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即便徐轩筑知道了他谋朝篡位会替他保密,他还是不想让徐轩筑凭白增加担忧之心。

“因为昱王是嫡子。”刘愈面对三人同样的问题,答案也是同样。

韩家姐妹被徐轩筑暂时安置在外城,由女儿军守卫,此时他们夫妻便亲自去了一趟外城,顺带看一下城内解除戒严后百姓的反应。百姓闻听国丧的消息,反应也没特别的剧烈,只是有些人家的家门口挂上白布,出门见了朋友会互相表达一下悼念先皇的悲痛之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年头的人,平生所求的无非是活着,然后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谁当皇帝他们不管,他们关心的是当皇帝的能否给他们安居乐业。

从外城将韩家姐妹接回府,刘愈正要进去休息,便见到吕楚儿匆忙进来的身影。

“姑爷,姑爷,那个……又来了。”吕楚儿不清不楚道。

“什么又来了?”刘愈有些晦气,如果是徐轩筑跟他说这话,他会理解的很清楚。但他明知道吕楚儿说的不是那意思,她“那个”来不来犯不着向他通报。

“就是那天那姑娘啊,哭的稀里哗啦的,姑爷,您是不是……”吕楚儿脸上突然通红,大约是想到自家将军和姑爷在马车里做的事。

刘愈还是不明白这愣头青说的是谁,来家里的姑娘可就多了,要说哭着来的……难道是李遮儿?

带着疑问,刘愈来到门口,一个粉绿色的身影登时钻到了他的怀里,不是旁人,是琪儿。

梨花带雨,琪儿哭声凄凄切切。

“刘大哥……呜呜,他们……他们要拉娘亲跟父皇一起死。”

母亲被羁押,父亲又刚刚过世,琪儿本就很伤心了,突然又听说母亲要被“赐死”,吓的魂都没了,紧忙想找刘愈求救,本来内廷已经封锁,幸好有侍卫认得琪儿跟刘愈的关系不一般,通报了御林军右统领蓝景,蓝景特地让几个侍卫护送琪儿过来。

为了得到刘愈的赏识,杨烈和蓝景还有一众御林军当差的都在尽心尽力办事,连这些细节都务求做好。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有巴结好刘愈,才能获得新皇的赏识。

“殉葬的事,应该暂且不提了,琪儿你不用担心。”刘愈安慰道。

“不是啊,琪儿出来之前,有女官带着白布往内廷去了……”琪儿急道。

赐白绫?刘愈当下一惊。难道是袁博朗?

“走,进宫去看看!谁大胆敢不尊皇命!”

刘愈让侍卫通报了徐轩筑,他自己则片刻不停,带着侍卫返回了宫中。一问,果然是袁博朗故持己见,想来个先斩后奏!白绫都已送到了内廷中。而袁博朗本人,则拿刀横躺在内廷一处门口,苏彦正在“好心”劝解,让他让路。

“先皇宾天,一切大礼都该由老夫来主持,千百年嫔妃殉葬的规矩,皇上要格外开恩也无不可。但这白绫还是要赐,若是众位娘娘想伴驾先皇,难道皇上还不给她们这机会?”

袁博朗这明显是在偷换概念。说是让嫔妃自己选择生死,但白绫赐下,这意思还不明显?难道那些妃嫔还非要到让人刀架着脖子的地步再去自尽?

“老匹夫,再不让开,老子第一个劈了你!”刘愈像一头发疯的野兽,从后面钻了出来。

袁博朗见到刘愈举着剑,当下一惊,他这招寻思你活的对付别人好使,但刘愈上来那股蛮横脾气说要他死还真能做的出来。论耍浑的,他自认没法跟这小子相比。

“你……你要作何?”袁博朗躺在地上,气势也没那么足了。

“要死你自己死去吧,众侍卫……随本统领进内救人!”

