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发明-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千霆字营被两面一冲,很快溃散,华夏军又打出投降不杀,优待俘虏的口号,很快有人投降,包括鲍超最后也被活捉。
在前方战事紧急的时候,叶枫依然坐镇上海,一则是这里的工商建设需要他指导,还有就是在军事上这里至少还有第二旅旅长赵忠信、上海守备陆易达商量,至少要比杭州那个军务处和国防部更内行,这也是当前人才太过缺乏的问题。
“前方的战事进行得非常顺利,冯子材的第十一旅来电,已经全歼鲍超霆字营,击毙一千余,俘虏四千余,残部没入山中,正在追击。”
“十一旅二营和炮连、工兵连夜袭祁门,利用火炮、燃烧弹发起猛烈进攻,出其不意,已经于十三日占领祁门的几处要地,因为兵力限制,暂且固守。”
“十二旅从婺源出发,已经到塔坊、湾口一线,预计明天也就是十五日中午可以到达祁门,会合十一旅二营后,将向西发展,攻略历口、渚口一线。”
“届时,皖南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将顺利完成,留下十一旅和新进入的浙江警备军严州师廓清地面,第十二旅将配合北线第十旅、火枪团发起第二阶段的作战,就是会攻东流。”
“从目前形势来看,皖南战场湘军主力鲍超部霆字营主力既灭,湘军已经失去进攻能力,所以临时参谋部认为第一师第三旅可以不用西进,而是撤回杭州。”
“十一旅虽然胜了,但皖南三个旅一个团不过七千余人的兵力,进攻虽然有余,守卫必然不足,如今浙江局势稳定,第三旅似乎也不用退回来吧?”临时军务处也暂时移驻上海,谭钟麟对第三旅撤回杭州的安排显然并不认同。
“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正是扩大战果的时候!”王运也点头说道,他们对于华夏和太平军的结盟都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叶枫看了他们一眼:“两位刚从杭州赶过来,有些情况可能还不了解,简单来说,第三旅必须要撤回来,然后我们再商量第三旅要驻扎在杭州、上海、还是宁波。”
“英国人有行动?”王运这方面反应要快一些,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叶枫点了点头:“那倒没有,不过也差不多了,赵忠信你说说江西方面的情况。”
“是,总督大人,”赵忠信敬礼以后,开始对着地图说起江西的战况。
“本次作战因皖南而起,实则主战场是在江西,我华夏军五大主力师,其中三个师、一个旅全都在江西,还有相当于一个师的常胜军,以及陆续进入的两个守备师,总兵力超过四万。”
“其中,第一师第一旅与常胜军组成的赣北方面军右路总计八千余人,于十二日包围景德镇,城内有左宗棠的五千楚军,景德镇城高墙厚,为避免伤亡,右路军只是以重炮轰门,暂时还无法取城,楚军数次出城偷袭也遭到挫败,眼下只是困守城中。”
“第二师组成的赣北方面军左路,则绕过景德镇攻占石门,随后攻取湖口外围的太平关,随时可对湖口发起攻击。”
“靖海师与李秀成部组成的南昌方面军行动相对较慢,经过苦战后攻取建昌、德安,不过靖海师第十三旅已经到达通远,按照目前进展,三天后,也就是十八日才能与十四、十五旅和李秀成的军队会合,然后向德化、九江发起攻击。”
“根据第十旅发过来的情报,英国方面的舰队这几天已经从安庆抽调几艘炮船到达湖口,他们要求与四师的陈显良师长见面。”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92 舆论
“上海的英国领事馆那边有什么反应吗?”叶枫抬头问负责外交事宜的商务部部长唐廷枢。
“暂时还没有,估计前线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唐廷枢道。
叶枫点了点头,无线电报是新生事物,想来英国人还没那么快装备,毕竟英国人的重心在欧洲、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还要排在后面。
不过从这些地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英帝国是个怎么样的庞然大物,不到万不得已,叶枫都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打仗他倒不怕,关键是耽误发展。
“让前线注意协调,九江、湖口、东流、黄石矶掐准时间同时发起进攻,如果发现英国炮舰就改作佯攻,必须在短时间内攻取一座或几座城市,并控制附近江面,尽量避免与英国人发生冲突,如果实在不得已,比如英国人首先开火,那么坚决反击。”叶枫道,虽然他不愿意和英国人打仗,但也不能一味忍让,该有的立场必须要站稳。
