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发明-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百万法郎,合计五万英镑,绝对数字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科学研究来说,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莫桑德尔本人作为科学院的院士,每年从政府领取数额可观的年金,并且可以申请研究费用,并不缺钱,但其他的研究人员,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科学研究需要花钱,其中一部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能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因此可以自己投入。
而更多的人,只能通过各种途径,从政府,机构,或者贵族那里,获得项目的赞助,数万金额已经算比较大地了。
莫桑德尔教授再度将叶枫上下打量了一番。轻声冷哼道:“要学校帮着管理可以,但项目的审查和决策,你们不能干涉。”
“行,但项目要优先和诺贝尔研究中心合作,当然,如果等会各位认为我们不具备这个实力,自然不需要。”
看到莫桑德尔教授还有几位学校的老师,将信将疑的表情。叶枫笑了笑,大步走上阶梯教室的讲台。
原本前来听课的人很少,只有二三十人,倒是研究中心来了好几十个人,将前排的位置都占据了。
经过刚才那么一闹,有人上门挑衅的消息被学生们放了出去。很快就有一些心怀不忿地学生前来,嚷嚷着要给叶枫好看,看他出丑,逐渐坐满了教室,而后面来的,甚至没有位置,只能站在走廊里。
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和充满敌意的目光。叶枫有点哭笑不得,人是有了,可大多数人不是来听课的,而是想看他出丑。
“嗯哼!”叶枫轻轻咳嗽一声。伸手示意大家安静,倒是很有效果。大家都安静下来,一齐看向他。
“嗯……请大家安静一下。”被这么多人盯着。叶枫略微有点紧张,目光扫过众人的头顶,朗声道:“刚才,我和莫桑德尔教授商量了一下,在这里,我以诺贝尔公司地名义向大家宣布,公司将设立一项研究基金,资助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金每年的投入不少于一百万法郎。”
“如果我今天的讲座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笔基金将交由学校方面管理。公司只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果侥幸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我们也将延请学校代为管理,诺贝尔公司研究中心以合作的形式,优先参与部分项目的研究。”
听说叶枫要捐钱,下面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起来,许多人不清楚事情发生地缘由,此时看到的情形,让他们充满了困惑:不是说有人上门挑衅么?人呢?
“人?就是他,怕是知道自己要丢脸,故意卖好吧!”有人大声道。
“哦,那也是钱啊,还是一百万法郎!”
“但是,跟你有关系吗?”有人反问道。
研究基金只是提供给研究项目,学校地大部分学生,与此并没有关系。
大家想想也是,对叶枫的一百万法郎也不屑了,纷纷嚷嚷起来。
叶枫说到这里,略微停顿,向一旁地莫桑德尔等人颔首致意,表示自己当众宣布此事,断然不会食言,让他们放心。
莫桑德尔等人也明白叶枫的意思,得人好处,拿人手短,也不再计较什么,一齐走到前面留好的座位上,准备看看叶枫到底要讲什么。
见学生们还在鼓噪,叶枫侧耳一听,就知道了其中的缘故,把手一挥,示意大家安静:“再宣布一个消息,诺贝尔公司还将在皇家理学院,设立诺贝尔奖学金,资助那些优秀的、用心的,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这一次学生们激动了,他们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好,并不在乎那点奖学金,不过钱总是越多越好,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靠着奖学金,或者贵族的资助求学地,对此更是欢迎。
无论需要还是不需要,学生们对连续砸钱的叶枫很是好奇,刚才地敌意慢慢就淡了。
趁着这个机会,叶枫转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刷刷刷写下几个大字:电磁学理论和机电工程!
“知道电磁学的人请举手,不过事先声明,这次举手是没有奖金的,不知道的人就不用举了!”下面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很快有二十几双手举了起来。
“那么,有谁知道机电工程的?”叶枫接着说道,这次没有人举手,连研究中心的格拉姆等人也坐着没动。
叶枫耸了耸肩:“好吧,大家都没听说过,那么我很荣幸地宣布,这个词是我刚刚发明的,它是什么意思?要知道什么是机电工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工程,什么是工程学!”
