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什么,赶紧跟上。”

刘愈一摆手,门里门外的侍卫收拾了心情,随柳丽娘出门去。

有了柳丽娘的帮忙,事情就轻松许多了。

不用调查,不用去挖什么线索,只要柳丽娘手指到哪里,刘愈只需要下令就可以让御林军进去拿人。而柳丽娘也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了若指掌,这些乱党在她面前无所遁形。随着城中乱党的窝点一个个被铲除,刘愈甚至有些怀疑,柳丽娘跟他们到底是不是一伙的!

如果不是一伙,那柳丽娘的情报网也太可怕了。在长安城他刘愈的地面上。这些乱党他追查不出结果,柳丽娘却可以做到事无巨细一清二楚。

一路上走来,人抓了不少,也缴获了不少的爆炸品和刀剑等武器,一路上柳丽娘也没什么话,神情肃穆的有些可怕。甚至刘愈去跟她搭话她都不加理会。

到下午日落西山时,整个内城他才随着柳丽娘走了个遍,抓到的乱党在百人以上,捣毁的乱党窝点也有十几个。而关于城外的乱党聚集点,柳丽娘也早就画了具体的城图标识,刘愈也早就派城防司和京兆府去拿人。

事情似乎很顺利。不过还是有些乱党闻风先遁。连准备发动袭击的爆炸品都来不及运走,御林军杀到的时候甚至桌上的茶都还是热的。

“刘将军,在下能帮到的地方就这么多。”柳丽娘最后用平淡的语气对刘愈说道,“因为有些人已提前遁走,有漏网之鱼,谨慎起见刘将军今夜还是做些提防。”

“为何是今晚?”刘愈问道。

柳丽娘淡然一笑,道:“有些事不便向刘将军解释。但请刘将军切勿忘了答应在下的事。就此作别。”

柳丽娘说着就要走,刘愈心说有古怪,柳丽娘今天开始时情绪反应还是很正常的,在晓花楼里说话办事那是她的一贯风格,有意无意让刘愈觉出她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可当柳丽娘提出条件之后,她就好像在做思想斗争一样,再之后的表现太过于冷酷,反而不像平时刘愈所见的那个女人。

见柳丽娘离开,刘愈对御林军吩咐道:“暗中跟上他,沿途留下记号!”

刘愈是想案子跟踪一下柳丽娘。看看她到底在搞什么鬼。

…………

这次的全城大搜捕,刘愈可说是收获颇多,虽然没抓着幕后的主脑苏哲等人,但一下子捣破了不少乱党在城中的秘密据点,也让刘愈更有信心长安城可以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

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为正月二十的新皇登基大典做准备。

刘愈先与李糜和隋乂等人汇合。隋乂也为刘愈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被抓获的这些乱党中,大多数都是操着南方的口音,而原本被怀疑的淮北商贾,其实也是这些岭南人所假扮的。也就是说,对长安城的这次恐怖袭击,自始至终都是岭南人在筹谋,暂时没发觉他们跟苏哲有勾连,也没发觉什么势力与他们有暗中的联系。

刘愈心说柳丽娘还是保留了一手,也许是柳丽娘提前通知了乱党中的主脑也说不定。

“继续审讯,我先去个地方,回来再说。”

刘愈现在更想知道柳丽娘在搞什么花样,此时距离柳丽娘离开有一段时间,刘愈顺着御林军密探所留下的线索,一路往城南的方向跟踪而去。但走着却觉得有点不妥,这些线索好像在有意跟他兜圈子,刘愈明显感觉到被跟踪的柳丽娘有反侦查的意图,很多路都是舍近求远,好像故意在为难跟踪她的人。

而城南,出了内城南门就是晋昌坊,那里鱼龙混杂刘愈也想不到柳丽娘去那里有什么目的。

不好,肯定是被她耍了!

