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涵抱着清遥,子轩上前抱起了清远,大家就在炕上嬉闹着。
  “这两个小东西可省心呢,不哭也不闹的,饿了就要吃的,渴了就喝水,真是好哄呢。”老太太高兴的跟静涵说着清远他们的表现,她盼了这么些年的重孙子,不管啥样,都是好的。
  大家在炕上有说有笑的玩了一阵子,大家也都有些饿了。这个时候,一天都是吃两顿饭的,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你爹他们应该是在你二叔家吃饭,不等他们了,咱们先吃。”老太太吩咐旁边的丫头,准备开饭。
  于是就在老太太这屋,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明天是子福成亲的正日子,大家都得早点过去。所以吃过了晚饭,大家又唠了会儿,也就各自睡觉去了。何氏和兴家他们还没回来,于是清远和清遥晚上就是钱氏和春柳哄着,大家一起回了后院去休息。
  腊月十六上午巳时初,林兴业家的大门口,一阵鞭炮声响起,新人到了。在一阵喧闹之后总,新人拜堂成了亲,然后酒席开始。
  这腊月天的,酒席全都摆在屋里。二林家的屋子少,不够用的,就在附近的邻居家里也摆了酒席。村子里很多人都来贺喜,总共放了二十来桌,才算是招待过来。
  兴家带着子轩和子文在外面帮着招呼客人,何氏则是在厨房这边帮着忙活。老爷子和老太太当然啥都不用干,坐到正房的炕头上,跟那些来贺喜的人说话唠嗑。静涵也什么都没干,只管哄着儿子就行了。
  忙活了一天,等到晚上客人都走了,静涵他们并没有在那边跟着闹洞房啥的,而是直接回家去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因为第二天新人还得敬茶的,所以就没走,住在了二林家。
  兴家他们临走的时候,刘氏特意嘱咐着,说是明天早晨过来吃饭,顺道让新媳妇见见自家的亲戚。
  “什么新媳妇见亲戚啊?不就是想让咱们给她儿媳妇见面礼么?你二婶这个人啊,不占点便宜就是心里不舒坦。”何氏一边走一边摇头道。
  “娘,咱们不跟她一样的,都是咱老林家的人,给点就给点吧。咱们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别弄得大喜的日子不高兴,就当是为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咱们哄老两口高兴还不成么?”子轩上前,揽着母亲的肩膀,安慰道。
  “行,那还有啥不行的?娘啊,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最怕人家说咱们老林家怎么样了。子福和子新也是林家的子孙,娘哪里会看他们的笑话?”何氏说着就笑了,“东西我早就预备好了,明天早晨送过去也就是的。我儿子能干,儿媳妇贤惠,娘这辈子知足呢。等子文再说了媳妇,娘就更高兴了。”
  子文赶紧来到何氏的身边,和子轩两个一人一面,“娘,儿子可不着急娶媳妇,等着儿子考上了举人再娶妻也不晚的。反正我大哥都有了两个儿子,你们也都抱上孙子了。”
  “你小子啊,真是不让人省心。你大哥那时候吧,娘还没操多少心,你大嫂就进门了。怎么到了你这,还不想着成亲了呢?你今年可是也十八了呢,还不着急啊?”何氏拿这个小儿子没辙,子文这孩子,从小就淘气。念书上吧,倒是也挺用功的,就是主意特正,旁人的话听不进去。
  “行了,孩子他娘,儿子爱怎么样就随他吧,反正子文岁数也不大,在等几年倒是也没啥。咱们家的儿子,还能说不上媳妇?你就别操那些心了。”兴家在前面走着,不禁回头来劝。
  这时子轩走的慢了点儿,正好跟静涵并排。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这样的时刻,倒是温馨的很,比起在喜州的日子,多了一种亲切和安心。“要是能一直在家里该多好,我真想就这么留在家里,不回喜州了呢。”子轩低声的说着。静涵笑了,其实她也不太喜欢子轩在外面当官的,实在是这官场上的一些事情,让他们这些个生性耿直的人难以适应。“子轩,如今边关不稳,咱们不能就这么吧喜州扔了不管的,总不能辜负了皇帝的一番苦心啊?等着过几年,要是喜州安定了,咱们就辞官回乡。然后我陪着你,买块地,咱们男耕女织的,过咱们的悠闲日子,成么?”
