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发明-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的话来说,是很爽的一件事。
可是,巴斯德的那句话,让叶枫发现自己一直不敢面对,一直刻意回避的一件事,那就是无论从内心深处,还是自己现在的模样来说,他都是一个中国人。
虽然,他在诺贝尔这个家庭里生活了十几年,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与老诺贝尔、卡罗莱娜母亲,与路德维希、诺贝尔之间的感情也很深厚,但是,午夜梦回,他总觉得自己很孤独。
哪怕是握着韩雯冰腻的小手,走在斯塔德湾的海滩上,吹着海风,听着海浪,他还是觉得很孤独。
再没有乡音,再没有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这个美丽得令人发指的地方,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外人,哪怕他一直在竭力改变这个世界,让它变得更加熟悉。
他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里,不是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差,虽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但他的财富,足以让他过上比前世更奢华的生活。
他总是不能适应的,是因为这是异乡,这里不会成为自己的根。
“我要回去。”袁文喃喃道,话一出口,整个人像是卸下了一座大山,顿时变得无比轻松。
他甩开韩雯地小手,向着大海的方向跑了几步,大声喊道:“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要……”
“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要……”大海送来了回声,叶枫兴奋得像小孩一样,又蹦又跳,泪流满面。
韩雯温柔地看着叶枫,脸上带着微笑。和叶枫不同的是,她从小就成长在这片土地上,也没有一个关于那个国度的意识。但看着叶枫又蹦又跳,突然之间,她就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带着微笑,流着眼泪。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卷半个中国。可以说,那片土地正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正在逐渐步入最黑暗的年代。
那不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甚至也不是做事业的好地方,尤其是对叶枫现在的事业来说。
但是。正如巴斯德说地那样,祖国需要我,正是因为祖国的落后。祖国的动乱,她才更需要自己。
面对大海,叶枫作出了自己地决定,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我能够做些什么?
而在此之前,他还要将欧洲的事业夯实,这里,将是他前往中国奋斗的大本营,他相信凭着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已经形成的研究力量和环境,他们一定能始终站在这个时代地前列。
送走巴斯德后的第三天,叶枫在斯德哥尔摩又迎来了一位伟大地人物,他就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达尔文在报纸上看到叶枫关于“自然选择”的论述时,他很惊讶,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个曾经与他保持通信的航海家和动物标本搜集家华莱士给他寄来一封信,和他地一篇论文《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类型的倾向》,并明确表示希望,如果达尔文先生认为它是崭新的和有意义地话,那就请把它转交给查理。赖尔爵士,使其得以发表。
达尔文惊讶地发现,华莱士的很多观点和自己极为像似,也已经抓住了进化论的核心,其中很多观点在他的《一八四四年概要》中都有。
作为一个在信仰上很传统的英国人,达尔文陷入了两难,如果他在华莱士发表他的论文后出版自己的著作的话,那就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即达尔文抄袭了华莱士通过选择和生存斗争而进化的思想。
为了避免这一点,需要在发表华莱士论文的同时发表达尔文已经有了的东西,以便证明他在理论形成方面的独立性和优先权。
即便如此,达尔文还是觉得有些愧疚,因为华莱士是信任他,才将论文交给他的,他却在看到这样的论文后,选择同时发表自己的文章,这会剥夺很多属于华莱士的荣耀。
但是,在虎克和赖尔爵士的支持下,达尔文还是将书稿和华莱士的论文提交给林纳学会,与叶枫遭到的责难不同,他们的观点引起了强烈兴趣,但是因为这个题目过于新奇,达尔文他们的论述和论据又相当谨慎和小心,旧学
