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日,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冯国勤祝贺道:“今年1月9日,中国人寿回归A股市场,敲响了资本市场的第一锣;今天,中国太保又敲响了资本市场的最后一锣。”
    他称赞道,中国太保成功登陆A股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件大事。
    太保上市首日,曾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也寄予厚望,认为作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保险集团,太保整体上市体现了A股市场的价值,也必将强力带动保险板块实力的增加,为其他保险公司上市起到示范效应。
    对此,高国富则用“忐忑不安,无比激动”来形容当天的心情。他坦言:“整体上市,我们是有压力的。但经过前一阶段的路演和集团务虚会,我们相信能够把这份压力转变为动力,用我们的创造回报投资者的信任。”
    上市之后,A股市场开始步入深度调整。
    不过,2008年半年报,低调的太保却用实在的业绩“惊”动市场。
    率先公告业绩的中国人寿、平安表现不妙:中国人寿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而平安则下降一成多。太保却表现惊艳,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远远超出了所有投行的预期。
    资本市场大牛转大熊,也打乱了太保的计划。
    受困“H股发行价不低于A股发行价”的硬约束,2008年9月14日的期限一过,太保H股发行彻底搁浅,其外资股东凯雷打通H股的退出通道尚需要时日。
    京城德比十一年:生猛者的魔咒
    “你可以输给市场任何人,就是不能输给新华/泰康!”
    1996年8月,当时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两家寿险公司——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成为国内第4家和第5家内资寿险公司。由于同年同月出生,公司总部又都不约而同设立于北京,于是这两家公司出道之日起就被认为是天然的竞争对手。
    十一年的“京城德比”中,新华先浮后沉,泰康欲扬先抑。
    新华曾经一路领先,不管是引资、上市、利润、市场份额,乃至金融保险集团化战略等都曾经力压泰康。但是,兴于生猛,也乱于生猛,政治强人新华前掌门关国亮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投资之“劫”。
    而泰康则“稳”字当头,暗寻翻盘的机会,终于在2007年得偿心愿。公司的命运决定人之命运。生命如一叶扁舟,两家公司的投资负责人于过去10年之中,体验着不同的人生际遇。
    回顾历史数据,至少2004年之前,新华人寿跑得更快。
    市场份额方面,新华人寿长期占据第四的位置,直到2007年上半年,泰康才借力投连险翻身。此时已经是两家公司成立10年之后。
    上市方面,2003年6月4日,新华人寿获得了保监会极为稀缺的一纸批文——“同意新华人寿上市”,中国A股市场上的“保险第一股”呼之欲出。
    公司赢利方面,新华人寿创造了一个“神话”:开业的第一年就实现了赢利。这完全颠覆了寿险公司5~8年才能赢利的国际惯例!
    相比新华人寿,泰康的赢利则要晚得多。从2003年起,泰康开始赢利。从2003年至2006年泰康人寿连续四年保持赢利,2006年实现税后利润4。14亿元。2007年,拜投资得当所赐,泰康更是大赚。
    然而,公司的经营更类似长跑,表面的领先都是虚幻,而短跑型选手新华人寿显然短板明显。2004年成为新华人寿的拐点之年。
    当年8月26日,在银川召开的“全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讨会”上,连续8年赢利的新华人寿被曝光“偿付能力不足”,消息传出,一片哗然,其连续8年的赢利记录也被打上问号。
    2005年,新华人寿仍然对外宣称,连续9年保持赢利。同时,连续三年“公司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和“北京百强企业”龙虎榜,董事长关国亮荣获“中国改革100新锐人物”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十佳企业家”殊荣。
    不过,实际上,当年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再度不及格,“新华人寿总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2005年偿付能力报告表明,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1。32%,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2006年6月28日,保监会向新华人寿公司下发《中国保监会监管函》(〔2006〕4号),作出三项决定,其中第三项明确规定:“在你公司偿付能力额度达到我会规定之前,不得向股东分红,不得增设包括营销服务部在内的分支机构”。
    同一年,2006年10月8日,保监会宣布暂停关国亮履行董事长职责,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同期,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掌门擅用保险资金展开调查。初步的结论在第二年春天左右宣布,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新华人寿成立以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存在资金违规操作、账外运营、虚增利润等多个问题。
    与此同期,泰康则步入上升轨道。2004年泰康人寿成功发行保险行业首只13亿元的次级债券,舒缓了偿付能力的压力。2005年3月8日,泰康人寿完成直接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第一单,同年开始筹备资产管理公司。
    2006年3月2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成为业内首批资产管理公司之一。2006年4~7月,泰康人寿个险事业部、银行保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相继成立,公司管理架构转变为矩阵式管理,条块结合,为业务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7年,泰康保费收入突破300亿元,总资产规模近1200亿,成为全国第四大保险公司。成立10年之后,这场“京城德比”中,泰康首次超过新华人寿。同时,所谓2008年泰康上市的计划也被市场广泛传播。
