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四人帮"兴亡-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丹华对毛泽东说,毛远新想在北京上学。这样,毛远新就来到毛泽东身边。
毛远新比李讷小半岁,他们一起在北京上育英小学。毛泽东、江青待毛远新如同己出。
1954年,毛远新小学毕业,考入北京一○一中学。
1960年,毛远新上完中学,由于学业优秀,学校打算保送他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毛泽东听说此事,摇头道:〃保送,不算本事。〃
毛远新当即说:〃那我就去考。你说什么大学难考,我就考什么大学!〃
毛泽东笑道:〃要么北大,要么清华。〃
毛远新说:〃我就考清华!〃
果真,毛远新凭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
毛远新在清华大学学了一个学期,对毛泽东说:〃我的许多同学都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也喜欢那里。我想转学到那里,好吗?〃
毛泽东同意了。
从此,毛远新转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每逢寒暑假,毛远新回到毛泽东身边。
1964年暑假,毛远新在中南海住。毛泽东和他如同父子。7月5日,毛泽东和毛远新谈话。事后,毛远新追记了这一次谈话。1964年11月9日,高等教育部转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从此毛远新闻名全国。
《谈话纪要》中有毛泽东关于教育问题的意见:
〃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阶级斗争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
1965年,毛远新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接照毛泽东谈话的精神,他到防空导弹三营一连当兵。
不久,〃文革〃开始。当时规定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校参加运动,毛远新也就回校。
在〃文革〃中,《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被红卫兵作为传单广为印行,毛远新的身份也就广为人知。
1968年,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毛远新出任副主任。不久,他又担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
毛远新跟江青关系不错。江青视他如自己的儿子。在家中,江青喊毛远新的小名〃小豆子〃,而毛远新则喊江青为〃妈妈〃。
毛远新在政治上紧跟江青。
一是在1973年各大学恢复招生时,张铁生交了白卷,却被毛远新封为〃反潮流英雄〃。
二是创造了〃朝农经验〃。〃朝农〃即朝阳农学院(前身为沈阳农学院),实行〃开门办学〃,在1974年被树为全国〃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
1975年9月,毛泽东病情加重,言语不清,毛远新当〃联络员〃,一下子就掌握了发布〃最高指示〃的大权。
1980年7月25日,姚文元在秦城监狱第一审讯室对江青和毛远新的密切关系所作的交待,说得十分清楚:
姚文元: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在批邓中毛远新是起了很坏的作用的。
审判员:毛远新是怎么参加政治局的?
姚文元:毛远新是以毛主席的联络员的名义列席政治局会议的,但他又不像是联络员,他的每次发言都成了中心调子,每次传达毛主席指示之后,都有他自己的解释,而且还说毛主席同意他的看法。这就超过了联络员的职责,这也说明当时党内生活极不正常。批邓时,他经常跑到江青身边商量一些事情。江青对毛远新也是没有什么顾虑的,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听说毛远新是由江青扶养大的,感情很深,江青喜欢叫毛远新乳名〃小豆子〃,毛远新也一直称江青〃妈妈〃。有一次开会时,江青得意地说:〃远新也当了几年省委书记了,政治局会上我叫他同志,他叫我同志,回到家里爱叫什么就叫什么。〃
审判员:毛远新和江青的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知道哪些?
姚文元:江青讲毛远新是孩子一类的话,是在政治局会上说的。另外我听王秀珍说过,毛远新的妻子是王洪文介绍的,原来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一个工人。我觉得这都不是很正常的现象。
审判员: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处心积虑地要第二次打倒邓小平同志,目的是什么?后果是什么?这是什么性质问题?
