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小婉一头扑进张杨氏的怀里,眼泪稀哩哗啦地往外淌,虽然不如长江黄河那么气势恢宏,可没多会就将张杨氏的衣襟打湿了一大片,把心里积攒多日的恐惧、委屈、无助……都一鼓脑的倾泻出来,心里顿时一阵轻松,病根算是彻底地散了大半。
  ……
  天气愈来愈冷,虽然门已经重新修理过了,但还是当不住冷风的入侵,为了保暖,小婉将窗户纸又糊了一层,如果窗户也通风,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
  树上最后一片叶子也掉落了,天空跟人的心情差不多,都是灰沉沉的,最可怕的不是天气,而是食物的匮乏,在这最寒冷的日子里,这个最让人恐惧的灾荒还是发生了,比寒风还可怕的饥荒席卷了附近的村县,据说又有不少人出去逃荒了。
  在这种大面积的饥荒面前,有钱也没有食品可买,几次兵灾,大部分食品和牲畜都被那些兵匪抢走,张家算是幸运的,窖藏的腊肉没有被抢走,地里还有山药,家里的猪崽虽然还不大,但那些(又鸟)已经长得半大,开始下蛋了。
  “娘,今天杀一只(又鸟)好吗?”小婉征求张杨氏的意见。
  天天吃煮山药,几个孩子已经有些受不了,入冬前准备的腊肉早已经吃完了,他们已经有一个星期没见过荤腥了,看着小家伙们祈求的目光,小婉心痛的不得了。不过,小猪崽还不能杀,它们还小,要是现在就把它们宰了,根本没什么吃头,要是再过两个月,至少它们长得半大的时候,身上还能有点儿肉。至于那匹马……现在全家当宝贝似的供着它,来年春天还指望它春耕呢。
  “还有几只公(又鸟)?”张杨氏问道。母(又鸟)可以下蛋,公(又鸟)留下一只就够用了。
  “还有四只。”小婉想了一下,现在(又鸟)窝里还有三十多只(又鸟),里面有四只公(又鸟),杀一只至少可以吃两天,也好让小哥几个打打牙祭。
  “那就杀一只。对了,小婉,取十个(又鸟)蛋给后面杨二叔家送去,前两天他老伴病了,也需要补一补。”张杨氏轻叹一声,吩咐道。
  这年头,穷不帮穷谁帮穷,但凡家里有些富余的,都会相互帮衬,否则张家的腊肉也不会吃得那么快。连张陵他们小哥仨都知道跑出去拾柴禾了,家里只有囡囡还小,守着张杨氏,经常看着(又鸟)窝咬手指头,看着就让人感到心酸。
  天气冷,附近地里的零散柴禾已经被邻居捡得差不多了,张陵带着弩,经常领着两个弟弟去远地方拾柴,小婉说了几次也不听。
  有一天,张陵哥仨直到中午还没有回来,小婉紧张坏了,这大冷天的,有时候山里的大野兽抗不住饿,也会出来找吃的,万一碰上了……她简直不敢想了,匆匆将午饭给张杨氏和囡囡端过去,就带着一柄剑出门——这柄剑还是那个死鬼军官的,倒还锋利。
  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小哥仨背着柴禾回来了,只是张陵走道时一瘸一拐的,腿似乎有些不好使,这又让小婉紧张起来,她三步并做两步跑了上去,“阿陵,你这是怎么了?”
  张陵憨憨一笑:“没事,就是追兔子时不小心摔了一下……你看!”他反手从背后的筐里揪出一只肥硕的野兔。
  “嗯,做得不错,可就是太莽撞了,让我看看你的腿。”小婉检查了一下……还好,只是擦破了点儿皮。
  “把筐给我。”她不由分说地将张陵背后的筐取过来,刚要背上肩,却发现筐里有几块乌黑发亮的‘石块’。
  “这是……煤!”小婉捏了一下,立即判断出这几个‘石块’的真实名称。
  第一卷 乱世 第十节 买不得(圣诞快乐)
  煤啊!
