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井帝国在行动-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财团中的成员企业。应该强调的是,“横向”与“纵向”这两种集团模式并非各自完全不相容的两种形式。例如,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二木会)这个“横向集团企业群”的重要成员企业,但同时又形成在其系统中的三井物产集团。事实上,日本企业的集团是由这两个层次的重叠构成的。
作为三井财团内部的纵向组织,三井物产集团拥有上千家关联公司,年销营业额超过3000亿美元,而丰田汽车集团拥有175个初级供应厂商和4000多个二级供应厂商。同时,日本集团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集团内部,许多大型企业将集团外部的中小企业群作为长期、经常性交易的对象,即“外包公司”,从而将它们纳入自己业务经营的内部范围。“外包公司”有的朝着水平方向延伸,又形成了横向联系。
日本的几乎所有大型企业作为母公司在其系统中拥有大量的关系公司。关系公司的数量按集团不同有所区别,通常在100…200家左右,当然也存在像东芝、丰田等那样拥有1000家以上关系公司的集团企业。所谓关系公司是指包括母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和持股超过20%以上的相关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就有大量这种日本企业的关系公司。母公司不仅对关系公司投资,而且还向其派遣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经营。
这些关系公司在母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和垂直性整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有通过资本参与,将现存的交易对象作为关系公司纳入集团旗下的,也有将母公司内部组织(部门)作为独立公司分离出去的情况。与此同时,日本的集团企业,通过母公司持股、派遣高层管理干部等手段开展经营活动。另外,随着日本经济国际化而出现大量海外子公司,已经占据了关系公司的相当部分。
同一个日本财团的关系公司之间,能够进行较为紧密的合作,各个公司在自己分工负责的领域内,可以为其它兄弟公司提供好的产品或较低的价格。例如,从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这个企业来看,日本邮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门的订货大户,三菱电机则为三菱重工提供机电产品,三菱制钢、三菱伸铜、三菱铝业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则可为三菱重工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银行和东京海上等公司可以提供贷款和特殊保险服务(如航天发射保险)。
三菱系列公司均为三菱财团的“金曜会”成员,它们包括:三菱商事、东京三菱银行、三菱重工、三菱信托银行、旭硝子、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三菱、三菱铝业、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三菱自动车、三菱树脂、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三菱电机、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三菱人造纤维、明治安田生命保险。
三菱财团也有一些关联公司和社会团体作为外围,包括:“IP Talk”集团、热海阳和洞、MT保险服务有限公司、关东阁、小岩井农牧、湘南郊区俱乐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综通集团、大日本涂料(立邦漆)、Dia高龄社会研究财团、钻石家庭俱乐部、千岁兴产、东洋文库、丸之内Yorozu、三菱金矅会、三菱俱乐部、三菱经济研究所、三菱广报委员会、三菱财团、三菱CC研究会、三菱社名商标委员会、三菱市场研究会、三菱养和会、LEOC日本。
通过协作和分工,日本财团的制造业能够从兄弟企业和团体,获得资金、技术、原材料、上游产品、金融服务、销售等多种支持,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财团内主要的制造商和全国几千个零售商之间还存在着销售联盟,局外人要想打入系列内部,真是比登天还难。由此,中小企业也被纳入到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轨道,在互补、互利的基础上,增强抵御外国资本和产品的能力。这与富有日本特色的法人交叉持股体制一起,形成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复杂自我保护网。
第三节 忠诚的经理人队伍 (略)
要“绩效主义”,还是要“以人为本”?; 坚定地保持“终身雇佣制”; 从“士兵”成长为“将军”
第四节 争夺全球“商权”
通过控制“商权”,驾驭世界经济
美国的经济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美国是一个金融资本垄断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经济层面,垄断型金融资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而商业资本则被排斥。同时,美国金融资本以控制世界资源为目的,以宏观手段行使管理国家经济和世界事务的职能。在日本模式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部门采用不同于美国的体系,以综合商社为中心实施对国家经济的微观管理,以贸易和制造业立国。
日本综合商社在“商权”争夺战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综合商社在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情报和物流发挥着综合机能的特殊作用,实质上成为财团内部乃至日本社会实质上的经济总参谋部和大本营。在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扩展的过程中,综合商社一定是最先进入某一市场的,它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在于打开当地的“商路”,进而控制“商权”,为制造业企业的进入开路。
综合商社的最大特征在于适应环境的变化,产生新的机能和开发新的领域,用于面对现实并取得成功。新产业的开发、新事业的推进,理所当然地使各企业增强了对综合商社的组织能力、资本力量、风险承担能力的期待。在很多情况下,综合商社都和财团主办银行一起对企业集团的联合,新公司的设立等,发挥了核心作用。例如,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重视的是与企业建立商业伙伴关系,投资往往是长久的,是战略性投资。