刘愈也直接从袁博朗身体上横跨了过去,紧接着更多的侍卫在他身前小跳步过去,完全将他堂堂的右相当成了透明。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私心与公心

刘愈不是圣人,他也没打算当圣人,宫里的妃嫔是不是要殉葬他不想理会,他只知道有两个母亲一定不能死,一个是琪儿的母亲林美人,另一个便是四公主的母亲秦妃。前者涉及到他的私人承诺和感情因素,后者事关政治盟友的核心利益。

刘愈冲进内廷目的性很强,不往妃嫔的寝宫方向去,而是直接冲往货仓。到了拘押三名涉嫌投毒案的妃子的宫殿前,刘愈大喝道:“把门砸开!”

说是“砸开”,他人已经冲上去撞门。

“冲进去!听着,这里面的人一个都不能出事,快!”

刘愈只知道林美人是关押在二楼,秦妃在哪个房间他不知,而他这一路冲过来累的气喘吁吁,索性就让御林军进去救人。

稍微平顺了气息,刘愈才爬上二楼,林美人的房间门大开,一队御林军簇拥在门口,而林美人本人,则娴静地坐在桌前,本来来劝她死的女官正惶恐地跪在地上。

“没事就好。”刘愈走进房间,扶着门框喘着粗气道。

林美人微微一笑,语气带着初见时的平静和缓道:“刘统领的承诺妾身还记得,妾身不会死。”

难得只为刘愈的承诺,林美人本已无求生之念的人会这般坚持。刘愈点头道:“林妃娘娘很快就会见到十四公主。”

这时连乎生带着几个侍卫匆忙上楼而来。

“秦妃现下如何?”

“秦妃……她上吊了!”

刘愈大惊:“上吊了?”

连乎生紧忙解释:“幸好来的早,给救了下来,还有气,已经活缓过来!”

刘愈总算松一口气,道:“再带御林军去其他宫房救人。能救下几个是几个!”

连乎生带着御林军赶着去救人,不多一会,苏碧和柴锦也闻讯赶至。苏碧的脸色很惆怅,见到秦妃仰躺在床上半死不活的模样,眼泪霎时流了下来。哭喊着扑到床边。

这是刘愈第一次见到苏碧痛哭,平日里苏碧将自己包裹的很严实,嫁了个无能的相公,家里朝里都要靠她来支撑。这样的女强人很少将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给人看。

柴锦悻悻地走到门口这面,面对刘愈点点头,嘿嘿一笑道:“刘兄。好久不见。”

自家娘子正在跟她丈母娘亲热,要是刘愈,一定凑上去混个熟稔。这可是跟娘子增进感情的好机会。而柴锦则跑来跟他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都与众不同,好久不见?不到一个时辰前还见过。

“葫芦。”刘愈语重心长道,“你家丈母娘身体不好。赶紧上去看看,尽尽女婿的孝道,这点道理都不懂?”

“啊?”柴锦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依言走过去跪在床边,苏碧见到柴锦,果然态度转变了不少,拉着相公的手到秦妃的手边。母女二人又说了几句亲密话。

这时琪儿也匆忙赶来,刘愈带她去见了林美人。琪儿在林美人怀里哭的令人肝肠寸断,母女在宫中相依为命多年,好些日子没见到母亲琪儿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乍见到母亲除了哭连句贴心话都忘了说。林美人的脸上倒是很平静,像个慈母,带着些微的笑容,双手抱着女儿,很温馨的画面。

刘愈不想破坏琪儿和母亲团聚,他跟琪儿的关系还没好到夫妻的亲密。便一个人走出来。很快,苏碧也擦拭着眼泪过来,到刘愈身旁时,已恢复了她女强人的本色。

“刘统领,真是多谢了。”苏碧说话时带着一股自来的冷笑。不像感谢,倒好像在冷嘲热讽。

不过刘愈已习惯了苏碧待人的态度,惭愧一笑道:“顺道,顺道。”

苏碧“哼!”一声道:“刘统领准备何时向皇上提亲迎娶十四妹过门?”

