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许阳的十八世纪-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1:五礼:“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 “嘉”礼,用于宴会和庆贺。这五种礼仪每一种都有繁琐的体系。文人小说下载
第一卷 第二十一章
过年本就是各种忙乱。可是林妹妹小,也没人把许阳当个大人使唤,因此林府里早就鸡飞狗跳了,可是这两人在年三十之前也只是腊八喝了腊八粥,小年儿吃了饺子,平日里竟然只是安静读书,偶尔出去玩玩雪。
林黛玉的身体不是特别健康结实,但是还真的也不是风吹就倒的样子……许阳严重怀疑她是后来在贾府处处陪小心,才折腾成那样子的,这小姑娘就是不胖而已,蛮活泼的嘛!
口胡活泼过头了!看这一领子的雪!许阳伸手从后脖领掏出一把雪,幽怨的扭过头,正好看到林黛玉惊慌的跑了。林妹妹居然会打雪仗?!(只是用雪团扔一下,算不上打雪仗吧)喂喂,我到底穿到哪里去了!
回房间赶紧叫桔子拿了干爽的里衣换上,估计林黛玉只是想吓唬他一下,谁知道居然正好塞了一脖子,顺着脖子滑到背心,嘶……好冷!一屁股坐到熏笼上,许阳现在再也不没事琢磨坐熏笼是多么女气的行为了。在这个没有暖气的世界里,江浙又不流行火炕,伸出个手烤火盆简直是太太太折磨人了,那真的啥也干不了只能干烤火啊,再好的炭直接那么对着脸也会觉得呼吸不畅啊!还是坐熏笼上舒服啊,热气从下往上的熏着,在搬个案子放跟前,取暖读书两不误,就是盘腿坐血液循环不太好。
过年实在是热闹,中国人在烟花的造诣上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还没过年,年三十,灯火烟花映的扬州几乎成了不夜城。许阳看着满天的绚丽,恍惚中有一种在二十一世纪看烟火的感觉……
正感慨,居然惊到了,尼玛那是什么?一条龙?那边的鸟是凤凰吧?是凤凰吧?忽听得孟姨娘在一边说“旭宝斋的这龙凤呈祥的烟火真是做的绝了!年年看,年年都相似又不一样,总也看不够!”
许阳抬眼看去,那游龙摇头摆尾,凤凰也好似要活过来一般满天的挥翅,绚烂的烟花几乎把整个天都要引燃了……许阳知道中国古代的许多东西现在都失传了,比如他这些日子吃的用的:好几种米现在根本找不到品种,至少许阳在现代没有吃过绿色的米,这种碧粳米早就因为产量问题被淘汰了……而穿的图案繁复却极为柔软的花罗,更是现代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见到斑驳褪色的展品。而现在,亲眼看到天空中绚丽的壮美烟火,许阳一时间竟感动的不知道如何表达,他穿越时空而来,失去了几乎一切的东西,可看着这满天的烟花,他忽然有种自己属于这里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累积了好久,而这照的整个天都亮了的烟花,好像
也把许阳的心给照亮了。
林家是人口少,也就没那么多规矩,林如海自己领了闺女去拜祠堂,许太太也领了许阳在他小院子里给他名义上的爹遥遥的磕了头……这便是整个年里最严肃的事情了。
大年初一拜年,这是许阳头次这么认真的按着规矩挨个磕头,许太太林如海各磕了三个头,换来两个大荷包,回去打开一看,娘啊全是小金锞子!许太太的是八个,林如海的也是八个,两两成对款式不同,每个都有一两,加到一起正好十六两整整一斤的金子啊!
