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0而励-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中国赫然屹立在世界的中心,而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却在东边的位置上。这说明了什么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以自我为中心的国民心态
我们从小是通过学校教育、通过地理课、通过看到的世界地图来认识世界的。我们眼中的世界地图是有明显含义的。在我们常用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在世界的中央,既不是完全靠东,也不是完全靠西。相反,西方国家常用的世界地图非常明确地表示了中国是在东边,所以,西方人经常说中国在东方。
  我一直好奇的是,既然地球是圆的,那就没有谁在东边,谁在西边的概念,我的好奇心一直驱使我要搞清这背后的道理,结果我发现,有关中国属于东方的说法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从东边来的人那里学会了驯化鸡鸭,培育植物,在他们心目中,东方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后来到了中世纪,马可波罗到东边走了一趟,回去广为传播,东方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不过,从小学习的中国版的世界地图确实让我一直都认为,中国真的就是世界的中心。
  走出国门,突然觉得他们的世界地图让我看着不习惯,而且有一点不舒服,却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后来有机会看到很多国家版本的世界地图,这不免让我觉得中国是不是被世界其他国家故意挤到了角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我的心情怎么能平复呢?而在这样的大国心态下,我们怎么能够容忍别人品评我们的不足,怎么能允许别的国家对我们指手画脚?
  2008年8月18日,一位中国运动员,在参加一个以往中国观众并不在意的体育项目的比赛时,突然宣布放弃,国民震惊了,很多人都在质疑,难道他不知道,他身上背负的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证据吗?这样的反应,是不是表明,对于国家尊严和形象,我们已经在意到了过火的程度?
  一时信心爆棚,一时灰心丧气,这都是不正常的,不是一个真正妥当的民族心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真正的大国心态
国民心态决定国家前途,何谓“大国心态”?我非常同意国内某位专家的观点,大国心态总体上说就是一国的国民既要有自信心,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又要有包容心,吸纳别人的文明。当前,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与以前屈辱历史的积淀,有些人过于浮躁,有些人具有狭隘的民族情结,部分国民显得过分崇洋,脆弱的自卑与盲目的自大交织于这些人身上。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它的整体国民素质,而国人这些不良心态亟需修正。
  中国当然是大国。不过,在英语当中,我几乎没有听过或看到欧美各强国用简单的“大”来形容自己。“big; giant; huge; large;  grand”等等这些词汇并没有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自我描述当中。“powerful; petitive; gre”这些词汇倒是更常用。
  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光说大,不够精确。中国的很多方面,确实大,比谁都大。中国也有很多小的地方,小到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地步。我们国土面积大、GDP总量大,但这些除以13亿之后,都是如此的小。同理,一旦我们出现个小问题,乘以13亿之后,就是大得不得了的问题了。这也是大。
  胸怀与视野的博大是真正的大。
  1963年6月,肯尼迪总统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巅峰时期,曾在美利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过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演讲。这篇对今天的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
  肯尼迪说:“让我们(美国人)自己也重新审视我们对苏联的态度……没有哪一个政府或是制度本质上是邪恶的,以至于它的人民都是缺乏美德的……我们不应该只用一种扭曲的、极端的观点来看待对方,不能认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能认为彼此体谅是不可能的,更不能把彼此威胁当作交流的唯一形式……我们不能对我们彼此的分歧视而不见,但是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共同的利益上,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共同利益来消除我们的分歧,即使我们现在解决不了这些分歧,我们也至少可以以多样化的名义让世界变得安全。归根结底,连接我们共同的根本纽带是:我们都生活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都呼吸着同一种空气,我们都珍视我们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也都是血肉之躯。”
  我一直认为这是那位英年早逝的总统说过的最不朽的话。当大多数人都还钻在冷战的牛角尖里欲罢不能的时候,他却能号召国人一起去自省。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对苏联尚且可以如此,2009年的中国对那些曾经与我们有瓜葛的国家更应该豁达。
  不卑不亢是我们常说的待人接物的最高境界。如果问问周围的朋友,走遍世界能够做到不卑不亢吗?很多人说差不多。然后再问为什么呢?通常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的经济增长10%,我们有四大发明、万里长城,我们有56个民族、长江黄河,我们曾经傲视群雄,如今大国崛起。这些事实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但光靠这些还做不到真正的不卑不亢。
  反省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历史,忽略现在与未来,这固然重要,但不是关键。
