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泊佣笔头呕氐侥暇蛩鹗霰环徒夥啪糯驳氖率担⒆胬盍⑷酝绻叵导挠锍旅魅剩骸安灰偬娼槭裘涂啻笾诖蛱煜隆=槭ǔ僭缫恢泄嗣翊虻沟摹!碧乇鹗抢嫌盐绿胨ο啻Γ啻稳八谋湎龋沤嵋恍┲救は嗤兜呐笥言谡紊狭碚页雎贰U庖磺校运ザ艽螅佳岫窠槭⒍慈嗣竦哪谡剑醯谩拔颐枪摇⑷嗣裥枰推剑颐蔷擞Ω每柯H嗣瘢荒茉僮髂骋桓鋈说墓ぞ摺薄! �1948年10月间,陈明仁到武汉就任华中“剿总”副司令,并任武汉警备司令兼第39军军长的实职。不久,国民党恢复71军,成立第1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官。在武汉,陈明仁口里喊;“要坚决保卫武汉,战至最后一人”,但暗中却秘密释放武汉大学的进步学生和在押的“###”。当华中长官公署讨论和谈问题时,他在会上第一个签名赞同,还派人积极与主张和平的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进行联系,想到湖南去充实训练部队。恰在这时,国民党决定在湖南编练三个新军,更坚定了他回湘扩大实力的决心。程潜在湖南也深感实力不足,经与程星龄商量,认为陈明仁与桂系素无渊源,在桂系势力范围内势单力薄;既是自己的同乡,又是自己的学生.便决定将他调来长沙,共同准备起义。因此,程潜便委托与桂系关系密切的刘斐向白崇禧游说:第1兵团新近成立,兵员、武器不足,训练亦差,难以完成固守武汉的重任,不如暂时移驻湖南,利用乡土关系,就地补充训练,既有利于控制湖南的局势,今后还可为“两广屏障”。白崇禧认为陈明仁###坚决,当即表示赞同。在陈明仁率部离开武汉前夕,湖北省参议会通电主和。为避免意外,陈明仁先后两次派政工处长吴相如赴南京、奉化溪口见蒋介石,表示“忠于党国,以领袖的意志为意志”。同时,还派老同学、立法委员汤如炎专程飞往台湾向陈诚报告第1兵团移驻湖南的原委。 1949年2月28日,陈明仁率39军、71军开赴湖南,在长沙设立了兵团司令部。他经常与程潜联系,表示不改初衷,走和平道路,“把国家弄好”,并保证以程潜的“意志为意志”。但为了应付白崇禧,在公开场合仍以主战派面貌出现。4月22日晚,陈明仁参加程潜召开的一次各方代表会议,中心议题是:和谈破裂了,湖南怎么办?以试探各方对和平的意向。他被程潜首先指名发言表态,因见长沙绥靖公署参谋长刘嘉树、高参扬继荣等主战派在座,只好违心地说:“我是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中央既有命令再战,自然只有在中央和白长官领导之下作战到底,不能有其他企图。”程潜听了大惑不解,以为他变卦了,会议也不欢而散。第二天,陈明仁便回醴陵家乡去了。当程潜委托李君九、张严佛、温汰沫到醴陵询问其究竟时,他才解释说:“颂公也太糊涂了,昨晚开那个会,也应与我商量一下,使我有个思想准备。会上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要我当众表态,不是暴露自己吗?”并表明跟程潜走和平道路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并决定以后由第1兵团司令部人事处长李君九通过温汰沫处长与程潜联系,以避免白崇禧的怀疑。月底,程潜为进一步控制长沙的局势,要陈明仁兼任长沙警备司令。他为取得白崇禧的信任,专程前往武汉向白崇禧请示,经同意后才接任。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明仁小传(4)
在这期间,陈明仁对走和平道路仍存在一些疑虑,担心共产党算旧账。针对这种状况,中共湖南省工委积极策动他的亲信李君九、温汰沫等人,经常给他讲解形势。省工委代表余志宏也亲自登门向他讲解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和平解放湖南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程星龄从香港回来告诉他说:“章士钊与毛主席谈到你时,毛主席说,对陈明仁起义后既住不咎,还要重用。当时,陈明仁坐在他们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各为其主嘛!”这样,使陈明仁逐渐消除了疑虑。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湖南,解放了平江、醴陵、安乡等十余个县,对长沙形成钳形包围态势。7月2日,陈明仁接到白崇禧的命令,要死守长沙,如守不住可将部队撤往湘西另作他图。这时,程潜因白崇禧所逼前往邵阳,在离开长沙前夕,要陈明仁代理省政府主席。白崇禧为了拉拢陈明仁,也建议广州国民党政府正式任命陈明仁为湖南省政府主席。接着,长沙绥靖公署撤销,成立湖南省绥靖总司令部,陈明仁又被任命为总司令兼保安司令。为了稳定局面,陈明仁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我决不在长沙城作战,我保证在长沙城听不到炮声,甚至听不到枪声。”事后,他暗中将长沙警备司令部先后拘捕的、并经华中长官公署判处死刑的一批中共地下工作者和革命分子释放,向长沙市民表明和平诚意。 1949年7月30日,陈明仁接到白崇禧电报:“程潜率武装人员潜返长沙,图谋不轨,着即缴除护卫武装,实行兵谏,迫其去广州就任考试院长。”他敷衍过去。这时,解放军先头部队已到达长沙郊区春华山一带,第四野战军派出的以金明为首席代表,唐天际、袁任远、解沛然、李明灏为代表的和谈代表团也已到达平江县城。陈明仁立即委托李君九、程星龄前往平江,邀请李明灏来到长沙商谈有关具体事宜。