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顺治之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遥褂辛礁銮橐饷嗝嗟呐耍蛑笨毂环乘懒恕I阏醺裢庀肽罟锏男≈蹲樱鹇朐谥蹲幽抢铮挥新榉车呐恕�
他没有想到,他的小侄子现在也遇到了一个关于女人的问题。福临得了不少好东西,自然也分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阿图已经十六岁了,一出孝期就要出嫁,福临忙着从那堆宝贝里面给姐姐找嫁妆,看着什么都好,不由得忘记了时间,等小华子提醒的时候,发现日头都快偏西了。
“怎么不早些喊朕?”福临迁怒的瞪了一眼小华子,这么一耽搁,他当天的读书写字计划就会推后,时间太紧了。
小华子赶紧请罪:“奴才万死!”——明明之前提醒过一次的,您小人家理都不理我,现在却怪我的不是,太监难当啊!
“算了,算了,朕也不要你死。”福临看看天色,“叫御辇吧,会快些。”
小华子连忙讨好的笑:“皇上,奴才认识一条近路,到乾清宫很快的。”
“哦?”福临相当不喜欢乘坐御辇,听他这么说倒来了兴趣,“还不快带路?”
“嗻~~”小华子拖长了声音应着,头前领路,带着福临和侍卫们沿着内库旁的一条岔开的小路往前走。
福临一边走一边也在考虑着吴达弹劾的事情。他的确是想要整治冯铨,可现在似乎不是时候,他又不想让这个人轻飘飘的脱罪,如何去做便是个大问题。
皇帝在思考问题,跟从的人自然也安静不敢出声,这时忽然从不远处假山后传来的一阵阵奇怪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福临被打断了思路,一皱眉,制止了身边的侍卫。有几个尖细的男人的声音,还有女子的哭泣和求饶,福临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探头一看,却傻了眼。
地上跪着一个衣冠不整的宫女,而她身边则是围了三个太监,在她身上乱摸,嘴里还不停的冒出种种污言秽语。那女子满脸是泪,不停的求饶,却毫无用处。
不堪入目。福临猛的回头,冲小华子使了个眼色,随手指了几个侍卫跟着,自顾自的转身离开。小华子吓得脸都白了。这条路是他提议走的,却让皇上看到了这种景象。皇上年幼不知,可太后不是吃素的啊,要是让太后知道,自己的小命绝对不保啊!
小华子咳嗽一声,带着剩下的人大摇大摆的走过去。他跟着福临的时间最长,自然知道皇帝这是生气了,他一定要将此事处理好,他很清楚,他家看着温和的小皇帝,内里可没有这么好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吴克善要进京,静妃要来了,不过她此时还是小萝莉,我家男主是个很正常的木有恋童癖的男人,一见钟情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七章
宫女事件对福临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他现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多铎一系的封赏以及对冯铨弹劾案的处理。
桑吉的表兄费扬古这次也在多铎的军队之中。这个费扬古并不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那个;而是姓赫舍里;可又与索尼一系隔了十万八千里;是出了五服的远亲。要不是这样,福临也不能这么轻松的往军队里安插人手。
这个费扬古在家中向桑吉详细讲述了军中见闻,再由桑吉入宫转述给福临得知。两人在御花园里边走边说,时不时的又去追追小鸟摘摘花什么的;看上去就像是两个少年在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一般。
不出他所料,多铎对他的命令一直是消极应对的,只听多尔衮的话。而不那么听话的阿济格,军中还有一个多尔衮的亲信武拜。福临低头想了想;对桑吉道:“朕有事让你去做。”
“奴才定当竭尽全力!”桑吉躬身答道。