  真正的不卑不亢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根本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分种族、肤色、男女、国家大小、强弱、新旧,作为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的自信与反省才是坚实的、健康的、和谐的。
  走向成熟的少年中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创新,也需要更多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宽容心。
  30而励
  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第一部分 当东方遇到西方达沃斯(D*os)是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东部主峰西侧的地名,那里常年积雪,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滑雪圣地。如今,达沃斯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热点之地。这个巨大的转变是由一位教授实现的。1971年,日内瓦大学商业政策领域32岁的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在达沃斯会议中心,邀请444位欧洲工商业人士共聚一堂,举办了“欧洲管理论坛”。当时的会议议题是“欧洲企业管理”。会议主办方有欧盟委员会、欧洲工业协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欧洲企业界介绍美国的企业管理模式、风格和特点。随后,这个会议就成为了每年定期召开的会议,在施瓦布的主导下,确立了“欧洲管理论坛”的名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闻名遐迩的世界经济论坛
“欧洲管理论坛”持续了16年后,也就是在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目的就是通过论坛的形式扩大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参加这一盛会的有发达国家的政府要员,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他们一致同意,定期参加这样的论坛,一起讨论不同的见解,以及商讨解决不同的争端。
  1988年1月,希腊与土耳其在论坛上签署了“达沃斯宣言”,有效解决了当时濒临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应该是世界经济论坛举办以来到达顶峰的一年。1992年,在论坛上,当时的南非总统克拉克与非国大领袖曼德拉在南非国内分裂冲突以来首次会面,并从此奠定了南非的和平进程。1994年,当时的以色列外交部长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论坛期间进行了会晤,并开启了中东的和平进程,而且是第一次没有美国人参与斡旋的。2008年,比尔·盖茨在论坛上首次演说,主题是“创造性资本主义”,核心内容是号召企业在获得市场利润的同时,也要能够解决人类生存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其实,施瓦布已经通过非营利性论坛组织的形式,不仅获得了利润,也获得了能够为世界解决问题的声誉,可能也正是因此,比尔·盖茨从2001年起,几乎每年都亲自参与世界经济论坛。
  从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要发展过程来看,越来越像是联合国、世界银行、G7或者WTO。但是,这是以欧洲为主导的一个世界组织,而且,议题越来越广泛,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固定在达沃斯小镇举行的年会,也有在各大洲重要城市举办的地区峰会和专题论坛。
  我第一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是2001年,施瓦布教授授予我“2001年全球青年精英”(Global Leader for Tomorrow)的称号。现在,我在达沃斯有多重身份:世界青年领袖评审委员会委员、达沃斯全球事务理事会(Global Agenda Council)理事、论坛会议的主持人之一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2008年,在天津举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施瓦布教授握着我的手说:“成钢,十年前,我认识你的时候,你是我们世界经济论坛为数不多的中国朋友之一,论坛在中国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你作为一个传媒人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这些话是对我8年达沃斯生涯的最好的鼓励和肯定。我从施瓦布教授手中接过“2001年全球青年精英”的证书8年的时间,非常快,也非常慢。当置身达沃斯的时候,你会觉得慢,周围没有任何变化,会议厅、建筑、道路几乎都是老样子,参加的人虽然来来往往,但也感觉不到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同时你也会觉得快,比如,近几年来,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见到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有来自中国企业的代表,也有来自中国政府的代表。我觉得变化真快,但我不确定的是,8年来到底是中国改变了达沃斯,还是达沃斯用它的方式影响了中国。
  尽管世界经济论坛宣称在1976年就曾经参与了中国政府经济改革的讨论,但是,中国人了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确实是从2001年前后开始的。我们中国有很多论坛,我期待有一天其中的一两个也能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世界性论坛,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也可以做出对人类发展有贡献的议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
对于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家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非常乐于参加,他们会兴奋地围绕于全球商界、政界领袖身边,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家,根本不愿去参加或是去了一次便不想再去。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语言上有障碍。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深入地交流,带翻译又会破坏现场随意的气氛。
