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序 看巴菲特如何抄底股市
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全球股市连连暴跌。就在其他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之时,巴菲特却频频出手,累计投入280多亿美元,大量收购马尔蒙控股、箭牌、罗门哈斯、高盛、星座能源、泰珂洛、通用电气以及中国的比亚迪等股份。谁知,巴菲特投资上述股票后,股价继续大跌,从而引发了全球对巴菲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
  其实,股市潮起潮落,有大涨就必定有大跌。股市大涨时,各种投资策略孰优孰劣还不容易显现出来,遇到大跌时就立见分晓了。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股市大涨时反贪,及早退出股市;股市大跌时反恐,趁机抄底捞便宜;大跌大买,越跌越买,而不是割肉离场。他认为,投资者只要具备这样的定力,就一定会跑赢大市。
  仔细考察,巴菲特在股市暴跌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条:
  一是精选投资行业。早期的巴菲特喜欢采用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法,无论行业、管理层好坏,也无论是否濒临破产,只要净资产远远超过股价就买。这种寻找烟蒂式的投资方式确实让他赚了钱,可是到后来大家都用这个策略时,他就不得不改用费雪的集中投资法,专门投资少数超级明星企业,到后来一出手就是几十亿美元完全控股该企业。
  二是做价值波段。别以为做波段是你的拿手好戏,巴菲特的做法和你可不一样。他首先通过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计算出每股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股价进行对比。如果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价就买,然后在股价高涨时卖出。例如他2003年投资5亿美元买入中国石油H股、2007年全部抛出,主要就是依据内在价值(而不是股价)做波段的。
  三是只用闲钱做投资。即使面对那些预期未来10年内能涨100倍的大牛股,巴菲特也坚持只用闲钱投资,亏了就等机会;一旦输光也不伤筋动骨,如果赌中了就必定大赚,后半辈子就不愁了。用闲钱做投资的好处是,即使面对持续两三年的股市阴跌也不必慌张。
  巴菲特一生经历过四次股市暴跌,分别是1973、1987、2000、2008年。每次股市暴跌前一两年,巴菲特就提前退场,根本不参与最后一波行情,而是冷眼旁观其他人在股市中搏傻。等股市跌透了,他再悠然自得地大规模进场,一一捡拾原先看好的股票。例如:
  1984~1986年美国股市持续大涨,累计涨幅246倍,巴菲特从1985年起就大规模出货,明确表示只留3只股票,其他通通卖掉。当1988年股指跌到谷底时,他开始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并于1989年补仓,一共投入10亿美元。同时,他还买了6亿美元吉列公司可转换优先股。
  2008年巴菲特大规模买入280多亿美元股票,分布在金融、消费品、医药、交通能源四大板块。巴菲特认为,这些行业发展稳定,容易出现超级明星股;有形资产少、盈利能力强,只需增加少量有形资产就能扩大规模、提高盈利、克服通货膨胀;负债率低,不怕逼债。这种投资时机和策略的选择,对中国投资者不无参考价值。
  容易看出,巴菲特的投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炒股,对他来说,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就是投资该企业的未来。
  巴菲特宣称值得他一生持有的股票只有四只,后来开除了一只,只剩下华盛顿邮报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三只股票。他把股票投资看作马拉松长跑,认为只有跑完全程的运动员才可能获胜。意思是说,投资业绩不能只看一时一股,必须从长计议。
  在我国,投资者遇到股市暴跌时总喜欢割肉。割肉无疑是疼的,更何况割的是自己的肉,这必定会坏了心态,导致接下来的投资操作情绪化。这种事先不根据内在价值选股、事中根据股价波动换股、事后根据消息面盲目选股,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背道而驰。
  看了巴菲特抄底股市的技巧,对你肯定会大有帮助。
   。。

股票就买啥“现金+勇气”是无价的
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我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低迷时期,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这时候的“现金+勇气”是无价的。从历史上看,每当股市发展到最疯狂时,巴菲特就早早备足现金,多看少动、等待机会,以便能及时捕捉到自己原来看好的股票,在价格最低时把它收入囊中。
  这次世界金融海啸发生、股价暴跌后,巴菲特频频出手抄底股市。他说,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他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结果这句话在华尔街上流传开来变成了一句格言——“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巴菲特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
  据巴菲特自传《滚雪球》介绍,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7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现金与准现金377亿美元,固定收益证券285亿美元,两项合计高达662亿美元。只要有需要,巴菲特一声令下就可以把这些“子弹”射向投资目标,这在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做不到的。
  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申报资料表明,该公司当季买入股票亿美元,卖出股票3亿美元。这表明,这些“子弹”正在一批批射向目标,这是巴菲特平时拥有充足现金、逢低吸纳的结果。
