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门-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说卓儿?”
“那可是一把做生意的好手啊。”韩升感慨道,“也不知你小子怎么了,把人家的终身给误了。就这么不管也不问了。”
想起赵卓儿,刘愈心中也有几分愧疚,原本出征时还能去看看,但他只是去见了李遮儿而刻意疏远了赵卓儿。刘愈道:“这两年来经历的事太多,无暇他顾了。”
“别是你小子忘恩负义才好。日后怎么说也要给人家一个交待,就算是给个名分也好。”
刘愈淡淡一笑,没想到韩升还给他张罗起纳妾的事情。有他两个孙女这层关系,韩升本不该提,现在琪儿又当了女皇,他这个当臣子的提出来更不合适。
韩升道:“这样,先把她调到商贸司帮隋家小女的忙,这样让韩家小女也能轻快些。日后卓儿那丫头说不定能独当一面。”
刘愈点头道:“就依韩老哥所言。”
两个人一路走到内廷,此时的内廷已经不再由御林军负责把守,而换成了女军驻防,而女军侍卫统领便是蔡迎奴,本来吕楚儿的官职高应该是她来担任,但保卫皇宫内廷这么重要的任务刘愈还是不想交给吕楚儿这个粗心大意的小迷糊来完成。吕楚儿还是负责前锋将军府,尽管府里的主人都已经搬走了。
刘愈跟韩升一同进了内廷,看到内廷里的凄凉荒废,韩升不由感慨道:“这次乱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内廷,是时候补充一些宫女和太监进来,不然你看看,都没个人气在,好像个荒废的园子一样。”
补充宫女刘愈倒不觉得怎样,但刘愈对太监这个职业有些成见,一来是阉人的擅权,再者这本身就很不人道,因而刘愈也只是顺口一提准备补充一些宫女和女官,却没说从什么渠道补充。
提及宫女,刘愈难免会记起原本应该在内廷里的另外一个女人,便是他的老丈母娘,琪儿的母亲林太妃。
刘愈问道:“韩老哥,按照礼法是否现在应该接林太妃入宫了?”
韩升叹道:“别问我,自大顺朝开国以来,还从未有女皇登基,这礼法无从依循旧制。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不过按照孝义的礼法,是该早些迎接林太妃娘娘入宫。”
琪儿当了女皇,那林太妃也就是太后,刘愈想起那个多愁善感又有些怕见陌生人的女人便有些感慨。他身边的女人,关系有些理不清。
二人一路到了原本林妃和琪儿居住的颍翠殿,这里本是一处不大的居所,但因为琪儿是以女皇身份入住内廷,刘愈特地让人将颍翠殿进行了一番布置,而且准备在琪儿登基为帝之后对这里进行一番修缮和改造,让这里当得起新皇的寝宫。
刘愈才到门口,便见到琪儿正坐在桌子的一端跟一个个头不高的少女玩“挑花绳”的游戏,两个人玩的一本正经的模样,红线在两个人更迭着,连刘愈进门她们都没发觉。
不过刘愈这灯影一出现,两个少女还是一同发现了他。来客见到刘愈一副恶狠狠的模样,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正是许久不见的小结巴吴烁。
说起来,吴烁还是给刘愈和琪儿牵红线的红娘。
第四百五十八章 告密者
自从琪儿下嫁给刘愈,吴烁就只能独守空闺形单影只一个人,刘愈不在长安城这段时间前锋将军府戒备重重,她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琪儿这个唯一的好姐妹。刘愈回到长安城,她更加没机会,长安城兵荒马乱的她连宫门都出不去。直到今日,吴烁才从曾祖父老神棍吴悠那得到消息,知道琪儿当上女皇还搬来宫中,便马上跑来找琪儿玩。
刘愈这一回来,琪儿马上又将小结巴抛诸脑后,吴烁自然很不乐意,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盯着刘愈。话说不利索,那些恶毒的语言全用眼神表达了。
“呦,小结巴。稀客,来坐在一起吃个饭再走。”刘愈笑盈盈看着吴烁,此时韩升也从门口进来给琪儿行礼。
“不不不用了……我我我明天天再再来……哼!”