“新闻处注意一下,关于英国人派炮舰帮助湘军的事情,可以大肆宣传一下,有几个原则,首先是突出新政实施以后,中英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目前中英之间贸易的情况和正在进行中的合作项目,要让英国的商人感觉到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是可以期望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本该保护他们商业利益的英国军队却在帮助华夏的敌人。你们可以这么说,就说军队花着商人纳税的钱,却和他们对着干,要将这个意思突出来。”
所谓纳税人的意识,现在还不如日后那样清晰,叶枫却是要通过舆论,形成对英国军队的压力,对那些政客来说,政治上的制衡是必要的,但是对商人来说。很显然从与华夏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多,他们很难接受政府地这种举动。
“英国人看重的是商业利益,你们找些人在这方面深入挖掘一些材料。这个可以让商务部配合。”
“另外就是鼓舞一下民气,将这件事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这本来也是民族问题,要让华夏地国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洋人的真面目,生意要做,但洋人也不得不防。”
“再有就是宣传落后就要挨打,洋人以前对清朝是怎么做的。对印度是怎么做的,让老百姓、商人和那些读书人都知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他们的日子才过得安稳,生意才好做。”
虽然说英国人的态度是个潜在的危机,但也未尝不是机会。起码现在英国人为了湘军直接翻脸地可能性还不大。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将民心民气都调动起来,宣扬民族国家的意识,有利于内部团结,也为未来推翻满清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经过几年的引导和发展,以华夏时报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报纸在上海、福州等地出现,并且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读者,四省发行量最大的自然是华夏时报社出版发行每日一份地《华夏时报》,其次是冯桂芬强国学会发行地《强学报》,上海发行量最大的则是《申报》、《上海商报》等。
四月十五的《华夏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华夏新军以一个旅击败湘军霆字营并俘虏鲍超的新闻。第二条则是在皖南的第十旅遭到英国人炮船威胁和不礼貌对待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
这条评论很简单,只是提纲挈领地对此表示疑问,评论指出华夏与英国有着良好的商贸关系,对英国人帮助湘军非常不解。并认为这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商贸往来。
这样的外交口吻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对那些关注中国局势、在中国经商地英国人来说。这个消息却引发了很大反响。
无论从贸易的绝对数字,还是与以往相比,在大力鼓动工商业发展的新政实施以后,英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变得更加方便,规模也愈发变大,尤其是在对比的情况下,商人们无疑更喜欢现在地华夏政府,他们对自己国家地军队举动也十分不解。
《华夏时报》不仅刊发了这则消息和评论,而且还在第二版用整个版面分析了华夏与英国人之间的贸易,并认为在未来华夏地建设中,需要大量从英国进口的机器设备、从印度进口的原材料等各种商品,随着华夏实施新政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进口的商品会越来越多,中英之间的贸易量会再上几个台阶。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英国商人的保护者,英国的军队居然与华夏为敌,阻止他们扩大新政的范围,挑起双方之间的矛盾,华夏方面觉得很难理解,“难道他们是想和湘军做生意吗?事实证明在实施新政以前,清政府对这种贸易是极度排斥的,那么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呢?”
“是啊,我们的军队到底想要干什么?”英国的商人发出和报纸一样的疑问,报纸上的很多说法都得到他们的认同,比如纳税人一说,商人们觉得自己交税,军队靠自己的税养着,就应该保护自己,怎么会跑到敌人那边去了呢?