  

☆、第二百六十二章回娘家

  一行人带了好多的东西,钱氏她们也全都跟着。临走之前,子轩跟父母说了,要在镇上住几天,让静涵好好的住娘家。
  兴家两口子自然是没有说的,何氏直说让他们住到小年之前回来就行。林老爷子和老太太虽然舍不得重孙子,倒也没说什么,只说是让静涵好好地陪陪老人。
  从村子里到镇上,赶着马车倒是没用多长时间,大概也就一刻半钟,就来到了许家的门口。
  前面的小子上前去敲门,门房的老王头一听说是静涵他们回来了,赶紧的把大门全都敞开,然后让人赶紧进去通报。
  志新两口子都在家里,这都要过年了,家里也得置办年货的。文翰早就来了信,说是今年大家都回来的,所以志新和薛氏两个,这阵子倒是没少往家里置办年货。
  这会儿功夫,志新两口子正坐在老爷子的屋子里,大家在说年货的事情呢。小丫头紫菀从外面进来,“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太太,二小姐和姑爷回来了呢。”
  这个紫菀,是新买来的丫头。以前的紫薇、紫苏、紫葵等人早就成了亲,如今家里的,是紫菀和紫英。这两个丫头,一般就是在前面伺候着老两口,志新夫妻还是老样子,并不习惯让人伺候着。
  大家一听这个,全都高兴起来,志新两口子披上衣服就要往外走。还没等走出门呢,子轩和静涵已经抱着孩子进屋了。
  “爹,娘,我们回来了。”静涵一看见父母,这眼泪就有点止不住了。
  何氏上前一步,一把搂住了静涵,“娘的闺女,可算是把你给盼回来了。”这娘俩,就这么搂在一块掉眼泪。
  小清遥被母亲抱在怀里,正好夹在了静涵和薛氏的中间,小脑袋扭来扭去的,有点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两个人。“娘,不哭,吹吹。”说着,倒是趴到了静涵的脸上,朝着静涵吹了口气。
  薛氏一看清遥这样,倒是破涕为笑,“你看看咱们娘俩,这是干啥?”薛氏擦了擦眼泪,朝着清遥说道,“来,让姥姥抱抱。”
  清遥看了看薛氏,又回头看看静涵,“娘,姥姥?”他这是问静涵眼前的人是姥姥么。
  静涵也擦干了眼泪,朝着儿子点点头,“清遥,清远,这是姥姥和姥爷。”
  屋里的老爷子听到了外屋的动静,就喊道,“静涵,子轩,赶紧进屋。让爷爷看看你们,咋还站在外屋说话呢?”
  外屋这些人全都笑了,子轩赶紧抱着清远就往里屋走。“爷,奶,我们回来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在炕上都有些坐不住了,一看见子轩抱着的孩子,老爷子脸上可就笑开了。“呦,这是清远吧,都长得这么大了。嗯,倒是挺像子轩的啊。”回头又看见了薛氏抱着的清遥,“这是老二?咋也这么像子轩啊?”
  大家都笑了起来,“你这个老家伙,那是子轩的儿子,不像子轩,还能像谁?静涵的相貌,得是女孩随了才好看呢,男孩子长得那么秀气干啥?”老太太瞥了老爷子一眼,然后从薛氏的怀里接过来清遥,“让我看看我家这重外孙,都没见过太姥姥吧?”