    11年风云变幻,先发者未必先到,“龟兔赛跑”的寓言再度成为曾经生猛者们的魔咒。
    链接:薄命人与常青树
    公司的沉浮,直接牵动旗下职业经理人的命运。保险公司的核心领域——投资部门更是如此。盖受命于此部门者,无不是心腹之人。
    对于新华人寿而言,其投资的负责人为副总经理李树义;而泰康人寿则是段国圣。过去的10年中,两人各自经历了一段迥然不同的职业命运。
    1996年,新华人寿成立时,其财务部下属的金融投资部为此后新华投资的发端之地。2003年,金融投资部在转变为模拟独立法人运作的投资管理中心。2005年,这一中心完全开始模拟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并由原新华人寿副总裁李树义出任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直至2006年,新华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根据公开的数据,新华投资亦有出色的表现。例如,2005年,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曾经跌破1000点的情况下,“新华人寿全年实现投资收益18。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4。47%,超出全行业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其中股票收益率位居同业首位”。
    不过,伴随前董事长违规投资案件的曝光,除了正规的投资之外,新华人寿显然还有一条灰色的投资路径。这条路径中,投资管理部门有多大的话语权,有多大程度的参与,以及其投资的收益是否为公司,进而为投保人所有,尚不得而知。
    不争的事实是,2007年2月1日,新华人寿董事会上,李树义被免去新华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同时被免职还有副总经理郑金良和苏媛。
    此后,新华人寿新的投资由寿险公司副总经理黄萍负责,黄萍出任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另外,首席精算师龚兴峰、财务部经理助理陈德礼担任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相对于李树义,段国圣似乎独享一份幸运。
    段国圣,湖北人,与包括董事长陈东升在内的多位高层是老乡。
    不过,和想象中的投资高管不同,段国圣并非名校毕业,也非金融专业出身;他做过普通的老师,同时具有副教授头衔。这样的履历在保险圈,尤其是保险投资圈中蔚为独特。
    公开的资料显示,段国圣1981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数学师资班,理学硕士,工学博士,数学副教授。江汉石油学院位于湖北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学院前身是1950创办的北京石油专科学校,为石油系统的著名院校之一。
    不过,教师出身的段国圣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执教生涯,反而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1995年段国圣加盟平安,曾任平安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投资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助理首席投资执行官,主持平安投资中心的日常工作。
    在平安期间,平安的投资构架已经初显国际化。彼时,平安的投资即分为三个层面:战略性资产分配(SAA)、战术性资产分配(TAA)和证券选择(SS)。具体而言,战略性资产分配层面包括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制定公司中长期投资策略、资产分配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战术性资产分配层面具体涉及到每个账户的投资组合管理;证券选择层面包括对具体投资品种的研究和操作,涉及银行存款、债券、基金和回购。
    当时,平安投资的最大特点是,“集团资金的统一运用,这既有利于防范风险,又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在当时的保险公司中属于首例,具有开创性意义。
    2003年,段国圣北上,加盟湖北文化浓烈的泰康人寿,担任泰康人寿助理总裁兼资产管理中心CEO。
    进入泰康之后,段国圣即着手“对投资管理体系中长期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设想,随后从组织架构、作业流程、人力资源配置、IT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完善了投资决策模式和组织结构。同时撤销研究部,将研究人员充实到投资部门,实现‘投资研究一体化’”。
    不过,到泰康的第二年,段国圣即面临上任之后的重大挑战。
    2004年,保险投资遭遇严重的困难,特别是上半年保险投资在基金投资中遇到的寒流。2004年4月份以后,由于宏观调控越收越紧,基金净值伴随股指出现了非常大的跌幅。
    另外,还有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后,基金的折价率一直高于20%,在8月份更突破30%,较年初上升了10个百分点。按照封闭式基金800亿元的总规模和保险公司持有30%的仓位计算,保险公司蒙受的损失在上半年就超过了20亿元。
    不过,泰康人寿却成为当年极少数在基金上没有亏损的公司。
    其中的秘诀并不是泰康先知先觉,而是“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基金上的配置是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1∶1,而泰康人寿是2∶1,开放式基金的赢利弥补了封闭式基金的亏损”。
