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写给经理的教科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A级职员会贪婪地只去寻找“必须完成的工作”,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具备将精力全部集中到这上面的能力。此类人才,尤其是当“必须完成的工作”没有了之后,会“迅速回窝”。
  “迅速回窝”,就可以提醒上司自己有闲,从而在出现非常重要的急迫工作时,将其置于自己的职责之下。
  典型的B级职员(不如A级职员那样优秀的普通人才)会一直专心寻找“最好去做的工作”,并总是显得很忙。而“必须完成的工作”已经被A级职员抢先一步了。
  他们置必须磨炼新技能的客观需要于不顾,却对“自己很忙”这样的借口感到自我陶醉,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眼睁睁地看着晋升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掉。
  这样的人才会将工作所需要的提高技能的要求束之高阁,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视而不见,却将A级职员曲解成“一心只想往上爬”。
  当得力的部下,即所谓的A级职员真的打算辞职时,就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精饲料”之时,也就是对“必须完成的工作”始终无法落到自己头上而深感绝望之时。
  A级职员不会被动地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始终会主动寻找可成为自己原动力的工作。能否找出这种工作并将其分配给A级职员,是经理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问题3 部下罹患心理疾病
对部下的身心健康进行管理也是经理的重要职责。虽属常识范畴,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归纳与认真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现象不太明显,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在我们身边却并不鲜见。而且这种现象有日益加深的趋势。
  据负责推进信息化的财团法人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于2006年以日本全国的上市公司为对象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回答“员工的心理疾病有增加趋势的企业”占六成以上,“存在因心理疾病休假一个月以上员工的企业”达到总数的七成以上。
  说到心理疾病,通常人们都理解为是那些过分认真的完美主义者以及不太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才容易患上的病症。然而看似很健康的人,突然之间就患上心理疾病这种“完全无法预测的情形”也为数不少。
  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一旦部下患上心理疾病,休假、缺勤会增多,还会导致工作中失误增加或事故连连。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定会拖累部门的整体业绩。
  早发现是关键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周围人要及时予以发现。而由于社会对心理病患者缺乏宽容,那些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通常都会向公司隐瞒病情。此外,在多数情形下,就算真的患上心理疾病,患者本身也没有将其当做疾病来加以认识(即没有“得病的意识”)。当部下述说常为失眠、食欲不振而苦恼时,或许可以看做是部下已隐约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前兆。
  根据笔者的经验,能够察觉到这种“他人微妙变化”的人,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应当事先拜托女性职员,如果觉得某个职员“最近无精打彩”,要立刻告诉自己。此外,学习一些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对经理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记住,不要使自己成为部下患上心理疾病的病因,更不要导致职员的病情趋于恶化。
  通常大企业中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员都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有一些企业专门配备精神科专家作为产业医生。如果以前从未向上述公司内部的专家咨询过,或没有接受过与部下的心理健康有关的培训,则有必要专门抽出时间,学习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悲剧发生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才是部下罹患心理疾病的始作俑者,就悔之晚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问题4 遭遇外籍上司或部下
随着“二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那一代人大量退休,今后日本的劳动人口将飞速下降。与此同时,处于人口骤降时代十字路口的日本国内市场将会不断缩小,而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种员工人数呈慢性不足与不得不去海外寻找客源的状况,预示着今后日本必须大量起用外国员工。而在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方面,海外部的存在意义,今后将进一步得到加强。那些觉得“日本人只从事高端工作,不担当基础工作”、“外国人不可能当上司”等,都是不面对现实的守旧愚昧之人。
