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发明-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国藩看了李鸿章一眼,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的幕府也锻炼了一段时间,比以前沉稳多了,可关键时刻还有些毛躁,得继续敲打敲打,方能独当一面。

“前段时间有英国的传教士来见我,其说城外夜晚的影像乃是电影,是将演戏的场景留存,然后在放映,我们看到的那个史可法不过是个戏子装扮的而已,”曾国藩看着自己的手下:“据说这种东西在欧美很常见,却不知石逆哪里弄来地。”

“这石逆倒是狡猾,居然从洋人那里弄来这种东西……咦、不对……”李鸿章说着突然叫了起来,目光惊恐地看向曾国藩,后者微笑着点了点头。

“你想得不错,要说大清谁对洋人的玩意最清楚,也就只有那个从洋人那里回来的叶兴华,”曾国藩目光微寒:“英国人说,那部关于前明的片子,广州那里也有得放,最近还有好几部新的片子上映。”

李鸿章坐回到椅子上默不作声,倒是曾国荃皱了皱眉头:“叶兴华?广州?这个什么电影是从叶兴华那里搞来地?”

李鸿章点了点头:“肯定是了,没想到石逆和叶逆居然早有勾结,我就说嘛,福建那些战报看上去就是假的,他们……他们居然早就有勾结了啊!”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赵烈文连声说道,但是从英国人那边给过来的情报显示,这个推断十有八九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石达开肯定会声明支持四省新政,”赵烈文摇了摇头:“不过,就算加上广西也还不够,江南半壁,两湖、两江、四川才是重中之重。”

两江是财税重地,两湖是米粮产地,四川天府之国,这些地方眼下都在湘军地手中,但是曾国藩能指挥地也只有湘军,由于清廷并未授予其实权,曾国藩与地方封疆之间的关系一直不算融洽,他地第一次退隐也是因为如此,而且前不久正是因为厘金问题和江西巡抚陈启迈发生冲突,另外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广总督官文、四川总督这些地方实权派对曾国藩不可能言听计从,也不会支持四省新政,所以赵烈文才说“土崩瓦解之局不成”。

曾国藩点了点头:“惠甫说得不错,叶兴华此举必无人应和,除石逆与其早有勾结外,便是与天京的长毛也说不到一起去。”

曾国藩手抚着那份通电不再说话,房间里很快陷入沉默,大家都觉得怪怪的,赵烈文抬头看了看其他人,道:“其实,四省新政中有些东西倒真的不错。”

“胡说,”曾国藩眼神一闪,呵斥道,却又没继续往下说。

赵烈文笑了笑,接着道:“大人方才提到英夷,在下记得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叶兴华固然目无君上,然则其师夷长技以自强,却未必有错,如果他与石逆有勾结,那杉关上的新军也应该是此人所做吧?”

李鸿章眼睛一亮:“不错,洋人的火器确实厉害,若是给我一支那样的军队,何愁发匪不灭?”

“据英夷所说,在广州城的福建军确实是全部西式装备,”曾国藩微微叹了口气,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大家都没有说,包括那个各族平等,汉族不应该做二等公民的提法,在座都是汉族人,谁能没有想法?

不过曾国藩受到的教育和他的思想不容许他对朝廷生出不臣之心,而且正如赵烈文所说的那样,清朝还不到分崩离析的时候,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在道义上占不到上风,就好像现在的叶枫那样,一定会遭到全国各地的声讨。

“洋务是强军之道,也是强国之道,不过眼下关键是强军。”曾国藩看了看几位心腹:“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英国人愿意向我们提供帮助。”

“英国人?他们不是一直和叶兴华勾结的么?”李鸿章不解地问道。

曾国藩点了点头,事实上湘军处于内地,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到,曾国藩对于英国人主动伸出的援助之手也感到奇怪:“英国人愿意向我们提供新式火枪。”

“这就怪了,”赵烈文皱了皱眉头:“这些洋人贪婪成性,向来是无利不从,他们要什么?”