刘愈尴尬笑道:“提亲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以你的身份和地位,当个驸马都是屈了你,皇上恐怕很快就会为你封侯拜相了,再立下功劳,封王都是有可能的。”

好话到了苏碧的嘴里也成了讽刺人的消遣话。刘愈悻然道:“公主殿下还是赶快去向新皇求求情,将这投毒案给了结。”

“怎么结?”苏碧盯着刘愈问道。

“查无实证。”刘愈道。

苏碧脸上得意一笑道:“好,那就借刘统领一句话,查无实证,本宫这就向皇上请旨结案。”

刘愈看着苏碧的背影,心说这是她设下的套,引他往里钻。不过想想也释然,作为公主是无权对内廷发生的案子作出论断,而刘愈这个御林军总统领便可。苏碧只是借他的立场来结案,互利互惠的事。

很快苏碧便将圣旨给请来,当众宣读,也宣告投毒案的不了了之。琪儿拉着母亲的手出来,准备回寝宫休息。

“刘大哥,谢谢你噢。琪儿会永远记得的。”

琪儿拉着母亲到了刘愈身前,抬头看着刘愈。那梨花带雨楚楚的模样,刘愈真想俯下头香上一口,但知这是内廷不能当众乱来。

“好几天都没睡好了吧?快和母亲回去休息,明天再去找小结巴玩。”

琪儿贝齿咬着下唇,羞笑着点点头,临别又不舍道:“刘大哥,明天琪儿会带丫丫一起去找你的。”

林美人对刘愈娉婷施了一礼,脸上带着妇人的娴美,告辞离去。

投毒案和妃嫔殉葬的事都算告一段落,这次赐白绫也没造成嫔妃的死亡,刘愈知道袁博朗肯定还是不会善罢甘休。雅前殿内,苏碧将袁博朗喷了狗血喷头,母亲刚死里逃生,她连基本的面子都没给袁博朗留下。

袁博朗这一天受的气快比得上他一辈子受的气多。作为当世大儒,门生遍布天下,谁见了他都是毕恭毕敬,不过今天俩年轻的小辈完全不拿他当回事,这些小辈不尊礼法,却怪他“草菅人命”。此事的袁博朗脸憋的通红,想发作,却不敢在新皇面前造次。

这次轮到苏碧发难,刘愈也就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边打哈欠边听苏碧的恶语相向。最后苏碧骂痛快了,看着刘愈道:“刘统领,你可还有补充?”

刘愈瞥了一眼屋子里想劝插不上话的苏彦,再看看傻愣愣在那立着的柴葫芦,尴尬作出“请”的手势,道:“没,公主殿下请继续。”

如果外人不知道,会觉得刘愈跟四公主更像夫妻,连骂人还说“请”,真是半斤八两一样的佛口蛇心。

苏碧消了气,也不想跟袁博朗太多的为难。毕竟晚上还要守灵,她不想将气力都用完了。

最后刘愈向皇帝请旨,彻底废除妃嫔殉葬的旧习,并以此为典例以传后世。袁博朗据理力争,认为妃嫔若不殉葬,之后的安置会成麻烦,毕竟内廷乃是皇帝的居所,现在天子轮换,一些先皇的妃嫔年岁还没新皇年长,若是作出逆乱之事会令天下人耻笑。

“不如这样,皇上赐所有公主和皇子居所,先皇妃若有子女者,搬出宫与子女同住,以彰孝义。若无子女者,可在内廷之畔辟出一处,供其生养死葬,凡只可有宫女太监入内,数年后可归其祖籍。不知此例可否一开?”刘愈看着苏彦,再看看袁博朗。

刘愈说的算是折中之法,袁博朗没提反对意见,苏碧更不会提。

“刘统领此提议甚好,甚好,就这么定了。动不动就让妃嫔殉葬,太残忍了,还是这主意好。相信父皇九泉之下也会赞同。”

朝议之后的殿议,刘愈的提议得到了采纳,新皇颁下圣旨,袁博朗不敢再造次。刘愈一直没休息,现下疲乏于一身,正要出宫回家休息,苏碧快步跟了过来。

“刘统领,多谢了。”

刘愈知道,苏碧是为母女日后同居一处,共聚天伦,不带嘲讽由衷感谢了他一次。

第一百六十二章 财政危机

苏碧心情大好,不但投毒案了结,了却了她的一桩心事,现在刘愈又向皇帝提出了她连想都不敢想的提议并获得通过,她也知道,如果这提议是她说出来,新皇肯定会直接否决。

这就是刘愈在新皇心目中的份量。

“能与母妃娘娘一同居住,多亏刘统领在皇上面前进言,国丧之后还要请你和徐家妹妹过来共饮一杯水酒。”苏碧的脸上一直挂着自然的笑容,又道,“刘统领似乎有心事,是否在想将本宫的十四妹和林妃娘娘也接到府上?为何不当面向皇上提呢?”

