一个永远变化着的潘神迷宫,很少有人能够洞察它的下一次布局。成功的游戏者会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生存形态。就像大自然不相信人定胜天的谎言,市场也是一个宇宙,如果你对它不是心存敬仰,而是一味掠夺和欺骗的话,肯定会被吞食掉。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品牌,有时候像是在种树,如果十年种了一百棵树,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但是如果你十年只种一棵树的话,它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你肯定就成功了。因为品牌的意义就在于:不要森林,只要大树。这些都能说明,建设品牌最忌讳的就是投机、求快、急功近利。
  

第六章:做一个聪明的客户(1)
工作就是课堂
  我没有接受过设计和商业这两个领域的专业训练,却在中国把商业和设计结合得非常完美,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我、研究我,经常请我去讲课。这不仅是因为我的生意兴隆,关键是我的员工非常快乐,用不着加班熬夜,我们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着设计带来的快乐。我们的客户也和我们逐渐变成了朋友,还有的干脆就成了邻居,互相欣赏的感觉实在是一种幸福。
  从2003年开始,我改变了经营思路,不再为任何生意与任何人发生竞争,而将这些时间节省下来用在潜心研究上面。期间,行业里除了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没有任何人帮助过我,其实一开始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后来我和王敏成了好朋友,他们才勉强承认我算是个设计师了。可是我心里却觉得好笑,因为那时候我心里早就有了别的目标,承认不承认我是个好设计师根本就不重要。
  我的一部分知识来自自学,但并不是所有的。并且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是靠自学。我的幸运是在工作中找到了最好的老师和课堂,就是我的客户们。他们不仅都是中国优秀的商人,对我来说还是无私的好人,不仅给了我发展壮大的金钱,更给了我经营设计的头脑。我在许谦那里学会了用头脑设计和用头脑经营,这样就不用再拼体力了;我在雅昌(中国最好的印刷厂)学会了设计管理,让我们的工作秩序井井有条;我在王中磊(华谊兄弟的创始人之一)那里学会了如何打造企业形象和设计明星,我开始帮助我的合作伙伴们成为中国著名设计师;我在谷歌那里学会了企业文化,我们公司变得生机勃勃;我在爱慕的张荣明先生那里学会了如何打造品牌,我按照他的方法建设早晨设计;我在何律师(何杰,雷杰律师事务所总经理,他们事务所专门做企业购并的生意)那里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本,我现在正在研究投资中国创意产业的可能性;我在远洋地产那里学会了如何利用人才,让优秀的团队为我工作……
  我至今都为自己感到庆幸,有那么多人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可他们真的不是慈善家,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商人,在我默默无闻的时候发现了我,不仅给了我工作的机会还给了我自信和知识,他们用各自的魅力和学识吸引着我,让我永远激情澎湃地为他们工作。这就是他们成功的道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资源的工作热情。
  玩儿的就是知识
  在中远两个项目的服务队伍里,除了比盖房的建筑工人兄弟们多读了几年书以外,我们肯定是最没文化的一拨儿。换句话说,如果让我们总结一下,为中远服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答肯定是有幸能与各路大师合作了一把。虽然我们这帮人爱把有思想的没思想的能人一并统称为大师,但参与“天地”与“风景”建设的各行专家还真就是眼下市面儿上最优秀的,与他们的合作令我们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这个收获比赚钱要值多了。
  跟专家一起工作,我们简直是被带了一回研究生的感觉,而且还是速成班。我们经常因思想的进步而激动不已,从HOK(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那里学会了国际化的经营理念:把东家当成丈母娘,把自己当成顶门杠;从HASSELL(澳大利亚著名景观设计事务所)那里学会了人性化:怎么舒服怎么来,跟按摩似的;从张大师(张永和,著名建筑设计师)那里学会了前卫:就是移花接木;从张勇(建筑设计师)那里学会了时尚:奔宜家;从贾大师(贾君,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那里学会了中国气质:境界。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做一个聪明的客户(2)
许谦是我们中间最会取彼之长的人,而且会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更会融会贯通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一次开创意会,我在发言中引用了《奥美的观点》里的一些句子,他听着挺有道理。结果第二天他就能大段地背诵该书的论点,还包括《创意是怎样产生的》里面的句子,把我吓了一跳。一问方知他头天晚上下班后先奔了西单图书大厦买书,回家看书到凌晨三点。我听后一身冷汗,下班也奔了书店,而且再引经据典的时候绝对不泄露出处。在这种氛围中工作,我们的危机感和求知欲越来越强。