“不错,他们确实有条件,但似乎对我们更有利,”曾国藩笑了笑,目光从曾国荃、萧启江转到李鸿章身上:“英国人邀请湘军协防上海,将为协防军队提供新式武器。”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60 蚕学馆

在宣布新政以后,华夏新军和警备军开始紧张备战,四省总督府紧张地关注各方的反应,叶枫和幕僚都觉得清廷对此肯定不能容忍,但是也没有力量进行征讨,而太平军和湘军估计也不愿意凭空竖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所以他们可以有一段不长的时间消化刚刚占领的上海,并实行新政的过渡。

新政对旧秩序并没有马上做出太大的改动,叶枫采用的方法还是最直接和最简单的鼓励工商:“发展才是硬道理啊,有了发财的机会,我想大家都会接受新政。”

叶枫不断灌输这种理念,王韬、冯桂芬等人早已经习惯,以前在福建、台湾的时候就是发展各种工矿企业,效果也很明显,不仅解决了劳工问题,改善了基础条件,采矿、冶金、炼油、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体系都有了基础,军工也能支持军队的扩展,染料、肥皂、火柴、造纸等产品也增加了贸易收入。

而这些工厂的发展,都离不开诺贝尔公司的技术、设备和投资,可以说正是叶枫和诺贝尔公司的投入,才使得台湾和福建以极快的速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建立起一个小规模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设备到生产逐步可以自给自足。

在这个过程中,叶枫投入了大量资金,即便是现在这个体系也还是要靠输血维持,因为重工业的产品多数只能投入到建设或者是军队中,依靠地方上的那一点税收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叶枫也不想让自己太亏,更没有必要做烂好人。所以这些投入基本上是以政府债务地名义形成契约,至于以后是不是要还,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浙江是传统的赋税大省,叶枫觉得是到了自己翻身停止输血的时候了,在杭州安定以后除了布置军事和与各方势力打交道,叶枫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浙江的赋税。

浙江的赋税最要来自于蚕丝及其加工,乡间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这里生产的丝茧占到全国总数三分之一,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贸易非常兴旺。

叶枫觉得。处理好丝织业就等于是治理好浙江,他让徐荣村派人对浙江的养蚕、丝织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虽然这里每年出口的生丝很多,但是和这个国度地很多方面一样,这个古老的行业已经和世界的发展脱节了。

叶枫一直关注世界上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他作为诺贝尔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对各领域都有了解,特别是巴斯德为了帮助法国的养蚕农户曾经向他问过这方面的问题,叶枫也对此进行了了解。

和现在的西方相比。浙江无论在养蚕、缫丝还是丝织领域都已经全面落后,叶枫了解得越多就越忧心,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对那个负责调查的青年说:“林启,你这份报告做得不错,反应了很多情况,但是没有结论分析,对这些调查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

林启是福建候官也就是福州人,原本是个生员,后来参加了容闳的速成班学习,是个能接受西学地传统读书人,他很支持冯桂芬的那套理论。注重经世学术:“浙江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诚东南生民衣食之源。”

叶枫挥了挥手,示意林启说得直白些。虽然他理解这些之乎者也没有问题,毕竟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件事变得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林启点了点头,知道叶枫是在考察自己:“浙江的生丝大多出口欧美,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曾经接触过宁波的外国商人。据他们说有一种缫丝机。还是织丝机,都是用蒸汽机带动的。非常节省人工,还有提花织机,不需人工操作就可以织出固定的花纹。”

“而浙江的养蚕户、织工还是手工缫丝、织丝,效率上差许多,而且据洋人说生丝粗细不匀,质量上也不如机器缫丝,所以学生觉得应当引进这种机器,”林启在福建见过近代化的工厂,知道机器和人工相比地巨大优势。

叶枫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最近就有这方面的设备运到宁波,但是如何将机器推广,是直接卖给商人,还是先办厂示范,你去拿个方案,还有其他想法吗?”

“博士果然深谋远虑,”林启衷心地赞叹道:“还有就是博士曾经说过的,大凡商品,总是加工越深所具价值越高,学生虽不知生丝运到欧美价值几何,想必其中空间甚大,如今浙江或以蚕茧运往上海,或以生丝卖往国外,若是能织成丝绸,想必所获利润更大。”

“嗯,你说的这是深加工,”叶枫赞许地点了点头:“初级产品自然是最不值钱的,不过这个我们可以慢慢来,你想蚕茧要成为最终产品,不仅有缫丝、织丝,还有染色,染色就需要染料,丝绸当然不能直接穿,还要做成衣服;要做衣服地话就需要缝纫机、针、线,总之这是个产业链,上下游设计的产业很多,我看浙江都可以发展。”

