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人帮"兴亡-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罪犯张春桥并犯有第九十三条策动武装叛乱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严劣,分别判处江青、张春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罪犯江青、张春桥的死刑缓期执行期,到1983年1月25日,二年期满。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组成合议庭,对罪犯江青、张春桥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表现,进行了调查。现已查明,罪犯江青、张春桥在死刑缓刑期间,无抗拒改造恶劣情节。本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并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第一七二次会议决定,裁定如下:   

  对原判处罪犯江青、张春桥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1984年9月12日日本《朝日新闻》,刊载了该报驻北京特派员横崛的电讯,报道他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鲁贤所得到的信息。   

  横崛在询问江青近况之后,问道:〃另外三个人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他们的情况怎样?据说张春桥患癌症死了?〃   

  鲁贤答道:〃要这三个人接受改造谈何容易。王洪文在审判期间曾认罪,但这种认识远远不够。张春桥还活着,三个人都还健康。北京监狱的牢房有一号、二号……等许多,〃四人帮〃当然是分别关押在各处。如果关押在一起的话,他们就会交谈商量,那不行。〃(笑声)    

  1988年1月15日,新华社北京英文电,又透露张春桥的一点消息:   

  下星期一出版的英文《北京周报》报道,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成员现时仍然活着,他们仍在狱中服刑。   

  这四人是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   

  该周刊援引公安部一名发言人说,有关他们中间有人因健康问题已获暂停执行刑罚或已获假释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   

  该官员说,除了前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1983年七十二岁时在狱中病死外,所有的人都活着,并在狱中服刑。   

  该发言人说,其中一些人年老体弱,如果他们患病,会得到正常的治疗。   

  江青现年七十四岁,张春桥现年七十一岁。          

   此后,〃四人帮〃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江青在1991年5月14日凌晨自杀身亡,终年七十七岁;         

▲虹▲桥▲书▲吧▲BOOK。  

第172节:押上历史审判台(25)         

   王洪文在1992年8月3日因肝病死去,终年五十八岁;   

   姚文元在1996年10月5日刑满释放;   

   当时,唯有张春桥在北京的劳改医院里,过着监禁生活。   

   在劳改医院,张春桥可以看电视,也可以看报纸。他仍然保持着对政治的高度关心,看报纸极为认真、仔细。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的时候,张春桥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   

  张春桥几乎极少与监管人员说话。   

  据云,当他得知江青自杀的消息,那一天,他的脸一直阴沉着。   

   尽管张春桥的母亲宋蕙卿得知他倒台而在1977年4月1日自杀,尽管他的同伙江青也选择了自杀,但是,张春桥声称:〃我是绝对不会自杀的!〃   

   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闹,张春桥则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张春桥改刑后判的是无期徒刑,因此他不会像姚文元那样有刑满释放的一天。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江青以自杀告终   

  江青最后以自杀告终,有点出人意料。   

   关于江青自杀的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如下:   

  新华社(1991年)6月4日电    

  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改判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医。   

  6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的一个角落刊载了这一消息。   

   江青终年七十七岁。   

   最早报道江青自杀身亡的是1991年6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说来自北京的消息,〃江青上吊自杀〃。《时代》没有透露消息的来源。消息还说,江青自杀是因为〃不愿忍受咽喉癌的痛苦折磨〃。   

   日本《文艺春秋》周刊发表了江青的所谓〃绝命书〃:   

   〃毛主席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多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胜利。现在被邓小平、彭真、杨尚昆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吞并了领导权。主席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国祸民殃。主席,你的学生和战友来见你了!〃   

   由于日本《文艺周刊》没有刊出江青〃绝命书〃的手迹,所以这一〃绝命书〃的真伪难以判定──只是那口气有几分像江青。   

   据云,江青是选择〃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二十五周年前夕自杀的。   

   江青在5月10日,突然撕掉她的回忆录手稿,这表明她的行动已经开始异常。   

   5月13日,江青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写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江青以为这天值得纪念,是因为二十五年前她被提名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   

   5月14日凌晨,江青趁护士离开之际,用几条手帕结成一个绳圈,吊死在卫生间里。   

   5月18日,江青的遗体火化。   

  江青的自杀,使人感到意外,是因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促成她自杀:罪已经定了,刑已经判了,不存在〃畏罪自杀〃。何况,当法庭宣判她〃死刑〃,她未及听清〃缓期二年执行〃,就大叫大闹起来,表明她是怕死的。   

   1991年……她已经被捕十五个年头了!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加上疾病的折磨,她终于不想再活下去了!   

