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解放-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力量极端单薄,沙特王室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洞察了这一弱点之后,美国向沙特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拉拢条件,全面的政治支持,必要时的军事保护,并提供技术支援、军事训练,以确保沙特王室永续存在。条件是,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沙特必须用赚来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库券,确保美国的石油供应,石油价格波动必须经过美国认可,如果伊朗、伊拉克、印尼或委内瑞拉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沙特有义务弥补由此产生的石油供应量缺口,沙特还需要从中“劝阻”其它国家对美国的石油禁运。

  “经济刺客”帕金先生被派往沙特去做这个计划的具体操盘手。作为一家世界著名工程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帕金先生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想象力来使大量投资在沙特经济中显得非常有前景,前提是,必须由美国的工程和建筑公司中标。” 

  '3'

  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帕金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沙特首都利雅得大街上的羊群与现代化的气息差距太大,大规模城市建设能够赚回很多石油美元。另一方面,帕金深知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学家大声疾呼要求对石油进行深加工,拥有自己的石油精炼工业,以获得比出售原油更高的利润。帕金想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从处理羊群入手,石油美元收入可以用来支付美国最昂贵的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备,美化利雅得的市政建设也需要大批高精尖的美国产品。在工业方面,石油美元将被用于运输原油,加工原油的基础设施方面,巨大的石油加工工业区将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它们的四周则是大型工业园,大型发电厂,变电输电系统,高速公路,石油管道,通讯系统,机场,海港改造,和与之配套的巨大的服务业体系。

  在帕金的计划中分成了两大类项目,一类是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合同,一类是长期服务与管理合同,MAIN、Bechtel、Brown &; Root、Halliburton、Stone &; Webster等美国各类公司将在未来几十年都会赚得盆满钵满。

  帕金还想到了更远的前景,保护阿拉伯半岛所产生的巨大产业链。美国军事基地建设,国防工业合同和其它相关的一切活动的合同,还包括更加庞大的管理与服务合同。而这一切又会产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设合同,诸如军用机场、导弹基地、人员培训中心等所有与之相关的项目。

  帕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石油美元绝大部分流回美国,还要使这笔巨款所产生的利息收益全部花在美国公司身上。

  沙特人会对这样“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骄傲,其它欧佩克国家将艳羡沙特如此迅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然后这一套计划将被用于其它国家。

  帕金的出色计划和游说能力令幕后大老板非常满意,在这样一个大计划之下,基辛格博士于1974年来到沙特,最终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针。

  脱离了金本位庇护之下的风雨飘摇中的美元终于找到了石油这个避难所。

  8。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已经被全面废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极少数国家,黄金与纸币已经全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最让国际银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还是黄金的价格在整个70年代的持续上涨,防止金本位复辟乃是国际银行家最高优先级的工作。

  1975年1月1日,为了向世人展现黄金不过是一种普通金属,增加人们对纯纸币美元的信心,美国政府决定解除对美国人民实行了长达40年的黄金持有禁令。其它国家对黄金则采取课以重税的办法来减少人民对黄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征收高达50%的黄金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美国人在黄金消失了40年后, 已经对黄 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购买的繁琐与不便,黄金解禁并没有产生预想的紧张局面,国际银行家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后来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看到前中央银行家约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币时,不禁好奇地问道:“约翰,你的金币是从哪里买的?”

  欧内斯特。威尔克在《为什么要黄金》一书中点出了国际银行家打压黄金的实质:

  “从1975年开始,美国在IMF的主要成员国的配合下开始了‘打压’世界黄金市场的征途。打压黄金价格的目的在于使主要国家的人民信服纸币比黄金更好。成功(控制黄金价格)的操作,将确保超量发行纸币的过程能够无限进行下去。”

  经济学家们也异口同声地认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购买需求之后,黄金会被证明是一种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有些人甚至认为25美元一盎司才是黄金的“内在价值”。

  1975年8月,为了进一步消除黄金的影响力,美国和西方工业国决定各国的黄金储备量不再增加,而IMF的黄金需要抛售5000万盎司来压低金价。但是黄金价格依旧坚挺,并在1979年9月冲到了430美元一盎司,此时的金价比起1971年布雷顿体系解体时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十几倍。