刘愈走在太阳地被阳光一晒,困困欲眠,没想到这样也会被苏碧打趣,尴尬笑道:“下臣并不为此事烦忧。”

“哦,那就是在想我七弟的事。”苏碧的脸色恢复了平常的冷峻,“楚王,可是被你接回来了?”

“公主殿下这是何意?”

刘愈没想到苏碧会突然拿这件事来诘问他,他本身也有些心虚。人家皇室亲姐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刘统领切莫误会本宫之意,本宫对新皇的登基是由衷的欣慰,至于楚王,刘统领还是早些接回来,免得节外生枝。”

这话刘愈听起来就很舒服,这才是政治盟友应有的立场。

“下臣明白如何去做。”刘愈拱手笑道。

刘愈并不见柴锦同行,苏碧还有有意并行跟他相谈,苏碧突然叹口气道:“难得父皇临终前会拨乱反正,立嫡子为储,如此,朝中之臣也不会有太多非议。九弟登基。要仰仗臣工的地方众多,以后刘统领有事应多找本宫商议。”

刘愈会意点头,二人相视一笑,眼看到了宫门口,四公主府上的轿子也在等候。

见苏碧乘轿离去。刘愈也在琢磨苏碧话中的意思。

现在苏彦登基,苏碧并没有太多的抵触,这与苏彦的能力和原本在朝中的地位相关。苏彦没有党羽,所能凭靠的除了刘愈就只有隋乂等几个毛卒,大事小事基本都要问询身边之人的意见,而苏碧作为常年在六台衙门奉差且身边幕僚无数的信竹君。在朝中的地位较之前有升无降。

而苏碧说“多商议”,意思也很明确,现在皇帝身边所依仗的,她和刘愈、袁博朗成三方犄角之势,只要她和刘愈遇事先有所商议立场达成一致,那在大事上袁博朗这右相等于被架空。

刘愈心说苏碧不愧是在官场混迹多年。耍起手段一点不比他逊色,他也因而不能对此盟友掉以轻心。

…………

长安城的局势很快稳定下来,八月初六早晨戒严,到中午全城的戒严就已解除。

百姓的生活已恢复了原状,至于国丧之下长安城的宵禁以及不许婚庆,对平常百姓的影响甚微。这年头娱乐活动本就少,入了夜平常百姓连蜡烛和桐油灯都舍不得点。早早便休息准备来日的忙碌,有钱出去逛夜市甚而光顾娱乐场所的至少也是富户阶层。

八月初七。

御林军依旧不得钱回的踪迹,连楚王那边也没有新消息传来。刘愈一早就到了皇宫,因为实在太劳累,他原本打算在后半夜去皇宫伴驾守灵,一觉却睡到了早晨。

皇宫里并无异样,只是御林军的轮休和训练已暂时取消,戒备上加强了一倍,宫门依旧只开正门一处。虽然这一日没有午朝,但大臣们还是一身孝服。早早进宫为先皇守孝。

在正英宫门口,正遇上守灵一夜,准备回去休息的苏彦和小鱼。夫妻二人昨晚一夜都在正英宫,现在小鱼虽然不是皇后,但也是以新皇皇后的身份守灵。见到刘愈。苏彦匆忙跑过来。

“注意点仪态。”刘愈见苏彦过来,低声提醒道。

“哦。”苏彦挺起腰杆,从怀里拿出两份奏折道,“师傅,这是袁相今天给我的两份奏本,有些麻烦,师傅快帮忙出个主意吧。”

刘愈打开,其中一本说的是关中的旱情,因为赈灾粮食的紧缺,很多地区的百姓存粮已尽,饿的开始将刚出苗的南洋甘拔出来吃,地方多次催促朝廷再拨赈灾粮款。而另一份,则是上奏新皇,朝廷已三个月没有发文官的饷银,想让皇帝赶紧解决。

说白了两份奏折都在说一件事:缺钱!

