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守忠,你不是接触高官最多吗?你从宰辅们口中套出来的数据只能做个参考,但是你对社会基本面的了解是我们当中最强的。说说你对现阶段最迫切的工作有什么看法吧。”李基点名叫赵守忠爆料。
“我先把数据公布下,赵宋官方数据现在境内户口近1800万户,人口9142万人,相对于建国时一百年增长了5。6倍。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实际户数约2100万户,人口数1。274亿人,相对于建国时,一百年增长了7倍。赵宋官方数据现在境内可耕作土地数4。71亿亩(现代亩,而非宋制亩),相对于建国时,一百年增长了1。6倍。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实际可耕地7。33亿亩,相对于建国时,一百年增长了2。44倍。
也就是说一百年的时间内官方数据统计人均土地数从20亩左右下降到5。15亩,也就是说土地相对于人口rì益稀少。地价和农业资源越来越贵,粮价也随着人口增长而稳步上升。土地兼并严重的程度可以说达到顶峰。
户口分五等按一户5人算,一二等算上户地主,一般超过百亩土地,人均土地超过一百年前,三等的中户有五七十亩土地,算是富农和自耕农上层。交税哪怕只交一文钱的也算主户,税钱五百文以下土地五七亩的五等户和税钱一贯钱到五百文之间土地三五十亩的四等户之类的下户只能算自耕农和部分租种土地的半自耕农,人均不到5亩土地的穷人就占总人口的45%。没有税费负担的,没有一丝土地的无产者是算客户(完全佃农)占总人口的35%。
客户、下户以及算中产阶级的富农第三等中户就占总人口的85%,把城市的手工匠人和作坊主、一般中小商人计算进去,比数达到94到95%。也就是说上户和中户的地主阶层加上大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阶层只占总人口的5%到6%。而这些富户占据总土地的比例起码超过81。5%,贫富分化绝对算是达到封建国家中的极致了。我相信没有人可以在一个这样的小农业国家实现中产阶级主导社会的梦想,我们起码的条件都没有啊!”赵守忠感叹道。
“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我们不是来当大地主和大官僚的,更不是来当商业和金融资本家的,我们是代表先进文明的人,是来这个时代改变世界命运的人。就要不畏惧一切困难,要迎难而上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嘛!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辰基集团已经是全大宋帝国最富有的组织,单论名下的不动产就价值数十亿辰基钱,未探明的矿产和未来将要升值的房地产就有数万亿辰基钱的空间。可以打破除了未来天朝执政党以外的所有组织的记录了。在座的诸位每一个人的财富绝对超过未来世界明面上的世界首富。
我们有远远超过西方未来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导阶级----那些新贵族和商业资本家的财力物力,有远远超过他们的指导思想和经验,有远超他们的执行团队和与顽固势力斗争的战斗技巧,有比他们富裕百倍的市场环境,有比他们更开放的非神权世俗zhèng ;fǔ。我们拥有这样好的条件难道还不能超越落后的欧洲,提前进入工业社会吗?”李基看着没赵守忠打击的没有信心的众人反问道。
“你的意思就是要建立一个集权的由地主阶级主导的过渡到资本家阶级主导的帝国?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主要目标?什么叫帝国?没有实权的君主能叫帝国吗,不管是你做皇帝还是架空赵熙,我们不都是幕后寡头?说到头不就是商量我们当财阀还是当革命投资家嘛!走改良派就是缓慢推进经济基础由小农经济向大工业体系经济转型,慢慢同化地主变成资本家。走革命派就是建立军队,赵宋王朝被推翻后激进的扫荡反对转型的保守势力,直接搞大zhèng ;fǔ主导的原始积累嘛。”王能一针见血的支出两条路的关键。
“不愧是王能,我们就是商量是选成本高、时间长、积累多但是没有多少后患的改良道路,还是选择成本低、时间短、积累少但是后患无穷的革命道路?这就要取决于诸位的耐心和理智了。我决定投票表决这次意义重大的决策,一人一票,得到我们十五个人中八票和八票以上的路线就是我们今后的基本路线。我们三天后投票。”李基当机立断的拍板。
第四十四章 何种帝国?
