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1)
大唐当初欲图###厥的时候,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贞观三年,李世民遣使册封薛延陀酋长夷男为可汗,即为一漂亮又厉害的招数。
此后不久,###厥灭亡,于是回纥、仆骨、同罗等漠北十三部落相继来归。
每年新年元日前,这些大小君长竞相遣使入长安献礼,他们集于京师,有近千人之多。
那些日子,京中以鸿胪寺最为忙碌,自唐俭以下,人人忙得疲惫不堪,要竭力招待好这些四方来客。
漠北之地无罕见之物,诸部落所献多是些马、羊、驼、貂皮等物。
他们返回之时,大唐朝廷又赏给他们一些丝织品、瓷器、金银器、茶、铁等物。
若从价值来衡量,大唐所赐之物要高于他们朝贡之物。
不过四夷来朝贡,大唐图的是四夷宾服的名声,对于钱物的多寡并不看重。
按照惯例,每年的元日大典之后,李世民要在太极殿接受他们的朝贺。
贞观八年元日,因薛延陀酋长夷男、回纥酋长菩萨来京朝贺,此次会见仪式显得更加隆重。
###厥灭亡之后,漠北诸部落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其占领了###厥牙帐,俨然以诸部落首领自居。
不过其势力难以与强盛时的###厥汗国相比,尤其面对日益强盛的唐廷的时候,不敢有些许倨傲之心。
夷男此来,胸怀一片尊崇之情,内心还对李世民极为感激。
其原因有二,一是当他欲脱离###厥的时候,李世民果断册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承认其对漠北诸部落的统治权;二是李世民将###厥余众安置在朔方和定襄周围,避免了突厥人索要原地盘的麻烦。
是日辰时,通事舍人立于太极殿前台阶上喊道:“皇上有旨,宣真珠毗伽可汗等番国君长觐见。”
其话音未落,早已等候在殿前的唐俭即带领夷男、菩萨等二十余人入殿。
众人入殿后向李世民朝拜,拜礼毕,李世民让众人平身,他亲手捧着一袭袭的绯黄瑞锦及 领袍,赐给夷男等人。
夷男等人双手接过,复又拜谢。
李世民将物赐毕,复归于御座中,下面已相对排好了两列椅子,夷男等人依令落座。
夷男落座后复又起身,面向李世民拜道:“皇帝陛下,臣受众人之托,现将一篇颂词诵出。”
夷男不会说中土之语,其身侧站立一名通译随时转译。
李世民微笑道:“既是颂词,就不要说了。
你们千里迢迢来京见朕,这番情谊,比任何华美之词都好,更令朕心存感激。”
夷男不依,坚持要念颂词,李世民遂颔首同意。
夷男的这篇颂词想是动身前已经准备好了的,不似中土文辞那般佶屈聱牙,其语句朴素,更似口语。
只是内容不免陈腐,无非是颂扬李世民恩德之类。
夷男读毕颂词,又躬身道:“皇帝陛下,臣等议论过了。
臣等以为称呼皇帝陛下,不足以表达臣等尊崇之情,且皇帝陛下之称号在中土尚可,若波及四方,少了一些威加海内之气势,因请皇上尊号为天可汗。”
“天可汗?”