姚文元:这个,我也不知道。〃四人帮〃反对邓小平副主席有很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当时毛主席还健在,邓小平副主席主持工作,很多问题毛主席是支持他的,怎么会在毛远新汇报后一下子转过来了?没有人解释过,我也有这个疑问,但找不到答案。我一直有个感觉,觉得毛主席是不是在培养毛远新。这完全是我的一种感觉,错了是我的一种感受,错了完全由我个人负责。
←虹←桥←书←吧←。
第68节:与邓小平对着干(28)
审判员:好,今天就交待到这里吧。
被审人签名:以上记录我看过,补充说明附后。
姚文元(指印)
1980年7月25日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王洪文花天酒地回上海
1975年国庆节,新华社播发的国庆照片,透露了王洪文在哪里。
那是一张在上海拍摄的照片,王洪文居中,左边坐着王秀珍,右侧坐着马天水、徐景贤,背后是一批正在鼓掌的群众。照片的说明词写道:〃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在上海和群众一起欢度国庆。〃
在《人民日报》上,王洪文这张照片被安排在各地欢庆国庆的照片之中,并不十分醒目。而整整一年前,王洪文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主持国庆盛大招待会,他的照片印在《人民日报》头版。如今,登在头版的是邓小平的照片。
王洪文已经许久没有在报刊上露面。他回上海去了。
是毛泽东要他下去的。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党、政、军一把抓,他在大力整顿:〃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邓小平大刀阔斧地整顿一切。他的整顿,就是整顿被〃文化大革命〃搞乱了的各条战线,恢复中共八大的路线。他的整顿,实质上也就是彻底否定〃文革〃。
王洪文成了闲人。他的工作,按毛泽东的安排,只是抓抓党校的工农兵读书班,如此而已。
王洪文牢骚满腹。本来就是杜康之徒的他,此时此刻,他更借酒浇愁。三杯黄汤下肚,牢骚脱口而出:
〃妈的,什么副主席,空头支票一张!〃
〃什么主持中央工作,权全给邓小平夺了。哼,我只落得个抓抓读书班,比弼马温还不如!〃
他是个看不进书、坐不住的人。闲得无聊,无法打发那漫长的时光。他从〃文艺旗手〃江青那里借来一部又一部外国〃参考影片〃看了起来。看罢电影,余兴未尽,有时还找来外国小说〃研究〃一番。
看电影,看小说,还算安安静静。实在太闲了,闷得发慌,他去钓鱼了。钓鱼还不够味,他打鸟。这时候,他刚当副主席那阵子的拘谨、小心,一扫而光,露出了他的〃原形〃,犹如当年在崇明岛上一般〃自由自在〃。
消息传入毛泽东耳中。毛泽东对王洪文,作了安排: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三分之一时间调查研究。
实行这〃三三制〃之后,王洪文不能在钓鱼台逍遥了。他选择了上海作为〃调查研究〃的场所,给毛泽东写了报告,回上海去了……为时三个半月,也就是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三分之一。
1975年8月,王洪文回到了他的〃基地〃……上海。
王洪文在上海是怎么〃调查研究〃的呢?
上海市委招待处五位负责接待王洪文的工作人员何关明、葛健、陈世章、朱友生、王珏,曾回忆如下:
〃王洪文,1975年夏天来上海三个半月,一家五口住在高级别墅,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资产阶级生活。几乎每餐都要喝名酒,经常要吃山珍海味,名菜佳肴,新鲜水果,时新蔬菜。什么鱼唇、鲍鱼、干贝、海参、蛤蜊、鹌鹑、野味……他想啥就要吃啥,而且要求苛刻,非要弄到不可。一次,要吃田螺,就要农村动员农民下水摸,要吃小豆苗,到生产队组织人采摘,他要吃鲜荔枝、香蕉、菠萝,由广州用飞机带来。儿子要吃石榴,也专人到苏州去买。此外,到南通搞过蛤蜊,到宁波搞过青蟹,派人到处去买。王洪文经常设宴请他的〃小兄弟〃、亲信吃喝,三个多月就请了二十多次。他以视察为名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时,事先安排吃喝,要人家准备名酒名菜,每到一处都大吃大喝,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丑态百出。