  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看,日本人从事低端工作的时代将很快来临。实际上,在那些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当中,由于当地分公司培养出了大量干劲十足、勤奋好学的中国人,似乎已出现了日本驻外人员找不准自己位置的状况。
  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
  在即将开启的大时代,无论上司还是部下,都不得不“被要求”与外国人打交道。即便如此,经理对部下进行士气管理这种职责的本身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对于尚不习惯与不同文化进行交往的日本人来说,想必很多时候都会苦恼于如何经营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吧。其实这真的很简单,前提是你必须了解“虽然他人的价值观很难改变,但还是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说服来加以影响”。
  当发生某种冲突时,首先应仔细分析这究竟是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还是因“态度”所引起的问题。许多被认为是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问题,其实都是态度问题。如果是态度所引起的,那么即使对方是外国人,也可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来加以改变。相反,如果问题的原因源于文化差异,事态就非常严峻了。此时,将问题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上司,并听取上司或人事部的意见才是最佳策略。
  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相互理解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不应将这种观点刻意疏漏:虽然存在文化差异,彼此仍是朝着同一目标一起努力的同伴。
  随着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接触的增多,以前无从显露的自身优点和缺点也会变得明显。受其影响,你会逐渐重塑一个崭新的、更加优越的自我。
  能否发现并享受到这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对于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而那些迄今为止仍无缘与外国人有任何直接接触的人,在惴惴不安地等待这种机缘到来的同时,可先通过学习英语会话或去海外旅行等方式,主动接触异域文化。
  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件恐怖的事。而消除这种恐惧的特效药,只能是“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5 猎头公司挖角
提供批量产品与服务的时代行将终结,而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与服务,即少量多品种的商品提供方式正在成为主流。为了对这种少量多品种的商品进行管理,企业所经营的专业领域今后将变得更加复杂与细化,企业内组织的数量,将会呈现增加的趋势。
  从结果来看,经理级职位的数量将会增加。与此同时,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会减少。因此,经理级人才将变得严重不足是现在完全可以预见的。轮到猎头公司大展拳脚了。而作为经理级人才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他们不会像经营者(董事会成员)那样,时常在媒体露面,网络曝光的概率也非常低。据说,猎头公司也存在着“双重困难”。其一是单凭些许消息来源就要集齐人才信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其二是受到公司器重的经理很少会主动表达跳槽意愿。在这种大背景下,采用类似于“只要有过当经理的经历,任何人都行”这种撞大运式的招聘方式,我们也时有耳闻。但今后,针对中层管理者的猎头公司势必会飞速增多。
  谨慎对待急不可耐的猎头
  “好的猎头,不仅是咨询专家,更是优秀的职业顾问。”尽管没有跳槽的意向,猎头从专业角度所提供的客观意见对经理仍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于猎头,不能一味地加以“利用”,而应以“交往”这种长期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一旦察觉到与自己接触的猎头给人以“急不可耐”的感觉时,则应慎之又慎。这是因为一心只想赚取中介费的猎头也为数众多。
  跳槽成功的案例本来就少之又少,匆忙中作出跳槽决定的成功可能性必然更低。即便近来跳槽已变得再正常不过,跳槽的风险仍是居高不下。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我们必须形成这样的意识:“一不小心跳槽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考虑通过猎头跳槽时必须弄清楚的是,自己是唯一候选人,还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一员。
  如果是唯一候选人,显然猎头会不遗余力地拿你向企业推销。
  与之相对,当自己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一员时,猎头“只有企业的人事部才是上帝”的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而这样的猎头是不会真心替你着想的,更不会维护你的利益。他只会抱着“凡是有过当经理的经历,任何人都行”的想法,不断寻找候选人,以便向企业展示自己的“海量”资源以及是如何地为企业卖力的。
  跳槽后,应绝口不提以前的公司
  当然,具体的跳槽心得,还请您参照其他书籍。但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当跳槽到了一个新环境后,类似于“以前我所在的公司如何如何”这样的话,应绝口不提。
  先不要急着发出挑战,试图马上改变新公司的职场文化,而应等到完全了解这里的文化、做事方式,即掌握了新职场的例行工作之后,再着手进行改变也为时不晚。