商人的嗅觉总是很灵敏,动作也比较快,当天晚上便有人借着酒会说起相关的话题,正好额尔金也在,虽然他看上去很从容,但是华夏媒体的突然发力还是让他措手不及。
额尔金想要以前方的消息还没有收到为由,回避相关的话题,商人们却问起英国的炮船为什么会跑到长江上游去?要知道自从华夏开放市场以后,已经很少有英国人去其他地方做生意了,他们认为英国的炮船应该保护的是海上的航线,因为前不久有商船遭到了海盗的洗劫,英国舰队却不能提供保证,这是失职。
虽然商人们的态度还算谦恭,不会大声责问,但是众人的目光和话里的意思,无疑对这位公使大人很不满意,这给了额尔金很大的压力。
在回到公使馆以后,额尔金又收到国内发过来的电报,原来差不多的新闻稿已经通过电报送到了路透社,并在很多报刊上登出。
虽然英国的决策层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资助湘军以分裂中国的外交路线也是他们制定的,但是国内的商界却不能理解,特别是被倾向性很明显的新闻所引导,已经有议员向内阁发出了质问,质疑军队行动的合法性,要求政府做出解释。
官方虽然发来了质问信,但是暗地里并没有收回原定策略,只是询问中国目前的局势,因为按照路透社的新闻,那么华夏军又取得了一次大捷,将拥有两个新的省份,关键是这次大捷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差不多是以一比五的兵力对比取得全胜,那么英国人就需要重新对湘军和华夏新军的实力作出评价,这是后续政策的必要依据。
“我曾经看过华夏军第二旅的训练,并亲眼看过当初的吴淞码头之战,我认为华夏陆军的训练非常到位,战术也很先进,在码头之战中他们就使用了密集的排枪,他们在训练和战术方面可以和大英帝国的陆军相媲美,但是他们装备的是清一色的来复枪,每个旅配备一个炮连,火力甚至比我们更加强大,”英国远东陆军统领格兰特忧心忡忡地说道。
额尔金瞥了格兰特一眼:“阁下说的是华夏军的主力师,这样的军队他们也只有五个,而且只有一个旅在上海,其它都在安徽、江西的战场上,至于那些警备军,只是一些刚刚接触武器的农民罢了,统领大人似乎不用太多担心。”
“不不不,是六个师,华夏军不久前在上海、杭州、宁波整编了三个旅的主力军队,编成第六师,也就是说现在上海有两个旅的主力军队,超过四千人,我们远东陆军加起来也只有他们一个旅,所以单就陆军来说,华夏军远远强过我们。至于海军……我们的海军也和华夏军的陆军一样,也不在上海啊!”
“海军随时都可以回来,”额尔金傲慢地笑了笑,的确,和陆军比较起来,长江里的英国舰队很快就能回到上海,机动性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想我们是不是说跑题了?”老资格的驻华公使包令摇了摇头:“伦敦要知道的只是湘军与华夏军之间的实力对比,而不是英军,难道两位认为华夏敢于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在下认为绝无可能。”
额尔金与格兰特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额尔金道:“这样的可能性确实不大,至于湘军与华夏军之间的比较,我想还是格兰特统领的认识会充分一些。”
“没有可比性,”格兰特伸出手指摇了摇。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93 傲慢
格兰特作为驻华英军的陆军统领,曾经见过淮军中的几个湘军营,在他看来,湘军、淮军的抬枪小枪并没有多少实战价值,而且配备还很少,依然属于冷兵器为主的军队,与强调火力的华夏军相比,相差着一个时代。
“就好像我们在广州打那些团练似的,当初在码头的战斗中,华夏军对淮军简直是在屠杀,”格兰特对淮军的评价非常不屑。
额尔金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你们陆军不是对淮军进行整训了么,情况如何?”
“有很大进步,但是和华夏军远不能相比,”格兰特道。
“为什么?难道你们不是按照英军的操典对淮军进行训练?”额尔金不解地问道。
“不不不,这根本不可能,淮军只要我们的武器,对于皇家陆军的战术根本就不理解,他们甚至敌视我们,训练的效果很差,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和这样的势力合作,”格兰特大声嚷嚷道。
“这是内阁的决定,”额尔金不满地瞪了格兰特一眼,他也和湘军、淮军的势力打过交道,知道他们中间旧式的文人很多,非常保守。
“各位,作为帝国在远东的官员,我们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是为帝国争取眼前的利益,还要看到长远,统一的华夏固然能带来大量的商机,但是华夏发展的势头和潜力却值得我们重视,如果远东崛起一个新的强国,那么对于大英帝国在这里的势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额尔金郑重地说道。