福临的心思很复杂。他想要手上掌握一支专属于自己的力量;只听他一个人的调度;可这不是轻易能完成的。桑吉外貌平平,家世平平,扔到人堆里便找不出来,但内里能力却很强,尤其是这份忠心,用来组建这支队伍是再合适不过。福临又看了看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桑吉停住了脚步,认真的思索了片刻,郑重答道:“奴才尽力,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奴才回家思量一个议程出来请皇上过目。”
“好。”福临点点头,“朕并不着急。不过,此事定要机密。”
“奴才明白。”桑吉的表情一下子凝重起来。他到底还年轻,受到这样的重托,一下子有些无法适应。
福临笑嘻嘻的拍拍他的胳膊:“别这样,放轻松点。要不然你还没有出宫,保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朕对你委以大任了。”
“是!”桑吉一惊,重新换上之前那张老实敦厚的面容,福临这才满意,笑道:“这宫里到处都修个没完,走吧,和朕去骑骑马。”
“嗻,奴才遵命。”桑吉依旧是亦步亦趋的跟在福临身后,他们又变成了一对年幼贪玩的主仆。
朝堂上,对冯铨的弹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吴达直言不讳,将范文程都卷了进来。他将冯铨比作王安石,说他是奸相(小皇帝眼皮一撩,他觉得王安石还是满不错的,被相提并论,冯铨应该很高兴才对);又说,冯铨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接着,这位吴达大人还把最近半年京城的下雨打雷以及其他地方的冰雹水灾统统叠加到冯铨身上,表示这是上天给予朝廷的警告。最后,他话音一转,说范文程本来同意跟他一起弹劾的,结果现在却当了缩头乌龟,绝对是害怕冯铨的势力。就连范文程大学士都被逼成这个样子,皇上啊,摄政王啊,快来看看你们的臣子嚣张到什么地步了吧!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吧,此人就是个豺狼,曾经拜太监做干爹,丢整个朝廷的脸啊!
吴达的奏章很长,饱含愤怒,接着又有其他人和他配合,例如御史李森先。他把冯铨的小伙伴孙之獬也一起打包弹劾,又把冯铨和魏忠贤的关系拿出来说了又说,表示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干爹的把明朝给弄得乱七八糟,做干儿子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大清着想,李森先很大度的表示,按照冯铨的罪行,杀一百遍都不解恨,不过大家都是文明人,就把他拎到街上去杀一遍就算了吧。
福临觉得好精彩。说实话,冯铨干活还是不错的,写写歌作作曲啊,礼部议个什么规制什么的,他做得很好。可人是有野心的,礼部是清水衙门,哪里有内院的差事肥。冯铨将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内院,一心想获得票拟权,这就让人不能容忍了。
福临非常非常的想要批准,可看到多尔衮铁青的脸色,又忍住了,提前说了退朝。
“党争,赤/裸/裸的党争!”多尔衮在屋里大踏步的走来走去,嘴里不停的骂着,“先是陈名夏,现在又是吴达,他们以为朝廷是什么,是让他们党争的工具吗?”
福临被他转得头晕,给小华子递了个眼色,小华子立刻送了杯茶上去:“摄政王,您歇歇?”
多尔衮接过来喝过一口,有些烫,立刻将茶碗摔得粉碎,骂道:“狗奴才,想烫死本王吗!”
小华子连忙跪倒:“摄政王恕罪!”
福临笑嘻嘻的过来踹了他一脚:“还不滚下去,给朕的叔父端一个冰碗上来。”
“冰碗?”多尔衮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皇上,你还小,不能吃太多冰碗,小心肚子疼。”
福临笑了:“这是专门给叔父吃的,叔父不是火气很大么,要用冰碗浇一浇。”
多尔衮失笑,无奈的摇了摇头:“前明的灭亡,不单单是因为某个太监,还因为他们的党争。有纷争一开始总是好的,可以令朝堂得以平衡,只是党争到前明的那个地步,便过分了。一方说不管是什么,另一方必然要反对,反之亦然。长此以往,朝廷政事都被拿来做党争的理由,整个朝廷都会成为党争的工具,如何能安天下?”