在叶枫看来,福建那样的输血式发展只能用于一时,不能持久,所以他要实行新政,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好在浙江本身的基础不错,只要大力发展丝织业,就可以搞活全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减轻叶枫身上地经济压力。

“如何全面发展丝织产业,这个你也去想想,尽快提交个计划给我,”叶枫对林启说道:“另外还有件事,不仅是缫丝、机织,在桑蚕地养殖方面也有提高的必要,我已经让欧美那里招募相关地专家了,但是有些事你可以组织人手先做起来。”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蚕种培育,选取,你看看浙江蚕农现在的办法就是土法制种,这不行,不利于优选,特别是有些病毒不容易控制,哦,就是瘟疫。这是我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注意防病。第三点就是养殖技术也要改进,要科学化,提高桑叶的利用率、蚕的出丝率等等。欧洲的研究所有这方面的资料,你负责和那边联系,尽快弄到需要的资料并整理出来,然后组织推广。”

林启一边记录一边开口问道:“博士,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也是很少有人考虑到的,您看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蚕学馆来做这方面的工作,研究、推广相关的技术,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蚕学馆?”叶枫眼前一亮,虽然他不认为研究蚕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但是就这个时代来说,一个蚕学馆可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推广技术、培养人才,还可以推动生物学的研究,而且浙江全省养蚕,也有这个条件。

“这个主意很好,你可以和容闳的教育部联系一下,尽快办起来,我看这个蚕学馆可以研究蚕体生理、病理、解剖、饲育、缫丝、采种,还可以植桑、气候、土壤、动物学、植物学等等,”叶枫兴奋地说道,长久以来,在福建的华夏大学也只是设立了数学、冶金、机械等实用性专业和课程,蚕学馆如果能办起来,也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林启毕竟接触西学不深,听到叶枫将本来一个推广农业技术的学馆说出这么多的名目来,顿时目瞪口呆,连忙向叶枫请教其中的缘故。

“林启啊,你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养蚕,我说的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你想想啊,要有蚕丝就必须养蚕,要想蚕吐出的丝又好又多,就要研究如何养蚕,这就涉及到采种和饲育,而要做好这两件事,就必须知道这个蚕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蚕的生理,蚕病的病理,要想养好蚕就必须种好桑树,所以就必须研究桑树。而要种好桑树呢,也就要研究种植技术,研究气候、土壤,只有各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养出更多更好的蚕,产出更多更好的蚕丝。”

叶枫的长篇大论说得林启有些迷糊,不过他很快理解了叶枫的意思,若有所思地说道:“学生从来不知道但是养蚕就会涉及到如此众多的学问,想来在洋人那里,正是对这诸多方面求取其所以然,才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我华夏。”

说到这里,林启苦笑着摇了摇头:“想来这世间处处皆是学问,学生以前的书算是白读了,以前还说什么奇巧淫技,有道才有器,这明明都是天理天道啊!”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61 新产业

世间处处皆学问,养蚕就涉及十几门学科,让叶枫认识到技术进步毕竟是个长期的综合性工程,要想获得整体的提升,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在叶枫的支持下,林启很快成立蚕学院,在译文馆的帮助下,将欧美传过来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又招募蚕农、识字的童生,利用这些资料改进养蚕技术,首先在蚕学院进行科学育种、选种,然后向蚕农推广这种优质蚕种和饲育方式,并在蚕学院建立科学养蚕示范基地。

如果说养蚕技术的改进需要时间逐步消化和推广,新式的蒸汽缫丝机运抵宁波以后,很快安装并进行试生产,缫丝机由于有捻的工序,不仅缫丝效率更高,生丝也更加均匀。

为了便于推广,第一批运到的缫丝机并没有卖出去,而是依托蚕学院建立了一个院办工厂,所得利润全部用来支持蚕学院的发展,凭借机械缫丝的优势,加上浙江又是蚕茧生产基地,建在宁波的蚕学院缫丝厂很快开足生产能力,并利用宁波口岸出口生丝。