  第二,心理上有落差。很多中国企业家习惯了在国内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生活,但在达沃斯,除了国家元首或个别企业家身边带保镖之外,其他人多是独来独往。很多《财富》500强的CEO也都是一个人拎个包,穿着大胶鞋在雪地里走。
  第三,会议上讨论的很多议题离中国企业比较远,因为全球大企业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比如去年达沃斯讨论全球变暖问题,很多中国企业还没真正发展到关心公益、关心环境的问题上,他们关心的是扭亏为盈,顾不上考虑绿色问题。虽然也知道国际趋势重要,但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紧要的。
  没有带着具体目的和想法的人最好不要去世界经济论坛。因为纯粹看热闹、看名人,去过一次便不想再去。大多数人都是见面寒暄几句,擦肩而过。虽然都是全球大老板,但如果你没有具体的任务、使命和话题,仅仅是去感受、热闹一番,还不如回去看网上发的会议纪要。
  达沃斯有两面性:一面是被广泛报道的达沃斯;一面是媒体上看不到的达沃斯。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都会举办相当多的行业会议,这个会议在正式议程上找不到,是单独私密的会议。这部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才真正吸引大企业的总裁们。
  达沃斯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很多美国企业家以去达沃斯为荣,还有人为了能去达沃斯专门坐私人飞机到瑞士去游说。你看见谁像谁,他就是谁,总统、首相、CEO都可能是你身边不经意走过的那个普通人。
  在达沃斯,你会发现,有的人只能参加正式会议,还有一些人大部分时间不参加正式议程,而是忙于参加所谓行业巨头会,这也是西方人管达沃斯叫资产阶级俱乐部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它也逐渐开始邀请世界各地弱势群体的代表,如社会福利组织、残疾人组织以及宗教界的领袖们参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几次发言中,每当话题涉及公益、环保、健康,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甚至是热烈的掌声。
  我与施瓦布教授有个约定,每年我都会在北京为他举办一个私人晚宴,我会为他引荐中国各行各业的先锋人物。最近一次聚会时,我是这样描述他的: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有人说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可美国总统的任期最多也只有八年,但施瓦布影响世界几十年,无数人因为达沃斯见到了自己潜在的商业伙伴、政治盟友,甚至是未来的老板与太太。它像一个枢纽,无数的信息、人脉在这里交汇,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世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透过达沃斯看中国
在达沃斯,人们对于中国的看法,近几年有了显着的变化。最早大家把中国当作怪物来看,当作一个特殊的国家来看。忽而中国崩溃论,忽而*,不是好的不正常,就是坏的不正常。今年开始,大家对中国的讨论不再是这些内容,而是把中国真正当成一个正常的国家来看。
  在我看来,达沃斯的不足是欧美发达国家话语权的偏重。冬季达沃斯起主导性的是欧美国家和企业,略有一点排他性。所幸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越来越被重视。达沃斯对亚洲以及中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达沃斯有专门的亚洲部,负责中国项目的有二三十个工作人员。事实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感觉到中国的分量了,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有所创新。比如我曾主持过的“工作空间” (work space),主题是谈中国与印度的未来。几百个企业家在一起,像学生一样一起讨论、评述、互动。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讨论,作为主角的中国企业家屈指可数。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后,时隔半年,达沃斯年会破天荒地选择了纽约,可见他们多么会把握时机。现在把每年一届的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放到中国召开,又一次展现了施瓦布的远见,他把目标放在下一代,请的是未来的领军人物。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达沃斯同时在美国纽约以及中国北京建立了办事处,可见世界经济论坛和论坛成员对中国和中国经济地位的重视。中国也每年派出高层领导人参加达沃斯年会,而且派出的领导级别越来越高,阵容也越来越强。2009年1月的年会被称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达沃斯年会,*总理将出席。
  今天的世界经济论坛虽然仍冠名以“经济”,但已不只是讨论经济,实际上它的意义变得更加宽泛,几乎成了全球事务论坛。多年参加达沃斯的经历给了我全球化的视角,让我对世界的面貌和走向有了新的解读。有一次我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纽约见面。他坦言,他小时候经济学学的很少,就是一介武夫,受冷战影响,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是好人,其他都是坏人。到今天,他跟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成了朋友,世界游戏规则变了。
  未来的世界不再是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成为下一个美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世界的潜规则……哪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分量轻了或重了……都会在达沃斯得到体现。有的人去达沃斯确实抱着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的目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机会主义者。还是那几句话:到了达沃斯,你看这个人像谁,他其实就是谁。
