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悌。中国人是真正地爱护兄、弟、姐、妹,以及朋友;
3、忠。中国人在有饭吃的时候,是真正地忠于君主,但如果没有饭吃,将会饿死,恐怕就难说了;
4、恕。可以这么说,越是远离官场的地方,中国人就越是具有“恕”的情感,也就是“将心比心”的情感。
综合上述关于孔夫子的人格,简言之:“五毒四柔”,其实也即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的描述。可以这么说,两千多年来的中国老百姓,确确实实是世界上最听话、最好统治的人民之一,或许还有印度人。中国的老百姓最善良、最温顺、最有人情味,但也最胆怯、最怕事、最逆来顺受、最缺乏抗恶的意志和追求真理智慧的勇气。
正是因为中国人的人格具有上述的特点,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几乎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是来自周边骠悍的少数民族。最明显的如隋、唐、元、清,以及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小朝廷等等。最后的一轮是日本人,可是他们错过了大好时机。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日本人自己同样的愚蠢。
我真是希望我亲爱的同胞们能放下一切固化的成见,认认真真地认识一下自己和自己民族的历史,盲目尊孔、独尊儒术,真是彻底地害苦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中国人并不是没有人曾经认识到这一点,例如人们称:迂儒、腐儒、蠢儒、陋儒、犬儒,最后是侏儒,这究竟是因为什么?无非是人们对儒家的极其反感而已;可是再反感,胳膊扭不过大腿,帝王和文人们喜欢,而且还用它来进行科举考试,以此选择官员。人们与其说是喜欢儒家,莫如说是喜欢当官。正是“当官”的诱饵(同时也变成了中国人最高的人生价值)彻底扭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当然首先是扭曲了中国文人的人格。
我真是认为我的结论具有无可置辩的正确性,甚至真理性:盲目尊孔,的的确确是中国人愚昧的最深刻、最真实、最顽固、最难改的思想的历史的根源。说得更尖锐一点,孔夫子及其儒家简直就是为中华民族所设定的永远的精神牢狱。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给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人
孔夫子的传统决不是温柔敦厚、和谐爱人的传统。孔夫子一生都在追求当官,而他一旦当上了官,第一件事却是迫不及待地杀人。杀谁?杀少正卯。为什么杀少正卯?因为少正卯犯了孔子所定的思想罪和言论罪,其实更说穿了,孔夫子极其嫉妒少正卯,早就想借一切可趁的机会,迫不及待地除掉他。关于这件事,在后来的另一位大儒荀子的著作中记录得非常清楚。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予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荀子:宥坐》)
翻译成白话如下:
“孔子当上了鲁国宰相,刚上任第七天就把少正卯杀了。门弟子上前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您一当权就杀了他,不怕失去人心么?’孔子说:‘你坐下,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杀他。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还不算在内。一是内心自由放达而好冒险;二是行为邪僻而一意孤行;三是言语虚伪却极为善辩;四是广泛记录并散布丑恶的新闻;五是赞同错误的观点且说得有声有色。这五条罪,只要人有一条,都难免要被君子诛杀,何况少正卯五罪并发。所以,在他居住的地方,他足以纠集门徒成群,他的言论足以蛊惑人心,他的意志足以使之成为反抗当局的领袖,他显然是小人中的枭雄啊,不可不杀。’”