  这可是好东西,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直到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才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不过,早在西周以前,我国便有了用煤制作饰物的的历史,而在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并且还用于冶铁。到了隋、唐时期,煤炭开发更是普遍,用途也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但有一点小婉可以肯定,至少在她们这一带,人们对于‘煤’或者‘石墨’这些词汇并不了解,煤炭的应用还没有那么广泛。
  “阿陵,这东西你是在哪里得到的?”小婉问道。
  “这是……”张陵挠着脑袋想了一下,“是在村子西面的一片荒地捡的,就是在那儿打的兔子,筐掉地上了,在捡柴禾时,不小心捡进来的。”
  小婉对那片地方还真的就知道,入秋前打兔子去过一回,却没想到那里竟然产煤,而且极有可能是一片露天煤矿。
  她想一下,道:“你们先回家吃饭,阿陵,下午你带我过去看看。”
  “那就是一片荒地,庄稼都不长,有什么可看的?”张陵有些不解,小婉摸了摸他的脑袋,也不多加解释。
  吃完午饭后,小婉服侍着张杨氏睡下,囡囡在张杨氏身边玩了一会儿,也拱在她的怀里睡着了。
  “阿陵,我们去看看。”小婉招呼张陵去看地,随手拿了一把木锨,虎头虎脑这两个顽皮小子不用招呼,也颠颠地跟在后面……好在有小婉在的场合,他们还不大敢折腾,倒也不用担心。
  来到张陵摔倒的那块荒地上,小婉在草丛里还真的发现几块乌黑的煤块,她用木锨铲开地面的土层——这木铁其实就是在木板的边上镶上一层铁制的刃口,用得着实费劲,尤其是天寒地冷,铲起来十分的不变。
  用了足足半个小时,小婉才铲开一块面积不大的地面,十几厘米厚的土层下面,是一层诱人的黑色,她用木锨撬下一大块煤,捧在手中嘿嘿地笑,张陵他们小哥仨惊讶地看着她,不知道她是中邪了,还是怎么着。
  “婉姐姐,你……没事吧?”张陵毕竟要大几岁,壮着胆子问道。
  “没事,你们先去玩吧。”小婉挥手赶开几个小子,扛着木锨开始勘察这处煤矿的大致面积……用了将近一下午的时间,通过实地勘察和目测,这片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的荒地大约有八十顷,只是这个时代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开个小煤窖挖煤的,想赚这份钱,就要先将这块地弄在手里。
  吃晚饭的时候,小婉看着张杨氏精神头不错,便问道:“娘,如果买地,向谁购买?”
  “买地?”张杨氏楞了一下,没反应过来,过了片刻才道:“婉儿啊,咱家现有的六十亩地都种不过来,还买什么地?”
