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中医进行到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馕焕先耸昝晃粘扇挠沂终娴奈粘闪巳贰Q笾幸奖徽饧抡鸷沉耍哟吮惴牌艘郧暗淖ㄒ担幻判乃嫉刈暄兄幸健O衷冢闹幸皆煲枰严嗟鄙詈瘢钊司磁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1)
一些人说中医有点不科学,他们说的有些许道理,中医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的深奥哲学。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的是形而下的东西,是物质世界,神舟六号、绕月工程都是科学。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精神世界。人是什么?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体科学只能说研究了人的一半,而另一半则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内经》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医研究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西医手术可以摘除人的肾,医生将肾用一个托盘装来给你看:“看好了呀!这就是你的肾。”然后,“啪”的一声扔进了垃圾桶。在这里,肾是一个物质,是一个可以随便对待的东西,这就是“守形”。但中医不是这样来对待肾的。《内经》说“肾是先天之本”,肾是全身阴阳之气的根本,五脏六腑的阴阳之气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给养,因此,肾阴又叫“元阴”,肾阳又叫“元阳”。中医的肾是一个形而上的肾,它不“守形”,而“守神”。你把中医的肾给扔了,也就是把人的精神扔了,人的精神都不存在了,人也就死了。
中医是一门哲学,是哲学就应该有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最最核心的东西,离开了它,中医便不存在了。《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天地之道,是万事万物的纲纪,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可以说,离开了阴阳不仅没有了中医,恐怕连世界也都没有了。
大家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为什么中医能治本呢?就是因为中医抓住了阴阳,抓住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也许,主张取缔中医的人会指责我,你说得那么玄,你把阴阳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一个东西,由什么组成的。对不起,我的确无法把阴阳这个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让你去做实验和分析。然而,阴阳又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天与地、男与女、四季的变化……这一切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
中医一再强调健康长寿的秘诀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长之门。”阴阳协调,身体才会健康,人应该随着四季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身体内的阴阳;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身体的阴阳就会失调,就会患上疾病。一句话,健康来自于阴阳的和谐。
中医是一门哲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哲学。阴阳是这个哲学的基础,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阴阳变化的具体形态。阳气处于“生”的状态就是木,处于“长”的状态就是火,处于“收”的状态就是金,处于“藏”的状态就是水,而生、长、收、藏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的变化,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中医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的相克。人在天地间,禀阴阳之气而生,遵循五行而相生相克。因此,五行全则人全,五行不全则人不全。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在《徐灵胎先生传》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清代有一个妇女生了一个男孩,但男孩生下来后全身无皮,家人求救于名医徐灵胎,徐灵胎教其家人用糯米粉涂抹婴儿的身体,再用丝绸包好,将婴儿埋在土中,留出头来,以便喂奶,这样两天两夜,婴儿全身就长出皮来。人们十分惊讶,请教徐灵胎,这是为何?徐灵胎说,婴儿无皮是因为他缺少五行中的土。家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人是靠舟船生活的,母亲在船上怀孕,很少上岸,因此缺乏地气。徐灵胎说:“我之所以这样治疗,就是要让婴儿多沾些地气,地属土,有了土,五行全了,人行就全了。”