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通电起义。晚上8时,程潜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决定即日成立湖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将第1兵团改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推定陈明仁任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兼兵团司令官。5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复电同意。下午,解放军先头部队第138师举行入城仪式,10余万市民夹道欢迎,庆祝长沙和平解放。可是,第1兵团的副司令官刘进、彭壁生、张际鹏、熊新民和三个军的正副军长等拉拢部分部队叛逃,陈明仁对此深感不安。第四野战军负责人多方慰勉,肯定这次起义的意义和影响。随后,陈明仁被任命为长沙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并于13日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表示:“服膺新民主主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竭尽驾骀,以图报效。”9月3日,陈明仁应毛泽东电邀抵达北京,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等领导人的接见。会议期间,毛主席邀约程潜、陈明仁游览天坛。至祈年殿,毛主席与陈明仁合影后,问他准备放大加洗多少张照片分赠朋友?他说洗十打。毛主席风趣地说:“这少了,洗五十打吧!这样就没有人说你被共产党软禁了。”几天后,毛主席又请陈明仁吃家乡饭。他主动提到四平之役,表示内疚。毛主席便宽大为怀地安慰他:“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并说,“林彪打仗不如你。”毛主席说:“你今后仍旧带部队吧,我们已决定将你的第1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还由你当司令员。”毛主席还风趣地对陈明仁说:“其他人起义有条件,有条件我们好办,你没有讲条件,反而使我们难办。”最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诉陈明仁:“共产党的军队有饭吃,你有饭吃,共产党的军队有衣穿,你有衣穿。”后来,陈明仁无限感慨地对儿子陈扬钊说:“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首次相见,却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地之别呵!” 10月2日,中央军委复电第四野战军,同意将陈明仁起义部队共计7万7千余人整编为一个兵团两个军六个师。11月1日,这支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12月2日,在驻地浏阳县城举行了兵团成立大会。陈明仁宣布说:“从今天起。我兵团已经踏上光明之路,开始新生了!”从此,陈明仁以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身份踏上新的征途,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级解放勋章。曾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2年,陈明仁身患癌症,被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十分关心他的病情,亲自过问他的治疗方案。在他病危期间,叶剑英、聂荣臻、王震、宋时轮、陶峙岳、董其武等领导人到医院看望他。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因病情恶化,与世长辞,终年71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者点评
陈明仁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之一,他与我军其他将领的不同之处是一位起义将领。他的起义表明他深明大义。历史也证明他的这一举动是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光荣举动,也使他的命运与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陈明仁以革命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实际行动上不断洗刷自己的旧思想,虚心向周围的领导人学习。1958年,陈明仁在一次军事干部会上开诚布公地说:“我1949年起义,投向人民。当时一方面是人民的巨大力量的推动,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湖南人民要求和平的意志不可悔,谁要逆人民意志而行,就将身败名裂。我那时的指导思想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只要起义成功,个人因罪恶重大而引起性命安危,也在所不计。这就是我的‘牺牲小我’的一个主要含意。” 朝闻道,夕可死矣。