  对巴菲特的研究,目光从来都聚焦在他如何选股和赚钱方面。其实换个角度,不难看出巴菲特运用现金的手段是很高明的。正如他所说,“勇气+现金”是无价的,如果手中没有大量的现金,他在看到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企业出现时,就不会出手如此大方;反过来,正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手中才会始终保持充裕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巴菲特手中的现金,主要依靠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所产生的大量浮存金。关于这一秘诀,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只能从巴菲特每年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抽丝剥茧般地提炼出来。
  巴菲特在从保险业务中获得资金时,采取的方式与美国财产保险资金主流模式的配置策略完全不同。他以现金等价物以及国债等流动性高的资产,来完全覆盖保险业务负债,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确保债务偿付。从这一点上看,他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自由资金,有时候有成本,有时候没有成本,甚至是负成本。
  伯克希尔公司大约有一半收益来自保险业务。而保险业务的现金流转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由投保人给保险公司支付保费,然后由保险公司把收到的现金用于投资;当有索赔业务发生时,再把这些现金中的一部分用于保费赔偿。
  从中不难看出,源源不断的投保业务,为巴菲特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由于保险业务的索赔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巴菲特投资的证券流动性都比较强,其中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这正是巴菲特的投资特长。
  自从巴菲特1965年入主伯克希尔公司后,他就一直关注并热衷于收购保险公司。1967年3月,伯克希尔公司投入860万美元,买入了奥玛哈当地两家最大的保险公司的全部股份,一家是国民赔偿公司,另一家是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从此,巴菲特就开始了保险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良性互动的运作。
  巴菲特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的偏爱,当然与他在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时实地考察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对这家公司有好感、对保险公司业务熟悉有关,但保险公司业务能够产生浮存金的特点,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
  要知道,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后,1967年当年收取的保险费就高达1680万美元,税后利润160万美元;1968年收取的保险费更是增长到2000万美元,税后利润220万美元,这为巴菲特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来源。
  有了这样一笔巨额现金后,巴菲特犹如神仙相助,在股票投资方面底气十足。1967年,巴菲特通过国民赔偿公司、海运及火灾保险公司购买了720万美元的股票、2470万美元的债券,这些股票和债券两年后就升值到4200万美元,增长了32%。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巴菲特又购买了3家、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开展的保险业务源源不断地为巴菲特提供浮存金,巴菲特以这些浮存金为依托,理性地进行价值投资,很好地实现了良性循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6月,伯克希尔公司用增发股票做对价的方式,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一下子就使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总额增加了近65%,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这次收购相当于为公司带来了超过24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这让巴菲特非常得意。如今,伯克希尔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发展成一家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控股公司了。
  这次金融海啸发生、股价暴跌后,巴菲特频频巨额投资上市公司。一位渴求资金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羡慕地打电话给巴菲特说:“在市场眼里,我们就像青蛙,伯克希尔公司就是公主。如果您肯赏吻,我们就能变成英俊的王子了。”巴菲特幽默地回答道:“我们确实亲吻了几只。”【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善于提前做好准备。他在投资生涯中总会保留一些实力,以便在股市下跌得厉害时有充裕的资金实现任何交易。“现金+勇气”,正体现了巴菲特的大智和大勇。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奇迹之一就是《伊索寓言》中历久弥新但不太完整的投资观念,也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进一步诠释这项原则,你必须再回答三个问题:你如何确定树林里有鸟儿?它们何时会出现,同时数量有多少?无风险的资金成本是多少(这里我们假定以美国长期公债的利率为准)?如果你能回答以上三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个树林的最高价值是多少,以及你可能拥有多少鸟儿。当然,小鸟只是比喻,真正实际的标的还是金钱。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当金融海啸来临、股市低迷时,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从历史上看,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收益之所以能超越道·琼斯工业指数2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拥有巨额现金,有能力随时投资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票价格的上市公司。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撇开税收因素不谈,伯克希尔公司分析和评估股票、公司业绩的计算公式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他幽默地说,其实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某位先哲就已经揭示过这个秘密。他指的是《伊索寓言》中“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格言,认为这里的“鸟”“真正实际的标的还是金钱”,即“现金”。
