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铭瑞也是有心考验子轩的能力,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下官定然不负公子所托。”
  李铭瑞又在县衙里住了两天,这才带着众人离开了。临走之前,倒是和子轩单独谈了半天,之后带着云飞等人,马飞奔,直接回厩去了。
  送走了这些人,静涵终于松了口气。“哎呀我的天啊,总算把这些个瘟神送走了。我这些日子,成天提心吊胆的,就怕出什么事情。”这几天她担心的,连饭都吃不进去。“好了,我可得好好的弄点吃的,这几天连饭都吃不进去。”
  正好也要中午了,厨房做了不少好吃的,春桃端着些菜往桌子上摆,“夫人,今天中午炖了鱼,你这几天都没好好吃饭,好好吃点吧。”
  一股子鱼味儿飘了过来,静涵突然觉得胃里一阵翻滚,捂着嘴就要往外跑。旁边的春桃一看,赶紧找出来痰盂,递给静涵。等到静涵一阵狂吐之后,接过子轩手里的水,漱漱口。这才仔细的想了一下,自己好像是这个月又过了一阵子了。抬头看向子轩,对上他有些了然的神情,伸手捶了一下子轩的肩膀。“都怨你。”
  

☆、第二百三十七章天气

  “静涵,你慢点,当心这杏树上也是有刺的。”子轩在静涵身后,无奈的喊道。
  在他们两个的身后不远处,钱氏抱着一个小男孩,大概也就是一周岁左右,旁边的春杏手里牵着一个男孩儿,大概三四岁的年纪,长得十分可爱。钱氏一边走边说道,“都两个孩子的娘了,这个静涵,还是那么爱动。”
  春杏笑了,“夫人始终都是这个样子,好像每天都很开心。不管有什么事情,只要看见夫人的笑容,就觉得心情非常的舒畅了。”
  “是啊,我来这边已经三四年了,还很少看见静涵不笑的时候呢。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她也始终是那个笑盈盈的样子。”钱氏不禁感叹道。“这几年,也多亏了她这个性子的,要是换了别人,哪里能坚持得下来?”
  不知不觉中,静涵和子轩来到这镇东县已经四五年了,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这里的变化是巨大的。百姓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好转,月亮泡的鱼儿、草原上的牛羊、香海泡的鸭鹅等等,都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随着生活转变的同时,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现在好多的东西,都成了人们农忙之余来创造财富的工具。像是那些芦苇啊,就被编成了精美的席子,卖到各个地方。还有这片天然的杏树林,当地的村民,已经建起了一个加工的作坊。用秋天的杏子,来制作蜜饯。而这杏树的根,也是上好的根雕材料。
  静涵当初弄来的那些个经济作物,如今已经大面积的种植了。人们不再只种玉米高粱,而是开始了多样化的种植。镇东出产的绿豆、小米、水稻、芝麻等,在临近的州县都是出名的。
  而且静涵还在这边建了制糖的作坊,这样,种出来的甜菜就不用担心没有销路了。虽然甜菜做出来的糖没有蔗糖那么白,但是价钱也远比蔗糖要便宜很多,所以销量也是很不错的。
  如今的镇东县,人口也是逐渐多了起来。原本那些被朝廷流放过来的流民,有的是可以返回原籍的。可是他们在原籍已经没有了土地等财产,回去了也是无家可归。于是子轩就说动了这些人,让他们留下来,并且将已经开垦出来的荒地分给他们。这些土地,是按照半价折算的,可以按照几年的期限,用粮食来代替银两,换取土地的所有权。这样一来,只要这些人肯安心的在这耕种个五六年,就可以换回来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不少的流民都留在了这里,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再者,这里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只要肯用心耕种,不怕没东西吃,总比回去不知道在哪落脚要好得多了。当然,也有那死心眼儿的,一定要回归故里,这样的人,子轩也不挽留。
  人口多了,可用的劳动力自然也就增加,随之带动起来的就是经济了。良性循环之下,这里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起来。这样,就有很多外地的客商来到这里,纷纷建起一些加工的作坊来。