〃王洪文几乎整天吃喝玩乐,钓鱼、打鸟、下棋、玩牌、打弹子、看电影,成了他每天主要活动。一百多天之内,看了八十多部电影。他还常常硬拉着工作人员打扑克、下军棋,玩通宵。他不仅白天去打猎,有时晚上也去打,专门让人特制了聚光搜索灯。他钓鱼,让工作人员用麻油、茅台酒和面粉作鱼饵。钓不到鱼,他就挖空心思要工作人员做两只木框浮在水面,框里放上青草,引鱼上钩。王洪文一贯作威作福,钓鱼时,不仅要为他准备烟、茶、水果、桔子汁,还要工作人员把烟递到他嘴里,为他点烟,拾鱼,装鱼饵,擦汗,扇扇子。
〃他在上海三个半月,穷奢极欲挥霍,据不完全统计,就花了二万余元。……〃
王洪文如此吃喝玩乐,半是政治失意,半是本性如此。到了上海,人们的心目中,他还是〃副主席〃,还是〃接班人〃。他乐得借这迷人的光环,优哉游哉。
。▲虹桥▲书吧▲
第69节:与邓小平对着干(29)
他的〃小兄弟〃马振龙,成了他的〃后勤部长〃。据上海市轻工业局三位工作人员韩仁和、刘恩仁、吴行慎回忆:
〃王洪文非法攫取大量国家财物。他成为副主席后,串通上海市轻工业局的马振龙,利用职权,以〃硬性索取〃、〃授意试制〃等手法,巧取豪夺了大型彩色电视机、红旗牌高级照相机、高级气手枪、高级手表、石英电子表、太阳能打火机、高级香烟、啤酒、糖果等大量轻工产品。就以食品一类来说,一次就拿高级雪茄烟三十五条、酒芯巧克力糖六十盒、酱菜罐头二十多瓶。
〃王洪文为了打猎,硬要给他仿制美国〃奇异牌〃的聚光搜索灯。工厂只好停止部分正常生产,日夜赶制,突击一周,造出二十只,王仅选去二只,耗费国家资金一万多元。又如,为王洪文专门精制五块高级钻石牌双日历手表,调动了七个工厂、一个商店的四十余名技术人员,花费国家资金一万一千多元。王洪文用的保温杯,也要给他特制,加工单位仅为制杯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专门制了两套模具,这一项就耗费国家资金一千六百多元。〃
如果说,在北京慑于毛泽东的威望,王洪文还不得不有所收敛的话,在上海他无所顾忌了。一班〃小兄弟〃围着他转,捧他,吹他。就连那个〃老干部〃马天水,也在宴会上举起酒杯,走到他的面前,献媚道:〃洪文同志,你到中央以后,进步真大啊!〃
王洪文不忘〃马老〃在中共十大那关键时刻对他的帮助,赶紧举起酒杯,以吹还吹:〃马老,在老干部当中像你这样的精神面貌,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旧居〃·〃圣地〃·《大事记》
1975年9月30日午夜,僻远的上海定海路上,几辆轿车停了下来。一伙人走出轿车,在定海路上一座小屋前驻足。
〃文化大革命中这里可热闹了,这是一间值得永远怀念的小屋。真快,一转眼,九年了!〃王洪文满怀深情,在小屋前跟廖祖康说着。
刚刚出席了上海的庆祝国庆晚会。趁着余兴,王洪文突然来到上海国棉十七厂,来到定海路那间小屋。
有着〃纪念癖〃,当年搞过〃工总司半周年纪念〃的王洪文,在他的〃旧居〃面前的一席话,马上被〃小兄弟〃心领神会。
他在韶山参观过毛泽东旧居。他希望有朝一日,他那小屋门口,也挂上红底金字横匾:〃王洪文旧居〃。
他的〃旧居〃,真的被〃小兄弟〃们精心保护起来了,以便日后办个〃王副主席纪念馆〃之类。
王洪文在上海国棉十七厂保卫科的办公室,则早已被〃小兄弟〃作为〃圣地〃保留原貌。还是王洪文当年用过的那张办公桌,还是王洪文当年用过的那张木椅子,还是王洪文当年放文件的那个文件柜,玻璃板下压着一张选民证,写着〃王洪文〃三字……一切都保持当年的风貌。
王洪文说过:〃这个办公室是有意义的,要保留下来。〃他的一句话,使那个办公室成了〃圣地〃。
王秀珍成了〃朝圣〃的向导。她曾亲笔写下回忆:
〃在十大以前,我曾把王洪文要保留这个办公室的考虑,告诉了十七棉党委负责人。他们照办了,连王洪文在文革前的选民证和他用过的桌椅都照原样保留着。
〃1975年2月初和2月15日我曾两次带领〃小兄弟〃去这个办公室开会,以增强对王洪文的〃感情〃,效忠王洪文。第一次带了叶昌明、陈阿大、黄金海、马振龙、王日初、金祖敏。我和金祖敏传达王洪文、张春桥对黄金海、戴立清的〃指示〃,目的是使我和这帮小兄弟更加抱成一团,效忠王洪文,为王洪文争气等。第二次是王洪文要马天水和我多关心新选进的中委和候补中委,给他们补上文化大革命这一课。当祝家耀(已去公安部工作)一次回上海要返京前的一个晚上,我借这个机会带祝家耀、周宏宝、张国权、陈佩珍等在上海的中委和候补中委去十七棉进行所谓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我介绍了所谓王洪文的〃造反史〃。我还要他们不要忘记这些〃历史〃,要为王洪文争气,为〃四人帮〃效忠。……〃
光是保留〃旧居〃、〃圣地〃还不够,王洪文还授意为他写〃造反史〃。