以前,国内的商人无法将商品直接贩卖到欧美,往往都是将生丝搜集卖给洋行,由这些洋行将生丝运到欧美进行贸易,价格受制于人,利润有限得很。

蚕学院缫丝厂出产的生丝则卖给美国的华商,在叶枫的支持下,美国华商贸易社已经有二十几条船在中美之间航行,船上挂着美国星条旗和福建的苍龙旗,从美国运来叶枫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钢铁铜线等,又带走中国的商品。利润也颇为可观。

叶枫地计划是通过蚕学院缫丝厂和华商贸易社的影响,在浙江推广科学养蚕、机械缫丝,并扩大生丝贸易,逐步将生丝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丝织产业,带动浙江近代工业的发展。

叶枫对蚕学院和缫丝厂地发展非常重视,因为抓好这个行业就等于抓好浙江,而缫丝在江南的影响都很大,还可以辐射苏南、上海等地,以此为示范,可以为新政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减少很多麻烦。

“你们这个缫丝厂的作用主要是示范,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缫丝机的好处,”叶枫在看过缫丝厂的情况以后,对林启的工作很满意。这个厂子基本是按照福建那一套办起来的,管理非常规范,只是提醒他不要忘了本来的目地。可不是要来办厂的,最重要的是推广。

林启连忙点了点头:“已经邀请好本地一些缫丝商和作坊主来看过了,有不少提出购买,只是觉得这种机器有点贵。”

“和效益比起来可是一点也不贵,”叶枫摆了摆手,和林启向厂房外面走去:“不过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这几台缫丝机都是从美国运过来地,福建的华夏机器厂也送了一台过去,还有设计图和技术资料,我看很快就能生产这种缫丝机。到时候价格就能降下来。”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交谈,刚刚走出厂房的大门,就听到前面一片吵闹声,原来厂区门口围着一群人,面对新军护卫也不敢靠近。只是站在外面不时喊两句。

叶枫皱了皱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负责叶枫护卫工作的亲兵队长陆尧连忙跑过来在低声解释,叶枫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抗议的蚕农。

“缫丝厂出产的生丝不是都卖给美国华商了么,也没抢他们生意,怎么就有人来抗议了?”叶枫皱了皱眉头。

这样的事情他以前也遇到过。特别是在法国时推出缝纫机就遭到一帮裁缝工的抗议。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冲击了韩雯,加上又是法国人。叶枫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同情,但是现在看到那些穿着灰色短衣,满脸风霜的中国人时,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让他们选几个代表出来,我和他们谈一谈,还有,陆尧你去码头调一部扬声器过来,我看有关地解释和宣传还是要做的,”叶枫说完,陆尧和林启连忙去做事。

闹事的听说四省总督大人就在里面,顿时怯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向身后看去,一直藏在后面的几个生丝商人不得不站了出来,又拉了几个灵活点的缫丝工进来和叶枫谈判,远远地就噗通跪在地上,大呼大人饶命。

叶枫只好将他们拉起来,好言抚慰,一个胖胖地商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大人啊,青天啊,你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这个工厂使用妖物,是要让我们都活不下去啊。”

“这个吴达州是个生丝商,前两天来厂里看过,”林启狠狠地瞪了一眼胖子,低声对叶枫说道。

叶枫点了点头,看过刚才的情形,已经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缫丝农户因为被抢了生意而聚众抗议,毕竟现在缫丝厂的生产规模并不大,本地的蚕茧很多是直接运送到上海,缫丝厂抢了这点也不影响这些自己养蚕自己缫丝地农户,因为生丝是直接卖给华商贸易社,也不影响其他地生丝商人,想必是这些手底下控制了一批缫丝农户,又不愿意购买缫丝机的商人,害怕缫丝机地出现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意,这才煽动农户闹事。

“本官总督浙、闽、粤、台四省,推行新政,凡是阻挠者,定严惩不怠,”叶枫冷冷地看了一眼做代表的这几个人,在他这个自封的总督面前都战战兢兢的,其中大部分看上去都不像是农户,至少也是小的作坊主、商人。“蚕学院是本官亲办,目的是提升养蚕、缫丝、织丝技术,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机械化缫丝在西方已成为主流,乃是本官着力推广的,任何人不得阻挠,”叶枫冷声道,说着就一挥衣袖,转身离开,将剩下的事情交给林启去处理了。