刘愈马上意识到,昨日柳丽娘就有意无意曾说过,她在长安城只有晓花楼一个据点。而往城南走多半只是一种掩饰。等刘愈恍然明白过来这一点,已经快日落黄昏,他赶紧招呼随行的士兵随他去晓花楼。

到晓花楼时,柳丽娘在三楼的房间已经空无一人,就连她的衣服也不见了,显然是已经提前离开。刘愈正懊恼间,一个人摇头晃脑地出现在刘愈面前,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的笑容。

霍病。

“为何在此?”刘愈打量了一下霍病,此时的霍病尾巴都快翘起来,像是立下大功一样不可一世。

霍病道:“知道你要找什么人,不用找了,她已经跑了。”

“你知道她去了何处?”

霍病摇了摇头道:“我虽然不知道她去了哪,但我偷听了她和那老尼姑的说话。怎样。我厉害吧?”

原来霍病昨日被柳丽娘戏耍了一次,觉得很没面子,越想越气,今天本来他在午后睡醒了还要跟刘愈出来继续对付这个“凶恶的女人”,但他到御林军衙所时刘愈早已出发。他便跟人打听了刘愈的去处。先是去了京兆府,又转道来到晓花楼,没碰上刘愈却碰上了甩开跟踪回到晓花楼的柳丽娘。

“你听到她们师徒说什么?”刘愈迫不及待问道。

“那老尼姑很谨慎,我不敢靠的她们太近,开始时远远的听到好像是老尼姑在训斥那死娘们,那死娘们也不还口。那顿骂的真是爽……”霍病说着好像是老尼姑为他解了气。

刘愈双目一瞪,怒道:“说重点!”

“我最后只是听清楚了,老尼姑说,你为何要伤害自己的族人。那死娘们说,她是迫不得已,她不想让族人陷于什么万什么不复的境地。有些事好像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决的……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吧。”

刘愈听到这些心中还是挺惊骇的,那也就是说,柳丽娘的确跟乱党是一伙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柳丽娘选择了跟他刘愈合作,而把自己的同族之人被出卖了。

“后来如何?”

“后来……后来她们就走了,一跃就过了墙。我根本追不上她们,她们是不是会飞?”

刘愈真想抽霍病两巴掌,让他做什么事,除了一根筋到底的那种,其他的他都做不好,完全是个愣头青。显然他偷听到了柳丽娘跟无定师太的对话,本来这是很好的线索,但霍病却也只是听了个没头没尾,让刘愈无法掌握到更多的线索。

刘愈在回京兆府的路上,也一直在想这件事。

柳丽娘跟乱党勾结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柳丽娘提的要求,是将一些南方的将领给除掉,这些将领虽然平日里在当地也算是土阀,为了养兵做了一些有损地方稳定的事,但总的来说不算是危害朝廷的那一方人。想要除去他们的。除了力求稳定朝纲的刘愈,恐怕也只剩下她们蓄兵为战的岭南少数民族之人。

也就是说,柳丽娘是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她是为了自己的族人不至于跟朝廷为恶,才出卖了他们,以此来换取刘愈一个将这些将领除去的承诺?

如果这解释是通的话,那又是谁指使岭南少数民族的人与朝廷为恶?现在看起来,无定师太这个野心家极有可能。

刘愈突然很为柳丽娘不值,其实以她的能力,不管是做什么都是游刃有余,巾帼枭雄一个,让她当皇帝肯定比琪儿好上几千几万倍,但她却好像是被人操控的牵线木偶一样,先是被她师傅逼着为淮王谋事,现在又要跟朝廷为敌。

也许在柳丽娘心中,也存着一颗向往安定和和平的平静之心吧。

刘愈慨叹着便回到了京兆府,而此时隋乂也正在等刘愈回来,以向刘愈做进一步的请示。

“有什么结果?”(W//RS/HU)刘愈问道。

“查出来了,这些人都不是中原人,在他们身上搜到了很多南方人特有的东西。”隋乂恶狠狠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兄台应该杀一儆百,将这些乱党通通处决以安民心。”

“不必了,先关押着,等开春了再行议处。”

刘愈作出这决定也是为柳丽娘考虑,如果她的族人因为她的告密而被诛杀,那她可能将成为罪人,刘愈不能让替他着想替朝廷安定着想的柳丽娘遭此横祸。反正事情已经调查清楚,要杀要剐其实无关紧要。

刘愈继续吩咐道:“为今之计是赶紧增派人手到城中花灯会的人流密集点,那些漏网之鱼,很看可能会趁着城中人多的时候发动袭击,今晚不能让长安城有一丝不安的情况出现!”

