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决胜金融危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金融危机为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启示
随着“次贷”危机不断加重,美联储先后采取了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等多种救助措施。在保险领域,由于债券保险不仅自身受到了全面冲击,还直接影响到了债券市场的安危,因此,救助方案首先针对债券保险市场进行。这些救助方案包括帮助困难的公司补充资本、加快新公司的审批、拆分债券保险公司、修改债券保险的监管规则,等等。
由于海外投资开放较晚等原因,此次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有限。但通过仔细分析这场危机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仍然能对我国产生十分有益的启示:
第一,首要的是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
从保险业务的特点来说,投资安全比投资收益更重要。大多数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都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对每一类资产都会设定具体的投资比例。美国的大多数保险公司之所以没有受到“次贷”的严重冲击,与坚持投资的安全原则密不可分。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日益拓宽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制定自身投资策略还是监管机构制定相应投资法规,都应该以稳健投资为首要坚持原则,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必须要强化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保险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大。只有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妥善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减少不必要的波动。“次贷”危机对美国职业责任险市场的冲击较小,说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向美国学习,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深度,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制定各类监管法规和实施现场、非现场检查时,也应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列为重点要素。
第三,要建立反应灵活、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受到“次贷”危机全面冲击这一事实,既反映出在资本市场链条上的各金融机构之间密切相关的联系,也反映出在金融产品创新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监管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很难做到位。因此,监管机构不仅要尽可能地完善当前已有的监管体系,还应该使这一体系反应更灵活、覆盖更全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债券保险,但责任保险、农业保险、银行保险也都属于新业务范畴。监管机构只有针对这些新业务的特殊性制定好相应的监管规则,并随时跟踪和分析新业务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加以解决,才不会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确保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四、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
2美国少数大公司蒙受巨额亏损,国人要小心!
在美国,多数保险公司由于严格控制“次贷”相关债券的投资而受到较小的直接冲击,少数大保险公司则蒙受巨额亏损。近年来,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投资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越来越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活动的频繁,保险公司对各种层出不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大多数美国保险公司仍然遵循了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投资策略,将投资资产主要分布于高等级债券上,严格控制对高风险证券的投资比例。2006年,美国寿险公司平均53%的资产投资于最高等级的债券,19%投资于次高等级的债券,股票投资只占到净认可资产的46%;非寿险公司投资于最高、次高等级债券以及股票的比例分别为67%、4%和16%。尽管许多保险公司持有“次贷”相关资产,但由于比例很小,投资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远小于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少数大的保险公司由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蒙受了巨额亏损。例如,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的投资亏损。2008年年初,AIG宣布对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相关衍生品冲减111亿美元,从而使得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29亿美元,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
“次贷”危机使得许多牵涉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从而引发了很多诉讼案件。例如,由于银行核销和冲减“次贷”损失使得盈利大幅减少,甚至一些按揭贷款机构为此破产,引起许多投资者集体上诉,控告企业管理层误导、错误披露或者其他失当行为。诉讼案件的增多意味着职业责任保险保单下的索赔数量将显著增加,从而影响责任险业务的盈利水平。
3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债券保险市场
“次贷”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保险领域是债券保险市场。债券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发行人违约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现代意义的债券保险1971年首先出现在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主要为各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提供担保。其后,债券保险公司出于扩展业务的需要,将营业范围从市政债券推广到了各类高风险的资产担保证券。目前,美国很多债券在发行时都有保险担保,相当数量的资产支持证券也购买了债券保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次贷”违约率的上升增加了债券保险公司的亏损,并使得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对这些保险公司的评级。债券保险是债券发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债券的信用,有助于提高债券本身的信用等级。保险公司的介入大大增加了其安全性,因此,债券保险的存在对债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债券保险实际上是以保险公司的信用为依托,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决定着其所担保债券的评级,因此高评级构成债券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一旦债券保险公司的财务评级普遍下调,必然导致其承保的债券评级普遍下调,不仅会使持有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出现更大的资产损失,也会拖累那些本来风险较低的市政债券估值减少,给处于“次贷”危机中的债券市场带来更大压力。目前市政债券的2/3是由美国个人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共同基金的方式持有,总量高达16万亿,多数都有保险担保。如果债券保险公司失去了3A评级,投资者持有的市政债券价格就会下跌,而一旦原以为低风险的投资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3)
4在中国的合资保险企业可能受到的冲击
在合资保险公司方面,由于外资方在本次全球“次贷”危机中受波及的程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其在中国业务的开展,将间接影响整个中国保险行业。
2003年11月6日,人保财险H股挂牌,并随即与美国国际集团(AIG)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买入人保财险99%的股份,锁定期为5年,并在其擅长的意外险和健康险领域与人保财险进行长期业务合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保财险当年境外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目的之一是为了弥补资本金不足。而5年后的今天,深陷金融危机之中的AIG已经成了美国的“国有企业”,并仍处于资金短缺困境,有可能变卖资产自救。10月3日,AIG宣布将出售其在日本的3家子公司。而人保财险和中国有关监管部门都做好了回购AIG所持人保财险股权的准备。
“一旦AIG破产了,我在友邦买的保险怎么办?”如何保证我手中的保单的安全?