福临道:“现在没有那么严重吧?据朕所知,吴达与李森先并无勾结。”
多尔衮冷笑:“冯铨、李若琳和孙之獬三人自愿剃发,遵守满俗。孙之獬家中男女已全部改换了满装。此三人恪守本朝法度,弹劾他们的定然私下朋党,攻击这些改从满俗的汉官。若是不加以控制,定会达到党争的地步。”
冯铨靠着自动剃发这一招,果断的在多尔衮印象里贴上了“忠心耿耿”的标签,并凭借这枚标签躲过了好几波攻击,这头发真是剃得值了。
福临心里吐槽,脸上却很是认真,问道:“叔父打算如何?”
多尔衮冷笑道:“给这些胡言乱语的人一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们都以为我们大清慈悲,可以如同前明一般可以随意利用!”
“叔父,朕可不想这么做。”福临很为难的皱眉,“是朕要求不用强行剃发的,要是因为剃发而偏向冯铨他们,朕会很没有面子的。”
“哈,”多尔衮笑出了声,“我们皇上长大了,都知道要面子了。”
福临暗自憋了一口气,成功的红了脸,扭捏道:“叔父就知道取笑朕……”
被他这么一打岔,多尔衮心情明显好转,对吴达等人的不满也消散了一些——也是,有自己在,这些人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何苦惹得皇上不高兴呢?不如先行放过。皇上还是个孩子,忘性大,等他忘了这件事之后再去处理那几个人也是一样的。
有多尔衮的庇护,冯铨依旧当着他的内院大学士,弹劾他的人被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后就没有了动静。对此,冯铨等人很是不安。
“摄政王此举到底何意?”冯铨端坐着,脸色却不好看。
多尔衮虽说保护了他,可并没有让吴达等人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从另一个侧面也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冯大学士并不是不可捅的,捅一捅他不过挨一顿骂而已;可如果持续不断的捅他屁/股下面的那张凳子,说不定他就掉下来了呢?用一顿骂去换一个大学士掉下来,不亏啊!
不得不说,冯铨所想也就是福临的目的。多尔衮对这些人的宠爱已经有些过了。冯铨为首的官员们已然形成一个党派,并紧密团结在摄政王同志的周围,这样是不对的。福临装“害臊要面子”,要的就是多尔衮的一个延迟处理。
这和小孩子打架是一个道理。两个小孩子打架,都跑去找家长告状,家长偏心大的那个,对小的那个又打又骂,那么小的那个以后便不敢轻易去招惹大的。如果家长只是对小的那个不痛不痒的呵斥几句,小的那个反而心里会犯嘀咕,下次瞅准了机会还打。
李若琳思索片刻:“摄政王对冯大人恩宠有加,那天在朝堂上看他对吴达之流很是不满,只是今日改变了主意。退朝后摄政王曾与皇上密谈,莫不是皇上的原因?”
孙之獬摇摇头:“皇上年幼,且对摄政王一向倚重,应该不是吧?”
李若琳道:“我也不愿意这么想。皇上还是尊敬我们这些汉臣的,只是除了这个,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冯铨道:“莫不是摄政王对我们起了什么不满吗?”
“应该不会吧?我们已然剃发易服,以示忠心,摄政王甚是满意。”孙之獬有些迟疑,“难道真的是皇上的缘故?”
“皇上与摄政王虽为叔侄,实胜父子。绝对不会。”冯铨摇了摇头。
李若琳道:“冯大人,有一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皇上年幼不假,可天子聪颖,假以时日定会亲政。我们一味的忠心摄政王,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我们是不怕的,可我们的子孙呢?”