第四百六十九章 无米之炊

正月十五的长安城,虽然没有戒严,但城防司衙门和京兆府都严阵以待任何情况的出现。在城中几个花灯会举行的热闹场所更是加派了大量的人手在预备着。

刘愈本来也担心那些漏网的乱党会趁机再次发动恐怖袭击,但自始至终,除了有两个乱党拿着刀出来砍人被及时制止住,其他事情一概没发生。也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出现。

到上更时分,花灯会的人潮基本已经散去,毕竟这是古代,而且是寒冷的冬天,百姓们即便出来凑热闹,也断不会在晚上离家太久,热热闹闹的花灯会持续了差不多也就一个多时辰,从入夜上灯时分开始,上更时分结束。

刘愈本来在京兆府大堂里等候消息,随时准备指挥这场平息骚乱的内部战争。但因为没情况出现,到上更时,刘愈让隋乂和李糜继续负责,而他则早些回到皇宫,毕竟今天是上元节,家里人还在等他回去。

先皇在世的那几年,每年到上元节这样的喜庆节日,宫里总会筹办一些热闹的庆祝活动,宫里到了这一天也会热热闹闹的,在宫里也能体味到节日的氛围。但在苏彦登基后,后宫便开始凋零,到现如今,宫里更是连后妃都没有,也就没有人为了去争宠来筹备这样一场晚会。整个皇宫里,除了挂出来几盏红灯笼,让人知道这是上元节之外,其它什么都没准备,四处里冷冷清清,只有偶尔路过的巡逻的御林军。

到了内廷,冷清的感觉稍微好了一些,女官们没有准备。但女军侍卫在徐轩筑的授意下,再有吕楚儿这个爱出风头的冒失鬼的牵头,红灯笼到处挂,没走几步就有一盏,女军侍卫简直把内廷当成了自己家的后花园。刘愈进了内廷便听到嘻嘻哈哈的笑声。刘愈见到女军侍卫散漫的模样,不由打怵,如果宫里发生点什么刺客事件,光靠这些女人显然不能维护整个内廷的安全。

“夫君回来了?”

刘愈进了门,徐轩筑迎过来,一家人本来还在说话。见到刘愈进来话音也停了。林美人的态度最反常,本来她跟琪儿还有说有笑的,见到刘愈马上低下头,连招呼也没起来打。

刘愈将外衣解下,说道:“城里发生一点乱事,现在解决了。”

徐轩筑接过刘愈的衣服。道:“妾身听徐副帅说了,她今天进城,听说城中到处都有京兆府和六防司的人在做事,妾身便猜想可能有事发生。韩相下午时候曾寻过夫君,等到黄昏时刚回去。”

刘愈接过徐轩筑递过来的奏本,是韩升特地送来的,如果不紧急。这些事情一般也不会送到内廷来。一共是两份奏本。刘愈打开看了看,一本是关于五天后登基大典的筹备情况,包括开支的列明,刘愈不想去劳心这些,合上奏本打开下面的一本,是关中雪灾的灾后重建的。

往常冬天下点雪,那是瑞雪兆丰年,可今冬关中的雪来的太多,已经不再是瑞雪,而是灾雪。关中各地的救灾其实都不顺利。一来是雪下的连绵不绝把很多路都封了,物资调不进来,再者是冬天太冷,要组织灾后重建一般也会等开春暖了点之后,大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在外面久了能冻死个人。最重要的一点。朝廷财政现在捉襟见肘,拿不出银子来救灾。

