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眼人生-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窗口里的那个少尉军官也被吓了一跳,竟然敢有人在这里和武警动手,刚想摸电话准备叫人来支援,就听穆国兴说道:“我是广南省委书记,把你们的领导给我叫来。”
穆国兴的话音刚落,一个满嘴喷着酒气的上尉军官走了进来:“是谁那么牛啊!打了我的兵,还要找他们的领导,真是翻了天了。”
说话间,上尉军官仗着酒劲不管不顾的掏出了一支手枪,还没等他举起来,就被张猛一个冲天炮打在了下巴上,整个人飞了起来撞在大厅的柱子上,登时就晕了过去。
………【一千八百七十三章胆大包天】………
中组部新建的办公大楼与时代广场相邻,与图书大厦隔路相望,是一栋集办公、会议、服务为一体的高智能化综合性办公楼,其建筑风格庄重、实用、朴实,负有传统特色和时代气息。
原来中组部的办公地点是在小菜市胡同边上,那是一座青砖灰楼的建筑,相传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座贝勒府,院子的主人和清朝的一代皇帝是亲兄弟,清朝灭亡后被一位军阀给买下,建成一个大市场。
中组部原来的办公大楼是建国初期开始施工的,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座大楼便落成了,最早的组织部大楼成丁字形,后来又增盖了北配楼,而北配楼的四层就是部长办公室。穆国兴在宝和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曾经到这里和时任中组部的部长孙德成见过几次面,也可以说对这个地方穆国兴还是比较熟悉的。
前年的时候,经中央批准,中组部才在目前这个位置上新建了这座办公大楼。虽然穆国兴现在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了,但是来到这座新大楼里,却还是第一次。
宽敞而明亮的部长办公室里,朱鹏峰在看着华东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看完之后,狠狠的把这张报纸拍在了桌子上,对坐在他对面的穆国兴说道:“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做呢?”
看得出来,朱鹏峰很是有些气愤,这也难怪他生气,华东晚报上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在睁着眼说瞎话,把问题无限的上纲上线,对广南省推行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却专门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结,往轻了说是在吹着浮土找裂纹,往重了说,就是在挑拨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制造矛盾达到搞臭广南省委的目的。
因为华东晚报的这篇文章,虽然穆国兴表面上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也告诉包和平和陈守军不要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其实他的心里还是很重视这件事情的。在接到联合调查组对红峰市以及倪培山问题的调查报告之后,穆国兴马上就召开了一个临时常委会,形成了一个统一意见之后,第二天上午就乘坐85o挑战者回到了京城,。
现在既然与倪洪奎已经撕破了脸皮,穆国兴也就不再顾忌那么多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不仅会给广南省委和他本人造成极坏的影响,还有可能给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将来在全国的推行造成非常大的阻力、穆国兴之所以要在广南省率先实行这套制度,其实就是想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做一个实验,如果在广南取得成功,那么就会在全国逐渐的推广起来,这将对今后的纪检工作是很有利的。说白了这也是老穆家为了穆国兴今后登顶所提前做的准备。
按理说华东晚报的这篇文章已经牵扯到了高层的政治斗争,以往的时候,也都是由穆老亲自出马来摆平这一切,但这次穆老听了穆国兴电话汇报之后,却说让穆国兴自己去处理这件事情,这其中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穆国兴现在已经是一个正部级的干部了,今后他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高,也不可避免的要掺杂到一些高层的政治斗争中去,穆老这个时候让穆国兴自己出面处理这件事情,实际上就是给了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朱鹏峰离开了办公桌,请穆国兴一起坐在了沙上,喝着秘书为他们泡好的茶,朱鹏峰严肃的说道:“这张报纸刊登的文章,背后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中组部绝对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的生,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今后在干部的调配工作中,还有哪一个省委敢讲真话?”