有武装以前不敢随意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达尔文决定开始撰写计划中的大部头,大量的材料已经准备好,要做的是整理书稿,不过在此之前,他决定前往瑞典摆放第一个公开论述进化论观点的埃尔文。诺贝尔。
最近一段时间,诺贝尔公司经常通过路透社和一些报纸,在英国招募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达尔文对此也有所了解。他知道诺贝尔研究中心曾经发明了很多令人赞叹的东西,比如可以持续照明的电灯,能够持续供电的蓄电池,留住影像的照相机、摄影机,他们甚至发现了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生命,证明了啤酒变味就是因为这种小东西的存在。
达尔文觉得,这个据说很年轻的发明家或许可以成为自己的又一个知己,因为知道诺贝尔研究中心在广征人才,他也打算来这边看看,有没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叶枫的年轻让年近五十的达尔文很惊讶,但是双方的交谈却来得很和谐,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达尔文在叙述他的发现和理论,但是叶枫往往有很惊人的补充,达尔文发现这个年轻人走得远比自己激进,他是真的抛弃了旧的学派,进化论的观点已经渗入了他的血液。
“我认为生命都存在一种遗传的密码,记录上一代生命体的信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围绕这个密码组成的,密码代表的信息不同,生命体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会不同,比如骨骼的结构,血液生成的机能,或者是双眼皮、单眼皮这些,都是这种密码的具体体现,我称之为基因。”
“埃尔文博士的这个设想很有意思,你称之为基因的会是一种物质,还是比较抽象的某种存在呢?”达尔文的研究侧重于宏观的统计和表述,他觉得这一次果然没有白来,对面的年轻人不仅完全相信进化论,而且已经走上了寻找根源的道路。
“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叶枫很认真地说道:“贵国的虎克博士发现了细胞,我们知道在物理领域,现在认为物质的基本构成是原子,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凭借现在的工具,我们还看不到那种层次的微观世界,但是很显然,生物体也是由物质组成的,说到底就是原子,或者更基本的粒子。”
达尔文被叶枫的说法给吓住了,不过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还是很冷静地聆听着叶枫新奇的理论。
“当然,我认为生命的物质组成不是什么炭原子、水分子,它应该是一种很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不同的组合,就像电码一样代表不同的信息,这个信息在精子与卵子结合,诞生新的胚胎过程中,被遗传到下一代。”
“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那么他们是如何结合的呢,比如他们的后代是男性还是女性?”达尔文很好奇地问道,他的进化论还有很多疑难点,叶枫的遗传学理论对他的启发很大。
“这个嘛……”叶枫想了想:“我们知道细胞有细胞核,我觉得遗传基因应该是藏在细胞核中,它们的载体应该是特殊形式的碳水化合物,我觉得这个载体应该都是一对一对的,比如人体内可能46载体,也就是23对,遗传的时候,都是父系一对载体的一个,载体中的一个,组成新的一对,因此后代在遗传性上,会出现父母的某些特征,至于如何组合,那应该是随机的。”
达尔文听得目瞪口呆,叶枫说的这些虽然都只是假说,却可以很好地解释日常中的许多现象,而且都是关于微观的假设,也根本无从反驳。
看着侃侃而谈的叶枫,达尔文油然而生一股崇敬的心情,他知道,光是提出这样一种逻辑很严谨的假说,便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平白地有些相信,事实应该就是叶枫说的那样。
若干年后,当人类凭借更先进的仪器发现了基因的奥秘,无不感慨叶枫的先知先觉,还有达尔文的敏锐的科学触觉。
作为两人交流相得的见证,叶枫表示帮助达尔文出版《一八四四概要》的正式书稿,也就是后来的《物种起源》,达尔文则愿意留在斯德哥尔摩,筹建生物和博物学专业,以及专门的研究室。
两人谈话的内容也以对话形式,连续出现在路透社、哈瓦斯通讯社的通讯稿以及一些报纸的版面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筹备已久的议员大会终于开幕了。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12 新时代
着达尔文和华莱士两篇论文的发表,以及每天出现在枫和达尔文对话录,先前攻击袁文进化论观点的人一时失声。