“工程学是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研究自然科学应用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方式、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科学原理
具体的产品,比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叶枫给大家解释什么是工程学,又举例说明工程学的重要性:“自然有规律,每样东西也有规律,过去,我们的产品都是靠工匠用经验生产出来的,技术含量不高,但现在不同了。”
叶枫还是举了电方面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法拉第教授发现了磁生电现象,并总结出法拉第定律,将这个定律应用到产品上,于是就有了发电机。”
“但是,现在的发电机还不完善,如何提高发电效率,产生更多的电,这就需要用到更多电学理论知识,需要计算和设计。
具体到发电机这个产品上,就是如何让电枢转得更快,如何设计电枢、磁极,提高磁电转换的效率,研究这些具体方法,就是机电工程学,这是过去的工匠无法做到的。”
叶枫说得浅显明白,大家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有人不屑地笑道:“机电工程学?原来是想请我们帮忙改进产品啊!”
叶枫看了一眼说话的,坐在莫桑德尔教授身旁的一位老师,微微一笑:“这位老师怎么称呼?如果你能设计出比诺贝尔公司更好的发电机,我愿意赞助一百万法郎。”
那个老师顿时不再说话,刚才他根本没举手,对电磁学一窍不通,连什么是发电机也不懂。完全外行。
叶枫也没有为难他:“法拉第教授是电磁研究领域最伟大地科学家,但是他也没能设计出实用性的发电机,这是为什么?因为工程学有自己的规律,专门的知识。”
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他的观点,有学生站了起来:“法拉第教授确实没有设计出实用性的发电机,并不是说他不能,只是没有。教授或者根本没想过去设计这样的东西,如果他想去做的话。也许早就弄出来了。”
一个很典型地法拉第的崇拜者,叶枫示意他坐下来:“很好,你说的这些话我很愿意相信,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法拉第教授,还有楞次、安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没有想去做这样的事情?要知道,电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地,电动机可以代替蒸汽机,让笨重的机器变小,变得更加高效,可以用在电车、火车和机器上;电可以照明,可以传送讯息,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不正应该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吗?”
叶枫准备得很充分。但他没有讲课的经验,不知不觉中就偏离了本来计划的轨迹。又开始和学生讨论科学用于生活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显而易见的道理,却不代表每个人都会认同。这一次莫桑德尔教授站了起来,正气凛然地说道:“科学家的使命在于探求真理。”
他的话得到一片赞同,下面很多人拼命为他鼓掌,在他看来,科学家地任务是探求这个世界的真理,也正因为揭示了真理,科学家才得到世人地尊敬。
至于设计产品,那本来就是工匠们的事情。
这也是现实。西方对科技实用化地认同,远不及后来。伏打发明电池,皮克希改进发电机,他们当初的用意,无非是为科学试验寻找稳定的电源。
叶枫竭力想去说服他们,最后无奈地发现,要在短时间里改变一群人的想法,是很难的,他能做的就是播种,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芽。
他很无奈,只能放弃了说服,开始讲授电磁学和电机学,重点是电磁学的发展,如何带动了电机学的发展,用一个个实例说明,电磁学地每一步,都推动着电机学、电机产品的发展,他地目的依然是想说明,科学推动着产品的进步。
他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这个时代已经有的,但对许多从未听说过电磁学的人来说,却还是有点新奇。
有人就问,电究竟是啥玩意?电荷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磁能生电?电能生磁?磁又是什么玩意?场?什么是场?
叶枫有点哭笑不得:怎么一个个还是盯着科学原理,就没人关注电机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呢?