他的晚节是坦荡、磊落的,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历史的公正。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正如悼词所言:“陈明仁先生于1949年8月率部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和平解放长沙作出了贡献。二十多年来,他拥护伟大领袖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陈明仁先生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对台湾故旧十分怀念,盼望台湾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一评价是何等中肯,陈明仁将军九泉之下可以闭目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陶峙岳小传(1)
陶峙岳,又名陶纪常、陶锄,号岷毓,1892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他家是当地的大地主,拥有一座庞大的庄园,上百间砖瓦房。小时候的陶峙岳生活优裕,不知人世的艰辛。陶峙岳6岁就开始读书,12岁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接受儒家教育,儒家的思想在他的内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陶峙岳从小聪明好学,两年以后就考入求忠中学,由于学校管理不严,家人怕他荒废学业,将他转入湖南陆军小学。这成为他生活转变的关键。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峙岳,没想到自己会从此走上从武的道路。虽然学校当局对学生封锁消息,不让学生接触政治,但社会上发生的事还是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革命党人的秘密宣传活动、长沙的抢米风潮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学校,使陶峙岳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11年,陶峙岳奉父命回乡结婚,新娘子叫周庆仪。他们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婚后两人感情很好。新婚不久,传来了广州革命党人在黄花岗起义的消息,陶峙岳受到鼓舞,决心去武汉投考陆军中学。他辞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妻子来到武昌,考入陆军第三中学。开学不到两月,便爆发了武昌起义,陶峙岳和同学们满怀革命热情,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陶峙岳被编入黎元洪都督府的警卫队,后来部队解散,陶峙岳于1912年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并在同一年参加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会员。1912年秋天,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迁往北京,改名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陶峙岳从该校毕业。毕业以后在部队里接受了半年的入伍训练,这是陶峙岳经历过的最艰苦、受折磨最多的一段日子。他常常自吟“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用以勉励自己。 1915年,陶峙岳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一年以后,毕业回到长沙,在湖南省督军公署任参谋处办事员,不久,即担任上尉参谋。1917年,陶峙岳奉命训练从绿林招编的部队“护字营”。对于这支野性难驯的部队,他注意从感情上打动他们,再慢慢晓之以理,很快就训练出一支纪律性很强的队伍,赢得官兵的喜爱和尊敬。 不久,他率领“护字营”参加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战斗,在战斗中全体官兵英勇作战,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和良好的纪律性。陶峙岳也因指挥出众、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独立工兵营营长。 1926年,北伐军击败军阀吴佩孚,攻克长沙,陈耀祖率部归附长沙,接受改编。陈耀祖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陶峙岳任团长。不久,独立第2师誓师北伐,进入湘鄂边境马回岭一带,担任主攻任务,他们在马回岭车站和敌军正面相遇,展开激烈的战斗,在兄弟部队的相继增援下,全歼敌军,乘胜赶往湖口、武穴等地追击逃敌,在江西合围孙传芳部队,此后配合北伐军其他部队一举收复江西。1927年独立第2师进军安徽时,在当涂和敌军展开了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这次战斗双方相持不下,伤亡都很惨重。