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顺治之路-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临笑了:“朕要开恩科。”
“没有理由。”
“那就做一个出来。”福临这话是出自真心,想要理由,还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福临根本就没有召见缅甸公主,对使臣的百般推荐忽视到底,理由很充分:凡是来朝拜的女人统统归皇后管,若是太后有兴趣了见见也行,绝对没有皇帝去见的道理。缅甸使臣想尽了办法都没有能够说服他,只好剑走偏锋。他们花了许多银两,探听出皇帝最信任的那个人其实不是太后更不是皇后,而是他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皇帝对摄政王简直是百依百顺,摄政王前一阵身体不好,皇帝甚至将他接进宫里调养,到现在都不舍得送出去。
使臣再次大大破费了一把。多尔衮身边被弄得跟铁桶一样,他的贴身太监也不是这么好收买的。好不容易费了很大的劲,送上了大把银两,人家一个转身,就拿着这些银票送到了多尔衮面前。
多尔衮无所谓的笑笑:“既然他们给你,你就收着,发点小财。先吊他们几天再说。”
于是,在贴身太监发了一笔横财后,多尔衮终于愿意纡尊降贵的见一见缅甸的使臣了。他自然不能在宫里找地方,特地回去了一趟摄政王府,福临一时好奇,也和他一起出宫,自己藏在了屏风的后头。
摄政王府可以说是修整得美轮美奂,仅次于皇宫,这也是京城的一座标杆,其他亲王府都必须比摄政王府低一个档次。缅甸使臣一进去连话都不会说了:当初进宫见皇帝的时候,他们紧张得不敢抬头,只记得皇宫的地砖了。而摄政王府的豪华根本超出他们的想象,在他们的眼里,金碧辉煌,一切都是好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多尔衮套着一根杂色都没有的貂皮大衣,端坐在上,斜倚在椅子上,懒懒的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不要多礼,然后直截了当的问:“你们一再求见本王,何事?”
使臣被他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震了一下,随即想起自己的目的,开始使劲的推销起自家美艳无双的公主来。多尔衮就这么听着,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后,他才缓缓的开口:“本来呢,本王的年纪也大了,对女色上头也不那么上心。不过你们如此有诚意,本王也不能驳你们的面子,就将你们的公主纳入王府,做个小妾吧。”
不是这样的!使臣快哭了,他家精挑细选的公主是给皇帝的,不是给摄政王的!年轻的皇帝明显比头发都白了的摄政王好多了,跟着皇帝才会有前途啊!
他们小心翼翼的提出反对意见,多尔衮脸一板:“怎么?既然不是赠美于本王,又何必和本王如此絮絮叨叨?”
福临在屏风后面几乎要笑出声,看着使臣一脸囧掉的模样,心情非常舒爽,同时开始盘算:要不要支持吴三桂等人向外扩张呢?翡翠之类的东西,加以雕琢,运到海外,可是非常能赚钱的。他仿佛看到了大把大把雪白的银两在向自己招手,心里飞快的盘算了起来。
第九十七章
今天发红包失败;于是我就查了一下我的余额;结果是负的。。。。。。
看来我是没有办法发红包了,于是再次将正文放在作者有话说里。不过这是最后一次了;再多点编编会有意见的;以后我会时不时的参杂一些有话说的福利滴;就当是共同的红包吧。
其实,我一直很向往一种对外硬对内软的政策。在我看来;现在中国的政策是反的。我希望,有一天我出国的时候;护照上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我也希望;有一天农民们不用为了保护自己的房子而费尽心机;我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念得起书,每一分救助金都能用在真正需要的人们身上。
好吧;扯远了。至少,在小说里,让我表现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另外,关于侵略,在这篇小说里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福临面对的是日益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满汉冲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矛盾都多。对他来说,要转移国内矛盾,最好以及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对外扩张。否则,治理这么个国家,除了历史上的奴化路子以外,会很艰难。
作者有话要说:缅甸使臣没有完成任务,带着没有被推销出去的公主回国。还好这次福临赏赐的东西不少,让他们心里还有点底,唯独公主哭哭啼啼,知道回去后不会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莽白也有些迷惑:大清的皇帝在闹哪样啊!他早就听说过这个皇帝是个小气的,每次从属国进贡,都不会赏赐很多,一般都比进贡的少一半左右,怎么这次的赏赐居然比他们进贡的还要多出这么一点呢?说是皇帝重视吧,这么一个活色生香的美人又被他退了回来。莽白将大臣们都凑齐了,商量半天,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大清皇帝是偏向他们的?至于不收美人,或者是因为皇帝是个妻管严?