孔夫子上面所说的“五条罪”中,只有第二条涉及行为,而且还没有具体说是什么行为,至于其余四条,全都只涉及思想和言论,可以认为,孔夫子竟是因为少正卯的思想、言论之“罪”而残暴地杀害了他。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推定:孔夫子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思想、言论定罪,并且擅自杀人的人。因此,孔夫子事实上也就是,严禁和剥夺中国人思想、言论自由权利的始祖。然而我们中国人却把他尊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圣人”,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宿命”。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即死于他的思想和言论,他被指责诱导青年不敬神明。少正卯是不是中国最早的“苏格拉底”呢?据不足的史料看,少正卯是个以“法”抗“礼”的学者,正是因此,他可能得到了荀子的部分同情,所以荀子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始终被其他儒家掩盖的历史。在当时的时代,少正卯至少是个比孔子还更趋向文明进步的士人——当时的知识分子,他要求以稍有一点平等的“法”来取代不平等的“礼”。而且与苏格拉底之死相比,苏格拉底是死于“*”的(五百人陪审团的)众杀,而少正卯却是死于孔子一人“专制”的擅杀。毫无疑问,在杀害少正卯的这个历史事件中,孔子个人是有罪的,而且犯的是开了非常恶劣的反思想自由、反言论自由(也包括结社自由)和滥杀无辜的历史先例的反人类之罪;从他个人的阴暗心理看,则明显是嫉妒杀人,也正是因此,他才会平白无故、无事生非地制造出这种明明属于非法之法的思想罪和言论罪来。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孔子其实是个内心极其阴险恶毒的伪君子。嘴上说得最好听,杀起人来心却最狠。今天的人们应该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坚决谴责孔子的罪行,还少正卯以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公正。为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这个“冤案”非翻不可。
人类的历史将会愈来愈清楚地证明:正是古希腊人中的烈士苏格拉底(当然也包括后来的另一位烈士——耶稣),首先打开了全人类智慧的先河;而古中国的“圣人”孔子则完全相反,正是从他开始,彻底掐断了中华民族的慧根,使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一个永远难以摆脱的愚昧的深渊。从少正卯的事件中我们即可明显地看到,以思想、言论定罪,严禁中国人思想、言论自由(也包括结社自由)的权利,孔子恰恰是个始作俑者,是后来一切专制统治者进行仿效的始祖;而他的借思想、言论定“罪”并滥杀无辜的历史事件,也正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愈来愈甚的严酷的中国文字狱历史的滥觞。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1)
孔子及其儒家的思维传统是造成中国人愚昧、贫穷、落后两千多年的总的思想根源,这是我四十多年来进行哲学、思想史研究和思考所获得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如果不拔除这个具有深厚历史基础的祸根,中国人势必将永远都只能是人类文明中的尾巴,因此也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获得其他人类的平等的尊重。一个其中每个人的大脑都受到了“紧箍咒”之“害”的民族,一个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正确思维的民族,将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呢?
现在看来,孔子还不是儒家思维传统最初的唯一“毒”源,最初的“毒”源应该首先属于留下了《周易》文本的周文王、周公,而且《易传》的作者,也未必就是孔子。但有一点是很显然的,孔子是提倡该“毒”源的第一人,他对于《周易》的确是奉若天书,亦步亦趋;他的人生“六段”,以及“六艺”、“六经”、“六纬”等等之论,实际上全都是按照《周易》的“六爻”来精心加以安排的。孔子奉周文王、周公为“圣人”,更奉《易经》(《周易》加《易传》)为儒家经典的“首经”,用今天的话来说,《易经》即是全部儒家经典的最终的思想或思维的理论基础。而恰恰正是这个“首经”、“最终的理论基础”,从一开始就彻底摧毁了中国人大脑正常思维的几乎一切可能。《易经》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也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语言、文风、教育和社会行为的体制等等,它们共同对中国漫长的历史施加了极其负面而有害的作用。