三天三夜的激战,既是力量的对比,也是意志的较量,独立第2师坚持了下来,最后占领当涂,取得胜利,并同兄弟部队一起收复南京。陶峙岳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少将团长。1927年4月,陶峙岳经贺耀祖介绍加入国民党。1928年,蒋介石为达到其反革命目的,统一整编国民党部队,陶峙岳任第40军第3师中将师长。1928年5月,陶峙岳的部队奉命进驻山东济南。此时,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济南惨案”,国民党当局一再令部队不得出击,使陶峙岳领导的第7团被日军强行缴械,军长贺耀祖被辙职,陶峙岳虽然免受处分,但也看清了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尊严、自甘屈辱的嘴脸,他感到这次惨案是“平生之耻”。此时,陶峙岳被调到第24旅任旅长,后又兼任第8师副师长,奉命率部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第8师奉命调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第8师未与红军接触,“围剿”即被粉碎。第二次“围剿”中,第8师仍未与红军交战。7月,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黄陂之役中,陶峙岳旅大败。陶峙岳只得率领为数不多的几个随从仓皇逃跑,之后辞去旅长职务,告假回到长沙。这是陶峙岳第一次与红军作战,这次失败成为陶峙岳心头的悔恨之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多次沉痛检讨自己的行为,认为这是他人生的污点。由于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因而多次受到疑忌排斥,屡遭贬逐,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面对国民党内部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陶峙岳苦闷彷徨,深感空有一腔热情,却报国无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陶峙岳任第8师师长,奉命由陕西带领部队增援上海。在蕴藻滨一带,全体官兵同仇敌忾,一举击败守敌。之后,日本陆空军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敌我力量悬殊,陶峙岳率官兵顽强抵抗,坚守阵地二十二天,他自己也赢得“抗日名将”的美誉。1938年,陶峙岳被调往陕西河防部队,先后任国民党第1军中将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河西警备总司令等职。实际上,陶峙岳在河西部队是没有实权的。蒋介石的亲信胡宗南实权在握,多次剥夺陶峙岳的兵权,陶峙岳闲居西安,内心的苦闷压抑可想而知。1945年夏,国民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陶峙岳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会议。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陶峙岳小传(2)
1946年春,张治中将军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委任陶峙岳为新疆警备总司令,主要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张治中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陶峙岳深受其影响,积极支持张治中的和平民主政治主张。当时新疆监狱里关押着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释放所有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要求,蒋介石被迫同意。张治中将军长期和共产党保持着较好的交情,所以,周恩来委托张将军,将被盛世才囚禁在新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及其家属子女130多人护送回延安。张治中到新疆,便委托陶峙岳一定要派能干可靠的人护送这批共产党人回延安。陶峙岳经过慎重思考,选派亲信、总部交通处处长刘亚哲亲自负责护送。他们制定了周密而详尽的计划,在安全、生活、交通、医务等方面考虑得极为周全。刘亚哲带着队伍,用10辆大卡车护送共产党员及家属。他们从迪化出发,与扼守在必经之路上的胡宗南部队进行了巧妙的斗争,最后安全抵达延安。这是陶峙岳第一次为共产党人办事,受到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赞誉,陶峙岳的思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变化。 1947年,张治中任命陶峙岳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驻兰州代张治中处理事务。1948年,新疆局势再趋紧张,陶峙岳再次担任新疆警备部队司令。当时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下,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濒临覆灭。