在叶枫严密的逻辑和充满想象力的假说,以及达尔文详尽的第一手观察资料,以神秘主义为出发点的旧学派根本无力辩驳,种种反对的声音一时竟然沉寂下去。
进化论的观点不会那么快就被人接受,旧的学派或许正在酝酿更猛烈的反击,但是进化论中的一句话却被人们谨记,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瑞典不久前和丹麦签订的同盟条约,显示了这个曾经的欧洲强国自古斯塔夫二世以来依然存在的勃勃雄心,现在的国王心中依然有着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的情结,但是与丹麦结盟,必须要直接面对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普鲁士,甚至是可能统一的德意志。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和会上,瑞典虽然以胜利者的同盟国身份从俄国那里获得了一点好处,但是谁都知道北极熊的强大实力,瑞典的北方时刻处在这个强国的阴影下。
在西方,瑞典的附属国挪威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独立的机会,凭借航海的优势,那里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甚至比瑞典更要先进,如果瑞典的脚步落后了,挪威人很可能宣布独立。
在诺贝尔系影响的媒体狂轰滥炸下,瑞典的人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现,在强国林立的欧洲版图上,小小的瑞典显得危机重重。
在这样地背景下。议员大会难得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强国,虽然在各自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种共识往往还是要被弱化,但是在争斗的同时,一个大的原则正在逐步形成。
大会的第一天审议启用诺贝尔电信公司提供的投票器,在好奇心理的作用下,在不同派别不愿意在次要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的取舍之后,这项议案得到了高票通过,在以后几天的会议中。电子投票器得到使用,这大大提高了表决的效率,并最终影响了投票地结果。
在议会院长拉耶尔伯爵的安排下。大会首先对一些具体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和表决,推广焦炭炼铁地议案被否决,林业是瑞典的重要产业,传统贵族和新兴商人都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否决也就并不奇怪。
投资建设斯德哥尔摩商业中心的议案得到通过,这件事的影响的范围本来就不大。至于承建商毫无疑问只能是巴黎梦幻宫地运作者诺贝尔时尚集团旗下的巴黎春天百货公司,在议案通过当天举行地酒会上。路德维希顿时成为全场的焦点。
叶枫巧妙地将电网计划和电报网计划加入了商业中心的建设方案,提出打造斯德哥尔摩不夜城和信息城,全面超越巴黎梦幻宫的口号,让到场的议员们激动万分,毫不犹豫地通过相关地内容。
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论。电网计划自然交给了诺贝尔电气公司,因为现在不仅是瑞典,整个欧洲。甚至是全世界能够生产大型发电机,并拥有远程输变电技术的公司,也只有诺贝尔电气。
事实上在远程输变电方面,研究中心取得地成果还很有限,但是叶枫相信随着电网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数据,进而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一边建设,一边实现技术突破。
但是在电报网的建设方面则出现了分歧,德士公司依靠季尔的支持成为有力竞争者,他们的优势是遍布瑞典城乡的邮政网点,诺贝尔电信公司则不需要政府一分钱,完全自主投资建设,同时拥有电缆、电缆铺设和收发报方面的技术。
最后讨论的结果,瑞典政府愿意自己出钱修建电报网,工程建设承包给诺贝尔电信,电报网的运营则由德士公司负责,这完全是因为德士公司半国有的性质,可以确保这项战略资源掌握在国家手中,但同时也允许诺贝尔电信在斯德哥尔摩建设另外一个独立的电报网络。
另外一项战略意义重大的铁路修建议案也得到了通过,几个财团各自拿到一段,作为电报网的补偿,诺贝尔车辆获得了最重要的林雪平到斯德哥尔摩路段建设和运营权,叶枫相信以诺贝尔公司的实力,只要比其它公司做得出色,很
得更多路段。
电报网和铁路网两个议案得到通过,无论是瑞典政府还是获得项目的商团,都需要借助金融力量来筹集必要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另外一个重要方案也顺利出台,那就是筹办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由于瑞典国家财政并不乐观,国内的金融业并不发达,瑞银集团、瑞典皇家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团获准联合筹建证券交易所,瑞银获得了四成的股权。