穆国兴笑了笑,又从他的包里掏出了广南省联合调查组的报告:“这是广南省委联合调查组对红峰市以及倪培山问题的调查。”
朱鹏峰接过了这份调查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穆国兴现,朱鹏峰腮边的肌肉不时的抖动几下,这是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而又在极力压抑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情况。
“从这份调查报告来看,红峰市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倪培山不仅仅是工作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还牵扯到了权钱交易等**方面的问题。既然这样的话,你们广南省委完全有权力对倪培山采取措施。”
穆国兴笑了笑:“我们是有权力对倪培山采取双规措施,但是,现在这件事情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了,倪培山本人也并不仅仅是我们省的一个前市委书记那么简单,还已经牵扯到了某个高层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他采取了措施,也难免会有人拿着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说我们是在打击迫害持不同政见的干部,那可就不好了!”
朱鹏峰一阵大笑:“这可不像你一贯的行事作风啊!以前你对这些事情可是杀伐果断嫉恶如仇啊!”
“那个时候是有中央的支持,我当然不会怕那些宵小了,可现在却是我们广南省的问题,自下而上的又牵扯到了某个高层大人物,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格外慎重了。
朱鹏峰听明白了穆国兴话里的意思,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前几天我和老长通电话的时候也说起过你,看来你的政治斗争经验是越的成熟了,有些事情还是要沉住气的。你这次回京也要与一些人多加沟通,很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进行认真反思的,有反思才有进步,我将在下一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来。这一个事件不单单是牵扯到你们广南一省的问题,也牵扯到了中央的施政方针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大问题,我们决不能放任不管。”
穆国兴要的就是朱鹏峰的这个态度,虽然他知道朱鹏峰是一定会支持自己的,但是在他没有明确表态之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尽管朱鹏峰是穆老的老部下,穆老对他有着提携之恩,但是人都是善变的,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思想也在不断的生变化,尤其是到了他们这个位置的高级干部,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持有一种什么养的态度,可是尤为重要的。
京城饭店金碧辉煌的包厢里,穆国兴与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音浩相对而坐。既然朱鹏峰已经明确的表态,要在下次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最近围绕着广南省生的这些事情,那就意味着穆国兴对倪洪奎等人的反击已经正式开始了。
穆国兴也毫不怀疑,只要朱鹏峰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这件事情,那么倪洪奎等人就一定讨不了好去。现在政治局当中,不仅有穆国兴的父亲,还有他的三叔,以及粤海省委书记高旭正,宁北省委书记黄大观,这么一大股强大的势力,是任何人也不敢小瞧的,即便就是一号长也不得不有所顾忌。更何况中央常委的几个大佬,现在都对穆国兴是非常欣赏的。
穆国兴今天找陈音浩,实际上就是想了解一下倪洪奎在为倪培山的升迁问题上都联络了哪些人,只有掌握到这些情况穆国兴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今后对那些人多加注意。如果贸然行事,说不定什么时候掉进人家的圈套里还被蒙在鼓里呢。
陈音浩是在老穆家的支持下,才从干部一局局长走到了现在常务副部长的位置,也可以说没有老穆家的支持,陈音浩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虽然穆国兴也可以从朱鹏峰那里得到一点消息,但他总感觉到不如和陈音浩谈一谈来的实在一点。u
………【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后果是什么】………
朱鹏峰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常务副部长了,当上部长之后,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政治局,成为了相当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了他们那一级的位置,自然有些话是不能随意对外透露的,即便是能够告诉穆国兴一些有用的东西,也只是一些暗示之类的,领会不正确,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随着陈音浩讲出了一个又一个大人物的名字,穆国兴也暗暗吃惊,他确实没有想到倪洪奎在中央还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这些人也只是在倪培山的提拔问题上,为他讲过话而已,其中有些人也未必就真的和倪洪奎站在一条战线上,也不乏一些利益方面的交换。”