AIG的危险处境触发了其附属公司友邦保险的投保人对保单安全性的忧虑。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退保潮。虽然美国政府迅速以850亿美元接管了AIG,但这并未能完全打消各地投保人的疑虑。百年老店濒临破产,让人在慨叹“一切皆有可能”之余,也引发了一个新问题:一旦保险公司破产,如何保证我手中保单的安全?中国人原先认为最大、最安全的外资保险公司居然也会面临破产威胁。
其实,除了保险公司破产问题外,还有一些微观的涉及“保单安全”的细节问题,比如:
如果你身故了,你的保单是确定理赔的么?
老公买保单的时候指定的受益人是太太,她确定能拿到理赔么……
关于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是否还能得到理赔的问题,其实有一些误区。大多数人会认为保险公司破产了,保单也就泡汤了。其实不然:大多数国家对于公民在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作出保证安全的承诺,也就是说,一旦该商业银行破产,储户未必能拿回全部或部分存款;而对于人寿保险的保险单,大多数国家却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对其安全性进行保障,比如我国的《保险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
并且,我国于2005年开始建立起了较为规范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境内中外资保险公司均按季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由保监会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目前基金已累积逾100亿元人民币。所谓保险保障基金,是指按照保险法的要求由保险公司缴纳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等情形下,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行业互助性质的法定基金。
几乎在AIG危机发生的同时,中国保监会、财政部、央行9月16日共同发布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保险公司破产或被撤销、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责任的,保险保障基金将按照“绝对数补偿限额”和“比例补偿限额”相结合的方式对保单持有人或保单受让公司进行救济。对于非寿险保单持有人,《办法》规定“保单持有人的损失在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部分,保险保障基金予以全额救助”。对其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部分,若保单持有人为个人,则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额为超过部分金额的90%;若保单持有人为机构,则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额为超过部分金额的80%。而对于寿险保单持有人,《办法》规定,寿险公司破产或被撤销的,其持有的寿险保单必须依法转让给其他经营有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保险保障基金将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可见,由于有了保险保障基金这道“最后的安全网”,保单持有人的权益基本上不会因为保险公司破产而受到难以承受的损失。新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为我国按照市场原则建立保险市场的退出机制和更有效地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提供了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
但也应该看到,一旦保险公司破产,最高可致个人保单持有人的权益损失10%,机构保单持有人的权益最高则可“蒸发”掉20%,而破产对公司股东而言更意味着“血本无归”。对于友邦的客户而言,一旦AIG破产,投保人会受到的影响其实不是保单不能兑现和保单得不到合约承诺的保障,而是保单预期分配红利的下降。因为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了友邦保险母公司AIG的评级,其融资能力下降,投资收益随之降低,保单可分配红利也随之减少。因此,近年来保监会一方面坚持把偿付能力监管作为改善监管和防范风险的核心环节,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另一方面提醒保险消费者慎重选择投保公司,从源头避免利益无故受损。
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的破产或撤销有可能成为威胁保单安全的主要因素,但对于投保人或受益人所造成的影响却未必很大。更主要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的稳定,而这些因素却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反倒是及时给自己和家人做好个人财务风险的管控与家庭财务安全规划。设想一下:即便遇到巨大的金融动荡,比如短期内成百上千倍的通货膨胀,只要我们创造收入的能力还在,我们就有机会重新规划我们的未来;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或家人遭遇疾病或意外等风险,却没有提前做好财务上的准备,所造成的损失对于我们和家人而言就是“万劫不复”的。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最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利益同在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金融危机无论对中国保险监管机构、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而言,都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金融危机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1)
况杰(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据报道,1990~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7%,而1996~2006年年均增长只有104%,同前期相比下降了一倍多。根据统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大量是来自出口,1990年到1996年,GDP年均净增长额中有117%来自贸易顺差,而1997年至2003年,贸易顺差占GDP净增长比例高达38%。2007年,我国GDP净增长28115亿元人民币,而当年贸易顺差19665亿元人民币(按年中汇率计算),经济增长的70%来自国外需求。也就是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给国内零售业提供同步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的最终结果才真的很可怕。
专家分析:内需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大部分农民、大部分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一个巨大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平非常低。
1危机带给消费市场的总体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定数量的白领阶层,所谓的“中产阶级”将有可能退回到低收入群体中,消费能力将明显下降。同时,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的65%来自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总收入中接近40%来自务工收入。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不景气和相当数量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倒闭,大量建筑业和加工业的农民工将失业。农民的纯收入有可能不会增长。
我国零售业的困难在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流动资本等于甚至大于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一旦销售出现萎缩,恐怕资金链会成为首要问题。这对大量没有上市的零售企业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同时,我国零售业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选址布局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管理比较粗放,流程控制与成本控制水平低,服务价值链延伸得不够长,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都是影响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
22008年的各零售业指标预示了什么?