  他说:“伊索的投资寓言除了可以进一步扩大解释成资金,也一样可以适用于农业、油田、债券、股票、乐透彩券以及工厂等。就算是蒸汽引擎的发明、电力设备的引用或汽车的问世,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样的定律。就连网际网络也一样,只要输入正确数字,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选择出资金运用的最佳去处。”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运用这个定律来看待现金的呢?古今中外,人们往往只有在失去某样东西时才觉得它如何重要。现金也是如此。
  现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像人体中的血液,一个人身体无论多么魁梧,如果失血过多就会变成一具死尸同样,没有了现金,规模再大的企业也无法运转。
  所以巴菲特认为,无论是股利报酬率、本益比甚至成长率,除非它们能够提供某家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入流出的相关线索,否则这些指标对评估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没有关系,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有报道说,法官在法庭上质问罪犯“为什么抢银行?”罪犯说:“因为银行里有钱。”这表明现金的忠诚度是所有资产里最弱的,也正因如此它的流动性才最强。投资者要做的是,尽可能把忠诚度最弱的现金流到你这里来,至少要尽可能购买现金含量多的股票。容易看出,前者表明你的现实投资回报率高,后者表明你潜在的投资回报率高。
  巴菲特非常懂得这个道理,并且在实际投资中运用到了极致。
  例如在伯克希尔公司,它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保险业务和其他、公用事业和能源、金融产品和金融。其中,保险业务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业务。该公司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列明的总资产为2400亿美元,其中保险业务及其他类资产占1797亿美元,比例将近75%。
  那么,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究竟能为巴菲特提供多少现金呢?从财务角度看,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资金主要包括三大块:股东资本金、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保险合同项下的净负债准备金(浮存金)。
  其中,股东资本金基本上不会改变,但会因为超面值缴入股本的情形而发生轻微变化。伯克希尔公司的股本资本金余额,2003年为262亿美元、2004年为263亿美元、2005年为264亿美元,就能说明这一点;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2003年为319亿美元、2004年为392亿美元、2005年为477亿美元;浮存金金额2003年为442亿美元、2004年为461亿美元、2005年为493亿美元。
  以2005年为例,当年年末伯克希尔公司的留存利润和资本公积金为741亿美元(477亿美元+264亿美元),按照保险业会计准则认定的法定盈余为520亿美元。由此可见,伯克希尔公司当年从保险业务中产生的现金1261亿美元(741亿美元+520亿美元),与其负债(即上述493亿美元的浮存金)相比,实际上要高出倍。
  在巴菲特眼里,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的承保和对外投资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所以,他把保险业务的承保完全放手给其他人,评估承保业务业绩时也完全不考虑投资收益;而集中了公司所有现金流的对外投资,则由他亲自负责。
  从现金角度看,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伯克希尔公司的对外投资则需要把这些现金用出去,赚取更大的收益和现金流。要知道,当最佳投资机会出现时,别人想买而没钱买、你想买就能买,这时候的投资获利是相当惊人的。
  为了确保手中握有更多现金储备,伯克希尔公司从1967年以来一直就没有分配过红利,这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的现金越来越多。
  巴菲特认为,越来越多的现金实力,一方面能为保险业务提供强大支持,另一方面也能为他在关键时刻以最低价格购并其他公司提供保证。
  不难看出,这正是伯克希尔公司几十年来能取得超额利润增长率的主要秘诀。【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最大的权力就是掌握公司的全部现金,想什么时候买什么样的股票就能买,完全不愁资金问题。只要投资策略正确,就能确保投资获利大大超过同行。这一秘诀对于散户投资者显然具有借鉴意义。
  

优秀管理层就是现金流
一个令对手恐惧的CEO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笔巨大资产,在伯克希尔,我们拥有相当数量这样的CEO。他们的能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是让一般CEO来运营根本无法实现的。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公司管理层必须足够优秀。在他看来,优秀的公司管理层代表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一个令对手恐惧的CEO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伯克希尔公司就拥有许多这样的CEO。公司在他们手里能够创造出巨的大财富,而如果换了其他一般的CEO来经营管理,则远远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也说,伯克希尔公司副总裁查理·芒格的一番谈话,会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方面的观点。