“狭义的帝国一般仅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称号的使用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认同。帝国的国家首脑一般为皇帝,汉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首脑也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帝国君主通常为世袭,但也有通过选举和指定产生的,如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些国家常自称为帝国,或把帝国一词写入正式的国号(如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限于帝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几乎所有狭义的帝国都出现在亚欧大陆。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大秦国),神圣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大食国,或萨拉森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1933到1945年存在过的,并且反人类的纳粹德国,在历史定义上也算是一个帝国。”赵守忠一口气说完了历史上各中定义帝国的信息。
“一个帝国的兴起有无数种原因,但是一个帝国的衰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制度的落后于经济基础发展。不管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制度落后还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基础落后都会亡于外患。而本国的制度落后于本国的经济基础,就会亡于内患。古今中外灭亡于**帝国的无一不是验证这一真理的例子。”李基定下基调。
“dú ;cái的法西斯政权就是继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制度遗产,拥有领先世界的创新型制度才在一战后,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从一片废墟的战败国萧条中重新崛起。但是过于依赖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产生了集权的zhèng ;fǔ。在依靠鼓吹种族主义取得认同感和牺牲弱势群体利益收买各个阶层上台的纳粹不得已走向军事扩张的道路失败之后,传统帝国的扩张模式就进入全新形式的综合扩张模式了。
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伦开始到公元后1945二战结束,帝国扩张都是主要依靠军事力量。在这段时间里,扩张的成本在各个帝国中后期的掌权人眼中都是高的无法接受,原因就是军事开支巨大。没有美国一样的全球经济火车头地位和现代工业极高的生产力支持,绝对不可能承担这种跨洲际的军事扩张。如果有国家想强行尝试这种扩张而没有经济基础来支持,一定会迅速灭亡。这种体系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弱化,而不会越来越强大。我看还是靠非军事手段统治世界成本低。”李基又开始算经济账了。
“帝国最强的地方就在于具有包容xìng,不像单一民族国家的强势民族主流民族打击排斥弱势民族和少数民族一样具有经济上的普遍动机。多民族带来的多元文化和经济体系更有利于上层建筑的稳定,就像物种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比草原更具备抵抗天灾**的能力一样。
因此,我们计划中的帝国不是一个依靠军事力量统一世界的霸权国家,而是一个没有外敌和对手的军事经济文化高度发达霸主,在政治上能领导全球各国,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能成为各个民族学习对象的领导与老师身份的资产阶级帝国。君主不论有没有实权,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资本家和寡头,但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寡头,还要有若干个寡头能够给予一定威胁的新贵族团队,也就是统治阶级内部mín ;zhǔ的平衡分权状态。
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接近这个完美结构的时代就是大宋帝国的十一世纪。只要把地主阶级变成资产阶级,这个完美的时代就会彻底的改变汉族,乃至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命运。”赵守忠又开始马后炮了。
“那就投票表决,我们到底使用光荣革命还是铁血革命来把统治阶级的成分变成资产阶级就看各位的投票了,事先说好,这次投票不准投弃权啊,2选一,谁要是有问题赶紧提!”李基催促起来。
“无记名投票搞这么复杂干嘛,学学人家东京大审判的对甲级战犯是否使用死刑的表决不就行了吗!麻溜的,我还有实验没做那,赶紧表决完,我赶回去做那个滚齿机的样板机呢!”王能嚷嚷起来。
第四十五章 渗透不如绑架
谁说建立政权就只能依靠枪杆子?经历过后世的强大信息冲击洗礼的穿越众甚至想都不用想都能举出几十个成为帝国‘皇帝’的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说一不二的皇帝。比方说所有的经济产业都有垄断的龙头企业,它们的掌门人就是皇帝。但是投票的结果显示了穿越众保守慎重,眼光的长远。改良派的路线被全票通过了,一个投票革命派的激进者都没有。这个结果让李基感到很惊讶,沟通之后才知道所有人都对武力洗牌深痛恶觉。
他们没有一个人想成为双手沾有血腥的既得利益群体,都想成为类似乔布斯之类的技术立业新贵。都强调原始资本的干净才是自己的内心没有心魔的前提。毕竟就算自己不会因为‘原罪’被自己掌握的zhèng ;fǔ清算,但毕竟最后的最高级的yù望已经不能满足了。为了不想留下遗憾,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穿越众群体中的反动典型。
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绑架案在辰基书院的秘密会议室出现了。原本不希望通过武力洗牌的穿越众不得不在李基的力劝下同意了折中的方案。
那就是相对于武力消灭地主阶级比较缓和的人吃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介于武力消灭地主和缓慢的经济地主产业结构改造之间的折中方案。
主要内容就是有华夏特sè的羊吃人运动。农业革命为主要推动力,推动农村的贫富分化速度提高十倍以上。这样种植高利润的经济作物和辰基坐同一条船的种粮富农们不得不成为依赖辰基集团的种子、化肥、农机、技术、的下家,他们也会成为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们加工、仓储、销售、利用副产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游。虽然不会出现为了赚更多钱的贵族地主吧自耕农和佃农赶出土地,然后把土地变成不需要多少劳动力的草场养羊的荒唐事。但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总会减少单位土地对人力的需求。