同时,吴三桂那里也去了一个奇怪的自称姓鲁的生意人,表示他愿意大量收购翡翠,并承担路上的风险,利润三七开,吴三桂负责拿货,他负责销货。吴三桂表示三七开太不划算,拿货风险太大,应该五五开。那人过了几天后回复,双方以四六成交。
吴三桂其实也是心里有数。三藩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皇帝明显想撤藩了。可是,他们在大清入关的时候,的确是出了力气的,此时撤藩,会让皇帝落下一个“不仁慈不感恩”的恶名。有时候,吴三桂甚至怀疑,皇帝那天下闻名的节约是不是在为减少三藩军费开支而故意做出来的。他跑去攻打缅甸,朝廷的放纵就可见一斑,皇帝是希望他将精力放到外面去,别在国内惹事。现在这个姓鲁的明显是皇帝的人,除了朝廷,谁还能这么正大光明的走海路做生意,更何况姓鲁的将身上的腰牌“不小心”的露出来给他看到过。
所以,听话吧。长久以来,吴三桂就有个想法,想要自己做皇帝,可他在民间的口碑实在是太臭,造反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次攻打缅甸反而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若是外扩呢?自己打下一个地盘,自己做皇帝,不是更好?
于是,他与耿尚两人秘密的商议一番,三人决定,将势力外扩,打下缅甸,裂土自立为王。
福临这里,因为缅甸来贡,而朝廷却无动于衷一事,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福临从来没有严格控制过民间的言论,一时间谣言四起,特别以江南学子为首,都是说朝廷没有容人之量,在国际事务上有失风范什么的。有的人甚至将郑和下西洋时做到的一些事情编写成说书,表示当年的那种宽宏大量才是大国风范,至于现在嘛,呵呵呵。。。。。。
尘嚣四起,福临却仿佛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带着摄政王,奉太后去祭拜太庙了。为了表示与民同乐,皇帝还命人卷起四面车帘,与群众挥手致意。
正在此时,一头通体雪白的鹿没头没脑的撞了上来,群众一片哗然,御驾停住,禁军护卫们连忙包围了上去,小鹿东闯西撞,最终没有逃脱被擒住的命运,被捆住四蹄,献了上来。
廖侠带头跪倒在地,高声呼道:“此乃大吉之兆!天佑大清,天佑皇上!”
众人黑压压的跪了一片,跟着他高呼:“天佑大清,天佑皇上!”