没错,三个人一起陷入了沉思。莫欺少年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做起来又很难。现在的摄政王一手遮天,讨好了摄政王便能为自己铺一条美好的前程。可是,摄政王毕竟不是小皇帝的父亲,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死在小皇帝的前面。这可没有什么“三年不改父道”之类的规定了,小皇帝动不了满洲大姓,动他们几个人还是轻轻松松的。更何况,他们都是从前明走来的,明朝也有一个辅佐小皇帝且权势熏天的大臣,叫做张居正。
“或者,吾等该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下了。”冯铨长叹一声,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
在清初的时候,由于多尔衮大胆任用前明的官员,党争也不可避免的给带了进来。话说拜干爹什么的真是源远流长啊,就算是太监也能有许多干儿子。
另,我很喜欢张居正啊,不知道为毛,就是很喜欢他,难道是因为他是帅大叔?
第三十八章
前朝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到后宫。科尔沁要来人;吴克善要进京,顺带还有雍穆公主雅图以及额驸。进宫多年,见到家人的机会少之又少,上一次见到吴克善还是在盛京;海兰珠入宫的时候;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哲哲和布木布泰都在数着日子;盼望着科尔沁的人快点到来。
对此,福临是有些疑问的。蒙古人不是最怕天花;怎么都不肯入关的吗?多尔衮听到他这个问题,哈哈大笑;摸了摸他的脑袋:“当然是有原因的;到时候皇上就知道了。”
吴克善最小的嫡女仁娜今年七岁;已经以聪慧美貌扬名科尔沁了,这也是多尔衮给福临看中的皇后人选。满蒙友好,可不能光在嘴上喊喊。
除了各地时不时冒出来的反清人士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外,一切似乎都很和谐,但暗地里还是波涛汹涌。
福临明显能感觉到冯铨一系对自己释放出的善意,他也不是笨蛋,很清楚原因。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会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他的年幼是一种缺憾,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优势。
桑吉上了一道折子,控告其父宠妾灭妻,罔顾人伦,福临准了,革除其父笔帖式的职位,又赐其庶母白绫。本来只是一场家务事,偏闹得轰轰烈烈,桑吉更是因为不孝而被家族除名。福临看在他曾是自己伴读的情分上,给了他一个侍卫的头衔,赏赐了几百银两,让他在外城买了一个宅子,将母亲接出,一同居住。
福临知道,桑吉是为了避开多尔衮的启视员。启视员有密奏的权利,而且他们的折子是直接送给摄政王的,对满人盯得很紧。还好他们又明文规定不能随意接近汉人,所以桑吉才出此下策,为的就是离开满人聚集的内城,好慢慢的发展手中的势力。福临通过调动侍卫这种不起眼的小事,安排了一条隐秘的路线,沿路的侍卫都是两黄旗的,方便桑吉传递消息。
他所能做的就是这么多了。福临知道,他现在手上的权力比摄政王的小很多,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点一点的做。起码,历史上人人只知摄政王不知皇上这件事并没有发生,他还是有点名气的。
这次吴克善进京,还带着巴林部的色布腾,这是多尔衮给淑慧公主阿图定下的第二个额驸,也是打算进京迎亲的。
过了年便有一系列的喜事。两宫太后已经为硕塞定下了那拉氏为嫡福晋,之前硕塞跟着多铎出征,也刚刚才回来,听到要娶亲的消息,还是羞红了脸。
“五哥,朕有看过,你的嫡福晋还是不错的。”福临老气横秋的取笑他。
硕塞嘿嘿笑两声,挪揄道:“皇上都知道去看漂亮的小姑娘了啊。”
福临不为所动:“等五哥成亲之后,朕便好封赏你了。到时候,我们兄弟同心,做出些大事来,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看看。”
硕塞和福临也在一起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彼此还是有些兄弟情谊的。这次跟随多铎南征,并没有被重用,而是被供了起来,心里也不爽的很,又年轻气盛,听福临这么一说,立刻热血上头,郑重答道:“奴才定不负皇上厚望!”