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是会因为技术推广被挤出农村,流入城市从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说是人吃人运动的原因就是这种过程不会有羊来充当驱赶劳动力的主要诱因,而是由利yù熏心的地主和富农们兼并土地,将农机代替劳动力来促使劳动力极快的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这样一来佃农的劳动力价格就会在rì益激烈的竞争降低到养不活自己的水平。地主手中租佃权就会随产出物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价格急速提高,无力支付租地费用的佃农就会迁移到宽乡。而破产的自耕农也会成为同样命运的失业大军。
准备好的辰基集团这一时刻就及时出手,将这些不和谐因素引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比如东夷岛、东南亚、西北、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纺织、服装、机械、物流等产业。
原本计划和平演变的渗透太慢,改造地主们的产业结构很消耗时间,起码要三代人才能把小农经济的地主变成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农业资本家。但是另避蹊径的绑架方式比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更加对穿越众的胃口。化被动为主动的神来之笔就是辰基集团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用不固定的利益诱惑来吸引保守的地主搞产业转型的力度太小,严重滞后的信息不对称会进一步加速贫富分化和中户下户的破产,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速度。掌握定价权之后,穿越众就能以低价冲击市场,加速落后的手工业和牛耕种植业破产。要求更高技术和资本投入经济作物保持高价来引诱地主把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资本化和转租给专业农业公司来管理。
顺昌逆亡的绑架策略极大的激发了穿越众的热情。凡是不合作的地主都会被低价倾销搞破产,就像被绑票的肉票,只能不断的听话交钱。不听话的都要破产。一如后世的高价房绑架所有实体商业一样。用没人出得起的高价垄断经济作物的定价权后就可以为所yù为。这种经济手段都可以说是最高级的前所未有的手段。后遗症几乎不会对穿越众造成任何影响。
一个个被孙昌的农业托拉斯逼得走投无路的土豪劣绅们只有乖乖交出土地,交给孙昌的土地管理公司坐等分红或每季度的租金。至于是分红还是租金,则取决于地主们选择是将土地入股公司还是转租给公司。
对于中小地主自然是利用丰厚的分红来诱惑他们交出土地,这样可以集权和避免出现不稳定的临时土地流转。对于大地主则更倾向于长期租用土地,这样可以避免辰基集团失去控股权和大股东和辰基集团争权的局面虽然租金没有分红多,但是可以享受自己和亲友土地的种子、肥料、农机、农药等农资价格折扣以及收获物包销、不管市场价多少一律定价收购的期货模式等等好处和甜头。
这种全方位的齐头并进,可以瞬间席卷天下的农村。在配合原本就建设好的农村物流网络,就可以在十几年的时间内顺利实现阶级换血的计划了。
第四十六章 分析变法
“王安石的激进导致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司马光的偏激更是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的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赵守忠希望逐条分析变法的细节来讨论出今后的辰基集团推进上层建筑改革的办法。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这一条就是搞财政集权,是后面一系列新政的钱袋子来源。和后世的分税制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zhèng ;fǔ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这一条就是战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国家储备体系的建立,虽然有与豪强争利的嫌疑,但是绝对的利大于弊。即打击了高利贷和囤货居奇的无良商贩,又有稳定物价的奇效,同时提高了zhèng ;fǔ对经济的控制力度,还赚取了巨额利润和利息收入。简直就是一举数得的抄袭神作啊,将古代与民争利的技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将高利贷和囤货有私人收归zhōng ;yāngzhèng ;fǔ所有。我就凭这一点就很怀疑王安石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这一条也是一石数鸟的好计策,没人愿意上战场,所以加速农户分家和分丁以逃避入伍,同时增加户口增加税收收入。令基层的富户加入统治体系大大降低了统治成本和提高了效率。
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均输法出现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但是王安石以内藏钱五百万,上供米三百万石为本钱,行使均输法,汉朝的桑弘羊和唐朝的刘晏行使均输法都不另拨本钱,所以王安石的均输法也算是创新。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不是固定不变地向各地征敛实物赋税,而主要是在灾荒歉收物价高涨的地区折征钱币,用钱币到丰收的地区贱价购买上供物资,此即“徙贵就贱”如果有多个地区同时丰收物贱,就到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购买,此即“用近易远”。
这种创新很不彻底,但是算是开创了部分实物税变成货币税的基础。
青苗法起源于陕西转运使李参,所以青苗法是一个地方实践后推向全国的产物。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zhèng ;fǔ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属于用人不当监管不力和过于追求政绩和指标等原因。这一方法是和我们希望自耕农破产的目标冲突的,因此我们要加以改造。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zhèng ;fǔ财政收入。