  美国财政部于1975年1月开始第一次拍卖黄金,后来从30万盎司的拍卖量增加到75万盎司,仍然难以抵挡黄金的买盘。只有当财政部1978年11月宣布空前的150万盎司的拍卖量时,市场价格才少许回落。到1979年10月16日,美国财政部终于撑不住了,宣布定期拍卖改为“意外”拍卖。

  400美元的黄金价格被普遍认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从1933年以来严重超量发行的事实,应该是稳定而可持续的价位。

  但是1979年11月爆发的“伊朗人质危机”改变了黄金的长期价格走向。美联储在危机爆发后迅速宣布冻结伊朗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这一举动让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从心底冒出一丝寒意,如果伊朗的黄金可以被冻结,大家存在美国的黄金也都不安全。于是各国纷纷购买黄金并直接运回本国储存。伊朗更是惊恐万状地在国际市场上狂买黄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超级买家的行列,金价在几个星期之内就跳上了850美元一盎司的云端。

  目睹了这一切沧桑巨变的里根总统,开始确信只有恢复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国经济。1981年1月,里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国会成立“黄金委员会”(Gold mission) 研究恢复金本位的可行性。此举直接触犯了国际银行家的禁区,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宫仅69天的里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枪打中,子弹距心脏仅1毫米。据说此人这样做是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当然,和绝大多数刺杀美国总统的凶手一样,此人被认为神经有问题。

  这一枪不仅打明白了里根总统,也打碎了恢复金本位的最后希望。1982年3月,17人组成的“黄金委员会”以15比2的差距,否决了恢复金本位的思路,里根总统赶紧“从善如流”。

  从此,再也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敢动金本位的念头了。

  (第七章完)

  英国防部报告:马克思主义将在全球复兴

  根据英国《卫报》9日公布的一项未来30年研究报告,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35年,地球人口将突破85亿;财富分配不平衡,马克思主义将在全球实现复兴。 

  中新网消息,《卫报》9日公布了英国国防部最近完成一份90页的未来30年趋势报告,指出未来30年各种挑战和机遇,包括科技发展迅速,生物武器技术更成熟,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等问题。 

  这份报告由英国国防部研究部门提出编纂,90页的报告内容涵盖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崛起等广泛议题,甚至连“网路兴起而产生‘公民记者’,导致新闻品质降低”都被列入探讨。 

  在军事武器上,报告评估2035年电磁脉冲武器已经能够摧毁特定地区甚至国际性金融城市的通讯系统,摧毁生物但是不毁建筑的“中子武器”,“成为极端分子进行种族灭绝的新武器选择”,无人飞机进行的生化和核武攻击将可能发生。至于###和欧美世界的冲突,报告认为会持续下去,而且可能愈演愈烈。科技上,人类大脑植入晶片普及化。 

  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将实现复兴,主要是因为人口预期在30年后突破85亿大关,其中大部分新增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口,超级富有者和中产阶级鸿沟扩大。报告说,届时全球财富分配不均将使得“全球的中产阶级有可能团结起来,利用他们拥有的知识,资源和技术,产生一种跨国的行动,打造符合自身利益的世界”。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报告指出,已经有“明确证据”显示气候正在变迁,21世纪全球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持续暖化,极地冰层因为高温而融化,导致全球海水与淡水准衡失调,破坏洋流回圈。 

  国防部说,为了因应未来变化而做的研究,当中所说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非单纯的预测,必须先做好的心理准备。  。 想看书来

12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货币战争》节选

  美国80年代发行的规模空前的国债,由于利息颇高,极大地吸引了私人和非银行机构的投资者,外国中央银行也趋之若鹜,在这个现有美元的回流重新使用的过程中,新美元创造较少。到了90年代,由于打垮了世界主要竞争货币,美元国债仍然抢手,进口日常商品的价格在第三世界国家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也显得格外便宜,美国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岁月。2001年以来,由于反恐战争的庞大开支和80年代以来大量发行的各种期限的国债纷纷到期,以及越来越大的利息支出,迫使美国发行更多的国债来替换老国债。从1913年到2001年,美国在87年里一共积累了6万亿美元的国债,而从2001年到2006年,短短的5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竟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万8000亿美元,并以每天25。5亿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财政总收入的17%。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货币战争》节选

