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斗星 :一部草根的图腾-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在前面——《北斗星》:一部草根的图腾
《圣经&;#8226;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

  然后,这人就往外国去了。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奴才,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精英与草根的生存压力,向他们的社会地位一样,天壤之别。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以钱论英雄的时代:以前那个时期,会把人们按财产多少来划分贫、下、中农,现在流行的,是草根与精英的落差。

  谁是草根,谁是精英?是那两个成功的奴才可算精英,还是那一个没有商业头脑的奴才甘于贫穷的草根?

  中国5000年的历史,是一部精英史,还是一部草根史?

  中国的老百姓,是顽强如野草,还是苦难似浮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永远都是任人宰割、沉默的羔羊?是自己创造了生活,还是像蝼蚁一样,在生与死之间被生活所选择?

  我们所在的地球,从来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最底层的草根们,为了活命,何其艰辛?

  草根化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草根?什么是草根性?什么是草根化?什么是草根文化?

  中文没有专门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这个词条的解释,但总算是找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

  草根(grass 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掏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① 群众的,基层的;

  ② 乡村地区的;

  ③ 基础的;根本的。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草根应该有两个特点:

  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

  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 

  草根文化(grass…rooted culture),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草根文化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曰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

  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双手劳作,靠老天吃饭;一代代繁衍,随遇而安,只求温饱和生存,决不苛求上苍。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

  10年前,我们还生活在农村,3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在农村,100年前,我们的祖辈大都在农村——我们都曾经是草根。

  身为草根的老百姓苦啊。草根中的草根——农民更苦。

  天灾人祸,旱涝虫灾,野狼肆虐,土匪横行,乡绅霸道,官吏腐败,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外侮入侵,疾病流行。直至今日还没有解决吃饭、住房、医疗和教育四座大山的难题,可草根依然比我们这些伪精英活的坚强。

  是什么让草根如此坚韧?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草根生命不止,奋斗不休?

  仅以此篇,献给生我们、养我们的草根一样的父亲母亲。 。。

北斗星:开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8226;潼关怀古》

  古人一首散曲,说不尽草根的苦辣和酸甜。

  华夏文明五千年,得山东者得天下。而扎根在山东大地的布衣百姓们,更像是满山遍野的荒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年年、一代代,顽强地生存下来。

  山东,自古以来就以“中华文化图腾”的发源地之一闻名天下,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是中国最早的直立人之一,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龙山文化的发掘之中,有最早的汉字陶片。

  黄河之畔,北海之滨,泰山脚下,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山东很早就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统治的中心区域;对山东东部未汉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进行统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子牙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封于鲁。

  齐鲁大地,从此成为山东的代名词。而在这片并非想象得那么富庶的土地上,过于庞大的人口和相对稀缺的资源之间,草根们面对生生繁衍的祖传重任,不得不与天抗争。

  据《左传&;#8226;僖公四年》记载,齐国定都临淄,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

  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也非常发达,山东得海盐之利,有冶铁之功,桑植、纺织业也很发达,所以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8226;鲁颂&;#8226;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尊而亲亲”,农业发达,民风淳朴,加上孔孟文化的熏陶,山东遂成为后世推崇的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

  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

  在这些圣贤、达人的背后,是无数草根的默默耕耘,每一次朝代更迭和战乱纷起,则是“千村仳离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草根的命运,如同蝼蚁、浮萍。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个国家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

  公元前221年,地处西方的秦国经过百年励精图治,“远交近攻”,将战国七雄之中的六国一一剪除,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华夏中国首次实现了大一统。

  孟姜女哭长城,千百年来一直在控诉秦始皇的穷兵黩武,五月五端午节的由来,一代代纪念着不肯随波逐流的忠臣屈原,秦朝的建立,是无数草根的累累白骨和妻离子散。

  祥云色的大汉王朝是中国人真正崛起于世界之林的第一次,也是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大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东西遥遥呼应,而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1700余万人、390余万户,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草根百姓们一次次陷入水深火热的颠沛流离之中。

  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山东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

  唐朝至隋朝初年,山东地区的户数占全国总数的21%。

  至唐后期,山东战乱又起。天灾、人祸不断,于是黄巢起义,延续了历代反民必出山东的惯例。

  到北宋时期宋江等人在水泊梁山揭竿造反,替天行道,这个故事后来被施耐庵先生写进了《水浒传》。

  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更不及西汉时期的十分之一。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

  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

  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

  明朝灭元朝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山东,也有了“山西大槐树老鸹窝”千里移民的传说,以及后世子孙寻根的执著。

  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省,疆域除了齐鲁大地,还包括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这也是山东、辽宁渊源的开始,后来清朝、民国期间近300年间的移民浪潮——“闯关东”,山东人成为主力军,既是天灾人祸,也是寻根溯源。