这时代两比现代的小,估计也就有30多克,可一斤有十六两,所以算下来一斤还是比现代重的,估计有现代的600克,也就是一斤二两。这些单位换算许阳用自己从现代带来的当出去又赎回来的首饰的克重,教桔子用家里称银子的小称称了自己计算出来的。这就是男女思维的差异,要是女孩子回到古代,恐怕没兴趣会换算这些,管他跟现在的重量制度一样不。可许阳是男孩子,即使是文科生,依然对这些东西龟毛无比,不弄清楚这些心里难受。
古代……话说压岁钱这东西,金锞子看着真的比人民币带感多了!难怪后世又开始流行送金条做压岁钱,看着就过瘾啊!而且关键是这东西极大的避免了孩子乱花……这成套的跟工艺品似的,谁舍得兑成银子花了啊。一时开心便又脑抽了,见到了孟姨娘过来,也高高兴兴的想要跪下磕头,把孟姨娘惊的急忙把他从地上揪起来
“阳哥儿万不可这样,不合礼数的!”孟姨娘少见的拉下了脸。许阳忽然意识到孟姨娘的身份,是的,孟姨娘是妾,尽管是良家妾,而且当日进门,据说林夫人贾敏是直接把她当做二房姨太太的,可妾毕竟还是妾,尽管许阳心里把她当长辈,却不能用对待长辈的礼节对待她,尤其在这样的节日。许阳心里暗骂该死的封建制度,却还是得老老实实爬起来,给孟姨娘端端正正的做了揖。孟姨娘这才笑眯眯的拿了荷包出来“不值什么的东西,阳哥儿拿去玩吧!”
许阳跟她随便惯了,便随手打开荷包,一看,却是块成色相当不错的玉佩,满眼疑惑的看孟姨娘,却听孟姨娘肃容说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我知你不喜欢这些东西,可就像你可以私底下叫我孟姨却断不能在人前这样叫我一样,有些习俗,你还是要学了的……明年你就要去书院了,还打扮的这样的素净,却是要被人看成异类了!”
许阳鼻子一酸,差点又落泪。他怎么不知道孟姨娘特特拿
自己身份做比的意思?还不就是逼着他接受这些习俗,就如他明明尊重孟姨娘却依然不能用对长辈的礼节对她一样,他必须要用这个社会的规则来要求自己。林如海毕竟是男人,不注意这些细节,而许太太有子万事足,对许阳竟比对林黛玉管教的还少,只要他开心怎样都好。唯有孟姨娘,身份所限不能直接教导他,却是总在适合的时候提点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样好的人,却命运多舛,如今只能在林府做个妾,虽锦衣玉食,却怎么可能真的自在。
许阳把眼泪憋回去,他很久没哭过了。抽手从袖筒里拿出个纸筒,嘿嘿的笑“孟姨,你看,新年礼物,我给你画的画像哦!”
孟姨娘乐呵呵的打开一开,还真是被他惊到了,并不是画的不好,而是好的过分了。
与时下的画不同,许阳这幅画并非用毛笔画的,而是炭笔勾勒出的形象,原来是一幅素描。这世界西方的好多东西也传到了中国,扬州商业发达,大的文具店里还真就有西洋画的画笔画具卖,不过去买的大多都是做生意的外国人,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套。而西洋画也有人卖,但是寥寥几幅都是油画,上面画的女人的打扮被文人们看了骂骂了看,倒是很吸引了些人气……林如海家里还有传教士送的一幅他的画像呢!不如本国的画那么有意境,却是挺像的,但也只是挺像而已。当时那传教士用炭条打的稿,林姨娘觉得很是有趣,再没听说过画画还用炭条打稿子。谁知今日见了许阳用炭笔画的画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竟似不比那传教士画的差。
许阳嘿嘿的傻乐“本是送母亲一幅画像讨她开心,可是不看着她老人家的话我画不好,特地让她摆姿势,又没了惊喜。索性先画了孟姨练练手,孟姨可别嫌我拿你实验啊……”后面的话却是没说完,孟姨娘的脸那活脱脱就是张芝姐的脸,不用看脑海里古装芝姐的印象也深的不得了,许太太的画像,一提笔就是穿着套装的许妈妈。孟姨娘却是不知这一节,感动的要命,直把那画细细的卷起来收了。又回头嗔道“还不赶紧给你母亲画一幅!不然我哪里敢拿出来,只能自己偷偷的看,岂不是锦衣夜行了!”