一连两年的大兴战事,已经令朝廷穷的一穷二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困窘刘愈也没太多办法。现在是冬天,以农业为主的大顺朝,不会在这寒冷的冬天创造出粮食,也就没有物资来救灾,光靠从淮地淮南还有江南一代调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重要的是,那些地方也在这两年被朝廷挖空了。

“江南的税赋这一年征的并不好,夫君或可以在这方面入手。”徐轩筑见刘愈拿着奏本不说话,突然提醒道。

刘愈好奇打量了徐轩筑一眼,惊讶于徐轩筑对朝政的所知。

“夫人如何得知?”

徐轩筑淡淡一笑道:“其实都是平日里跟隋家妹妹闲聊,她时常提及的。去年淮地刚结束了战乱,朝廷对淮地及江南很多地方施行了免税或少税。但随着南洋甘在淮地和江南的推行,其实去年江南除了少数地方因为洪灾减产,大多数地区都获丰收。地方官以充作军需为名提前征集了两年的粮食,只有不到一半运到北方,夫君为何不从这些贪官入手来要粮呢?”

徐轩筑显然是做过一番功课,而隋妤话说的也很明白。刘愈稍微一叹,其实这也是没有参政经验的,内心干净的女人惯有的政治思维错误。

在徐轩筑看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贪官就是贪官必须要打压,不能让他们篡夺朝廷和百姓的利益,一旦他们贪了,朝廷就要明辨是非以高压姿态讨回来。

这些事在原则上并无错误,但在实践中,很难。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只是分大黑和小黑而已。在这年代里,如果没有这些贪官贪污的欲望,他们就不会尽心实意为朝廷办事,也就不会想着法子来敷衍朝廷。就好像徐轩筑所说的江南地方官的贪污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地方官逆着朝廷旨意多收了地方两年的赋税,可能北方的士兵也早就饿死了,虽然他们可能有贪污,但现在去追查,就会把事情越查越大,到最后可能粮食没追缴回来,地方先乱了,下一年的赋税也就没法收了。

既想打击贪官,又不得不倚重于这些贪官,是自相矛盾的事,这矛盾就连刘愈暂时也没办法解决。推行民主?刘愈想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不靠谱。

刘愈把奏本放下,道:“再省省,朝廷先熬过这个冬天再说,地方上的事,为夫尽可能想办法去做。相信韩相也是这么想的。”

刘愈言语间多有无奈,徐轩筑见刘愈没采纳她的意见,可能是觉得自己的手伸的太长了,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刘愈却上前搂住她的肩膀安慰了一句:“夫人,多谢你替为夫分忧。但朝廷的事有些复杂,慢慢为夫也会跟你说清楚。”

听到这些,徐轩筑脸上的愁惨之容才得以舒解。一家人又开始筹备起这个迟了两个时辰的上元节。

第四百七十章 生财有道(上)

正月十五平稳的过去,长安城依旧是安定如初,刘愈心中的大石也落下。

只是柳丽娘跟她的师傅无定师太从正月十五之后再未露面,刘愈去向吴悠打听过,吴悠表示他也不清楚。这次柳丽娘帮刘愈大忙破获了乱党在长安城的恐怖袭击,刘愈总觉得亏欠她点什么,尤其是从霍病那里得知柳丽娘跟她师傅的那番对话之后。

就好像敌对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长安城的形势倒也稳定,人们似乎很快就忘了天子改换这件事。军事高压下的长安城,街上还是到处能可看到来往巡逻的士兵,即便有人想闹事,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长安城的一些士族家族,其实也在焦急不安地观望着,尤其是跟苏彦走的比较近的那些家族,又或者是曾经跟刘愈不合的,他们很怕在新皇登基前后,刘愈进行一次大的洗牌。

可一直到正月十八,登基大典举行的前两天,宫里那边依旧没有动静。

正月十八这天并非是朝议之日,从早晨开始宫里就很安静,微熏的阳光之下也多了几分初春的暖意。刘愈跟韩升正在雅前殿里商讨赈灾筹款的事,吕楚儿心急火燎地过来汇报,说是有一群人在皇宫门口闹事。

“敢在皇宫门口闹事?”刘愈站起身厉声问道,“何人敢如此造次?”