吴烁说完,扒开腿往内廷靠近吴悠天文台的出口跑去,刘愈看着隐没在黑暗中的背影,微微一笑,而一边的韩升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国师,吴老头的重孙女,是个小结巴。”刘愈解释道。
韩升点头道:“早有耳闻,难得在宫里的一个丫头,三朝下来依然恣意游走于事外……”
听了这句话,刘愈本也没多想,不过事后慢慢一琢磨,韩升是话里有话。此时宫女们已经将晚膳准备好,因为徐轩筑去了城外女军军营要在第二日戒严解除之后才回来,这顿饭同桌吃饭的除了刘愈和琪儿,也只是韩升及两个孙女韩小艺和韩小婷。
饭食虽然丰盛,鱼肉皆有,不过只是五六个菜。无酒无杯筹。三个小丫头都是小姑娘家,饭桌上也无话,最主要的是韩家姐妹本来就对琪儿有些戒备心理,现在琪儿登基为女皇,她们更不愿跟琪儿搭讪。饭桌上说话的也只剩下刘愈和韩升。
韩升说起了吴烁。刘愈就借着这话头问道:“韩老哥,你觉得国师为人如何?”
韩升拿着饭碗,筷子停下来,想了想道:“此人不简单。”
这一句评价不够中肯,刘愈也大致能猜到,之前韩升说吴烁能在三朝中游走于宫中而不牵涉事内。其实说的也就是吴悠。从老皇帝,再到苏彦,如今再到琪儿,吴悠本属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居然在这天子改换频密的时期里依然能在宫中稳固地位,便已经现出他从政圆滑世故。
但说白了。吴悠也不过是跟他刘愈走的近一点而已。
饭桌上二人不再提及吴悠,但过了这顿饭,琪儿和韩家姐妹各自回房了,两个人又说起吴悠。韩升突然问道:“刘小兄,宫里有传言说,在初五那夜,吴悠来见过你。可是有这回事?”
刘愈心说吴悠来见他并不是十分机密的事,为何韩升要显得这般郑重?还不在饭桌上就提,偏偏要等事后?
“确有其事。”刘愈直言不讳。
“那也就是说,册立新皇,也有他的意见成分在内?”
刘愈终于明白韩升为何要说这番话还要故作神秘,他是怕被琪儿知道一些事情,虽然现在琪儿尚是个少女皇帝,但有刘愈和徐轩筑等人的辅佐,难保她日后不会成为一代女皇。
“他确实提醒过我不得窜取苏家的基业,但有些事。不是他说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韩升叹道:“那就好,希望你小子不是暂时虚以委蛇。”
刘愈淡淡一笑,到现在韩升还是不相信他没惦记苏家的基业,毕竟天子位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之下居然拱手让与他人。自古以来也没人会这般大度。
二人正说话间,门口女侍卫统领蔡迎奴来通禀,说是御林军总统领瞿竹求见。
在这次政变中,瞿竹也属于“劳苦功高”,如果没有事前对瞿竹的策反,刘愈自身的安危都成问题,更何况要发动军事政变。在功劳簿中,刘愈也准备将瞿竹记上一大笔的功劳,让他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命,甚至刘愈连对瞿竹妹妹瞿书的封赏都有所准备。车马帮也即将从一个江湖混混的组织变成合法社团组织,并以此来推动民间农商组织的发展。
刘愈说了句“请”,与韩升一同迎出门外,远远的便见到瞿竹带着几个侍卫,押送着一个人前来见刘愈。刘愈仔细看了看面前这个佝偻着身子装小人模样的猥琐年轻人,既不认得,也猜不出用意。
“刘将军……”
瞿竹上前见礼,刘愈摆摆手,指了指被御林军押送的人。
瞿竹凑上前道:“此人说是来举报朝中有人密谋造反,言之凿凿,末将只好来请刘将军您来定夺。”
事关重大,韩升道:“此事我先暂且回避,刘小兄,有话明日再说。”