这些议案的相继通过,似乎让大家看到了瑞典美好的未来,但是放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自由贸易议案,在争吵了三天之后,终于无疾而终,由于达不成多数共识,最后没有提交表决,而是决定下一次开会时再议。
此次大会还从法理上确定了卡尔摄政王的权利,也标志着瑞典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次大会我们的目标基本达成,”在大会结束后举办的内部酒会上,叶枫手持水晶高脚杯,意态从容地对藤普坦得、彭特等人说道。
“虽然自由贸易政策不能通过让人非常遗憾,但是,我相信随着瑞典工业的发展,所谓的农产品危机将不再是个问题,工业品的输出也会推动贸易政策的改变。”
“但是贸易政策的落后,会使工业的发展变得无比艰难,”彭特忧心忡忡地说道,看上去真的是担心国事:“我们的技术很落后,很多东西都要靠进口,但是高额的关税却让我们付出更多,没有更多的钱用来投资。”
袁文看了他一眼,知道这个老贵族考虑的还是他那个群体的利益问题,但在叶枫看来,焦炭炼铁受到限制才是最致命的,没有合格的钢铁,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才很恶劣。
“焦炭的进口必须受到限制,否则成千上万的伐木工会失去工作,要知道英国人已经不从我们这里进口木材了,再失去国内的市场,很多伐木场就只能倒闭,”彭特虽然支持自由贸易,但是对焦炭炼铁还是抱着怀疑态度。
“我保证诺贝尔不会在市场上出售一磅钢铁,我只想尝试新的技术,”叶枫争取道:“英国人为什么不用我们的木材,反而舍近求远从殖民地运回煤炭?因为焦炭更适合炼铁,而且可以实现规模化,可木炭不行。”
叶枫看着杯中漾着红晕的酒液:“我想,伐木场的未来不在炼铁厂,而是家具、造纸,您要知道,那一棵棵白桦是多么的美丽,就这样烧掉了,我会很心痛,为了我的子孙心痛。”
彭特耸了耸肩:“那个我管不着,可是你不能让木场主破产倒闭。”
袁文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想,我会想到办法的。”
既然说服不了彭特,更不用说其他人,该死的木场主,或许有种新产品,可以让他们的木材找到出路。
彭特点了点头:“不过,如果你真的保证不让那些焦炭炼铁出现在市场上,特批你进口一部分焦炭,我想是没有问题。”
正垂头丧气的叶枫闻言眼前一亮:“尊敬的财政大臣,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但是你要保证,”彭特微微笑道。
叶枫狡黠地眨了眨眼:“当然,我保证诺贝尔公司绝对不在瑞典国内出售钢铁,你看这样可好?”
当然不会出售钢铁这种初级产品,但是可以自己用来造自行车、车床甚至是铺铁轨。
“事实上,我觉得不用焦炭的话,炼出来的钢铁可能都无法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袁文道。
“这个你不用管,只要你不卖钢铁,进口焦炭是没有问题的,”彭特道。
取得焦炭的进口权,就可以对老诺贝尔的铁厂进行改造,引进焦炭炼铁技术。
这方面英国比较发达,前不久便有一位钢铁厂的工程师带着自己的技术,前来推广,叶枫对这方面并不熟悉,他打算去了解一下,有可能的话就让他试试看。
这个铁厂的技术人员便是亨利。贝塞麦,他发明的转炉炼钢法的高效率曾经震惊世界,但是在进一步的推广中,却出现了问题,贝塞麦甚至被人骂作骗子。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13 煤钢联合体
枫为自己制订了时间表,要在1856结束以前,将欧理好,然后就前往中国,不管如何,他都要试一试,所以他现在变得愈加的忙碌。
而在此之前,他也要为自己积累足够的力量,以便回国后,能开创出一个新局面。
诺贝尔公司在电气、电信行业技术优势明显,但是作为新兴的产业,本身发展需要的投入就很大,市场也在逐步培养中,还不能提供大量的利润,这使袁文将目光投入到钢铁、煤炭这样的大工业中。
技术革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在确定行动计划以后,袁文接待了从英国赶来的亨利。贝塞麦。
在1856年初,贝塞麦设计制造了一》:炉,可以在十分钟内,将十吨左右的铁水炼成熟铁或者钢,而传统的搅拌法则需要几天,木碳炉甚至需要几个月,转炉的高效率顿时震惊了世界钢铁业。
但是在进一步的推广中,却证明贝塞麦的转炉根本无法使用,贝塞麦后续进行的多次试验也遭到了失败,但是他无法找到原因。
就在这个时候,叶枫派在英国的人找到了他,邀请他到瑞典的诺贝尔研究中心研讨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名满欧洲乃至世界的研究中心,贝塞麦是闻名已久,马上买了船票赶过来,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叶枫对钢铁冶炼技术并不熟悉,但是他知道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转炉炼钢改变了钢铁工业。将来是得到大发展地,所以他对贝塞麦充满信心,也决心将其笼络到旗下。