日本排名前9位的商社在1979年时的营业额为61。7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7%),其中出口总额为11。8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报关出口的48%),进口总额为15。1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报关进口的55%)。另外,九大商社的进出口和“转手贸易”相加的总额为33。5万亿日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左右。到1990年时,九大综合商社的营业额达到126。6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9。5%,约占日本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强大的商业是推动日本强大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强大的商业也是联系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纽带。对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来说,投资收益是第二位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投资回报也是长期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因此,控制“商权”是日本财团采用微观经济管理手段驾驭世界经济的重要方式。控制 “商权”的具体体现就是不放过从上流的资源到下流的市场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商业资本成功地衔接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日本财团对控制“商权”非常重视,实践出型式多样的企业组织模式。所谓“商权”,日本人对它有独特的理解,其中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商权最为核心的内容,包括长期的市场渠道,长期的供应链,长期的融资渠道等等。在这种商业氛围中,市场占有率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二位,因为只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才能稳定整个体系,做到共同发展。
“综合商社”介入装备制造的引进与出口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日本引进的大量国外技术都集中于重化学工业部门,如钢铁制造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煤矿采掘设备、石油精炼与乙烯等化工生产设备等。综合商社扮演着中间人和牵线人的角色,活跃在大规模装备引进的舞台上。可以说,在当时凡属与装备制造有关的引进,综合商社基本上都介入了。
在大型建设项目上,由于周期长和资金大而产生的风险由整个财团共同承担,综合商社则扮演着协调人的角色,同时也避免重复引进。装备制造需要巨大的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的投入,产业周期也很长,企业一般不可能单独完成,所以更需要综合商社发挥产业组织者的功能。诸如对方提出苛刻的技术转让条件时的谈判,签订技术引进合同,进口先进的机械设备,直到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综合商社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综合商社还致力于加强财团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防止过度竞争,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世纪60…70年代,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装备制造业领域,日本财团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横向合并。例如1964 年,三菱日本重工业、新三菱重工业、三菱造船合并成现在的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简称:三菱重工)。在这次合并中,三菱商事(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社长荘清彦和三菱银行董事长字佐美洵(后来任日银总裁)对合并的实现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常常为国际收支的恶化而苦恼。因此,振兴工业品出口,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出口成了当时综合商社的战略重点。195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促进成套设备出口临时措施法》。各大综合商社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组建专门的设备出口部门。到70年代末,日本机械产品的总出口额中,六大综合商社的出口额约占30%,在出口交易中日本企业对综合商社的依存度很大。这是因为,各个厂家在开拓海外市场建立销售网、收集有关物流、市场需求的信息等方面,都要借助于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向财团制造业企业提供准确、周密的海外信息和市场情报,为成套设备的出口赢得先机。综合商社通过分析对象国的经济形势,尽早察觉可能的风险并促使各参与企业采取相应的对策,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供直接金融支持或成为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纽带。1979年,日本成套设备出口的成交额为118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钢铁和汽车的主要出口产品。
参加成套设备出口的实际上是由很多财团企业组成的企业群,其中包括:进行调查、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企业;制造机械的厂家;负责土木工程和建筑物的建筑公司等。综合商社作为规划及协调人在计划进行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它不单单起汇总协调作用,而是作为一个产业组织者居于领导地位。例如,综合商社率领的“日本国家队”,早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其中三井物产在背后主导了多项重大成套设备出口项目。
“商社金融”强化产业竞争力