穆国兴点了点头,他非常清楚陈音浩说这句话的意思,所谓的利益交换也就是原来倪洪奎曾经支持过某些人,而现在这些人是在还人情了。陈音浩说的这些人未必和倪洪奎站在一起,也是很有道理的。
陈音浩看着沉默不语的穆国兴,也能猜到他现在正在想的是什么,对于刚刚生在广南的这些麻烦事,有可能还会引起更大的纠葛,穆国兴也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一个工作极为繁忙的省委书记来说,时间的缺乏也是他最大的困难。陈音浩此时还真的有些为穆国兴担心了,这件事情万一处理不当,会让他的声望受到严重的损害。
就在穆国兴和陈音浩谈话的同时,郑伟接了一个电话,随即快步来到了穆国兴的身边,低声在穆国兴旁边说了几句,又轻轻的退了出去。
穆国兴笑了笑:“陈部长,是京城市的副市长孙书庭,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咱们是否在一起坐坐。”
陈音浩可是知道这个孙书庭是何许人也,现在孙书庭在京城市政府的威望急剧升高,甚至还有人议论孙书庭有可能会担任常务副市长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因为京城市委书记穆从文对他的赏识以及老穆家对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孙书庭这个人非常有工作能力,所分管的林业和农业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到京城后不久,就一举扭转了京城原来在林业和农业方面的被动落后局面。
“哦,是书庭同志啊,在安江的时候我见过他,很不错的一个人,还有一个叫李青山的吧?听说他现在也是公安部刑侦总局的局长了。这两个人来到京城后,我还一直没有机会见过他们,有时间的话,就在一起坐坐吧!”
不出穆国兴的所料,三天后,在中央政治局例行会议上,朱鹏峰代表中组部提出了在干部选拔问题上的一些建议,并举出倪洪奎推荐倪培山这件事情作为一个例子,认为倪洪奎是在拿着官员的提拔做交易,是不能坚持原则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九号长也在这次会议上提到了华东晚报登载的那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是干扰了目前中央的施政方针,是在地方与中央之间有意的制造矛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严重错误倾向。
虽然穆国兴并没有在九号长面前提起过这些事情,但是以九号长的政治智慧是不难猜出这两件事情当中的内在联系。既然他与穆国兴在施政理念上基本一致,所以在朱鹏峰的讲话之后,他也及时的把这件事情讲了出来,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可以说为穆国兴对倪洪奎的反击大大的助了一臂之力。
政治局的这些大佬们很快就猜到了这两件事情,一定与倪洪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是现在问题还没有调查清楚,他们自然也是不能有进一步表态的。
三号长看到会议上有些冷场,对一号长说道:“舆论的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华东晚报的那篇文章我也看过了,上面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也不知道华东省委是怎么对舆论实行监督的,这件事情我认为必须要过问一下。是否由组织部和中宣部组成一个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进行一下调查。还事情一个本来的面目,使全党同志的思想真正统一起来。”
三号长这句话一说出口,两个对倪培山担任辽东副省长持支持态度的大佬,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有些严重了。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是三号长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来的问题,都会得到一号的支持,此时大家都意识到倪洪奎在这件事情上要倒霉了。
虽然那两位大佬曾经支持过倪培山任辽东省副省长,但却并不知道倪洪奎背后还搞了这么一套,这不纯粹是没事找事吗?广南省委对倪培山的提拔问题表明了不同的意见,这也是很正常的,人家不同意也就算了,一个副省长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职务,倪洪奎为什么非要搞出这么些动作来啊。这下子可好了,倪培山这个副省长当不成不要紧,倪洪奎有可能又要栽在这件事情上了。
虽然倪洪奎现在已经退了下来,这件事情就是查清楚了也不一定会受到什么严厉的处分,可要是因为这件事情被限制了阅读文件的密级,降低的待遇,那就又成了第二个尤老了。再说了,得罪了老穆家还会有他倪洪奎的什么好处吗,人家也许不会拿他怎么样,可是倪洪奎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亲信,恐怕就要跟着倒霉了,要知道中组部可是老穆家经营多年的地盘。
三号长的提议很快就被通过了,穆从军和穆从文在会上,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有讲,在这件牵扯到广南省委的事情上,他们两个人自然是不能做任何的表态了。但他们不表态并不代表其他的人不讲话,就凭高旭正和黄大观的讲话,所有人都知道老穆家在这件事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了。