  “子轩,静涵,你们都赶紧上炕坐着。还有大侄女,你也来坐,这么老远的,静涵把你也给折腾回来了。要说啊,这些年可是多亏了大侄女在静涵身边了,婶子在这谢谢你啊。”老太太看见了钱氏,就让钱氏也坐下,然后拉着钱氏的手,跟她亲热的说话。
  “婶子,看你说的。我和静涵投脾气,静涵两口子对我更是没的说。我也没个家,静涵那里就是我的家了,我还等着静涵给我养老呢。”钱氏坐到炕沿上,笑着跟老太太唠嗑。
  “应该,那是静涵该做的。这个没二话,要是静涵两口子对你不好,就跟志新他们两口子说。你是静涵的姨,养老送终是必须的。”老爷子在那边说道。
  大家哈哈一笑,倒是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静涵让人把带来的东西都归拢一下,“咱们早上不是单独留了一车东西么?那上面正好分了三份儿,留着给三叔、四叔,还有小姑姑的。剩下的两车东西,是给这边的。上面那些鱼啊肉的,都搬去仓房里冻着,一些杂粮啥的,都搬到厨房那边,剩下的布料拿进来。”
  长顺赶紧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他原本就是这个家里出去的,自然是熟悉,什么东西该放在哪,心里都有数的。
  “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啊。那边穷,可没有山珍海味。”静涵半开玩笑的说道。
  “你们能回来就好,就是啥都没有,我们光是看见这两个宝贝蛋,也就心满意足了。”老爷子抱过来清遥,正在逗着孩子玩呢。清遥也不怕生,竟然伸手去拽老爷子的胡子。
  “清遥,你松手,别把太姥爷的胡子给揪断了。”静涵一看,赶紧出声道。
  “没事,小家伙哪有多大的劲儿,他这是稀奇着呢,一会儿就好了。”老爷子不以为意,笑呵呵的看着清遥。
  “对了,紫菀啊,赶紧让外头的小子去四老爷家,还有姑老爷家里报信儿去。就说二小姐回来了,看看能过来的就让他们过来。来不了的话,就等着明后天再让二小姐和姑爷去看他们吧。我们这边舍不得两个小东西,今天就哪都不去了,在这好好的玩一天。”老太太忽然想起来,就让人去给志德和慧心他们报信儿。
  “你小姑姑又生了个儿子,叫景耀,刚刚过了百天没多少日子。长得也挺好的,呆会儿你就能看见了。”老太太说起了女儿慧心。
  “呀,那该是我们去小姑姑家看看的,哪能让他们过来啊?这寒冬腊月的,要是冻着了可怎么好?”静涵一听,赶紧就喊住了正要往外走的紫菀,“紫菀,让人过去说一声,我们明天去小姑姑那里,可千万别让他们过来了,孩子太小,不好出来的。”
  紫菀点点头,这才出去了。
  “奶,你看看我小姑啊,到现在又生了个儿子。这下可好,比我们家清遥还小呢。哎呦,我们的孩子可是要吃亏了呢。”静涵在那嘟囔着,直说不合适了,惹得大家伙全都哈哈大笑。
  “这有啥的,小姑姑的孩子再小,也是长辈。这不正好过年了么?到时候就让清远和清遥过去给小舅舅拜年,然后挣个红包回来,这不就行了?”子轩在那边含笑的看着静涵,帮她出主意。
  结果此话一出,大家伙更是笑开了。一时间,满屋子的笑声。清远和清遥不知道大人们在笑什么,想来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吧,于是两个孩子也跟着乐,清遥还笑得很大声呢。
  等着大家伙都笑够了,老太太这才继续说着家里的事情,“文星一直都跟着你姑父一起学医,倒是还好,比以前懂事多了。这不,县里头有户人家,看好了文星。你四叔他们也过去看了那姑娘,倒是个不错的,就是岁数小了一点儿。已经定了亲事,等着后年成亲。”
  “静和也说了亲事,是县里的一户人家,跟陆家还有亲戚呢。好像是陆夫人娘家的什么亲戚,人长得不错,是个秀才呢,就等着明年秋天的乡试了。已经定了亲,明年正月十六成亲。本来呢,是想着今年就成亲的,静和都十七了,该出嫁的。我们这不是算计着你们今年都回来么,正好大家伙赶在一起,好好地热闹一番,所以才定在了正月里头。”老太太一桩桩的说着家里的这些喜事。
  静涵这才恍然,刚刚还在想呢,为什么进屋这么长的时间,没看见静和。原来是要出嫁了,回自己家备嫁去了。“奶奶,咱们家这可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呢。如今就差文宣和文昌的亲事没定下来了呢,这两个小子,也不知道能找个什么样的,都挑花眼了吧?”