说也奇怪,许阳跟孟姨娘就是投缘。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孟姨娘这张像二十一世纪明星的脸,既有亲切感又不会有伤心的联想,自然让许阳喜欢接近。当然孟姨娘为人也确实太好了,就从来没见过她计较过自己的什么,全是为别人忙了,而且办事情极有条理,从来都不慌不忙,极有气度,处世公
允,让人挑不出错来,更别说年过四十依然如此的端庄秀美,落落大方。这样的人,拿到谁家不是当家太太的料?偏她命苦,亲人死绝了,只能把林家的人当亲人,在这里做个名义上是妾的女管家。
许阳终于还是给许太太画了一幅画像,孟姨娘的那副是持扇纳凉图(看这季节吧!可见不是写实,构图纯想象!),许太太的则是很端正的冬装坐像,画一送去许太太喜的又是笑又是捶他的“你把我画的年轻太多了!褶子少了好几条……”许阳也跟着笑,心里却涩涩的,一不小心,还是画成了许妈妈的模样……
谁知道这画又被林黛玉看到,缠着让许阳也给她画,于是许阳就让林妹妹坐在一边摆出读书的样子,素描了一幅——幸好是素描,不是很浪费时间。谁知道林妹妹看了便上瘾了,又让他给自己画个弹琴的画像!结果画了一幅又是一幅,给林妹妹画第三幅的时候被林如海给抓住了。于是被舅舅大人一通臭骂,灰溜溜的乖乖滚回去继续念书了……
第一卷 第二十二章
正月一过,林黛玉就去春薇参加了入学考试,很快学校里公布了这一年的入学名单,林黛玉的名字果然在第一位。林如海这几日去上班都翘着胡子,怎么着吧!你们闺女十一二才上春薇,我闺女才九岁就考个第一进去!
林如海爱女如命,自然又催着去准备大姑娘上学的东西,被孟姨娘一句“等你想起来,黄花菜都凉了”给打击的够呛,看着整整齐齐的上学的用具,再有他的老姐姐许太太也笑他果然是无事忙,林如海老脸一红,再不掺和,一扭头又督促着许阳赶紧读书去了。
许阳这个人倔,四书五经十几万字,他两个多月硬是全背下来了,当然这也跟他过去的底子有关,其中的名篇他本来高中的时候就倒背如流的,上了大学后又更加注意古文化的学习,所以十几万字看着多,他其实真正要现背的不到三分之一。
可别觉得只是古人一天到晚只是学这几本书简单,不提对意思的理解,就光说背吧,有几个普通人家能把四书五经买齐全?一个月笔纸一类的又要花多少钱?凡是沾上学问二字的东西就没有便宜的!所以进士真的是大浪淘沙,举人也是人中龙凤,可秀才这最基础的第一关,再某些层面上真的是在拼爹!
本朝的秀才考试光是看内容似乎真的的不难,就是贴经,诗词,八股只在最后院试考一篇,也没人要求个小生员能写出多么振聋发聩的文章,基本上能有理有据就成,当然过不过就看你的文章好坏跟运气了。四书读通,贴经跟八股一般都能对付过去。而诗词,不要以为对古人有多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佳句难得,可是哪个书生一句诗都写不出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考秀才按比例可能比考上一本都要费劲,但是所需的知识量,真的没咱们现在高考大,翻来覆去就那些东西,难度也并不大。可你真的以为它就是个考本科的难度你就错了!对寒门学子来说难度能赶上考公务员啊!
为什么会那么难考?很简单,资源不足。听起来似乎考的不深,而且就那么几本书,可是对于穷人来说你买的全那些书本么?你有钱买纸墨练字么?你请的起先生与你讲解么?更夸张点闭门造句的书生没讲解不说,遇到不认识的字 ,字典都未必能弄得到!这些都不是只考寒窗苦读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富家子弟们只要肯一直努力下去,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又有老师指导,除非年纪特别小,考上秀才真的不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穷人家的孩子,书都凑不齐,怎
么去全背?考一次两次行,一直考下去不干活谁养家?所以对寒门学子来说,考秀才根本比考公务员还困难。要么怎么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拼爹呢!