还没等联合调查组开始工作,形势又生了变化,华东晚报的一个名记者这个时候跳槽到了京城晚报,并且以详尽的事实在京城晚报上表了一篇文章,揭露了华东晚报总编荒诞不经的生活,以及与某个大人物私下交易的内幕,甚至还涉及到了权钱交易等方面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华东晚报这个著名的记者,跳槽到京城晚报有可能是一种个人行为,也许是两家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媒体之间的竞争,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件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简单,有可能就是华东晚报前一段时间登载的那篇文章所引起的连续反映。
这一切都生在短短的两天之内,不仅让一些人目瞪口呆,也打了倪洪奎等人一个措手不及,此时此刻倪洪奎大概也只能用震惊这两个字,来形容他的心情了。
中纪委副书记王红开完会后,回到了办公室,反复的思考着刚才会议上生的事情,主持巡视办工作的副主任李军,在会上提出了要对华东晚报进行调查的建议,并当即得到了主持中纪委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宋达飞的支持。
此时王红不由的想起了这一连串事件幕后的推手,,如果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围绕着华东晚报那篇文章所生的事情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仔细想起来又感到在这次事件的背后,处处都有着穆国兴的影子,王红此时越感到穆国兴的可怕,想到她的二哥还准备要报仇,此时不由的打了一个冷战。
如果这一切确实是穆国兴策划,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王红苦笑着摇了摇头,据她所知,政治局会议上才刚刚决定由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调查华东晚报的问题,调查组到现在还没有开始工作呢。
现在中纪委又将要介入这件事情,有了那个跳槽记者手里掌握的证据,这件事情也是很容易查清楚的。抛开华东晚报总编的荒诞不经的私生活不说,单凭与某个大人物之间的私下交易,刊登出那篇在全国干部当中引起思想混乱的文章,这件事情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u
………【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未雨绸缪】………
中组部和中宣部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尚未成行,中纪委又决定要派出调查组,调查华东晚报总编的问题,这一下子可是热闹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三个部委,几乎在同时决定要对一个单位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
由此可见,这个事件幕后推手的能量有多么的可怕。如果这件事情确实是穆国兴所为,那就说明穆国兴现在已经有能力,利用自己的力量,对某些妄图对他不利的政治力量进行全面反击,并因此而引起国家政坛剧烈变动的能力。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是穆国兴所为,又会有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当然了,这里面也不缺乏一些人想要故意讨好老穆家的人。从大的层面上来讲,这是高层为维护原定施政方针而采取的行动,往小了说,就像提出要对华东晚报总编进行调查的李军,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齐老将军在这场斗争中也没有袖手旁观,利用他掌握到的倪洪奎的一些问题,联合一大批军队退役的高级将领,联名给中央写信,控告倪洪奎的问题。这些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掌握到这么多的情况,甚至倪培山就是倪洪奎私生子这件事情,也被这些人给翻了出来。
广南的天气尽管炎热,但是省委书记办公室里却是异常的凉爽,穆国兴在办公室里听取了省纪委书记刘具道和政法委书记商永进,对倪培山审讯情况的汇报。
“穆书记,省委常委会决定双规倪培山之后,省纪委马上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审讯,每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都会及时收到一些群众的举报揭材料,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很快就调查撬开了倪培山的嘴巴。”
穆国兴笑了,心想,这些所谓的群众举报都是他那些徒弟侦查来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审讯,要是再撬不开倪培山的嘴巴那才怪了。
“审讯的结果怎么样?”
“根据倪培山的交代,加上我们搜集到的证据,倪培山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他在担任红峰市委书记期间,大肆收受贿赂,金额已达五千七百万元。这是我们省挖出来的又一个大贪官。”
能够破获这么一个大案,作为一个亲自指挥这次审讯的纪委书记,刘具道现在自然是非常兴奋的。
穆国兴的目光又投向了商永进:“公安厅的调查是一种什么情况?”