而新疆远在戈壁荒原,已成为国民党难以顾及的孤岛。但是反动派仍然想作最后的挣扎。1949年2月,李宗仁命令陶峙岳只留一个旅担任新疆防务,其余驻军全部调入关内,以加强长江防线,企图抗拒解放军渡江。早在陶峙岳从兰州赴新疆之前,张治中就曾对陶峙岳详细谈过自己实现国内和平的设想,陶峙岳深受启发和鼓舞。此时,陶峙岳接到内调命令后,为保证新疆局势的安定而费心思量,想要找出万全之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陶峙岳表示不愿回到关内打内战。为了拖延时日,他亲自拟定了一个10万大军在千里戈壁行军的庞大军费计划,上报给李宗仁。他本人也以种种理由,不去南京和广州,以争取时间,等待形势的发展。他多次召开会议,向部属阐述“保国安边”的思想,要他们以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为重,以新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为和平起义打下了思想基础。他和驻南疆的副司令赵锡光秘密商谈,一致认为维护新疆局势的稳定,保障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他们相约三条,酝酿和平起义。1949年4月16日,国共和谈破裂后,周恩来为了促进新疆和平解放,亲自找到迪化市市长、共产党员屈武谈话,要他赶紧回到新疆,策动新疆部队起义,以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疆人民的损失。屈武回新疆后,盛赞陶峙岳的保国安边思想,联络陶晋初、刘孟纯、刘泽荣等人,积极襄助陶峙岳实现和平起义的大计。9月8日,毛泽东亲自召见张治中,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兵分两路,从兰州和青海向新疆进发,希望张治中致电新疆军政负责人,要他们以大局为重,和平起义。9月10日,张治中两次发电,敦促陶峙岳、包尔汉等人及时表明态度,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中来。9月15日,中共中央派邓力群带着张治中的电文,从伊宁来到迪化,会见了陶峙岳、包尔汉、刘孟纯、刘泽荣、屈武和进步组织“战斗社”、“先锋社”的负责人。陶峙岳向邓力群介绍了新疆军事情况和和平起义的准备情况,邓力群向陶峙岳转达了毛泽东对新疆和平的关注及张治中的电文内容,并向他们阐明了党中央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及政策,对他寄予了深切的期望。9月17日,陶峙岳与包尔汉分别复电张治中,表达和平解放新疆问题的决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毛泽东在北平见到他们的电文后,深感满意,写信给张治中,进一步指示和平解放新疆事宜。9月22日,张治中再次致电陶峙岳和包尔汉,指示他们派人和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接洽和平起义事宜。陶峙岳派第八补给区司令曾震五赴兰州面见彭德怀,商谈新疆起义事宜。9月25日,陶峙岳通电全国,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到人民军队的行列。9月26日,新疆省政府包尔汉、屈武也发出起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毛泽东、朱德于9月28日复电,称:“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疆而奋斗。”陶峙岳及所部将士和新疆各族人民获悉这份电文后无不欢欣鼓舞。然而这次起义实际上是风波迭起,陶峙岳在风浪尖上走过,其中的艰险难以尽述。在李宗仁命令陶峙岳部队内调之后,新疆驻军内部出现分歧,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尤其是骑兵第1师师长马呈祥,第78师师长叶成及其所属第179旅旅长罗恕人,他们都属胡宗南系统,死心塌地地效忠国民党、蒋介石。他们坚决请求内调,实际上是反对起义,局势变得分外紧张。陶峙岳多次和他们交谈,分析新疆的特点,指出部队驻地分散,不能互相支援,又由于地理环境特殊,难以得到外援,民族关系又比较复杂,一旦打起来,对国家、人民,对自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久,这三人又暗中密谋暴动,准备拘捕主张起义的刘孟纯、陶晋初和屈武。危急时刻,陶峙岳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为了新疆人民免受战祸,单枪匹马,深入虎穴,闯进骑兵第1师师部找到这三个人。正在开会的马呈祥、罗恕人等面对突如其来的陶峙岳,顿时失去了主张。陶峙岳经过和他们长时间的协商,终于达成妥协。马呈祥等人答应交出部队,陶峙岳答应护送他们及其追随者出境,循南疆去印度,以化解内战之祸源。而在马呈祥等人离境前夕,胡宗南还致电要求他们把部队带到南疆,他们看到大势已去,只好明哲保身,带着随从、家属,于9月24日离开迪化。当天,陶峙岳召开会议,任命韩有文为整编骑1师师长,莫我若为整编78师师长,刘抡元为第178旅旅长,罗汝正为第179旅旅长。9月25日,陶峙岳便通电起义。这次起义如果没有陶峙岳费心周旋,采取果断措施,就很难成功。因为国民党驻新疆部队约有半数操纵在马呈祥手中,他们一旦密谋暴动,阻挠起义,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后来有人指责陶峙岳放走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反革命分子,党中央毛泽东都公开纠正,认为陶峙岳这一做法有利于全局,是明智之举,不但不应该批评,还应该给予表扬。