  如今镇东县里,就有好几家的织坊,都是南面的一些客商过来建的。他们看见呢子在外面卖的很好,千方百计的琢磨出来里面的门道,然后也去收羊毛,纺纱织布。可是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离着原料产地太远,成本太过昂贵了。于是有那个脑子灵活的,就也在镇东这里建了织坊。
  静涵也不管那些,谁爱建就建,反正你来做买卖,就得交税,而且还得从当地找工人。这样一来,当地人就多了好些活计可以选择,从而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静涵自己的作坊,并没有再扩大规模,而是始终保持着当初的规模。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反正能供得上厩那边卖的就行。
  如今静涵已经不太操心这些个挣钱的事情了,都交给手底下的一些管事的,他们爱怎么办都行。反正静涵能想到的挣钱点子都拿出来了,以后怎么样,就不是她能做主的了。
  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静涵非得让子轩陪着她来这里看杏花,于是子轩找了个空闲,就带着静涵还有两个儿子一起来了。
  这里是一片天然的野生杏树林,大概能有一千多亩地都是杏树。冬天的时候,整片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树干,由于杏树的树干呈紫色,所以,这里也被成为紫色的山岗。
  徜徉在一望无际的杏花林中,看着树上纷纷坠落的花瓣,静涵觉得心情格外的好。在跑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停了下来。
  子轩从后面跟上来,揽着静涵的肩膀。“喜欢这里的景色么?要是喜欢,明年还带你来。”子轩在静涵耳边低语。
  “喜欢,这里真的挺美的。”静涵笑笑。
  身后的小清远不干了,朝着他们喊道,“爹爹,娘亲,我饿了,咱们回家吧。”
  夫妻两个相视一笑,手牵着手往回走。等着到了清远的身边,子轩一下子抱起来儿子,“儿子饿了啊,好吧,那咱们就下山,到村子里去。”
  “好哎,我要去村子里找二狗子,他说要陪我玩的。”小清远高兴的拍手。
  静涵在这个附近弄了个庄子,经常带清远过来玩,所以清远跟村子里的人都很熟悉。二狗子,是一个跟清远玩得不错的小伙伴。静涵从来不管孩子在外面怎么玩的,哪怕是玩得一身泥回来,也从来不管。小孩子嘛,就是要淘气才好。
  回到庄子里,清远洗了洗手,然后拿了点心就跑,当然是找二狗子他们了。钱氏不放心,就派了个小丫头远远的跟着,只要清远不去那些太危险的地方就行。
  吃过了晚饭,夫妻两个领着清远在外面溜达。村子里的一些老人也都在外面,见到了子轩夫妻,都过来打招呼。
  “你听见了没有?今年开春打雷,可是个孤雷呢。”几个岁数大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儿。有一个人看样子得有八十来岁了,说话的声音挺大的,正在和大家讨论着开春打雷的事情。
  “可不是么?这可不好。不都是说么,开春头一个雷,要是打孤雷的话,这一年可就是旱涝不均啊,弄不好就是大旱加上大涝。旱涝四十天呢,这可了不得。”另外一个老头这么说着。
  “要说起来啊,咱们这年年都有点旱,这个倒不是大毛病。咱们这地方处处都是河,处处都有泡子,挖个水渠引水啥的也方便。咱们年年不都是这么干的么?就是怕涝啊,要是一涝起来,可就要坏事。”最开始说话的那个老人叹气道。“咱们这可是有三四十年没有涝过了,那些河的堤坝,早就不像个样子。万一真的发大水,那还不一下子就冲垮了?这事啊,真该跟知县大人说一说呢。”
  “对,是该说说。知县大人这几年为了咱们县,可是出了不少的力,咱们能过上今天这日子,那全是人家的功劳呢。对了,知县大人好像正好带着夫人和小公子在庄子上吧?要不然咱们就去找找,这可是大事呢。”旁边的几个人听了,也都纷纷赞同。
  子轩和静涵就在人群的后面,一听到这个,夫妻二人对视了一下,然后就走到前面去。“老丈,您说的这些可是真的么?”子轩开口问道。
  大家回头一看,竟然是知县大人和夫人过来了,连忙起身见礼。
  子轩摆摆手,“诸位长辈都请坐吧,我来这里也是来玩的,诸位无需多礼。这位老丈,你刚才说的,我都听见了,敢问这些可是真的?”