  巴菲特说,1985年伯克希尔公司购并斯科特…费策公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该公司的优秀经理人拉尔夫·舒伊。
  当时的拉尔夫·舒伊已经61岁了,对于其他绝大多数注重年龄而不是注重个人能力的上市公司来说,他能为公司工作的时间已经不多,可是在伯克希尔公司看来正好相反。
  事实上,直到2000年末拉尔夫·舒伊退休时为止,他在斯科特…费策公司又工作了15年。在他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当初购并斯科特…费策公司的亿美元成本,已经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了几十亿美元的内在价值。
  巴菲特是这样算账的:拉尔夫·舒伊在此期间一共给伯克希尔公司上交了亿美元利润;巴菲特利用这些资金继续购并其他企业。就这样,鸡生蛋、蛋生鸡,拉尔夫·舒伊贡献的价值绝对有几十亿美元。
  巴菲特非常感谢地说,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和查理·芒格一致认为拉尔夫·舒伊绝对可以列入伯克希尔公司名人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一直拥有一大批这样的杰出经理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依靠这份收入生活,可是他们依然坚守岗位,38年来没有任何一位职业经理人跳槽离开伯克希尔公司。
  在当时,伯克希尔公司有6位职业经理人的年龄超过75岁,4年后还会再增加两人,其中就包括巴菲特本人在内。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职业经理人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经营,所以不需要再跳槽了。公司是自己的,或者在心理上已经认可是自己的了,还往哪里去跳呢?
  巴菲特高兴地说,由这样一群优秀管理人为伯克希尔公司打拼,他的任务很轻松也很简单,主要是“站在旁边默默鼓励,尽量不要碍着他们,并好好地运用他们赚来的大笔资金”。
  请注意巴菲特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地运用他们赚来的大笔资金”——这就是伯克希尔公司能够创造出超额投资回报的秘密所在。
  当然,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公司能够为巴菲特提供大量现金。由于伯克希尔公司的主体业务是保险,所以完全具备这个条件。而进一步上推的前提条件是,这些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优秀,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公司那样尽心尽职,才能实现巴菲特的“如意算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2005年是一个大灾之年,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整个保险行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损失,仅伯克希尔公司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5亿美元。除卡特里娜飓风之外,她的两个“妹妹”丽塔飓风、威尔玛飓风,又让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损失了9亿美元。
  可是,即使遇到这样的不利因素,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业绩表现依然相当不错。当年该公司一共进行5起并购,其中两起当年就完成了,并且整个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经营都很不错。
  巴菲特高兴地说,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保险业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应当归功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东尼·奈斯利。数据表明,2004、2005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了32%,保单数量增长了26%,而且在收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员工减少了4%。
  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显著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也获得了令人羡慕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了品牌影响力,保证巴菲特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购并其他上市公司,实现“鸡生蛋、蛋生鸡”的效应。
  设想一下,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职业经理人不是这样尽心尽力,或者不具备一流的经营管理能力,一心只想着怎样加大资金投入甚至中饱私囊,而不是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巨大现金流,或者根本不愿意上交经营利润,巴菲特又到哪里去筹集资金用于投资回报率奇高的购并项目呢?【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伯克希尔公司那些优秀职业经理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巨额现金,最终成就了“巴菲特”。专家认为,巴菲特依靠自有资金在最低价时购入优质资产可以承受5年不盈利的预期,最后的赢家当然是他了。因此,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拥有优秀管理层的企业无疑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成本压缩中挤出利润