额尔金现在有些左右为难,从长远来说,扶持别的势力造成中国的分裂对于英国是最有利的,但问题是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极不平衡,华夏军地军力甚至还在英国人之上,领地内的建设发展速度又很快。得到很多支持。
反而是湘军和淮军这边财力有限,经常闹军饷问题,英国人又不想吃亏,所以支持的力度有限,特别是虽然打定主意要支持,但是没得到商人集团的支持,他们对湘军、淮军的支持还是不多。
现在看来,要让湘军和淮军对抗华夏的话,就必须继续加大扶持的力度,供应大量的军火。起码要能够武装一万人以后的火器军队,甚至还要翻倍才行。
额尔金对自己的计划很坚定,他对华夏地戒心很重,所以在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以后,就回电给伦敦,将湘军与华夏军的实力对比进行分析,同时要求加大对湘军的支持。
显然。在得不到商人支持的情况下,这种扶持必然要政府进行大量的投入,但是对于日不落帝国来说,几万条枪也许并不算什么,而且英军正在考虑换装,将淘汰下来的装备卖到中国是个不错地选择。
伦敦方面担心的还是商业集团的反应,以及与华夏方面的关系。如果真的造成贸易衰减的话。商业集团会施加更大的压力,到时候就有问题了。
但在目前来说,这还只是一种担心而已,额尔金并不认为英军目前地行动会影响到与华夏之间地贸易,他认为华夏购买英国的商品,首先是他们需要,虽然之前华夏与美国的贸易快速发展,但如今美国也陷入了内战,商品出口受到影响。华夏需要的商品很多也只能从英国购买。
额尔金在两天后得到九江传来的消息,海军提督西马縻各里报告了华夏军在皖南和江西的军事行动,以及不久前湘军在休宁遭到的失败,他认为华夏军下一步的目标将是东流、湖口和九江,以及整个江南地区。请示应该作出何种反应。
“海军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他们能够阻止华夏军渡江支援安庆,却无法阻止华夏军在江南地行动。华夏军如今已经占领了南昌、赣州,江西和皖南的陷落开上去无可阻挡。”格兰特从军事方面分析眼前的态势。
“从休宁之战的情况来看,湘军与华夏军之间的实力相差巨大,同时华夏军还拥有太平军地支持,在人数上也要远远超出湘军,所以我认为至少在江南,湘军是无法和华夏军抗衡地,除非英国陆军直接介入战争。”
“这不可能,”格兰特率先摇了摇头,倒不是说他担心陆军打不过华夏军,实在是英国在远东的陆军本来就不多,还要守卫香港和上海,不可能跑那么远参加中国人地内战,何况他还不想和华夏公开翻脸。
“湘军有没有可能坚守九江和湖口这些城池?如果说攻城的话,虽然华夏军有火炮,但是我们的炮舰可以给予支持,守住城池应该没有问题吧?”包令问道。
“火炮能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格兰特毫不客气地否决了包令的提议:“别忘了华夏军还拥有太平军的支持,湘军守卫的城池也不是欧洲的城堡,如果华夏军不计伤亡的话,肯定可以拿下这几个城池。”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给华夏军造成麻烦,我知道那位来自欧洲的总督大人很不喜欢士兵出现大量的伤亡,或许我们的大炮可以吓退他们,”包令笑了笑说道。
“英国炮舰能够给予湘军更大的支持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华夏对此会作出什么反应?”额尔金不悦地看了看自己的两位同僚,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他们在上海和香港有所动作的话,那么我大英帝国的利益会不会遭到损失?”额尔金皱起了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
“事实上,如果我们帮助湘军,大英帝国的利益就将遭到损失,”格兰特没好气地说道。
“这是为了大英帝国的长远利益,”额尔金瞪了一眼这个怯懦的陆军将领:“你只需要告诉我,陆军是不是可以击败任何挑战者。”
“这不可能,”格兰特连忙摇头:“华夏军人数比我们多,装备比我们先进,如果他们要进攻租界,光靠陆军是不行的。我们在上海只有七百人,可是华夏军光主力就有一个旅两千余人,哦,不,现在是两个主力旅四千人,加上警备军足有一万多军队,这不是陆军能对付的。”
“够了,”额尔金不悦地打断了喋喋不休的格兰特:“陆军不需要和华夏军开战,只需要摆出姿态,并防范一些意外情况,我想华夏军还不至于挑衅大英帝国。”
“或许吧,”格兰特嘟囔了一句,事实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香港和上海也从未遭到过攻击,清朝一贯的政策和华夏开放的态度,已经老牌殖民者的傲慢让他们相信华夏总督府也不可能敢于同大英帝国为敌。