但他不得不给大家解释这些名词,但只能用一些实例,至于电到底是什么,是能量?微粒?还是一种波?一时半会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在解释的过程中,叶枫借用了安培的“环形电流说”,指出物质在原子以下,还是可以分的,其外层环绕着带电颗粒,也就是电子。
作为微观物质研究的专家,三种物质元素的发现者,莫桑德尔教授对叶枫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颗粒。
这是十九世纪中前期的观点,叶枫当然知道原子还不是基本粒子,是可以分的,但他无法说服莫桑德尔,当前的观测条件无法发现这一点,而更复杂的试验还没有人做出来。
不过,莫桑德尔教授同样无法否认叶枫提出的“电子假说”,从“环行电流假说”出发,以电镀和一些试验结果为实例,叶枫的论据非常充足。
在这个假说的基础上,叶枫甚至推导出电子的排列方式,以及他们与电流的关系,用来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到了最后,莫桑德尔教授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观点:难道真的存在电子?难道原子真的还是可以继续分割的?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76 征地的麻烦
枫向莫桑德尔等人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用深入言,和实例结合的风格,告诉所有的人,科学理论不仅仅可以认识自然,还可以创造产品,改变生活,他希望更多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
就算是辩才再好,故意刁难的人,也无法否认叶枫的观点:工程学确实是一门科学,就好比发电机的研究,其挑战性不弱于对电磁本质的探究。其复杂性更是涉及到电磁学、机械学、材料学等,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形学,需要学识的渊博程度,甚至比一般的科学研究还要复杂。
至于叶枫对电磁学知识的整理,并创造性地结合电机工程,提出了包括左右手法则、电磁场、电子假说等在内的一批新观点,也大大开阔了听课者的视野,他们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学校最渊博的教授,在电磁学方面的造诣,也远不如叶枫。
讲座结束以后,莫桑德尔教授作为副校长,大步走上讲台,向叶枫伸出了手:“虽然你的观点,我并不是全部认同,一些假说,我也依然怀疑,不过我依然认为,你是一个合格的讲师,有资格在这个讲课。”
和叶枫说完,莫桑德尔教授转身面向学生们,大声宣布:“我代表瑞典皇家理学院,欢迎埃尔文教授经常来学校讲课。”
叶枫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却并不满足,看着变得热情的学生,他走上去和莫桑德尔教授站在一起,示意大家安静:“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像今天这样和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以后还能够和大家一起,系统地对一门学科进行交流和学习。”
“我再宣布两件事,从今天开始,诺贝尔研究中心将向各位开放,大家可以利用中心的地方和器材,进行试验和研究,只需要简单登记一下就行。”
“第二件事,诺贝尔研究中心将定期举办今天这样的学术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会、沙龙,欢迎各位参加。”
如果要现场评选最受欢迎的人,叶枫一定会当选,在接二连三的承诺中,他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虽然大部分人未必能从这些措施中,获得多少好处。
讲座结束了,也获得了成功,但余波却远未平息,首先是叶枫的电子假说,因为完美地解释了环形电流假说、电镀和电流本质等一系列物理现象,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究竟如何分裂原子,获得更基本的粒子。
其次,借助路透社、哈瓦斯通讯社和一些媒体,诺贝尔研究中心这次是彻底出名了,叶枫又让藤普坦得趁机在报纸上介绍诺贝尔研究中心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发出“求才广告”。
一系列的新闻和举措,吸引了全欧洲的目光,也确实达到了叶枫所期望的,提升中心形象,吸引更多人才的目的,公司各地分支,不停有人上门应聘。
诺贝尔研究中心的新楼也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又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和访问学者研究中心。
无论是不是诺贝尔公司的人,只要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向访问学者研究中心提出申请,通过后就能使用中心的实验室和设备进行研究。
如果需要的话,中心还会帮忙进行项目的运作,邀请专家或者是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挑选研究员协助进行研究,或者是承担其中一部分研究任务。
唯一的条件,就是如果最后有了成果,中心参与一定的收益分配,比例相当有限,短时间里,就吸引了一批项目。包括了一些大学里初出茅庐的研究员,一些有想法,缺乏条件的年轻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叶枫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方式,管理中心的研究项目,让每个来访人员体验到成功的同时,心甘情愿地与中心分享收获。
