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鲁克世纪精选-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我们一直在寻找挥舞着魔术棒的、医治病入膏肓的组织的魔术师。然而,制定、坚持和重建经营之道不需要成吉思汗或达·芬奇坐在办公室里。我们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尽职尽责。这就是CEO们需要做的工作。
实际上,成功改变自己的经营之道的CEO还不在少数。将默克公司(Merck)转变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药企业的CEO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的经营之道,该公司一开始完全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拥有专利权、利润高和突破性的药品,后来该公司收购了一家销售普药和非处方药的大型批发商。他是在默克公司表面上做得非常好的时候采取这项措施的,没有遇到“危机”。同样,几年后,世界上最知名的消费电子硬件的制造企业索尼(Sony)公司的新任CEO改变了公司的经营之道。他收购了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制作公司,通过这次收购,公司的重心从寻找配套软件的硬件制造企业转变为促使市场产生硬件需求的软件生产企业。
但是,这些显而易见的魔术师只占少数,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同样能干的CEO在举步维艰的组织中工作。我们无法依靠这些魔术师让过时的经营之道焕发活力,同样我们也无法依靠他们医治其他类型的严重疾病。当别人与这些人期盼的魔术师交谈时,他们强烈地否认他们依靠的是超凡魅力、先见之明或神灵保佑。他们首先需要诊断和分析问题。他们认为,要实现目标和快速发展,他们需要认真地重新思考经营之道。他们不否认出人意料的失败是下属无能造成的或属于意外,但把失败看做“系统性失败”的一个征兆。他们不会因出人意料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们认为成功是对他们认同的假设的挑战。
他们认为过时的经营之道是一种引发退化的疾病,实际上也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他们知道和接受外科医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原则,它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有关有效决策的原则,即拖延是治疗不好引发退化的疾病的。我们需要果断采取措施。
(1994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1)
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中,不确定性的力量十分巨大,在它的影响下,大多数公司仍旧将它们的预测和计划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结果不是徒劳无益,就是欲速则不达。
佩罗(Perot)现象等独一无二的事件不存在概率。然而,管理者必须决定是否用现在拥有的时间和金钱等资源来换取未来。更糟糕的是,他们必须决定是否不投入资源,即放弃未来。这种承诺的范围在稳步扩大:涉及战略与技术、市场营销、制造、员工发展,涉及新建工厂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投入生产或营业网点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每一个这样的承诺都是以关于未来的假设为基础的。要兑现承诺,传统的计划方式会问:“什么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方式会问:“开创未来的,哪些已经发生了?”
首先要关注的是人口统计数字。在发达国家,几乎每一个到2010年会继续工作的人现在都已经出生。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出现了两个革命性变革: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大量女性离开家庭走上工作岗位。这两个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口重心从蓝领工人转变到知识工作者和从事服务业的人员之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劳动力和人口的老龄化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企业界的人士需要问:“这些毋庸置疑的事实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们创造出什么样的机会?有什么威胁吗?在企业的组织和经营的方式、我们的目标、产品、服务和政策等方面,它们要求出现什么样的变革?在它们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变革,什么样的变革是有利的?”
下一个问题是:“在行业与市场结构、基本价值观(如对环境的重视)以及科技等方面,什么样的变革是已经发生的,但还没有释放出全部的影响力?”人们普遍认为创新引发变革,但是大多数创新都不是这样的。成功的创新利用了已经发生的变革。它们利用的是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在科学界,在变革发生时到人们感觉和接受变革常常需要25~30年。在这期间,利用变革的人很少遭遇竞争。业内其他人的经营活动仍旧是以昨天的现实为基础。一旦发生这种变革,利用变革的人通常都会在极其混乱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影响到这种趋势,反而加快了这种趋势。例如,从铁路运输发展到卡车运输、电话成为长途通信的主要载体以及医院成为疾病护理中心。
下一个问题也是密不可分的,即“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趋势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企业?”1900年以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制造产量所需的单位劳动力以每年1%的复合速率呈现出稳步减少的趋势。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以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制造产量所需的单位原材料以同样的速率减少。1950年以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制造产量所需的单位能源也以同样的速率稳步减少。但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即从电话发明和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版《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以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以每年1%的复合速率稳步增加,而企业雇用受过教育的员工的增速也是1%。
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2)
实际上,计算机可能是这场信息爆炸的产物,而不是起因。在大多数行业和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结构性趋势。它们为行业或公司创造的不是“天气”,而是“气氛”。它们在短期内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这些结构性趋势比短期的波动重要得多,而经济学家、政治家和管理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短期波动上。
谁利用结构性趋势,谁几乎必然取得成功。然而,在短期内与趋势抗争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长期与趋势抗争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当这种结构性趋势逐渐消失时,或者出现逆转(相当罕见)时,一如既往的人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迅速改变的人将迎来机会。
最重要的结构性趋势是许多管理者从未听说过的:消费者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的分配。在像今天这样充满变数的时代,它们是特别重要的。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趋势往往会发生改变,而且改变得非常快。
在过去100年里,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个人收入大幅攀升,发达国家的增幅为50%,其中的大部分花在高级休闲活动、卫生保健和教育上。换句话说,这三个方面是20世纪保持增长的主要领域。
它们会继续保持增长吗?对于休闲活动来说,答案几乎肯定是“否”。尽管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未来10年,消费者收入中的卫生保健支出在比例上更有可能达到最高值。教育应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主要是已经受过良好教育的成人在教育上的支出,他们不是在劳动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中工作,而是在资本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中工作。对于公司的政策、产品、市场和目标来说,这种变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呢?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呢?