  那个岁数很大的老头点头,“这个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我记得那时候我才二十来岁吧,有一年啊,也是开春的时候打了个孤雷。我爷爷就说了,打这样的雷啊,弄不好年头要旱涝不均。后来那年果然,开春旱啊,大家伙儿都挖沟引水,好不容易把地里的庄稼个保住了。哪成想啊,等到了夏天,这雨可就下个没完了。咱们县境内的这些个泡子,还有北面的诺尼江、洮儿河等等,好几个河流全都涨了大水,后来有的地方就被水给淹了。那一年,被水冲走的人、牲畜,那是不计其数的。咱们这还好点,地势能高一些,没有多少地方受灾。洪水过后,瘟疫横行,很多人都死了的。”那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气。“算一算,我今年八十三了,大概差不多就是六十年了。”“差不多吧,那时候我的岁数小,不过倒是也有些印象的。都说这六十年一轮回,难不成这天气也是这样么?哎呀,那咱们可是得好好的准备准备呢,不怕旱,就怕涝啊。”旁边的一个老人也这么说着。
  

☆、第二百三十八章准备

  “回去以后,咱们还是赶紧的预备起来吧。就像大家说的,旱一点倒是不怕的,就是怕涝啊。这样,发动一下各地的百姓,等着春耕结束之后,咱们就开始先把各地的堤坝先修好。”子轩想了一下说道。
  “恩,另外就是从现在开始,县衙仓库里的粮食一律不许动用。万一有情况,这就是救命的粮食了呢。酒坊那边的,我也全部存起来,从现在开始,酒坊不再酿酒,等过一阵子要是没啥事了再说。”静涵不怕别的,就怕万一有什么情况,人或许可以保住,但是地里的庄稼,可就未必了。要是没有半点准备,到时候这些人不也得饿死么?
  “连累娘子了。”子轩搂着静涵,歉疚的说道。
  “说什么呢,咱们成亲都四年多了,老夫老妻的,再说这些就太没意思了。对了,要是修建这些堤坝的话,县衙里的银钱够用么?”静涵只对挣钱的事情感兴趣,对于子轩县衙里的事情,从来不过问的。
  “够用了,这几年收上来的税赋全都没有往上交,再加上荒地卖出的银子,都没有动用。修建县城城墙等工程,都是有户部拨下来的银子,所以县衙里倒是还有不少的银子用,应该够了。”子轩有些困了,“睡觉吧,明天咱们就回县衙去,这么多事情要做呢。”
  静涵吹灭了蜡烛,然后趴在子轩的怀里睡着了。
  第二天,一家人回到了县里。如今的县城可不是当初的样子了,高大的城墙,都是用巨石砌成,十分的坚固。县城的规模,直接是按照州城来建的。皇帝的意思,这里早晚要升为州城的,不如直接按照州城的规格来建造,省得以后还麻烦。
  一回到县衙,子轩就找来县衙里的人,去商量事情了。
  文昌和文宣早就不在这了,两个人前年秋天参加了秋闱,文昌中了举人,文宣却没考过。等到第二年春闱的时候,文昌又考中了状元。文宣有些泄气,回家以后就在家里帮着父亲管理家里的产业。
  静涵写信劝过文宣,让他过两年再考,即便是不中,也不能灰心丧气,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子可走的。文宣如今也转过弯来了,说是一边帮父亲管理家业,一边读书准备科考。静涵对此倒是不反对,读书不一定非得死啃书本,也要多历练才行。
  倒是子文,如今在这边。他和文宣一样,中了秀才之后,秋闱并没有考上。所以就来到了子轩这边,跟着子轩学东西。这下子,子轩倒是多了个帮手。
  众人铺开了一张比较详细的地图,将整个镇东县范围内的河流都仔细研究了一遍。“大人请看,虽然咱们县里大小河流有九条,不过最大的也就是洮儿河还有诺尼江。不如咱们明天就沿着这两条河,各处去看看。哪里的堤坝有问题,就把那一段修好。只要咱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即便是真的发水,到时候也能减少损失了。”
  说话的这个人,自然是县丞了,这个人姓赵,四十来岁,是个办事很稳重的人。赵县丞和子轩相处的非常好,对于子轩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非常的钦佩。
  “嗯,这样也好,咱们光是在这看地图也没什么用,不如到地方好好地看看。正好咱们先把地点都定下来,然后等到春耕结束,就可以征召民夫,一起动手修建堤坝了。这也算是长远造福百姓的好事,咱们一定要干好才行。”子轩也觉得就这么看地图,终究是不如实地看看的好。
  于是安排好了在衙门里留守的人员,剩下的就全都出去查看。等分工全都明确之后,大家各自回家休息去了。
  “大哥,修建堤坝的事情,用不用上报给朝廷呢?按理来说,同时也应该上报给知府大人的吧?”子文等大家都走了之后,这才问子轩。
  子轩沉吟片刻,才说道。“按理来说,是应该这么做的。等着咱们全都查看完毕,弄清楚具体的情形之后,我在写公文上报,这样能好点儿。”
  就这样,接下来得日子,大家一起出动。沿着两条河的河岸,查看河堤的情况,然后定下了修建堤坝的一些地点。
  另外,静涵也建议,把引水渠一同修起来算了。从河里引水的地方,修建水闸,这样的话,天旱的时候就把水闸打开,引水灌溉。等到万一涨水,就把水闸闭合,这样也不会把田地冲毁了。还有一点,就是这县衙的城墙外,并没有修建护城河。这个对于防御可是一大缺点,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把护城河挖出来。
  子轩对于静涵的提议,简直兴奋的不得了,“娘子真棒,我就知道,娘子准会有好主意的。”子轩搂过来静涵,在静涵的脸上亲了一口。
  静涵笑了,“先别说主意好不好,你可是想明白了,这些工程可是不小。要用多少人,从哪里征调,这些可都有数么?”