“跟户部的人核实过没?”刘愈抬头问道。

“袁相来上奏本的时候说过,因为今年关中大旱,父皇免除了关中地区的赋税,而外地的夏赋,还没运到京城。袁相还说,即便将夏赋运过来,也无法解除燃眉之急。”

刘愈明白袁博朗的意思,前段时间朝廷因为关中的旱灾往各地征粮,其实很多地区已预支了今年的夏粮,是当地的地主和富户垫付的。加上关中地区赋税无收,也就是说这一批的夏赋会少很多。

富户人家的谷仓粮食发烂,百姓却处在饥饿中,朝廷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这就是现如今大顺朝廷的现状。老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烂摊子。

苏彦见刘愈不语,问道:“师傅,有办法没?”

刘愈道:“将你四姐和袁相召来,一起商议。”

苏彦马上让随行的吴公公去传召。

雅前殿内,又形成了三方议事的格局。袁博朗先说话,将关中旱情和朝廷财政的困难一一都说了,口头表述的要比在奏折上所说详细的多。最后袁博朗请旨皇帝尽快解决这问题。

本来相国的作用就是主持国政替皇帝分忧,这些钱粮的事是国之根本,换做是袁博朗的前任徐翰,这些问题早就拿出合理的方案请求皇帝圣裁。而袁博朗,只会将下面的问题集合起来,如实上奏给皇帝,等于是推卸责任。不过袁博朗为相也有其优点,那就是他的耿直,不会瞒报,就是说皇帝不会对下面的百姓疾苦一无所知。徐翰再精明,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压下来,用非常规的手段去解决,比如说征派苛捐杂税,或者干脆不去理会任由事态发展。

苏彦面对袁博朗的请奏,根本是半点主意都欠奉,只好求助地望向刘愈和苏碧。

刘愈道:“皇上,这批夏赋过来,不如先用以救灾,至于朝廷官员的俸禄可暂缓发放。”

袁博朗驳斥道:“官员乃是我大顺朝廷管辖地方的基础,凭何要暂缓发放?”

刘愈冷笑道:“那袁相的意思,您今天领不到俸禄,家里就没米下锅了?”

袁博朗登时语塞。在大顺朝廷中,官员的俸禄虽然不多,但基本朝廷都给归置了产业,有屋住有衣穿,每月除了俸禄还有俸米,衣食不愁,就是单靠田产的收租也不至令其饿死。这还不算那些贪污受贿所得的巨额收入。官员向朝廷哭穷,矫情的成分居多。

袁博朗气息有些不太顺畅道:“就算官员的俸禄可暂缓一些时日发放,但即便夏赋全都运抵关中,也不足以解决关中的旱情。这又当如何?”

刘愈本想说“这事情怎么解决你当国相的不管难道要求助一员武将?”当想到这天下如今是苏彦的天下,这种一推六二五的事他还是不会去做。

刘愈看了看一直不做声的苏碧道:“不知信竹君殿下有何好的见解?”

苏碧脸一撇,行礼道:“回皇上,臣妾并无见解。还是刘统领的主意多,不妨由刘统领拿个主意出来。”

这事情并不涉及她的根本利益,她也就懒得插话,这麻烦事摊谁身上也不好解决。

刘愈也明白,现在不是大顺朝廷没钱,国家也算安定富庶,只是并非藏富于国,财富都被那些大商贾大地主所垄断。

“皇上,您看卖官如何?”