这些属于宏观经济趋势。但是,同样的结构性趋势可以影响个别行业和市场的微观经济;这些趋势是同样重要的。自殖民统治以来的300年内,美国每个家庭的居住面积和消费者花费在住宅上的费用与总收入之比一直在稳步上升(与欧洲和日本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家庭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彻底变化,现在这种趋势已经戛然而止了吗?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消费者花费在娱乐性电子产品(收音机、电视机、盒式录音带、录像带等)上的可支配性收入的比重在稳步增加,而日本人就认识到和利用了这种趋势。它保持稳定了吗?一个世纪以来,消费者花费在电信方面的可支配性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它可能随时准备爆发。
根据经济领域的至理名言,老人不存钱。这种观点仍旧正确吗?共同基金的发展大概可以提出反面观点。在发达国家的人口中,50岁或55岁以上的人是增加最快的人群,对于金融机构及其产品、服务和市场营销来说,他们的可支配性收入在分配上出现的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这些不是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多数管理者知道答案或知道如何获得答案。问题恰好在于他们很少提出这些问题。
“哪些将创造未来的已经发生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公司或行业在机会面前的潜力。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公司的实力和能力需要与机会相匹配。要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公司需要对“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我最初在我1964年出版的《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中称核心能力为“实力分析”。在普拉哈拉德教授(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教授的努力下,实力分析演变为众所周知的核心能力分析。
这家公司善于做什么?它在什么方面做得好?换句话说,哪些实力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这些实力应用在什么方面?实力分析还会显示出公司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或提升现有实力和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新实力。它指出公司可以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只有公司的实力与已经发生的变革相互匹配,公司才能提出行动的计划。这样,企业才能将意想不到的事情转化为优势。不确定性不再是威胁,而成为机会。
然而,这种情况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企业要创造出适当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当机会出现时,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这意味着制定一套单独的、面向未来的预算。
无论经营好坏,在企业制定的永久预算中,创造和保持有助于企业迈向未来的资源(在研究与技术、市场地位和服务、员工及其发展等方面)所需的费用每年必须占10%~12%。即使会计和税务局认为这些费用是营业费用,但是它们却属于投资。它们使企业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且归根结底,这就是不确定性计划的内涵。
(1992年)
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1)
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过去几年,通用汽车、西尔斯和IBM等昔日独领*的企业相继走向没落。但是,造成每一个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都至少包括以下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中的一种——本可以避免的失误也会危害到最强大的企业。
第一个失误是对高利润率和“溢价”顶礼膜拜,这无疑也是最常见的失误。20世纪70年代几乎垮台的施乐公司就能最好地说明这种失误的后果。在发明复印机(在工业史上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产品可谓凤毛麟角)后不久,施乐就开始给复印机增加一个又一个功能,每一个功能都会带来最大的利润率,都会抬高复印机的价格。施乐的利润节节攀升,股票价格也居高不下。但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只需要一台功能简单的复印机,他们越来越多地准备购买施乐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当日本的佳能(Canon)公司生产出这种复印机时,它立即占据了美国市场。施乐仅能勉强度日。
通用汽车的问题和美国的整个汽车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盯住利润率不放的结果。到了1970年,大众甲壳虫汽车(Volkswagen Beetle)几乎夺取了10%的美国市场,说明美国人也需要小型节能汽车。几年后,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这个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发展得非常快。然而,由于小型汽车的利润率似乎比大型汽车低很多,因此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多年以来对日本人占据这个市场一直泰然处之。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种错觉,而且人们通常都是这样的。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和福特越来越多地向购买它们的大型汽车的顾客提供折扣、返款和现金补贴。最后,这三大巨头提供的补贴可能都够它们开发一款具有竞争力(和有利可图)的小型汽车了。