  美国80年代发行的规模空前的国债,由于利息颇高,极大地吸引了私人和非银行机构的投资者,外国中央银行也趋之若鹜,在这个现有美元的回流重新使用的过程中,新美元创造较少。到了90年代,由于打垮了世界主要竞争货币,美元国债仍然抢手,进口日常商品的价格在第三世界国家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也显得格外便宜,美国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岁月。2001年以来,由于反恐战争的庞大开支和80年代以来大量发行的各种期限的国债纷纷到期,以及越来越大的利息支出,迫使美国发行更多的国债来替换老国债。从1913年到2001年,美国在87年里一共积累了6万亿美元的国债,而从2001年到2006年,短短的5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竟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万8000亿美元,并以每天25。5亿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财政总收入的17%。

  从1982年到1992年,美国货币增发尚处在“温和增加”状态,年均增加8%。但从1992年到2002年,美国货币增发进入“快车道”,达到了12%。从2002年开始,由于反恐战争和刺激濒临衰退的经济的需要,在战后利率接近最低点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增发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5%。其实,从美国国债增发的陡度来看,一切已属必然。美联储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M3广义货币统计报告并不是偶然的。

  (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如此严重地透支过未来,美国不仅透支了自己人民的财富,也同样严重地透支着其它国家人民的未来财富;任何一个熟悉股票投资的人,都可以清楚的预见到这种陡度的曲线最终将意味着什么。)

  2001年911以来,葛林斯潘为挽救股市和债券市场,不顾后果的把利率从6%迅速降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贷暴涨,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美元其实是印着绿色花纹的纸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几乎同时扑向了房地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等美联储变不出来的东西。一位法国投资者说:“纽约人能发行美元纸币,但只有上帝才能发行石油和黄金。”其后果就是,原油价格从22美元一桶上涨到60美元,黄金、白银、白金、镍、铜、锌、铅、大豆、糖、咖啡、可可等价格分别是2002年价格的120%到300%。但经济学家仍然信誓旦旦的说通货膨胀只有1…2%,人们不禁想起马克。 吐温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有三 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包括联邦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和。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高达近15万美元,一个四口之家要负担近60万美元的债务。在私人债务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数目庞大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欠款。如果以5%的保守利息计算,44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高达万亿美元的利息,几乎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在全部债务中,近70%的债务都是199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发动80年代初的高利率战争来套牢第三世界国家了,因为美国本身已经严重负债,任何高利率的政策都无异于经济自杀。

  债务“金钱化”,再加上部分储备金这一超级放大器,已经严重透支了美国人民未来的财富。到2006年,美国人所上缴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总额,在联邦政府那里仅稍事停留,就立刻全部转入银行系统以支付债务美元的利息。个人缴纳的所得税没有一分钱用到了政府身上,各地区的教育开支主要靠当地的地产税收入,全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用的是汽油税,对外用兵的战争费用恰好等于美国公司缴纳的公司税。换句话说,3亿美国人被银行家“间接征税”了几十年,而且还要年复一年被继续盘剥下去。美国人民的储蓄,则通过长期通货膨胀被银行家的“潜在税收”再刮掉一层皮。

  先不论美国的债务人是否还能还得清这利滚利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政府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偿还国债。美国政府只是不断地用永远增加的新债券去替换老债券(Debt Rollover)以及老债务所累积的利息,循环往复,直至永远。正如美联储费城银行指出,“在另一方面,日益增加的众多分析家现在认为国债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经济的)福音。他们认为国债完全不需要减少。”

  是啊,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断靠借越来越多的债务来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钱,天底下只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了。这种听起来类似“经济永动机”的“好事”,现在正在美国大行其道。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可以用不断增加债务来永远享受“美好生活”的想法,与认为一国可以靠多印钞票就能致富的思路,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些学者们还进一步指责亚洲和其它国家过多的储蓄才是造成世界经济结构失调的根本原因,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论调已足以证明其学术道德已堕落到何等触目惊心程度。亚洲国家过多的储蓄?他们哪里还有过多的储蓄呢?这些几十年辛苦积攒的储蓄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被美国吸进了这个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经济永动机”的“伟大试验”中去了。

  亚洲国家“出口导向”的经济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瘾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会周身不通泰。而美国也乐得拿这种实质上“永不偿还”的国债来给亚洲人民打白条。不过,亚洲国家最终必然会意识到,为了区区5%的美国国债名义回报,冒的却是美元资产无法挽回的剧烈贬值的实质风险,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资。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指出,如果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国债的购买量,美国经济就会有大麻烦,但是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已经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