  “已经算好了,各个河段,就从附近的村子里征召民夫好了。这样离着近便,干活也能方便些。这护城河,也就只能在城里找人了。另外皇帝不是派了五千军士驻扎在咱们这的么?当初皇帝可是有话来着,没事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帮着干活的。这些人全都调来帮着修建堤坝,到时候不是还能多出不少的人手来么?”这些子轩早就盘算好了,心里已经有底。
  静涵点头,“既然是这样,那我也就没啥可说的了。这是为百姓造福的好事,但是做之前要跟百姓们讲清楚,别弄得好事不得民心。要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的出工才好。”这几年,两夫妻在这边闹出的动静有点大,要不是皇帝一力支持,恐怕子轩早就不能在这当知县了。
  把所有的计划全都安排好了,子轩就写了一份公文,让人送到了府城去,交给知府大人。这些工程不是小事情,总得知府大人批复了才能开始动工的。
  知府大人不可能立即就批复,于是子轩就焦急的等待着。与此同时,静涵却让子轩把这些事情详细的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了厩,让铭宇转交给皇帝。
  知府大人那头还没有回复,而且春耕也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子轩就在县衙里老老实实地处理这公事。
  主簿从外头进来,“大人,县里商会的会长来了,说是有一些事情,想要找您商量。”
  “商会?这个跟我好像没什么关系的吧?算了,还是先让人进来,我问问再说吧。”子轩有点纳闷儿,这县里的商会,不过是去年秋天才成立的。都是一些各地的客商,跑到这边来建了一些作坊,或者是弄个铺子,收购当地特产的,这些人聚的什么会啊?
  主簿出去不多时,就带进来了两个人,“大人,这是咱们本地商会的两位会长。”主簿特意给引荐了一下。
  子轩让人看座,又叫人端上茶来,然后这才看向这两个人。原来也都认识,这两个人,正是县城里几个织坊其中的两个东家。“不知道崔会长和江会长过来找本官,有什么事情么?”
  “大人,是这么回事。我们商会的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要把工人的工钱往下降一降。大人可能不知道,咱们这里的工钱,比别的地方要高出来一两倍呢。我们来这经营,也是不容易的。这样高的工钱,说实在的,真的有点成本太高了。”其中一个姓崔的人说道。
  子轩低头喝了口茶,然后也没再抬眼看他们,“两位是本地商会的会长,这事你们决定就好了。本官并不管商会的这些事情,只要你们能够雇到工人,这个随便啊。”子轩的声音有点懒懒的,主簿那边一听,就明白知县大人有点生气了。
  主簿心里暗暗发笑,这些个奸商,为了多挣点钱,竟然主意打到那么点工钱上了。要知道,如今县城里好多人可都是在这些作坊里作事的,要是工钱降低的话,这些人可就挣不到那么多的钱了。主簿的家就在本地,家里的亲戚也有在作坊里干活的,所以一听这个,心里一样不痛。
  “大人,这件事必须的大人出面的。大人也应该知道,尊夫人可是在县里有好多的作坊呢,并且这工钱也就数着这几个作坊最高。既然是经营买卖,当然是成本越低越好了。夫人给那么高的工钱,这样成本可就是太大了,这样利润可就大大地缩水了啊。”另外的那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心里嘀咕。这知县夫人不懂经营,竟然把工钱给的那么高,这样让别人还怎么挣钱啊?一个女人,不好好的在家相夫教子,却非得弄这些东西,真是的。“大人,这事情还希望知县夫人能够带头将工钱降下来。这样的话,夫人不是也能多挣一些钱的么?我们千里而来,所为的也就是多挣点钱罢了。要是挣不到钱,这作坊也就开不下去了。”这人的话里,竟然隐隐透着威胁。
  