教训:对溢价的顶礼膜拜为竞争对手开辟出一个市场。高利润率不等于利润的最大化。总利润等于利润率乘销售额。只有利润率能带来最大的利润流量总额,我们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且最理想的市场地位通常是由这样的利润率决定的。
与第一个失误密切相关的是第二个失误:给新产品确定错误的价格,即按“市场能够承受的价格”销售新产品。这也会为竞争对手创造毫无风险的机会。即使产品受到专利权的保护,这也是错误的策略。如果有足够的吸引力,潜在的竞争对手会想方设法绕过保护措施最严密的专利。
美国人发明和开发了传真机,第一台传真机也是美国人生产出来的,由于他们按市场的承受能力定价,即他们能得到的最高价格,因此,今天的世界传真机市场却被日本人所占据。然而,经过两三年的学习,日本人促使传真机在美国的价格下降了40%。他们实际上在一夜间占据了市场;美国只有一家生产特种传真机的小企业在夹缝中得以生存,而且产量微乎其微。
反观杜邦(DuPont)公司,它之所以仍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纤维制造企业,是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该公司的新型专利产品尼龙在世界市场上销售的价格使它在此后5年内在尼龙的供应上遭遇不到竞争对手。这个价格比杜邦当时出售给生产女式袜子和女式内衣的企业的价格大约低2/5。
杜邦的举措将竞争推迟了五六年。但是,它也立即创造了一个公司内部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尼龙市场(例如汽车轮胎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的规模很快超过了女式内衣市场的规模,并且比后者更有利可图。因此,这种策略给杜邦带来的利润总额比按当时允许的情况定价的策略可能带来的利润高得多。五六年后,当竞争对手真的出现时,杜邦在这个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
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2)
第三个致命的失误是成本推动型定价策略。唯一起作用的是价格推动型成本计算模式。大多数美国公司和实际上所有的欧洲公司在定价时都以成本为基础,然后乘以一个利润率。在他们推出产品之后,他们不得不开始降价,不得不投入巨资重新设计产品,不得不承担损失,而且他们常常因为定价错误而不得不放弃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他们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必须收回成本,必须赚钱。”
这是正确的,但毫不相干:顾客没有责任保证制造企业赚钱。唯一合理的定价方式是,首先考虑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因此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价格,并根据具体的价格要求设计产品。
正是成本推动型定价方式导致了美国不再拥有自己的电子消费品工业。美国人曾经拥有技术和产品。但是,他们的经营建立在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模式上,而日本人采用的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成本计算模式。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模式还几乎让美国的机床工业遭受灭顶之灾,而让采用以价格为导向的成本计算模式的日本人在世界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直到美国工业界最终放弃了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模式,转而采用以价格为导向的成本计算模式,他们才在最近恢复了元气(尽管势头不是很强劲)。
如果说丰田(Toyota)和日产(Nissan)公司成功地把德国的豪华汽车生产企业逐出美国市场,这正是他们采用了以价格为导向的成本计算模式的结果。当然,首先考虑价格、然后减去成本的工作量在一开始比较大。但是,到最后,它比一开始就选择错误、然后背着亏损的包袱用数年的时间才把成本降到合理的范围内这一做法更轻松,而代价则比拱手让出市场更小。
第四个致命的失误是在昨天的成绩的基础上错失明天的良机。正是这个失误让IBM陷入困境。IBM的失败也是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成功造成的,这显得自相矛盾:当苹果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产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时,IBM几乎在一夜之间赶了上来。这个壮举实际上与现在的每一个人对该公司的所有看法都显得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认为IBM“保守”并具有“官僚作风”。但是,在当时,当IBM在新兴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时,它让这个新兴的和保持增长的业务从属于老的摇钱树——大型计算机。
最高管理层几乎禁止个人计算机部门的人员向可能购买大型计算机的客户推销产品。这对大型计算机业务没有帮助,也从未有过帮助。但是,这项措施阻碍了个人计算机业务的发展。它的所有后果就是为IBM的“克隆机”创造了销售机会,从而使得IBM肯定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这实际上是IBM第二次犯这种错误。40年前,当IBM第一次拥有计算机时,最高管理层下令在可能妨碍穿孔卡片销售的领域不得销售计算机,而在当时,前者是该公司的摇钱树。后来,在司法部为了防止IBM垄断穿孔卡片市场而通过了反垄断诉讼案后,该公司得以保全下来。该反垄断诉讼案迫使管理层放弃穿孔卡片,同时也挽救了羽翼未丰的计算机。然而,IBM并没有得到上帝的第二次眷顾。