“根据公安厅的调查,生在近山县那件轰动一时的杀人案,确实是近山县公安局局长孙大有指使人干的,而孙大有能够逍遥法外至今,也是得益于倪培山的庇护。纪委已经调查清楚了孙大有与倪培山之间的权钱交易,刚才具道同志也已经汇报过了,我也就不再重复了。”
穆国兴点了点头:“这个案子的影响不小,我们一定要慎重。纪委和公安厅要把这件案子的有关证据再落实一下,马上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我们也要借这个案子教育广大的干部,平息一下不利的社会影响。”
中纪委对华东晚报总编的调查也进行的非常顺利,在那个跳槽记者的配合下,很快就查清楚了这个总编的一切问题,同时也掌握了他们报纸所登载的那篇文章就是倪洪奎亲自指使他干的。
到了这个时候,中纪委的调查自然是不能再继续进行下去了,如果说对华东晚报这个国有企业的总编进行调查,中纪委还完全有权利做出决定,但是要想调查一个已经退休的原政治局委员,那可就要由中央做出决定了。但这也并不妨碍中纪委在调查那个总编过程中,所掌握到的倪洪奎的问题向中央做出报告。
一个月之后穆国兴接到了九号长的电话:“国兴同志,华东晚报的问题现在已经查清楚了,中央认为华东晚报刊登的那篇文章性质是恶劣的,影响是极坏的,对相关的责任人我们要进行严肃的处理。我今天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想听听你在这件事情上还有什么意见。”
穆国兴笑了,九号长为这么一个案子打电话来征求自己的意见,这可是非常少见的。现在既然案子已经查清楚了,九号打这个电话来,想必就是要问一问自己对倪洪奎的处理有什么意见,这才是最主要的。
“无论中央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坚决服从。如果说我有什么看法的话,那就是为了政局的稳定,我建议对这件事情还是要低调处理为好。”
九号满意的笑了,在打电话之前他已经预料到了穆国兴会抱有这样的一种态度,如果穆国兴还要抓住这件事情不放的话,那他就不是穆国兴了。
“我非常欣赏你的态度,中央是相信你的,也相信广南省的工作今后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虽然在广南省没有引起什么大的轰动,但在京城引起的震动却一点也不小。经过这一次穆国兴与倪洪奎的较量,让很多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老穆家的第三代已经成熟了,今后他即便是不用依靠家族的力量,也能够粉碎任何人针对他的阴谋。所有的政治世家此时都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老部下,千万不要和穆国兴生正面对抗,那个太子整起人来办法之多,手段之高明,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穆国兴的三叔穆从文从京城打来了电话,告诉穆国兴,中央已经决定降低倪洪奎阅读文件的密级,中央办公厅也相应的调整了他所享受的一切待遇,倪洪奎前几天已经搬出了他长期居住的小院,到国务院第一生活区的部长楼去养老了。
这就是说中央对倪洪奎的处理还是非常严厉的,在这个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第二个尤老。尤老是因为他的孙女向国外出卖绝密级情报而受到了牵连,而倪洪奎则是为他的私生子争官不成想要报复穆国兴,才惹出来的麻烦,这两件事情都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高级干部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一定要格外的慎重,不是那种十分有能力的人,就千万不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否则的话,一意孤行就会丧失了他们一世的清明。
“国兴啊,通过这件事情来看,想让你保持低调也是不太可能了。既然现在你已经站到了前台,就要勇敢的走下去,但同时也更要注意斗争的策略,我们对你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穆国兴明白他三叔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说道:“三叔,爷爷一再教导我,遇到事情就要勇敢的面对,既不要主动的去惹事,也不要怕事,像倪洪奎这样的人,现在如果不暴露出来,早晚有一天会给我们惹大麻烦的。您讲的很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的小心努力,绝不辜负家族对我的期望。”