    2005年为股权分置改革年,2006年和2007年又连续迎来大牛市,泰康都没有错失其中的机会。例如,2005年,泰康人寿资产运用收益率超过了5%,其中股票收益超过20%,高居行业之首。整个保险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仅3%,已经成立的5家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收益率为3。9%~4%。
    到2007年,泰康的资产管理公司掌握运行的资金有1400亿元人民币,成为保险行业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段本人已经成为保险投资圈中为人称道的“常青树”。
    贵贱交强险
    这一年,整个财险行业备受煎熬。
    作为财险基石之一的交强险被指存有高达400亿元的暴利,而定价过程不透明的质疑更让整个行业坐立不安。
    这场保险产品公共危机的源头为几位年轻的北京律师,其中就包括刘家辉,一个来自湖南的“辣妹子”。
    事情缘起之一为刘家辉在一次自己无责的事故中,被要求赔偿全责方400元财产损失。刘家辉震惊了,“无责还要赔偿?我学过的所有法律知识,都让我无法理解这个荒唐的规定”。
    律师的职业特性,加之公众对于保险的普遍负面理解,最终愈演愈烈,演化为一场全国性的信任危机。
    2007年3月20日,刘家辉在网上征集全国车主的意见,希望在得到车主授权后向保监会提出“交强险保费听证申请”。
    在刘家辉眼中,交强险主要存在“三宗罪”:无责财产赔偿,使有责方获得合法的“不当得利”;费率构成、厘定程序及决策过程不透明,使保费过高,保障过低;从交强险保费中提取救助基金加重投保人负担等。
    4月27日,在得到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6名车主的委托后,刘家辉向保监会递交了交强险听证申请书,请求召开听证会,将交强险的费率结构及理赔数据公之于众。
    不过,监管部门以“根据交强险费率审批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并不需举行听证”为由拒绝。
    一位对于交强险提出质疑的律师算了一笔账:当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8亿辆,按保守数字1亿计算,只要投保率达到80%,每年交强险的保费收入就能达到800亿元。而根据公安部公布的交通事故统计,赔付额最高每年也只有177亿元左右。余下的620多亿元,扣除税金、管理费、手续费(合计不会超过200亿元)后,还会有400多亿元的结余。
    由此,交强险一年暴利400亿元的结论出炉。
    6月1日,刘家辉到法院立案,当场就被告知不予以受理,理由是保监会所做的关于交强险费率和保险条款的审批是抽象行政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不过,刘家辉没有放弃。
    6月11日,刘家辉再将一纸诉状提交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她代理156位机动车投保人,依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向保监会提出交强险听证申请,要求法院判保监会重新作出交强险行政许可听证的答复。
    之后,极短的时间里,委托刘家辉律师向法院提出诉讼的车主逐渐增加到900余名,最终的人数上升至1055,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
    交强险暴利争议显然超出业内最坏的估计。以至于当时专心在上海攻读博士的原天平保险总裁谢跃匆匆赶往北京,帮助保险行业协会救火,成为保险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所谓“交强险新闻发言人”。
    市场的质疑,并不为保险专业人士所认可,甚至激发一片喊冤之声。
    首先“无责财产赔偿”并非保险行业意愿,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交法”)之要求。
    对于400亿的暴利,保险行业更比窦娥还冤。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孟生旺教授分析认为,律师们的算法,一方面高估了交强险的保费收入,另外一方面低估了交强险的赔款支出。
    首先,“投保车辆数≠实际的车辆数”。
    以交强险实施之前,2005年全行业车险承保数量计算,机动车投保率为34%、汽车为73%、摩托车为27%、其他车辆不到5%,大量机动车处于非投保状态。
    不仅是保费收入,孟生旺认为,还要考虑事故发生到赔款支出之间的时间延迟。他认为:“大约三个业务年度后(2009年7月)才能对当前费率的合理性作出比较准确评价。”
    上海提供了一个样本。
    2005年4月1日,上海市开始施行地方强制三责险,施行无过错赔偿原则。根据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30日,上海地方强制三责险业务保费收入186353。55万元,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799。68万元,已赚保费183553。87万元,赔款142585。45万元,其中未决赔款17149。49万元。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告准备金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满期赔付率达到77。68%。
    上海保险局认为:“如果再扣除手续费、营业税及各项附加,以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合理的经营费用,上海市地方强制三责险实际是亏损经营。”
    这一年11月30日,保监会发布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出具的交强险专题财务报告: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交强险业务承保各类机动车5755万辆,保费收入507亿元。截至2007年6月30日,已经终止保险责任的保费227亿元,尚未终止保险责任的保费280亿元。交强险赔款支出139亿元,各类经营费用141亿元,投资收益14亿元。
    其结论是,从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交强险首年财务报告汇总出现账面亏损39亿元。
    不过,这份报告被极端地批评称为“一本糊涂账”。为什么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如此之高,居然超过了赔额?保险公司是不是将其他商业保险的经营费用摊到了交强险里?