综合商社的机能经常是变换不定的,这是因为产业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财团法人日本贸易会会长水上达三说:“综合商社始终站在日本产业与外国产业打交道的第一线,为了发挥其‘日本产业的天线’机能和‘商品流通的频道’机能,必须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和结构变化,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机能。事实上,综合商社的历史,也就是不断创造新机能和使机能高级化的历史。”
综合商社随着国民经济各个发展阶段,国民对商品和服务需求发生变化,随着资源的供给条件、海外市场的条件和生产力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相应改变其结构。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高度经济成长期,日本的商社金融对扶植中小企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当时金融机构的放贷是面向大量资金需求的“重厚长大”产业的财团大企业。而综合商社,通过交易对该行业和企业内部情况有所了解,同银行相比,能够具体地评价和管理风险,甚至具有将短期借入的资金向客户长期放贷的情况。
日本综合商社,有着“第二银行”、“影子银行”的称号,在日本的金融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商社以这种商社金融为契机,参与采购原材料﹑生产﹑销售﹑贸易等相关企业的诸多经营层面。并且,综合商社从战略角度考虑促进系列化(指加入其相关企业集团)从而确保商权,使因苦于资金周转而陷入绝境的企业获得重生的同时,综合商社也由此稳定地确保了商权。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商业金融是日本式的风险投资企业成长的先驱。
日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通过综合商社紧密联系,最终形成了巨大合力。仅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层结构的美国,与拥有商业、金融和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日本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引路人和产业的组织者,综合商社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意都会做。“商权”一旦被掌握,财团的相关制造业企业就蜂拥而入,占领市场。日本的汽车、电器、电气、半导体等产品能迅速占领欧美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占当年美国汽车上市的量的21%,到1985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高达1227万辆,超过美国的产量,出口达673万辆。从1979年以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耗资了近100亿美元巨额设备投资,在高关税的保护和其他限制下,仍未阻止日本汽车对美国市场的大举入侵。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并以老师姿态自居的美国汽车业,在日本的进逼下,节节败退,以至于不得不动用反倾销法案等其他手段来进行干预。
作为高技术产业“粮食”的半导体,日本制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到1985年已经达14%,而一般认为,贸易摩擦发生的危机线是10%。日本甚至达到了美国制造的导弹必须使用日本芯片的程度。此外,如计算机、通信机器、民用电子机器等,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都超过危机线,并且增长迅速。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日本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早在1977年就达到20%,某些特种钢几乎垄断了供应。
在商权的争夺上,美国企业似乎很难与日本和韩国企业竞争,韩国学习日本模式也建立了诸如三星、现代等5大财团。在日本企业迅速扩展的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咄咄逼人引发了西方社会的阵阵恐惧,随着日本对全球商权的掌控,美国一度将日本看成是苏联之后的最大的威胁和敌人。甚至美国相信,东芝、日立收购美国的IBM和英特尔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的产业工人则担心日本的机器人会最终抢走自己的饭碗。
第五节 金融战败的教训 (略)
日本陷入美国的金融陷阱;冒着枪林弹雨挺进东南亚;遭到美国金融大鳄的伏击
第六节 新的丰收季节
加速合并或组成联盟,共度危机
当代的日本财团体制形成于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之后日本分别经历了4次经济萧条。它们分别是: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后,日本经济从假象的繁荣坠入了急性萧条之中;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工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1985年7月发生的日元风暴中,日元在广场协定签署后的两周内升值了100%;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日本,主办银行作为日本财团的根基受到极大的打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备受打击的财团金融,日本政府通过“金融再生法案”,由政府注资给银行体系,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破产银行实行国有化,同时保护银行储户的利益。另外,日本银行业内加速合并或组成联盟,现在已经形成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瑞惠金融集团。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六大财团不断寻求进一步的资源整合,日本财团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世界舞台。
尽管组成联盟并不能减少坏账、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却可以通过精减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合并业务、调整经营策略等方法获得成本效益,使银行整体规模加大和承受坏账的能力有所加强。重组后的银行集团加快了从“稳定持股”向流动持股转变,同时也从“保护型”的协调竞争向“开放型”的竞争转变。此后,随着财团内部大型制造业成员营业额和利润的增加,主办银行的贷款和坏帐问题也不断得到了解决。