  无论是达沃斯改变了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了达沃斯,无论是世界融合了中国,还是中国融合了世界,通过达沃斯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21世纪确实是一个经济世纪。而经济发展健康的国家也就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30而励
  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第一部分 当东方遇到西方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如此,一旦接触了,有了直观的印象,神秘的面纱褪去后,看到的原来只是平民般的真实。
  比如说象征美国政治最高权力的白宫,在中国语境中,“宫”字通常用于“宫殿、宫廷、皇宫、行宫”等。宫在古代的最初本义是对房屋、居室的通称,自秦、汉之后特指帝王的住所。由此,一提到“宫”,人们脑海里联想到的就是富丽堂皇、庄严雄伟、宽敞奢华的建筑。白宫也就自然而然被想象成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爱丽舍宫和俄罗斯的克林姆林宫般的建筑。
  

不是宫殿的白宫
其实不然。白宫的英文是“White House”,“house”就是房子的意思,任何人住的房子都可以称为“house”。所以,“White House”准确的译法应该是“白房子”……一个很简单、很平实的概念。而事实上,这个美国总统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就是个普通的大房子。我们中国人又一次按着我们的想象对世界做了自己的演绎。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白宫其实并不是总统办公的地方,而是总统一家的住处和接待宾客举行社交活动的地方。真正的美国政务中心……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其实坐落在白宫的西翼 (West Wing)。美国有部热播多年的电视连续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就是围绕几位主要的总统幕僚发生在西翼办公室的故事展开的。西翼部分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才加盖的,为的是将总统居住和工作的区域分开,并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公空间的需要。
  我去白宫西翼办公室参观,最大的感触就是,总统班子办公的地方怎么这么窄小,每间办公室(包括副总统办公室)都很小,秘书们很多是在办公室外面的公共区域办公,办公室总体上来说是很局促的设计。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在白宫工作过,他和另一位秘书共用一间洗手间般大的办公室,仅够两张办公桌并排紧挨着摆放,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我去西翼参观的时候是晚上十点以后,正常的公务时间早已结束。穿行在狭窄的走道之间,就能设想到白天办公时人来人往的拥挤场面。
   。 想看书来

参加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白宫欢迎仪式后
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其实并不大,长不过11米,宽不足9米,比中国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总经理的办公室都要小。通常见到的照片或是影片都是拿广角镜拍摄的,所以显得很大。办公室里的装饰也很简单,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唯一总统有权利决定的恐怕就是地毯和窗帘的颜色,这也成了历任总统上任时媒体必报的一个小插曲。
  西翼部分和主楼都开放给美国大众参观,每年大约有200万参观者光临白宫。遇到重要节假日,还会由第一夫人亲自做导游。西翼与总统就寝的主楼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走廊相通。走廊两边的墙上挂满了总统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照,白宫的摄影队伍每天记录总统工作生活的重要时刻,随时更新和发布,向大众展示白宫生活的平常一面。
  至于白宫为什么是白色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根据白宫历史研究协会记载,最初建造时使用的石头是灰色的,由于这种石头多孔,华盛顿的冬季又很冷,为防止石头受冻形成损害,于是工人们就用一种绿柠檬提炼的白灰把外墙的石头粉刷了一遍,这就是白色的来源了。由于白石灰会不断褪色,让外墙显得很脏,所以白宫的外墙过一段时期就会重新粉刷。
  整个白宫大院,算上西翼、东翼(第一夫人的办公室)和南北草坪,总共近3亩地。这在美国真不算什么,很多中产阶级的房子都比这要大。我在美国读书时,一位教授家里的庄园就有十几亩。
  

总统与平民的共同点
白宫给美国大众所传递的形象并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威严象征,而是和平民生活紧密相连。白宫的装饰、所举办的活动和美国的文化传统、大众生活紧密地联系着。比如说,三月份的复活节是美国儿童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白宫南草坪都会向公众开放,迎来数千名儿童参加一年一度的白宫“滚彩蛋”活动。每年感恩节,总统都要在玫瑰花园赦免一只火鸡,白宫的这一习俗自林肯总统开始已经有61年历史了。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四,由总统和第一夫人共同点亮草坪上树立的“国家圣诞树”,宣布美国正式进入圣诞节倒计时。每年的10月是美国的全国乳腺癌月,这个月,白宫就会披上灯光做成的粉红色外衣,提高公众对乳腺癌这一女性健康最大杀手的关注。
  住在白宫里的是美国的“第一家庭”(the first family)。“第一”并不是说总统一家是“全国第一重要的家庭”,“第一”的更深含义是“最具表率的”、“领头的”。总统和总统夫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公众的眼光下,第一家庭的一言一行也成为美国大众家庭所推崇的榜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Woodrow Wilson)一家就在白宫草坪上放养了一群羊,成了美国国土后方支持前方作战的重要表率。这18头羊成了白宫的新住客,不仅为白宫节省了剪草的开支,而且羊毛拍卖所得的52 823美元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白宫草坪上的羊群:白色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东西方文化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互相不一定理解的文化底蕴,在对“白宫”的翻译较真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一下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典故。