    12月3日下午,保监会在网上发布了召开交强险听证会的消息。
    第二天,刘家辉给保监会发件要求代表1055名车主参加听证会。不过,保监会认为刘家辉只能代表自己去参加。而保监会采用从报名者中抽签的方式来产生代表,谁能保证刘家辉有如此幸运呢?
    这急煞了刘家辉。
    “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1055名车主发邮件,这样即使我没有被抽中,但是被抽中的人可以委托我去参加。”
    “当时我也不知道邮箱有限制,在发了300多封信之后,我的第一个邮箱宣布瘫痪。我就换了另外一个邮箱,又瘫痪了。”
    幸而一位中签的代表将参加听证会的权利委托给刘家辉,她得以进入现场。
    2007年12月14日,14时30分,北京会议中心,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召开,这是中国金融行业第一次全国性的听证会。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8名代表及22名听证代表和15名旁听代表,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调整方案》发表意见。
    听证会气氛很是激烈,代表们的意见也集中在“保费过高、保障过低”,无责赔偿等问题上。不过,几乎所有代表都赞同降低保费、提高保额的做法。根据新方案,家庭自用汽车的费率将由目前的1050元保最高限额6万元,调整至950元保最高限额12万元。
    【注释】
    (1)唐君燕:《新华闻之争:幕后推手人保金控路径曝光》,《经济观察报》2007年12月9日。
    (2)死差就是实际理赔与预定理赔率的差别;利差就是实际投资收益与预定投资收益的差别;费差就是实际费用与预定费用的差别。
    (3)中国人寿借国有保险公司之独特地位,能够获得政策上的额外“溢价”,例如获准投资中信证券等;而地处深圳的平安则不一样,其更为贴近市场的机制,使得平安汇聚了一干国际化的团队——平安返回A股的端口,已经引入了超过60位海外的高管,而其搭建的银行管理团队亦被业内评价为“奢华”。
    第十四章 盛世危言(2008)
    2008年,冰火两重天。
    疯狂的市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2007年中国平安股价逼近150元,成为全球第一保险牛股。
    “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2008年初之时,行业尚沉浸于2007年的迷惑之中。毫无征兆,平安通过了天量的增发计划,计划融资规模逼近1600亿元,同时启动超过200亿元的海外并购——购入富通投资,更名平安富通。
    这无疑是中国本土金融的新标杆!20年前,当马明哲起家蛇口社保公司之时,谁又能想象得到呢?
    这年,马明哲成为“6000万先生”——合法合规,但是不合情理地获得巨额年薪。时至今日,即便是市场化改革30年后,大众依然无法接受巨额年薪,哪怕它是市场化的。市场惊呆了,转而用脚投票,股指下泄,万亿市值灰飞烟灭。
    这一年年初的征兆其实并不好。
    年初的雪灾、年中的汶川大地震,一个新兴国家的多事之秋。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逾8000亿元。尽管太平洋保险等商业保险公司,尽最大可能找各种理由赔付之后,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也仅有18。06亿元,无异于“杯水车薪”。国内巨灾财务体系缺失之踵,暴露无遗。
    半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2008年7月初,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亮出红灯。据监管部门的初步测算,截至当年6月底,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为12家,比年初增加两家,其中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此前6月10日,因偿付能力不足,中国大地保险被保监会叫停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5家分公司的非车险业务,直至11月21日才被解除限制。
    9月份,美国“两房”由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国际著名投行——美林公司将自身卖给美国银行,AIG被美国政府救助。1929年以来,本世纪最大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横扫投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时,保险业也被裹挟其中。
    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三大保险A股的三季报显示,在投资项目减值损失进行计提后,中国太保净利润同比下降32。6%,中国人寿同比下降46。9%,中国平安受伤更深,因为计提富通投资的巨额损失准备,亏损7亿元。
    业绩波动尚可以弥补,而制度变化则可能改变中国商业保险的版图。
    2008年1月16日,银监会与保监会正式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银行业和保险业可以互相跨过分业的边际——保险投资银行,银行参股保险,银保“联姻”冲击银保格局。
    除了占得先机的平安银行之外,银行业大举挺进保险。
    5月6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有意收购招商信诺50%股权;北京银行10月20日亦称,垂青首创安泰中方股权;同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试点银行已向保监会提交投资保险公司的股权计划;加之已经拥有中银保险的中国银行,国内五大商业银行除正在改制的农业银行之外,均亮剑保险。
    于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水位整体下降之时,9月,偿付能力监管新规上路。
    9月1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正式施行,已实施5年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同时废止。这一监管新规的主要变化是监管措施分类原则产生变化,由此出现“分类后的统一监管”: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状况今后按照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以下)、“充足I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之间)、“充足II类”(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三大类进行分类监管。