林黛玉嘴上说许阳三五年考个秀才,可她心里真的认为那是运气不好才要那么久。这东西确实一半靠实力一半靠运气,许阳的实力嘛,别看他过去没有照规矩学习科举的内容,但是基础还真不是一点没有!这两个月下来看他学习的进度,林黛玉认为若是她哥哥运气好的话,再有一年考秀才绰绰有余!
其实许阳从小就被人叫做神童的,也就是现在整天跟林黛玉混,才被比的那么不能见人。秀才就是个基础,又不像举人要求那么高,许阳就是诗词上差点,但是小天才的脑袋摆在那里,才几天就会做歪诗了,明年考秀才的时候估计做出的诗不说佳作,像模像样还是没问题的(好吧,这纯粹是林妹妹的一厢情愿)。四书五经现在就背完了,用一年的时间练习破题做文章,足够了,再学一年大可以试试下场了,就算运气不好,最多再考个一年也肯定成了!更别说还有林如海这个前探花作指导,猜题神马的,其他的就要看运气了。不只林黛玉,就是林如海都暗暗憋着一口气“我女儿9岁就考上春薇,我外甥也绝不会差了!明年一定要他当秀才!”得,这个比他女儿还过分,好歹林黛玉还想着实在运气不好的话再考一年呢!
可怜许阳一心觉得自己努力三五年考上秀才是很伟大的志向,谁知道他的探花舅舅跟才女表妹跟他的思维完全不是一个波段的……小神童遇到老神童跟超级小神童,过的日子非一般的苦逼。
说真的林家父女太想当然了,对林如海来说秀才自然手到拈来,林妹妹如果是男孩子,也真的不会把考秀才当成难事。再退一步说,许阳要是从小就穿到林如海的真外甥身上,也真不会把这事情当成太难的事情…………打个比方,考清华对一般人来说是做梦,可是对次次全市统考第一的神人来说算是梦么?根本就是合理要求嘛!显然林家父女都是这型的……
悲剧的是,许阳曾经也是这型的,可惜如今显然专业不对口!歪诗能做,可是你让许阳写首诗还得表达出意境神马的?做梦去吧……所以许阳的秀才之路根本不可能像林家父女想象的那么容易的啊!!!
这一年二月初四立春,立春自然要吃春饼,这一点跟后世很像,当然林家的春饼非一般的讲究,可惜林如海却不能在家一起吃,因为朝廷的规矩,官员们统统要穿戴整齐了去城外迎春打牛,
可惜许阳这几天刚刚开始学骑马,还没骑马走到城外这么高的水平,所以这个热闹居然看不成,又因许夫人要到年末才能出孝,也不能带他们去乘车郊外看迎春会,于是许阳跟林妹妹只能在家里啃春饼了。
许阳这几日练骑马练的大腿内侧都破皮了,十分的可怜。许太太这人吧,端庄是端庄,也真疼他,可是她确实没当过几天娘,就是自己的孩儿在的时候也是奶娘们伺候,哪里用她操这些心?再说这几天她忙着林黛玉的事情,故而没有注意到许阳别扭的走路姿势。还是孟姨娘见了,便细细问了许阳,许阳虽不好意思但也真的不是有苦憋着不说的主儿,赶紧诉苦,求孟姨娘给他缝个护大腿的东西。
孟姨娘哭笑不得,直用指头戳他“你的丫鬟竟都是摆设不成?她们注意不到,你就不会说么?直接吩咐她们做活计不就成了?哪里有你这样的主子!若不是我问你,你是不是要等腿都血淋淋了才交待!”许阳被戳的嗷嗷直叫,扭头孟姨娘把伺候许阳的丫鬟统统教训了一顿。这真的是许阳的错了,对丫鬟嘻嘻哈哈惯了,除去端茶倒水打扫房子的活儿,竟从来没使唤过什么。
孟姨娘越问越火,怒道“难不成这院子里的竟不是丫鬟?却是一群的小姐不成?咱们家哪个丫头只端茶倒水就行了?大衣裳不说了,主子要用的小物件什么时候不是贴身丫头做的?你们少爷脾气好,不使唤你们,你们就都躲懒了!”又怪自己竟没有好好管这些丫头。