“你是朕的五哥,朕当然是信你的。”福临拍拍他的肩,“走,我们去找六哥七哥他们去。等五哥成亲后就要住到宫外,我们兄弟在一起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好啊,干脆把十弟和十一弟也叫上,不然他们又要抱怨了。”硕塞自认为是大人了,很有兄长的风范。
这几个孩子都还在贪玩的时候,一叫便出来,然后纷纷提出玩的花样。
“爬树吧,爬树!”博果尔的声音最高。他的生母位份也是除了福临之外最高的,大家都让着他,听他这么一说,都齐齐转头看向皇帝。
高塞喜欢书画,对读书人最为崇敬,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几分儒雅的味道,看向福临的眼神最为热切,福临嘴角一抽,问老十韬塞:“十弟呢,有没有什么建议?”
韬塞怯生生的看了博果尔一眼,又看了看福临,道:“我想出宫……”
“出宫,出宫好啊!”博果尔第一个叫了起来,“皇帝哥哥,带我们出宫好不好?”
“不好!”福临一口回绝了,这么多的孩子一起出宫,会造成大混乱的。
博果尔嘴巴翘了起来,他还是没有胆子违抗皇帝,只是低着头不出声。最后的结论,便是去御花园设宴谈话,顺便钓鱼。若是博果尔喜欢,大可以自己去爬树玩。布木布泰得知几个孩子在一起,特意派人送了一桌席面过来。
福临看着和自己年纪相差不大的兄弟们,想起多尔衮与多铎的亲密,有一种有人可用的感觉。最起码,硕塞是文武双全的。只可惜,自己没有亲兄弟,不过,做为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是个爱犯二的。看来,只要能用就行,是亲兄弟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区别并不大。
阿哥们年纪都不大,福临也很忙,这次小型聚会没有多久便散了,福临却得到一些让他很满意的消息。例如,这些兄弟们对多尔衮都不是很感冒,害怕多于尊敬;例如,这些兄弟们年纪小,好忽悠,对建功立业有着天生的追求;再例如,布木布泰和自己的好人缘再一次起到了作用,兄弟们对他都称得上忠心。
“皇帝哥哥,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散会了,博果尔还不愿意走,慢慢的挪到福临身边,拉拉他的衣服,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哦,什么事?”福临有心拒绝,见博果尔满脸“好东西就要和皇帝哥哥一起分享”的小模样,又有些心软。
“是吴良辅带我看的,很有趣的。”博果尔莫名的脸红了,扭扭捏捏的,“不过,皇帝哥哥看了以后,千万不要告诉太后和我额娘,好不好?”
到底是什么事情?福临抬头看了眼博果尔身后的吴良辅,见他脸色苍白,又透着一丝隐隐的兴奋,怎么看怎么诡异。福临点了点头:“好吧,你们带朕去。”
吴良辅领头,带着福临和博果尔七转八转的,到了一个偏僻的宫室。由于李自成走时放的那把火,紫禁城许多地方都不能住人。入关以来,工部一直在修缮,所以福临日常活动的区域就是乾清宫、养心殿、储秀宫和御花园,还从来没有到这种地方来过。
吴良辅将两人领到一个装饰得颇为精致的房间,又送上了茶水,博果尔指着一旁的一扇小窗户,神秘兮兮的道:“皇帝哥哥,你去那里看看。”
福临有些疑惑,凑近一看,才发现小窗户上镶嵌着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和窗花拼成了图案,不仔细还发现不了。而透过玻璃,他能清清楚楚的看到隔壁屋子在干些什么。
一群太监呼五喝六的在赌博,色子牌九这些东西满桌都是,还有几个宫女在一旁伺候,种种情况,不堪入目。
“皇帝哥哥,是不是很好玩?”博果尔在一旁兴致勃勃的,“换我看换我看!”
“放肆!”福临脸色铁青,将手里的茶盏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吴良辅,你就是带十一阿哥看这些的吗?来人,把这个奴才拖出去杖毙!”