   当然,如果细细〃考证〃起来,早在她当年与唐纳吵翻了的时候,1937年5月31日写了《一封公开信》,内中谈到过自己当时有过自杀的念头:         

§虹§桥§书§吧§。  

第173节:押上历史审判台(26)                

  ……我像一个瘫子,呆呆的坐在地上,望着窗外的树枝在风里急遽的颤抖,那蔚蓝天上的云朵,啊!我永不忘记那一片片匆匆的掠过的白云,我想自杀了!因为我没有再出走一次的勇气和能力,我的身体坏到极点了。同时又没有一个人可以叫我诉说一下心中的痛苦。这个自杀的念头在我的日记上是写着的。可是我已经答应蔡楚生先生拍《王老五》,一种责任心,同时也是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可是我却陷在一种很厉害的郁闷躁狂里!我时常捶自己的头,打自己,无故的发疯一样的闹脾气…… (注:载1937年6月5日9卷4期上海《联华画报》。)   

   在五十四年前,二十三岁的蓝苹没有自杀,是因为〃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   

   五十四年后,七十七岁的江青再也没有〃一线希望〃了,她自杀了。   

   对于江青的死,当时中国报刊除了发表新华社消息之外,没有再说什么。笔者注意到,唯一例外的是上海的《解放日报》,发表了杂文家何满子的《江青为何自杀》一文,指出:   

  江青自杀当然应该成为一条新闻,布告天下咸知这个十年灾难的祸首终于恶贯满盈,下地狱去了。   

  这妖婆是自杀的。自杀有种种动机,种种情况:有被迫害悲忿而自杀的,在江青的淫威下,当年有不少人走了以死作抗议的路。江青当然不属此类。她本死有余辜,还只判了个死缓转无期徒刑,后又让她保外就医,可谓宽大之至,谈不上迫害;有畏罪自杀的,江青也不属此类。如果畏罪自杀,她早该在公审前就自去地狱了;有绝望而自杀的,大势已去,往昔天堂梦已彻底破灭,等了十年,没指望了,于是了此残生,江青自杀庶几属于此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毅然宣布〃文革〃要彻底否定,但百脚之虫,死而不僵,失去天堂之徒并不彻底死心,妄图还潮者有之;化身变色,忍辱图存者有之;变个法儿,新瓶子卖旧药者有之;不能登大雅,于是搞小动作者有之;风风雨雨,花鲜繁多。幸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局铁定,人心不可侮,恋恋于老调子,终于不能成气候而已。   

  江青自杀的新闻昭天下,连〃女皇〃本身也已彻底绝望,回天无术了。但也必须警惕,希特勒自杀了四十多年之后,德国还有老式纳粹的孑遗和新式纳粹的余孽。江青自杀的新闻也有这样一点反面教员的作用。提醒人们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不能放松,要永以为鉴,方能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其实,江青之死,使人们记起她当年〃鼎盛〃时对张玉凤说过的话:   

  〃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她厌倦了〃不死不活的养着〃的日子, 终于横下心来,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姚文元刑满出狱   

  1981年1月25日上午,庄严的时刻到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十名主犯。   

  作为主犯之一,姚文元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在十名主犯之中,惟独姚文元不忘在胸前别了一支自来水笔……他依然保持着〃笔杆子〃的形象。   

  对于姚文元的审判,大致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判姚文元概况表   

  日期 被告人 庭审主要内容   

  1980年11月20日 〃四人帮〃 宣读起诉书。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74节:押上历史审判台(27)         

  1980年11月24日 姚文元 〃长沙告状〃。姚文元污蔑邓小平是   

   天安门〃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总后台。〃   

  1980年12月8日 姚文元 进行反革命宣传;   

   诬陷中共上海市委和陈丕显、曹荻秋;   

   支持济南〃五·七〃武斗事件。   

  1980年12月10日 姚文元 指使鲁瑛派记者搜集诬陷党政军领导   

   干部的材料;   

   诬陷南京人民群众,指使鲁瑛派人到   

   天安门广场搜集革命群众的言行,   

   诬陷群众是〃反革命〃。   

  1980年12月19日 姚文元 法庭辩论。   

  1981年1月25日 〃四人帮〃法庭宣判。          

  严肃的法庭,偶然也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   

  法官审问姚文元:〃1974年10月18日,王洪文到长沙,向正在那里养病的毛主席诬告邓小平同志。在王洪文离开北京前一天晚上,你和江青、张春桥一起,跟王洪文商量怎样诬告邓小平。姚文元你交代,当时说过哪些诬陷邓小平同志的话?〃   