刘愈看了韩升一眼,心说这来告密的人来的还真是时候,城中有谁要造反刘愈尚未听说,不过若真有其事,刘愈也没打算大动干戈,这会破坏他平稳过渡的计划。
“韩老哥不必走,不如留下来一同听听他说什么。”
涉及到告密和谋反,这也就不是文臣应该管的事情,谁负责谁就要向皇帝通禀,而现在刘愈是代天子匡扶社稷,那刘愈也就能定夺。韩升明白这道理,他也知道现在的告密者多半是来邀功请赏满口栽赃的小人,说的话也未必当真,而这时他留下听并不合适。
刘愈却执意让韩升留下来,这既是表现出对韩升的一种信任,也是希望韩升能参佐一下意见,给一个理性的判断。
刘愈让瞿竹将那人押到颍翠殿周围的一处偏殿中去,点燃了灯火周围有些暗淡,刘愈往门口一站,看着跪在地上的告密者问道:“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那人抬起头笑了笑,笑的一副奸诈小人像,道:“小人还是想单独跟侯爷您面谈。”
“就这么说,单独面谈就不必了。”刘愈道,“再啰啰嗦嗦不肯说,可要拿你去法办了!”
“小人这就说,小人这就说。”那人在地上磕了俩头,道,“小人名叫童六,其实小人本就是蓝相府上的一个知客,前两日看到府上有几个人来拜会我家老爷,在府上逗留了一些时间,这几个人是……”
童六举报了几个人,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基本也都是原本袁博朗的旧党,现在袁博朗已经身死,这些人去找蓝和本也无不妥的地方。
“这些人,你都认得?”刘愈皱眉问道。
“相爷府上的知客,总要多认识几个人,小人也是出了名的记性好,这才让我家老爷吩咐去当知客。”
“你听到他们说什么了?”
“没有,我家老爷很谨慎,将他们请进偏厅去商议,还吩咐府上的人不得靠近……”
“那你什么都没听到,也敢来诬陷朝廷重臣?”
“借小人十个胆子也不敢来诬陷朝中大臣,小人虽然没听到我家老爷跟那些人商议什么事,但在事后收拾屋子的时候,在火盆中找到了一张没烧完的信函,看完之后觉得事关重大,这才来向侯爷您通禀……”
童六所说的信函已经在瞿竹的手上,瞿竹转递给刘愈,刘愈接过来看了看,一见到字体便心里便觉得沉了一下,因为字体他也不算陌生,是楚王苏哲的笔记,刘愈曾在随楚王纳粮时见过。而信函虽然烧的只剩下一半,但上面提及了废立之事以及东山再起云云。
童六以为自家老爷要造反扶苏彦再次登基,而刘愈则明白这根本是楚王一系跟蓝和勾结的证据。但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栽赃诬陷,是楚王一党来诬陷蓝和和一些旧派系的大臣。事情也很好理解,既然这封信事关重大,蓝和看完了要烧毁,何以会烧的只剩下一半还正巧被一个有心来告密的人发觉?
不管怎么说,楚王一党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这事情肯定跟他们有关系。刘愈不得不慎重其事。
刘愈看完信,脸上微微一笑,瞅着童六问道:“童六,你的举报很重要,本将军觉得应该奖赏你,你想得到什么奖励?”
童六一副很高兴的模样,道:“小人不求别的,就是想娶我们府上的丫鬟娥儿为妻,我家大奶奶说要把她给我家大少爷当妾,小人……小人实在看不过去,大少爷为人不怎么好,经常欺负人……”
刘愈心中苦笑一声,这还是个情种,虽然他不知道童六说的“大奶奶”是谁,但他却知道童六口中的“大少爷”,便是蓝家第三代的长房长孙蓝玉,刘愈老部下蓝景的侄子,也是隋乂未婚妻的兄长,纨绔大少一个。一个官家公子哥都看得上的丫鬟,那一定是很有姿色。
“那童六,你既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愿不愿意为娥儿姑娘吃点苦?”