  因为团结了许多非常智慧的人在周围,所以许谦看上去越来越智慧,在工作中他发掘并采纳了专家们的许多好创意或观点。比如LOFT的知识是HOK的设计师最早带到北京的,我们将它时尚化之后安到了一居室户型的销售上;将新伟厂房改建成远洋艺术中心,最初是张勇的主意;张永和建议制造矛盾的视觉空间,烘托销售现场的戏剧氛围;高鲁(平面设计师)说服许谦简化设计元素使平面形象更鲜明;拿英文在报纸上煽情的勾当,除了吴可嘉别人干不出来……我这么揭底可没有轻视咱们许总的意思,从客观角度说,这些经典的建议都不止一次在经理办公会上被否决,若没有许谦满嘴白沫地力争,大多不会实施。现在可好,这些都成了两个项目的彩儿,竟然还有跟着学的。
  和许谦一起工作的两年时间,艰苦的工作已经变成快乐的回忆。我们学习知识,还能品尝兜售知识的激动,这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每每看见新客户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解设计与他们各自商品的关系,奋笔记录我日趋纯熟的“许式分析法”时,陈斐就忍不住想起许谦,说两句感慨和概括的话。冷静下来的我也同样感觉,虽然发现并起用我们的是他,做主换掉我们的也是他,但是我依旧很敬佩他。上个星期在昆仑饭店的一个会议上碰见了吴可嘉,她已经找到了为国际品牌服务的工作,并且依然自信充满朝气。聊起来大家都很感慨,彼此发现大家都在成长。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我几年前发表的一篇叫《My Boss》的文章里,我一直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许谦是我亲眼见到的第一个凭借知识、智慧和努力发了大财的人。后来我们再见面,每次我问他近况的时候,他都不屑一顾地说:“享受生活,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浪费时间。”嫉妒得我真想抽他大嘴巴。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点儿恃才*,有点儿玩世不恭。我也因为认识了他,开始变得重新相信理想。相信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一切理想都不是什么问题。
  聪明的客户不会去指挥别的聪明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那样一定没什么好结果,聪明的客户善于发现别人的智慧,然后挪为己用,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三头六臂的人。许谦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有过人的聪明头脑,但是不影响他敏锐地发现别人脑子里的火花。他社交广泛,能从方方面面的人那里得到信息和知识,然后再把这些信息和知识高价卖给别人。这就是一个聪明的客户,如果你总是感觉你的部下或合作伙伴方方面面都不如你的话,问题往往出在你的身上。社会资源是我们周围最大的资源,学会利用社会资源的人才能做成大事业,这个道理就像百度和谷歌比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有价值一样。
  客户和设计公司既是一对伙伴,又是一组对手,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工作才会变得充满激情,有意义。一定不要忽视激情,它是刺激大脑不断创造奇迹的兴奋剂。现在每当我给没有干劲的年轻人讲解工作的意义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许谦,想着他躺在沙滩上看书的样子;想着他坐在欧洲街道旁咖啡座里发呆的样子;想着他在东京南青山的街道上晃来晃去的样子……他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不知疲倦地思考,换来了现在慵懒自由的奢侈生活。
  

第七章:好设计和对设计(1)
艺术的归艺术,设计的归设计
  很多人喜欢把设计归纳进入艺术的范畴,我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会让设计变得很体面吗?还是能让设计多赚钱?还是大家都跟艺术有仇,非得毁了它不可?那些嗜好玩弄玄虚的设计师们,把“创意和艺术”当成他们嘴边挂着的最引以为傲的词,经常拿出来忽悠。就像现在市面上不管是哼歌的、写词儿的、演电视剧的、变魔术的、修禅练道的、说相声的、喷绘广告牌儿的、到处讲课白话管理的人……都管自己吃饭的本事叫“艺术”一样,让我不理解。
  作为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平民,我从小爱听相声是肯定的,小时候还曾经偷偷与同学一起跑到天桥看撂地的(20世纪80年代初,天桥还有一丁点儿老范儿和旧貌,1984年“严打”之后天桥彻底消停了),可是自从相声被升华成“语言的艺术”之后,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难道玩意儿也能艺术喽?为什么一艺术就不可乐了?我不理解。
  2007年秋天,中央美院的一班学生来我们公司参观,有好几个学生一个劲儿提问说:“我们离开学校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污染?怎样才能坚持自己?”我就觉得可乐了,只有一个办法——“死去!”社会是一个多么好玩儿的世界,为什么总会有人认为它要污染你呢?一个完全不成熟的“自己”有什么值得坚持的?坚持的结果将是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像坐在井底的青蛙。设计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入世的工作呀,为什么艺术院校都像在培养出家人一样培养设计师呢?我不理解。自古为设计买单的人,都是那些历朝历代的达官显贵、富豪商贾,你不做一个入世的人,谁会搭理你呢?