日本六大财团组织形态一览表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MFG)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BOTM)
瑞穗金融集团
(MFG)
三井财团
住友财团
三菱财团
三和财团
富士财团
第一劝银
经理会
(二木会)
(白水会)
(金曜会)
(三水会)
(芙蓉会)
(三金会)
金融
樱花银行
三井信托
三井生命
三井海上
住友银行
住友信托
住友生命
住友海上
三菱银行
三菱信托
明治生命
东京海上
三和银行
东洋信托
日本生命
富士银行
富士信托
富士生命
安田海上
第一银行
朝日生命
富国生命
日产海上
商社
三井物产
东食
东棉
住友商事
三菱商事
日商岩井
日棉
丸红商事
伊藤忠
兼松
著名制造业
丰田
东芝
索尼
三井造船
石川岛
NEC
松下
马自达
住友化学
住友金属
三菱重工
三菱汽车
三菱电机
旭硝子
立邦漆
夏普
NTT
京瓷
三得利
神户制钢
日产汽车
佳能
日立
日清
日本油脂
富士通
五十铃
旭化成
川崎重工
古河电气
(注:以上金融企业很多已经合并、更名,如: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在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经过加速处理不良债权,加大金融业的改革重组,银行效益有了明显改善。据统计,日本六大金融机构2005财年中期的税后纯利估计达到1。4万亿日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东京股市日经平均价格指数也在2006年11月突破14000点重要关口。日本股市到2007年7月已经突破17000点,2007年10月11日日经225指数又创新高,全日大涨281。09点,涨幅达1。64%,收报于17458。98点。
日本各财团的大企业抓住过去几年亚洲经济强势增长的契机;在营业销售和利润均实现“大丰收”;财团各主要企业已经连续6年保持经常利润增长。汇总日本各大上市企业公布的2006年度上半年(4至9月)的财务决算报告显示,制造业平均销售额增长10。3%,纯利润增长27。2%,非制造业的平均营业额和纯利也分别增长10。3%及23。2%。其中;丰田汽车、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在利润排行榜位列三甲。需要强调的是,这三家企业都是传统的财团企业,其中两家更是财团的核心综合商社。
作为日本财团核心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在2005年度纯利润合计为9300亿日元,较2004 年度大幅增长83%,与日本四大钢铁企业的利润总和9230亿日元并驾齐驱。利润大幅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五大商社积极参与海外能源项目获利颇丰,如三菱商事在澳大利亚的煤炭项目获利达1000亿日元,住友商事参与北海油田开发,使其全年利润达到1650亿日元;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和不动产在2005年度也行情渐好,为这些综合商社带来了可观的生意。
日本再次崛起,得益于综合商社的精心准备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获得了全面复苏,这得益于综合商社在所谓“失去的十年”中做的精心准备。在财团体制的支撑下,有很多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年日本国内经济低迷阶段(GDP低),却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扩张(GNP高)。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日本企业逐渐消化了IT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于其具备优势的制造业中,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刺激了日本制造业设备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确立了它们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对于日本这个在二战废墟上重建的国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资源,必须靠出口才能发展经济,制造出的产品必须靠商业才能实现价值和财富的积累,这就是日本巨大综合商社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不断占领市场,推销商品,财富得以累计,累计的财富再次投入到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从低技术到高技术,从粗糙到精密。事实上,日本制造业能够不断持续发展的原因正是归功于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体制。
日本财团企业通过奋起直追,与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差距已经被消除,在无线通信领域日本似乎还更胜一筹。纳米技术(NT)、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BT)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曾预言:纳米技术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如今在纳米技术产业“产官学”一体的日本,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化程度都超越了美国和欧盟,而推动纳米产业的发展的核心企业则是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这两家综合商社。
在深化全球市场的开发方面,日本各大综合商社的战略发展方向是:投资于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全球市场收集信息、采购原材料、销售成品、安排物流运输、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经营业绩、强化集团经营。各大商社明显加强开拓新市场、介绍新技术、发掘新客商、开发新商品及其销售渠道的力度,并着手构筑高效物流信息系统,参与仓库、流通中心等物流设施的运营。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综合商社推出了不同于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如提供垫款授信、债务保证、融资、商品资金、租赁服务等,通过提供风险资金、收购兼并等形式,帮助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鉴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各大商社综合运用信息、外汇、资金、保险等机能,加强与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及海外客商的合作,以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大型发电厂等项目,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作为日本财团的核心组织,日本综合商社近年来顺应全球化发展及日本经济结构改革的需要,重点拓展新商业领域、强化资本运作和经营风险管理,完成了经营战略的又一次转型。综合商社在强化收集及分析世界各国各地区政经信息、产业及企业信息、高科技信息、市场及营销信息、法律及税务信息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提升信息的高附加值化和速度化。