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2)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与五行对应,也遵循相生相克之理。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脏有了问题可以通过肝脏来解决,因为肝藏血,肝正常,血液就充足干净,就可以促进心脏系统的健康。《内经·素问》中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肝脏与血液之间的关系了。同样,脾胃有了疾病可以通过心脏来治,肺病可以通过脾来治,肾病可以通过肺来治,肝病可以通过肾来治。同理,如果肝、心、脾、肺、肾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超出了正常相生相克的制约,都会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健康。
清代名医陆以湉在《冷庐医话》里记载了一个病例。有一位医生精通小儿医术,尤其擅长治疗牛痘。一次,一个一岁的儿童出痘,只出了三颗,分别在额头上、耳朵后和嘴唇旁,这位医生说:“从孩子出痘的部位来看,他心、肾、脾三经逆传,土克水,水克火。这种情况应该攻,不应该补,攻则可以把毒攻散,补则会让心、肾、脾自相残杀,十分危险。”按照这个医生的方法,治疗到第十四天时,小孩的牛痘明显变得圆润了,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一位庸医见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就给小孩喂了参汤。这位医生见状,大惊失色:“完了,这个孩子活不过二十一天!”半个月后,小孩果然病发身亡了。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明白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道理。
五、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1)
我说过学好中医需要悟性,因为中医是一门艺术;学好中医需要智慧,因为中医是一门哲学;学好中医同样也需要阅历,因为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
孔子说五十岁之前不要读《周易》,因为没有人生阅历,没经历过苦难,你是读不懂《易经》的,读了也是白读。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开始潜心研究《周易》,终于大功告成。其实,学习中医也是这样,没有人生经验是学不好中医的。因为中医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人生哲学,没有人生阅历肯定悟不透中医。为什么大家看病总愿意找老中医呢?这不仅是因为老中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于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阅历能帮助他领悟中医的玄机。
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内经·素问》开篇有一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就是说人应该避开暑、热、燥、湿、寒等外界的致病因素,做到清心寡欲,这样真气才能够正常运行,人才能够健康长寿。以前我读这段话时,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对这段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越体会越觉得深奥。
现在,许多电台电视台、报刊书籍都在讲健康秘诀、长寿之道。我认为一切健康长寿的秘密都在这一段话中,尤其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两句。“恬淡虚无”是指心胸开阔,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不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体内的精、气、神就会顺畅地运行;“精神内守”是指人心无杂念,不受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诱惑,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又怎么会生病呢?
精通中医的人往往都长寿。魏时的吴普活了81岁;晋代的葛洪活了81岁;北齐的徐之才活了80岁;北周的姚僧垣活了85岁;唐朝的孙思邈活了100多岁;甄权活了130岁;孟洗活了93岁;宋代的钱乙活了82岁;明朝的戴原礼活了82岁;清朝的徐灵胎幼时体弱多病,但因为他精通中医,也活了79岁;叶天士活了80岁。民国早期,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活了83岁。我的中医老师祝谌予也活了85岁。为什么中医皆长寿?这是因为懂得了中医的人就懂得了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现在的健康领域众说纷纭。今天有人说吃素是健康长寿的不二法门,明天就有人找出一批天天吃肉的百岁寿星,的确如此,新疆那边许多人天天吃肉,照样长寿。今天有人说喝酒抽烟不好,影响健康,明天就会有人找出一大批喝酒抽烟的长寿老人,美国一位百岁女性,每天抽一包烟,80年从未间断过;有人说锻炼总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健康长寿秘诀了吧,但长寿的季羡林老先生说他的健康秘诀就三个字:不运动!