这一条就属于类似后世的一条鞭法的一切劳役变成货币税的先进技术了,不过对于农民的负担还是变重了。原来出工就可以抵消劳役,现在要出钱,对于劳力富裕的户口负担变重了因为劳动力比钱好获得,对于没钱没劳动力的户口更是加重一层被商户剥削的负担,因为他们要交钱就要卖出粮食。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zhèng ;fǔ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同样这也是一个产生不公平的恶法,按户等分派虽然看上去公平,但是水利工程不一定按照户等回馈出钱的每一户。也许出钱多的富户田地距离水渠很远,出钱少的下户田地就在水渠边上。或者有钱有势的上户将水渠修到自家田地,而下户几乎分不到水,这就是劫贫济富啊。
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一、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二、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cāo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
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zhèng ;fǔ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zhèng ;fǔ供给马匹,或zhèng ;fǔ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宋代武器原归zhōng ;yāng三司胄案和诸州将作院制造,质量粗劣,严重影响战斗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这一条我觉得可以参考国营军工厂的改制和美国私人军火工业的崛起之路来推进。
关于科举和教育制度改革,王安石主要依靠的理论来源就是王安石在宋仁宗嘉佑五年由提点江南东路刑狱转任三司度支判官的时候写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中主要谈到当时科举和教育的弊病主要是课试文章主要是章句之学,以及人主没有陶冶人才,所以提出“养之、教之、任之”的方法。
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rì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sè。贡举法王安石认为“yù一道德则修学校,yù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这属于高明的拉帮结派培植亲信和团队的手段,我们没有得到行政体系的支持前还不能效仿。熙宁五年(1072),神宗正式提出应该颁行新的经义。次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王雱等兼修撰,《诗》、《书》、《周官》等书。在重新训释经义时,王安石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训释经义,是为了破除‘伪说‘,教育士子,使其符合‘盛王‘时的做法;二、要恢复经文本义,打破疏不破注的成法,反对汉以后烦琐的章句传注使源流失正的陋习;三、阐明经文义理,反对对经义的曲解和烦琐学风。熙宁八年(1075),《周官新义》、《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完成,合称为《三经新义》,其中《毛诗义》二十卷、《尚书义》十三卷、《周官新义》十六卷,而又以《周官新义》最为重要,是作为托古改制的熙宁变法的理论根据。一个月后,《三经新义》便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作为全国学生必读的教科书和科举考以的依据。
这属于占领舆论和指导思想阵地的大旗,我们正在推进的传媒集团就是主营这方面的业务和方向。”
“赵守忠,你不是很清楚我们的定位吗?干嘛总是把屁股摆在王安石的位置上?虽然大宋帝国对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没有好感,但是我们初期的主要的定位还是官僚资本家,而不是民族资本家。我们都得到了足够的商业权利,除了没有官职在身,和一般的散佚朝官没有什么特权上的差异。只要我们在六年的大比中得到进士出身就可以明正言顺的利用天大的功劳挤进朝堂进一步培养亲信侵夺权力和资源,干嘛总是想强化宋廷的实力呢?”王能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赵守忠反复强调旧党司马光的无辜和王安石的倒霉都让穿越众感觉赵守忠被每天接触的苏轼等人洗脑了。
第四十七章 土地与人口(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还是要仔细的了解基层的状况才能对变法盖棺定论。汪新宇,你把前段时间收集的情况做个报告。”李基和起稀泥,转移了话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现在帝国的背景,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一股足以改变帝国未来的势力,但是大的背景还不是我们这支算不上大鹏鸟的小蝴蝶能改变的。
在广大的农村和陆地边境地区,原始的落后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仍然处于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或者更打击我们的采猎文明木器时代。虽然人口相对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江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地区这些jīng华的人烟稠密之地几乎为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地区正是我们未来大力发展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烟少,宗族力量弱,保守势力基本不能深入和应对我们强大的倾销和渗透,加上资源丰富、低价低廉。简直就是我们未来的龙兴之地啊。
要知道越穷的地方的人改变和接受习惯的能力就越强。我们推进大地产和农业革命在人烟稠密的传统地区很难,但是在少边穷地区很有潜力,而且轻松的很。比方说夔州路和荆湖北路的交界地区的黔州和辰州低价土地简直就是白送都没人要。后世的国土比大宋帝国多三倍,耕地面积曾经达到20亿亩的海量,是我们统计的7。2亿亩的近三倍。但是耕地分布范围还是在大宋帝国内部为主,这多出来十几亿亩土地就是那些没有开发的少边穷地区和东北平原。就算打折再打折,境内未开发的土地也有三亿亩以上。按照现有的生产力起码可以养活5000万人口,如果按照我们的农业生产力,18亿亩养活14亿人算,养活1亿人口很轻松。
至于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力等指标更是具有明显的西不如东、北不如南的局面。东南的福建路人口稠密到每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