一本三万多字的《上棉十七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在王洪文的〃关怀〃下,历时一年多,终于写出来了。
这本《大事记》的基调是三条:
第一,上海国棉十七厂是上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第二,上海国棉十七厂是上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红色堡垒;
第三,王洪文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工人领袖,该厂造反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王洪文领导下取得的。
▲虹▲桥▲书▲吧▲。
第70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0)
上海国棉十七厂高顺兴、王树理、曾勇同,曾揭发过王洪文炮制《大事记》的经过:
〃王洪文为了篡党夺权,亲自策划编写了《上棉十七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事记》,为自己树碑立传。
〃1974年1月9日,他在北京接见厂党委副书记董秋芳时,一再夸耀自己对十七厂文化大革命所起的作用。并说他〃一有空就回忆这些事情〃,要董〃把十七厂的文化大革命好好总结一下〃。董回沪后,即将王洪文的黑旨意向厂党委作了传达。同年12月,经王洪文同意,抽人着手编写《大事记》。(注:1974年12月9日,董秋芳、孙一中、周彦朋、尹家龙、刘荣根等召开会议,安排三人写作班,编写《大事记》。)
〃1975年8月,王洪文来上海时,又催促此事。10月底初稿完成,即送王审查 (注:《大事记》初稿于1975年11月4日由廖祖康交给王洪文。11月5日,王洪文把《大事记》看了两遍。) ,王看了以后,第二天立即召集董秋芳等人(注:即1975年11月6日,王洪文在上海东湖宾馆召见董秋芳、孙一中、张元启。) ,一开始就说〃我昨天一连看了两遍,很受教育。〃接着他又提出:〃《大事记》中人名不要太多,一般人只要一般提一下就可以了。〃可是他自己的名字出现了近二百处却一声不响。还提出1966年6月19日他在保卫科同厂党委发生冲突〃要详细记载对今后是有好处的〃,又说〃十七厂夺权日期由1967年1月29日改为1966年11月4日,捏造十七厂是全国最早的夺权单位,拼命为把他自己塑造成〃一月革命〃夺权最早发起人制造〃依据〃。他还交待:搞《大事记》的事〃千万不要传出去,要保密〃。
〃王洪文在这个《大事记》中把自己打扮成所谓的〃革命左派〃、〃优秀的共产党员〃,把他写的大字报吹成是〃马列主义的大字报〃,推动了十七厂〃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大事记》中说什么〃王洪文的一席话,使得同志们增强了斗争的信心,觉得眼前的道路又宽又亮了〃。还说王洪文到了三十棉纺厂一次,这个〃三十厂的文化大革命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指王洪文1966年11月应王秀珍之邀去上海国棉三十厂介绍赴京串连情况。) 等等。王洪文甚至编造了自己〃为了迎接更大的斗争风暴,更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样一来,这个不学无术的政治流氓一下子就变成了所谓的〃工人领袖〃……〃
这份《大事记》经王洪文审定,曾打印过。后来为了〃保密〃,又一一收回,销毁,只剩下两本。
在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之后,王洪文的亲信曾打算把那两本《大事记》〃塞进铁管,两头焊死,埋到地板下或黄浦江防汛墙内,永久保存〃。
本书作者在上海国棉十七厂终于见到了这藏之密室的《大事记》。王洪文精心炮制的《大事记》,成了作者写作《〃四人帮〃兴亡》时的重要采访线索和参考资料。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王洪文重逢〃小兄弟〃
在上海〃调查研究〃的一百多天,朝朝夕夕,王洪文和〃小兄弟〃们〃酒肉穿肠过〃,喜相聚,庆高升。
鸟枪换炮。今日的〃小兄弟〃们,来来去去,轿车进,轿车出,个个都成了〃领导干部〃。
当年,在〃安亭事件〃〃胜利〃之际,王洪文已夸下海口:〃我当上市长,你们也弄个〃长〃当当!〃如今,王洪文成了党的副主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小兄弟〃们怎不攀着高枝儿向上爬!