杨永强(中盛投资集团总裁)
行业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批发零售业销售将依然维持较高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08年1~8月份,国内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39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19%;其中,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8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32%,实际同比增长177%,实际增速再创新高。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8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03%、276%和274%。从具体商品类别零售额看,粮油、肉禽蛋类由于CPI回落,零售额增速也相应回落,增速仍维持20%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295%,比7月份有所加快,总体看今年以来增幅变动比较稳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家电、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速回落,建筑装潢材料类已出现负增长。
消费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从经验值看,GDP达到高峰一年后,零售业才相应达到增速高峰。所以相对可以保证的是,2007年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对2008年消费增长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有足够保障。
但是,零售类上市公司因为内涵式和外延式增长的放缓,2008年四季度财务表现很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从上半年部分百货和超市业上市公司的展店进度看,开店速度并没有达到公司年初计划,势必拖累公司外延式增长速度。分析原因,一是经营成本上升导致的现金流下降,使得公司普遍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二是虽然公司与多家开发商签订了购买和租赁物业协议,但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可能拖累了部分开发项目的进度并且导致交付日程延期。 。。
五、金融危机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2)
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回落,历史经验表明,CPI处于下降通道时,通常伴随着消费的强劲反弹。
2008中期全行业净利润增速38%,重点跟踪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46%,重点公司全年仍有望保持整体4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比2007年回落5~10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的存在、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都将对消费增速构成一定的压力。毕竟,中国仍然处于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抑制了消费的先导性;高储蓄倾向造成的农村消费能力长时间内的不足和城市消费倾向的递减,势必具有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如果不出现急剧通胀或者不利于消费环境的重大事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会随着GDP增速下滑而放缓,但仍能体现出高于GDP的增长。尽管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CPI一直高位运行,加上上半年受地震、连续阴雨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所放缓。但是,随着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以及房贷政策的出台,消费者信心止跌企稳;而CPI的放缓,一般也将伴随着居民消费较强的反弹意愿;毕竟,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驱动、社会保障力度加大等推动消费持续繁荣的长期趋势性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预计2009年以后,消费环境将面临比2008年更大的压力。
从行业估值来看,增长预期变化是目前最大的风险,行业高估值时代已成过去。
就算是以收入复合增长率10%、利润复合增长率20%的较为保守的零售业增长水平来考察零售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从整个时间序列来看,行业估值水平也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百货、超市、家电连锁、农批市场2008年动态市盈率依次分别为198、276、205、1549倍,整体动态市盈率平均值214倍。其中,业态最为成熟的百货类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最低,超市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最高,高成长是超市业态获得高估值溢价的主要原因。
高增长支撑高估值,增长预期变化是行业估值最大的风险因素。过去中国商业零售股的高估值溢价,实际反映了行业长期的高增长预期,消费股每年60%~70%的高增长,为它们赢得了大于30倍的高市盈率。而一旦增长预期发生变化,特别是整体经济形势发生改变时,投资者将会作出超调反应。
对于行业目前的历史低市盈率和低估值溢价区间,我们认为,市场愿意为零售股付出溢价,是因为在中国依然巨大的内生需求的支撑下,投资者对以零售、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行业有着稳定和持续增长的预期,而其抗周期的特征又决定了商业零售股比较稳定的市盈率水平。但是,不可忽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引发的零售商业估值下降的可能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六、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
李开发(经济学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
这个话题有多种不同观点。笔者作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学者,持有的观点与其他人不相同。“次贷”危机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贷款类的投资公司,为了刺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对大量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提供了住房贷款,然后为了规避风险,又把贷款出售给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由于美国近两年经济环境出现了具大变化,大量购买住房且缺少偿还能力的个人不能偿还贷款,引起了投资公司的经济危机,同时又影响到那些购买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其他投资公司与银行,结果形成连锁反应的一场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危机出现在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领域。
