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是一付德国教授派头,而爱因斯坦早已出了名的蓬乱的头发仍然是乱蓬蓬
的,而衣着无论如何也弄不整齐。
四个决定了这个世纪,并至少决定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们当中的三个——
只有卢瑟福不在场——热烈地交谈着,表达着他们对这第一次会面是何等的
愉快。
1922 年,由玻尔领导的研究所,经过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实验,终于发
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72 号元素——铪。
同年,由于他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放射性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而被授
予1922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这是继爱因斯坦1921 获奖之后,成为1922
年的优胜者,在玻尔知道这一消息的同时,他的名字已传遍了世界。
祝贺电报和信函,象雪片似地从世界各地飞来。其中最使玻尔激动的是
他的良师益友卢瑟福从英国发来的贺电和贺信。在饱含深情的复信中玻尔写
道:
“不用说,诺贝尔奖金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着巨大的意义。而
且,单就1921 年的获奖者是爱国斯坦这一,点来说,就使我感到登峰造极的
快乐了。”
在当时的紧张的情况下,玻尔的英文写得一团糟。“奖金”(Prize)写
成了“价格”(Price)。
四、世纪之战
到了30 年代初,物理学的理论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完美的地步,物
理学家普遍产生了一种满足和自得之感。科学已经跨进了一个新领域——原
子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玻尔的指引。在这个领域中,一切都是另一
种样子,旧有的规则都不再适用,它的基本性质已被归纳成为一个具有新概
念的结构,这个成就使得一些成功者们有些飘飘然。
而玻尔并不这样认为,他总是善于思考,善于钻研,不断研究新的问题,
他认为量子理论还有极多的工作要作。一直到1936 年,玻尔把大部分精力用
于巩固和加深量子力学,物理学在实际上已经向两个方面发展了。一个方面
是继续深入地研究量子,这正是玻尔所做的工作,另一个方面是探索原子的
更深一层——原子核。
在本世纪20 年代,量子力学迅猛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以玻尔为首
的,获得大多数物理学家支持的哥本哈根派,和以爱因斯坦为核心的少数派。
在哥本哈根学派看来,牛顿力学只运用于宏观领域。而在微观领域,微
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这就叫测不准关系。因此,量子力学只
服从统计性规律,而不是因果规律。这种说法在爱因斯坦看来,就好象是“上
帝”在掷骰子,碰运气。他相信,自然界中存在普遍的因果关系。一切事物
都有前因后果。因此,微观粒子也同样应服从因果规律。量子力学说它只服
从统计规律,是因为量子力学还没有发展完备。1930 年,玻尔参加了索尔维
会议,挑战开始了。在与会者全体的注视下,爱国斯坦力图彻底摧毁玻尔的
“测不准偏见”。他想出了一个“假想实验”,这次他提出用相对论的方法,
来实现对单个电子进行时间和能量的准确测量。原理是不会有例外情况的。
如果这个方法可得,那么,“并协理论”以及玻尔的全部工作就会统统宣告
失败。
爱因斯坦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实验装置图,并且宣称,上述实验的各种
测量都能作到,不存在什么相互作用。这一回玻尔碰上了严重的麻烦,玻尔
和同事们检查了爱因斯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玻尔找出了这一似乎是无懈可
击的实验的错误之处。
第二天上午,玻尔见到了爱国斯坦,指出爱因斯坦犯了一个不该由爱因
斯坦犯的错误,原来爱因斯坦忘记了在他的相对论中,如果一只钟沿重力的
方向发生位移,它的快慢会发生变化。这样又该出测不准关系了。接着玻尔
用数学来叙述自己的论点。爱因斯坦不得不表示同意,玻尔的论证和计算都
是无可指摘的,爱因斯坦的工作反而驳倒了他自己的意图。
在巨人的这场较量中,玻尔和量子力学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持续了30 年之久,直到爱因斯坦去逝。这是近代
物理学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富有科学意义的一场论争。
继关于测不准关系争论后,接着,玻尔又花了十年时间,精心研究了测
不准关系的全部含义,提出了这种关系的互补性。这种新型的逻辑关系,解
决了把作用量子纳入物理学概念框架的问题。玻尔的这一发现,打开了科学
领域更新的局面,使当时很多科学家望尘莫及。玻尔连续进击,又耗费了两
年时光,解决了把量子力学的数学方法推广到电动力学中去遇到的难题。他
在科学研究中的连续突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五、揭开核裂变的秘密