  “文昌在厩,咱们也管不着,他爱找个啥样的,有你大哥给看着呢。文宣么,说是要明年再去考一次秋闱试试,成不成的,到了秋闱之后再说亲事。行啊,由着他吧,那孩子主意也多,我们拧不过他的。”老爷子装了一袋烟,刚想点着,却看见了清远两个,结果就把烟袋锅子给扔到一边去了。
  “老东西,算你还有点眼力见,这两个娃儿都小着呢,可受不了你那烟味儿。等着没人的时候你再抽吧,要不然就出去抽。”老太太看见老爷子的动作,忍不住说道。志新和子轩一看这边也插不上什么话,翁婿两个就在一旁悄声的说着话。“子轩啊,喜州那边咋样了?今年遭灾厉害不?哎呀,那时候我们在家可是挺担心呢,你爷爷还说让人过去看看,实在不行就把静涵娘们几个接回来。可是那个时候,路都被冲坏了,我们也就没过去。等着你三叔和文成文星回来,说是那边还行,我们才算是放心了呢。”
  

☆、第二百六十三章串门

  文宣来到静涵的身边,看了看炕上的两个小家伙。“清远,清遥,看见了舅舅,也不吱声么?”他经常去喜州那边的,和清远两个倒是挺熟的。
  清远一看见文宣,立时高兴起来,几步跑到文宣的跟前,“舅舅,抱抱。”那边小清遥却懒得站起来,直接爬了过来。“舅舅。”
  文宣先抱起来清远,一使劲儿,就把清远扔的老高,惹得清远咯咯的笑出声来。“舅舅,再高点。”小家伙并不害怕,反倒十分享受。
  老太太这边看了,有点担心,“行了,文宣,赶紧把孩子放下来吧,我怎么看着有点眼晕啊。”
  文宣一听,赶紧的把清远放到了炕上,然后又抱起来清遥。清遥小一些,所以文宣也不敢像刚才那样,只是抱在怀里也就算了。“小东西,你又沉了呢。”说着,在清遥的脸上亲了一口。
  “二姐,今年天气挺冷的,喜州那边的牧场没事吧?咱们大齐北边的边境上,不是也有好多的草原么?我听人家说啊,有不少地方的牛羊都冻死了呢。还听说啊,咱们这边还算是轻的,北元国那边更为严重,这一次,北元国可是损失惨重了。”文宣如今并没有闷在家里死读书,经常的四处走动,所以知道的东西也多一些。
  “没事,咱们镇东那边,你二姐早就让人建了牲口的圈舍。那些牧民自己出一部分钱,衙门里给补贴一部分,那些圈舍盖得都很好,里面还有取暖的炉子呢。一上秋,牧民们就割了好多的草储备起来,等到天气实在太冷了,就不让牛羊的出去了,而是在圈舍里喂养。所以即便是天气很冷,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子轩比较自豪的说起来静涵的一些举措,也就是自己的妻子才能想出来这样的好办法来。
  文宣一听,就挨到了静涵的身边,笑道,“二姐,你可真是个福星,那喜州的人有了你们夫妻两个的帮助,还真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今年夏天的洪水没事,冬天的严寒也没事。二姐,喜州如今,在朝廷官员的眼里可是块肥肉呢。好多官员,都想活动到那边去。”
  文宣说到这,停了一下,面容有些严肃,“二姐,二姐夫,这是咱们在自己家里说话,我也不怕外人听了去。你们两个,在喜州别留恋的时间太长了,要不然,以后终究怕是有祸事的。不说是朝廷里,就说是北元国,那喜州原本就是他们的属地,如今又被你们治理的一派欣欣向荣。在北元的眼里,恐怕就更是肥肉了呢。”
  “这几年北元国已经统一了,恐怕不久的将来,两国之间定然会有战争。二姐夫,一旦战争开始,喜州地理位置又在那,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啊。”文宣看着子轩,这语气就略微有辛重了。“姐夫,早点做准备吧,别到时候来个措手不及就坏了。要是以我的意见,这次过完年,就让我姐和清远、清遥留下,别再回去了。姐夫回去,也得注意这喜州的布防才行。”