那么,什么才是健康长寿真正的不二法门呢?我认为就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我们见过吃素的人长寿,见过吃肉的人长寿,见过喝酒抽烟的人长寿,见过不爱运动的人长寿……但是,你见过一个斤斤计较、心事重重、杂念丛生、心胸狭窄的人长寿吗?没有,从来就没有。季羡林老先生也许的确不爱运动,但你读他的书会发现,季老就是一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人。
有一天,我在收看第2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主持人倪萍向终身成就奖得主张瑞芳表示祝贺,并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家已经90岁,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张瑞芳老人迟疑了一下,回答了四个字:“没心没肺。” 接着又讲出一句:“我不记仇。”“没心没肺”和“不记仇”就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啊。
有一位老人活了120多岁,当地的新闻媒体前去采访他,一位记者问:“老先生,您活了120岁,一定有什么长寿之道吧,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老先生说了三个字:“不争论!”记者一听:“这不可能,您活了120岁肯定还有别的秘诀,比如饮食啊,锻炼啊,一定还有……”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唔,也许,你是对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这位老人确实做到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五、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2)
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你是万万悟不透这八个字里面的深意的,这八个字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有人说:“《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吃不完。”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内经》一句救苍生。”
其实,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个精通中医的人不仅可以治病救人,不仅可以做到“精神内守”,同时也可以成就人生其他的事业。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炒股,如果你精通中医,就一定会受益匪浅。我认识的一个人对中医理论很在行,他的生意做得不错,股票投资也十分成功。我问他:“中医与炒股有什么关系?”他告诉我:“投资专家们每天都在谈今天收了一根阴线,昨天收了一根阳线,我肯定不如投资专家对股票理论在行;但我懂中医的理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阴阳不平衡就一定会出问题。前几天大家都在说中石油是一支好股票,我也想买一些,但上市第一天就到了每股48元,我想中石油好是好,但阳气太盛了,阳盛一定阴虚,阴阳不平衡一定要出问题,所以,我不仅没买中石油的股票,甚至还将其他几支资源类股票减了仓。果不其然,中石油的股票一路狂跌,一直跌到每股23元多。”
从根本上讲,股票好坏的关键在其价值与价格是否平衡,这与中医同出一理,阴阳不平衡了,就会出现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情况。现在许多老总都在钻研中医,听说网易总裁丁磊就在浙江中医院学习中医,而深受国人爱戴的国务院副总理###,也在2008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我分管中医药工作的五年里……感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更体会到了中医药的博大与精深。中医是有很大学问的,我打算退休后研究中医,现在正在学习《黄帝内经》。”我想他们除了对中医的医术感兴趣之外,恐怕对中医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感兴趣。过去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应该换成中医了,因为懂得中医就懂得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
一、了解经络,上工守神(1)
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是人的生命,而经络则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断气了,经络也就消失了。所以,西医解剖尸体根本找不到经络。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组合。中医讲究整体观,从不死死地盯住某个器官不放,它关注的是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重视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中医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抓住了经络这个灵魂。
经络之间也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比如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肝经与胆经相表里。如果不了解这些经络的表里关系,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变。清人俞嘉言说得好:“如果不了解脏腑的经络,一开口,一动手,便会出错。”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经络是阴阳之气在体内运行的通道。说简单,中医就这么简单,一个阴阳五行,一个经络气血;说复杂,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你花费一生的精力去体悟。古人讲“皓首穷经”,我这里借用一下,将“经”解释为经络,这就是说你从少年就开始一直研究到头发变白,也不一定能搞明白经络。我们不能因为人体解剖找不到经络就否认它的存在。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就是人的生命,经络就是人体生命的律动,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气就消失了,经络也就不存在了。解剖针对的是人的尸体,当然无法找到生命的律动(经络)了。