科学发展到30 年代中期,核物理成了热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几乎都转
向了这个领域,致使核物理学飞速发展。但是玻尔的研究仍处于世界领先的
地位。
谁也不会忘记,在1935 年的一次科学讨论会上,波德正在讲解自己的论
文,而玻尔不断地打断他,后来,他把一句话只说了一半,就突然停住坐了
下来,脸色一下子都发了青,过了几秒钟,他站起来说:“我弄明白了”。
就在这几秒钟里,玻尔抓住了未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说找到了决定
世界前途的基本概。念。他从根本上了解了原子核内发生的事情及发生的原
因,因而抓住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及其性质的线索,理出了原子嬗变和原子
核裂变的头绪。
玻尔认为:原子核具有复合的成份,因此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
闯入的中子和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或中子碰撞。不过,这个粒子不会被撞出
原子核,相反,它将撞击另一个粒子,这另一个粒子也会撞击别的粒子,直
到所有的粒子都运动起来。这时,闯进来的那个中子原来所具有的能量,就
转移到了这些粒子上面,接着,这个系统就要采取一种行动,以摆脱这部分
多余的能量。他又一次发现了原子的结构,又一次发现了并协原理,他提出
了如何验证这一设想的所胃“复合原子核”的方法。对复合原子核这一概念,
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过,正象牛顿和达尔文的发展一
样,突如其来的见识与长时间的审核事实,再一次创造了科学史上又一个最
伟大的进展。
玻尔继续向前展望,如果原子核受到了更猛烈的冲击,可能导致原子核
的爆炸。
1938 年,玻尔去美国同爱因斯坦合作,在途中和抵美不长的一段时间
里,又完成了解释原子核裂变现象和裂变碎片具有放射性的实验。他写出了
概论性的论文,对整个过程的理论进行了推导和说明。不久,他又揭示了铀
的复杂现象,指出:只有质量数为235 的这种稀有同位素才能由慢中子引起
裂变;而质量数为238 的半度同位素则不能。这种差别仅仅是由于两种同位
素含的中子数不同。这个发现,直接提出了解释放出巨大核能的链式反应的
可能性。
但是,由可能变成现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有很长一段时间,玻尔不相
信能克服从大量铀238 中分离微量铀235 的实际困难。各国实验室的大量论
文也没有使他改变看法。这个问题大复杂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没能用实验解
决这个问题。
1939 年,喜悦和忧愁都加在物理学家的身上。他们手里有了一根用以移
动地球的杠杆。但是,它真的能使地球移动吗?还是一个“测不准”。
六、“生存还是毁灭”
1939 年9 月3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1940 年4 月,德国占领了丹麦,玻尔落入德国人手中,和所有同胞一样,玻
尔也很难过,他销毁了从德国和其他被占领国家他帮助外逃的科学家的有关
材料,绝不能让记录落在纳粹的手里。
占领的第二天,美国的朋友们和各大学就拍来电报,邀请玻尔和家属去
美国。人们都关心着玻尔的安全,但玻尔认为他必须留下,尽自己最大可能
保卫研究所以及它的工作人员。他的离去,对丹麦犹太人将是特别严重的打
击。
纳粹急于想利用玻尔尽快研制出原子武器,所以继续让他从事研究,并
且从中索取秘密。但是,有关原子弹的研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实际中因为
存在许多困难,例如难以提炼大量的铀,难以控制反应速度等,所以认为原
子弹难以造成,就在这种情况下,玻尔指出慢中子裂变应归于稀有的同位素
铀235。又是玻尔发明了有效分离同位素的方法,这就使得制造原子弹成为
可行的事情。
一个人,一个丹麦人,一面心酸地看着自己亲爱的祖国被铁蹄征服,一
面可以说是改变了时代的方向,这已是第二次了。
玻尔的洞察力就要导致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了,而他本人在哥本哈根却
一无所知。由于玻尔对纳粹公开采取不合作态度,而且还有为地下活动出力
的嫌疑,盖世大保对玻尔进行了秘密监视。致使他和外界的联系很少。
战争仍在大规模进行着,英国、美国,法国万分焦急,深恐德国抢先制
造出原子弹,他们得知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子科学家玻尔已落入德国人手中,
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每年将生产1500 公斤重水,这足以进行原子弹试验。
又由于玻尔一贯主张把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就在德国占领丹麦之后,他
仍不改初衷,继续向德国人讲授原子的威力,这使英、美更加坐立不安。美
国总统罗斯福向谍报人员发出命令,把玻尔带出来,参加曼哈顿计划,英国
首相丘吉尔也听取汇报,亲自部署夺取玻尔的秘密行动,劝说他为盟方效力。
因为玻尔天真地反对一切暴力,甚至想托人或直接找希特勒说情,以停止战
争和迫害,所以,他起初拒绝逃往盟方。与玻尔的愿望相反,纳粹的恐怖浪
潮席卷了整个丹麦,并直接威胁到他的实验室。他的幻想破灭了,只好选择
了逃往同盟国的道路。德国总部很快获悉了这个消息,立即下令:逮捕玻尔!