  老百姓难得过上舒心的日子,“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种理想在内忧外患之下也成为一种奢望,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人的大门。

  山东的老百姓敬天敬地敬祖宗,可是老天爷不开眼,山东十年倒有九年旱,一年不旱来水灾。

  清光绪三年至光绪六年(1876—1879年),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发生特大旱灾,延续时间之长,波及地域之广,古今中外罕见,据历史记载:仅仅饿殍就达一千万人以上,被称为古所仅有的“大祲奇灾”,以“丁戊奇荒”闻名而载入中国近代灾荒史。

  李鸿章时为直隶总督,正处重灾之区,赈灾工作十分繁重,他在天津设立了直隶筹赈局处理赈务,盛宣怀以候补道的身份参加该局工作。盛宣怀在晚年回忆:“光绪四年,河间大灾,赤地千里,天津遍设粥厂,途为之塞,李督派余往视河间,先入献县境,即见饿民扶老携幼,乞食于道,风吹即倒。”

  “丁戊奇荒”仅仅是千百年来天灾人祸的典型之一,山东,这个开垦最早的中华大地之一,似乎已经不再被上天庇佑。

  1883年,黄河在山东境内决溢43次,口门53处,章丘等处一片汪洋,冲塌齐东县城数十丈,城内水深二三尺。

  1884年,黄河38次决山东境内,灾民百余万,仅齐河县死伤千余人。

  1885 年,黄河数决山东境内没,历城、章丘等处灾区甚广,被淹人口30余万;长清至济阳、齐东尽被水淹。

  1886年,黄河数决山东境内。

  1887 年,黄河数决山东境内,寿张、东明、东阿等县受淹。

  1895年,黄河及卫、运河决山东境内,20余县被淹。

  这一年,大清王朝与近邻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日军在黄海上大捷,继而攻占威海卫,号称“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黄河连年水灾,1896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奏称:“自光绪八年黄河桃园决口以来,或一岁一决,或一岁数决。”

  1897 年,黄河在山东境内凌汛决口,10余县被淹。

  1898年,黄河再次决口,“水势之大,灾情之重,从未有如今岁伏汛之甚者,溯自历城南岸杨史道口等处民埝漫溢后,各属报灾者纷至沓来。”

  “其水挟徒骇河而行,纵横泛滥,各州县平地水深一二尺至三四尺不等。”这次水灾波及历城、章丘、东阿、平阴、肥城、阳谷、汶上、郓城、茌平等29个州县。

  1898 这一年,黄河决口山东境内,30余县受灾,人员伤亡严重。

  天灾不断,外来入侵也接踵而来——1898年,青岛和威海卫分别被租借给了德国和英国。

  大清王朝大厦将倾,草根只有自寻生路。

  继1898年大涝之后,1899年山东又遭遇大旱,“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省被旱之区甚广。”

  据《续修济阳县志》记载:“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旱,日赤如血。”

  又据《清平和临清县志》记载:“二十六年,复大旱,饥。”据统计,山东全省受灾多达76州县。

  同时,山东又遭虫灾。

  据记载:1899年“山东登、莱、沂、青四府,春间亢旱,二麦欠收。七月间,虫食禾稼净尽,粮价昂贵,较之光绪二年加倍,其被灾情形,登州以海阳、莱阳、招远为最;莱州以平度、即墨为最;沂州以莒州、沂水、日照为最;青州以诸城、安丘为最,饿殍枕藉,倒毙在途。”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统计,1898年,山东受涝、风、虫、雹等灾的州县有61个,受灾村庄24131个;1899年,又有48个州县,7572个村庄受灾,青岛地方记载:“山东大旱,青岛降雨只有两英寸”。

  土地大旱,许多州县因旱灾而小麦欠收,饥民大增,曾是义和团重要活动地区的鲁西武城县由于“天久不雨,人心思乱”。

  山东大地,风雨飘摇。

  天下之大,竟然生无立锥之地,死无葬身之地!那些靠天吃饭的草根百姓们,哪里才是他们生存之所和幸福的归宿?

第一部,第一章,雪
第一章 雪

  光绪25年,也是1899年,对很多世世代代就在黄土地上讨生活在冯家坡人来说,可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经历了前几年的连续不停的大水灾,到处是河流决口漫水,过了年的老天爷似乎是忽然就睡着了,这一整年都没有见到几滴雨星,春天干刮风,夏天不下雨,到了秋天大面积歉收,粮食不到往年的三成。

  在这个西靠沂蒙山、东望五莲山的小山村里,由于持续大旱几乎家家户户的米缸都空着大半截。往年的秋天是收获时节,山地里那望不到边的片片青纱帐里,草狼,山猫子,野兔子,野山鸡,皮子……,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小动物,都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山包里面。 