李世民追问了一句。
回纥酋长菩萨立起身来,躬身道:“皇帝陛下册封四方可汗,非天可汗难为。
今后,请皇帝陛下从臣等之议,以天可汗威加海内,示上天之意。”
其他部落酋长及来使纷纷起身,皆请李世民从此使用天可汗的称谓。
李世民明白了众人的意思,示意他们归座,然后摇头说道:“朕为大唐天子,足不出中土,岂能代行可汗之事?卿等美意,朕心领之,然不可越轨。”
夷男又立身道:“陛下,臣等所拟尊号,非专为颂扬陛下。
请陛下设身处地为臣等想一想,臣等辖下若知皇帝陛下接受天可汗之尊号,更添亲近之意。
陛下多次说过华夷一体,缘何连一个简单的尊号都不愿意接受,若如此,要大伤臣等的心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2)
这时,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唐俭上前禀道:“陛下,臣以为真珠可汗所言甚有道理。
如今唐土渐大,又有诸多的羁縻府州,更有许多属国。
中土臣民熟知皇帝陛下的称号,而四方边远之地惟知可汗,不知皇帝。
若陛下接受天可汗的尊号,四方臣民才知其可汗之上更有天可汗皇帝,一来知道京师为天地中央,陛下在此行天子之权;二来心悦诚服,从此华夷一家。”
李世民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也罢,朕就从卿等之议,今后对西北君长用玺,皆用天可汗皇帝字样。
唐卿,你向将作监转述朕之语,让他们觅来良玉,即日刻制成玺。”
唐俭躬身领旨。
那夷男、菩萨等人见李世民接受了天可汗的尊号,不禁大喜,纷纷起身复向李世民跪拜,三呼万岁。
从此,漠北诸部落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皇帝。
到了后来,这个尊号渐渐传播开来,四方属国来京师朝拜,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菩萨趁热打铁,又起身向李世民奏道:“陛下既为臣等的天可汗,今后臣等来京朝拜更为频繁。
只是来京路上,道路险阻也就罢了,惟越他国国界时,麻烦不少,请天可汗戒约他国,让臣等顺利入京才好。”
座中之人除了夷男之外,纷纷赞同菩萨的提议。
原来薛延陀之土与唐境接壤,诸部来京之时,若想走近路势必经过薛延陀所辖土地。
这些年,薛延陀自恃强盛,当诸部使者经过其境时,往往受到多方刁难,有时其所带贡礼也被夺走。
诸部落来使曾纷纷向唐俭述说自己遭到薛延陀刁难的事,唐俭又把此事禀报给李世民,意欲让李世民告诫夷男,让他约束手下,收敛其行为。
菩萨今日当堂提出此事后,众人的目光纷纷射向夷男。
李世民问道:“真珠可汗,朕听说诸部落使者经过你境内时,闹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果有其事吗?”
夷男立起身来,答道:“臣亦风闻有此事,那是一些胡作非为之人瞒着臣干的。
陛下,臣之土地甚广,人又良莠不齐,之前发生一些非礼的事固然难免,终归是臣不能严厉约束所致。
臣来京之前已下严令,今后再有人敢胡作非为,定遭五马分尸之严刑。”
李世民仰头思索片刻,既而说道:“你如此严厉刑法,手下人定会收敛许多。
只是漠北地旷人稀,行旅之时,往往难见人迹,若有一些贼人聚集成匪,在大漠之上倏忽而来,倏忽而去,专事劫夺来使的礼物,太难擒拿。
真珠可汗,为了保证使者行旅安全,还要有万全之策才好。”
菩萨这时插话道:“陛下,臣入中土之后,见所行道路皆设有驿站,这样既给使者行旅方便,驿站之间首尾相连,又可以相互策应,保证安全。
若是能在漠北设置驿道,即是万全之策。”
李世民暗自忖道,若在漠北设一驿道,所费不多,却能使各部落相连,加深他们与中土的联络,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他点头赞同,说道:“这是一个好想法,朕同意设立。
驿道设立之前,朕让民部派员沿线踏勘,以确定道路的取向及驿站的设立,至于驿道建成之后,可让户部拨给钱粮,以资费用。
只是驿道之养护及驿站之人,须由各部来管,真珠可汗,你熟悉漠北诸部的地理,且此驿道入你境内最长,朕意将这些庶务,都交由你办理了,你以为如何?”