  市场如同一场战争,资本是不可补给的弹药,你必须发射击中你的目标,否则弹尽粮绝你就完了,你的客户就完了。设计就像发射子弹的武器,有时候需要点射、有时候需要扫射、有时候需要轰炸……但在扣动扳机之前务必瞄准目标,了解射击的目的。你必须知道消费者心灵的穴位在什么地方,看到你的设计他们的荷尔蒙便开始旺盛地分泌,唤起他们内心贪婪的占有欲,然后情不自禁地说:“我要这个,不管多少钱。”
  虽然设计师的内心往往容易为新奇的事物和观念而冲动,虽然这也是让自己的神经保持敏感的好方法,但是职业道德要求你不能花客户的钱去做试验,那样不仅可能断送客户的前程,也一定会断送你自己的前程。
  这就是我一直呼吁要把艺术和设计分开的理由,道理很简单,设计和艺术不是一回事,艺术的本源就是创新,就是张扬自我。艺术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展现,不论美丑,诚实是艺术家成功的前提。诚实地把艺术家自己展现到作品里,你根本用不着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艺术是你自己的私事,是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战争。如果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先进行一番市场调查,看看目前什么风格比较受欢迎,什么主题比较畅销,什么表现形式比较受人瞩目,什么行为可以引发争论,那这个家伙还能叫艺术家吗?顶多是个工艺美术厂的技术副厂长吧。
  可是设计师呢?从业时天天被这些调查数据所左右,并且要认真研究这些数据,因为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窥探别人的世界。为婴儿奶粉做设计的时候,我们要研究那些刚刚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的心思和想法;为洗衣粉做设计,我们关心那些家庭主妇;为不同价位的汽车做设计,我们研究的是不同收入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的社交、他们的理想和驾驶需求。 。 想看书来

第七章:好设计和对设计(2)
要想做个超凡脱俗的设计家,必须先成为超凡脱俗的生活家,这是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唯一道路,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灵感,都大大方方地摆在生活里最明显的地方,可是大多数人却总是视而不见,他们只是会低头加班的设计农夫,根本就没有情怀去打量生活。如果你是个企业家,正打算为你的企业形象打扮一番,正要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你千万别只在意他们侃侃而谈的专业话题,只要一涉及到生活,很多家伙就语无伦次了,如果是那样的人所能想出的那点儿主意,不是从书本上生硬地抄袭,就是干巴巴地没有一点趣味。因为他们不会生活。
  好设计与对设计
  世界上谁能把“好”准确地定位清楚呢?也许这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对于情趣相左的人来说,好坏只是相对的一个概念。我们的博客自从开通以来一直人气旺盛,天天都有人在那里留言。认真地看看那些留言,一定会让你觉得非常有趣,甚至能够对设计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因为那些观点和对早晨设计的评论,简直是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早晨设计过于商业,有人则认为早晨设计过于艺术;有人说我们是中国设计行业的希望,有人说我们简直就是设计行业的祸害;有人说我们的作品是好设计,有人说那些都是视觉垃圾,哈哈!连业内对一家设计公司的认识都如此相左,更不要说一件设计作品面临所有人的时候了。所以不要再以“好设计”或“坏设计”、“我喜欢”或“我不喜欢”来判断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得失了。
  既然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品评设计的成功与否就不是看这个设计的试验性有多么显著,而是要看这个设计是否解决了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更快地销售产品,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看这个设计中间的技巧怎样被人称道,而是要看那个产品的销量如何。品评设计好坏永远是在围绕着个人喜好做片面的游戏,可能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争论。但这个设计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这是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估出来的,因此“对设计”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观念。
  从“好设计”的观念过渡到“对设计”的观念,是一个设计师职业生涯步入成熟的开始。“对设计”会让设计师放弃对新鲜技巧的崇拜,而转变到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像经久不衰的音乐著作都不需要过分炫技和过多音符一样。“好设计”和“对设计”是一场在观念上面的争论,前者更多地站在个人立场思考,后者更多地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永远要提醒自己,自己只不过是合同里被雇用的一方,设计自古就是一项订单式的服务工作,完成客户提出的需求是工作的最终目的。