在巴黎的经验告诉叶枫,这些小商人故意闹事,单单是示弱肯定不行的,特别是自己作为四省总督如果只是好言相劝的话,这些人的气焰一定会更加嚣张,新政要推行,势必遇到很多阻挠,他必须展现自己的决心和力量,甚至用血火也不能退缩。

蚕丝作为浙江传统产业,地方势力必然强大,虽说缫丝机人人可以购买,但谁都知道这种生产能力巨大的机器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而且生产能力提高了,蚕茧和市场却没有相应扩大,必然有人被淘汰,而且还要淘汰很多人。

如果说原来的缫丝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地主和商人利用在地方上的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农户赚钱,那么缫丝厂则以集中生产的方式,需要大量收购蚕茧,这就必然触及他们的利益。

林启在与商人的谈判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再度申明之前的几项政策,一是福建生产的缫丝机很快将供应市场,在此之前,蚕学院缫丝厂不会向美国华商贸易社以外的洋商出手生丝,同时只会从他们手中收购蚕茧,而不会直接面向蚕农收购。

其次,代表总督府支持大家发展机械缫丝业,缫丝机将以总督府集中采购,然后优惠卖给大家,而且优先卖给原来的生丝商人和桑田地主,至于那些没有实力购买缫丝机开办缫丝厂的,建议他们进行联营,比如一个镇上的商人可以合资购买几台缫丝机,在镇上开办小型的缫丝厂,为此,总督府还可以提供专项低息借债,帮助他们购买机器。

“林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蚕茧就那么多,以缫丝机的能力,根本要不了那么多厂,如果我们真的都把厂办起来了,蚕茧肯定不够,到时候怎么办?”吴达州抱怨道,在座的商人纷纷附和。

林启点了点头,这种情况在福建的造纸、印刷产业革新时也遇到过,不过远不及浙江这般集中而已:“所以总督府对新建的缫丝厂有一个规划,绝不容许生产能力超出需要,形成恶性竞争。”

“那我们买不到缫丝机的又怎么办?以那个缫丝机的生产能力,我们绝大多数人要破产吧?”吴达州马上大声叫了起来。

林启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浙江的蚕茧不够,江苏、江西还有,只要你们用了缫丝机,两江的商人如何与你们竞争?”

吴达州摇了摇头:“想要抢两江的蚕茧,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再说就是这样也还不够。”

“不错,所以总督府还有其他计划,比如发展丝织业,除了缫丝机以外,福建华夏机器厂还将提供蒸汽丝织机、提花织机、缝纫机,并鼓励和支持大家开办纺织厂、印染厂、染料厂、制衣厂、制针厂,除了丝织,还可以发展棉织、毛纺、配饰、鞋帽、皮具等,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总督府还鼓励发展航运、港口、运输、修路,这么多的产业,哪里赚不到钱呢?”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62 工业化

为了鼓励丝织工业的发展,叶枫和林启制定了鼓励政策,购买缫丝机可以申请财政补贴和低息借款,甚至还有出口退税,对于商人和地主乡绅的忧虑,又拿出更多项目寻找投资,化解了大部分阻力。

“已经有很多商人和乡绅申请购买缫丝机并成立缫丝厂,虽然还是有些人反对,但是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分化下,他们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林启将和商人乡绅们沟通的情况向叶枫做了汇报,为了说明这些优惠政策,林启在新闻部黄宽的帮助下筹办了一份华夏浙江商报,连续几期刊登政策说明,并请当地较有名望的开门士绅出面支持,才逐步打开了局面。

在世界历史上,工业化无不伴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实现农业经济本身的资本化、工业化!

英国的圈地运动、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普鲁士道路、美国抗租运动等等都是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其核心让土地资本化,让地主资本家化,总有些旧地主无法接受变革。

在浙江这样一个桑蚕之乡,推广缫丝机械化,甚至科学育种必然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特别是部分乡绅在地方上势力很大,控制着桑田和农户,他们如果不愿意使用缫丝机,别人也就不能用,蚕茧更不会卖给任何人,还是留在本地用手工缫丝,然后卖出去。

随着机械缫丝的推广,手工缫丝无论是在质量还是价格上都缺乏竞争力,必然被市场淘汰,想必他们会作出某些反应。

“能说服的要说服,对那些破坏份子也不要手软,”叶枫看着正在安装的蒸汽发电机:“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取代某种旧事物,这也是华夏复兴的代价。”

林启沉默了一会才道:“大人说得是,就说这次推广缫丝机械化,损失最大的并不是那些商人士绅,毕竟他们还可以投资缫丝厂或者其它产业,但是那些靠着缫丝地农户就没有办法了,以前家里的女人靠着缫丝多少能挣点手工费,以后就不行了。搜书网”

叶枫微微叹了口气:“蚕农的反应如何?”