第五个致命的失误是创造问题孳生的土壤,扼杀机会生存的环境。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新的客户告诉我谁是他们表现最优异的员工。然后,我问:“他们的任务是什么?”表现好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处理问题的任务——如经营业绩下滑的速度超乎想象的老企业;被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淘汰的老产品;过时的技术——如市场已经被数字交换机占领的模拟交换机。随后,我问:“那么谁处理机会?”人们几乎总是对机会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最多是减少损失。只有机会才能产生成效和实现发展。实际上,机会与问题完全一样,都是困难的和棘手的。首先要列出企业面临的机会,确保有足够的人手处理每一个机会(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只有这样,你才能列出问题,并考虑配备适当的人手。
我猜测,最近这些年西尔斯在零售业务上是在反其道而行之——扼杀机会生存的环境,创造问题孳生的土壤。我猜测在世界市场上逐步丧失优势的欧洲大公司(如德国的西门子)也是这么做的。通用电气(GE)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它的政策是,任何业务,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只要不能让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并使公司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企业,都是剔除的对象。因而,通用电气让表现最好的人管理带来机会的业务,给他们加油再加油。
我在本文中阐述的一切观点早已是代代相传的。所有观点都经过了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检验。因此,管理层没有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这五种致命的失误。它们是必须抵制的诱惑。
(1993年)
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
第1章触手可及的未来
第2章经济学的缺陷
第3章跨国经济
第4章从国际贸易到国际投资
第5章美国出口额剧增的背后
第6章低工资:不再是竞争利器
第7章90年代欧洲的生存之道
第8章美日贸易需要反思
第9章日本战后的强大竞争武器
第10章对日本及日本人的误解
第11章拯救拉美,拯救美国
第12章墨西哥的杰作
第二部分人第13章生产率的新挑战
第14章企业领袖的神秘色彩
第15章领导艺术:少说多做
第16章人员、工作与城市的未来
第17章蓝领工人的地位下降
第18章工作规则与职位说明的终结
第19章把官员变成经理
第三部分管理
第20章未来的管理者:主要趋势
第21章管理上司的艺术
第22章困扰美国汽车业的真凶
第23章日本企业的新战略
第24章走动式管理:走出公司
第25章企业文化:绝非鸡肋
第26章不断降低成本:长期策略
第27章非营利组织带给企业界的启示
第28章非营利组织治理:成功教程
第29章非营利组织的深远革命
第四部分组织
第30章公司治理
第31章营销四课
第32章未来公司:从“着装”看企业成功
第33章企业绩效的五大指标
第34章研发:最好由商业驱动
第35章卖掉收发室:90年代的外包
第36章有效研发的10条规则
第37章企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第38章资本主义危机:谁来负责
第39章新的生产理论后记20世纪90年代和更远的未来
序言(1)
推荐序一Managing for the Future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序言(2)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推荐序二Managing for the Future
始终站在未来的德鲁克“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手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企业,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我们现在也常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但是,未来的管理和企业将会怎样?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被纷繁复杂的世界所迷惑,被琐碎的日常管理实践所困扰。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忙于追逐各种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全面质量管理到六西格玛,从流程再造到员工授权,从多元化到归核化经营……在一波又一波的流行浪潮中,我们不仅没有把握住未来,反倒迷失了方向。在快速变革中,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成为流行的追捧者和牺牲者。当我们像追星族一样学习各种流行管理著作的时候,向管理咨询公司购买最新管理方法的时候,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学习班的时候,我们试图走在未来的前面,但却不断地发现自己一再落伍。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未来是不是不可琢磨?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将会告诉我们答案。他是一位严谨的管理思想家,他的思想几十年一脉相承,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他不同于那些流行的管理作家——那些只懂贩卖最新的管理理论,但没有自己见解的管理作家,他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德鲁克先生一生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观点,倾其一生在探求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社会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依我看来,在管理学发展历史上,德鲁克对于管理未来的分析和设想是最有深度的。他关注今天,更关注未来。这未来不是遥远的明天,而是——用他的话来说——已经到来的明天。据德鲁克先生的观察,每隔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