  小婉让张陵哥仨带着囡囡去另一间屋里玩儿,然后低声对张杨氏道:“娘,我今天和阿陵在村西发现一片荒地,下面埋着宝,如果能够买下来,等世道好了,我们就可以将那些宝贝挖出来卖掉,那就赚大钱了。”
  “什么宝贝?”张杨氏轻声问道。
  “就是这个。”小婉弯腰从地上拿起那块她撬下来的煤块,举给张杨氏看。
  “这是什么宝贝?”张杨氏哑然失笑,她摇摇头道:“这种黑石头我年轻时也见过,什么用也没有,连盖猪圈都没有用它的,而且一弄到身上就脏兮兮的,”
  “娘,这是大家不会用。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介绍,这东西叫做‘煤’,可以用来代替柴禾,比柴禾还要好用,而且还不用担心潮湿。”
  “可以烧?怎么烧?”张杨氏还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
  “我明天做给您看。娘,现在的关键是这块地我们怎么才能买到手。”小婉说道。
  “这个嘛……你明天去找一下杨二叔,他是咱门村的村正,他大概知道怎么办这手续。”张杨氏提示道。
  “嗯。”小婉点点头,赶忙去收拾饭桌。
  第二天一早,小婉就去了杨二叔家……杨家距离张家不远,前后相隔着几个院子,小婉过去的时候,杨二叔正准备出去。
  “小婉,有什么事吗?”杨二叔见她过来,连忙将她让进屋里,杨二婶听到她的声音,也来到了堂屋。
  “二婶,你可大好了?”小婉看着面色还有些苍白的杨二婶,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现在差不多的家务都能干,幸亏你送来的那些(又鸟)蛋。”杨二婶感激地说道。上一次兵灾,她就受了些惊吓,入冬之后食物匮乏,两厢交攻之下,她就病倒了,这几天刚刚病愈。
  “没什么啦,不过是几个(又鸟)蛋而已。”小婉还真是没当回事,当初若不是杨二叔及时通知,家里的那些食物和猪崽、(又鸟)崽,也来不及转移。
  “小婉,有事吧?”杨二叔嗡声嗡气地问道。
  “嗯,有点事。”小婉点了点头:“杨二叔,我想买块地,不知道要怎么办手续,您能不能帮着参谋一下?”
  “买地?”杨二叔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倒是不怀疑张家有没有钱,这年头有钱没地方花也是正常的,沉吟了一下,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小婉啊,要是平常的时候,只要是咱村的地,你跟我说一下就成。但现在……你也知道,县里动不动就换个官,这土地都是抓在手里的,你要买地可就要上县里,县丞大人才有权决定土地的归属……你准备买哪块地?”
  “噢,就是村西的那块荒地,大概有八十来顷。”小婉随口道。
  “村西的荒地……”
  杨二叔蹙眉想了好一会儿,脸色一变,摇头道:“小婉,那块地买不得!那里向来只长杂草不长庄稼,根本就是一块废料,可别花那个冤枉钱!”
  第一卷 乱世 第十一节 进城
  小婉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这是杨二叔的好意,不过,她要买那块地是另有用处的,自然不会现在说出来,便笑道:“杨二叔,你看我们家……病的病,小的小,现有的六十亩地还愁呢,哪里还会再去买地种,那块地买来我们另有用处。再说,钱放在那儿,还得小心着被强盗抢去,有块地在那儿,谁也抢不走。”
  “说得也是,无论什么时候,土地都是咱庄稼人的根本,将那些容易惹祸的钱物换成田地,确实是个办法,只是……”
  杨二叔摇了摇头,好田地当然值得,可那片荒地实在是太差了,“这样吧,我以村里的名义出个证明,然后你去找县丞大人办理田契。”
  “杨二叔,那块地……依你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钱?”小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知道,我公爹的薪俸大多数都救济了部下,留给家里的不多。”
  “嗯。”杨二叔点了点头,屈指算了一下,道:“这年月,又是那种地,有十来两银子足够了。我认识县里的一个师爷,你给他一两银子的茶水钱,就能搞定。”
  师爷?小婉脑海里顿时出现一个尖嘴猴腮,留着八字胡的人物形像。
  “他爹,还是你亲自领着小婉走一趟吧,她一个女孩儿家,有些事情不方便。”杨二婶在一旁说道。
  隋唐时期的风俗还颇带几分胡人的风俗,没有不准女人抛头露面这些陈规陋习,要不武则天她也没有机会过皇上的瘾。但在世道不安的时候,男人出面办事,确实比女人出面办事更安全些。
  “好哩,明天我就陪小婉走一趟。”杨二叔点了点头,别看他是个小小的村正,张须陀是隋朝的高官,两个人却是打小的交情,张家是耕武传家,张须陀在家里从来不摆老爷架子,和邻里相处甚得。
  小婉少不得又要感谢一番,正要告辞出来,杨二叔却将她喊住,“小婉,你明天是不是要骑着你家那匹马去?”