  姚文元思索了一下,答道:〃我说过攻击邓小平同志的话,我现在认识到这些话是错了。〃   

  这位〃舆论总管〃出于职业习惯,很注意咬文嚼字,特意把〃诬陷〃换成了〃攻击〃:〃诬陷〃,乃捏造罪状陷害人,自然要比〃攻击〃严重得多。   

  法官又问:〃姚文元,你具体交代讲了哪些诬陷邓小平同志的话?〃   

  姚文元眨着金鱼眼,欲言又止,抬起头来问法官:〃我现在可以把这些话说出来吗?〃   

  看着姚文元这番〃秀才〃本色表演,旁听席上差一点爆发出笑声。   

  他,终于罪有应得,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他,四十五岁入狱;1996年他刑满时,六十五岁。   

  他的妻子金英仍住在上海。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我访问了金英。   

  姚家不再住在康平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宿舍里了。在上海东南方一条稍为偏僻的街道,我按地址找到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姚家住在二楼的一间。夏日的中午,二时半,我敲响了房门。   

  姚文元的三女儿给我开门。她是个中学生,正准备去上学。听说我要访问她的母亲,便带我走过小小的灶间,步入卧室。灶间里放着一大碗烧熟的梭子蟹。   

  听见敲门声之后,金英刚从午睡中醒来,脸颊上有着枕席的深深的痕印。   

  她与二女儿、三女儿住在一起。大女儿已经出嫁了。   

  她,一头短发,脸色白皙,右眉尖有一颗痣,穿一件短袖细咖啡条子上衣。   

  她家共两间屋。书橱里堆满书。床上铺着竹席。家具很简单。我和金英坐在小方桌旁谈着,桌上正放着一份当天的上海《文汇报》。   

  她不断地唉声叹气,几度想哭。她的手,不断地摸着方桌玻璃台板的边缘。   

  她早已不在原单位工作,已经调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单位,只是挂名而已,从未上班。她长期请病假在家。   

  她很少外出。在姚文元宣判之后,她获准前往北京秦城监狱探监,见到了姚文元。   

  姚文元的母亲周修文也健在。1986年,周修文向有关部门提出,她能否继承姚蓬子遗产?   

  姚蓬子原本在上海陕西南路的中国人民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文革〃前,姚蓬子作为上海师院代课教师,每月有一百元工资。〃文革〃开始之后,〃停课闹革命〃,姚蓬子也就无课可教,代课工资没有了,靠这笔存款维持生活。1968年6月,当周修文到银行取款时,营业员风闻姚蓬子是叛徒,见到周修文所持户口册上姚蓬子的身份乃上海师院代课教师,即打电话给上海师院〃革委会〃。师院答复说,姚蓬子确系叛徒。按照〃文革〃中的〃规定〃,凡牛鬼蛇神的存款一律冻结。叛徒当在牛鬼蛇神之列,姚蓬子的存款被冻结了。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75节:押上历史审判台(28)         

  姚蓬子急了,让妻子到上海师院交涉。师院总算开了证明,准许姚蓬子每月领取三十元存款。   

  三十元怎够一家子的生活开销?何况,姚蓬子正生病。这事情闹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家办公室〃。市里倒好说话,因为姚文元乃〃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第一副主任〃。看在姚文元的面上,市里下达了姚蓬子存款解冻的〃指示〃,于是姚蓬子一家总算有了生活来源。   

  姚蓬子死后,这笔存款便供周修文维持生活。   

  周修文提出要继承的姚蓬子遗产,则是另一笔款子。姚蓬子的〃作家书屋〃在接受〃资本主义改造〃之后,姚蓬子作为资本家,每年领取定息。但是,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至1966年9月,他没有领取。在去世前,姚蓬子曾对家人说过,这笔定息上交国家。   

  姚蓬子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未办理过正式上交手续。根据现行政策,原工商业者本人死亡,倘若家属要求领取定息,可予发还。于是,周修文提出了继承遗产的要求。   

  根据继承法规,除周修文及女儿姚文华之外,姚文元也是姚蓬子遗产的法定继承人。   

  在秦城监狱,姚文元谈了关于姚蓬子遗产的三点意见:   

  一、在〃文革〃的历史条件下,父亲上交定息是对的。现在母亲和妹妹对父亲的遗产提出继承要求,请依照继承法给予满足;   

  二、我个人对父亲遗产没有想过继承问题。对于母亲,我长期未尽赡养义务;   