刘愈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童六一脸沮丧,但听到刘愈后面的问题,他马上一脸坚定点头道:“愿意,当然愿意。”
刘愈对瞿竹交待一番,让人将童六给拉了下去。童六索要面对的将是一番拷问和毒打。
刘愈转而看着一边的韩升问道:“韩老哥,你怎么看?”
韩升苦笑道:“事情未免也太凑巧了一些。”
刘愈也是无奈一笑,事的确有些不太寻常,就在这么一个新皇尚未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突然冒出一群反贼来,还是在刘愈明摆着要削夺蓝和相权之时。就算是事情属实,外面的人也会认为是刘愈栽赃诬陷,引起朝臣的不满。
第四百五十九章 顺水推舟
杨烈的失踪使得刘愈的情报系统一度瘫痪,虽然他现在也能获取长安城内的情报,但形不成一个完成体系,也无法将情报系统的最优势一面展现出。
长安城中的势力错综复杂,旧派系和新派系就有几方,现在刘愈做不到对这些情报的全盘掌握。
有了杨烈的教训,刘愈也不敢将情报系于一线,他准备开展多方面的情报工作,他也想到了一个人选来新建一条情报线,瞿竹的妹妹瞿书,作为长安城车马帮的大当家,瞿书有她的江湖地位,通过下九流的渠道来获取情报非常适合。
送走韩升之后,刘愈筹划了一下这件事,连夜让瞿竹叫瞿书到宫里来商议。
瞿书在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朝廷效命之后,同时提出了车马帮一些现实的情况。虽然车马帮以她当家,但在她之下还有长老和其他分堂的堂主,不是她说要效力于朝廷车马帮就会尽归朝廷调度。而车马帮一向疏离于朝廷,那些江湖上打滚的人对朝廷也欠缺忠诚度,没有利益就没有驱使。
刘愈没有强人所难,瞿书也说要回去商议一下再作出决定。送走瞿书,童六那边的审讯情况也回报过来。童六打死都不肯承认跟乱党勾结,只是说是无意中查得线索,本来童六屈打成招刘愈更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越不屈不挠刘愈越怀疑事情的真伪。
不论事情真伪,刘愈不会让事情过夜,以天子的名义传召蓝和以及袁博朗一派的旧僚到宫里问话,这些人也都是童六所举报的那一批人。
在雅前殿里,蓝相和一众大臣有十四人。见到了刘愈和新天子,还有被打的剩下半条命的童六。
“蓝相,看来你管教府里的下人不怎么在行。”刘愈语带讽刺道,“你看看你的门人,居然到宫里来举报你跟这些人勾结造反。还带来了证据。蓝相是不是该解释一下?”
蓝和本来还在疑惑刘愈为何要找这些人前来,没想到刘愈一开口就扣了大屎盆子下来,蓝和赶紧下跪道:“回陛下,武义侯,此事纯属诬陷。”
其他牵连事内的大臣也跪地拒不认罪。
刘愈脸上冷冷一笑,道:“那蓝相可是见过此物?”
刘愈将童六献上的罪证拿出来在蓝和面前展现。蓝和一瞅,仔细看过之后一脸的疑问之色,看起来他并不熟悉楚王苏哲的笔迹,苏哲本来不显山不露水,而他又在苏哲崛起之后被罢了官,二人之间并无交际。
“陛下明鉴。武义侯明鉴,老臣未曾见过此信,也未敢与人商议天家大事……”
刘愈见他一副受了冤枉无辜的模样,心说如果他真是他做的话这演技也算很高了。
刘愈道:“蓝相,我有问题想问你一下,一直没有机会。”
蓝和紧张起来,现在这节骨眼上。刘愈的问题很可能关乎到蓝家的命运,新天子登基,如果不清理一些旧派系的话难以令长安城安定,而蓝和先是投靠刘愈再背叛投靠了袁博朗,肯定是要遭致刘愈报复的。
“武义侯请讲。”
刘愈凑上前,和颜悦色问道:“不知令孙与隋府尹的婚事,可是定下了日子?”