  这年秋天,连狼群也很少见,几阵凉风一起,几场大霜一降,原本就稀疏的草木枯萎了,高粱、玉米的秸秆也像蚰蜒猴子,抽抽得没有样子,连村里的牛、马、驴、骡子和羊都没有过冬的粮食,更不要说人的口粮。 

  春夏少雨,秋天歉收,冬天却早早第降下几场大雪,给群山和原野盖上了厚厚的一层被子,只有松柏树依然苍凉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枝干,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和口哨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老天爷不开眼,就什么也靠不上了——欠账还钱,种地交租,不管朝代怎样变化,不管哪个人来人往来,老百姓都要纳税交粮,少交一粒也行不通。 

  除了种地吃饭,还能到哪里去?逃到深山野林里,聚伙当“红胡子”啸聚山林?还是飘扬过海去辽东,闯关东? 

  那都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营生,没有看到几个乡里乡亲落下个体面风光又活命的下场。

  眼看年关将近,冯家坡和附近的小村子寂静得像旷野的坟地一样,白茫茫的山包里,除了一两声爆竹,偶尔还会有几声看家狗的叫声远远地传过来。

  1

  老孙头推着木轮车,沿着弯曲起伏的山路急匆匆地往家赶,10岁的儿子狗蛋在前面拉着绳子,小脸蛋红扑扑的,嘴里呼哧呼哧冒着白气。小推车一边绑着几袋米和几个箱子,那是在胶澳做买卖三年的积蓄,独轮车另一边配车的,是自己的媳妇兰草,坐在小推车上,大大的肚子在老棉袄下面像个皮球——很明显的又怀上了。

  车子后面跟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大闺女,俊俏而飞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长长的辫子垂在胸前,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花袄有些破旧,却挡不住女孩子天然的美丽青春的气息。

  “在胶澳一呆就好几个年头了,也不知道家里成什么样了?张老海老两口子和张旺那孩子也快一年没见着面了。”老孙头跟媳妇闲拉呱,老孙头并不老,还不到40岁,可常年风吹日晒,倒像50好几的人,所以落下这么个大号。

  媳妇在颠簸的木轮车上坐得腰酸背疼,一边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一边稍稍回头,拿出毛巾给男人擦擦汗;“是啊,张旺和咱们家梅子的事,回头你跟张老海再合计合计,我看过了年就把喜事办了吧。”

  “好几年不见了,也不知道张旺那孩子出息成啥样了,当初两家又没坐在一起把亲事定了,自打那年张旺到咱们家偷石榴吃,自己被树上的巴夹子给弄了一身红疙瘩不说,连咱家梅子身上也落了两个大包,脖子上那片红肿,可害得咱们闺女哭了好几天,打那梅子一直不愿看到张旺,也不知道现在咱家梅子愿不愿意跟老张家结亲?”

  “那都是猴年马月的旧事了,闺女大了不由娘,你看不出来吗?前年张老海一家人到胶澳,梅子和张旺什么时候分开过,别看不说话,吃饭就往一起靠,我和你当年不就是这样成的吗?”

  兰草笑着责骂自己男人:“我当年啊,是被我娘给糊弄住了,我可没看上你,你老给我们家干活,我娘就看上你人实诚了,我爹不当家,到我们家提亲的人都是我娘招呼。谁知道稀里糊涂就上了你的贼船了。”

  老孙头也笑了:“可不兴你说我丈母娘,要不是他老人家点头,当年我还真进不了你家门呢。看看给你提亲的人和到你家的媒婆,真排了长队了。除了有把子力气,能干活,我算哪棵葱啊?”

  “要说,你这个人我娘还是选对了,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强,你看那些男人现在干啥去了:财主的儿子,先生的兄弟,还有扛过枪的人,现在都没有你混得出息。咱们家梅子找婆家,也得找个你这样的。”

  狗蛋回头跟他爹搭腔:“我旺子哥可不是你这样子的,脑袋瓜子可好使,不像你。我姐和旺子哥早就和好了,在胶澳那一回我还看见俩人抱在一块呢。是吧,姐?”梅子知道爹娘在说自己的婚事,故意慢吞吞拖在后头,却又离得不远不近,能听到爹娘的话音。听到狗蛋的话,脸上腾地成了大红布:“再不好好拉车子,乱说话,看姐不撕烂你的狗嘴。”

  说着就跑着追了上来,做出撕嘴巴的架势,吓得狗蛋扔掉手中挽着的绳子,直往路边的小山坡上跑。

  兰草笑得岔了气,双手扶着肚子喊“有点疼”,老孙头慌忙放下小拖车,双手从媳妇腋下穿过去,把自己媳妇搀扶下来,小心翼翼坐在路边一块大石上。

  又脱下自己的羊皮袄,给兰草垫在屁股下面。又回身喊姐弟两个:“你们两个也别瞎闹了,路边净是深沟悬崖,摔下去也不是闹着玩的。好好歇一歇,再有2个时辰就到咱们老家了。”

  2

  一家四口人正在路边的大石头上东一句西一句拉着呱,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模仿小叫天谭鑫培《捉放曹》的京剧唱腔: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我先前只望他宽宏量大,

  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

  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

  这才是花随水水不能恋花。

  这时候我只得暂且忍耐在心下,

  既同行共大事必须要劝解于他。

  休道我言语多必又奸诈,

  你本是大义人把事做差。

  吕伯奢与你父相交不假,

  为什么起疑心杀他的全家?