“不……不知道。属下也是听别人说的……”

刘愈叹口气,知道再问吕楚儿也是徒劳,正要出门查看一番,御林军总统领瞿竹匆忙过来,带来了宫门前的最新消息。

“是一群太学学生。他们昨日刚复学,今日便来坐请,说是……”

因为后面的话有些大逆不道,瞿竹也不太敢明说,刘愈不是计较这些缛节的人。道:“直说。”

瞿竹这才为难道:“这些太学学生说当今天子得皇位不正,乱国纲,要陛下还政……”

“切!”

刘愈嘴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声音,也是春节假期过后,太学刚开学,这群学生就出来闹事。本来他们闹他们的。刘愈完全可以不理会,但如果置之不理,让这些学生闹出一些不好的动静,百姓间再多加一些议论,难免会破坏现如今安定的环境。

“走,一起去看看。”

刘愈说着要跟瞿竹一起去宫门那边。韩升想了想也跟刘愈一起,其实他也想知道宫门那边学生到底是如何闹的。

到了宫门口,刘愈发觉来的太学学生还不少,有近百人,近乎将皇宫正门都给堵上。他们请愿的方式也跟瞿竹说的一样,“坐请”,没有过激的举动。也没有喊口号,就是坐在门口非暴力不合作。任凭御林军侍卫的驱赶,他们仍旧无动于衷,一个个大冬天坐在凉地面上如同一尊尊雕像。只是在见到宫里面出来人,而当首的又是这次“乱国”的魁首刘文严,他们才重新群情激涌起来。

“还政!”的呼声此起彼伏。

因为这些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太学学生,加上他们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身份显贵。御林军也无法奈他们如何。就是以御林军总统领瞿竹的身份,在没得到刘愈正式授权前,也不敢拿这些官二代官三代们如何。

刘愈随瞿竹出来。本来还想对这些学生好言相劝,可见到这些学生油盐不进的模样,登时心中有些恼火。他也没想到,在发动军事政变之后,长安城挑头出来跟他较劲的。竟然是这群吃饱了没事干的学生。而他原本担心的一些人和家族,到现在还在当缩头乌龟。

“把他们轰走!”刘愈下令道。

瞿竹有些为难道:“可是……”

“如果他们不肯走,就打走,皇宫不是这些学生造次的地方!”

韩升走过来道:“刘小兄,这么做……似乎不太妥当?”

“那如何才算妥当?”刘愈有些焦躁问道。

“这些不过是些不谙事理的学生,背后可能有什么人指使也说不定,不妨从他们背后的人下手。”

韩升倒是提醒了刘愈,本来刘愈见到这些学生在闹事,只是想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经韩升的提醒,刘愈马上想到了这些学生背后的家族。

“那就让这些学生继续在这呆着,招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进宫来!哦,或者是他们的伯父叔父……”

刘愈转身往雅前殿的方向回去,而瞿竹则领命出去传召这些学生背后家族中的掌舵人进宫叙话。

等刘愈和韩升到了宫里,提前来请罪的太学院教习已经列在门口,他们得知学生出来闹事,又劝阻不住,除了来请罪也没别的办法。刘愈没理会这些当老师的,而是直接进雅前殿里等候。

过了半个时辰,外面那些学生的家长陆陆续续到了皇宫,因为正门被堵,这些官员都是从东烨门进的宫。长安城几个大家族感觉到氛围的不同寻常,不关己的老早就派人到皇宫那边劝自家的孩子回去,而有些始作俑者的家族,也感觉到苗头不对派人去了宫门那边。而这一切也在御林军的监视之下。