就在王洪文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后,在四届人大召开之前,王洪文就叮嘱过王秀珍、金祖敏:〃选拔一批工人出身的新干部。〃
1973年10月,根据王洪文、张春桥的〃指示〃,〃上海市委工农兵干部学习班〃开办了。这个〃学习班〃,是为了向中央〃输送〃干部而准备的。
1974年3月,王秀珍去北京,王洪文叮嘱她:〃上海要尽快物色二十名年轻干部,分别担任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公安部、商业部、建材部、邮电部、中组部、卫生部以及《人民日报》的领导工作。〃
哦,〃造反司令〃成了副主席,他的〃小兄弟〃们都要弄个部长当当了。
〃小兄弟〃们当然很起劲。王洪文说是要二十名,而上海市委组织部在1974年4月底上报给王洪文的中央各部长备选名单上,开列着八十八名!
1974年10月,王洪文明确地告诉上海:〃要准备把上海的中委都调出来!〃
于是,一张由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拟定的名单,终于在1974年12月31日上报王洪文了。
在这张名单中,内定了〃上海牌〃的部长或副部长的人员:万桂红去中组部,杨佩莲去团中央,冯品德去全国海员工会,陈佩珍去商业部,秦宝芝去建材部,王东亭去邮电部,沈鸿、张秀清去文化部,吕广杰、姚福根去六机部,陈杏全去冶金部,张国富去水电部,汤凯臣去轻工部,周宏宝去《人民日报》社,朱栋去交通部,王桂珍去卫生部。
※虹※桥※书※吧※BOOK。
第71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1)
那个陈阿大,不仅成了中共九大代表、十大代表,而且成了四届人大代表,以至成为四届人大常委。不过,陈阿大讲究〃实惠〃,他伸手夺走了上海全市的房屋调配大权,当上〃房总统〃。
自从陈阿大当上〃房总统〃,〃小兄弟〃们要房子,那就方便多了。这位〃房总统〃不断地批条子,把上海一幢幢花园洋房批给〃小兄弟〃们。那些花园洋房的原主,大都是资本家,也有的是〃走资派〃或者高级知识分子,反正都是〃文革〃的对象。赶走了他们,〃小兄弟〃们便成了花园洋房的新主人。
关于〃房总统〃本人,那就甭说了:他原住上海安福路的小房子,后来迁入瑞华公园,又调到新康花园,霸占了二百三十多平方米的花园洋房。
他跟纺织局的某人打了个招呼,他的妻子便入党了,成为上海一家棉纺针织厂的革委会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
王洪文也不忘拉那些摔了跟斗的〃小兄弟〃一把。当年,他的〃副司令〃潘国平,能言善辩,冲杀在前,在上海的〃知名度〃曾远远超过王洪文。一度,人们只知〃工总司〃有个〃潘司令〃,不知有个〃王司令〃。
潘国平曾出尽风头:带头冲上北站列车;在安亭出面与张春桥谈判;在〃上海人民公社〃成立之际,担任百万群众参加的〃庆祝大会〃的执行主席……
用当年的习惯用语来形容,潘国平属于〃昙花一现〃的人物。他寻花问柳,蹂躏妇女;他成为打、砸、抢的先锋;在经济上,他也不干不净……
从1968年踏平〃联司〃之后,潘国平下台了。他被〃下放〃,回到原单位……上海玻璃机械厂劳动,从此在上海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造反司令〃成了中共中央副主席,〃造反副司令〃却重新成为普通工人,〃反差〃未免太大了!