  被遗忘的历史—马来西亚左翼运动中的华人

  马来亚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每年有几十万中国和印度劳工进入马来亚,印度移民多在橡胶园工作,中国移民多在锡矿场或城镇从事各种职业,外来移民使马来亚的人口结构(族群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据1947年人口统计,这一年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华人占,印度人占,华人比马来人多一点,华印两族相加超过半数,此情况引起马来人大为关切和恐慌,而英殖民者利用此情况,把自己打扮成马来人的保护者,以此转移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和独立目标,从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在二次大战前华印两族大多是外侨,没有公民权,所以他们对母国政治的关心甚于对当地政治的关心,因此避免了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印度民族主义者和华人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尖锐冲突,因而不致形成像印度的强大反殖民主义独立运动。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马来亚的统治虽祗有三年半,但影响是深远的。日军攻入新加坡岛后在裕廊和武吉智马遭遇英国军官训练和指挥的华人义勇军,被义勇军落花流水地杀了一阵,因而日军在新架坡曾对华人平民进行屠杀,而那些华人义勇军在新加坡沦陷后便转移到马来半岛组成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即马共前身)继续奋战。而马来土邦的苏丹们态度却有所不同,他们投靠日本,日本跟英国一样保留各土邦的苏丹行政机构,日本顾问取代了英国驻扎官,因而做成英国在战后一度迫使这些墙头草两边倒的苏丹”自动让出权力”的原因。而日本也利用了印度国大党前主席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在新加坡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及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组织印度国民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印度人大多参加了此活动,因而在缅北的争夺战中印裔部队同时出现在日军和英军中的怪现象,各位网友你们认为英日相方的印裔部队互相对打是否很过瘾,摩萝差打摩萝差,即阿三打阿三,爽极啦!哈哈哈!后因鲍斯堕机身亡才没有更多的印度人去当日军炮灰。所以太平洋战争期间马来亚基本上祗有华人在抗日,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投靠日本去了。

  中国在抗日奋战,但祖国的军民也知道远在马来亚半岛的中华儿女也同时在抗日奋战吗?1942年底正当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在奋战时(注:中途岛日海军败北),英国战时内阁向伦敦殖民地部和陆军部下达了一项秘密指示,要他们着手制定战后在马来亚恢复与加强殖民统治的计划,1943年底负责该项任务的”

  马来亚策划组Malayan Planning

  Unit”在殖民地部助理常务秘书爱德华。贞特Edward

  Gent的主持下,完成了战后马来亚宪制报告书的起草工作,翌年五月报告书被核准,随后又批准了战后马来亚军事管制基本计划,并将该策划组人员增至289人并陆续派往印度,具体筹划接管事宜。

  由于有了各方面的准备,日皇宣布投降当天,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Louis

  Mountbalten上将(英皇乔治之弟爵位为勋爵)便迅速依既定计划宣布成立马来亚军事管制政府,全权负责日军受降事宜。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英军便在马来亚西南部登陆,紧接蒙巴顿亲自抵达新加坡接受日军投降,并宣布马来亚军事管制机构正式设立及其组成名单,完成了英军对马来亚半岛的重新控制。

  蒙巴顿亲自指挥英军如此迅速控制马来亚是有原因的:

  就在日本投降前夕,胡志明的越盟发动全民暴动夺取全越南很多城市,并于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印尼的苏加诺也在日本投降的第三天,即在一批印尼青年和武装部队(由日军训练和在日军投降后获日军移交武器)宣布印尼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缅甸昂山Aung

  San(昂山苏姬之父)起初投靠日人,于1940与尼温等三十多人东渡日本接受军训,1942年随由日本人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回国,日本甚至在1943年日军缅北失利后让缅甸宣布独立,巴莫任总统,昂山任国防部长,但昂山极滑头,两头蛇暗中和英国间谍接触,加入盟军行列,属于成立之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日军投降时巴莫和日军逃之夭夭,但昂山却打着缅甸国民军旗帜和胜利者在仰光游行,但反法西斯自由同盟给重返缅甸的英人遭遇到很多麻烦。后昂山获任为缅甸临时自治政府总理,但在一次和六位部长开会时遭集体谋杀,此震惊世界的政治谋杀据说是与昂山一同赴英谈判而不肯签署协议的战前缅甸自治政府总理吴苏所指使的,可能英人认为吴苏不签字是不听话,所以不获续任总理,而昂山却偷偷签字,英人认为其听话便获晋升为总理,因而可能吴苏被夺总理座位心有不甘而动杀机,昂山一生以狡猾投机左摇右摆夺得权力,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还是误了卿卿的性命。