“臣领旨。
陛下,踏勘线路可由民部派员去办,至于驿站建成之后所费钱粮,就不要在户部领取了。
臣以为,驿道在谁的境内,人员及所费皆由该部负责,这样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好呀,你这是替朕着想,就这样办吧。”
菩萨又拱手道:“陛下,驿道设立之后,方便臣等来京觐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3)
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若此驿道修得又平又直,希望陛下万乘之躯入塞北巡视,使天下臣民能一睹天可汗之威仪。”
这句话使得李世民有了兴致,脸上顿时有了跃跃欲试的神色,他爽朗笑道:“好哇,朕早有此意。
史大柰早就向朕描绘过草原的胜景,让朕心慕已久。
只是国事太多,一直没有空儿遂此心愿。
待此道建成,朕会不带銮驾,像你们一样骑马驰骋而去,完成心愿。” 夷男、菩萨等人又复跪拜,齐声道:“臣等在驿道建成之时,自会日日恭迎大驾。”
这条连接唐都和西北边境的驿道,此后不久很快修建了起来,至年底便已建成。
驿道每隔一定路程,皆设一驿站,共六十八驿。
驿内备有马匹与饭食,以供汉夷使节换乘与食宿。
通过这条驿道,中土的丝织品、茶、铁、金银器、铜钱、种子、文具、耕作用具等接连不断运往边塞;漠北的马、羊、驼、貂皮、玉等物亦随之传入内地。
这条路因是李世民下旨所设,诸部落称之为“参天可汗道”,显着殷殷的亲切之意。
李世民在接见漠北诸部朝贺之时,近年来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即是要亲自排解诸部的纷争。
刚刚商定了设立驿道的事,后面的同罗使者即起身向李世民告状。
“陛下,那仆骨部数次侵入鄙部牧场,陛下去年已经责他,然其稍稍收敛之后,又复旧态,请陛下为鄙部做主。”
这还是去年的旧案。
同罗部位于土拉河之支源通勒河两岸,其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
仆骨部居于同罗部的正北处,为阿勒丹河沿岸,也有丰茂的牧草。
只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每至秋末,仆骨部的草场渐枯,而同罗部的草场依旧葱绿。
仆骨部倚仗人多,赶着牲口越界到通勒河沿岸放牧,这自然激起同罗部的不满,双方为争夺牧场发生了数场械斗。
官司打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让仆骨部退出越界之地,若想要牧草,须拿羊马等物来换。
仆骨部当时唯唯答应,然到了去岁秋末,敢是想着天高皇帝远,依旧赶着牲口越界来放牧。
同罗部无奈,只好继续找李世民告状。
李世民听完同罗部使者的控诉,眉头皱了起来,唤出仆骨部使者问道:“同罗部所言,果是你们所为吗?”
那仆骨部使者看似不慌不忙,像是事先已有准备,然眉宇之间掩不住一丝恐惧,其狡辩道:“鄙部越界放牧是实,然有前因。
鄙部遵陛下旨意,欲拿羊马换其牧场,遭其拒绝。
陛下,那羊马逐水草而居,其蹄之所至,自是要吃草活命,却也不是鄙部主动赶去。”
李世民听出仆骨使者的话里有无赖的意思,遂动了怒意,斥道:“朕去岁让你部用羊马换其牧草,却不是去换牧场。
你们不听朕之言语,莫非倚仗你部人多就想欺凌同罗部吗?”
那使者低下了头不敢再强辩,低声说道:“想是鄙部错会了陛下的意思,那也是有的。
小人此次动身入京之前,鄙主谆谆告诫,让遵从陛下的旨意。
陛下但凡有旨,鄙部不敢不听。”
李世民改换了颜色,说道:“这就对了。
朕于漠北诸部,不取一物一赋,所以愿意接受你们的朝贺,惟思和睦相处而已。
你们有事找朕裁决,朕无偏私之心,公平待之。
朕这样做,其实也为你们好。
若有部落倚仗人多,动辄寻衅,极易酿成祸端。
须知‘毙敌一万,自伤八千’的道理,战祸一开,于人于己都不是幸事。
仆骨部使者,朕这次说清了,你们若想要同罗部的牧草,须用羊牛来换,你这次不会再听错了吧?”
“小人谨记在心,不敢有差。”
李世民又对夷男说道:“真珠可汗,朕离他们太远不能亲至,你可代朕前去巡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4)
秋末之时,最为紧要,万万不许再起纷争。”
夷男听说李世民让自己代其巡查,无疑是看重自己,心里有了一分自豪,又有一分得意,遂躬身答道:“臣遵旨。
明岁此二部若再有此类纷争,就请陛下拿臣问罪。”
说完了这些事,天光已近午时,李世民起身道:“走吧,该是进膳的时候了。
唐卿早已准备好了美食佳肴,你们陪朕前去吧。”
众人神情激昂,他们知道中土的美食花样繁多,何况是宫中的御菜,更是极致的美味,等闲难尝一回的。
漠北诸部臣服大唐,反映了###厥与大唐势力的此消彼长。
李世民在宫内欢宴诸部来使的时候,同居一城的颉利可汗呆在家里,与家人默默相对。
颉利可汗在京城中无疑受到优待,然其心灵的极大失落,不是用锦衣玉食能够弥补的。
昔日为大汗之时,他威风八面,心性高昂;如今虽被授为大将军,说到底不过是大唐的俘虏,想出外游历也有诸多的限制,实为一特殊的人质。
大凡一个人的性格过于执拗刚强,缺少柔韧,往往遇到重要变故之时,极难转过弯儿来随遇而安。
颉利就是这样,他居于京城之中,对所观所见皆感到异样,格格不入,心情异常烦闷,身子也一日日消瘦起来。
节前的宴会上,李渊令他持剑起舞,他当时饮酒之后情绪不错,依令起舞了一回,获得了满场喝彩。
颉利是夜酣然入睡,第二日醒来睁开眼想起昨夜舞剑之事,不禁羞愧上脸,喃喃道:“想不到汗国昔日的臣子,竟然叱令我来舞剑。
我到底怎么了,那样欢快地舞剑来取媚他们,莫非为乞求残生吗?”