陶峙岳小传(3)
10月2日,迪化市各族人民在和平广场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诞生、新疆和平解放。陶峙岳发表了演说。然而一小撮反动分子却不断策划和制造反革命暴乱,街上常会响起断断续续的枪声,出现一些反动分子的标语,新疆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迪化市内更是谣言频起,危机四伏。陶峙岳的心刚为新疆和平解放而欣慰,这时又压上了沉重的石头,他彻夜难眠。陶峙岳四处奔走,亲自下部队作报告,分析新疆形势、国内形势,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说明起义的种种理由,逐步稳定了军心。但由于新疆地域辽阔,部队驻地分散,骚乱事件仍时时发生。 为了进一步稳定局面,10月5日,陶峙岳亲自到酒泉会见了彭德怀和王震,受到他们热情欢迎,陶峙岳感叹地说:“我做梦都在想解放军早日进疆啊!”陶峙岳在酒泉还参加了第1兵团的常委扩大会,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容。对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彭德怀派人保护他远在四川的亲属,使他深为感动。他和彭德怀、王震还深谈了部队整编和改造、解放军入疆和组建军政委员会等问题,三个湖南老乡相见甚欢。不久,王震指挥部队进疆,陶峙岳万分激动,挥毫写下了《七绝·迎王震将军入疆》:“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渡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迎尽开颜。” 12月7日,新生的新疆军区正式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王震、陶峙岳等人任副司令员。19日,起义部队正式开始集中整编。陶峙岳以起义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名义,发布了《为整编部队告起义将士书》,要求全体起义官兵根据新政府共同纲领中关于军事制度的精神,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 1949年12月30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兵团司令员,王震任政治委员。从此,陶峙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认真做好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整顿作风,严格纪律,平息叛乱,维持社会秩序。同时,大力组织和发展生产,稳定了新疆的局势。起义前,陶峙岳曾和赵锡光相约,将部队交给解放军后,即解甲归田。解放后,在共产党大公无私精神的感召下,他打消了引退之意,决心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1950年2月,陶峙岳赴北京汇报工作,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他向毛泽东简要汇报了新疆的工作情况,毛泽东非常满意,并作出了对新疆工作的指示。毛泽东还请他共进晚餐,席间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有几样湖南家乡菜,使陶峙岳备感亲切。毛泽东和他直谈到深夜,不仅谈了国家大事,还谈到陶峙岳的家庭等。毛泽东还诚恳地勉励陶峙岳:“要好好学习,自我改造,过好三关。第一关是解放战争关,现已过去,过得很好。第二是土地改革关,不久就要过去。第三是社会主义关,现在还没有开始,要有思想准备。”陶峙岳当时并不完全理解。但他确信,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什么关都会过去的。以后每次赴京开会,毛泽东都会紧紧握着他的手,称他“陶将军”。通过与彭德怀、王震、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的接触,陶峙岳深深感到共产党人待人真诚,肝胆相照,不谋私利,生活简朴,他的内心更生崇敬,更加坚定了跟着党走,与人民的事业荣辱与共的坚定信念。 1950年,按照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新疆驻军开始屯垦戍边。195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2兵团和第5军合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后,陶峙岳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屯荒戍边、开垦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指示,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