  因此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将如何动作,这是蒙巴顿最担心的事,怎能不亲临前线指挥英军迅速行动。

  华人抗日军在日本投降第二天接获蒙巴顿命令,要求不要进城接受日军投降,但华人抗日军中央委员会决定对此无理要求不予理会,几天后华人抗日军各支队便接管了大小城镇。事实上在英军抵达前,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早己接管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部份城镇,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三年半之战斗己发展至一支拥有15000人的强大武装队伍,进城后收缴警察局的枪枝弹药,成立临时治安委员会,没收敌产、救济难民、逮捕惩办马来人奸细和特务。在此基础上组织人民委员会取代治安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在英军重返马来亚时己经成立的州级人民委员会有雪兰莪、北柔佛、南柔佛、丁加奴、新山、马六甲等,这是马来亚的华人最接近掌握政权的一次。

  蒙巴顿所担心的事,实际上已部份成为事实,对他来说可庆幸的是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对英军仍以盟军相待,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虽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但并无意建立全马来亚政权和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抗衡,也没有号召人民立即起来争取独立。虽然如此,蒙巴顿仍然很不放心,若不解除这支15000人的强大部队的武装和取消各地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便没有保证,精心泡制的马来亚宪政新方案也没法出台。

  为了制造人民参政的假象,英国军政府组织了「咨询委员会」,邀请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马来亚共产党代表参加这没有实权的组织,其中其它成员多为当局精心挑选的亲英份子、封建贵族和某些社会渣滓,目的是要取代各地的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者还有更迷惑的一手,就是表彰抗日军功绩,授予有功将士奖章,邀请华人抗日军参加胜利游行,目的是使华人抗日军相信英军仍为盟友,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绝不会亏待他们,因而可解甲归田,安心去过平民生活。由于华人抗日军领导层错误判断形势,华人抗日军一般成员在胜利后热切盼望过和平生活,因而自月起各地的人民委员会先后被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不仅如此,马共和华人抗日军领导还在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受了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提出的解散华人抗日军的计划。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招待各界人士,就抗日军复员一事发表演说:『战争业已结束,抗日任务已完成,华人抗日军已没有存在必要,马来亚已进入民主建设时代,马来亚人民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解散华人抗日军是应该的』。十二月一日华人抗日军各支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解散,英国军事管制政府在全马十二个地方举行复员检阅典礼,发给华人抗日军战士每人350元慰劳金,并向抗日有功将士颁赐奖章。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十二月的月报中说:『本月初对华人抗日军的解散工作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抗日军交出的武器大大超出预期的数目』。

  英当局在新加坡市政厅前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蒙巴顿亲自授与华人抗日军将领奖章和授带。这一天英国殖民者个个喜气洋洋,格外兴奋,因为他们是庆祝双重胜利,庆祝抗日胜利,庆祝解散华人抗日军胜利。

  战前英国与马来亚各土邦之间的条约,祗是要求英国给与保护,并无把各土邦苏丹的最高裁判权让渡给英国,为了英殖民者建立的战后殖民地新体制,也为了惩罚这些墙头草两边倒,在战时投靠日本的苏丹,英国便强迫九位苏丹在”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条约”的文件上签字画押。这样,到1945年底英国政府手里已掌握了九位苏丹签字画押的”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条约”取得了直接统治马来亚的新”法律根据”。又收缴了华人抗日军的武器,解散了这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及由其建立遍及马来亚半岛的地方人民委员会,英国认为建立战后马来亚殖民新秩序时机已成熟,便决定尽快拋出他为马来亚人民泡制的新宪制改革方案即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取消战前的的行政组织单位,另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由战前的四个土邦,即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彭亨,战前马来亚属邦的五个土邦,即柔佛、吉兰打、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另海峡殖民地的两个城市,即槟榔屿和马六甲组成。而新加坡则从马来亚分割出去,单独成了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白皮书规定,马来亚以英王委任的总督为最高的统治者,下设行政和立法两会议局,各土邦和槟榔屿和马六甲两市则设地方议会,各苏丹不再拥有名义上统治者的地位,祗保留宗教方面权力。白皮书答应在马来亚联邦成立后,非马来人可较容易取得公民资格,即如年满十八岁,在194。25前十五年在马来亚或新加坡住满十年即可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