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发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国藩与胡林翼全面接手湖广军务以后,已经将李世贤挡在武昌外围,赵烈文现在希望我们保守承诺,因为曾国藩已经是湖广总督,所以双方应该在湖广的地面上保持和平,”马建勋作为机要秘书,开始参与军务,向叶枫汇报最新的情况。

“曾国藩还是江南总督呢,难道我们要将江南的地方都让给他?”叶枫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问旁边负责和赵烈文接触地王运:“曾国藩那里谈得怎么样了?”

“进展不大,曾国藩要求保留军队,在地方自治的问题上,也还是有一些分歧,曾国藩并不愿意在地方上实现共和,”王运道。

叶枫想了想:“罢了,这个可以先答应他,如果华夏别的省都实行共和制,我不信湖南能独善其身,至于军队的话,也可以保留,不过必须限制数量,最多不超过两个主力师,具体你们再商量看,摸清他们的底线,李鸿章呢?”

“李鸿章可能和骆秉章有默契,不能骆秉章进四川,就已经带着几个营赶往安庆,李鸿章的要求和曾国藩也差不多,”王运道。

“那就一并答应了,不过要求他们要通电,”叶枫笑着说道。

“总的说来,目前为止的行动都是挺顺利地,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除了徽州地第四师可以抽调出来,第五师要向广东集中,第二师也要适当向赣州第三师靠拢,这三个师的任务就是看住湘军和香港的英国人。”

“整编中的第十师和第四师负责沪杭战区的守备,抽调一个旅进驻上海,另外第一旅已经准备好了吧?”叶枫道。

“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颜永京道。

叶枫点了点头:“那就按计划行动。”

在华夏的军事部署中,三个主力师放在广东、江西一带,完全不用担心湘军玩什么花样,两个主力师摆放在杭州、上海一带,防备英国人或者李秀成有什么异动,第八、第六、第七三个师在江北一线排开,加上第一师、第九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参谋部拟定的计划是,在新年以前发起对扬州、徐州、衮州地战役,确保攻取扬州和徐州,打开北方地门户,而在山东战场上,则以调动敌军为主,待清军主力结集于济南、衮州一线时,再有一军在胶州登陆,使其腹背受敌,”赵勇描述了参谋部的作战计划。

考虑到下一阶段主要是军事行动,所以在三大战役中,江北地警备军将协同作战,而不仅仅是守备地方,因为此时正是清廷动荡的时刻,趁着这个机会,完全可以给予清廷狠狠一击,就算一时半会不能将其打死,也足以改变形势的对比。

由于这段时间美国内战和英国人从中作梗,华夏军从外部购买的军备数量有所下降,由于军工厂优先保证国防军的需要,所以江北警备军的装备一下子还不能满足,何况就算能装备上,一时半会也难以形成战斗力。

不过在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主要使用冷兵器的江北警备军人数却是不少,仅仅是降军和各路义军就有近十万,也难怪李秀成跑到湖北一趟就带回十几万,清廷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天下早就乱了。

虽然简单的整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军队的作战能力,主要是纪律上的整顿,以及兵员的挑选,经过整编以后,配合华夏良好的兵饷和后勤保障,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也要高出一般的清军很多。

以国防军为主力,以整编后的警备军冲锋陷阵,成为三大战役中的标准战术动作。

在战役发起以后,首先撑不住的还是扬州,本来就有李秀成的配合,兵力上有绝对优势,结果就是当面清军纷纷脆败,李秀成占领江都,华夏军占领高邮。

杨辅清、陈玉成也成功占领了和州、江浦、六合,重新建立起天京的江北防线,不过在李鸿章重新进入安徽以后,又将当地团练的几个营补充进入淮军,奇Qīsuu。сom书淮军显得益发庞大,又对太平军展开了全面反攻,双方在滁州、庐州一带大打出手。

而且李鸿章还趁着华夏军会战徐州的时候,让淮军进驻泗州、宿州一带,并要求华夏军信守承诺,不得进入安徽。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18 前进

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华夏国防军第八师与李秀成的苏福军攻占江都,宣告扬州战役胜利结束;十二月二十五日,国防军第六师、第一师第三旅、江北警备军第十三、第十四师攻占徐州;在一八六二年的第一天,第七师攻占滕县,直指济宁。