这件事情也让很多人有了许多的遐想,假如倪洪奎对他的私生子倪培山的进步不是那么热衷的话;假如倪洪奎在广南与穆国兴谈过一次之后,就此罢手不再强求;假如倪洪奎在得知广南省委对倪培山的提拔问题持有反对意见之后,不再利用华东晚报搞出那篇污蔑广南省委和穆国兴的文章,也许他也不会落到今天的这个下场。
尽管有这么多的假如,但是在政治上是没有任何假设的,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就是你死我活的,伟人曾经说过,政治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做文章,是不能温良恭俭让的。u
………【一千八百七十六章检讨通不过】………
广南省委召开的常委会上,研究新增补两名常委,以及红峰市委书记和其他几名副厅级干部的人事安排。虽然刘具道代表组织部在常委会上对增补两名常委提出了三个候选人,但谁都知道哪两个人才是穆国兴最中意的。在随后的举手表决中,包和平对刘向东和水晨曦进常委的提议,很顺利的就全票通过了,其度之快效率之高,开创了其他省市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的先例。
在研究红峰市委书记人选的时候,生了一点小插曲,大家都没有看好的花江市市长林一栋,却在穆国兴的支持下,摘取了这项桂冠。当然了,穆国兴本人是不会在会上提出这个建议来的,他只要是在开会前,适当的和包和平做一下沟通,这还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广南省的干部都知道,省委两个正副书记之间非常团结,这在省一级的领导干部中还是不多见的,有时候包和平在会上讲的话,其实就是代表了穆国兴的意见。
对那几个副厅级位置的人选,穆国兴也没有提出什么个人的意见,把他们放给下面这些常委们去考虑了。穆国兴认为,省委书记在干部的提拔和任用方面,只要是能够抓住主要的位子就可以了,至于一些副手的位子,必须要留给其他的常委们,反正这些人选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拿到常委会上的,不管用谁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一个主要领导就要学会搞平衡,穆国兴抓住了主要的位子,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现在官场上的现实就是,十副还不如一正,只要是正职能够坚定的执行自己的施政方针,下面的副手是不敢胡来的。把这些副职留给常委们去安排,不仅可以平衡常委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班子内部的团结。
好处是不能让一个人全占完的,省委书记抓正职的人事安排,常委们自然就要对副职的安排有所作为了,这样就是利益均沾,谁也说不出别的来。如果有人想要安排正职,那就要等你当了省委书记再说吧。在没有当上省委书记之前,也只能服从这样的安排了,这也许就是官场中一种所谓的潜规则吧。
穆国兴之所以支持林一栋担任红峰市市委书记,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结果。自从穆国兴来到广南之后,林一栋在各方面的表现还是蛮不错的。先林一栋没有和冯松山搞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他能够坚持原则的这一面。其次,刘向东担任了市委书记之后,林一栋最起码没有在表面上表现出有什么不满来,这就说明他现在还是一个能够识时务,并能够认清现实的人。
刘向东担任花江市委书记以来,林一栋也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市委的领导之下,很好的配合了刘向东的工作。更重要的一点是,林一栋能够坚定的执行省委和省政府的指示,无论是在招商引资,还是在城市改造以及民生工作方面做的都不错。
穆国兴也毫不担心,林一栋担任了红峰市委书记之后会旧病复再出什么幺蛾子,现在老宋家已是昨日黄花,林一栋失去了这么一个后台,此时也只能再寻求另外一个支持者,而靠向穆国兴则是他唯一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穆国兴看到林一栋的名字也被列入了红峰市委书记候选人名单之中,这才和包和平进行了沟通,暗示要提拔林一栋担任红峰市委书记。
正副书记只要是沟通好了,林一栋担任红峰市委书记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研究林一栋的继任者时,常委会采纳了省长吴雪龙的建议,把丽庆市市委秘书长向文泽给提拔了起来。省委书记主管党务干部,省长则要主管行政干部了,从这方面来看,广南省在干部管理上已经走上了一个有秩序的轨道,这与其他省份的情况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