在祭拜太庙的时候出现此等大吉之事,必须要全天下赞颂。大学士孙廷铨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写出来,带动了天下学子们的歌颂之风。借着这件事,福临宣布大赦天下,顺便再加恩科。
谁还记得缅甸是神马玩意?至于泱泱大国的风范,那是神马东东?全民话题立刻转移到恩科上面去了。开恩科好啊,开恩科简直是带动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顺便又让有适龄姑娘的人家稳了下来,准备结果出来后眼疾手快的捞好女婿。至于缅甸的话题,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现在的话题是那只生了白化病的小鹿。
小鹿是廖侠送上的,他不单单献了小鹿,还献上了这一整个计策。他的父亲是生意人,走南闯北多了,看到的也多。这只小鹿是他在一次做生意的途中遇上的,觉得稀奇就买了回去,一直精心的养着,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福临知道这是白化病,可百姓不知道,只认为是上天的祥兆,用来做恩科的借口最合适不过。
顺治十九年三月,恩科开考,全国各地赶来的举子中,江南举子占了将近一半。看着手中的举子名单,福临有一种后世高考的错觉。某些城市的考生录取分数低,可以上重点大学,而某些城市的考生同样的分数只能上二类本科。现在也一样。同样的举子,从偏远地方来的,中进士的机会就比江南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举子们高一些。
“难怪江南学子们说的话最多。”摄政王府里,福临拈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
多尔衮不慌不忙的落下一枚黑子,毫不留情的吃掉一大片白的,道:“人生而不平,若是让他们投胎去那苦寒之地,他们还能读成举人,那也是他们的本事。”
福临抬头看看他,如此富有哲理的话,叔父居然能随口说出,让他有些奇怪。多尔衮敲了敲棋盘:“看什么,该你了。”
福临“咦”了一声:“什么时候朕输成这样了?不行不行,重来。”说着就去搅乱。多尔衮忙护住棋盘,笑道:“皇上乃一国之君,怎么还可以悔棋?”
说实话,福临的围棋水平不高,说是臭棋篓子夸张了一些,但距离国手的水平还有很远很远。而多尔衮自从退休之后,闲着无事,也研究研究棋谱什么的,水平反而提高了,原本这两个人能下一个平手,现在多尔衮却高出了一大截。
平时和福临下棋的人谁敢赢他啊,也无聊得很,只有多尔衮能肆无忌惮的杀得他丢盔弃甲,因此,福临三天两头就要过来找虐,然后很无赖的悔棋。
两人笑了一阵,多尔衮忽然一叹:“皇帝,你现在做得很好。”
福临一愣,随即很是自得的点点头:“那是自然。”
“只是,你走得太快了。”多尔衮意味深长的说道,“满洲贵族们的怨气,不要告诉我你没有看见。”
“所以我才会向外。”福临认真的答道。现在的国家面子上一片平和,可底下却是波涛汹涌。桑吉在扬州处理盐商,上的折子让福临非常心惊。在他的历史知识里,盐商是在康熙时期才发起横财的,到乾隆时期,更是过着连皇帝都不如的日子。可现在,扬州的盐商就已经富有得一塌糊涂了,或者是因为他没有扬州十日,扬州的富庶没有断层的缘故?
据说,盐商们已经研发出奢侈的鸡蛋了:用人参燕窝茯苓精心喂养出来的鸡所生的蛋。听得福临很想把这帮人的蛋给砍了。于此相对的,就是百姓生活的贫困以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在富有的不单单是盐商,还有海运的商人,这些人有钱了,自然也会想要有权,官商勾结严重,让福临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人总是有弱点的。贪官杀了一批又出一批,几乎都杀不完,只是在福临的高压下不敢太明目张胆而已。更何况,商人愿意送,当官的收了后不用帮忙解决什么问题,没有冤假错案,也就没有人去告发,收得毫不手软。
富的富,穷的穷,手工作坊、绣房等也出现了雇工,出海的雇员也越来越多,很多穷人都会跑去出海,危险性大些,收入也高。
饶是这样,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江南一带的富庶,让物价也水涨船高,扬州杭州一带,一个肉包子都要卖五文钱,铜钱贱银子贵,让百姓日子更加难过。
福临知道,种种矛盾积累起来,会越发的严重。此时虽然朝廷掌控了火枪之类的先进武器,可火器始终不普遍,老百姓们拎起锄头就能造反,和其他国家一样,他将眼光放到了海外。
多尔衮并不赞同。他的对外政策和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大国就应该宽厚。当年他掌权的时候,对朝鲜的质子以及日本的来使都相当客气和厚道。无奈福临却不一样,福临奉行的,是对外硬对内软的政策,和中国绵延千年的儒家传统很不一致。
大清有钱,很有钱。就算他们从国外进口枪支弹药,庞大的贸易顺差也不是这么容易扭转的,福临颇有一种闷声发大财的感觉,很有点洋洋得意。
这个时候能泼他冷水的只有多尔衮了:“皇上,处理国家之间事务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味的退让或者一味的强势不能行。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一致的利益。若是你损害了太多国家的利益,那么这些国家就会联合起来对抗你。”
“叔父的意思?”