清军北方绿营、勇营在华夏兵锋前不堪一击,清廷为之大恐,急令胜保在山东组织济宁防线,同时调湘军、淮军进入河南、山东。

李鸿章一面以主力在南线守住滁州、巢县一线,一面以新整编的团练为淮军新营头,急速北上,强占河南归德、山东曹县、定陶等地。湘军也以湖北新军组成援军,从湖北进入河南南阳、汝州,所经重镇,皆以一营兵留守以护卫饷道。

“李鸿章和曾国藩还真是狡猾,”参谋部依然如往常一样,将代表敌我的小旗放到地图的位置上,叶枫看到湘军、淮军的旗帜已经到了河南、甚至河北,忍不住笑着骂道。

“从前线的态势来看,湘军和淮军并没有与我军开战的迹象,但是双方漫长的接壤线,特别是淮军所部的位置,对于我军下一步的行动影响非常大,”参谋长赵勇对李鸿章和曾国藩这种投机取巧式抢地盘的方式极为不满。

“我军暂时还没有进攻安徽、河南的准备,不过对淮军也不能不防,还有就是后勤保障眼下主要依赖海上,也要防着英国人使坏。总之参谋部要将各种情况考虑充分,必须要有应对,现在是关键时刻,绝不能掉以轻心,”叶枫用手指敲了敲桌面:“介绍一下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吧。”

赵勇点了点头,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大幅地图前,指挥棒轻轻在济宁地位置:“目前,我军的态势是沿海快速突进,在攻占徐州以后,清廷必定会认为我军的作战方向是沿运河向北。直捣直隶,在济宁,胜保已经结集了一万多兵力,但是战场的重点不是在这里,而是更北端的泰安、济南,以及德州。”

“胜保的意图非常明确,以济宁争取时间,全力打造泰安、济南与德州三道防线,山东的兵力。几乎全部在这里。”

“参谋部拟订的眼镜蛇作战计划,就是利用清军主力结集于运河一线,在山东东部兵力空虚的漏洞,先期一一个旅在胶州登陆,建立登陆滩头。陆续增兵一到两个师,打通胶州、平度州、莱州的通道,并彻底控制山东半岛。”

“从陆上控制山东半岛,我海军就将拥有胶州、靖海、威海、登州、莱州地港口,以此为基地,即可重演英法等国兵逼天津,直捣直隶的态势。”

“另外以登莱为基地,亦可以进攻、旅大、旅顺及辽西走廊。此次战事及计划中的战略主动。将依赖于华夏海军能否保障制海权,有海权,则我军全盘皆活,不然,则无法达成既定战略构想。”

赵勇说完以后,拿目光看着刚刚赶到杭州的海军提督伍廷芳,正如他所说。这一计划的关键始终是海军。虽然只有陆军才能完成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但没有海军。陆军的行动将没有丝毫保障。

“上月,基隆船厂第二艘铁甲舰定远号正式试航,由于前期对海军士兵进行实习轮训,所以士兵都有在镇远号上训练及实战的经验,因此能很快形成战斗力。”

“除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海军目前的主力战舰共有六艘战列舰,十七艘各型巡洋舰,另外海军紧急装备了一批广东红帮船,皆装备二十门左右地四十磅炮,与英法远东舰队相比自然缺乏战斗力,不过对付清廷的水师应该没有问题。”

“为确保海上安全,海军的计划是以红帮船改装的炮舰为主组成两个舰队,每个舰队有一艘轻型战列舰、两艘中轻型巡洋舰与十艘红帮炮舰,巡防海州以北海域,考虑到俄国人的远东舰队已经不存在,清廷基本没有像样地水师,应该可以掌握海上的控制权。”

“海上的最大威胁依然来自于英国和法国人的远东舰队,特别是英国人,所以海军计划以镇远号铁甲舰为核心,以三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组成主力舰队,进驻次尾港,看住香港的英国远东舰队、马尾的法国舰队。以定远号铁甲舰和一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进驻上海港,看住上海的英国分舰队,确保其不会北上。”

“此外,为应对此次作战,沿海地区动员了大量船只用于运输,逐步向福州、基隆、宁波和海州港集中,以应对战事需要。”

从吨位与火炮数量上来说,主力舰队地实力和英国远东舰队差不多,但华夏拥有两艘铁甲舰,虽然有一艘是刚刚试航,但也不容小窥,铁甲舰变态地防守能力是革命性的,即便是英国海军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他们也不会轻举妄动。