所有人都傻了。博果尔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皇帝哥哥发这么大的脾气,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可怜兮兮的拉着福临的袖子:“我再不看了,再不来玩了,饶了吴良辅吧!”
福临没有理他,吩咐小华子道:“你带着几个侍卫,去将隔壁一窝端了,不论男女,统统扔到慎刑司去。将此事告知太后,让她来处理。”
听到隔壁传来的阵阵鬼哭狼嚎,早就瘫软在地的吴良辅抖得更加厉害。前明的太监地位一直很高,也出了一些例如魏忠贤之类的励志人物,清军入关后,事情太多,也没有腾出手去整治他们,他们人又多,又没有差事,整天就是喝酒赌钱,拿宫女取乐。
而吴良辅是个有野心的,博果尔地位特殊,如果能得到他的喜爱一辈子都不愁了。于是,吴良辅才带博果尔来看这些东西,在他看来,博果尔年纪小好奇心重,好忽悠。果然,博果尔只看了一次便着迷了,对他也喜欢得不行,一时都不能离。
这次博果尔要带皇上去看,吴良辅是有些激动的,他盼望着皇上也能对自己宠爱,这样,他就是前途无量了。若是早知道皇上会如此震怒,再送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做出这种事了啊。
博果尔苦苦哀求,吴良辅被打了四十大板,而其他的人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布木布泰大怒,用了雷霆手段,大肆清理后宫,共处死太监一十八名,放六十二名宫女出宫。与此同时,福临也下了一道旨意,痛斥前明宦官专政的弊端,并剥夺了太监议事的权力。一时间,后宫的太监宫女们人人自危,办事态度也认真了起来。
多尔衮对这种后宫的事情并不关心,布木布泰的处理结果他也没有丝毫的意见,他在意的是福临对吴良辅的做法。
“博果尔是贵太妃的小儿子,一向受宠,皇上责打吴良辅,就不怕他在十一阿哥耳边挑拨你们兄弟之情吗?”
福临不以为意:“一个奴才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若不是博果尔求情,朕定不会轻饶。”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皇上所言甚是。不过,十一阿哥年幼,皇上还是要多放些心思在他的学业上才是。”
“嗯,朕会的。朕还要让贵太妃盯着他,省得他再次被太监挑唆,做些失了身份的事。”
多尔衮道:“叔父知道皇上对十一阿哥甚是宠爱,只是,他也长大了,总有一天要帮皇上办差的,这样下去可不行。”
“朕明白。”福临揉揉额头,一副好哥哥的模样,“希望博果尔能了解朕的苦心。”
——博果尔和硕塞他们不一样。硕塞等人,生母位份低下,可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而博果尔不同。贵太妃娜木钟手握林丹汗兵权,地位又高,他不可能让博果尔做一些重要的差事。所以,他没有处死吴良辅,却又送了两个太监过去做钉子,就是为了让博果尔沉迷一些其他的东西,书画也好,骑射也罢,甚至是酒色。他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弟弟,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十一阿哥。
“皇帝哥哥,以后我要做大将军!”