“当年的远交近攻,你怎么忘记了?”
多尔衮一语惊醒梦中人。福临这才意识过来,他不是在有联合国有法制约束的现代,而是在互相抢掠争夺地盘的清朝。大家都忙着扩张地盘寻求利益,和当年的秦国一统天下有些相像。他站了起来,吩咐道:“起驾乾清宫。命索额图、岳乐、明珠、廖侠、范承谟觐见。”
第九十八章
大清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日益亲密起来。顺治十九年八月;和硕襄亲王博果儿迎娶奥斯曼帝国杜亨哈提婕的侄女吉塞哈提婕为侧福晋。
这场婚礼轰动了全国;几乎半个京城的人都出动去观看洋人侧福晋了。从多尔衮到福临,一直用的是开放的国策;洋人日益增多;不要说京城;江南、山东、河南等地也出现了不少洋人。不单单是男性,也来了不少穿着长裙子的女洋人。京城百姓是见过世面的;对他们来说洋人并不稀奇。可是,洋女人来做亲王侧福晋;那就是一件大为稀奇的事情了:亲王的儿子是贝勒啊;这是不是代表;如果洋女人生了孩子,那么京城就会出现洋人血统的贝勒爷?
汉人们一反常态;压根儿没有闹腾,反而表示非常的欢迎——连洋人的女子都可以做和硕王爷的侧福晋了,那么汉人女子一定也是可以的,这也是汉人能打入满洲内部,走上高层的一个信号啊!
这次送新娘过来的依旧是哈伯爵。自从来过一次中国后,他便对这个神秘的国度着了迷,没事就在奥斯曼宣传中国的美丽富有。科普律鲁在听到中国和葡萄牙、西班牙等新进国家有商贸往来后,立刻动起了脑筋。
西班牙等国在欧洲算是新兴的一支力量。自从开辟了新航路以来,这些新兴国家不断发展,奥斯曼的贵族们对他们带回来的物品也非常喜爱,经常花大价钱去购买一些奢侈品,其中更是以从中国及印度过来的瓷器、香料为主。
如果直接和中国建立了商路,不单单是省钱,更是赚钱啊!科普律鲁不是傻子,得到消息后就马不停蹄的送出一个女人,想和大清的皇帝打好关系。
自从科普律鲁掌权后,哈提婕就成了摆设,她得知此消息后,立刻说服了自家侄女,将其送到遥远的东方来和亲。吉塞哈提婕是个聪明的女人,明白自己的任务,也知道什么是入乡随俗,穿着满族的旗袍,别别扭扭的来向太后和皇后请安。
一个棕色头发褐色眼睛的漂亮姑娘,一旁看着的贵太妃娜木钟松了一口气:洋人儿媳妇看着还挺顺眼的,甚好甚好。她身后伺候着的佟腊月也松了口气:这个有后台的侧福晋看上去不是博果儿喜欢的那款,甚好甚好。
于是,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吉塞哈提婕顺顺当当的进入了襄亲王府的大门,和她一起的,还有丰厚的嫁妆:亮闪闪的宝石,夸张而夺目的黄金饰品,具备异域风情的服装,一切都让人看直了眼。
硕塞的福晋那拉氏第二天入宫给仁娜请安的时候,忍不住就将当时的盛况向皇后来了个绘声绘色的描述,珊瑚全程在一旁眨巴着大眼睛听着,一脸的乖巧可爱,谁也没有想到,一转身,她就闹出了大事。
珊瑚已经六岁了,最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偏偏两个哥哥都正式入学读书,她是女孩子,可去可不去,上书房的老师们也不管她,结果她的空闲比两个哥哥多出许多来,鬼点子自然也多。
福全和景额一下课就看见自家妹子很有公主派头的在离上书房不远处指挥小太监小宫女们抓兔子逗猫,不由得对视一眼:难怪坐在里面读书的时候眼皮直跳,原来这个小祖宗来了。
“大哥二哥!”珊瑚扑了过去,景额感觉将她扶住:“又有什么鬼花招了?”