☆、第二百三十九章威胁

  如今这些人挣到钱了,规模也扩大了,又想着回过头来垄断整个行业。真是好笑,让他们来,就是为了让当地百姓多挣钱的,可不是让他们来剥削人的,真是能想主意啊。
  “这件事两位可以直接去找作坊的管事去谈,拙荆如今在家,并不过问作坊里的事情。至于本官,对于这些经营之道并不熟悉,所以没有办法给各位提供什么建议了。”子轩依旧微笑着,可是这笑意却只是挂在了脸上。
  “大人,我们当初来这边,可是知府大人一力推荐的。要不然,我们在南面做的好好地,何苦来到这穷乡僻壤的受苦呢?既然在这挣不到钱,那么我们也就只能再回南方了。”江会长对于子轩的话,当然是不相信的,于是出言威胁道。
  子轩笑笑,“知府大人的心系百姓,才会推荐大家来到这边,本官十分感激。过几天,本官就写信给知府大人,以表示心中感激之情。对了,两位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本官这里还有很多公务要办,就不留两位了。”
  这两个人脸色立时就变了,他们没想到,抬出来知府大人之后,这林知县竟然开口撵人了。两人心中自然是有些愤愤不平,本来以为,有知府大人的关系在这,这么一点小事,很容易就办成的。没想到,这知县大人竟然半点面子都不给。
  “既然大人公务繁忙,那我们也就不在这打扰了。我们说的事情,还请大人跟夫人商量一下,尽给个答复。不然的话,这作坊再继续下去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崔会长扔下了这句话,就走了。
  等他们都走了,刘主簿气的拍了下桌子,“大人,他们也太嚣张了吧?当着大人的面,竟然这么出言威胁。当初他们来的时候,大人曾经约束过咱们衙门里的人,说是不许有人向这些个商人伸手。他们能来建工坊,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咱们都听大人的,没有一个人去找他们的麻烦,这下可好,倒是惯出毛病来了。大人,这些人不能轻饶了。”
  静涵有一家酒坊,是专门给县衙里这些人弄的,大家都象征性的投了些钱,然后每年等着分红就行。县衙里的这些人,每年都能分到不少的银两,所以子轩就严厉约束着这些人,不许去找那些商户的麻烦。没想到,还真是给这些人惯出脾气来了。
  “去找人查一下,都是哪些人集合到一起,想要整事儿。最好调查一下,他们各自的背景。当初咱们也是没往这上面想,才让他们越来越嚣张了。哼,拿作坊不能继续开下去来威胁我?真是够天真的。我现在巴不得他们不开了,如今百姓的日子也都过好了,找个十家二十家的,联合起来出钱弄个作坊,半点困难都没有。到时候,自己家的买卖,这些人还不得更精心么?我还就不信了,他们不在这干,还能将房子什么的都搬走不成?”子轩冷笑,看来有的人还真是不能惯着,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过两天,就说咱们要修建堤坝和护城河,跟这些背后捅咕事儿的商户们收些钱上来。这些年,除了正经的税之外,咱们就没跟他们伸过手,看来以后也不能这样了。百姓都出力办事,他们也该出点钱了。”子轩才不管那些呢,他在这已经干了四年,估计也要调离了。得罪就得罪,谁怕谁啊?