中医强调“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是人的精、气、神,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之气,西医的解剖学是找不到它们的。形是什么?形是有形的东西,即使人死了也可以在解剖中找到,还能放在药瓶中保存。如果有人不相信人体内有阴阳之气,可以闭上双眼体会一下。只要你真正地静下心来,就一定会感觉到体内有一股气在游走,这就是《内经》中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果你心不静,总想着股票的涨涨跌跌、生意的曲曲折折、仕途的坎坎坷坷、生活的是是非非……那么,你肯定感觉不到真气的存在。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到一定程度时便有腹鸣、指麻等行气现象,这就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
《内经》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的精、气、神运转正常,人就很健康;精、气、神消失了,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一定不要忽视了自己体内的真气。如果你不关心它,它就会发脾气,就会报复你,让你疾病缠身。它会让你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总之,你哪儿最薄弱,它就在哪儿兴风作浪。如果你真心地呵护它,像恋人一样关爱它,它就会对你百般温柔,极尽体贴。风寒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赶走它。”暑热来了,它会说:“没关系,我来保护你。”
“上工守神”,就是要守住人体阴阳之气的变化。要了解人体内的阴阳之气,就要了解经络,因为气就在经络里!清人俞嘉言在谈治病体会时说:“如果不了解脏腑的经络,一开口,一动手,便会出错。”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是干线,络脉是支线。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它们分别与脏腑相连接,十二经脉与无数络脉相连,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立体的大网络,大网络上还分布着三百六十多个穴位。经络就像遍布城乡的手机信号网,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却无处不在;穴位则像信号发射塔。如果某个地区的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太差,我们通过调整发射塔就可以解决问题。同理,身体上的病变也可以通过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
经络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没有经络,就是死脏腑,不管泡在什么液体里都是死的。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经络本是阴阳之气的运行通道,可为什么十二经络的名称里都含有一个脏腑的名字呢?这就是因为中医从不将脏腑视为死的东西,也从不将人体视为一堆零部件的组合。
一、了解经络,上工守神(2)
人体十二经络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搭配,就是每一条阳经都有一条阴经与之相表里,从而形成了阴与阳的协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仔细玩味,你会发现这两句话意义深远。阴在人体内,她守候着阳;阳在人体表面,他是阴派出去的士兵。人体内的道理如此,天地之道无不如此。比如一个家庭,男人的职责是在外边遮风挡雨,为的是家中妻儿的安康;女人则在家中守候自己的男人,为他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如果阴阳失调,家中的妻子不再守候外出的丈夫,这个家就会后院起火;如果外出的男人不再为家人忙碌,而是另有新欢,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可见,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领悟了《内经》不仅可以学好中医,也可以搞好家庭关系。
十二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如下: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的运行路线是这样的:手三阴经从胸到手,由内而外,手三阳经从手到头,由下而上;足三阳经从头到足,由上而下,足三阴经由足到腹,由下而上。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人体经气的运行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变化十分相似。地上的水,由于阳光的照晒,变成了清阳之气,蒸发上升,在天上形成了云;云在天空凝聚、温度降低,吸收了浊阴之气,化而为雨,又会从天空降落在地面。这就是气在自然界中的升降循环。有了这个循环,自然界就有了生机;没有这个循环,自然界就会是一潭死水。尽管气的运行变化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清阳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降。
人体之气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一样,清阳之气上出于眼、耳、口、鼻等孔窍;浊阴之气下出于前阴、后阴二孔窍。清阳之气向外开发肌肤腠理;浊阳之气向内归藏于五脏。一旦自然界的平衡被破坏了,天地之气的运行受到了影响,大地就会出现干旱和洪灾。人体的平衡被打破了,阴阳之气的升降宣发受阻,人就会疾病缠身。天地的运行是以阴阳之气的变化为纲纪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所以,古代的圣人先贤才会上效法天之清阳以养头,下效法地之浊阴以养足,中效法人间之事以养五脏。看到了吧!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这就是。中医从不死死地盯住某个器官不放,它关注的是整个人的生命运行状态,重视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所以,不了解经络,不了解人体之气的运行规律,根本就无法了解五脏六腑。