珊瑚眨眨眼,凑到他耳边嘀咕嘀咕了半天,福全似乎能看到景额额头上绵绵不断的黑线,偷偷摸摸的转身想溜走,却听到两声清脆的“大哥!”,眼前出现珊瑚灿烂的笑脸以及景额期盼的眼神,默默的望天,在心里长叹了一声。
三个小家伙藏着腰牌,只带着贴身太监便偷偷摸摸的出宫,后面一圈侍卫太监也只好偷偷的跟在他们后面,生怕被这些小祖宗们发现,坏了他们的兴致。福临得到消息后也没有太在意,孩子们出宫去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身后都会配备一大堆侍卫,绝对保证安全,但孩子们总觉得是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情,好勇敢好神秘。
这次他们的探秘之地是襄亲王府,本来是准备一出门就直奔目的地的,结果一到街上就被叫卖的小贩们吸引住了,珊瑚到底有女孩子爱逛街的天赋,两个哥哥又都护着她,时间还早,三个孩子便悠哉悠哉的逛起街来。
忽然之间,一个卖木雕小玩偶的摊子吸引了三个孩子的注意力。摊子上大大小小的木雕小狗小猫小兔子之类,惟妙惟肖,虽然没有上颜色,却是异常的别致可爱。珊瑚拿起一只小猫,笑道:“这和我的雪团儿像不像?”——雪团儿是纳兰性德送给她的宠物,经过猫狗房的太监们调/教后,会洗脸会卖萌,珊瑚爱得不得了。
“还真是挺像,只是雪团儿是白的。”景额看了看,道,“你若是喜欢就买回去,交给人再修修,上个色,保证和雪团儿一模一样。”
珊瑚来了兴致,吵着要买,作为老大的福全上前,担负起和摊主讨价还价的重任——这是他们富有四海的阿玛规定的,在外面买东西一定要还价,不然回去罚抄书。
摊主是一对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夫妇,笑眯眯的,开了个不高不低的价格,福全盘算了一下,又拿起一个小老虎和一个小兔子,和那只小猫放在一处,道:“我们买三只,算便宜点如何?”
老板娘拿起一旁的一个小猴子,冲珊瑚招招手:“小妹妹,叫你哥哥不要还价了,我另外添个这个,好不好?”
珊瑚站在原地不动,只是摇摇头:“我不要这么多,就要雪团儿就行。”
那老板娘脸色一沉,忽然间将木雕玩具往地上一扔,跃过摊子,伸手朝珊瑚抓了过来。而那个老板也一把扯住福全的衣领。
事处突然,所有人都傻了。景额第一个反应过来,斜刺里冲了过去,将珊瑚撞倒,两个孩子就地滚到了一旁。而福全却没有躲得过去,整个人被提了起来。身后的几个太监都吓呆了,暗处保护几个孩子的侍卫们从四面赶了过来,将这个小小的摊位团团围住。
“杀了这几个小畜生!他们是狗皇帝的儿女!”那一对摊主不知从什么地方摸出两把长刀,挥舞着冲着景额和珊瑚而去。福全年纪不大,个子也不矮了,平时总是和一帮侍卫们闹腾,福临闲着没事的时候还教过他几手现代的防身术。他是老大,一直有一种要保护弟妹的思想,见弟弟妹妹有难,着急得不行,也不管自己被人提着,双脚不停的踢着,那摊主虽然有些功夫,也嫌烦,一手将福全往后面扔去,福全脑袋正好砸到路边一家店面的门槛上,鲜血流了出来。