  静涵一直都静静的听着文宣的话,心里却是高兴起来,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文宣的成长。如今的文宣,对于这些事情上,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了。“文宣,你能想到这些,姐姐真的是挺高兴的。这件事咱们暂时先不说了,等到年后看看再想办法。”
  静涵和子轩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子轩就笑道,“对,这件事我已经心里有数了,等过完年再说吧。这大过年的,咱们一家人团聚,不谈这些个烦人的事情,那是皇帝应该操心的。”
  于是大家又开始谈论别的,把刚才这些暂时放在了脑后。
  小丫头紫菀进来,“老太爷,老太太,刚刚出去报信的小子回来了。姑姥爷那边,说是小少爷太小了,天冷不能出来。四老爷那边,四太太正忙着给五小姐准备嫁妆呢,没工夫过来。倒是五少爷说,待会儿他要过来的。”志德家的孩子,正好在排名上,都是第五,所以小丫头才这么说的。
  老太太点点头,“行,知道了。静涵啊,那你们两口子就明天过去瞧瞧吧,总归是长辈。”
  “好,奶奶放心,我们明天过去。”子轩赶紧点头答应。
  正说着呢,文星从外面进来了,“爷爷,奶奶,我爹和我娘都在家忙呢。打发我过来,说是明天在家里摆酒,要给二姐和二姐夫接风呢。”
  “接风的倒是不用了,家里如今忙活着静和的亲事,你娘还不知道忙成啥样了。这样,明天让静涵两口子过去坐坐也就是了。”薛氏站起身来,“文星啊,你在这坐会儿,陪你二姐夫说说话。大娘去厨房看看,弄点好吃的。晚上就在这边吃饭,正好你和文宣两个陪着子轩好好的喝点儿。”薛氏说完,就出去了。
  晚上文宣和文星,果然拉着子轩喝起酒来,再加上志新和老爷子,几个男人喝的都有点多。
  第二天,子轩夫妻俩也没抱孩子,带人去了志德那边。夫妻俩在那也没坐多久,留下了不少的东西,然后接着又去了慧心那边。
  庆年前年又把东边的房子给买了下来,然后两个院子打通了,这样倒是房子多了不少,院子也大了些。
  慧心正在屋里逗弄着小儿子呢,一听说静涵两口子来了,高兴的让人赶紧迎进来,并且派人去把庆年找回来。
  静涵夫妻俩进了屋,倒是没敢直接就往小孩子的身边靠过去,怕身上的凉风扑到了孩子。过了一会儿,静涵这才上前来,看看那个躺在炕上的小家伙。“呦,这长得可真像景辉呢,也是个小胖子。”
  慧心看着眼前的侄女,似乎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二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女人最好的时候。“这次回来,能多住些日子了吧?”
  “嗯,等到我爷爷过了寿辰再回去。”静涵点头,“对了,怎么没看见景辉和初晴啊?”
  “景辉和初晴都住在各自的屋子里呢,我让人去叫了。景辉本来在学堂里念书的,正好过年放假,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初晴也大了,我找了人,专门教她针线女红的,学的倒是挺用心。”提起儿女来,慧心满脸的笑容。
  正说着呢,景辉和初晴就从外面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庆年。
  子轩和静涵赶紧站了起来,“小姑父,你怎么回来了啊?”