《内经》中说“脉以候阴阳”,我们医生诊脉就是要通过经络了解身体内阴阳之气的变化,从而对症下药。一次,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来找我看病,一进门就向我抱怨:“胡教授,都说中医好,我看中医已经三个月了,吃了那么多药怎么不见好?我不怕花钱,您给我开点好药。”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说腿疼,每次发作都钻心地疼,折磨得她坐立不安。我说:“你说的不清楚,我无法辨证,不知道是哪条经络出了问题。这样好不好?你站起来,将疼的那条腿放在椅子上,给我指一指到底是哪儿疼?”一条腿有内侧、外侧、前面、后面,有阴经和阳经,不弄清楚方位,怎么知道是哪条经络上的毛病呢。原来,她是大腿外侧疼,外侧属阳,外侧疼不正好是少阳胆经管辖的线路吗?足少阳胆经由头上的双目而下,正好行于大腿外侧。我又替她把脉,发现她的胆上有寒。于是我跟她说:“你的胆经不通,大腿外侧当然会疼了。”她睁大眼睛,半信半疑。我继续解释说:“疼是因为胆经上的相火被风寒凝滞住了,不通了,不通则痛嘛!没关系,我给你开几服中药!”我给她开了张药方,并告诉她按照经络穴位进行按摩,同时还让她吃了些维生素B■和维生素B■,没过几天就全好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了解经络,上工守神(3)
所以,学习中医的人首先就要弄懂经络,不懂经络寸步难行;只有了解经络,才能守神,成为中医里的上工。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1)
讲经络第一个谈到的便是手太阴肺经。肺经在人体十二经络中地位十分特殊。《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悬命于天”不是封建迷信,不是说命运由上帝决定,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不吃地上的食物,可以活上十天半月,但是不呼吸天上的空气连十分钟都活不了,这不就是命悬于天吗!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的是肺,所以,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呢?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内经》里有“肺朝百脉”一说。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中医几个指头在左右手腕上一摸,就能知道五脏六腑的情况?就是因为人体内有这个肺经。皇帝要知道国家的情况,怎么办?他首先要问宰相。医生要知道人身体的情况,首要就要问一问肺经,问一问“寸口”。
《难经》中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寸口也。”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渊二穴正在这个位置,它们是桡动脉的博动处。《内经》中的“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寸口就是最好的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个点可以了解全身的状况。
肺系统的具体功能《素问》里说得十分清楚:“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我们平时常说“肺都气炸了”,这并不全是虚夸之词,其根据就是“诸气愤郁,皆属于肺”。
几年前,我每天都会听到邻居家的小孩哭闹,时间都是早上的3点到5点钟。一天,我见到了孩子的母亲,就对她说:“你家小孩的肺是不是有点问题,要赶紧去治!”孩子的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呀,吵着您了吧!我们去儿童医院看过,说没有毛病,但每天都如此,我们也不清楚为什么?”我说:“把孩子抱来我看看。”一会儿,孩子抱来了,是个三岁的小男孩,清清秀秀的。我一把脉,果然是肺有问题,典型的肺气不归于肾。在中医看来,肺出气,肾纳气,晚上睡觉的时候,肺金之气应收于肾水之中。这个孩子的肺气上逆,不归肾。平时还无所谓,而早上3点至5点为肺经最旺时,这种情况就会加重,因此,孩子到了这时就会哭闹。《内经》中对此说得明明白白:“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西医认为只有孩子咳嗽才说明肺有问题,哭是孩子正常的反应,但却不知道孩子经常定时的“哭”就是另一种方式的咳嗽。孩子服了我开的药后,仅三天病就好了,孩子的母亲特意登门道谢。
肺为华盖,其位置在五脏六腑的最高处,负责气的宣发肃降。人体气机的运行与大自然气的运行一样。喜马拉雅山上为什么终年积雪?就是因为它海拔很高,地气上升后在这里凝聚成了雨雪。高山流水,有多高的山就有多长的河流,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它孕育了最长的两条河——长江和黄河。肺是人体内的喜马拉雅山,它居五脏六腑的最高位,它的宣发肃降,会使气不断地转化,通达全身。所以,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一说。一旦肺热或肺寒,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人的气机运行就会受阻,人就会生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
咳嗽有寒热之别,千万不能“一视同仁”。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打颤,这种病应该服生姜、葱白,一日两次,不宜长服;患热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种病应该服一些淡盐汤水。这种方法十分灵验,病初服用很快就会治愈,也可以长期服用。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2)
生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空气,一是食物。人体内负责运化空气的是肺,负责传导食物的是大肠。所以,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起于胃中脘的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于肺脏;又从肺系的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的中府、云门二穴,下循上臂内侧进入寸口的经渠、太渊二穴。其支脉从列缺穴走向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
卫气在皮肤下,它是人体的绝缘体和保护者,是我们与外部环境的缓冲带,是我们抵抗虚邪贼风的前沿阵地。如果卫气虚弱,寒、暑、热、燥、湿、风等外邪就会突破人体这一前沿阵地进入第二道防线——镇守于外的阳经。一旦外邪进入了大肠经,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和“上火”等症状,有的人会喉咙、牙齿疼痛,有的人会出现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