  “是啊。”小婉理所当然地回答,这么远的路,总不见得拿双腿量过去吧?
  “那可不行。”
  杨二叔连连摇头,“你那匹马太好了,在这个时候骑到城里……那是绝对会引起注意的,往轻里说都有可能没收,你还是去借老马家的驴子吧,那牲口目标小。”
  “是。”
  小婉答应着离开杨家,想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一拐弯便到了村尾的马婶家,大凡她的人品不错,再加上张家的人气值在村里超高,说妥了之后,小婉匆匆地回家。
  “婉儿,杨二叔怎么说?”张杨氏问道。
  “我明天和杨二叔进一趟县城。”小婉道。
  “婉姐,什么事?”张陵小大人似的跑到跟前。
  “没你的事,今天的马步都扎了吗?都给我到院子里去!”小婉像哄小(又鸟)似的将张陵哥仨撵到院子里,一个个煞有介事地扎起了马步……一刻钟之后,院子里响起跺脚练拳的声音。
  “娘,我也要练拳。”囡囡趴在窗上往外看,一脸的羡慕。
  “等你再大一步,让你大嫂教你。”张杨氏溺爱地摸着女儿柔顺的黑发,虽然小婉和张陵只定名份没成婚,但她一直让孩子们称呼小婉‘大嫂’。
  第二天一早,小婉上马家牵了驴,随身带上那张弩弓,腰里还别着一把短剑——大冷天的,很容易碰到出来觅食的野牲口,而且现在年头不靖,要是遇见劫道的,也有自保之力。
  杨二叔就是步行,虽然他已经快五十了,可腿脚不输于年轻人,小婉只要不是驱驴疾驰,他还是能跟上的。
  一路之上,冷冷清清,一方面是天冷的缘故,另一方面现在家家缺粮,哪里有心思在路上闲逛,一直到了县城才略略觉得街道上有些生气。
  小婉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街面,城头上插的是大唐的旗帜,说明这里的官是大唐派下来的。前一段时间闹兵灾,街上的买卖都歇了,现在倒是有了一点儿经济复苏的迹象。
  “小婉,等一会见到那位孟师爷,你就称呼他‘孟大人’,他就好这一口,记住没?”在看到县衙的时候,杨二叔又提醒道。
  “记住了。”小婉点头,随手将准备好的银子取出来——共是两锭十两的大银,还有五两散碎银子。
  杨二叔嘘了一声,看看左右没人,将一锭大银和五两散银收下,却把另外那锭十两的大银塞还小婉,“先拿着,不够时再添上。”
  小婉立即心领神会的将银子收了起来。
  两个人来到衙前,杨二叔让小婉在台阶下等着,他自己上前跟守卫的衙役说了一声,又递过去几文钱,那衙役呲牙笑了笑,让他在门口等着,自己进去找人。
  没多长时间,那衙役和一个身穿长袍的中年人出来,那中年人的长相倒不讨厌,鼻直口言,而且也没有小婉相象中的八字胡,到是下颌留着一部梳理得十分整齐的胡须。
  “杨老哥,你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你。”中年人很热情地道……只是有点儿假,这个时代又没有电话,也没有电报,更没有什么网络,乡下连信也难通,怎么提前打招呼?
  “孟大人客气了,我这也是有些事情才临时决定过来的,恐怕又要叨扰大人了。”杨二叔满面笑脸,但言语间很是客气。
  “杨老哥,你可别再叫我什么‘孟大人’,这是拿我当外人了。”那位孟师爷故作不悦的样子。
  他转眼看见台阶下牵驴而立的小婉,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杨老哥,这位是?”