主要面向学生的“开放实验室”也吸引了斯德哥尔摩几所大学学生的欢迎,因为这些大学虽然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但却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用到,而诺贝尔研究中心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机会。
这些学生虽然不能带来好的项目,带来收益,但他们都经过系统的教育,可以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验工作,参与一些枯燥繁复的数据测定,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机会,对中心而言,在加快研究进度的同时,也省下了人工费用。
通过实验室,中心还可以方便地选拔出其中的优秀学生,吸收他们加入进来,因为相互之间的接触,这种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而在这之前,很多人是不屑到诺贝尔研究中心这样的“企业”中工作的。
与此同时,叶枫加快了组建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步伐,从心
的凯瑟琳手中接过了大学的筹办工作。
瑞典这些年对教育比较重视,前几年通过了新的教育法,在全国建立完善的初等教育体系,推行小学教育。
在高等教育方面,成立了瑞典皇家理学院、卡罗林研究所,并拥有隆德、林雪平、乌普萨拉等多所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
瑞典大学多数为公办,但也鼓励私立大学,甚至政府还会提供部分办学经费,因此,叶枫兴建大学的申请,很快获得通过。但要真正成立大学,还需要在场地、设施、师资、制度等方面通过严格的审查,所以一时半会,还是建不起来。
好在拿到申请书的批复,叶枫就可以借此在欧洲大肆宣扬,接着诺贝尔研究中心当前的名气,向全欧洲的学者发出英雄帖,一边开出丰厚的薪酬挖墙角,一边撒出大把金钱,寻求与各高校间进行合作,建立访问学者制度。
虽然一些老牌的大学对这种暴发户似的举动很是不屑,但毕竟欧洲有那么多大学,还是有人心动的。
在短短的时间里,诺贝尔公司就收到了来自欧洲各国很多学者的来信,询问加入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有部分人直接找上门,要求加入。
面对热烈的反响,叶枫并不满意,因为通讯的限制,他不得不让藤普坦得聘请了几位秘书,专门负责回信。而信件一次来回,需要花费数天的时间,遇到考虑问题比较多的,没有十几次信件的来回,根本不能让对方下定决心。
“电报,给我赶紧将电报线修好了。”叶枫拍着桌子,将负责电报试验线工程的莱斯等人召集起来,询问工程进度。
“线路的勘测工作已经完成,全长九十五点四公里,连接一个港口,三处工业区,七处居民区,两个商业区和四处行政中心,根据规划,应当以这四个行政中心为节点,覆盖周围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在九十五公里的线路上,设立五个电报站,每站覆盖半径为十公里左右的区域。”莱斯向叶枫汇报着电报线路修造工程的进度。
“除了电报线,根据博士您提出的方案,我们打算沿线架空两根输电线,电学实验室正在论证有效输电距离,目前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教授您所说的,在合适的地方修建一座大型水力电站,通过远程输电线,供应全部电力。一是电学实验室目前觉得比较好的,在每个电报站设立一个小型电站,除了供应电报站用电,还可以向半径十公里的区域进行电力供应,但是这样就只能用蒸汽发电,而不能利用水力。”说到专业上的事情,格拉姆一脸严肃,丝毫不见平时常见的嬉皮笑脸。
在那份申请报告里,叶枫很巧妙地将输电线混在电报线里进行了申请,反正瑞典懂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不多,他说需要就是需要。
再说这是卡尔摄政王亲自批复的,无论是摄政王卡尔、还是两位大臣彭特和季尔,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顺带得到修建输电线路的批复,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包括发电和输电,采用鼓式电枢、自激式励磁的发电机已经很接近后世成熟发电机的结构,但在电流的输出上,还是有问题。
“实验室得出的结果,如果输出电压为220,那么在一公里的线路上,其末端得到的电压只有大约200,线路越长,衰减越厉害,我们预计至多二十公里左右,电流就会衰减得失去作用。因此有效输电距离,不会超过十公里,这是直流电的数据,交流电的输电表现更差。”眼镜海因里希用犹疑的目光看着叶枫。
远距离输电、交流输电是叶枫定下的两大方向,但在格拉姆和海因里希等人看来,这是不可行和没有必要的。
试验表明,在200左右的“高压”情况下,远距离输电损耗非常厉害,而交流电的表现比直流电还要差。
虽然在以往的经历中,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叶枫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但在事实面前,格拉姆等人还是心存怀疑。
叶枫翻了翻手上的数据报告,头也不抬:“这个数据似乎说明,电压越高,允许的有效输电距离越长?”