  一家人被你杀也就该罢,

  出庄来杀老丈是何根芽?”

  狗蛋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大,娘,我听是老海叔和张旺哥来了,一听这调式就是我老海叔的。我去看看?”

  老孙头脸色马上拉了下来:“山陡坡急,忘了你两个弟弟怎么没的?你个兔崽子要是有点闪失,老子找谁说理去?”

  狗蛋原来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三年前也有四五岁了,吵着闹着非要跟着老孙头去打猎,老孙一时高兴,心想只是打兔子不去远处惹狼,七岁的狗蛋带着两个孩子应该不会有差池。

  天不佑善。

  打了几个兔子就要回家,老孙头和狗蛋一人领着一个孩子,偏偏在陡峭的山路上遇到了两支大狼,老孙头顾不得绕道,也没有旁的路可走,一枪打中了母狼,那头公狼却被后面赶来的一挂大车撵得无路可走直往前撞,狗蛋被狼碰了一下,身边的双胞胎弟弟吓得转身就跑,失足跌下了悬崖。

  狗蛋不管爹的脸色,撒丫子就消失山坡转弯处。

  不一会儿,三个人跟着狗蛋有说有笑走过来,一个高个子中年人大老远就喊起来:“老孙,老兄弟,怪不得大早晨堂屋门前那棵梧桐树上就有喜鹊叫,感情是亲家们回来了!”

  高个子身边的小伙子脸上有些挂不住:“爹,人家还没过门呢,这么说也不怕人家难为情?”

  小伙子后面的妇女,张旺的妈笑着说:“梅子和你的事,你孙大伯、大娘早就跟你爹和我合计过了,过几天梅子一过门,咱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

  老孙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回来了?”

  张老海憨笑着说:“天底下可没有不透风的墙,前些天村里吴半仙打胶澳回来,说见到你了,在胶澳卖鱼发财了,要回家过年。哎,老孙哥,你这右腿是咋的了?”

  老孙摆摆手:“一言难尽,还不是为了一个鱼摊儿,被胶澳地皮上的小流氓给打得。”

  张老海叹了口气:“老孙哥,这几年难为你了。”

  老孙头摆摆手:“过去的事儿,就不要再提了。三四年不见,咱老哥俩还是坐下好好唠唠嗑。”

  张老海媳妇直奔未来的亲家母,兰草挺着大肚子迎上来,老孙头忙过去搀扶:“熊娘们儿,自己身子都这样了,还不知道爱惜自己,老海两口子也不是外人,你还客气啥啊?自己坐好了。”

  张老海媳妇忙过去扶兰草:“就是,兰草嫂子,你可别动,小心伤了胎气。”两个妇女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儿。

  张老海从腰带上解下烟叶布袋,捏出烟叶递给老孙头,两个大老爷们儿拿出铜烟袋锅儿,填满烟叶使劲咂吧咂吧,烟锅子冒出青烟,红色的火星子一闪一闪往外迸。

  还是张老海先开口:“老孙哥,胶澳那边好不容易站住脚,怎么又把家当全部搬回老家来了?”

  老孙头叹了口气:“穷家难舍啊。狗蛋他娘又怀上了,以前想要,老天爷不给,现在梅子和狗蛋都长大了,有那两个双胞胎的教训,也不想要了。谁成想偏偏又种上了。胶澳那边有老兄弟高个子青年,也快20了,在胶澳混上几年,就可以娶房媳妇。也算了却了我这当大哥的一块心病。”

  不远处的大石头上,张旺和梅子背靠背坐着,狗蛋在一旁玩手掌抓石子。

  张旺和梅子碍着狗蛋在边上,两个人都是欲言又止。张旺想了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小声问:“梅子,你猜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东西?”

  梅子打趣地说道:“要俺猜呀,一准儿是你又爬树上亲手摘了一个石榴,还捎带着几个巴夹子。”

  张旺摇摇头,有点不好意思:“你还记得那些事儿啊?现在寒冬腊月,哪来的石榴?”

  说着从衣兜里拿出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镯子,递到梅子手上。

  梅子仔细看了又看,白他一眼:“这么金贵的东西,不会是你们家祖传的吧?”嘴里说着,玉镯子早套到了手上。

  梅子说着举起一个袋子,“猜猜俺给你带来啥了。”3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