他脑海中的这个念头挥之不去,心中愁闷异常,竟至卧榻不起。
颉利此后再未起床,进食日少,身子愈来愈弱,未出正月,竟然一命呜呼。
李世民闻讯,让有司按规制安排后事。
颉利的家人请求,说颉利临终之前,说过要按突厥习俗入葬。
当时中土之俗,皆是土葬;而突厥习俗,将死者架于一柴木堆上,然后众人围着柴木堆举行一应唱歌跳舞等仪式,最后点火燃柴焚烧其尸。
李世民准其家人依突厥风俗焚尸葬之,其归葬之日,长安城内的突厥人皆哀哀切切将颉利送往墓地,突利亦在队列中。
只见火光燃起,昔日强盛的###厥的最后一位大汗随火而逝,颉利的一丝魂灵飘飘荡荡,找寻其先祖而去。
大唐的北境已安,其巩固边疆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西方。
大唐将其注意力专注于###厥的时候,对西境的吐谷浑等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策略。
像吐谷浑攻占了洮、叠二州,大唐军队仅是将其收复过来,并未深究,两国边境照常互市。
待###厥灭亡,兵部下令将北境之兵移向西面,吐谷浑顿时感觉到了很重的压力,这引起了吐谷浑主慕容伏允的不满。
慕容伏允年龄已为六十九岁,其统治吐谷浑多年,多次与隋、唐军队交手,有丰富的交战经验。
他知道自己的国势无法与大唐相比,若逆来顺受只能沦为大唐属国的地位,所以必须要主动抗争。
当唐军陈兵东面的时候,伏允下令撤销互市,亲自领兵出国境向北,突然掳掠了唐朝的鄯、廓二州,将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截断。
是时,大唐鸿胪丞赵德楷出使西域正好行驻在廓州,被伏允顺手牵羊给拘留了下来。
伏允这样做是想告诉李世民:别想打吐谷浑的主意,若唐朝不主动撤去重兵,吐谷浑就会背靠西突厥,将西域之路完全阻断,不许唐朝一人一骑经过。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对伏允的挑衅嗤之以鼻:不自量力! 京中武官纷纷请战,其中以尉迟敬德、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薛万彻最为热切。
李世民每遇重大战事,任人为帅时,最为看重李靖和李世羙二人。
。。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5)
与###厥之战后,李世羙屯兵定襄,后来又移防并州。
那里的突厥人固然需要镇抚,北面的薛延陀也不可不防,以李世羙之威名,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因此不可轻动。
且现在李世羙丁忧在家,正替其父守孝,李世民也不愿夺情令其赴任。
至于李靖,去岁末数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坚持要辞掉尚书右仆射的职位。
李世民见李靖意志坚决,挽留了数回,最后只好准其所辞。
另下诏任李靖为特进(文散官一品),其封爵、禄赐如故,特旨待其疾病有所起色的时候,每隔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所谓平章政事,即是以宰相职参与朝政,这又是李世民发明的一个新名堂。
李世民这样做,无非是看重李靖,让他在朝政之中发挥作用。
如此一来,再派李靖出征为帅显然是不可能了。
按说征讨吐谷浑的合适人选,柴绍也算一人。
柴绍当初设奇计打败伏允,对吐谷浑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
只是柴绍近来恰好染病在榻,不能出征。
李世民思来想去,最后选定段志玄为出征之帅。
贞观八年五月,李世民下诏授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由其总领西境边疆之兵征讨吐谷浑,另诏契?、党项部落之兵协助段志玄完成征讨之举。
段志玄接旨后,即迅速准备停当,既而率众奔赴陇西。
此年又是风调雨顺,初春的时候,天下普降甘霖,春苗茁壮成长,昭示着又是一个丰年。
到了夏季,雨水降落适宜,并未酿成洪灾,田里的庄稼开始抽穗、灌浆,农夫们喜上眉梢,知道今年丰收已经有望了。
陈君宾一直在河套地区帮助突利所辖之人耕种,首先将粟米种植成功,到了五月的时候,又从江南引种稻子。