  “这是我的侄媳妇。”杨二叔答道……这么论倒也没错,只是小婉一想起自己童养媳的身分,就有几分郁闷。
  “小婉,这位就是孟大人,快过来见礼。”杨二叔向小婉递了个眼色。
  小婉理会,连忙上前行礼:“民女夏小婉见过孟大人。”
  “呵呵,免礼,免礼!”孟师爷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心情大为不错。
  杨二叔觉着火候差不错,低声道:“孟大人,我们去前面茶馆说话?”
  “嗯,好,好。”孟师爷点点头,三人向县衙斜对面的一间茶馆走去。
  第一卷 乱世 第十二节 铺面、地契
  虽然市集已经恢复,但店里面还是显得十分冷清,只有几个看上去商人模样的客人在喝茶,小声地谈论着什么。
  杨二叔和孟师爷当先走进茶馆,小婉将毛驴在外面拴好,也跟了过去,茶博士过来招待,杨二叔跟孟师爷要也一壶普洱,两碟细点之后,便拉起了家常。
  小婉在一旁听得气闷,心里又装着事,听了一会儿,便起身道:“二叔,我想去药店一趟,给娘抓几付药。”
  杨二叔微微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去吧,早点儿回来。”
  “是。”
  小婉答应一声,向孟师爷行了一礼,便走出了茶馆,向药店的方向走去。
  看着小婉的背影远去,孟师爷有些奇怪地问道:“杨老哥,你的这个侄媳妇可不大啊。”
  “见笑了。”杨二叔少不得又解释一翻,不过他没有说出张须陀的名字。张须陀是隋朝大将,是在和瓦岗军的战斗中阵亡的,和李唐没什么仇怨。但在这改朝换代的时候,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妙,尤其是李唐和大隋还正在开战呢。
  “杨老哥,你今天找我,可不就是喝茶吧?”孟师爷捻须微笑。
  “孟大人,实不相瞒,我是为侄儿买地一事来求你帮忙的。”杨二叔不动声色的将几锭银子推到孟师爷面前,“……那块荒地虽然面积大,但实在是贫瘠,乡下人的见识,总觉得土地比银钱更牢靠,万望孟大人成全。”
  孟师爷目光闪烁了一阵之后,脸色微沉,将那几两银子又推了回来,“杨老哥,不过是买地而已,你这是做什么!”
  杨二叔脸上露出笑容,又将银子推了回去,“孟大人,我知道你为人清廉,可衙门上下总需要打点,这钱总不能让你出吧?我这侄妇命苦啊,还希望大人多多周全。”
  孟师爷沉吟了一下,微微点头,将银子笼在了袖中,道:“既然如此,衙门内的打点就由我负责了,你把那块地的无主证明给我。”
  “那就拜托大人了。”杨二叔喜笑颜开……
  就在杨二叔和孟师爷商谈购地的具体细节时,小婉却在街上转悠,药店她已经不止一次的去过,其实张杨氏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好好将养就成,她过来主要是想看看铺面。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李唐已经注定坐江山了,现在这个时候如果购置一些不动产,光是将来出租店面也会赚不少钱,何况她将来准备做生意,也用得上。
  不出她所料,那些临街的店面有不少转让的,小婉看了几家,终于下了决定,准备和其中的三家谈一谈。
  一间原来是成衣铺,前面有一间六十来平方的店面,后面却有一个面积大约二百来平方的院子。成衣铺的老板就姓成,大约五十来岁,据他说,这后院除了他的家人住外,也当作仓库和加工作坊使用的,院里有六间房,还有现成的井……甚至还有一个仓库。
  “可五十两太贵了。”小婉蹙眉。
  “不贵了,小娘子,如果不是我着急去四川,也不会这么快出手。”成老板搓着手陪笑道。
  “还是太贵,成老板,我最多出十五两银子。”小婉看着店面,摇摇头,城里也过了几次兵,店里的东西早就被抢光了,除了人和耗子之外,就是这些房子了。
  “太少了。”成老板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夏小娘子,四十五两。”
  ……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二十两银子成交,成老板在转移了房契之后,掩面而去——都说乡下人实诚,这位小娘子那刀磨得比屠刀还快,将他当肥羊宰啊!