经过1997年以后一段时期相对低迷阶段,日本经济于2003年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日本改变了过去那种锋芒毕露的竞争态势,正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追赶美国的信息技术,并且确立了从“科技立国”向“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转变。同时,日本谨慎而有序地进行着新的经济制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各财团主办银行间的合并和综合商社的转型,不断强化对全球资源和物流的控制。
日本要重回“世界第一”
我们今天所知的日本是从二战后的废墟上经过集体意志的努力而获得新生的国家,这种集体主义观念成就了日本独一无二的、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体制,而财团体制也成为了日本贸易和产业立国国策的物质基础。今天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必须是一个个本土企业的真正崛起,在全球化竞争下的中国企业如何崛起,日本财团战后60年的峥嵘岁月,值得每一个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关注。
纵观美日争霸的实质是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的较量,大国崛起也许可以通过和平崛起的方式,但是不通过激烈的竞争,后发国家的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者另一个大国的衰落,先进国家不会允许被后发国家超越。从2003年开始的4年间,日本经济从调整期向上升期转变,截至2008年1月,日本景气恢复已持续了5年又1个月,是日本历史上最长的景气期。与此同时,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日本财团正在加速全球扩张。
日本特有的“儒家资本主义”崇尚创造价值,而非“金融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赚钱。对一个发展中国国家来说,建立强大的制造业无疑是在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制造业是任何国家崛起的根本,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经历了这个过程。金融工具是无法取代实物商品,金融业的发达与制造业的低迷是不可能长期共存的。如果一个国家偏重于靠金融获取利润而忽视通过制造业创造价值,那么这个国家经济的根基是相当不稳固的。
如今,日本在全球的跨国经营活动重点正在向中国转移,表面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本,实际上是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控制力。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制造业通过跨国经营的产业分工,将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手的同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将在中国和东亚各国投资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所生产的耐用消费品,已直接出口到欧美各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家电产品领域和汽车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能源危机成了日本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取得全球领先地位的催化剂,这些领先地位的获得使许多产业受惠,让日本财团赢得了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日本财团旗下的各大公司对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转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的生产。从“京都议定书”到“二氧化碳排放权”贸易,在改变气候上日本财团主动承担领导责任,此举不仅令日本占据道德高地,更有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设立一种制约,从而有利于日本、欧盟等节能技术先进国家,而不利于中国、美国这种高耗能经济的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财团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综合商社不断涉足高科技研发工作,从源头控制技术贸易商机,树立品牌,推动科研成果和制造技术专业化和商品化。各大综合商社相继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环保、IT领域新技术的研发中进行投资。如三井物产成立了生物研究所、三菱商事开发自有品牌的碳精棒纳米软管、伊藤忠商事与JSAT、NTT数据等公司合作开发勘探矿产资源、农地土壤改良和灾害调查用地球探测卫星等。
来自《日本经济新闻》的最新消息称,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在2008年1月1日发表的新年祝词中表示,希望日本政府加强经济建设,在今后10年内使日本人均国民收入重回世界第一。经团联所称“人均国民收入”,是指包括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日本海外所得的国民总收入(GNI)的人均水平。200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曾排名世界第一,2005年以来排在第四。目前,排名一二三的分别是美国、荷兰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