不要只说过去,《易经》就是在今天,也同样被许多中国文人学者简直视为中国人最高的“天书”、“圣经”,无限地赞誉之、颂扬之,以之为“博大精深”,“神乎其神”,更被现代第三期新儒家的“学者”们视为伟大的“天人合一”思想神圣的“范本”,这样的“天人合一”“思想”,实可大大怀疑其真正的价值。我今天的文章,就是要彻底地揭示出这所有的一切。《易经》并不具有什么“哲理”,其中根本就不可能有“哲理”,不仅没有“哲理”,还更彻头彻尾地反“哲理”。说到头来,它也就是那么一本完完全全用来占卜、算命的“巫书”,一本彻头彻尾的“巫术之书”而已。它在中国历史中的“文化价值”,基本上只能是“反文化价值”,它给中国人带来的决不是什么文化的幸运,而绝对是永远的文化的不幸;因为自从孔子,进而历代帝王把它确立为中国人必须学习的“首经”之日起,两千多年来的历代中国文人,进而历代中国人的大脑,就几乎全都因此而大大地退化,乃至完全地丧失了正常思维的创造能力。
人类的大脑是什么?是大自然(上帝)恩赐给人类,并赋予人类以思维(智慧)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的最重要的“硬件”。这个“硬件”的正常的工作,要求人类自己去为它提供不断改进的合格的“软件”。这就如同人类今天自己制造了“电脑”的“硬件”,同样需要人类为它提供不断改进的合格的“软件”一样。“软件”如果不合格,或有了错误,电脑的“硬件”将会拒绝“工作”,或至少是拒绝“正常”的工作。其实,人类的大脑“硬件”也一样,它也需要有合格的“软件”。如果提供的“软件”不合格,或有了错误,它同样会拒绝工作,或至少是拒绝“正常”的工作。全部问题的关键就正发生在这里。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2)
什么是人类的“经典”?人类的“经典”就是人类自认为它确实反映了一定(自然、社会、人生、物理、生理、心理等等)真理(规律)的历史文献,实际上,它正就是人类为自己的大脑“硬件”所提供的自认为合格的“软件”。这个“软件”究竟合格不合格呢?这完全需要在人类历史的实践之中去经过检验。检验合格,它才能真正称作合格。
迄今为止,西方人有《圣经》、(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的)《哲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的)《科经》等等;中国人则有(以《易经》为首的大量)《儒经》、(以被扭曲的《道德经》为首的大量)《道经》,还有(来自印度并被中国文人所改造的大量)《佛经》等等。但在历史中的中国,真正起主宰作用的还是《儒经》,而《儒经》,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分孔孟时期的“伪人学”的前伪经,汉代“伪神学”、宋、明代“伪哲学”,以及近现代“伪西哲”的所谓第一、第二、第三期“新儒家”们的后伪经。关于为什么它们全都是“伪”经,其实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过解释。最关键的一点,即它们全都不讲自然逻辑,而且还更违背自然逻辑。
上述所有的中西方的“经典”全都实际上起着为各自(中国、西方)人类大脑“硬件”服务的“软件”的作用。这些“软件”的合格程度究竟如何去衡量呢?靠人们自己的自吹自擂么?那是绝对没有意义的。真正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人类历史的实践去检验。而到了今天,对于中国和西方人类的各自“软件”价值的历史实践的检验,事实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结果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停滞,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的状态等等,实际上都已经是显然的历史检验结果了。
归根结底,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的成就,全都应是人类大脑“硬件”工作(当然再加上身体力行)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了自己的大脑,实际上就将完全等同于自然界的其他动植物;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自己的大脑,所以人类才有资格被称为“万物之灵”,才有可能获得“上帝”、“大自然”的青睐。正是因为人类大脑“硬件”的如此重要,所以也突显出了它的工作“软件”的极端重要,也即种种文化“经典”的极端重要。由此可以看到,坚持错误的“软件”和“经典”的人类,其实也就是坚持大脑“硬件”不可能正常工作的愚昧的人类。而中国人“愚昧”问题的根也正就表现在这里。