  “对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的建立,“对”即为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主或设计项目的管理者,你在选择确定设计公司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设计公司一起讨论出这个工作的标准,要在大家工作之前,对设计的结果作出清晰准确的描述,就像拍摄电影需要脚本一样,有了双方达成共识的标准之后,品质、周期、预算……才能得到有效科学的控制,建立标准是“对设计”非常关键的开始。
   。 想看书来

第八章:什么是设计的完整流程
设计的目的
  面对这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吧,我们早就置身在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时代了,商业就好像今天的数码技术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甚至包括颜色、声音、情感都变成了“0”和“1”的组合一样,商业几乎把世界上的所有关系都变成了“买”和“卖”。你说它堕落也好,你说它公平也罢,反正我们的生活都在按照“买”和“卖”的规律运转着。就连清高自负的艺术家也一样,你看他们标榜自己成就的方法,其实就是告诉你拍卖会上他的作品的成交数字。
  别看我们每天都过得风平浪静,其实我们每天都浸泡在商业战争的血雨腥风里,有时候这战争的激烈程度一点都不亚于诺曼底登陆。就在这最近的十年之内,有多少强不可撼的商业帝国轰然坍塌,又有多少后起之秀成长为巨人。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激烈的竞争,才诞生了那么多为竞争服务的行业。设计公司也是在这里面站脚助威的一员。既然是来帮忙而不是捣乱的,大家就要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知道自己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设计工作就像是障碍赛跑,受着来自市场、消费人群、价格、业主、金融世界、媒体等各方面的制约,很多时候会让设计师感到不自由,难免产生抱怨,就像统帅和指挥官之间经常的争执一样。作为设计项目的管理人,你必须要让设计师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哪个战场是风平浪静的呢?哪有指挥官不面临重重困难的?当年在组织东北战役之前,部队连枪都没有,空着手从山东奔袭进入辽宁,就是这些不可思议的困难,诞生了决定后来中国命运的战役,才让天才成为天才,才能产生出胜利者和失败者。能在各种约束之中找到解决办法,找到出路,来个庖丁解牛式的游刃有余,这不正是商业设计的魅力吗?而点燃这种魅力之火的引信就是智慧,现代商业战争就是需要那种草船借箭、空城计式的智慧,它能帮助雇用你的人在博弈中取得胜利。
  设计公司与市场营销公司在商业竞争中发挥的作用略有不同,营销公司总是相信价格是第一竞争力,市场份额是硬道理,所以它们推崇让利促销等手段,迅速扩张占领市场。这的确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而且几十年来屡试不爽。但是出让利润也让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长远的角度观察,一味利用价格竞争的企业存活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设计公司提供给企业另一种促销服务:掩饰利润。很多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包装保护它们的利润,并且让利润像穿上了隐身衣一样,不容易被消费者察觉。
  为什么要掩饰利润呢?道理很简单,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存在着天生的矛盾,消费者永远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商家以追逐暴利为经营的契机,改变了谁都是违背常识的。
  我们应该知道,商业的基本理念就是追求利润,尽可能地扩大利润空间。所以一件商品从生产前的材料开始,一直到消费者手中,一定会经历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营销、终端零售这七大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被附加上了利润,这些高于成本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利润,最终是需要消费者来承担的,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利润并觉得物超所值,才是现代销售成功的关键。
  这样看来,利润是一定需要掩饰起来的。这时一定有好抬杠的朋友说了,我付出了劳动、智慧、投资就应该得到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好掩饰的呢?那好,我们现在可以用君子之风的态度做次生意试验一下,看看是否可行。你一脸忠诚的样子站在消费者的面前说:“这位先生,你看到的这件商品是某地某厂生产的,它的成本是10元钱,出厂价是30元钱,我从某地的批发商那里用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