苏彦“啊?”的一声大吃一惊,即便以他那不多的见识,也听说过卖官这等事,只有在国之将亡时昏君才能作出。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卖官鬻爵

卖官的事,虽历朝历代都明令禁止,但仍屡禁不绝花样百出。

这点主要体现在世家门阀子弟身上。世家子弟有才学的少,纨绔子弟居多,世家门阀为了延续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会通过各种关系请托送礼,打通关节来为家族子弟求个一官半职,再通过贿赂以求官职的升迁。请谒的事,刘愈自己面对的都不少,习以为常朝廷里的人也都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

顺朝虽有科举,但每三年才取一二百个进士,不足以维持庞大官员体系的根基。取士还要通过地方的查举和朝廷的征辟,如此一来纳贿的门道更多,基本上地方的查举都被地方大族所垄断,谁花的钱多,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朝廷的重用。

刘愈的提议马上遭到袁博朗的强烈抨击:“荒唐!朝廷纳取官员乃是国之重事,岂能儿戏到像市场一般以价格高低自由买卖?如此岂不是让天下寒窗苦读的士子寒心?”

苏碧虽然没有出言反驳,但还是以似笑非笑的神色打量着刘愈,好像要将他重新审识一遍。

苏彦紧忙问道:“刘统领,这卖官……恐怕不行吧?”

刘愈尚未回话,袁博朗再次下定论道:“当然不行!”

“袁相还没听在下将话说完就下此结论,恐怕为时尚早。”刘愈好整以暇道,“在下所说的卖官,并非是将所有的官职都明码实价卖出,而是将各部各司的闲职,又或是在工部单独辟出专管商贸的一司,定以价格向外售出。如此一来。即便卖了官,这些官也不会动摇朝廷的根本,而朝廷的钱粮紧缺之困也可缓解。”

袁博朗继续坚持己见,道:“那朝廷岂不是要划出大笔开支每月给予他们俸禄?”

刘愈笑道:“既然是卖官,就没打算让他们的官职有俸禄。他们也不会缺那点俸禄,而他们的官职也不会升迁,袁相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袁博朗冷笑道:“没有俸禄,官职还不得升迁,谁会花银子买有名无实的官?”

“袁相,您可知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有大笔的财富,在世上却要看别人的脸色过活,衣不能穿锦足不能穿靴,各级官吏用各种明目来盘剥他们的赋税却从不上缴朝廷,你说,他们会不会愿意来买这个官?”

苏彦在长安城混迹多年。马上明白刘愈所指,难得能听懂刘愈的话,喜道:“刘统领说的是商贾?”

“回皇上,正是商贾。”刘愈恭敬施礼道,“这也是臣为何要提出在工部单独辟出商贸司的缘故,以后有了商贸司,不但商人的税赋能够统一标准来征收。还能以商治商,免除了各级官吏的盘剥,令商人利益增加,再加上他们地位的提升,会对发展大顺朝的商贸有所裨益。”

苏彦高兴地点点头道:“刘统领所言极是,那些商贾,经常会给官员送礼,这些……朕以前见过,如果给他们官职,他们定会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力。四皇姐。袁相,你们意下如何?”

苏碧一笑道:“臣妾并无异议。”

苏彦又看着袁博朗:“袁相,你呢?”

袁博朗虽然也算才学渊博,但对经商纳财之事一窍不通,根本拿不出好的理据来驳斥刘愈的提议。此时只好黑着脸道:“臣还是以为此法不妥,有伤天下士子的进取之心。”

苏彦笑道:“士子考科举,又不让他们进商贸司,与他们何干,不如此事就如此定了。这事情就交给……”苏彦本想交给刘愈来做,但见刘愈暗自在对他打眼色,稍稍明白了一点,“就交给袁相你去安排。”

将军该做的事就是保家卫国,刘愈现在的身份还是御林军统领,他虽然参与议事可以提议,但实施的事还是要交给文官之首的袁博朗来负责办理。规矩不能随意破坏。

袁博朗却撂挑子,赌气道:“这等事臣可做不了,谁提议的让谁去操持!”

苏彦当下便为难了,这时苏碧开口道:“皇上,您不如让刘统领兼职六台衙门,如此就可让他来主持办理此事。”

“正合朕意,正合朕意。”苏彦宽慰笑道,“那以后刘统领就兼差六台衙门走动,没事的话,刘统领可以自行出入,省的差事太多累的慌。”

刘愈领旨谢恩。难得皇帝还体恤刘愈的劳累,君臣间感情甚好,一旁的袁博朗心中却不对味。

新皇登基第二天,居然让一个武将兼差六台衙门,这是要出将入相的节奏,还允许他自由出入,那就是想什么时候来插一腿就来插一腿,倒让他这个右相兼六台衙门总领感觉危机重重随时要被后浪拍死。他瞅着刘愈的目光中就多了几分嫉恨的敌意。

从雅前殿出来,袁博朗气呼呼的模样,语气不善道:“刘统领,皇上让你全力办好此差事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这事你独自可是能胜任?”