转炉炼钢改进的方向,叶枫并不清楚,在和贝塞麦的交流中,他敏锐地发现贝塞麦前几次成功时,使用的都是同一批生铁,后来换了其它生铁就遭到了失败,因此猜想是材料问题。
叶枫不动声色地和贝塞麦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诺贝尔研究中心帮助贝塞麦改进转炉炼钢法。双方分享最终的专利权。
为此,叶枫从老诺贝尔的铁矿拉了几位技术人员,又从皇家工学院请了几位研究人员。组建了诺贝尔研究中心冶金研究所。
叶枫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转炉炼钢本身是有效的,问题应该是出在原材料生铁这个环节,要他们比较各地生铁的成分,特别是美洲铁矿的特点。
叶枫知道历史上美国引进转炉炼钢,当地地钢铁业才得到迅速发展。可能美国的铁矿正好适合转炉。
有一个叫盖兰逊的技术人员对这方面比较熟悉,他说美国地铁矿石含硫、磷比较少。这样一来,成分不同的生铁在炼钢时得到的效果就不同,最终造成碳含量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才造成了转炉炼钢的失败。
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合作,开始整理炼钢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技术人员的经验,和研究人员地理论结合在一起,终于让叶枫尝到了甜头。
研究发现炼钢的关键就是控制碳含量。盖兰逊等技术人员发现,只要恰当地控制停风就能保持钢中地含碳量,而研究人员则找到了一种碳含量的快速分析法,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通过对生铁原料的分析,确定送风时间,可以使转炉炼钢的质量得到保证。
与此同时,贝塞麦参与设计建造的转炉也已经完成,新工艺应用到生产中以后,获得了空前成功,虽然这种方法获得地钢有些过份氧化,质地比较疏松,但是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加上惊人的炼钢效率,可以说前景一片光明。
袁文马上让人准备了几份报告,然后送给彭特、卡尔摄政王等人,叶枫明确地告诉他们:“钢铁是工业之母,有了转炉炼钢法,大规模炼钢将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地是,世界钢铁工业将迎来新的大发展,如果瑞典还是坚持木炭冶炼,限制焦炭进口的话,那么很可能被欧美各国甩得越来越远。”
“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毋庸怀疑,特别是在军工方面,在机械制造方面,钢铁工业一旦落后,瑞典的工业和军事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大力推广转炉炼钢,抢占技术的制高点,瑞典就可以迎来强国的契机,也可以推动正在开展的铁路建设。”
叶枫在报告中揭示了限制新技术应用的糟糕后果,同时又描绘了一幅采用新技术后的美好蓝图,让卡尔亲王很动心,叶枫也通过报纸施加舆论压力,但是
和彭特等人的强烈反对下,卡尔也拿不定主意,最后诺贝尔公司进口焦炭炼钢的许可,同时要求焦炭炼钢的产品,绝对不能出现在瑞典国内的市场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叶枫也早有准备,现在他也顾不上了,通过西门子公司,他在普鲁士找到了合作伙伴,那就是军火巨头克虏伯。
克虏伯家族以炼钢厂起步,1847年。::全钢后膛炮,顺利转型为武器制造商。
钢铁对于军工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当叶枫通过西门子公司在普鲁士最重要的煤铁矿区鲁尔寻找投资机会的时候,一下子就看上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克虏伯。而克虏伯在听说诺贝尔公司拥有炼钢新技术的时候,也表现出极大的合作兴趣,阿尔费雷德。克虏伯甚至亲赴瑞典,商量合作的事情。
克虏伯在武器生产方面尝到了甜头,正憋着劲想要成为普鲁士军队的供应商,不过他们现在的实力远不及后世,要在武器上发展,同时也参与了国内的铁路建设,能够投入的资金相对有限。
克虏伯以名下拥有的几个煤矿、铁矿和现有的炼钢厂入股,占有50的股权,诺贝尔公司以技术、资金入股,占45%股份,西门子公司拿出一部分资金获得5%的股权。
依托克虏伯原有的矿藏和炼钢厂,新的克虏伯…诺》。很快建造起新式的转炉,并在冶金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生产出合格的钢铁,虽然钢铁的质量并没有太多提升,但是生产效率确实提高了不止一个台阶,迅速占据了普鲁士的钢铁市场。