很显然,西方人的(经典)“软件”经历了从《圣经》到《哲经》,最后到《科经》的不断改进的历程;或者说,他们的“传统的软件”(也即经典)始终都处于不断改革,乃至不断革命的革新的过程之中。而中国人呢?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软件”(儒家经典)始终不变,甚至不允许改变;一直都只“独尊”传统的“儒经”,甚至直到今天,不少人还在为回归传统《儒经》(软件)的崇拜而纠缠不休,不少人依旧在顽固地坚持,死拉硬拽。在《儒经》这个大脑“传统软件”的顽固坚持之下,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大脑“硬件”事实上早就已经工作不正常了,中国人的大脑甚至从刚一生下来起就开始遭到“死机”的厄运了;如此一来,中国人哪里还能有任何变得“聪明”起来的希望可言呢?再说,中国历史的(软件)检验功能本身也早就失效了,中国的历史本身就严重地缺乏思维的创新。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等等史,数字虽在不断地增大,然而中国历史却永远都只能照葫芦画瓢地重复地往下写,历史内容基本上就只有不断的反复,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创新的意义。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3)
为什么西方人的大脑“软件”不仅管用,而且还能不断地进化,而中国人的大脑“软件”不仅从很早以来就不顶用,而且还更顽固不化,死守传统呢?我们中国人难道不应该问一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西方人的大脑“软件”管用呢?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硬件”从很早开始就选择了“顺应自然”的启动“软件”——古希伯来《圣经》和古希腊《哲经》,从而一开始就启动了西方人大脑自身原本就已经先验地(自然地)具有的某些“逻辑”(大脑运行规律)的功能。
为什么中国人的大脑“软件”不管用呢?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硬件”从很早开始就选择了孔子及其儒家的“逆反自然”的非启动“软件”——《易经》(《周易》和《易传》)和其他《儒经》,从而一开始就毁弃了中国人大脑自身原本就已经先验地(自然地)具有的某些“逻辑”(大脑运行规律)的功能。
为什么西方人的大脑“软件”还能够不断地进化呢?那是因为“顺应自然”本身就是“进化”的自身,所以西方人能够自发地追求自身(大脑思维)的进步。
为什么中国人的大脑“软件”却不可能进化呢?那是因为“逆反自然”本身就是“不可能进化”的自身,所以中国人完全处于反自然的盲目之中,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自身(大脑思维)应有的进步。
现在要问,为什么说《易经》“逆反自然”并“毁弃”自然的“逻辑”(大脑运行规律)呢?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才是真正进入了本文的核心,而前面则是不能不做的铺垫。
最基本的自然逻辑就是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首先必须服从如下的三条最基本的(自然)逻辑规律:
一,(演绎)概念命名的“同一律”;
二,经验(归纳)判断的“相对律”,过去又称“矛盾律”;
三,综合推理的“充足理由律”,过去又称“排中律”。
先谈“同一律”。在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之间必须满足一一对称的先验条件,或先决条件。说得具体一点,任何客观对象在主观观念之中,只能有一个(供演绎运用而命名的)名称、符号、数字或概念与之对应。这实际上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交流的最重要的第一前提,或第一必要条件,也是第一自然逻辑规律。没有这个第一前提或第一必要条件,也即第一自然逻辑规律,人类将不仅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考,更不可能进行正常的语言、文字交流。