珊瑚吓坏了,景额忙护住她,两个孩子连滚带爬的往桌子下面钻,几个太监没命的护住他们,不料四面不知有多少个刺客,一个太监身上中了一刀,跌倒在地,景额也吓得不行,还不忘记遮住妹妹的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到一阵哨声和纷乱的脚步声,九门提督桑吉的人马终于到了,现场慢慢的平定下来。
这次天子脚下的刺杀事件让福临勃然大怒。福全头部受伤,躺在床上,至今不能动弹;珊瑚吓得不清,接连几天晚晚都是噩梦;景额稍微好些,却也是不能提起那天发生的事情,一提就会脸色苍白。
那一对假扮摊主的男女当场毙命,剩余几个被抓到的人有两个当即咬舌自尽了,还有三个被及时卸了下巴,送进刑部去大刑,想撬开他们的嘴巴。
福临大发雷霆。三个孩子穿着并不出色,出宫的时候他们一向不招摇。而刺客们还能将目光放在他们身上,证明了孩子们的画像或者消息传了出去,宫里一定有内应。
“查,彻查!”这几个字福临几乎是咬着牙崩出来的。桑吉干脆豁出去了,将自己手底下的神秘力量都布了出去,终于从几个江湖人口中得到了消息。
反清复明的力量一直都没有完全消失,但民间的根基并不如历史上一样深厚。福临从来没有强制性的剃发,也没有强制性的将民众分为三六九等,还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业,老百姓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只要能吃饱饭,穿暖衣服,一般人是不会想到去造反的,反清复明的土壤并不肥沃。
这次的刺客便是来自一个叫做天地会的组织。福临很是奇怪,陈近南都在做他的教育部部长了,天地会怎么还是依然会冒出来。不过,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那几个刺客中有一个实在是扛不过严刑拷打,还是吐露了消息。
宫里一个太监经常去外面赌钱,被天地会的人看住了,然后抓住了这个机会,给他下了点套,最后得出结论:皇帝有几个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女儿,爱若性命。他们便开始讨论:反正刺杀皇帝有些不现实,不如去刺杀那几个狗崽子,让皇帝心疼得吐血也好,反正满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可惜,那个太监不是贴身伺候的,对几个孩子的长相并不熟悉,而且打死他他也不敢干出联合刺客暗害皇子公主的事情,就算天地会的人威胁他要剁手,他都不答应。于是,天地会的人给他下了福寿膏,最后,太监经受不住福寿膏的诱惑,跑去贿赂了一个御前侍卫,问到了皇子和公主的相貌。
太监、侍卫、福寿膏!福临几乎将手里的笔管捏断:“彻查京城所有赌馆、烟馆,凡是天地会的,格杀勿论!”
作者有话要说:
筒子们情人节&元宵节快乐!
本来呢,我打算有人送礼物给我,就当情人节过,没有的话呢,就当元宵节过。结果,没有礼物,也没有汤圆,因此,我决定当周末过吧,然后,公司的事情太多,明天员工可以休息,我不能。。。。。。太沦落了,嘤嘤嘤~~
昨天陪客户吃饭了,十一点多才回来,以后这种饭局会很多,一般来说十点以前不更新就是真的不更新了,筒子们不用再等了哦,我在心里默默的爱着你们!