  三、我接受父亲遗产中属于我的部分。在我服刑期间,我应继承的份额由妻子代管,作为家属去探望的费用、妻子治病和子女学习的费用。   

  上海的司法部门,现在已经按照继承法,把姚蓬子遗产交由周修文及其子女姚文元、姚文华继承。这,原本是身处囹圄的姚文元,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姚文元如今仍在服刑之中。在监狱里,他每天都仔仔细细看报纸,从头版看到副刊,只是再也用不着拿起铅笔写〃批示〃了。他也爱看电视,尤其是每晚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他是必看的。据告知,他在狱中完成了论文《论自然科学与哲学》。   

  姚文元曾〃评〃过这,〃评〃过那。如今,如果要评一下姚文元,最妥切的,莫过于他自己在评论中写过的一句话:   

  〃野心会随得志的程度而膨胀,正同资产阶级的贪欲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而发展一样,永不会有止境……〃 (注:姚文元:《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3月版,第14页。)   

  姚文元的结局,如同他在1976年2月1日所写的〃精辟之言〃:   

  我手无寸铁,就一支笔,且是铅笔,〃打倒〃除杀头坐牢之外,就是把我这支笔剥夺掉。   

   时光如逝水。转眼之间,到了1996年10月6日。这是逮捕〃四人帮〃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已经沉默多年的姚文元,一下子就成了海外传媒所关注的新闻人物……因为姚文元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正好这天刑满。   

   由于我写过《姚文元传》,于是,许多记者便打电话向我询问有关情况。   

   先是在5日傍晚,香港《明报》记者徐景辉打来长途电话,采访了一个多小时。他详细询问了姚文元的经历。我逐一作了答复。   

   《明报》在6日报道了我的谈话。   

   接着,6日傍晚,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中津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也是采访关于姚文元问题,问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7日下午三时许,接到法国新闻社驻上海记者刘秀英小姐的电话,很急,要求马上赶到我家采访姚文元情况。         

◇欢◇迎访◇问◇。◇  

第176节:押上历史审判台(29)         

   她留着长长的披发,小个子,讲一口不很流利的普通话。我的谈话,她用英文作记录。我拿出《姚文元传》给她看,她说她看不懂中文。   

   翌日……10月8日早上,她又来,作一次补充采访。   

   记者们的采访,主要是询问姚文元的生平、经历,也问及他的近况。我只能尽我所知,作了答复。   

   问:〃姚文元在10月6日会获释吗?〃   

   答:〃理所当然。〃   

   又问:〃会回上海吗?〃   

   答:〃有可能。〃   

   还问:〃他会完全自由吗?〃   

   答:〃我只能以我所了解的陈伯达获释的情况,告诉你:陈伯达刑满的当天,由公安部一位副部长主持,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获释仪式。当时,陈伯达住院,仪式就在医院里举行。副部长讲了话,陈伯达也讲了话,还有接收单位负责人讲了话。所谓接收单位,也就是陈伯达出狱后分配工作的单位……此后由那个单位发给工资。这仪式不公开报道,但是有人摄影,有人摄像、录音。陈伯达获释后,在家安度晚年。不过,他毕竟是曾任要职,曾是中共第四号人物,所以他家的〃邻居〃便是一位公安人员,以保证他的安全。没有得到允许,不许外人接触他。我得到允许,在陈伯达晚年,多次采访了他。我想,姚文元这次获释,大体上会跟陈伯达差不多。〃   

   再问:〃你如何评价姚文元获释?〃   

   我答:〃姚文元是〃四人帮〃之中,唯一一个活着走出监狱的人。王洪文、江青已经先后死于狱中。张春桥虽然仍活着,但是他不可能像姚文元那样获释。张春桥最初判的是死刑,改判缓期二年执行。两年后又改判为无期徒刑。既然是无期徒刑,那也就没有刑满之日。姚文元本是〃秀才〃,他在狱中仍坚持写日记。他出狱后,会写作回忆录。尽管他仍处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状态,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能出版,但是他会坚持写下去的。〃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张春桥因癌症病故   

  张春桥终于走到了他的人生终点。   

  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北京电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病亡》,全文如下: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因患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病亡。张春桥,88岁,于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3年1月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97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医。〃   

  新华社的这一消息,是在张春桥死后十九天才发表的,而且中国大陆各报都在很不醒目的地位刊登这一简短的新闻。   

  此前,据各种海外消息,张春桥曾经〃死〃过几次:   

  最早是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宣称,〃据说张春桥死了〃。    

  过了十年,一位当年参加过审判张春桥的人士称,〃张春桥于1994年病死,死因系胃癌,终年七十七岁〃。这消息曾经广为传播,以至某些介绍张春桥的条目写成〃张春桥(1917~1994)〃。作为《张春桥传》的作者,我不断接到方方面面的媒体的询问:〃张春桥死了吗?〃我的答复一直是否定的,因为我从公安部获悉,张春桥仍健在。   