倒是张春桥提醒了王洪文:〃〃工总司〃发起时的常委,现在还剩几个?连毛主席都下令查一查,〃长征老马还有几匹〃?你要注意保护老造反。要不,人家会说你这个〃司令〃下边,怎么尽是乌龟王八蛋。否定了他们,连你这光杆司令也迟早保不住!〃
王洪文连声称是。他佩服张春桥看问题总是高人一筹。
于是,1972年底,张春桥趁着回上海,突然在康平路小礼堂召见潘国平和几位〃工总司〃的老造反。
张春桥的几句话,使潘国平受宠若惊:〃小潘,你知道吗,主席还一直记得你小潘呢,前不久还跟我提起你!我和洪文同志,对你总是抱着希望。〃
张春桥夸奖几句潘国平之后,开始〃指点〃他:〃小潘,你别想来想去就是个谭元元(引者注……潘国平千方百计追求的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你要想想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你要向洪文同志学习。路线斗争一次又一次,还会不断地来的。第十次,第二十次,第三十次,都会来的。主席不是说过,七八年要来一次吗?你小潘年纪轻,起码还可以活五十年,经历十次路线斗争,你要想得远一点,看得远一点。〃
张春桥鼓励潘国平道:〃你犯了错误,只要你把尾巴夹起来做人,那就行啦!谁不犯错误?就拿马老来说,他很有体会。他对我讲起过,在1965年以前,他是不大学习的。在1965年,全国开始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他看了一点书。但是,真正认真开始学习,是在他犯了错误以后。犯了错误,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张春桥还说:〃你不要以为自己是初中文化水平,看不懂书。其实,初中水平不算低,我也只是个初中生!当然,初中水平也不算高。字是可以认识的嘛,不认识的还可以查查字典。洪文同志的文化水平跟你差不多,他很注意学习。〃
在张春桥、王洪文的关心下,潘国平在1973年4月,结束了〃下放劳动〃,调到上海市总工会当起〃常委〃来了。
1974年1月17日下午四时半,姚文元趁回沪时在锦江饭店小礼堂接见上海市总工会的常委们。以下是当时的记录中涉及潘国平的部分:
姚文元:小潘同志最近还好吗?
潘国平:还好。
马天水:胖了一点。
潘国平:胖是胖了一点,腰不大好。
姚文元:你的学习怎么样?
潘国平:我学得不好。我是想学一点的。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总是关心的。最近,报上在批孔。我在加深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的认识。
姚文元:小潘,你要争气呀!你是老造反,你一定要争气!你有三十岁了吗?
潘国平:虚龄二十九。
姚文元:你以后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你一定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
潘国平:我记住了。
张春桥的接见,姚文元的接见,使潘国平又〃抖擞〃起来。不过,此人如同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居然又干起偷鸡摸狗的事。他并不把王洪文放在眼里,对这位〃副主席〃说了许多不逊之词:〃王洪文算什么!在〃工总司〃成立大会上,有人要揪他,他吓得发抖。在安亭,看到火车停下来了,别人都冲上了铁轨,他才上去!哼,他倒成了〃副主席〃!〃
。▲虹▲QIAO书吧▲
第72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2)
这些话,很快就有〃小兄弟〃向王洪文报告。潘国平攻击〃中央领导〃,这还得了!
于是,当王洪文回上海〃调查研究〃时,对潘国平问题作了〃指示〃。
以下是1975年10月16日叶昌明关于潘国平的审查报告的原文:
天水同志:
送上洪文同志对潘国平问题的两次指示,请阅。关于我和沈涵同志报告中提出拟对潘作留置审查一事,我又请小廖同志(即廖祖康……引者注)向洪文同志请示,据小廖昨天下午电告洪文同志的意见,对潘要批判从严。可把潘的材料整理一下,向常委介绍一下。批判先在常委中进行,以后再扩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