“问题是,发电机产生的电压有限,就算改进,电压也无法无限提升,输电距离依然有限。”格拉姆反驳道。
“电的优势就在于跨越距离的传送,这点我们需要坚持。”叶枫合上手中的报告,看着自己的两个手下:“你们现在的重点是研究交流电输电的各项数据,因为与直流电相比,我有办法提升交流电的电压。”
打发格拉姆和眼镜回
,叶枫又询问了莱斯电报线路的铺设,随着西门子公,工程技术上问题不大,但在征地时遇到一些麻烦。
“王宫到港口这一段没问题,市政厅的官员很配合,只是有一段要经过奥斯塔岛,拥有这里土地的所有者,不同意我们的线路经过他们的天空。”莱斯在叶枫面前打开地图,将争议线路的位置指了出来。
那片土地位于爱儿院附近,莱斯一直认为这条线并不经济:“我还是认为用电报线连接爱儿院没有必要,在工程上极为麻烦,经济上也不合算,我建议改从南马尔姆经过,直接越过奥斯塔湾上岸。”
叶枫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莱斯提出的线路更经济,也更合理,但这条线是借卡尔之力修建的,为的就是连接爱儿院和王宫,如果改线,卡尔还不跳起来把他干掉?
这样的内幕无需让莱斯知道,他敲了敲爱儿院的位置:“线路按原计划不变,先把港口到王宫这一段修建起来。”
从商业价值来说,港口这一段是最有价值的,如果计划中的南向线路不能获得通过,还可以从港口向北,直接越海设线,铺到芬兰,彼得堡,通过这里连接欧洲大陆的电报网。
“还有,将那个土地主的资料给我,我去会会他。”叶枫站了起来。
“这方面的工作,是藤普坦得先生在做,资料在他那里。”莱斯道。
叶枫找到藤普坦得,拿到了土地主的资料,同时他还得到消息,存在土地麻烦的,不是只有一处,赫内斯堡那里也遇上了麻烦。
赫内斯堡附近有一大片土地,属于大地主阿尔韦德。波塞伯爵,对方的要求很奇怪:只要是电报线经过的土地,所有土地上的雇农地租,以及土地的土地税、农业税等,诺贝尔公司必须解决。
“这是什么要求?”叶枫非常不解。
“因为土地的负担。”藤普坦得给叶枫解释道。
瑞典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农业国,三百五十万人口中,农民占到七成,仅有一成五的工人,集中在铁矿开采和炼铁、伐木以及航运等有限的几个产业中。
“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农民承担着土地税,还有兵役,贵族还要从土地上收取租金,波塞伯爵是打算将这些负担都转给我们。”
叶枫挠了挠头,他对欧洲的土地制度了解并不多:“听上去似乎并不是很糟糕?我们的产业足够让那些农民变成工人。”
“我们可以使用他们,问题是,他们还是要给波塞伯爵种地,还是要交地租,服兵役。”藤普坦得向叶枫解释着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
“简单来说,那些农民是波塞伯爵的财产,我们要用他们,必须向伯爵付钱。”
叶枫总算明白了,这个时代,瑞典农民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没有人身自由。
也就是说,农民不能说不种地就不种地,当然,不种地是可以的,但是你必须依照规定,交付那部分地租、土地税、农业税,并服兵役,并且还不能随便迁徙。
而且瑞典还有一种实物税,和兵役有关,就好比以前农村的责任田,田你可以不种,但是规定的粮食必须要交,税必须要交。而事实上,田不种也几乎是不可以,会有人来找麻烦。
瑞典的兵役制度也是比较诡异的,农民每年都必须服役一段时间,这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
当然,这些都是对农民而言的,贵族和平民并没有那么多限制,所以农民不得不被限制在土地上。
叶枫明白了这种关系,但他不明白这种关系为什么会存在:“我似乎听说,瑞典国内人多地少?农民分得的土地很少,生活非常贫困,那为什么不鼓励他们离开土地,到工厂工作呢?对地主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吧?”