何况华夏不是满清,舰船总是要靠岸的,如果双方真的发生海战,华夏就可以进攻香港,在陆军方面英国人是无法和华夏雄厚的兵力相比的,失去军港地英国海军缺乏补给,就算海战胜利,也会失去战略价值,所以双方都不会轻举妄动,最好地作用也就是如现在这般,牵制华夏海军的主力。

不过这样地作用对于清廷来说可有可无,二十艘装备了新式火炮的红帮炮舰也绝不是没有水师的清廷可以应对的,历史上那支强大的北洋水师还不见踪影。

“主力舰队南下的最大影响,恐怕是陆军再得不到海上的炮火支持,尤其是进攻一些拥有炮台的海边据点,”叶枫笑了笑,问赵勇:“参谋部有针对性的计划不?”

“如果清军认真抵抗的话,或许会带来一些麻烦,事实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清军都缺乏足够的作战意志,当然,就算是他们全力反抗,红帮炮船的六十磅炮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赵勇胸有成竹地说道,因为颜永京已经启程前往海州坐镇指挥这次行动,在杭州这里,参谋部将成为大本营的核心。

军务会议并没有问题,热兵器的作战方式已经不是王韬他们所熟悉的了,内阁的任务就是维持内部的稳定,并提供后勤保障。

前线的节节胜利和华夏军展现出来无可阻挡的势头可以压制某些反对的声音,虽然华夏在一定范围内提倡言论和观点的自由,但传统让中国人还不习惯挑战权威,特别是在舆宣司引导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之下,人们对于建立新国家的期望大大增强。

首次发行的华夏券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问世的,总督府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支持华夏军,推翻满清,建立新的国家,在全中国的范围内实行新政。

在银行推行一年以后,钱庄基本失去了正当的市场,高利贷被宣布为非法,银行借贷的利率被政府限定在一定范围,鼓励工商,限制土地集中的做法让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业,不过依然还有大量的资本在寻找升值的机会,华夏券无疑是一种全新的项目。

华夏券实行每年支付利息,可自由交易,到期兑换的方式,以政府信用为担保,风险相对较小,当然需要考虑的是华夏政府能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这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显然是不容置疑的,强大的华夏军已经打到山东,就要直捣京师,朝代更替的现象无比明显。

加上新年那一天叶枫在杭州搞了一次阅兵式,虽然看不到全副盔甲的将军,但整齐的军容,清一色的步枪,雪亮的枪刺,以及马拉的火炮,都让人们知道这是一支无敌的雄狮。

至于对这些热兵器的认识,华夏人从来不会陌生,阅兵式开始的前后,报纸和广播里天天都在介绍枪炮和长矛大刀的区别,按照报纸上说的,拿着长矛大刀与火枪大炮作战,比赤手空拳面对大刀长矛还不如,因为枪炮隔着老远就能把人给打死了。

虽然真正到战斗中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比较,但是无论是战斗技能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还是伙食供给、饷银保证以及作战意志,华夏军都要远远高过那些凑到一起来的清军,体现在战场上就是一面倒的战局。

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给华夏带来了相当大的财政压力,华夏券的发行成功算是救急,这些资金很快又变成政府采购,大量的订单刺激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顺利,并且远离战场,华夏地区的发展显得更加繁荣;甚至有些过热的苗头。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19 经济

一八六二年二月,一直得到诺贝尔财团支持的俾斯麦正式成为普鲁士的首相,这一事件的发生要比历史上早了八个多月,在此时尚未有人意识到此事的重要影响,德意志的统一和野心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对叶枫来说,如果一件事他不能确定是不是更好的时候,那么他会尽量遵循历史的轨迹,对俾斯麦便是如此。

德意志的统一和崛起将成为可以抗衡英法俄等老牌强国的新势力,和美国不同,德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铁与火的战争一路行来。从发起对丹麦的战争,到普奥战争,再到普法战争,以及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坚毅的德国人一直在试图打破旧的世界秩序,这一点和现在的中国是一致的,德国在欧洲的崛起也可以牵制英法俄在欧洲的精力,这对中国来说同样是有利的。