  接下来的两家店都分别以十五两银子谈下来,铺面还都不小,都带着院子——大凡乱世,这些店东都着急将店换成现钱,逃到安全的地方,那是绝对的出血甩卖,只是小婉一下子就支出去五十两银子,心里着实心疼,购买那八十顷地恐怕也用不着二十两银子。
  将房契收好之后,小婉将店门封上,转身又去了药店一趟,给张杨氏抓了几付将养的中药——店面的事她没有跟杨二叔说,倒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做生意的事情还没有眉目,她和张杨氏计议了一下,不想让人知道。
  在一切办妥之后,她返回茶馆,却看到只有杨二叔一个人在那儿,茶都换过了,点心碟子也空了一半。
  “杨二叔,孟师爷呢?”小婉问道。
  杨二叔的心情显然很好,“呵呵,小婉,事情办好了,孟师爷回衙门写地契,等一会儿你在上面签字画押即可。”
  “真的?”小婉倒不是怀疑,而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
  “又不是什么好地,给他们点儿好处就全解决了。”杨二叔摇摇头,看着小婉手上的药包,“药都抓好了?”
  “抓好了。”小婉点点头,又有些担心地问:“杨二叔,那块地多少钱?”
  杨二叔伸出右手做了个一正一反的动作,“十两银子,不贵吧?”
  当然不贵,这十两银子八十顷地,就跟白送似的,固然是那块地不好,但也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这些土地的买卖都是经师爷的手办理,只要打点一下,他们才不介意拿土地换人情、换外快,反正又不是他们家的。
  正说话间,那位孟师爷过来了,他取来了正式的文书地契,上面还盖有官府的大印,小婉在上面签字画押之后,这份地契就正式生效,成为张家的财产了。
  “谢谢孟大人,以后还请多多关照。”杨二叔又取了一块二两重的银子塞给孟师爷。
  这一次孟师爷没有推辞,“呵呵,没什么关系,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来衙里找我,能帮忙的我一定帮忙!”说完,他便要告辞离去。
  “孟大人,何必着急离开,我们去喝一杯?”杨二叔让道。
  “呵呵,杨老哥,有时间兄弟再叨扰,衙内有事,实在是走不开啊!”孟师爷坚辞不去,三人最后在茶馆门口分手。
  等孟师爷进了衙门之后,杨二叔也招呼小婉上路——天色已经不早,不尽快赶回去,路上还是相当危险的。
  ********(坑品保证,本书已经签约)
  第一卷 乱世 第十三节 进山、狩猎
  吃晚饭的时候,小婉将白天买地的经过说了一遍……咳,这都是杨二叔经手办理的,她只是转述,然后又将购置那几处店面的事情说了一遍。
  “娘,花了不少银钱,这世道如果不早点儿安定下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将本钱赚回来。”小婉叹了口气,白天听杨二叔说过与孟师爷的谈话,这隋朝的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现在的隋朝皇帝实际上是在王世充的挟持之下,已经不足为虑。
  张家所在的药王坪村是属于商州地界,具体地说,是山阳县,相对而言,距离李唐的大本营长安并不远。
  在历史上,商州是一个兵家必争地,它位于秦岭南麓,丹水的源头,东据武关天险,北屏潼华要冲,西峙牧护关秦岭,南依漫川关隘,是长安的东南门户,无论是隋朝还是其他反王,如果要拿下李唐的根基,商州绝对就是一个主战场。所以,这些刚刚依附大唐的官员都是忧心忡忡。
  不过,在小婉所知道的历史中,自从大唐立国以来,能够给大唐带来威胁的似乎只有突厥,而现在……这个威胁还不存在,市面上应该很快安定下来。