蓝和略微一怔,这就是刘愈一直以来想问他的问题?以他的政治觉悟尚不能理解刘愈问这句话的原因。
“本定下,但去年隋府尹随军出征,到年底才还。尚无再议。”
“哦,那就赶紧定下吧,说起来我也讨杯喜酒喝了。”刘愈上前去扶蓝和道,“蓝相请起身。”
蓝和被扶起来,见刘愈转身回去。抹了把冷汗,到现在他还感觉北极发凉。他有些不理解刘愈的作为,照理说现在他被诬陷谋反,而且有“罪证”,应该是借着这个机会将他彻底铲除从此杜绝后患。刘愈的善待反而令他吃不消。
刘愈道:“此事仅凭一封烧的认不出字迹的书函,无法定罪,此事就暂且不提。”
刘愈说完这句话,其他袁博朗旧派的官员也是松口气。之后刘愈让人将童六押送下去,单独留下蓝和叙话。
刘愈跟蓝和的叙话也不麻烦,刘愈就是让他暂时“颐养天年”,等于是劝退。作为补偿,刘愈答应提拔蓝和的长子蓝傅为中书令,相当于副相。而左相一职罢免后不再任,也就是说是要以韩升为独相,蓝家在朝中的地位没有变。
既然刘愈把话都说到这份上,蓝和也知道再赖在左相的任上不肯离开,那就要遭致刘愈的打击报复,只好主动请辞,并表示在第二日朝议上主动将请辞奏本递上,刘愈这才不再纠结此事。
“蓝相,还有一事,听闻你府上有个叫娥儿的丫头聪慧美丽,不知能否转赠与本侯?”
蓝和瞅了眼刘愈身后的女皇,心里不太明白刘愈的用意,他竟敢当着女皇的面问他讨女人?
“武义侯喜欢,老臣明日就叫人送进宫来。”蓝和尽管不知刘愈的用意,还是赶紧恭敬说道。既然刘愈都知道他府上有这么个人,那肯定是有的,虽然蓝和都不知道娥儿此人是否存在。
“等不到明日了,就今晚吧,我这就差人随蓝相去府上领人。”
蓝和尴尬一笑道:“如此甚好。”
一次查无实证的举报谋反,就让刘愈把左相给劝退,不管事情真伪与否对刘愈来说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刘愈把琪儿送回内廷,独自到了皇宫关押着童六的偏殿去,此时的童六像个活死人一样倚在角落里,见到刘愈进来,又突然好像活缓过来跪地求饶,口里叫着一切都是实言。
刘愈蹲下身子,瞅着童六道:“童六,有些话你要实话实说,如果说了实话,本侯就让你跟娥儿团聚,一辈子当一对不分开的鸳鸯,有屋有田一辈子衣食无忧,如果你还死撑着不肯说实话,那本侯……”
刘愈说话时注意到童六眼神中有几分闪烁,知道猜的大致没错。
“侯爷,您……会怎样?”童六半天没听到刘愈说出最后半句话,开口问道。
“本侯就把娥儿大卸八块,让你在旁边看着,光心疼无计可施……”
童六身子一哆嗦,没说话。
“不信?”刘愈问道。
“……信……”童六道,“侯爷,小人就一个请求,在小人说真话之前,能不能让小人见娥儿一面?小人这条贱命不算什么,但小人发过誓,不能让娥儿受苦……小人这辈子就剩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奢望,求侯爷您成全……”
第四百六十章 官体改制
童六是个情种,为了个女人宁肯来干杀头的买卖诬陷自家主子,也是为了那女人再当一次叛徒。没有节操,但也是刘愈所欣赏的,这样的人有目的性什么狠事都干的出来,有胆色。
其实童六所交待的“实情”对刘愈也没多少帮助,既然暗中之人有心栽赃诬陷蓝和,就不会对一个喽啰推心置腹。童六的交待至少让刘愈明白了一件事,暗中的神秘势力想搅乱长安城这团局,越是如此,刘愈越要保证长安城的安定。
第二天,刘愈就把童六和他的“红颜知己”送出了长安城避风头。
正月十三,长安城解除戒严的第一天,朝廷颁布了第一道封赏旨令,封此次北战有功的何茂为忠信侯,加封为云中将军。这还是朝廷第一次对有功将士作出的封赏。朝廷除了封赏何茂,对其他有功的将领暂且未提,令各方的人议论纷纷。
何茂在此战中中规中矩,只是在上林川一战中有突出表现,功劳大不过霍病,更不及花集安和齐方的统调三军之功,朝廷不封别人单是先封何茂,令热那一头雾水弄不清新皇的意图。