刘愈一拱手道:“还要右相您多多帮助。”

“嗯。”袁博朗捋着胡须点点头,“这商贸司是在工部辟出,那老夫就让工部尚书协助你。”

“甚好。”刘愈道。

袁博朗想了想,又道:“老夫还有一门生,在礼部任个小差事,让他帮你如何?”

“也好。”刘愈再应。

刘愈答应的痛快,袁博朗倒不习惯了,刚才还在雅前殿里跟他针锋相对的,现在出了殿门就开始“甚好”“也好”来了,刘愈的态度令他把握不准。不过他还是得意地笑笑,露出个“你小子识相”的眼色,扬长而去。

一旁驻足旁观的苏碧却瞧的明白,心说刘愈这是用糊弄倔老头的方法来应付袁博朗。袁博朗这样的迂腐书生,最看重的是面子,刚才在雅前殿议事时刘愈给了他一棒子,现在又给甜枣吃,只要让他的面子找补回来,袁博朗心中也就没那么计较。

苏碧笑着走上前,语带嘲讽道:“刘大统领真是好手段,得罪了袁相国,事后在虚与委蛇一下,还能不失体面。”

刘愈能听出苏碧话中的冲劲,这是明摆着在提醒他不能对敌人太过友好,要分清敌我。

“同殿为臣,何必计较的那般清楚。四公主多心了。”

…………

刘愈和苏碧,虽然是盟友,但两个各怀心事的人话也不太投机,四公主要过去守孝,而刘愈则往宫门那边而去。

从皇宫出来,刘愈想起这两日都没跟老友韩升好好谈谈,如今他不在宫中,便亲自带人到韩府去拜访。

韩府深宅大院,知客带着刘愈再来,少了韩小艺和韩小婷的欢声笑语院子里也冷清许多。本身韩升为人低调,朝堂的臣子大多都不认得他,认识也不会来拜访,而市井的百姓更不会与他来往。

“刘小兄,怎会有空暇来我府上?”韩升还是在书房接待了刘愈,刘愈到时他正在信手泼墨挥毫,好不自在。

“韩老哥,你也算我的长辈,来看看都不行?”刘愈看韩升画的是山水,很有意境,说起来刘愈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忘年老友作画。

韩升作完画,让刘愈品评了一番,韩升也自己加了题跋,之后与刘愈一同走出屋子。

“说起来,先皇临终前会将帝位传给昱王,老朽也真是意想不到。先皇的心,真是摸不透啊!”

刘愈不明白韩升感慨话语中的意思,难道他在怀疑自己从中搞鬼?

韩升又道:“不过,想想也释然,楚王虽有才干,但毕竟尚未归京城。晋王此人,与三皇子同样急功近利又小肚鸡肠,实无地王之风,可惜信竹君乃是女子,想来想去,也只有身为嫡子的昱王堪当大任。”

刘愈没有对此事过多的评论,毕竟他不想在一个信任之人面前一再说谎话。

“韩老哥为何今日不进宫?”刘愈岔开话题问道。

韩升叹道:“老夫的确有进出皇宫的自由,但现在毕竟不是先皇在世时。能在家中赋闲休息,也正是平生所求。”

这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韩升蒙天子所眷二十年,可说是皇帝身边的第一谋臣,本身虽无官职但官却在百官之上,如今赋闲,虽然也是他所期待的“赋闲”,但也有患得患失的落寞。

刘愈将这两日的议事内容都说了,也算是求问韩升的意见。最后刘愈道:“开辟商贸司的事,我的意思是让韩老哥你来帮忙,你本身也是商贾,主持起来方便的多。”

“开辟商贸司?这主意……”韩升细细琢磨了一下,一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