《周易》显然破坏了这个规律。伏羲的八卦(画)或六十四卦(画)本身就是主观观念中的抽象(图形)符号,而并不是自然客观对象。当周文王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名称(同样是符号)来命名八卦(画)以及六十四卦(画)(符号),而且还更又赋予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客观对象)具象名称(仍是符号)之时,事实上他不仅在主观观念命名的符号上重重复复,杂沓混乱,而且还更混淆了主观观念符号与自然客观对象,例如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名称原本相对于自然对象的客观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诱使人们不再去关心思考客观自然本身,或甚至还更隔绝于客观自然本身,仅仅只纠缠于主观观念的符号之中而去自我导演着某种永远的观念迷魂阵。《周易》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永远(观念)的“迷魂阵”。具体言之,周文王完全放弃了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的一一对称,然而却更“画蛇添足”地构造了一个主观观念内部的某种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一一伪对称,从而完全抛开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的第一前提、第一必要条件,也即破坏了第一规律的“同一律”。这恰恰就是《周易》为什么只能用来占卜、算命,而根本不可能用来进行任何哲学思考(首先是演绎),而且就是强调“不占”也依然不可能作为“哲理”来考虑的最根本的原因(今天的人们往往以强调“不占”来为孔子的醉心《周易》辩护)。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4)
违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事实上就是放弃自然的思考本身,甚至还更是放弃合格的语言功能本身。我认为所有的中国文人和学者都应该认真地来思考这个问题。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理论,可以说全都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原理(规律)问题上,由于《周易》和儒家经典的反逻辑的思维传统而翻了大跟斗,甚至还更掉进了至今都难以完全爬出来的(汉语)语言陷阱。换言之,中国人的“汉语”,由于《周易》的反自然反逻辑(首先是反“同一律”)规律的思维传统,事实上早就已经蜕变成了一种几乎完全丧失了哲学思维功能的语言。正因为“汉语”是这样一种存在着严重逻辑缺陷的语言,所以自先秦之后,甚至一直到今天,中国人中都没有可能,产生出哪怕一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哲学思想家来。
再谈“相对律”。在客观对象与主观观念之间必须始终满足同步运行的相对律的经验条件或经验前提。用过去的说法又叫做必须满足“矛盾律”的前提,即矛必须只能是矛,盾必须只能是盾,而且在思考或语言运动中,矛必须始终相对于盾,而决不能相互混淆(矛盾)。这条规律主要用来规范主观认识中的归纳判断的进行。说得更具体一点,即人们在进行归纳判断之时,应该始终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判断陷入完全主观观念符号的陷阱之中,而应该让主观观念符号尽可能地始终不离开客观自然对象。更具体地说,即是应该使归纳判断永远不离开实践的经验。说得更绝对一点,没有实践经验,就不可能会有真正有价值或有效的归纳判断。
《周易》明显又破坏了这条规律。《周易》中的归纳判断是如何进行的呢?人们在占卜之后得到某种卦符和某种变爻,然后按照这种卦符和变爻去找到相应的卦名、卦辞和变爻的爻辞,然后再根据占卜者的愿望,按照与卦名、卦辞、爻辞中的“易(变)”、“象”、“数”等的相关性,由此作出“归纳判断”。这种“归纳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全都在主观观念的符号中打转,明显与任何自然客观的实践经验均毫无关系。这基本上决定了上述“归纳判断”的无效。如此无效的“归纳判断”除了用来算命和自欺欺人,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任何哲学、科学思考的价值。
违背形式逻辑的“相对律”,事实上就是放弃与客观自然直接相关的实践经验,而这却是惟一可能获得有实际价值(效率)的归纳判断的前提。而放弃了有效的归纳判断,事实上也同样是放弃了有效的思维。孔子及其后学所编撰的《易传》(又称“十翼”),事实上几乎全都只是在《周易》(卦符、卦名、卦辞、爻辞等等)的符号陷阱之中折腾,仅仅出于臆想地进行着(与占卜者的实践的自然经验毫无关系的)“归纳判断”。很显然,这样的“归纳判断”全都只能是毫无实践意义的无效“判断”,如此的“无效判断”,怎么可能还会具有“哲理”呢?请问:什么是“哲理”?我认为,“哲理”最起码它应该是不违背最基本的逻辑自然规律的论理。这样的“论理”,《易传》(十翼)中能有吗?