“那么就很清楚了,陆军要作出战争的姿态,我们对华夏的态度要强硬,对于这个新兴的势力来说,他们更加离不开国际贸易,所以不用理会他们的虚张声势。”额尔金大声道。
“但是在外交方面,公使阁下可以斟酌着办,要申明英国炮舰在长江上航行是得到清朝政府同意的,我们有行动的自由。至于炮舰开炮嘛,这也是我们大英帝国军舰的自由。”
“那么在华夏军攻打沿江城池时,我们的炮舰依然拥有这样的自由,是不是?”包令谄笑着应道。
“是的,你理解得很好,”额尔金满意地点了点头。
“至于帝国商人担心的问题,公使阁下应该向华夏的商务部提出质问,特别是他们的报纸,故意煽动帝国与华夏之间的矛盾,并且散播谣言,是很不友好的表现,应该予以取缔。”
“这应该是华夏人,以及我们那位总督暗地里操作的事情,恐怕他们很难接受我们的要求啊,”包令为难地说道。
额尔金傲慢地笑了笑:“所以,我们要强硬,最近有什么印度、欧洲运来的货物?可以先扣下来,暂缓交出去,我倒要看看贸易中断最受影响的会是谁。”
“另外,陆军动一动,搞个阅兵什么的,让华夏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还有码头上那两艘炮艇,从明天起开始巡江,每天到黄浦江上转两圈,让华夏人知道他们生活在我大英帝国的炮口下面,要谦卑一点,哈哈哈!”额尔金忍不住大笑起来。
包令附和着点了点头,只有格兰特脸色阴沉,满是忧虑,他不知道华夏军会不会屈服,他只知道自己那些士兵能够摆出的仪仗,和华夏军比就差多了,说是要阅兵威慑,别到时候丢人现眼。
好在海军那边很快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华夏人派了支铁甲舰队到上海!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94 铁甲
叶枫回国后建设的第一批近代工业就包括鸡笼的造船厂,凭借美国诺贝尔船厂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当年就投产制造西方最新式的蒸汽货轮,并于第二年开始建造主流木壳巡洋舰。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的世界海军还是以风帆木壳战舰为主,逐渐出现了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的战舰,基本上这个时候看到的战舰都有高大的烟囱和桅杆,一直到铁甲战舰的出现。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甲舰是法国的光荣号,及英国的勇士号,勇士号在去年初下水,当时曾经引起轰动,但直到几个月前,也就是一八六零年底,勇士号才正式驶入大海,进行试航,所以当华夏的镇远号铁甲舰率领华夏东海舰队进入吴淞港口的时候,英国的水兵们都感到非常震惊。
诺贝尔美国造船厂在技术上可以和英国同行相比,在被诺贝尔公司收购以后,更是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并且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制造铁甲舰,基隆船厂几乎就是诺贝尔美国船厂的翻版,也就是晚了几个月就造出了铁甲舰。
和勇士号、光荣号一样,镇远号也是木壳战舰,只是在船舷水线以上部位和甲板覆盖六层二点五毫米的铁板,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炮弹用的还是散弹或者实心弹,并且鱼雷也没有出现,这种铁甲的防护能力非常恐怖。和英法战舰不同的是,镇远号和美国的莫尼多尔号一样,彻底抛弃了桅杆,摆脱了风帆索具的束缚,并采用了可以转动的圆形炮台。
镇远号的排水量达到九千吨,使用四台一千千瓦的蒸汽机,航速达到十四节,配备110磅后装克虏伯钢炮二十二门,前后甲板各有40磅后装来复炮4门。总计30门。
和镇远号一同出现在吴淞港口的还有三艘木壳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列舰,其中两艘是基隆造船厂去年下水的产品,还有一艘还是前年从美国那里买过来地,两艘新舰排水量达到1700吨,装备八十余门火炮,美国的那艘排水量1300吨,装备七十门火炮。
此外还有排水量不到1000吨,装备四十门左右火炮的巡洋舰三艘,旧式战船或者商船改装而成,装备十几门火炮的轻巡洋舰六艘。
仅仅从舰船的数量上来看。大小十三艘新式战舰在远东也是很少见的,除了英国人的远东舰队,法国远东舰队、美国佩里舰队的主力战舰也就十艘出头。
虽然这十三艘战舰中,只有十几门炮的轻巡洋舰占了六艘,但是镇远号存在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一艘甚至是三艘木壳战列舰加起来地价值,英国海军对铁甲舰曾经有过判断,在远距离作战时。一艘铁甲舰凭借变态的防护能力,完全可以单挑三艘战列舰。