然而晚了一步,玻尔已在秘密组织的帮助下到了中立国瑞典。
。。
1943 年10 月6 日,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一架英国的蚊式轰炸
机在斯德哥尔摩机场降落。玻尔坐到了弹仓里,因为只有这个地方能容纳这
位特殊的乘客。当飞机到最大高度时,驾驶员告诉玻尔打开氧气开关,而玻
尔没有听到这一指令。因为飞行员的帽子戴在玻尔的大脑袋实在是太小了。
耳机没能贴在耳朵上。这位出逃的科学家不一会儿就缺氧而昏迷了。驾驶员
从冒着这么巨大的危险由纳粹手中救出的这位著名教授那里得不到回答,还
以为他死了呢。幸好,飞机一会儿降到了较低的高度,玻尔苏醒了过来,安
全地飞到了伦敦。
到了伦敦,玻尔很快会见了丘吉尔,同意加入美国研究原子弹的行列。
他说:“时代不好,为了抢救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我只得违背原则了。”
玻尔在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又秘密地来到了美国的研制原子弹基
地。同费米、奥本海默、西拉德等人共同合作,努力合作,终于使原子弹成
形。
然而,这时,一个重大问题又在玻尔的脑子里以新的强度出现了:要制
止全世界竟相制造原子武器的局面出现。为了这一目的,玻尔到处奔波,主
张人们应该把原子能用于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谋利,防止原子武器的灾难性
扩散,同时把原子能研究的果实为所有愿意和平利用的人们共享。由于玻尔
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立了一个正式机构“过渡委员会”,
以考虑人类面临的最巨大的危险和最重大的机会。
1945 年7 月16 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
的沙漠里爆炸了。
原子弹所造成的后果是科学家远远没有料到的。玻尔力图把引而未发的
力量用于为人类造福的方面上,而绝不想让它产生灾难。到目前为止,他是
失败了。哈姆雷特那忧烦的声音不停地侵扰着他的心灵: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
七、向未知的世界进发
8 月底,玻尔一家返回丹麦。人们热烈、激动、真挚地欢迎了他。玻尔
担任了丹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和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在这个时期,国外的
大学毕业生再次云集到他的研究所,许多科学家受到过他的指教。他自己也
写出了大量的科学论文。
玻尔创建了原子时代的一大部分,又确定了核物理学的方向,因而,他
在物理学界雄据了30 年的支配地位。他所得到的各种奖金、头衔,名誉学位
和各种会员资格比任何一个在世的科学家都要多。
1962 年11 月18 日,因患脑出血,这位科学巨匠逝世,享年77 岁。
一位世界性的人物离去了,他是巨匠当中的最后一位。玻尔比任何人,
甚至包括爱因斯坦在内,都更多地改变了这个世纪。他用他的重大发现,把
一个世纪引进了科学时代,这个时代既体现了玻尔的性格、天才,也包含了
他的绝望。但是玻尔并没有止步,他永不休止地继续奋斗,希望把世界引进
一条他相信会给全人类带来和平与新繁荣的道路。他没有成功。他所主张的
公开与合作能否改变历史的进程呢?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另一条他所担心和
一直发出警告的道路——核武器的增长,核国家的增多,敌对和不信任——
倒是确实出现了。
(魏宏)
“我们正走向战争边缘”
——“核和平之父”西拉德
在1960 年美国著名的《哈泊斯杂志》上,讲了一件有趣的事:
在一个大学教授参加的聚会上,有人要求客人们写下他们认为在近代史
上起了特殊作用的人物,要求是所选人物在他的时代中起了任何人不能替代
的作用。根据得票的多少选出的前五个人依次是林肯、甘地、希特勒、邱吉
尔和西拉德。
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第五位人物,即里奥·西拉德。
一、“一线希望”——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西拉德于1898 年2 月11 日出生在匈牙利一个犹太家庭。其父是位建筑
师。10 岁以前,他一直是一个瘦弱多病的孩子,在家中由他母亲给予家庭教
育。10 岁那年他被送入公立学校学习,一直到18 岁。在学校里,他并不十
分用功,但总能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再加上他坦率、诚恳,对许多问题