其实这事儿真怪不得孟姨娘,也不能全怪丫鬟们。既然丫鬟们给了许阳,自然是许阳的丫头,孟姨娘自然不好整日过来指手画脚。
原本林家规矩是这样,大衣裳自然有绣娘做,这个专业性太强,大批的手绢荷包也是绣娘顺便做的,而主人身边的偶尔需要的小物件还有内衣什么的确实是给身边的丫头做。可是许阳突然来到林府,当时谁有功夫慢慢做他的衣裳,正好当时府里请了绣娘给林黛玉做衣裳,孟姨娘就吩咐又多请了绣娘,一口气给许阳做了从里到外N多套,七零八碎的小东西也没少做,足足能用几年……结果许阳来了几个月,基本上没有什么针线做,他也不知道他的丫鬟们还具备这个功能,就以为他的丫鬟们就是端茶倒水递个消息啥的,背地里还吐槽过“这年月丫鬟真的是个好工作啊!高薪还清闲,制服又漂亮……”许阳又脸皮薄,身体好了一点就不许丫鬟贴身伺候,他腿疼的要命可是走在外面却是尽量装作没事的样子,丫鬟们哪里会知道他受伤了?也就是他在孟姨娘面前放松了
一些才不小心被发现了。
不过没人会说是许阳的不是。作为丫鬟,没发现主子受了这样的罪,那就是错!孟姨娘背地里说了许阳,但当着丫鬟的面,自然是把丫鬟们骂的狗血淋头,她一向脾气好,教训下人也是温和的,这次一来是真生气了,二来也是故意扮白脸,替许阳管教下人,实在是许阳脾气太好了。
嘴上说着这些活计该是丫头的,孟姨娘却还是自己用细布做了包了大腿的护腿,连夜做了两套第二天就给许阳送去了。这些事情孟姨娘也不会特地的告诉了许太太让她心疼,而没几日许阳骑马骑的熟练了,腿夹的紧了也就不怎么磨了,再加上贴身护着几层布,蹭的也不厉害了,当然把皮磨厚了估计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许阳确实不是个安生的,没几天就吩咐丫鬟们做了副小护腿,然后送给林黛玉,拐了她也去练骑马。结果自然是被许太太骂的狗血喷头。谁知林如海回来了,倒很是赞成“骑马有什么?这边姑娘们骑马踏青的多了,姐姐小时候也是在京城长大的,姐夫那边又守旧些,不知道扬州这边的风俗,姑娘们骑马也是风尚呢!有几家姑娘还打马球呢!”许阳听的囧了又囧,他一直以为这个世界完全是红楼梦里那样,讲了好几年的故事姑娘们都没出过家门……许阳是生怕林妹妹身体继续糟糕下去,所以才想让她锻炼下,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小姑娘的娱乐太少了全是室内活动。
许阳其实也被林如海给蒙了。他忽视了一点,要说对林黛玉的关心,谁能超过林如海?他为了女儿的身体,不知道背地里跟秦太医啰嗦过多少遍,把秦太医都问烦了,最后粗话都冒出来“早说了你家姑娘只是娇弱点没什么大问题,你啰嗦个什么!多让她晒晒太阳多活动些就行了!吃个屁的药!”
林如海这些日子正琢磨怎么让整天就喜欢读书的闺女多活动些呢,结果一下班就听说姐姐大发脾气,因为外甥把他的宝贝闺女拐去后面小院子骑马了。林如海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骑马不就挺好么!弄匹温顺的小马让女儿骑,又晒太阳又活动了,多好!至于扬州流行女孩子骑马这说法绝对是他晃点许太太,这又不是唐朝,女孩子骑马还是相当少的。不过反正许太太不出门,晃点就晃点了!