  刘主簿笑了,“就得这样才对呢,人心不足,一个个都贪的很。不收拾他们几回,一个个的就想蹦跶起来了。大人这一招用的好,这件事我马上找人去办。”
  子轩在这的这几年,当地的变化有目共睹。县衙里的这些人,对于子轩和静涵这对夫妻,那是从心里佩服。只要是子轩说的事情,大家都会尽力去办的。
  刘主簿出去以后,就找人去做子轩交代的事情了。县衙里的这些人一听,一个个都不干了,要知道,子轩在这些人的心中,那可是威望很高的。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没用几天,就把情况全都弄清楚了。
  之后,由衙门里的几个人,挨个的去找这些个商户,跟他们说了县里要修堤坝还有护城河的事情。然后说县衙里银钱不够用,想让他们给分担一部分。
  这些商户一下子就急了。这几年来,县衙从来就没摊派过任何的费用,如今冷不丁的要钱,这些人就有些心疼。一个个推三阻四的,不想往外掏钱。最后,全都去找商会的会长,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办。
  “崔会长,你看这事怎么办?县衙里这次要的可不是小数目呢,我们一家就要了一千两。咱们哪里能拿的出来这些个银子啊?”一个人就在那哭诉道。
  崔会长捻着胡子,脸上也是很难看。他没想到,这林知县竟然这么难弄。以前刚来的时候,他们也想着要跟知县大人打好关系,曾经给子轩送过礼来着。可是子轩分文没收,而且还回请了这些人。并且说了,只要大家在这好好干,一定不会让人来找麻烦的。
  人就是这样,欺善怕恶的。子轩越是对他们好,这些人反倒不知足。觉得这个林知县没架子,没根底,比较好拿捏,这才想着多占点便宜。如今便宜没占到,却被人家将了一军。
  “先别急,这样,咱们晚上在会仙楼摆上几桌酒席,请一请这些衙门里的人。酒桌上,好好的跟他们哭哭穷。到时候,多少的给他们点钱,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崔会长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着急。
  “崔会长说的简单,这件事情,知县大人不吐口,别人说啥也是不好使的。崔会长就这么有信心,能够摆平林知县么?”旁边有人显然是不太相信。
  “林知县也是个男人,是个男人,就逃不过这酒色的诱惑。这件事听我的,保管能成。”崔会长信心十足的说道。
  “既然崔会长如此有信心,那我们也就放心了。这样,晚上的酒席,大家一起出钱,待会儿我去县衙,请衙门里的人晚上都来喝酒。”那个江会长说道。
  这些人一看两个会长都信心十足的样子,也就放心了。这些商人在外面也是见多识广的,无论在哪里,这一套也都是吃得开,所以大家倒是没啥可担心的。“那这件事可就拜托给两位了,咱们这百十来家商铺,要是全都交银子的话,可是不少呢。这钱,能省就得省着。”
  “娘子,晚上县里的商会请衙门中的人吃饭。我得过去瞧瞧,看看这些人能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晚上不用等我了,说不定会回来的晚些。”子轩回家换衣服,然后跟静涵交代一下晚上的情况。
  “呵呵,上次来硬的,被你给撅回去了,这下才想起来玩软的。你可得小心了啊,当心鸿门宴。”静涵一听就笑了,上次的事情子轩跟静涵说过了,夫妻二人对于这些人竟然直接就出言威胁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如今这些人准是听说要交钱,心里舍不得了,才会出这一招的。早干嘛去了?要是一开始别那么横,根本就不会有事的。
  “恩,我知道的,子文跟我一起去,我让他小心着点。这些个商人,唯利是图,晚上准是想着办法的让我不要收那个修建堤坝的钱。这一回啊,可就别想得逞了,我非得收拾他们一次不可。”子轩原本并没有打算跟这些人伸手的,不过既然他们不识时务,那可就别说他不客气了。
  “你啊,你只要别过了今天晚上,给我弄回来几个人叫我姐姐就好,剩下的我倒是不担心的。”静涵伸手帮子轩把衣服整理了一下,半开玩笑的说道。
  子轩握住了静涵的手,笑道,“那不是更好么?家里正好缺人手,弄几个回来,帮着干活也不错的。进了咱们家,干什么还不是你说的算?”说着,便将静涵搂在怀里,亲了亲静涵的脸颊。
  “恩,这个主意也不错呢,要不然我还得出去买人回来,这样还能省一笔银子。”静涵笑盈盈的附和着,但是手却在子轩的腰间狠狠的拧了一把。
  子轩疼得一咧嘴,“娘子,轻点儿。我跟你闹着玩的,你这还当真了,完了,我这腰上肯定得青了,娘子的手也太狠了吧。”子轩忍不住嘟囔道。
  “嫌我手很啊,那你去找不狠的啊?”静涵白了他一眼。
  “我说错了还不行么?娘子一点都不狠,来来来,再掐一下,来嘛。”子轩立马涎着脸,笑嘻嘻的握着静涵的手,往自己的腰上放。
  “去你的,赶紧收拾一下出门吧,跟我在这腻歪什么呢。”静涵推了他一把,笑着坐到一边去了。“娘子,那我可走了哦。你在家可别担心啊,早点睡觉,我不会惹祸的。”子轩上前,在静涵的红唇上亲了一口,这才转身出去。
  

☆、第二百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