    同月,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挂牌,市场化运作进程刚起步,而其持有的新华人寿股权去向成关注焦点。2007年5月,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受让新华人寿22。53%的股权;2008年7月,再次接手新华人寿股权并增持至30。554%,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
    投资瓶颈上,保险资金欲破政策之南墙。
    于8月和12月讨论的《保险法》二度修订,首次规定保险资金可用作不动产投资,亦为泰康人寿等先行者将长期保险资金导入养老事业,建立遍及全国的养老体系打下政策伏笔。
    11月7日,监管部门发出激动保险资金的声音——保险公司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已经获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两大部分。以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为主体的股权投资领域,此次向保险资金全面开闸。
    此前保险资金已经有突破。6月,由平安资产、太平洋资产、泰康资产和太平资产共同发起设立的险企组合将募集资金160亿元人民币,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占整个京沪高铁2200亿资金的13。93%,是仅次于铁道部的第二大股东。
    携资金以令诸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拥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京沪高铁是一条“黄金线路”。而2009年,10年一剑的创业板,更让身处囚笼中的保险资金垂涎不已,浮想联翩。
    这一年,还有一位强人被动现身前台。10月27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向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新华人寿前董事长关国亮提出公诉,指控其涉嫌职务侵占300多万元,挪用资金2。6亿元,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日正式受理并立案。一月之后,关案正式开庭。
    之前,2008年第一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监管人士称地雷已经被排除——新华人寿被挪用的大部分资金已被追回,剩余部分已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了保全,进一步处置之后,被挪用的资金能够全部收回。
    链接:关国亮案件回放
    2006年9月23日,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关国亮任新华人寿董事长的八年间,累计挪用公司资金130亿元,或拆借给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入股并最终控制新华人寿,或用于大规模违规投资,至案发时尚有27亿元未能归还。
    2006年12月27日,关国亮被免去新华人寿董事长等职务。
    2007年5月24日,保监会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手中的股权,解决资金挪用问题。
    2008年10月27日,关国亮案经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至北京市二中院,北京市二中院于当日正式受理并立案。
    2008年11月25日,关国亮案一审开庭。
    平安三重劫
    欲让人灭亡,先使之疯狂。
    2008年的年初,号称“黄金十年”最牛股票的平安保险,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疯狂。当然幸运的是,平安最终逃脱灭亡。
    1月18日,中国平安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通过了规模庞大的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发行不超过412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中国平安A股1月18日收盘价98。21元计算,增发A股筹集资金将达1178。52亿元,两项再融资总额将达1591亿元左右。
    这一再融资规模远远超过了海通证券所创下的260亿元的最大笔再融资纪录。平安的天量融资,时间是在其上市还未满一年之际,数量是IPO的4倍,更是其净资产的1。6倍。消息一落地,即掀起惊涛骇浪。
    1月21日,中国平安股价开盘出现暴跌,午后躺在跌停板上;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当天跌幅均超过8%;上证指数暴跌266点。
    紧随平安增发7天左右,上市以来已经多次融资的浦发银行,也宣布了400亿的融资计划。脆弱的市场惊恐万状,夺路狂逃,股指飞流直下,一路狂泻!极短的时间内,沪深市值蒸发17万亿,而流通市值已经损失近6万亿!
    天量“增发门”仅仅是硬币的一面。
    和巨量融资捆绑,引起市场负面情绪的是,2007年上市金融企业公司的天价年薪,尤其以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为甚。
    表14…1 2007年平安部分高管薪酬
    数据来源:根据年报数据整理。
    表14…2 2007年部分银行高管年薪一览
    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年报数据整理。
    平安因为马明哲6600万的天价年薪,傲视中国上市金融企业高管群雄,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向来对“巨富”心中充满负面纠结,人数又众多的一般投资者而言,这样的年薪,即使合法,但是难说合情理。
    链接:马明哲:“对得起这份薪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