不过叶枫也不单单是中国人,他在瑞典长大,他的养父养母和兄弟姐妹都是瑞典人,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瑞典什么事,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同,因为此时的瑞典拥有整个挪威,在瑞典实行工业化并迅速崛起以后,挪威的独立浪潮变得微不足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虽然没有进攻瑞典,却占领了挪威。

当然,根本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是瑞典日益强大以后,本身也需要向外扩张,而且瑞典和丹麦还有同盟关系,所以瑞典和普鲁士这两个新兴的国家对对方都有些警惕。一方的强大必然会给另外一方造成压力。

不过,在中国和瑞典之间,叶枫还是选择了中国,毕竟他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才成为瑞典人,而且他觉得瑞典和德国之间不存在必然地矛盾,瑞典要发展不可能靠吞并南方的丹麦和侵略普鲁士,北方的芬兰和俄国才是瑞典人一直以来的敌人,叶枫很乐于引导瑞典和德国联合起来对付北极熊,当然还要加上东方的华夏。

正是因为如此。叶枫才会选择支持俾斯麦,反正就算是历史上不温不火的瑞典,疯狂如希特勒也没有敢侵略,现在的瑞典更加强大,没理由害怕德国,而这位铁血宰相的上台,也意味着普鲁士崛起的开始。

而在过去的一八六一年,俄国宣布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加富尔成为撒丁王国首相。开始意大利地统一征程;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开始扫清发展道路上的最后障碍;日本倒幕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可以说世界上今后几个主要的强国,都开始走上变革的道路,想想历史上中国也发生了祺祥政变。后来也开始搞洋务运动,却可以说是几个国家中变革效果最差的。

当然,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再次发生,华夏显示出来的良好状况,要远远好于其它几个国家,只要能尽快统一,全力发展,靠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华夏必将成为一流的强国。

华夏各省并没有受到前线战火地影响。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正面的影响,各省的商业贸易更加发达,大船大船的货物从南洋、从印度、从西洋运到港口,或者进入商号,或者进入工厂,又或者直接补充前线。大量进口的同时。也有大批地货物出口。

传统的生丝贸易更加兴旺,全面推广的选种法和饲育法让蚕茧的产量大大增加。不过蚕茧已经很少出口,缫丝机械的推广让本地的缫丝厂拥有充足的缫丝能力,如今出口的大多数都是处理后地生丝,价格自然要比蚕茧更高。

本地丝绸成品地出口量也大大增加,以往华夏出口的丝绸多是纯手工的绣花绸,如今电动丝织机、化工染料的使用,以及新的印染技术的推广,华夏的丝织工厂也能生产出又好又便宜地丝绸,不过这样地工厂毕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起来的,还是有很多生丝不能处理,直接出口到国外。

与丝织行业类似地还有棉纺业,机器大规模的使用,以前在家纺纱的农妇如今都进了纺纱厂、织布厂、被服厂,虽然有很多夫子悲叹世风日下,但是在新学的狂轰滥炸下,人们也已经渐渐习惯。

机器的使用给很多传统的农家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家一户式的手工作业极不经济,不过产业部制定了应对的方案,加上如今华夏的发展迅猛,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能很快得到消化。

在战事的刺激下,外贸进出口越来越大,进口的多是煤炭、铁矿石、硫磺等原材料,机器、电缆、煤油等工业品,以及粮食等华夏急需的产品;出口除了生丝、丝绸、棉纱以外,还有传统的茶、瓷等,也不乏染料、肥皂、赛璐璐这样的工业品,在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上,居然奇迹般地保持着出超,这和农业经济本身的保守性,譬如纺织品多数是自给自足等习惯有关,这就使得大量的国外消费品无法进入,进口比较多的还是粮食、原材料和工业生产需要的机器设备。

而在出口上,中国传统的丝、茶、瓷需求量很大,加上实现机械化以后生产效率在提高,还有染料、肥皂、赛璐璐这些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才能维持进出口的平衡。

当然在具体的贸易上,华夏对英国、瑞典甚至普鲁士都是入超,进口更多,不过法国人特别喜欢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华夏又占领了瓷都景德镇,对法国可以做到出超,加上对南洋、印度、日本、朝鲜等国的出口,才确保了外贸的平衡。

正是因为中英贸易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而且随着战争的爆发,英国对华出口的量在不断增长,所以英国人才会在对华关系的选择上比较犹豫。