第九十九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这句话或许有点夸张;但现在的福临与这句话还是有几分相似。一个愤怒的父亲有时候是没有理智的,更何况福临最为痛恨的就是毒品。上辈子;他用毒品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送入了劳教所;虽然不后悔;可始终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颗雷。现在意外发现的福寿膏就如同一点点火星一般,一下子点燃了他内心最为阴暗的那个角落。
福寿膏现在只是在小范围内流行;基本是一些出洋的商人图个新鲜带回来的,大部分是在药房卖卖;只有小部分传到了烟馆——此时的烟馆和后世的不一样;只是提供水烟;同时还有一些打打擦边球的色/情服务以及赌/博等。福寿膏是一些小烟馆招揽顾客用的,大烟馆根本不屑于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
结果;福临这次统一彻查,将京城大大小小的烟馆统统囊括了。烟馆利润丰厚,几家大烟馆的背后都是有人的,清一色的满洲贵族,京城最大的烟馆逍遥阁的幕后老板更是常舒。碰上这档子事,大家都对皇帝表示理解,可是对那些滥用福寿膏的小烟馆以及天地会那是恨到了骨子里。那个出卖消息的小太监以及侍卫的祖宗八代都被挖了出来,
太监还好,他是被家里卖出来的,现在生活好了,家人又凑了过来,在京城租了座小宅子,简简单单的就被全员逮捕,送去了大狱,麻烦的是那个侍卫。御前侍卫通常都是满洲贵族的子弟,这个侍卫是富察氏的,镶黄旗人。
富察氏现今当家的米思翰都快气疯了。米思翰一直与多尔衮不和,当年摄政王摄政的时候他是被打压的对象。等福临亲政之后,他认真思索过自己的未来,并及时调整了政策,不那么明晃晃的与多尔衮做对的同时,更加积极的表现出忠君爱国的一面。他的改变是有成效的,很快,他便进入了内务府,还落了个肥差。
这个侍卫是他族弟的庶长子,当年族弟过来,苦苦相求要他帮忙儿子弄个职位,他就不乐意:皇帝是太子登基,名正言顺,因此对嫡庶之分看得非常重,庶长子根本就不会讨皇帝的欢心。结果,族弟求得真诚,他也看过这个孩子,生得英武,功夫也不错,才动了心思,托了关系,将这孩子调入侍卫。这孩子也算是有点本事,很快就能在皇帝面前晃两下,也就是因为这两下,才让他能够时常见到皇子公主,最后惹了祸。
米思翰面对跪地痛哭不止的侄儿异常冷静,连夜派人请了族里的老人过来,然后开了祠堂,将这个侄儿逐出富察一族。族弟连连求情,米思翰却不为所动——饶是这样他还担心皇帝不依不饶,在这种情况下,能拉出一个是一个了。
果然,福临对富察家的处理非常不满意。在他看来,那侍卫罪该万死,其父母也不能免责,单纯的将他逐出族去,真是打的好主意。
于是,福临将米思翰狠狠申斥了一顿,又要将那侍卫的父母处死。那侍卫的嫡母是瓜尔佳氏的姑娘,还是鳌拜的远房侄女。当年鳌拜被处死后,瓜尔佳氏便没有了什么优秀的人才,才会和富察氏的旁支联姻。只是瓜尔佳氏很冤枉,她的男人喜欢小妾,闯祸的是庶长子,平日里她一旦想管教,就会被当年男人训斥,还会被小妾耀武扬威的气到,时间长了,她也干脆不管不顾起来。结果,这个庶长子就闹出这么大的祸事,害得她也要跟着丧命,那个小妾反而没有事。
鳌拜一系的人,就算是被闲置了没有什么地位,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彪悍的基因早就蔓延入他们的血脉之中。瓜尔佳氏在圣旨下达之时便高声喊着不服,要求进宫见皇后,希望能得到公平的处置,否则,她死也会拉着那个小妾一起死。而他的哥哥瓜尔佳佳珲,只是一个小小的统领,更是闹到桑吉面前,为妹子喊冤。
福临懒得管这些,仁娜却生气了。她的宝贝女儿,被吓得到现在都做着恶梦,这个管教儿子不力的女人居然还敢叫冤枉!她冷笑道:“宣瓜尔佳氏进宫,本宫倒要看看她有什么话说!”
瓜尔佳氏倒是毫不惧怕,完全豁出去了,向皇后诉说了她的种种为难,是如何被小妾刁难的,是如何被丈夫无视等等,又说那个小妾是如何仗着丈夫的宠爱在她面前耀武扬威等等。最后总结陈词:夫妻是一体,有难同当,这一点她不介意;可是,为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