常常发表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一位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格外喜爱的学生。
西拉德的母亲非常喜欢讲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常常隐含着一些哲理,对
西拉德的启发很大。西拉德曾说:“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来自
何处,而我的价值观的来源却很清楚,这就是我母亲常常给我讲的那些故事。
我对真理的爱全部都来源于这些故事,我乐于为‘拯救世界’做些事也来源
于此”。
匈牙利一位剧作家创作的诗剧《人的悲剧》对西拉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西拉德读到该诗剧时年仅10 岁,后来他谈到该诗剧时说:
“这个诗剧的思想是告诉人们,在你做出悲剧性的预言时;仍要抱有一
线希望”。“一线希望”——这正是西拉德一生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本世纪初,匈牙利有着浓厚的崇尚知识与科学的社会风气,这种风尚对
于促使西拉德跨入科学殿堂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风气也曾促使大批匈牙利
的青年学生到欧洲科学发达国家求学,最后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西拉德在学校里就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尤其
喜欢物理学和数学。在13 岁那年,他为了得到几件物理实验仪器。而欣喜若
狂。然而,到了18 岁那年,他却没能如愿到大学里学物理或与物理接近的化
学,这是因为当时物理学家不容易在匈牙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别人的劝说
下,他进了一所技术学院学习电机工程。
二、博士论文和关于信息论的预言
1919 年夏,西拉德去了柏林,一开始学的仍然是电机工程,并被认为是
在电机工程方面最有出息的学生。此时,柏林的物理学界十分活跃,这对西
拉德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爱因斯坦、普朗克、冯·劳厄、能斯待和弗兰克
都在柏林,并经常参加物理学家的定期聚会。西拉德很快就成为这种定期聚
会的热心听众。另外,他的匈牙利同胞伽博、维格纳也在柏林大学读物理,
这使西拉德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现状和辉煌远景。促使他下决心改学物理的
原因或许还有爱因斯坦的鼓励。西拉德曾“以他特有的直率向爱因斯坦作了
自我介绍”。一方面由于他的真诚、直率,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犹太血统,使
爱因斯坦对他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使他们建立了师友关系。
西拉德转入柏林大学以后参加了爱因斯坦主持的统计物理研讨班。这个
研讨班是由西拉德促成的。伽博、维格纳和西拉德的其他几个朋友都是这个
研讨班的成员。爱因斯坦以他那物理学大师特有的见解和智慧给了他们不少
的启发和帮助。许多年后维格纳回忆说:“研讨班对于大多数参加者来说都
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历。我相信,它也苦西拉德的博士论文以不少的灵感。”
1922 年,西拉德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唯象热力学的涨落
现象”。这个问题从1921 年圣诞节开始做起,只用了3 周时间就完成了。涨
落现象是由玻尔兹曼提出,并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推出的。西拉德竟然用热
力学第二定律这一纯唯象的理论,一点也没有使用原子概念就推导出了涨落
的存在,这引起了爱因斯坦和冯·劳厄的极大震惊。
这个时期是西拉德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6 个月后,西拉德又在
这一领域完成了另一篇论文“精灵的干预使热力学系统的熵减少”。该文“在
热力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说明了麦克斯韦妖