在正月十三的朝议上,尽管朝中上下的人对此事有议论,却没人在朝议上提出。这次的朝议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是新皇施政纲领的一次阐述。蓝和辞相,蓝傅入阁为副相最先公布,之后是关于新皇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汇报,这也是蓝和在朝中所负责的最后一项内容。
再然后,便是一些涉及到内政外交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了表示朝廷对吐蕃、突厥和西域国家的友好,这次新皇的登基大典也会邀请这些番邦使节前来观礼。而新皇在内政上的第一刀。就是裁撤了在大顺朝有二百年历史的六台衙门。
六台衙门的裁撤结束了尚书院和六台衙门分权的状况,将相权集中化,尚书院成为国家的第一行政机构。
右相成为国家的总理大臣,官正一品。在右相之下,设中书令一名。官从一品,相当于原来的左相;中书侍郎两名,官正二品,相当于副相。这四人构成尚书院权力核心,而在其外又加增一名门下侍郎,直接负责于皇帝。对尚书省行监察督导的职责,官从一品,官职甚至要高于中书侍郎。
朝臣能感觉到这次朝廷改制中门下侍郎的重要性,这个门下侍郎相当于皇帝派在尚书院中的眼线。当所有人都以为第一任的门下侍郎应该是由刘愈担当之时,令朝臣大跌眼镜,这第一任的门下侍郎竟然是原本的商贸司少监隋妤。这也是大顺朝开国以来首位一品女官。
除此之外。尚书院的其他官职基本保留,官职从正三品到从五品不等,相当于尚书院的书办官吏,无足轻重。
因为朝廷要改制的消息在新皇登基之初就已经露出端倪,在朝议上没有引起非议之声,百官还是有所准备。这次改制除了尚书院,还有都察院及内府和六部。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变形版的三省六部制。
都察院行百官监察之责,而内府则负责皇家日常管理。二者皆不受尚书院提调,直接受命于天子。
六部尚书官职从原本正一品下调至从一品,六部受制于尚书院,却不受尚书院的直接统辖,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大小事务奏本不再经六台衙门商议,基本日常事务可由各部尚书决定,但同时要受尚书院的监察。六部大事必须呈报尚书院,由尚书院裁定后递交天子审阅。
这次改制可说是顺朝一次官场的变革,很多小的衙门都有被裁撤的风险。但因为现在新皇刚登基,在朝议上只是提出了一些大的纲领而没有抓一些小细节,才令整个朝廷趋向于平稳。
相权一加一减,又被天子设立的门下侍郎所监察,感觉上右相的职责大不及前。而六部尚书的权限则大涨。但六部其实也明白,现在天子之下还有刘愈的存在,六部其实等于是在受刘愈和尚书院的双重制约。
这只是文臣方面的改制,至于军权的统辖,在这次朝议上没有提及。即便没提朝臣也都明白,现在刘愈就等于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全国的兵权则由他一人负责协调统制,兵部最多只是从旁参佐。
正月十三的朝议结束,官员们各自归家。
长安城内好像也一切太平,解除戒严之后,各地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涌向长安城,城中的物价趋向于平稳。百姓们在过了一个糟心的新年之后,也开始准备一年中最热闹的庆祝节日,上元节。城里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
而在这一天,改制后的尚书院也正式开始了他们第一天的办公,新的尚书院占用了原本六台衙门在宫中的办事所,身为右相的韩升遇事不再需要跟人商议,可以自行决定后再呈报于皇帝,但似乎他所管辖的事务减少了许多。他猜想是如此,但实际却非如此,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还是足以令他忙不过来。中书令蓝傅的上任暂时对他帮扶不大,主要因为蓝傅曾是吏部官员,这次官级三级跳,尚书院的很多事务他还没搞明白,而两个中书侍郎又是老朽的中庸派,真正能帮上韩升忙的还是刘愈给他调过来的隋妤。不过隋妤因为兼任着商贸司的差事,两边走不是事事都能插手。