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道“护城河”来保护投资获得很好的回报。但资本主义的“动力学”使得任何能赚取高额回报的生意“城堡”,都会受到竞争者重复不断的攻击。因此,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比如成为低成本提供者,像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或好事多超市……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的根本。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当金融危机来临、股市低迷时,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可是只有真正懂得压缩成本、节省开支的企业,才能通过挤出利润的方式拥有现金。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该公司特别强调成本意识。他举例说:有一位寡妇准备在报纸上刊登丈夫的死讯,报社告诉她每刊登1个字的费用是美元,于是她提出刊登“Fred死了”这几个字就行了。但是报社说,每则启事至少要7个字才行,于是这位寡妇说,那就改成“Fred死了,售高球证”吧。
  巴菲特幽默地说,这位寡妇就是他们强调成本意识的“模范”。当得知刊登死讯的讣文是按照每个字计算时,她只愿意刊登3个字;当得知最少也要7个字时,她又增加了4个字,不过这时候她表达了要出售丈夫生前使用的高尔夫球证的意愿,这样既没有增加费用,而且还可能会带来高尔夫球证的变价收入,真是精明极了。
  毫无疑问,巴菲特在这里只是编了一个小故事,可是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是很常见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道“护城河”来保护投资获得很好的回报。不过,任何能够赚取高额利润的生意“城堡”,都会受到竞争者的复制和攻击,只有像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好事多超市,或者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这样不断降低成本,企业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巴菲特认为在增收节支方面,“增收”不容易,“节支”更具有竞争力。最常见的是,同样的商品如果你的价格比别人高出一点点都可能丧失竞争力,可是如果你的产品成本能够降低那么一点点,那获得的可全都是“利润”和“现金”。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要寻找的投资对象,是那些在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长速度迅速,当然更好;如果没有成长,那样的生意也非常值得。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只要简单地把这些购并活动中所获得的可观收益(现金)去购并其他类似企业就行了。
  巴菲特特别强调:没有谁规定钱是从哪里挣来的就必须花在那里,实际上这样的想法非常错误。在他看来,真正伟大的生意不但能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回报,而且在以后任何持续期内,都可以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进行再投资,就能维持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他举例说:如果在你们当地有一家合伙性质的医院,该医院的脑外科医生是当地最好的,那么尽管该医院的经营状况非常好,而且成长非常迅速,但这家医院的将来会十分危险。为什么呢?巴菲特说,因为只要这名外科医生一跳槽,这家合伙医院的“壁垒”就一起消失了。
  他说,这种情况就曾经出现在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梅奥诊所(Mayo Clinic),或许你叫不出这家诊所首席执行官的名字,但你也许会知道这样的“壁垒”究竟能持续多久。相反,如果该医院的运营成本比其他同行低,那么它的破产倒闭就会比同行更晚。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运营过程看,巴菲特把上述原理运用得炉火纯青。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多年来伯克希尔公司总部的费用比率只相当于同行的1%。
  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抠呢?因为在他看来,任何企业的销售收入创造的不都是利润,而费用成本所侵占的一定是利润,而且是纯利润,所以他在投资股票时总是会认真考察投资对象的费用水平是否足够低。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公司总部的费用总额占公司纳税后净资产的比率不到2个基点(1个基点是万分之一)。他在1998年公司股东大会上说,公司的税后运营成本相当于资本金的个基点,而许多同行的标准是125个基点。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的运营成本只相当于同行的1/250。
  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不无自豪地说,公司总部虽然只有10多个人,可是当年却创造了许多奇迹:
  处理了与8家企业收购有关的全部细节,并实施了广泛监督;
  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厚度高达4896页;
  顺利举办了当年的股东年会,参与人数多达万人;
  完成了400亿美元销售收入、30多万名股东这样一家大企业所需要做的一切日常工作,把资料准确送达股东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
  把管理费用压缩到最低程度,是巴菲特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巴菲特非常清楚,公司成本费用越低、投资获利就越多,他个人从中获利就越多。正如他在1963年写给父母的信中所说的那样,金钱的增长带给了他很多快乐。【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从费用成本压缩中挤出利润的做法,与其他败家子企业家截然相反。压缩费用扩大了盈利空间,这种盈利又以现金方式被巴菲特投资到其他项目中去,继续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盈利。巴菲特这一投资获利秘诀,也可以作为散户投资者选择上市企业的标准之一。
  

业务越容易理解越有现金
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营运规模,就算这些公司账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低迷时期,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他的一条经验是,业务越是容易理解的企业就越容易产生现金;相反,业务越是神秘的企业,就越是现金投入的无底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