的本质。同时,这篇文章也在信息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预言了
信息论,还揭示了信息论这一学科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三、“二十世纪的爱迪生”
西拉德在其学术生涯中一直扮演了发明家的角色被称作“20 世纪的爱迪
生”。但相对来说1923—1931 年的发明更加具有商业意义。在这期间,他的
一些思想影响了德国一些大公司的决策。
西拉德在柏林期间,经常就他的关于技术发明的想法征求爱因斯坦的意
见。当他谈到家用电冰箱的设想时,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极大兴趣,这导致了
1927—1930 年他们两人在这方面的合作,结果因家用冰箱和与之有关的液体
金属泵分享了5 种专利。
1928 年,西拉德开始考虑原子物理的问题。他认识到“原子蜕变要求粒
子具有更高的能量”,于是他“开始考虑如何将粒子增加到较高的速度”,
有了基本思路后,西拉德很快就提出了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的基本原
理。1928 年12 月17 日西拉德提出了直线加速器的专利申请。基本思路是用
迅速改变的电场来加速质子,只要在一个很长的直管子中串联一系列电极即
可实现。维得罗在西拉德之后独立地提出了这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不
久劳伦斯也使用了这种方法。
1928 年12 月24 日,西拉德又提出了回旋加速器的专利申请。其原理是:
在磁场中单位时间内质子旋转的次数决定于磁场的强度。这样就可以在稳定
的磁场中,使质子在振荡电场作用下加速旋转。遗憾的是,德国专利局没有
批准这个专利,西拉德也没有动手去制造这种加速器。
几年以后,1932 年劳伦斯和利文斯顿独立地发明并制造了回旋加速器,
劳伦斯并因此于1939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拉德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不但为当年德国专利局没有批准这个专
利而感到遗憾,更使他遗憾的是他的探索没有影响加速器的发展。但是在以
后介绍西拉德的文字中,人们都要提出他是第一个发明加速器原理或者第一
个设计加速器的人,这些话或许就是对西拉德的最高奖赏了。
1932 年劳伦斯制造出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但是,在劳伦斯发明的加速
器中当粒子速度增加到足够大时,便产生了相对论效应,从而限制了粒子继
续加速。1934 年2 月21 日,西拉德又向英国专利局提出同步回旋加速器的
专利申请,以此解决相对论效应问题。在说明书中他描述了加速电压的频率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稳原理。不幸的是,这个专利也没有给西拉德带
来荣誉,这时西拉德作为移民在英国避难,连工作都没有,筹资制造加速器
更不可能。10 年以后,这一想法再次被苏联的维克斯勒发现,引起了加速器
设计的一场革命。
四、“是我对政治的兴趣救了我的命”
1953 年西拉德在美国一所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说:“我年轻时对两个领域
很感兴趣,第一是物理学、第二是政治。我一直保持着对这两个很不相同方
面的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西,科学家关心社会蔚然成风。但是像
西拉德这样从年轻时就关心政治的科学家却是不多见的。象西拉德这样有着
完美的道德修养、丰富的感受能力和崇高的精神世界的人,在这个动荡不安
的世界上要想求得完善只有两条出路:宗教或政治。然而西拉德象爱因斯坦
一样没有选择世俗的宗教。“只要你仅为办成某些事情而恳求上帝,那你就
不是一个教徒。”这是爱因斯坦对西拉德说的话,西拉德明确表示“我同意
他的观点”。
不能乞求上帝,只能靠自己的政治实践,这成了西拉德唯一的选择,西
拉德第一次政治行动是1930 年计划成立一个“同盟会”,目的在于推进世界
和平,减少魏玛共和国日益严重的黩武主义、维持德国政体。但由于德国形
势的恶化,这个计划落空了。尽管如此,西拉德从事政治的风格却确定下来,
这就是崇尚理性,最清醒地判断形势,抓住每一点希望,设定新目标并创造
性地为之奋斗。1961 年华莱士在美国电视新闻中采访西拉德时,谈到对爱因
斯坦当年对他的评价,西拉德回答道:“是的,或许的确如此。但是我认为
理性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因此,在我扩大理性的意义时正说明我充满希望”。