在后来的南北战争中,南军和北军各自拥有的一艘铁甲舰都是大发神威,南军的“梅里马克”号在北军两艘战舰和岸边炮台的狂轰之下,竟然毫发无损,很多炮弹都是被弹了出去,直到同是铁甲舰的“莫尼多尔”号出现才改变了战局。虽然这场海战还没有发生。但是作为世界海军头号强国地英国对铁甲舰的实力非常清楚。
原本叶枫在这方面显得很低调,虽然铁甲舰在去年就已经下水,却没有对外公布,外国人也没想到,或者说根本就不重视,中国人也不知道其中的意义,所以这个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太多,谁都以为镇远号只是一艘普通的战列舰而已。
“铁甲舰,居然是铁甲舰!”英国人在吴淞港还只有一艘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作为这个特小分舰队的负责人,格拉斯当时就呆住了,反应过来后一边让人去打探消息,一边迅速找到英国在远东的特使额尔金,向他报告了这个情况。
“铁甲舰?这怎么可能?”额尔金连连摇头。他在中国一直保持和国内地联系。知道英国地铁甲舰也刚刚入水,现在世界上能造铁甲舰的也只有英国、法国、美国。以及上个月新船刚刚下水的瑞典,中国人怎么可能造出这样先进的东西,而且还开到上海来了,要知道英国的勇士号也刚刚试航不到半年,而造舰的周期又是相对比较长的。
“你会不会看错了?”额尔金疑惑地问道。
“不可能,镇远号的船舷确实包着铁皮,”格拉斯大声道,对额尔金怀疑他的职业素养感到愤怒。
“呃,我是说,有没有可能只是外面包了一层薄薄地铁皮?并不像勇士号那样用了五层铁甲,那才是真正的铁甲舰啊!”额尔金道,他实在不能相信中国也能造出可以和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相媲美的先进战舰。
“如果从敲击的声音上来判断,这绝对不是一层铁皮,”格拉斯摇了摇头,他在第一时间就去镇远停靠的码头察看情况,并且被允许登上前甲板,他能感受到这艘战舰地强大,尤其是110磅地大口径火炮,可以轻松摧毁他的巡洋舰,甚至是舰队里地那几艘战列舰。
“它不仅使用了铁甲,而且没有桅杆,在船的中部是圆形的炮台,可以旋转,从外形来看很像情报里美国北方的那艘“莫尼多尔”号,并且使用110磅大口径火炮,仅就这方面来说,这艘铁甲舰和勇士号属于同样的等级。”格拉斯作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唯一能庆幸的就是双方目前似乎并没有敌对的倾向。莫尼多尔”号?额尔金终于想起来了,“莫尼多尔”号是诺贝尔美国船厂生产的,前不久瑞典下水的铁甲舰也是诺贝尔公司建造的,那么在中国出现这样一艘铁甲舰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和“莫尼多尔”号一个等级的铁甲舰,并不比更早下水的勇士号差,至少在防御力上要远远超出英国海军中的老式战列舰。
而且远东舰队的战列舰还是英国海军中比较差的,那么在海军力量的对比上,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海面上已经落后了吗?额尔金在亲眼看到镇远号和东海舰队以后,再不敢抱任何侥幸心理。
格兰特脸色有些发白,英国的军人对他们的海军多少了解一些,从格拉斯的话语中他知道这艘铁甲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海军的优势可能不在,很难再起到威慑作用,如果那样的话,一旦发生冲突,他的陆军必然会直接对上精锐的华夏主力军队。
额尔金和包令相互看了一眼,都对刚才议定的计划产生了怀疑,包令试着提醒道:“专使阁下,关于华夏突然拥有铁甲舰这件事,是不是要马上向国内报告?”
“是的,马上电告伦敦,并询问对华政策是否需要改变,”额尔金脸色非常凝重,他知道如今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英国人肯定会支持南方,原因是南方的大种植园主喜欢英国的商品,并且向英国出口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贸易保护,限制英国工业品的进口。
在英国人看来,南方的政策让美国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北方的贸易政策以及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英国人的商业利益,所以他们选择支持南方,他们不希望美国成为英国那样的工业强国。
但是中国的情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