  “刚刚你小姑让人过去送信儿,说是你们来了,反正那边也没什么大事,我就回来看看。”庆年笑着说道。“下午在这吃饭吧?待会儿让厨房做点好吃的,咱们在一起热闹热闹。你小姑如今,也轻易不能出门,正好你们来了,还能陪她说说话。”
  子轩夫妻倒是没意见,于是决定在这边吃饭。静涵回头看了看景辉和初晴,两个人如今都挺大了呢。景辉今年十三,个子挺高了,长得比较像庆年,也算是相貌出众了。初晴今年七岁了,长相上随了慧心,倒是个美人坯子呢。
  静涵拿出来了一块玉佩,送给了景辉。又拿出来了一对儿白玉的镯子,还有一盒子的珠花绢花的,给了初晴。“二姐也没啥好东西,这些小东西,拿着玩去吧。”当然了,也少不了小景耀的,是一个金项圈。
  初晴对那镯子倒是不太感兴趣,毕竟她还小呢,带不了。但是那一盒子的各样珠花、绢花,做工十分精巧,看起来就跟真的一样,初晴喜欢的不得了。“谢谢二姐。”
  “咋没把孩子带过来啊?我还没见过清遥呢。”慧心问道。
  “天冷,再说小姑这边的景耀太小,两个皮小子过来,怕吵到景耀。”静涵笑了,连忙解释道。“今年这天气真是邪门儿,眼看着要打春了,天还这么冷呢。今年好像是一年打俩春吧?我记得好像是。”
  “你没记错,可不是一年打俩春怎么的?老人都有话,说是一年打俩春,带毛贵其金。可不就应了这句话怎么?夏天的时候,南面不少地方的牲畜都遭了瘟疫,损失了不少。这到了冬天,又这么冷,听说不少地方的牲畜都冻死了呢。”庆年摇摇头,忍不住叹息道。“不光是那些个牲畜,这人也是挺脆的,说没就没了。”
  慧心一听这个,“好了,别把你在药铺里的事情回来说,咱们自己家人团聚,不说那些不高兴的事情。晚上想吃什么,让厨房预备去。”
  庆年刚想开口说话,外头有人就喊道,“老二,老二,点,咱娘不好了。”庆年一听这个声音,竟然是自己的大哥。庆年这边跟陶家老宅那头,已经多年都没什么来往了。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的,庆年让人送些东西和银钱过去罢了。如今陶庆丰上门,这是为什么?娘?老太太不好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陶家

  门房齐叔赶紧的敞开了门,放那人进来。“老爷,这人来了,也不说是谁,直说要找你。我也不知道他是您的兄长啊?”由于陶家老宅那头跟庆年不来往,所以这门房齐叔根本就不认识庆丰的。
  “没事,齐叔。”庆年摆摆手,然后看着庆丰。“大哥,跟我进来吧,有什么事情进屋说。”说完,就转身进屋去了。
  二人来到正房的会客厅里,庆丰也顾不得坐下,焦急的说道,“老二,你赶紧跟我回去,咱娘不行了,说是要临走之前见见你。”
  庆年心头一跳,“大哥,你这话不是骗我的吧?咱娘身子一向硬朗,怎么会说不行就不行了呢?这些年,我每逢年节都回去,可是娘都不愿意见我。她心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儿子了,即便是弥留之时,也未必想得到我吧?”庆年不是不着急,但是心里总有一股子奇怪的感觉,所以才按下性子,跟庆丰说话。
  庆丰的眼神闪了一下,然后说道,“真的,咱娘真的不行了,她今年身子一直就不太好。”
  庆年叹了口气,不管老太太是不是真的不好了,他终归是要过去看看。老太太可以对自己没有半点母子的情义,可是自己却不能就这么眼看着她真的没了。“黄芪,拿我的药箱来,跟我一起去陶家看看。”庆年吩咐身边的小厮。
  庆年身边的几个小厮,都是用药材命名的。这个黄芪,机灵的很,庆年已经收了做徒弟,所以才会带他一起去的。黄芪赶紧的找来药箱,旁边的另一个小子,给庆年拿来了披风。
  “去跟太太说一声,就说我去老宅那头看看,有事情就派人回来报信儿了。还有,让表小姐和表姑爷安心的在这吃饭,我待会儿就回来了。”庆年自己系上了披风的带子,然后领着黄芪,跟在庆丰的后面,一起走了。
  静涵他们在内室里坐着,听小厮当归过来说了刚刚的情形。
  慧心一听老太太不好,就有些担心了。“这可怎么好啊?老太太怎么就会突然不好了呢?以前不是都好好地么?”