  英语中有“white man, white people, white knight, white day, white hands, white…collar, white page, white h, white paper”,以上词汇译成中文分别是“有教养的人、有性格的人、正义的骑士、吉日、援手、办公室工作、居民电话号码本、电脑卫士、重大长远议题报告”。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理解,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是积极的,这样来看,美国总统居住的白色房子的含义就更加清楚了。那么白旗是不是就是消极的呢,不是!在西方文化中,白旗的含义是请求接受和平,接受非暴力的条件,是请求磋商的意思。当然,中国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是投降的意思,但是,投降就是贬义的了,而请求和平则是积极的。
  再来看看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的意思。常用的词汇有“白字、白军、白忙、白旗、白条、白开水、白头发、红白喜事、白色恐怖”。可见,白在中国文化中没有什么积极的、美好的意思。不过,也有清白、洁白、白净、白花花等积极的象征。通常来看,从孔夫子时代起,白色就意味着哀悼或者死亡。我们常说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鱼死了以后,肚子向上,从而让我们看到的是鱼肚的白色。所以,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多数情况下表达了消极的含义。白旗意味着投降,是来自西方的直接译法。
  白宫为什么是白的,因为他们知道,一张白纸可以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因为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人类面对的都是共同的困难,都在共同的理解基础上追求进步和发展。无论什么文明,彼此都是邻居,无论有多少堵隔阂的墙,终究都可以共同携手翻越。
  真实的白宫没有那么大,真实的白宫不是宫殿,真实的白宫是总统办公的地方,而不是豪华奢侈的所在。参观白宫要看到真实的白宫,学习英语要学到本质的语意,应该尊重原文最实在的有渊源的含义来翻译,而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文化的理解来诠释。我们经常责怪西方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但我们也不应用自己的逻辑诠释别人的生活与文化。
  对西方的文化,对西方的语言,对西方的一切表面现象,如果能真真切切地把握了其本原,东西方之间一定会消除许多的误解,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对方,当然,这涉及更多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只有通过对历史、语言、艺术等所有方面的深入学习才真正可以透彻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看,东西方的交流和交往确实需要更多人较真,需要更多较真的人传播,需要更多传播的人成为桥梁。
  30而励
  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第一部分 当东方遇到西方1996年,我还在外交学院读书的时候,第一次注意到中文“龙”和英文“dragon”的差异。从那时起,每当和西方的朋友聊天,都会提起这个词。后来,无论是去伦敦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还是在耶鲁大学给美国学生上课,我一直用这个例子来折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通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有特殊的含义,不仅仅是代表着某种动物,还是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史中形成的一种图腾,有其确定的象征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符号。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远古人类文明两大发源地之一。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粮食的控制问题。能够有计划地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繁殖、储藏,就可以把人类在解决食物上耗费的大量时间节省出来,才可以有闲暇的时间来从事其他的事情,文明由此发端。而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又是对天气的预测,甚至是适应,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天气有计划地协调不同作物的生长、播种等。此时,龙的象征意义就浮现出来了。
  龙象征着风调雨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可以控制风雨的图腾,是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神灵。黄河流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雨水来得突然、迅猛,又消失得无声无息,因此,一旦有了可以依托的有形神灵,人类就可以通过祭祀、礼拜、烧香、做法事等活动来寄托美好的期望。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人的图腾,随后,中国人也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西方也有所谓的“龙”,他们称之为“dragon”,这个词源自于古希腊,代表的是一种有翼的蛇形动物,口中*,象征怪异、凶猛,寓意邪恶等。
  正是因为这两种神灵外形相似但所承载的意义不同,东西方之间互相解释的矛盾由此凸显出来了。
  

关于龙的解决方案
经过十年就这个话题的广泛探讨,我总结出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解决方案一:请西方人把中国的“龙”翻译成“long”, 从此以后,英文字典里,l…o…n…g除了形容词“长”以外,就会多了一个名词的解释:“中国传说中的具有良好象征意义的像会飞的蛇加上野兽头的吉祥动物”。同时,请中国人把“dragon”翻译成“德拉根”,现代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