“现在还好,除了宁波附近的一些村子。被那些乡绅故意煽动的,大部分蚕农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不过问题迟早要发生。”林启道。

叶枫点了点头:“这也没有办法,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啊!”

想了想又道:“还是按照计划推进,特别桑树的种植、蚕的饲育,我想这方面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话。每个蚕农都能养更多的蚕,产更多的蚕茧,收入也会有提高才是。”

“不错,目前制约蚕农养蚕地原因主要是桑树和劳动力,学生看过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如果采用新的方法,同样数量的蚕需要地桑叶要减少三成左右,这就意味着同样数量的桑树可以养更多的蚕。还有就是饲育方法的改变,同样的人力可以养更多的蚕,我想这对于蚕农收入的提高会有很大效果。”林启道。

叶枫笑了笑:“你也不要太过乐观,到时也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出现,何况养蚕和缫丝的时节是错开的,很难说每个缫丝的农户家里都养蚕,这些方面地资料你还要多搜集一些。”

林启连忙点头。并表决心道:“大人请放心,学生一定将这件事做好。”

叶枫指着正在紧张安装调试的发电机道:“这个电也是的,用来照明,那些卖灯油做灯具糊灯笼的要没了生意;以后通上电车,赶车的没了生意;等真地推广开来。你们的蒸汽机也要换成电动机。许多事都能被电器给做了,这世界啊。总是要有新的东西出来,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叶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修电站,鸡笼、福州、漳州、霞浦、广州、温州,如今宁波已经是第七个,发电机和蒸汽机也由从美国进口变成华夏机器厂制造,机器采用研究中心最新的技术和型号,采用逐步上马地方式,一期只上一台机组,供应宁波电报站、有限广播站、港口用电。

二期将增加四台机组,为筹建中地宁波工业区供电,保障厂区照明和电动机使用,这里的缫丝机也会逐渐使用电动机。

随着电厂地逐步扩大,宁波还将引入有轨电车、街区电灯,最终的目标是接线入户,使居民可以使用电灯照明和家用电器。

宁波的建设力度甚至要比杭州更大,这是考虑到两者的地理位置,杭州毕竟距离天京太平军的控制区域和江西战场比较近,虽然说叶枫对华夏新军很有信心,但是所谓防守百密一疏,在现在这个条件下,谁也不能保证杭州不会遭到年初那样的偷袭,所以叶枫选择以宁波为龙头来发展浙江的经济,毕竟这里的港口也是优势,无论去上海、福州、鸡笼,或者是直接与外国人贸易,都比较方便。

蒲安臣和葛罗也来到宁波,他们和叶枫一起参观了建设中的发电厂,并参加了第一台发电机组启动发电的剪彩仪式,两人都十分高兴,因为他们和许多美国、法国的商人都购买了华夏电力公司的股票,随着新电站的建设,未来所能获得的回报也会更加可观。

“宁波的电报站终于可以告别蓄电池了,”叶枫对蒲安臣和葛罗笑了笑。

“这是一个喜讯,只是议员阁下,无线电报的稳定性实在不能让人恭维,不知能够联通美国的电报线什么时候能铺设到宁波?”蒲安臣道。

叶枫耸了耸肩膀:“尊敬的公使阁下,您们应该海底电缆存在的巨大风险,特别不利于维护,特别是近海的线缆常常因为捕鱼网遭到破坏,所以铺设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这一次我们用的是旱线,线路已经在勘察,从温州到丽水,从宁波到绍兴的电缆也已经在铺设,不过想要全部联通的话,恐怕还得等几个月的时间。”

“我已经等不及了,”葛罗眨了眨眼:“事实上,我希望大洋电缆可以直接铺设到对岸的上海,虽然福州和基隆都是好地方,但上海才是最好的。”

“我的朋友,请原谅我不能这么做,至于原因你们都知道,”叶枫摇了摇头,几个人走到外面,看着茫茫的杭州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