再谈“充足理由律”。正确的推论,必须具有充分完备的真的前提。在二元论逻辑的表述中,又可称之“排中律”,即在正反的推论中,或正为真,或反为真,而不可能正反同为真。在关于推理的理论中,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推论。
《易经》是严重伤害中国人大脑的“害经”(5)
《周易》的违背“充足理由律”是必然的。前面说的同一律、相对律和充足理由律,三者之间不仅相互独立,而且彼此一环扣一环,尤其前环扣后环。即是说如果不能满足“同一律”,则也必不能满足“相对律”,因而也更不能满足“充足理由律”。
对于《周易》来说,显然如此。《周易》是纯粹的“巫术算命”之“书”,暂且不论。而《易传》则被儒家文人们普遍认为,是孔子或其后学用“哲理”来解释《周易》之“书”。且让我们来具体看看,它的“哲理”之中具有一些什么样的推理。“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见《易传》中的《说卦》)请问,这里的“推理”符合“充足理由律”吗?显然这里全都只有“牵强附会”,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真正符合逻辑规律的“哲理”的“推理”。先不说其他,把乾卦指认为“天”,把坤卦指认为“地”,这本身的命名就严重违背了“同一律”,从而其前提就不可能为“真”,更何谈什么“天”、“父”和“坤”、“母”以及其他?可以说无论《周易》和《易传》,其中的一切“推论”均不可能服从“充足理由律”。这两本“书”,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牵强附会”、完完全全“无理推论”、完完全全“臆想独断”的大本营。而“牵强附会”、“无理推论”、“臆想独断”,实际上也都成了后来历代中国文人思维、言谈、论文中最擅长的拿手戏和看家本领,而除此之外,他们对于“逻辑”自然规律却是绝对的无知。因为中国文人从来就不追求自然“真理”,所以他们也的确不需要自然“逻辑”,所以中国历代文人也就永远都只认孔子及其儒家的无自然“逻辑”传统为其老“祖宗”,一旦丧失了这个“传统”的老“祖宗”,那就等于让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正是因此,今天要求中国文人离开他们“传统”的老“祖宗”,要求他们成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人,而他们的本能之中却又仅仅只有反自然逻辑的“牵强附会”、“无理推论”和“臆想独断”,而根本就不知道“逻辑”自然规律为何物。为此,他们能不拼老命反对吗?如此看来,历代的中国文人,差不多全都成了被牢牢架上了缺乏自然“逻辑”的“儒套”的“驴”,而且还极可能是越来越变得愚蠢、越来越变得顽固不化的“驴”。
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大脑“硬件”,由于《易经》以及其他《儒经》“软件”的垄断,中国人的思维、言谈、论文,简直就成了反自然逻辑的“牵强附会”、“无理推论”、“臆想独断”的海洋。正是因此,历史上的中国简直就是谎言、戏言、谣言之国,而现实中的家乡则简直就是套话、梦话、蠢话之乡。而这一切,都得拜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儒经》,尤其是其中“首经”的《易经》的“软件”所赐。这哪是中国人大脑“硬件”的工作“软件”啊?经过两千多年的固化,它已经都成了永远架在中国人大脑“硬件”上,使之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的最顽固不化的“固件”了!!!
。。
上帝与孔子(1)
上帝是什么?人们说,上帝是惟一的“神”。
“神”又是什么?是先于一切,而又创造一切的无上的存在。
“无上的存在”又是什么?是无可言说的存在,无可言说,人们偏偏又不得不言说,因此,它是人们从无限丰富的想象之中抽取出来的“惟一”的“存在”,也即最终极、最高端的绝对抽象的存在。
上帝终归是什么?
是“先于一切”者,因此,在人们的脑海中,它至多也只能是某个关于一切的“名”;
是“创造一切”者,然而,除了宇宙、自然,凡在人类周围的“一切”,真正的创造者其实几乎全都是人类自身,或者说是所有人类总体的智慧。因此,在“上帝”身上,必然赋有所有人类总体的智慧。
是“无上的存在”者;
是“无可言说的存在”者:……
因此,愈来愈明白,上帝终归是人们心中关于创造一切的,包括创造宇宙的、自然的,以及所有人类总体智慧的惟一抽象的“名”。
更说白了,上帝是人们从对宇宙、自然,以及从对全人类总体的真理、能力、智慧等等的无限的具象和想象之中,最后、最高、最终极地抽象出来的“名”。
按照上面的解说,大家不难理解,为什么凡崇拜和信仰上帝的人们的大脑,不太容易受到其他任何人为的框框条条的局限,因此,它们将最有可能处于自由的思维(记忆、理解、具象、想象、抽象……)状态之中。
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