他先是手把手教会突厥人育秧,然后引来河水灌溉田亩成为稻田,他挽起裤管示范插秧。
当一垄垄的田亩中遍植起秧苗之后,他又在此留驻半月,密切观察秧苗的成活情况。
果然,那些秧苗在河水的滋润下,生长得茂盛嫩绿,甚是喜人。
陈君宾见状大喜,遂辞别突利,回长安向李世民复命。
李世民得知塞上可以引种水稻,一开始不相信,待求证确实后方才赞道:“塞上能种水稻,其难度不亚于攻坚之战。
陈卿,朕本意让你教会突厥人耕种即可,不料你能举一反三,朕定赏你。
天下安定,须使百姓衣食有余。
像眼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即是官家、百姓的福祉。
突厥人过惯了游牧无定居的生活,若不改变,即是祸乱的渊薮。
你领他们在塞上耕种成功,就为朕去掉了一块心病。”
遂赏陈君宾赤金十斤,帛一千匹。
李世民见天下丰收在望,四夷安定,那吐谷浑虽然祸乱,毕竟动静不大,有段志玄引兵去讨,定然安定,就动了去九成宫避暑的心思。
临行之前,想起了马周之谏,即动身到大安宫请见李渊,意欲让李渊一同到九成宫避暑。
不料李渊一听要到九成宫避暑,连连摇手,坚决不去。
李世民再三相请,无奈李渊心硬如铁,以自己近来身体欠佳为由,坚辞不行,说道:“人老了,不宜轻出,那隋文帝不是终于九成宫吗?”
李世民听了这句话,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渊因为隋文帝死于九成宫,心有忌讳,二人同为开国皇帝,同样过了知天命之年,去九成宫避暑,福兮祸兮难以预料。
李世民明白了此节,也就不再向李渊请行,而是环顾殿内,说道:“父皇居此,殿堂显得狭窄,且地势较低,又显潮湿,该是为父皇起造永安宫的时候了。
父皇,数年前将作监已绘好永安宫的图样,现在只要选好日子起造即可。”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道:“二郎,我许是年老的缘故,近来感到心力大不如以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6)
唉,这日子,眼见是过一天少一天了。
我感觉在此居住甚好,没必要另造新宫,何况,等新宫造成,焉知我能否有福入住呢?再说哩,你这些年来厉行去奢省费,若大举建造新宫,谏官又会上书,会有失民心吧。”
李世民眼圈一红,哽咽道:“父皇切不可出此不祥之语,父皇龙体康健,好日子还长着哩。
父皇,母后已离别儿子多年,您这样说,莫非想让儿子在世上成为一个孤零零的失爱之人吗?儿子欲造新宫,就是想尽孝于父皇,至于谏官来谏,儿子自会说服他们。”
李世民见李渊坚执不去九成宫避暑,遂作别退出。
李世民回到两仪殿,即令人召来魏征、王?、马周及一应谏官,同时也把将作监一应官员唤来。
众人陆续前来肃立殿中,李世民开言说道:“朕刚才从大安宫出来,那里地势较低,宫内潮湿,一到盛夏又闷湿无比,让太上皇继续在那里居住,对其身体极为不利。
朕意已决,立即动手营造新宫,以奉太上皇之用。”
魏征说道:“陛下欲奉养太上皇,臣等并无异议。
只是臣曾经看过新宫的图样,其规模宏大,耗费太多,方今天下安定不久,边境还有征讨之事,臣以为不可铺张太过。”
将作监绘出了新宫永安宫的图样,其建设位置在城北的龙首原上,整体布局南部为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周长二千五百三十三丈。
四面围以宫城,东、西、北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共设十一座宫门。
内设宫殿二十余座,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为三座主殿,其中以含元殿最为高敞雄伟,殿基高出平地约五丈,东西长二十五丈,南北长十三丈。
大殿如鸾凤翘首,两阁似双翼缓舒。
殿前向南俯伸出三条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砖石砌道,名曰龙尾道。
龙尾道长约二十六丈,东西宽有八丈五。
由龙尾道拾级仰登,含元殿如在霄汉,登至殿前俯视前方,显出了居高临下的磅礴气派。
魏征所说不错,若依图建造,工程浩大,耗费钱物不是小数。
李世民道:“太上皇戎马取得天下,一生辛劳,为其建造新宫并不为过。
魏卿,人以孝义为先,为太上皇建造新宫,就是朕向太上皇尽孝。