1中国经济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笔者与其他学者专家不同的观点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于房地产业,连累到金融领域,由于风险层层打包,因此危机放大,影响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但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房地产领域引起,并不具有太大的经济泡沫,其危机放大主要在金融层面。美国的房地产贷款由于严格的法律规划与责任承担制度,没有发展暴利行为,且持续时间与规模也不大,主要问题出在贷款连锁打包领域。美国的制造业及其他涉及核心竞争力领域并未受其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大约影响中国的出口创汇的美元储备,有半数左右受此影响,目前损失情况尚无法准确计算。
然而,中国遇到的这场危机不同。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困难主要可能是由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引起的。
1998年,国家在房地产开发与拉动内需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鼓励商品房开发,用商品房制度来改变过去多年已经形成的福利房制度。但当时仍允许单位建房与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在对市场的房价调控方面,政府认为如果房价超过城市居民年收入的四倍要给购房人补贴。当时对房地产业没有突出的扶持政策,因此房地产虽然也发展得较快,但房价依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2003年后,为抓紧拉动内需,消化居民的存款,促进大宗消费品商品房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国家出台了若干鼓励房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是,购房的抵押贷款制度,房地产的预售制度,土地出让制度。房地产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应当说明,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中的国家,旧的体制并未完全消除,新的体制也未完全建立。像所有转型期的国家一样,这种体制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等多种情况。所以在这种转轨时期,房地产政策在好的初衷面前出现了走偏现象。
它产生的时间较长,从2003年起算,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由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暴利之高,近五年中,银行贷款向房地产业倾斜,全社会的企业资金向房地产流动,(企业以实现利润为天职)全社会个人的资金向房地产业流动。四年多时间里,通过阴阳合同,使得购房者不付首付或少付首付,使得银行系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同时,由于制造业利润率过低,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全部向房地产业流动。
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业连年暴利,直到2007年10月份以后,这种情况才暂停蹿升的势头。房地产连年暴利,使得房地产业占用金融资金的比例直线上升。由于房地产业的占用资金率往往与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相类似,许多城市房地产业资金占用超过全社会的40%甚至50%更多,而正常情况则在15%以内。房地产业占用流动资金过多,使得其他产业每况愈下,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在珠三角与长三角出口创汇企业中出现破产潮。目前这种势头正在向内地延伸。
六、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房地产业不可能使国家致富。由于制造业利润低下,占有资金向房地产业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制造业则完全退出了房地产市场。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房地产问题,而是由房地产问题引起的制造业全面萎缩、发展困难、就业难度上升的问题。
因此,我们说,中国受美国的房地产“次贷”危机的影响虽然是巨大的,但是更主要的是,按照追逐利润的经济规律,中国大部分产业资金都在向房地产业流动。中国制造业受伤于房地产业的膨胀,困难是极其巨大的。中国经济困难的根源主要还是由于内部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不能夸大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我国房地产市场前景与未来走势如何?
近三十年中多个国家出现过房地产泡沫,实践告诉我们,房价控制是有一定规律的。联合国人居与环境组织认为,城市合理房价不超过城市家庭年收入三倍,世界银行则认为不能超过城市家庭年收入的五倍,超过这个额度即容易出现泡沫。房地产领域一旦出现严重的泡沫,会导致国家经济长期低迷,影响极大。但是我国在房地产价格上升过程中,利益集团不断渲染中国经济的正面因素,过分夸大经济的特殊性,认为过高的房价仍是合理的,促成政府部门在调控中放松管理,造成房价持续走高到惊人的地步。到2007年第三季度末,大中城市的房价偏离正常合理的房价水平,许多城市的房价超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15倍甚至20倍以上,远远比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与我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更为严重。
有资料显示,房地产开发贷款,购房户贷款,60%以上靠银行支撑,特别是购房者所用贷款资金一压就是十五年二十年。一些城市的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50%、甚至60%的资金压在了房地产上。如果不抓紧降温退烧,一旦出现信贷危机,整个贷款链条就不能持续,金融资产的缩水就会到来。一旦房价崩盘,银行贷款就会大幅度萎缩,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极大。类似香港与东京那样的经济危机就有可能产生,经济低迷、失业大幅度增加,大量的企业就会关门歇业,或关停并转。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性质早在2004年已经为多数专家学者所公认。因此,在2005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8条调控房地产的宏观政策。此后连续出台数十项调控措施,到2007年年底,房地产价格开始进入拐点,到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从南向北的降价潮。到2008年9月底,从基本走势来看,深圳房价已经跌了35%~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