博果尔孩子气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福临笑笑,日后的大将军,永远不可能是这个胖胖的被保护过度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
博果尔这辈子会安然无恙的活下去,不过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小皇帝早就打算用自己的宠爱把他给养废了。博果尔没有错,错就错在贵太妃手上是有兵的。所以,再次重申,小皇帝不是好人。
另外,在一个盗文网站看到自己的文,文下面有个评论“真是受不了看了一点点野史轶闻就写文yy历史的人了,麻烦看一点正史。”还有个评论,说从我的回复以及作者有话说里可以看出我这个人非常的偏执。
我很伤心。我从来没有说过历史上的顺治罪大恶极,只不过说他是个二货;也从来没有说过孝庄堪比女中诸葛,只是说她很厉害;更从来没有说过静妃被废是暴殄天物,只是说她“丽且慧”,可惜了。
为了写这篇文,我翻出我家那一整套厚厚的四十八册还是竖版印刷的《清史稿》,特意从当当上买了《贰臣传》和《明清史料》,还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在这篇文的存稿期间,我才刚刚经历了流产和住院,说真的,写得非常辛苦。我并不是学者,也不是在写论文,当然不会没有漏洞,所以我才把这篇文归到了同人类。可是这么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好像把我的全部辛苦给抹杀掉了一般,更何况还是在盗文网站上,还仿佛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训斥我一样。
真的很伤心。我并不是不能接受批评的人,可是看到莫须有的罪名,还是很委屈。
还好打开绿jj,还有许多支持我的读者,让我觉得很是温暖。不管怎么说,这篇文是为了你们写的,谢谢你们。
第三十九章
科尔沁众人终于在年前赶到了北京。雅图入宫请安;还带了自己的长子,才刚刚两岁的鄂齐尔。布木布泰第一次看到这个外孙,开心得不行,一把将他搂到怀里;问长问短的。
福临赶到的时候;正好看到鄂齐尔赖在自家额娘的怀里;奶声奶气的说话,忽然有些莫名的嫉妒。
“见过皇上。”雅图行了个标准的礼;笑道,“几年不见;皇上长得这么高了。”
“额云。”福临上前比划了一下个头差;“再过几年;我定会高过你。”
“是,是,皇上定会成为又俊朗又高大的男子汉!”雅图笑着,像小时候一样,拍了拍他的胳膊。
这下鄂齐尔不乐意了,摇摇摆摆的过来,很有气势的叫道:“这是我的额娘,不是你的!”
大家都笑了,雅图拉着他的手,教他:“这是你舅舅,你要叫皇上,他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最厉害?比阿玛还厉害吗?”鄂齐尔歪歪小脑袋,很是疑惑的问。
“是啊,比你阿玛还厉害。”雅图给了个很肯定的回答。
这下鄂齐尔兴奋了,蹬蹬蹬的几步跑来:“皇上,带我去打猎好不好,阿玛都不肯带我!”
打,打猎……福临嘴角抽了一下,再看看满屋子女人看好戏的神情,叹一口气:“朕还有折子要批,就不陪着你们了。额云,你带着侄儿留下来吃饭,多和额娘说说话。”
看着自家儿子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布木布泰开心的笑出了声。雅图则是有些讶异:“原来皇上的骑射还是老样子吗?”
“不,还是有些进步的。”布木布泰一本正经的回答,“只是皇上太忙,疏于练习,十一阿哥的骑射更好一些。”
今天一定是他的被取笑日!福临看着面带暧昧笑意的多尔衮,只想再次扭头逃出乾清宫。无奈,这个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和多尔衮在一起的还有两个人,一个面色黑黑高高壮壮的男人,和一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眼睛大大的小萝莉。
多尔衮笑道:“皇上恐怕还没有见过卓礼克图亲王吧?”
吴克善笑吟吟的上来打了个千:“奴才见过皇上。”
福临忙亲手将他搀扶起来:“亲王不需多礼。若是在民间,朕还要叫你一声舅舅呢。”
“不敢不敢,”吴克善仍有些憨憨的笑着,将那小萝莉拉过来,“这是奴才的小女儿仁娜。仁娜,快见过皇上!”
小萝莉行了个满人的福礼,声音脆生生的:“仁娜见过皇上!”
吴克善的小女儿?自己的媳妇儿?福临看了看这个还没有自己高的小萝莉,深深的郁卒了。好吧,小萝莉的皮肤很好,白白嫩嫩的,眼睛也很大,还带着一股草原上特有的豪爽和活力,看上去很可爱。可是,也仅仅是可爱而已。这么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年纪的小萝莉将来会是自己的老婆,福临觉得压力很大,他是喜欢熟女的好不好,他又不是萝莉控。
多尔衮见他一直看着小萝莉,哈哈一笑,摸摸福临的小辫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