朝廷现如今的三大事务,新皇登基大典、关中雪灾及征北大军的解散归乡,韩升在一些事情上拿捏不准分寸,只好去跟刘愈商议。但刘愈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琪儿在正月二十的登基大典,至于关中雪灾的问题刘愈认为韩升可以解决,至于边军,刘愈则安排了齐方去负责。刘愈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调查城内的“乱党”。
刘愈一方面着手调查新宗教的传播,一方面从童六的供述调查背后神秘力量,收获都不大。因为对神秘的乱党暂时没有线索,刘愈本来计划在琪儿登基之前彻底解决此事的计划也泡汤。
到正月十四,刘愈突然收到一些风声,城内的密探在打探之后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人突然出现在刘愈的视野之内,苏彦同父同母的兄长,二皇子苏典。
刘愈没料到事情居然会查到苏典的头上,据刘愈所知,苏典在从陇西苦寒之地回到长安城后一直安分守己,没有结党也没有参政议政。要查到他身上还归于童六的线索,童六举报的几个人中,有人曾秘密联系过苏典,而且是查有实据,如果苏典真的没有参政议政的野心,也不会跟朝臣有来往。
刘愈还是发觉了事情的不同寻常。
而在正月十四这天,琪儿的母亲林美人也被接了回来,刚回家炕还没睡暖的林美人便被突然造访的徐菜花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林美人都已经准备在佛堂中青灯古佛终老,而家里的人也对她的归来没有什么热情。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她的女儿突然就当了皇帝,这一切都要归于她女婿的功劳。
徐菜花奉命于十二日前往接林美人,于十四日中午回到长安。刘愈和琪儿亲自迎到宫门口,在这次新皇登基大典上,林美人属于“重要人物”,是不得不登场的。按照刘愈的计划,林美人也会以太后的身份入住到宫中,让她在宫中颐养天年,如果要看戏听戏什么的也方便安排,毕竟宫廷礼乐方面朝廷一直有准备。
刚安顿好林美人,琪儿还在跟母亲说着话,一名不速之客便来请见刘愈,是老神棍吴悠。
刘愈出来见到吴悠,吴悠一脸笑盈盈的,背着手在那悠哉悠哉像是有事所求。刘愈走上前,吴悠一笑道:“有个人,托小老儿传个话,说想要见见你。”
刘愈蹙眉问道:“何人?”
吴悠嘿嘿一笑道:“何必问,见了不就知道了?”
刘愈心说这个老神棍显然没搞清楚现在二人是什么身份立场,他也不再只是个权臣,而是天子的守护者,大权独揽于一身。刘愈冷笑道:“要见你自己见。”
“不肯出去就直说,你个小子,这样罢……你找几个人,让她们进宫来,找个地方见见面,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了吧?”
刘愈听到这,大致猜到要见他的是什么人,很可能是那个没有腚的师太和柳丽娘师徒,这是旧淮王派系的代表人物。
“那我叫人随你去,到御林军的衙所去见。到时刻别耍什么花样。”
刘愈让一队侍卫随吴悠出了宫门,到黄昏时,吴悠才带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无定师太和柳丽娘二人进了皇宫,刘愈从远处眺望了一下,吴悠似乎在跟无定交谈着什么。刘愈其实也很诧异,据刘愈调查所知,柳丽娘在长安城的据点一直就在晓花楼,但却没有无定进长安城的消息,而吴悠也一直在宫门中未出去,他怎么就知道无定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