  在〃四人帮〃之中,张春桥算是最长寿的了。张春桥能够长寿,从某种角度来看,得益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审判〃四人帮〃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出〃四人帮〃四种不同的表现: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77节:押上历史审判台(30)         

  江青显得浮躁,坐立不安,她是那么的沉不住气,一触即跳,不时在法庭上尖叫以至破口大骂。她后来以自杀身亡,正是她的这种焦躁性格的必然结局;    

  王洪文则资历太浅,经受不住沉重的一击。他是〃四人帮〃中认罪态度最好的一个。然而,他也是〃四人帮〃中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一个。过度的郁闷,导致他壮年而逝;    

  姚文元在法庭上承认一部分的罪行,但总是力图大事化小,为自己开脱。他不会像江青那样去寻短见,也不会像王洪文那样想不开;    

  张春桥是最特殊的一个,他城府很深。他居然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一副藐视法庭的神态,显示了他的超乎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因为他丝毫不在乎,所以他能够在多年的铁窗生涯之中活得好好的。   

  纵观张春桥的发迹史,他能够从一介书生平步青云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列,靠的是三把梯子:   

  第一把梯子是柯庆施。   

  靠着柯庆施的提拔,张春桥成为中共中央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   

  第二把梯子是江青。   

  江青为了抓〃样板戏〃,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派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春桥协助,于是江青与张春桥开始共同工作。   

  为了批判《海瑞罢官》,江青要在上海寻找〃笔杆子〃,张春桥推荐了姚文元,于是江、张、姚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开始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此后,江、张、姚都进入〃中央文革〃小组,江青任第一副组长,张春桥为副组长,姚文元为组员。   

  第三把梯子是毛泽东。   

  张春桥的看家本事是揣测毛泽东的思想动向。自从成为柯庆施的政治秘书之后,张春桥从柯庆施那里得知毛泽东在思考什么。1985年9月15日张春桥在上海《解放》半月刊所发表的《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正是张春桥得知毛泽东几度在会议中谈及这一话题而写成,当然深得毛泽东的欣赏,嘱令《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亲自写了编者按。从此张春桥引起毛泽东注意。张春桥曾说,他一生的最大愿望是写一本《毛泽东传》,足以看出他对于毛泽东的研究非同一般。   

  先是依靠柯庆施,接着依靠第一夫人,最后博得毛泽东的信任,张春桥终于在中国政坛显山露水。   

  张春桥去世之际,我应香港《凤凰周刊》之约,发表了《〃四人帮〃的灵魂……张春桥》一文,内中写及: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张春桥早就意识到自己的覆灭,反复吟诵《红楼梦》中诗句。正因为这样,1976年10月6日他沦为阶下囚,没有像毛远新那样打算拔出手枪,也没有像王洪文那样进行挣扎,而是束手就擒。    

  对张春桥进行预审时,预审组的组长是王芳。王芳后来担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我采访了王芳。据王芳说,原本是要他担任江青组组长,他推辞了,因为他跟江青太熟。他曾多年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毛泽东三十多次来到杭州,江青常常随行,由他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来往颇多。他主动要求改任张春桥预审组组长。    

  在预审过程中,王芳提审张春桥十一次。王芳说,张春桥与众不同,采取〃三不主义〃,即不说话,不看文件,不签字。在当时,并未从法律上认识张春桥的〃三缄其口〃叫做〃沉默权〃。在西方,早在古罗马的司法原则中,就已经有了〃沉默权〃。在十七世纪之后,西方的法律规定被告人有阐述己见的权利,也有保持沉默的自由。后者就是被告人所拥有的〃沉默权〃。张春桥在特别法庭上〃零口供〃,其实就是使用他的〃沉默权〃。如今,中国法律界许多学者也建议应该确认被告人的〃沉默权〃。          

虹桥书吧。  

第178节:押上历史审判台(31)         

  虽然张春桥在法庭上保持沉默,但是据王芳回忆,在1980年6月2日他提审张春桥时,张春桥还是开过口。当时,王芳向张春桥宣布,根据中央决定,他的案件由公安部依法受理,同时向他宣读《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规定,指出被告人〃可以陈述有罪的情节或作无罪的辩解〃。这时,张春桥说话了!张春桥说:〃我不是反革命,你讲的我都不接受,我没有违反你这个法。〃这是张春桥在预审中难得的一次开口。    

  在此之前,1977年3月1日,张春桥写给中央的信中申明:〃未经我签字的材料,我不能承认对处理我被审查的案件有效性。〃这就是后来张春桥在特别法庭审查时拒绝在任何文件上签字的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