  “小婉啊,不管什么时候,房子和地总是保值的,不过你一下子购置了三个铺面,准备做什么啊?”张杨氏问道。她是个通达的人,小婉在之前跟她大略地提过,她也同意了。事实上,杨氏也是出身大族,后来家道没落,家族中人对于她嫁给张须陀很是不满,渐渐便断了联系,如果不是这身病拖累,她做起事来,更不输于男子。
  “这三个店面位于不同的位置,但都是好地角,其中两个我打算暂时租出去,等想好做什么生意后,再收回来。另外一个店面大的我琢磨着咱们自己住。”
  “自己住?你是说咱们搬到县城里?”张杨氏有些犹豫。
  “是啊。”
  小婉小心翼翼地看了婆婆一眼,解释道:“娘,将来咱们要在城里做生意,而且阿陵和虎头他们也该上学了,乡下可请不到什么好老师。”
  张杨氏确实有些舍不得离开村子,毕竟住了十来年,和邻居都有了感情,赚钱的事情可大可小,但几个孩子的教育却是耽搁不得的。
  “那这里怎么办?”张杨氏弱弱的问,她有些矛盾。
  “这里是我们的家啊。”小婉笑了,一点儿也不像十四岁的小孩子:“娘,我们在这里有田地,这里是我们的根,我们随时可以回来住。”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道:“我们开春的时候,将地种完了,我们就搬过去。”
  “就这么办吧。”
  张杨氏叹了口气,城里的生活她是不稀罕,可孩子的教育不能耽搁,为人父母,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个好前程。
  第一场雪姗姗来迟,足足下了两天两夜,整个村子和远近的山林,都被皑皑白雪笼罩着,一片银妆素裹的世界。
  大清早起来,在锅里蒸上早饭后,又往炉子里加了几块煤,炉火呼地一下熊熊燃烧起来——一共两个炉子,都是小婉亲手盘起来的,烧的就是煤块,只是在挖掘的时候,她避开村里人的耳目,挖来的煤块也放在了窖子里,反正用的也不多。
  “婉姐,今天我们去挖煤吗?”
  张陵从屋里探出小脑袋问道。
  “不去。”小婉往他身后张望了一眼,然后低声跟他说道:“今天我们进山打猎。”
  “太……”张陵身体往上一窜,就要跳起来。
  “嘘,小点声!”小婉手急眼快,一下子把他按住,这件事如果被虎头虎脑他们知道了,非缠着跟去不可,这个季节带小孩子上山可不合适——她没想想,自己和张陵也大不多少。
  吃完饭后,将虎头虎脑两个小家伙弄到张杨氏面前学习练字,小婉让张陵给马套上爬犁,自己端着盆去喂猪。
  四头猪一见她过来,都呼噜呼噜地跑过来……这段时间下来,这四头猪崽都有七、八十斤重,要是用现代的精饲料喂养,恐怕都快出圈了。
  将猪、(又鸟)都喂好后,回来看张陵准备得怎么样了……小婉笑了,张陵过今年才十一岁,人矮马高,他只好踩着凳子套,样子有些可笑,幸好那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没出现什么麻烦。
  “我来吧。”小婉笑着接过来,她虽然才十四岁,身高却已经是一米六八,而且还有上长的趋势,也算是身长玉立了。
  屋里两个皮小子听到外面折腾,顿时挤眉弄眼的想溜出来,被张杨氏喝住了,不一会儿便传来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小婉轻轻笑了小声,向张陵低声道:“走吧。”
  那张精巧的弩弓被小婉交给张陵使用,还有一把短剑;小婉自己背了一张长弓,而且还背着一柄佩剑,在爬犁上,还有夹子等捕猎时的应用之物。
  爬犁出了村,两个人就坐了上去,小婉一摇鞭子,甩了一个鞭花,那马便快步向山上走去。
  远处的山林一片莹白,一直绵延到天际,近处的松林从下方看,依然是一片墨绿,但上面却堆满了厚厚的积雪,身处其间,只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