  接下来,为了对属于中层管理者职责范围内的例外情形进行处理,应了解例外情形包括哪些内容。对于无法理解例行工作的人来说,显然会将并非例外的工作,也看做是例外。
  

问题6 公司要求派驻海外
说到以前的典型海外派驻人员,其主流不外乎对当地的现场职员进行管理的主管级,以及在当地以董事的身份开展工作的副总经理级这两种。不过,如前所述,与因人口减少而不断缩小的国内市场相比,今后,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这种趋势,总公司经理级人才被派往海外的案例,未来将不断增多。
  正如大前研一先生在2006年底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美国的日本企业,大多数都负债经营;而到了2005年,进入美国的日本企业中,居然有90%在当地实现了赢利。对于具备了条件的日本企业来说,海外的确已变成了聚钱的宝地。因此,很少会有企业不闻不问地放弃这样的机会。
  “虽然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与海外的交易可能还很少,即使是需要派驻海外人员,可能也不会让自己成为牺牲品。”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想法,现实一定会很快将这种想当然击得粉碎。
  回国后职位岌岌可危
  海外派驻人员之间经常议论的“烦心事”首推因紧急事件而提前回国时,却发现在日本总公司已没有了自己的位子。如果因家人无法适应当地的文化而突然回国,结局就更加悲惨了。据说,不乏因总公司没有自己的位置而不得不黯然离职的案例。
  如果接受公司派驻海外的指示,就有必要对其中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将来回国的时候,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别的部门弄个经理干干;运气差的话,职务会变成主管,而被变相降职。由于这个原因,一旦决定去海外工作,就有必要随时留心国内的情况,把握好回国的时机。给海外派驻人员一个建议:到了紧要关头,不妨跳槽到当地企业,然后以“海外派驻人员”的身份杀回日本。
  或者,如果重视与其他海外派驻人员的交往,并建立起与其他公司海外派驻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网,到了紧要关头,可能会对自己成功跳槽提供助力。
  如果已经考虑到跳槽这种最坏的可能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即使被告知总公司没有自己的位置,也能保持强势。而从结果来看,获得不错的职位“衣锦还乡”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在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本身曾被派驻海外具备了海外经验的人才,在市场中的价值也一定会水涨船高。
  由于跳槽存在风险,因此,轻易不要跳槽,同时不能让公司摸清自己的底牌。
  我所认识的人当中,在派驻期间去当地夜大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并成功跳槽的,也大有人在。然而所有这些的前提是,能否让海外派驻实现升值以及如何平稳度过派驻期。
  

问题7 工作内容打法律的“擦边球”
仅以微小的差距决出胜负是商界的常态。想必各位偶尔也会被要求在法律上存在疑问的“灰色地带”开展工作吧。能具有完备的法律知识当然再好不过,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并非法律专业的工薪族来说,要完全掌握相关的法律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依靠经验,用心判断
  实际工作中,最值得信赖的还是自己的经验。应拿它与以往的经验或教训相对照,如果对工作的合法性存在疑虑,马上停下来。
  如果上司明知工作存在违法性却仍让你去做,应断然拒绝。如果公司因此而降低对你的人事评价,做好跳槽的准备就成为明智的选择。
  如果从事上述违法行为呈现常态化,并对这种状态见惯不惊,就必定会有罪行败露而受到追究的那一天。不能以出卖良知为代价去追求“良好”的人事评价。
  一名优秀的员工不能只关心赚了多少钱,着重“收益的量”,而应将如何赚钱放在首位,着重“收益的质”。
  近年来,连续曝光了多起企业丑闻,如三菱汽车隐瞒产品缺陷、护理界巨头SN公司不当获取护理报酬、MEATHOPE公司引发的绞肉馅掺假事件等。日本的经营者也应当对企业如何遵守法令进行反思了。
  许多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律部(或法律团队)来负责法令的遵守,因此,只需由这方面的专家多进行几次与业务相关的培训就可以了。
  如果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邀请外部专家前来开办讲座就成了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不能以常识来判断海外事物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以常识来规避危险,归根结底只适用于国内。在海外,本国的常识有时并不通用。希望各位注意的是,如在海外雇用当地的劳工,不仅要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还应遵守国际劳动法。
  违反劳动法是不折不扣的犯罪。正如各位熟知的那样,日本人明显存在“过分勤劳”的倾向。如果以日本人的常识来驱使当地员工干活的话,就可能引发出乎意料的争议。
  在派驻海外期间,最好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日本商工会议所(简称“日商”,是一个基本上由中小企业组成的经济团体。——编者注)等机构,对法律上需加注意之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近来,所有国家的商工会议所都在各自网站的主页列出了存在争议的具体事例,这为我们提供了便利。
  

小知识 美国独特的证据开示(Discovery)制度
常常有人自以为天衣无缝,而做些见不得人的事。然而被诉讼时,真相却不可思议地掌握在检察官或对方律师的手里。
  特别是当受到美国的企业起诉或在美国打官司时,就会因俗称证据开示(Discovery)制度的规定,而使公司内所有的文件资料,落到对方律师手里。尤其是电子数据的开示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无论是在多么隐秘的状态下进行,公司内部的邮件往来中还是会留下“蛛丝马迹”。因此而定罪量刑的企业,今后肯定还会进一步增多。