作为年轻的政治家,西拉德在1930 年就预见到德国将要发生的一切。
1931 年他预言希特勒将在德国掌权,其原因不在于纳粹势力强大,而在于纳
粹没有受到什么抵制。1933 年1 月,希特勒上台后,他备好了两个箱子,准
备随时离开德国。与此同时,他竭力劝说他的一些同事离开德国。尽管如此,
他从德国的出走仍然有虎口脱险的味道。国会纵火案发生几天后,他乘空空
荡荡的火车顺利地到达了维也纳。可是第二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火车里十
分拥挤,列车还被迫停在边境线上,每个乘客都受到纳粹党徒的严格盘问。
事后,当回忆此事时他总是说:“是我对政治的兴趣救了我的命”。
五、“事实上的原子弹之父”
公众把奥本海默称为“原子弹之父”,但是西拉德对原子弹的了解与贡
献也许超过奥本海默,从而了解内情的人(包括研究原子能历史的人)往往
把西拉德称为“事实上的原子弹之父”。
1939 年7—8 月间,西拉德两次(第一次与维格纳,第二次与特勒)来
到爱因斯坦处。其结果就是8 月2 日爱因斯坦通过罗斯福蜜友递交而致罗斯
福总统的信,与此同时交给罗斯福的还有西拉德1939 年8 月15 日写的备忘
录,这个备忘录除了更详尽地解释裂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意义外,再次提出
了限制发表这方面文章的必要性。这与他们身为犹太人的经历和对希特勒的
警惕有很大关系。
爱因斯坦的信和西拉德的备忘录直到10 月11 日才送到罗斯福手中,这
才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总统下令马上成立了铀委员会。10 月21 日,西
拉德、维格纳、特勒参加了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讨论了原子能的前景。
1942 年12 月2 日,在芝加哥大学斯塔格运动场的看台下面,第一座自
持的链式反应堆试验成功,人类终于成功地释放并控制了原子能。当人们欢
呼雀跃之际,为此奔波了近10 年的西拉德却忧心忡忡。在费米与西拉德握手
庆贺时西拉德说:“这一天将被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天”。
对于芝加哥的科学家来说,由于后期理论工作相对减少,在西拉德、玻
尔等人的鼓励下,开始思考原子能的社会政治影响。遗感的是,曼哈顿计划
一旦展开,西拉德却被完全排斥在决策层之外,仅仅被当成一个技术人员看
待了。他关于原子能的社会政治影响的思考很少为他的上司们所理解。他们
也很少征求他的意见。
为了使政府对原子能的社会政治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西拉德决定与
“当时唯一一位能够交流的人”(即总统)联系。爱因斯坦再一次给罗斯福
写了推荐西拉德的信,西拉德写下了《原子弹和美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
的备忘录。这一备忘录预言了战备核军备竞赛,提出了控制原子能的设想。
与此同时,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也向英美首脑发出防止战后核军备竞赛的信
号。
1945 年4 月12 日罗斯福的去世使西拉德的计划落空。在这之后,尽管
西拉德作过许多努力,但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已经成为政府手中的权力。科学
家,尤其是西拉德这样的移民科学家,再也没有办法控制原子弹对日本的使
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拉德为核裁军而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从不谈及由
于他在研制原子弹中所起的作用而产生的内心的感受。据E·希尔斯说只有
一次例外,当特勒研制氢弹的计划得到官方资助时,西拉德说:“现在,特
勒将会知道负罪感是什么滋味了。”
六、“我们正走向战争边缘”
西拉德去世后,当人们总结他的政治活动时,曾有人说:战后“西拉德
从原子弹之父变成核和平之父”。
尽管西拉德是第一个动议研制原子弹的人,但他这样纯粹是为了对付纳
粹德国。当这种目的已不复存在时,他第一个提出了:“继续发展原子弹目
的何在的问题”。西拉德也是第一个提出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人。1945 年6 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