许太太虽然还是不太赞成,可是既然当爹都赞成,她也不好多说,只是嘱咐林如海一定要找匹温顺的小马,当然还要请位女骑师。又叮嘱“就算骑马再流行,过几日春薇开学,玉儿也必须老老实实的坐车去!”林如海不禁跟许阳一
起抹汗了,这还用说么,我脑子没被驴踢过啊!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二月十二是花朝节,更是林黛玉的生日。林黛玉好几年没正经过生日了,先是弟弟死了,然后是贾敏病重,再接着便是给母亲守孝……小姑娘也就是还没怎么记事的时候,她的父母正经把她的生日好好庆祝过,可惜她早就记不清了。
林如海如今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怎么疼女儿怎么来。林如海听说林黛玉是真的喜欢上骑马了,赶紧的亲自去挑了匹温顺小马当做礼物送了林黛玉。许阳终于把他那个迷你小屋从林如海那里给抢回来了,于是现成的生日礼物也有了……林黛玉开心的要命,在贾府的几年她守孝,生日都是草草的过了,哪里有人这么用心的给她准备礼物?更别说这两个礼物也太特别了!
因为家里人少,这几年守孝更是与外面没有交际,所以黛玉并没有什么闺中密友,只能自家人祝贺了。 孟姨娘索性请了扬州出了名的一班子小戏过来唱曲儿,也不搭台子,几个小姑娘扮上了就在院子唱,倒是把家里的丫头小厮们乐的够呛,直说大姑娘一个月过一次生日才好呢!让他们也有的戏看。
林黛玉这几年在贾府倒也年节倒也听过戏,可是都是请的京里的班子,南戏唱的总是不地道,这次倒是听个够了,只可惜曲目太让人抓狂。许阳非要听大闹天宫,说听戏听的就是个热闹,可见许阳这小子算是没治了,娇滴滴的小姑娘他硬是让人家扮猴子!林如海倒是很满意,知道许阳是故意让林黛玉听点热闹的免得变成书里写的那么个恓惶样子,于是也大力赞成看大闹天宫,把几个女人气的直骂这两个人没品位的很,人家小戏班根本就不擅长这种武戏,却还是依了这俩人先点了大闹天宫。
听了大闹天宫,许太太又想听单刀会,这次可没人同意了,人家过生日,听这玩意儿干嘛?到底改了《不伏老》,可还是被许阳笑话了一通“你小姑娘才九岁,过生日就要听《不伏老》了,哈哈哈哈,啊!!!!”这最后的一声是被许太太敲了脑袋。
林黛玉哪里是让人的,也不接他的话题,只凉凉的说道“哥哥生日的时候,定然要听春香闹学才是!”许阳被噎个够呛,也不敢回嘴,开玩笑,说不说的过是一码事,说过个小姑娘有啥骄傲的?更别说边上还有三个拉偏架的,才不没事儿找虐呢!
许太太跟孟姨娘给林黛玉的礼物都中规中矩,无非是衣裳首饰,许太太年纪大了,是让下人做的衣裳,又送了套小姑娘可以带的首饰。孟姨娘却是亲手做了两身衣服鞋袜。丫鬟们也都有礼物,私下还凑钱
给林黛玉庆祝了一回,连着折腾了两天,林妹妹脸上的笑就没有断过。不到半年的工夫,林黛玉离红楼梦里那个多愁多病的林妹妹的形象已经非常遥远了。
花朝节过了,林黛玉也该上学了。其实春薇女学是立春开学的,可是那是高年级的老生,新生还要入学考试呢不是?再说新生老生都赶在一起入学太乱了,所以就像咱们现在大学一样,老生先开学,新生过十天再去。
许阳旁听的日子倒要晚一些。季先生年纪大了,崇雅书院里又有不少先生,所以初春还比较冷的日子他是不上课的,总要过了惊蛰才开始去讲课。不过许阳到是可以趁机先练练骑马,于是林黛玉开学第一天,他骑了马,跟着林黛玉的马车,美其名曰护送妹妹上学,便高高兴兴往春薇学院去了。