加上叶枫在欧洲有自己的代言人,不断宣传中英友好,以及英国人可以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使得英国本土的舆论和民意都比较倾向于中国。特别是中国的海军打败了俄国,让几年前还和俄国人打仗的英国人很有好感。

与外贸的兴盛相比,华夏内部的商业贸易也有条不紊地进行,依靠沿海和内河的航线,以及通车后的沪杭铁路、湖杭铁路等,各地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

而且华夏与周边的势力都达成了和平协议,可以进行商品贸易,所以很多华夏才有的商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江苏、安徽、湖广、四川等地。

商业的发达也刺激着工农业的生产,特别是近代工业在得到华夏基金的技术支持,发展非常迅速,除了丝织、纺织这些行业,机械制造与修理、矿山采掘与开发、水泥、玻璃、造船这些近代工业都从无到有,迅速壮大起来,并且形成了几个规模化的工业基地,譬如台湾的化工、福建的机械制造、浙江的电信、广东的造船、上海的纺织。

在占领了江北以后,叶枫已经让农业司和农学院制定计划并开赴江北,安排那里的春耕工作,江北广袤的平原也是重要的产粮区,沿海很多盐碱地虽然不能直接种植,却也要开发出来,叶枫记得当初张謇就是在通州推广棉花种植和兴办纺织的,黄海的滩涂还是重要的养殖基地。

另外就是海州的盐场,根据当初和盐商们达成的协议,华夏保护他们的财产,但是海盐的生产必须纳入政府管理,并非一定要收归国有,但是征收合适的盐税是必要的,另外就是让盐商进行重组,将盐田连成一片,组建几个大的盐业公司,规范运作。政府有关部门将设立机构对盐产品进行检测,并制定质量标准。

通过一系列的新制度让盐商成为纯粹的商人,过去享有的特权将被剥夺,比如盐商掌握的团练必须解散,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拥有任何私人性质的武装,至于特殊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则交给新组建的警察部队来维持,个人身边的保镖护院一类的,不能过百,而且必须要到政府进行登记。

而在广袤的黄海海岸线,能够开发成盐场的地方还很多,叶枫又通过招标让一些商人圈地兴建新的盐场,特别是使用新技术新材料,通过商业上的竞争来限制海州盐商对行业的垄断。

海州的盐商世代经营海盐,无不是家产万贯之辈,不过这些人也都是土财主,一心盯着盐场的那点产出,叶枫却希望他们能把钱拿出来投资,所以每次招商会都要发请柬给他们,总督府的请柬对这些刚投奔的盐商来说那是比天还大,没有人敢不来。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20 海州

虽然在当初的谈判中承诺了很多东西,叶枫也没打算反悔,但是对海州盐商来说,有很多事情却不得不改变,譬如说华夏在一八六二年开始逐步取缔华夏币以外的各种货币在商品交易中的流通,各种政府收费已经率先实现了这种改变,如今所有的税收也将统一使用华夏币缴纳。

银行开始拒绝进行华夏币兑换金银,金银交易将有专门的市场,由华夏中央银行管理,央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掌握了可观的黄金、白银以及英镑储备,不过叶枫还是让陈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以确保货币不会贬值。

叶枫现在能直接控制瑞银远东、华夏国民两大银行,再有罗斯柴尔德和华夏商业银行的支持,足以抵挡汇丰、渣打在远东的力量,不过金融市场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叶枫也是一刻不敢大意。

通常情况下,直接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参与交换,存在的金融风险就比较小,因为金银等贵金属的价格是比较保值的,波动很小。

但如果使用铸币尤其是纸币的话,因为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或者说这个价值和面值不等,那么就可能会因为很多种因素发生波动,甚至震荡,大幅度贬值等。

所以在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叶枫是不敢大量发行,全面推广华夏币的,特别是纸币,这东西是名副其实的双刃剑,运行得好不仅政府能够获得铸币收益。而且可以使商业贸易更加兴盛发达。

通过一年的努力,叶枫初步整顿了金融市场,特别是传统地钱庄已经很难生存,就算存在也很难参与、影响华夏币的运行,如今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限制千两以上的银钱交易,商业合同的货币一律使用华夏币才能受到保护,逐步取代金银。