因为在外聚集的学生很多,这次被“请”来的世家官员也不少,雅前殿里撑不下,这些人便在雅前殿外的院子里等候,刘愈从门里出来,扫了这些人一眼,只是说了句“好好反省反省”,就回内廷吃午饭去了。下面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既不敢走,也不敢多问,就那么干站着,连去提拎宫门外自家的小子回府都没办法。

逐渐的,皇宫里聚集的大臣越来越多,礼部的官员先是过来,之后是吏部的官员,当雅前殿外的这些人见到吏部官员,心中都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大概是刘愈想借着这次的学生闹事进行一次官场的清洗。一直到午后,刘愈还是没有露面,倒是跟刘愈一起进了内廷的右相韩升独自一人过来,先行进了雅前殿,又把礼部和吏部的官员叫了进去。

原本雅前殿是天子办公的地方,但现在天子不过是个年方二八的少女,并不坐朝,现在事事都是刘愈一手掌控,而韩升跟刘愈“狼狈为奸”。在这些大臣的严重,韩升既是不能惹的那位也是不好惹的,同时也是一个想要颠覆顺朝国政的帮凶。现在韩升等于是公然用皇帝的办公场所在办公,这换做是以前就是大不敬,但现在特殊时期没人敢提。

不多久,雅前殿里传出话来,要传召户部的人进来叙话。

在外等候的学生家长们开始犯嘀咕,这应该商议的就不是学生闹事,可能是商量别的吧。那门外那些学生怎么处置?他们从进宫时就已经得知,宫门口方向已经被御林军给隔绝开了,现在不但是学生进不了宫,也回不了家,更不许他们跟任何人接触。难道刘愈想以严法来处置这些学生?虽然在这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如果刘愈真这么做也合乎法度,但没有哪个执政者敢对儒家的人下手,这也近乎是“文明封建社会”的体现。就看刘愈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皇宫门口那边的学生们从开始的群情激奋到逐渐冷静下来,再到不安,他们已经感觉到,朝廷的反应有些太“冷淡”了,冷淡到让他们觉得可怕,这种被吊着不上不下的感觉是最难受的。而他们的父辈们,同样也是吊着心在雅前殿外等候着,直到雅前殿里简单的会议开完,礼部、吏部和户部的人相继离开,右相韩升才不紧不慢拿着一叠纸从屋里走出来。

“韩相,到底……怎么个处置?”有跟韩升熟稔的,还是忍不住上去问了一句。

韩升脸上露出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把手上的纸,一张一张分给雅前殿外的官员,他们好奇地接过纸,发现自己手上的那张上都写着几个字,几个数目字。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官员们拿着纸条不明白是何意,韩升发完了也没解释,直到刘愈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姗姗来迟。

“诸位,看到自己手上的字没?回去准备好了相应数目的银子,带到宫里来。”

官员们这才知道手上的纸原来是关乎到银子的。

“武义侯,您……这是何故要交银子?”马上有官员质疑,刘愈看了那官员一眼,应该是礼部的,他不记得是哪位,脸挺熟。

“何故?”刘愈冷笑道,“本侯可回答不了你们这问题,要问就要问问诸位家中的公子了!竟敢到皇宫门前来捣乱,活腻歪了吧?现在,要你们交点银子把人给‘赎’回去,记得,这是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想不交银子也成,那贵家的公子就在宫门口等着,没吃没喝的能坚持几天算几天吧,听天由命,本侯也算仁至义尽了!”