  法律雷池不可越。因此,任何时候都应当把握好法律的准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邮件是非常方便的工具,一旦被公司以外的人看到,却很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容易造成歧义的信息绝对不能以邮件的形式传递。一封短短的邮件被作为证据采用,最终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或和解金的案件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要有这样的认识:如果明知是与产品责任法(PL法)相抵触的问题产品或违反知识产权的产品仍进行生产,必定会被绳之以法。
  如果是大企业,假如企图谋划违反反垄断法的私下交易或排挤竞争对手的阴谋,也一定会自食其果。
  虽然这种证据开示制度原产于美国,尚未引进到日本,但由于在日本,诉讼制度不断得到充实,效率持续提升,效法美国的这种证据开示制度来改善证据收集流程的呼声正日益高涨。
  

问题8 如何选择具有升职潜质的部下
必须坚守的原则是,不能选择唯唯诺诺的人,必须让真正的“合适人选”得到晋升,哪怕对方有些桀骜不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企业的本质:不是本该晋升的人,而是让滥竽充数的冒牌货得到晋升。一旦冒牌货得到晋升,组织的权威就会崩溃,员工的心思将会全部花费在公司内部政治博弈上。结果,公司丧失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如何找出“合适人选”
  这里所说的“合适人选”,是指超越了个人的利害关系,将整个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能让公司得到发展的人物。他能让所有员工变得快乐,因此,是可以无私工作的人物。
  令人困惑的是,要找出这样的人物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人是不能单凭语言表达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判断的。以小林秀雄(日本作家与文艺评论家)的口气来说的话就是:“看一个人,不能凭远远地望一眼,就能一抓一个准。”
  应主动与人交往,只有通过广泛见识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才能培养出识别人的能力。
  据我观察,那些能被称为“合适人选”的年轻部下多是这样的人才:说得客气点是自大,说得直接点是傲慢无礼、不讨人喜欢的家伙。不过,如果仅因傲慢无礼,就缓升其职,这样的人才会头也不回地离开公司。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傲慢无礼,是因为他们计较的不是像“明天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这种眼前的小事,而是一直关注本公司的未来,乃至国家的未来这样的远大目标。
  当然,也不能因此而简单地一概而论:只要傲慢无礼就是合适人选,只要彬彬有礼就是冒牌货。
  向优秀的部下强调协调性的重要意义
  缺乏协调性并且自大,仍可以原谅,但仅限于年轻时。
  不成熟的人获得晋升的最高职位不会超过主管。有必要让部下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在没有变得成熟前,不可能升得更高。虽然不会因对方爱耍小孩脾气,就使其出众的才能受到埋没,但要让对方准确地理解这一点,则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日俄战争前夜,之所以当时即将面临退役的东乡平八郎当上联合舰队的司令官,还得感谢日高壮之丞。后者无论从资历还是功劳来说,本该稳操胜券,却因过去小错不断,而失之交臂。
  坚持己见是要冒风险的。因此,在坚持己见时,应当准确地拿捏分寸。具体来说就是,自己想得到怎样的结果,可以承受多大程度的风险(即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关系)。
  应当予以擢升的部下,并不一定仅限于正式职员。在合同制职员、派遣职员和兼职职员中,也会涌现出能力超越正式职员的人。
  正是由于雇佣条件不稳定,非正式职员才充满饥饿感,他们当中出现表现优异、值得正式予以录用的优秀人才的概率,会变得越来越高。
  虽然将非正式职员录用为正式职员手续上并不简单,但如果他真的是“合适人选”,录用他,不要犹豫。
  如何化解他人对部下的嫉妒
  晋升部下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来自于他人的嫉妒之情了。
  作为可化解这种危局的手法之一,让将要晋升的部下忍气吞声地升职,同时,将他调往其他部门。
  未得到晋升的部下和已经晋升的部下脱离了接触,所产生出的嫉妒就会减小。而对即将得到晋升的部下来说,更换部门正好成为其拓展视野的天赐良机。
  此外,对经理来说,让修成正果的部下获得晋升,并派往其他部门做“卧底”,作为构筑公司内部政治博弈网络的一个环节也非常实用有效。当然,就算部下调换了部门,也不能就此中断与该部下的联系。
  

问题9 资深主管不理会命令(1)
据说猩猩的DNA与人类存在高达98%的相似之处。它们的社会与人类一样,都是金字塔型。当地位低的猩猩遇到地位高的猩猩时,会百般谄媚,神态令人哑然失笑。猩猩的世界也存在着权力斗争。为了推翻大当家的统治,二当家、三当家联手挑战大当家也是屡见不鲜。
  主管向经理叫板,也基本上出于本能。因此,突然受到来自于自认为关系良好的主管的袭击,也就不足为怪了。要决出胜负,只有做到出其不意,才会有较高的胜算。因此,如果对受到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话,就会手忙脚乱;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就无法作出合理的应对。将资深主管的叛乱扼杀于摇篮之中
  由于资深主管对经理的死穴了如指掌,集中全力专攻死穴的话,这会让经理穷于应付。
  这些主管对于如何向副总经理等高层疏通关系,也得心应手。因此,一旦应对有误,可能危及经理的前程。
  导致这种事态的原因是,对于晋升经理希望渺茫的资深主管来说,日常工作中很少能感受到新鲜感与挑战,所分配的工作似乎全都索然无味。