要说许阳这个人,真是太闲不住了,勉强刚能骑马了就敢说护送妹妹!要知道他的骑师还得提心吊胆的跟在他后面保护他呢!不过终于有了光明正大的出门理由真是太爽了,许阳虽然算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可这阵子真的别憋坏了。神啊,从他开始刻苦读书这都快三个月没出门了!整天看着院子里那几张脸,就是几个漂亮小丫头他也觉得看腻了!春薇女学离林家不远,马车慢悠悠的走着,比走路快不了多少,许阳那才学了半个月的半吊子骑术最多也就是这个速度,倒是不觉得慢,呼吸点外面的空气也觉得很舒服。就这么慢,也不过十几分钟便到了。
春薇女学的课程还是蛮紧的,不过怎么说也是女学,不至于像过去的高中一样没事弄个早自习晚自习啥的。早上辰时一刻开始一直到下午申时下课,放现在大约也就是七点半上课下午三点下课。古人做学问什么的虽讲究闻鸡起舞,但是女孩子更要重礼仪,又不像崇雅那边的举子多住校,女孩子都是住在家里的,晨昏定省当然不能含糊,故此辰时到学校,辰时一刻(即七点半)正式开课。规矩礼节,原本对女人就要更严苛些。
林妹妹上学,有两个丫鬟并两个婆子随行,另有一个车夫两个男仆跟车,但这些人当然不能都跟着进学校,也并不会让一辆马车就在学校门外干等上一天,而是送了林黛玉便回林府,反正林家离春薇不过二三里(注1),就是有什么事着人跑回去叫车也来得及。
春薇女学为了方便女孩子上下车,所以虽学校是临着街的,可是大门却并没有直接对着大街,而是沿着街两边学校的墙斜刺里修进去一条路,从街边斜□去十几丈才是大门,学生下了车,车不用拐弯接着往
另一边路上走十几丈,又斜插回街上。这小路只够车走的,临时停下车送学生下车是行的,可是显然没有适合长时间停车的位置。被学校修出的小路跟街道之间本属于学校的一块儿梯形的地方,则租出去开了一个文具铺子跟一个绸缎庄,挨着女学倒是生意不错。
临着的那条街向南不过半里地便正对着繁华的东关街,不少人去东关街都会从春薇女学门前的这条路过去,所以送女学生的马车也不能停这边,要是几十辆马车攀比着都在这里候着家里的小姐,怕是非弄出交通堵塞不可。男仆倒是要留一个在门外,万一有什么事情好跑腿的。而林黛玉可以带一个丫鬟进去伺候笔墨,多了是不行的。
到了春薇女学的门口,许阳急忙下马,到林黛玉车前帮忙打帘子,却听林黛玉笑道“哥哥别瞎忙活了,这哪里是你做的事情啊!”许阳讪讪的后退了一步,说“不然我陪妹妹进去?你第一天上学,没个大人陪着不害怕么?”纵是林黛玉本有些紧张,也被他逗的笑了“冠礼都没行呢!你倒算大人了?”
说着亭亭玉立的在车边站稳了,又转过身端端正正的对着许阳福了福“刚才是玩笑话,哥哥的好意我知道的,只是考试的时候父亲带我来过的,倒是知道往哪里走。这≮更多好书请访问:。。≯边儿规矩严,非学校有邀约家人不得随意进来的。天气不暖和,哥哥还是赶紧家去吧!”
许阳先是一愣,而后佯怒道“还没上学就跟我这么生分了!要真念完三年书,是不是见面还得跟我三拜九叩啊!去去去赶紧上学去!”
林黛玉哭笑不得“你是我哥哥又不是我爹,要什么三拜九叩!回去骑马慢一点,你才学会,摔着了不是玩的!”
许阳崩溃了“我不是舅舅,可你却比我娘还要罗嗦!到底谁送谁啊,赶紧的,回来我还等着你给我讲书呢!”
到底还是不放心,又冲雪雁道“你们姑娘身体弱,你可把手炉多拿三五个给她用!”雪雁也跟他玩笑惯了,便取笑道“最好明天抬个熏笼进去!直接让小姐坐在上面上课,不然姑娘的袖子可是揣不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