克虏伯…诺贝尔煤钢联合企业的表现获得了金融资的是得到了普鲁士政府的支持,从贴现公司、达姆斯塔特工商银行处获得大笔贷款,迅速提高生产能力,并大量收购煤矿、铁矿。
老诺贝尔在瑞典国内的炼铁厂也开始使用转炉炼钢,但是和克虏伯的发展速度相比,远远不及,不过这就不是叶枫所要担心的了,反正他只是要赚钱而已。
“未来十年内,普鲁士将成为欧洲的强国,并统一德意志,而瑞典不能奋起直追,只能成为历史的看客,”叶枫对爱德华抱怨道,自己的事业总是要受到政治的影响,他喜欢将一切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投资,参股,虽然这样似乎也很不错。
“我们的钢铁厂也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新的铁矿收购要约被拒绝了,我们遭到了抵制,”爱德华介绍着目前面临的形势:“很多人知道我们在进口焦炭,据说私底下有人在活动,想给我们点教训。”
“他们想干什么?”叶枫发现自己对瑞典的现状越来越不能够容忍。
“可能是煽动一些伐木工人前来闹事,”爱德华道:“具体还不清楚,只是有这样的传闻。”
叶枫皱了皱眉头:“不管怎么样,这件事你和藤普坦得沟通一下,最好不要发生。”
叶枫想了想:“或许我们应该做出一些积极的表示?比如为矿工们提供一些生活保障?比如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
“有这个必要吗?”爱德华疑惑地问道。
“有,”叶枫肯定地点了点头,有很多事情都被他忽略了:“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制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制造敌人,所以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同盟者,那些林场主不是想要利用他们的工人吗,我们也有工人,要让他们和我们站在一起,只是一点小小的付出就够了,为什么不呢?”
叶枫没有给爱德华解释太多的道理,他也相信这并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
“另外,有可能的话收购几片林场,我想改变一下林场的经营模式,这个问题不解决,瑞典的政策很难放开啊,”叶枫无奈地说道。
说完这些,他让爱德华给自己准备马车,他和诺贝尔约好,今天要去商量一下硝化甘油炸药的事情,解决了这个隐患,他也可以放心地离开瑞典了。
硝化甘油无疑是个极端危险的东西,但是它对军工产业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叶枫坐在马车上这样想着,又想到自己在炼钢上的合作伙伴克虏伯,不知道双方有没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14 黄色炸药
为历史上的埃尔文。诺贝尔死于硝化甘油爆炸事故,叶进行的研究一直敬而远之,但是相关的进展他一直在关注。
与历史相比,这个时空的诺贝尔开展硝化甘油的研究要更早一些,而且研究条件也不可同日而语,到了一八五六年的下半年,诺贝尔已经成功实习了硝化甘油相对更加安全的生产方式,并开始在旷野中筹建生产工厂。
这极大刺激了家中另外一名发明家,那就是年近六旬的老诺贝尔,他很兴奋地参与到诺贝尔对硝化甘油应用的研究中,也就是硝化甘油炸药。
硝化甘油的性质极其活泼,液态状况下很容易爆炸,老诺贝尔的意见是,将一部分硝化甘油加入到黑色火药中,制造出一种“强化炸药”,他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在使用点火装置的情况下,强化炸药可以不时被引爆,但是很不稳定,也就是这种强化炸药的爆炸并不受控制,威力也提高得有限。
诺贝尔也做过像似的试验,他们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是爆炸的控制方式,点火的方式有时候并不能引爆硝化甘油;其次是在不过分损害爆炸威力的情况下,使得硝化甘油尽量稳定,因为它们往往会突然爆炸。
虽然解决了生产问题,但硝化甘油本身还是如同孩子一样,时不时会突然发脾气,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突然爆炸,又或者当你需要的时候,却保持沉寂。
“我们从化学上来分析。硝化甘油的爆炸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叶枫地加入是两个诺贝尔愿意看到的,虽然叶枫还是不愿距离甘油太近,两个诺贝尔还是很高兴地来到田埂上,三个人蹲在路边,讨论着一项可能改变世界历史的发明。
“我想把黑火药和硝化甘油混合在一起,点燃黑火药就可以让硝化甘油爆炸,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好,”老诺贝尔抱怨道。
“我觉得这可能不够,我是说点燃不行。需要让黑火药爆炸,用爆炸来引爆硝化甘油,”以叶枫现在的水平。很容易理解雷管的作用,何况这种方式也经常听到,那就是氢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