  或许对方有这样的焦虑:如果总是如此平庸的话,就有可能在主管的位置上终老一生。偏偏他们对于自己拼命工作,结果却止步于主管的现实难以接受,一有机会就想得到更进一步的升迁。而你,正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绝不能姑息养奸。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可以在前途无量的优秀主管与资深主管之间,来一场业绩竞赛。
  此计成功,则主管们根本无心去攻击经理,相反,他们会为得到经理的青睐而争相表现。这个计策也会为整个部门业绩的提升做出显著贡献。
  此外,将劳神费力的新人教育交给资深主管,通过让他去完成人才培训这种重要而困难的工作,使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学习将来作为经理必不可少的技能”,也非常有效。
  经理仁至义尽,资深主管却依然不依不饶时,就要留心收集该主管不服从行政命令的证据(如邮件或其他部下的证词等),向人事部反映,并在法律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对无正当理由,蓄意破坏团队和谐的人,为了警示其他部下,应拿出毅然决然的态度来应对。
  树立自己的权威
  对部下来说,经理最好是个态度随和的人,但随和不等于懦弱。一旦经理变得懦弱,在部下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发生动摇。
  平时注意树立经理的个*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部下的无端攻击。
  所谓树立威信,简单说来就是给自己建立起“权力的品牌”。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即便是虚张声势,也给人以屏息凝气之感。
  不受权威影响,不向权威低头的职员并不多见。因此,经理应当善加利用权威性。而树立权威的方法有很多种。
  树立权威,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让部下明白经理的政治网络非常广泛,甚至直达经营层。可以不经意间提及自己和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等一起去打高尔夫,和总经理一道去喝酒并受到表扬,常被公司内部通讯提到等。
  从这些话中,部下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公司内部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与这位经理分庭抗礼的话,自己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长久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独立的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闪闪发亮的钢笔、通过秘书来联系、剪裁得体的套装、价格昂贵的钟表、高级外国车、品位一流的会员制酒吧等都是树立权威的常用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炫耀“等级差别”,以此来强调自己生活在与众不同的世界,并在他人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

问题9 资深主管不理会命令(2)
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同样也未能免俗——据说他曾支付过一笔钱,使自己在大学食堂中的座位顺序更靠前些。
  世界上任意一家银行,其总部大楼之所以庄严肃穆得令人吃惊(其中有的甚至达到重要文化遗产的级别),正是为了突出大众对银行寄予厚望的稳重感。同样地,让自己具备“历史般的厚重感”,也有助于树立权威。
  有人认为学历、证书无法代表人的实力。然而,作为品牌来说,学历、证书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要想想在日本已日益成为社会问题的假文凭、文凭工厂的大行其道,就会恍然大悟了。求助于文凭工厂无疑是件可耻的事。而去正规的在职大学进修获得学历或通过努力拿到资格证书,其意义就不单是获得知识那么简单了。
  除学历、证书以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社会认同的方式,比如,接受杂志采访而出现在报道中、著书立说、身为著名博主等。多数人都喜欢主流、正宗所带来的安全感。他们对这种权威深信不疑、极力讨好的心态是很难改变的。
  尤其是在公司组织中,这种树立权威的行动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从结果来看,决定晋升的人事评价无论怎么改变,主观因素仍然占据很大份额。
  作出晋升决定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支持该人事评价的权威性不够,则评委们理所当然会对作出晋升的重大决定惴惴不安。
  最终胜出的人并非多数人心目中认为“要是那个人的话,就是当然之选”的众望所归的人物,而是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晋升无望的人。存在于上述真实事件中的玄妙,正是这种权威力学作用的结果。一心只想着树立自己权威的人,是丑陋的。不过,如果因此就对那些断言权威毫无意义的人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就显得太天真了。本章要点如何应对将要发生的问题向C级职员提供“可以做好的工作”,以此来提升对方的士气与能力。
  不能以“自己能做到的事,别人也能做到”这样的想法来“换位思考”。为了不因“当意识到时,部下已找好了下家”而措手不及,平时就要注意对部下进行观察,同时,建立起公司内部信息网络,保证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情报。部下“我想辞职”的说辞,多相当于“请听听我真实的想法”的暗示。
  为了及时发现部下心理疾病的征兆,应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请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职场女性告诉自己状态异常的职员。
  解决与外国人之间产生的问题,分清是“文化差异”还是“态度问题”最为关键。
  如果是“文化差异”,则必须向上司报告,并慎重应对。即使遭遇猎头,也不要急着跳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