官员们大眼瞪小眼,这怎么好端端的一次闹事,就扯到银子上来了,一交还要交几百两上千两甚至是几千两。官员们互相望了一下便明白,他们要交的银子数量是不同的,也跟他们在长安城中的势力以及他们的祖产有关,那些大家族交的就多,而小官小吏的交的就少。

本来有几个想哭穷的,但见到刘愈凶恶的面相,话也给噎了回去。没办法,只好乖乖回家准备银子。

第四百七十一章 生财有道(下)

朝廷缺银子,原本看似富的流油的商贸司也被榨干净,朝廷还欠着长安城大商贾很多银子。拿不出银子来赈灾,而这些闹事的学生恰恰给了刘愈这样一次敛财的机会,让刘愈可以借此事把要银子的手伸向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长安门阀家族。

这些世家子弟,虽然名义上也是儒家学者,但毕竟他们背后有政治的背景,那他们儒者的身份就不纯粹,刘愈也就无须为得罪他们考虑后果。一转眼,刘愈就把手伸向了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反正刘愈正愁没银子赈灾,这竹杠不敲白不敲。

官员们从皇宫回到府里,本来还想互相商讨一下看能否拿出措施来应对刘愈的“卑鄙之举”,可在一些没立场的小官小吏交了银子之后,其他的大家族也不得不赶紧筹措银子。但凡皇宫门口有学生被“赎回”,其他的学生就会坐不住,毕竟他们在皇宫们偶一呆一整天,饥渴难耐,天又冷,这心劲一过去,谁当皇帝在他们看来已经无所谓了,热炕头比政治立场更有诱惑力。

因为朝廷这次“狮子大开口”,各门阀家族又不想破财,因而很多家族在筹措银子上缺斤少两,本以为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也就过去了,只要让朝廷敲了竹杠,朝廷也就罢手不管了。谁知道负责此事的韩升很不好说话,不但让这些家族拿银子来,还要将作了记号的纸拿过来验证,而且有根有据容不得他们抵赖,但凡有对不上号的地方,缺的部分要两倍补上。

韩升也明说了,如果不补。就不是赎人,而是赎脑袋。

这些世家门阀都知道刘愈是一群浑人的头,又是现在乱国的贼首,跟他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哑巴亏他们不吃也要吃。

以至于到最后,他们怨恨的不是贪财聚敛的刘愈。而是出主意让太学学生在宫门口静坐抗议向朝廷施压的人。最后朝廷没动摇,也没激起民众的响应,反而是被刘愈坑了银子。

等下午把各家赎人的银子收上来,韩升让人点算清楚了汇报给刘愈,刘愈脸上带着几分奸诈的笑容,道:“不错。一百多个人,就能筹十万两银子,这些官还挺富的。”

韩升对刘愈没为难那些学生还是感觉很欣慰,笑道:“先皇在世时,礼待官宦,这些家族光是每家的土地就有几十顷。还不算俸禄和俸米。”

刘愈点点头,这年头,一顷有一百亩。光是他被封为前锋将军那会,就从朝廷那里领来了几百亩地,以后再立个功什么的,兼并点土地什么的,要几千亩地也不难。这还不算灰色收入。光是这制度下的腐败就已经让人挤破头要来当官,所以说这年头想做生意发财,还不如直接当个官,权财是伴生的。

“才十来万两,还是不够啊!”

刘愈叹口气,若有所思地掐着手指头,一旁的韩升脸上稍显尴尬,他猜想刘愈又在打其他人的主意了。

果然,刘愈把赎银的清单合上,对韩升道:“先前不是跟礼部的人商议过太学院的扩招了吗?有什么结果?”

韩升一笑道:“还能有什么结果。要招多少人,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愈嘿嘿一笑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咱现在整天愁没银子来赈灾,想着怎么省钱,怎么节流。这思想本来就是错的,韩老哥,这次咱就好好开一次源。马上叫人去城中张贴榜文,就说以为太学院不但接受官家子弟入学,还接受一些贫家子弟,只要是学的好的,都可以来太学院读书。如果其他学的不怎么好的,也想进来凑个热闹的,那就适当交点学费,咱不能白养着他们不是?”

在这年头,太学院是官学之首,从来都是朝廷开支,没有学生交学费的道理。

韩升迟疑道:“交多少合适?”

“多多益善嘛,就看学生的诚意了。”刘愈脸上诡诈的一笑,继续说道,“然后我们在太学院上面再成立个大学院,把全国最好的老师都调集过来,务求是求征召最好的学生,让他们出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