“无论多还是少,谁愿意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呢?那些农民就是地主的财产,所以波塞伯爵要甩掉那些土地义务,却不愿意转让他的土地啊!”藤普坦得解释道。
封建主义害死人啊,叶枫郁闷地拍了拍脑袋:“既然这样,你评估一下,如果答应这个条件,需要付出多少,无非是经济问题,就交给你办了……我来看看这个。”
叶枫边说边打开手上的资料,目光一扫,不禁哑然失笑,斯塔德岛那片土地的所有者是莫宁。季尔伯爵,不知道和一直阻挠修建电报线的司法大臣季尔是什么关系?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77 自由和保守
季尔家族是荷兰人后裔,十七世纪时,他们的祖先。I从荷兰来到瑞典经营铁厂,为国王古斯塔夫进攻德意志的军队生产武器。
军备工业是瑞典最早的大规模工业,德。季尔家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季尔家族的产业覆盖了冶铁业、铜业、军工业、邮政和航运等领域,是瑞典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集团。
既然是经营工矿企业,德。季尔家族应该支持自由贸易和通讯、交通的革新才对,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显然有助于工矿业的发展。
但对一个老牌工业家族来说,眼前的利益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实行自由贸易,就必须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季尔家族依然采用木炭冶铁的传统工艺,根本不是英国铁厂的对手,发展电报、铁路,又会影响原本的邮政和航运产业。
也就难怪德。季尔会不断强调,实行自由贸易、革新通讯、交通方式,必须要慎重,要逐步进行,不能一下子推出。
“德。季尔家族目前的族长正是新任的内阁司法大臣,恐怕我们不能通过政府的命令,强征使用土地。”藤普坦得向叶枫介绍了德。季尔家族的情况,忧虑地说道。
叶枫点了点头:“你跟他们谈过吗?线路是摄政王和内阁批复了的,他们总不能明目张胆反对吧?”
有句话他还没有说,斯塔德岛通往爱儿院这条线,是卡尔专用的“爱情专线”,谁敢反对,无疑是和这位新上任,又被爱情冲昏了头的摄政王作对。
“我和季尔大臣见过一面,他只是说现在全心办理国事,家族里的事情,已经不怎么过问了,让我们自己找具体的人去谈,还说他本人是支持修建电报线的,只是觉得不能太急,要慢慢来。”
“鬼话,我们就只修七十公里的试验线,这还叫太急?英国人都开始向大西洋进军了,我看他是怕开这个头,以后电报就要发展起来,想阻也阻不了。”叶枫脱掉身上的马夹,狠狠地扔到椅子上。
这也是他先修试验线的目的,就是要打开缺口,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后来呢?”
“我找了莫宁。德。季尔伯爵,他是德。季尔家族名义上的家长,但他绝口不同意我们的线路通过他们的土地,认为这会影响土地的价值和用途。”
藤普坦得能轻松见到司法大臣,以及德。季尔家族的族长,让叶枫很意外,即便是他想见,一些老牌的家族也是要端起架子的,这只能说明藤普坦得家族的影响力同样不小。
“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司法大臣那里,他才是德。季尔家族事实上的话事人,只有他同意了,我们的电报线才能铺过去。”藤普坦得道。
“我知道了,你帮我安排一下,我跟他见一面,最好是……明天以后,越快越好。”叶枫穿上一套黑色的正装,笨拙地打着领带。
这件事他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先拜访一下财政大臣彭特比较好,他是内阁中唯一能够同季尔平起平坐的大臣,说不定能发挥一些作用。
叶枫觉得,新内阁的成员组成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老国王的主意,两个首席大臣,季尔为人强硬,代表着工厂主阶层的利益,坚决反对自由贸易;彭特为人圆滑,出身地主贵族家庭,却四处鼓吹自由贸易,对新技术革新的热情也高于季尔。
两人态度迥异,倒是能相互制衡,只是各自所站的立场,让叶枫非常不解:自由贸易和新技术不是更符合工商业阶层的利益吗?
“埃尔文……博士,哈哈,请进、请进!”彭特非常热情地将叶枫迎进客厅,脸上堆满标志性的笑容,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
“彭特阁下真是太客气了,”叶枫打量着客厅里的白桦木家具和雅致的吊饰,笑着摇头:“我可不是什么博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