朕即位以来,致力于去奢省费,不敢营造新宫,今日若不是为太上皇着想,依旧不敢动土。
朕将你们叫来,就是想申明此意,不要再为此事举谏上书了。
马卿,记得你曾上书言称大安宫卑小,其中有‘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之语,朕营新宫,正是纳你所谏。”
马周也曾见过新宫图样,知道此宫建造工程宏大,几可与太极宫相媲美。
他当初上书时,觉得大安宫太卑小,若另选地势建同等规模的宫室即可。
不料将作监所绘图样如此规模宏大,与自己的初衷相违。
到了眼前地步,他也无话可说,只好答道:“陛下奉孝义之心,从谏如流,臣感圣恩。
只是此宫规模太大,能否缩小一些,以减少钱物投入?” 李世民摇摇头,感伤地说道:“如此巨图绘制,岂是一日之功?朕刚才见过太上皇,见其龙体每况愈下,太上皇能早日移住一日,对其龙体有益,也就尽了朕的心意,此事就不要再费周折了。
将作监从即日开始,立即营造新宫。
嗯,原将新宫定名为永安宫,难显朕奉太上皇之意,需另定新名。
王卿,此宫之名由你和魏卿商量来拟,要显示高显及明堂之意。
” 王?躬身答应。
魏征等人见李世民打着为李渊尽孝的旗号来造新宫,其于情于理不好挑剔,虽心有不甘,然无法再出口反对。
三日后,龙首原上人声鼎沸,数千名工匠开始挖掘地基。
是时,王?奉旨拟出新宫名号,称为大明宫,李世民闻奏照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7)
十日后,李世民下诏让太子李承乾监国,由房玄龄、王?、温彦博等人留京辅佐。
自己带领一帮臣子,前往九成宫避暑。
为示亲切之意,李世民特旨让李靖随行,并准其弃马乘舆。
九成宫位于天台山中,这里每逢夏季,山间气候凉爽,宫室美景宜人,是皇室的避暑胜地。
李世民即位之后,因不敢造新宫,又不喜坊州仁智宫,遂将九成宫作为自己的避暑首选。
每年夏季,都要在九成宫住上一段时间。
其避暑之余,或与群臣讨论政事,或出外狩猎,日子过得很惬意。
九成宫毕竟建造已久,多处宫室显得简陋,如今又遭数年风雨侵蚀,更为不堪。
李世民初入九成宫的时候,对群臣说道:“朕不耐热,因而来此避暑。
这里宫室虽然破旧,一样能住,不求精妙。”
此后,将作监觉得这里实在不成样子,年年奏请另起新殿。
到了今年,李世民也许觉得财力许可,遂准其请。
阎立德此时为将作大匠,当即绘出图样,并前赴天台山亲自督造,三月间即将阔大新殿造成,殿内光线明亮,宽敞洁净。
李世民临行之时,令人将自己所收藏的墨宝悉数运来,意欲与群臣共同鉴赏。
李世民爱好书法,在搜求古人遗墨上,可谓不遗余力。
还在他为秦王的时候,征战之时即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代他搜寻古人遗墨帖,若得知了一点讯息,即穷追不舍,一定要找到持墨之人,采取各种办法将此墨收购到手。
后来遭到李渊冷遇的时候,府中学士尽散,广求古代大家遗墨,似乎成了他惟一的乐趣。
当然,他最大的心力还是谋求太子之位,不能像求墨那样可以无遮拦罢了。
前代书法之人,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钟繇、王羲之,其所求得的墨迹之中,以此二人的最多。
这其中,他高度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推举到书圣的地位,自称“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这些年,经过他以重金大加搜购王羲之故帖,已得其真迹凡一百五十卷,基本上将王羲之所留故帖囊括宫中。
王羲之是晋代杰出的书法家,擅长真、行、草书,尤善行书。
其以一生精力倾注于书法和书论,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说中仓颉造字,“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所造文字除了能够记录语言之外,还因为其象形的特点在书写过程中能成纷呈各异的美丽字体,是为书法的基础。
自远古至初唐,书法已经经历了发展和成熟的两个阶段。
从殷商到西汉,为书法的发展期,其字体先后有甲骨文、金文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