  “小姑姑,你也别着急啊,我怎么听着刚刚的情形,小姑父好像是并不相信那边的话呢?会不会这里面有什么事情啊?按理说,那陶家的老太太,可是比我奶奶要小很多呢,今年大概也就五十来岁吧?这么个岁数,按说是不应该有什么大毛病的。”静涵劝着慧心。
  慧心点点头,心里略微安定了点儿,“从来也没听你姑父提起过老太太有毛病什么的。按理来说,镇上的医馆也就这么两个,即便是没找仁济堂,倘若老太太真的病重的话,你姑父也是会知道的。想来着老太太也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得了急病,另一个恐怕就是装的了。”慧心也不笨,略微冷静下来,倒是也就想明白了。
  “就是这么说呢,咱们就在家等着姑父的消息吧,小姑姑啥都不用想。”子轩也在一旁安慰着。
  而另一边,庆年跟着庆丰来到了陶家的老宅。一进老爷子他们的屋子,就看见老太太躺在炕上。庆丰和庆余的妻子都站在炕前,看着炕上的老太太。
  庆年上前一步,来到炕前。只见老太太面色苍白,的确是看着不太好。庆年伸手,给老太太把脉。
  老太太感觉有人,睁开眼睛,原来是二儿子,就想张嘴说话。
  庆年摇摇头,“先别说话,我先给你诊脉。”然后就不再出声,而是细心的诊脉。过了一会儿,庆年才长出一口气,回头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谁惹得老太太生了这么大的气?竟然气成这个样子了?”
  那边庆丰和妻子于氏就有些畏畏缩缩的样子,而庆余的妻子冯氏,则是撇了撇嘴,“还能有谁?还不是大哥家的破事,把老太太给气着了。”
  旁边庆余伸手掐了妻子一下,冯氏可就不干了,“咋地?还不让说了?明明是他们大房养子不教,跑出去惹祸。如今可好,惹了祸事,全家跟着都得遭殃。凭什么不让我说啊?”冯氏不甘的嘟囔着。
  庆年看了看屋子里头,却没发现陶家老爷子,“我爹呢?他上哪去了?”
  “姑母家的孙子成亲,爹去喝喜酒了,咱娘嫌弃天冷,路又远,就没去。”庆丰在那边支支吾吾的说道。
  庆年就瞪了庆丰一眼,“大哥,你跑到我那,说是娘不行了,要见我。可是娘不过是被气到了,并没有什么大事。你叫我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有事你就直说好了,别在这拐弯抹角的。”
  庆丰搓搓手,“老二啊,这个,大哥也是不得已啊。你大侄子在外面惹祸了,我们实在是没有法子了,才想着叫你来帮帮忙啊。”
  炕上躺着的老太太这时似乎好些了,慢慢的坐了起来,指着老大说道,“庆丰,你这个养儿不教的,你还有脸在这说?等你爹回来,看不打折了你的腿?你的儿子惹出祸来,跟庆年有什么关系,叫他来干啥?”老太太说了两句,就咳嗽了起来。
  庆年伸手拍了拍老太太的后背,“你身子不好,跟他们置什么气呢?”庆年也不叫娘,实在是这些年来,他已经被这些人的态度给伤透了,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叫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说。”庆年朝着庆丰火了。
  庆丰和于氏互相看了看,然后才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庆丰的大儿子,叫做景明,今年十六了。他不爱念书,也不愿意跟着父亲学木匠的手艺,整天的就是跟着一群混混,打架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