海州的盐商刚刚加入便要面临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家财万贯,但是这银子却不能流通。除了华夏的制度,华夏币本身也积累了足够的信用,民间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上海这些地方消费,很多店家都只接受华夏币,这倒是央行的一项专门的鼓励措施,叫做特约商户,政府给予一定地税收优惠,定点消费。公众宣传等支持,店家打出旗号只接受华夏币,如今上海很多中高档的消费场所和商号都有这样的标记。

如今这个政策也要在海州推广,海州的盐商或多或少都要将自家的金银兑换成华夏币,华夏这边交易时往往又都支付华夏币。这样华夏币就会在海州落地生根。

对于华夏的新政,海州的商人多少都有些接触,但只有实地经历过才知道近代化的真正面貌,海州盐商本来对总督府发出的招商请柬是有疑虑地,但是当他们亲自坐了一会火车,半天时间便从上海来到杭州,又参观了车站的运营以后,对叶枫提出修建海州铁路的商业计划顿时充满兴趣。

华夏承诺的是谁修路谁经营。不过政府会进行监督。以确保铁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以及公共需要,政府会对铁路地运营提出很多严格的标准。

即便如此,海州盐商对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依然很感兴趣,不仅仅是铁路的运营本身就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铁路对于海盐的销售运输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唯一的问题是眼下战局不明,对海州盐商来说他们能修造的铁路也只能连接海州和徐州地这一段。如果是要连通到上海来地话。那只能是沿范公堤走盐城、海安、泰州这条线,相当于叶枫记忆中的沿海高速。甚至在那个时代,连通这个地区的沿海铁路还只是在计划中,可以想像这样的一条铁路必定是经济价值和修造难度、投入相比效率不是很高。

最理想的当然还是像历史上那样,沿徐州、蚌埠、庐州、南京这条内陆线,只不过此时除了徐州,其它的地方还不属于华夏,叶枫对此也深感无奈。

只不过在浙江几条铁路全部开始动工,由衢州往江西、福建的铁路也在勘测地时候,即便是想要修造更长地铁路也缺乏必要的人手,所以这次拿出来地便是徐海线,海州的几大盐商争夺颇为激烈,最后还是成立了股份公司,专门负责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铁路项目的成功为海州盐商打开了一扇门,随后的电报项目、港口项目、发电厂项目等逐一被拿下,海州商人大量的财富转化成投资,迅速打下了海州近代化的基础,在见到上海出现的各种新事物以后,海州商人甚至迫不及待想要弄到海州去,甚至发起倡议,主动捐资修建宽阔的马路,以便行驶公共电车。

在经历了最初的几个月以后,海州就以令人难以想像的速度在融入华夏,而江北大量的流民也为华夏带来新的问题和机遇,江北开始利用流民屯垦荒地,以及沿范公堤修建一条从通州直达海州的马路,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将来也许会修建铁路。

不过在建设蒸蒸日上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太平军的纪律不能说差,但是他们的意识和华夏相去甚远,所以在通州那边就曾发生了几次冲突,虽然最后是由各自的上司压了下去,但是矛盾却已经产生,对骄傲的华夏军来说,他们根本就未将这支简陋的农民武装放在眼里,而对于虔诚的太平军来说,华夏比清妖也好不了多少。

好消息是华夏军的战力始终高出这个时代一筹,第七师毫不费力地突破了济宁防线,兵临泰安防线外围,此时清军果然如同所料想的那样,将大军全部集中到衮州府、济南府,登州、莱州甚至青州都是一片空虚,在清军来看,可能还没有什么登陆战的概念。

在登陆胶州的作战中,叶枫调动了驻守台湾的第五师第十五旅,这个师拥有靖海师的番号,而登陆胶州将会是华夏一次非常重要的登陆作战,叶枫希望由拥有靖海这个番号的第五师来完成。

除了第十五旅,第十三、十四两个旅也分别从广东、福建上船,开赴山东,换防的将是新组建的华夏国防军第九师、第十师,台湾、福建依然是一边一个旅,广东则驻扎一个师加一个旅,针对的就是香港的英国人。

随着无线电在军中配备逐渐完整,华夏国防军的作战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在胶州登陆作战中,十五旅在胶州湾外用小船潜伏上岸一个连,出人意料地以一个连的兵力吃掉了灵山卫的守军,虽然后续的行动没有这么顺利,但是岸防军的作战意志极其薄弱,在舰炮的轰击中还能龟缩在炮台后面,等听说背后陆地上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