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歌-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选帝之争 (1)
选君本是皇家内部事情,大臣们不便参与。但是,皇家为了得到大臣们对下一任皇帝的支持,一般都会让大臣们参与进来。
这样,大臣们的将来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下狱,都取决于他们支持的人选是否正确。
现在大宋朝出现的局面,皇帝死了,没有储君,那么大臣们更加责无旁贷,要为国家选取一个优秀的掌舵者。同时,大伙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在出谋划策。
皇宫大庆殿里,场面正在僵持。
向太后以及蔡卞、曾布等人,完全站到了端王赵佶那一边,表示要让赵佶做下一任皇帝。向太后正在为赵佶的登基争取中立大臣们的支持,“端王性格温和,举止态度得体,学识渊博深厚,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话说,向太后的话的确也是有根据的。这要是哲宗赵煦没有立下储君的话,那么,按照从大到小排列,端王赵佶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只可惜那家伙是个打猎爱好者,一不小心,弄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这皇帝的岗位可是个体面的工作,大宋帝国的皇帝,不说仪表堂堂,至少也总不能是个残疾吧,独眼显然太不够体面了,因而直接PASS,那么,接下来,赵佶也就是最有资格的那个人选了。
而以首辅宰相章惇为首,包括韩忠彦、李清臣等大臣,则坚决不支持赵佶做皇帝。他们对于赵佶这么一个留恋青楼歌妓行为荒唐不经的无行文人,很是反感,觉得不能把大宋朝的掌舵位置给赵佶,他会把大宋朝带向无底的深渊。
按照后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应该说这些人的看法还是相当精确的。
首辅宰相章惇作为反对派的最高领导人,当然要站出来说话,“太后,皇上突然驾崩,太后不先考虑皇上的大殡,反而急不可待地选择皇位人选,是否欠妥!?”
向太后对于章惇毫不让步的态度,很是恼火,“皇上大殡,正在让人挑选吉日,到时候全国缟素哀悼即可。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选取明君也是刻不容缓!难道章大人想让大宋朝陷入混乱吗?”
章惇立即反驳道:“皇上年纪轻轻,身体一向健康,如今驾崩,下官以为应该先查明驾崩原因,并公布天下,平息百姓及外地官员的猜测和恐慌之后,才选贤明王爷为新皇,举动登基大典为宜。如若不向天下交待,才会导致人心惶惶,国家混乱!”
章惇说赵煦身体健康,那是睁眼说瞎话,但是赵煦皇帝病重,并没有向外透露,只是小圈子范围内有所耳闻,大部分小官或者京城外官员,根本不知道,而且皇帝前几日还能活动自如,突然死亡,要是没有个交代,含糊过去,确实不妥。
选帝之争 (2)
皇上赵煦是向太后指使谋害的,她当然不肯也不愿意派人去查死因,只是按照太医的说法,“皇上久病,章大人不会不知道吧?此次突然病亡,乃是死于心肌阻碍。至于此事,可在大殡之日,昭告天下即可,不必大惊小怪。至于天下人心,只要新皇登基,百姓和外官的恐慌心理,自会平静下来。”
章惇一直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端王赵佶,运用迂回战术,辗转表达意思,要求大选推后,以赢取时间重新选择帝王,可是向太后等人的意思,却是直接让赵佶做皇帝,没有选择的余地。
章惇性子火爆,讲到最后,也不委婉了,直接道:“老臣以为,端王轻佻,根本不足以统领天下。”
向太后听章惇直接指摘赵佶,气的发抖,“放肆!端王乃皇族血统,他的为人,不是你等臣民所能评论。”
章惇此话一出,顿时冷静,也觉的不能如此妄为,但是话已出口,无法悔改,只得冷哼一声。
枢密使曾布抓住章惇的小辫子,站出来说道:“章大人的目的,恐怕是想立一个年纪小而无法自主的皇帝,然后由他掌控整个大宋朝吧!”
此话非常险恶,而且居心不良。
章惇听了,大声喝道:“曾布,不要以你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哈哈……”曾布笑道:“章大人反对端王登基,难道不是想做魏武帝吗?”魏武帝曹操挟持汉献帝,儿子曹丕后来废除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曾布这是在给章惇扣天大的大帽子!
章惇气的发抖,大声呵斥,“曾布,你——血口喷人!”
蔡卞也适时地站了出来,“不管章大人的心思如何,不管是按照祖宗礼法,还是贤能学识,端王都是最好的人选。章大人如此反对,真可谓私心太重了啊!”
章惇被围攻,自己身后的这帮老家伙,只是愿意站到自己这边,却没人能站出来说话,气的脸色发紫,颤抖着说道:“日月可鉴我心!”……
正在这时,偷偷躲到外面透气的赵佶,慌慌张张地跑回了大庆殿内,“母后,不好了——”在殿下迈上台阶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脚底踩空,“扑通”摔在了台阶上,他也不顾疼痛,立即爬起来,继续跑到向太后的身边,惊恐地说道:“母后,那个,那个宋歌在殿前!”
章惇看到赵佶这幅模样,终于找到了反击的借口,哈哈大笑,“蔡大人,你看,这就是你所谓的最好的帝王人选!”
蔡卞看到赵佶如此不稳重,无话可说。
“一个刁民,来就来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向太后看到赵佶这副模样,真想狠狠给他一个耳刮子!
选帝之争 (3)
“可是,他不是去接蔡王了吗?那他现在到了殿前,是不是蔡王已经接来了?”赵佶紧张地说道。
“接来就接来,你是他哥哥,祖宗之法,立长不立幼,不管怎么说,那皇位也是你的。”向太后大声说道,除了说给赵佶听,也是说给在场的大臣们听的。
章惇豁出去了,反击道:“自古帝王之位,父薨立长,兄崩立弟,现在,皇上有亲弟弟存在于世,根本不存在立长的说法。如果太后认为一定要按照祖宗之法,【。52dzs。】那么立蔡王才是真的按照祖宗之法。”
“章惇,你再胡言乱语,哀家可就不客气了!”向太后恼羞成怒。
突然,一声喊叫声响彻整个大庆殿,
——“立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立赵佶做皇帝!”宋歌冲进了大庆殿,立即大声喊道!
殿中对抗
宋歌见到那两个守卫的御营兵在犹豫,于是冲了上去,来到大庆殿的门口,正好听到了章惇和向太后的对话,来不及细想,就大喊道:“谁都可以做皇帝,就是赵佶不能!”
他这一声吼,把大庆殿里所有人给惊了一下,都回头看着他。
向太后皱着眉头,叫道:“你算什么东西,居然胆敢私自闯入殿来?来人,把这个擅闯者拉出去,重罚!”
两名御营兵走了进来,跪下给向太后行礼,“太后!”
向太后一指宋歌,“就是他!”
两名御营兵过来架住宋歌,往外行去。
宋歌不甘心,喊道:“太后如果真正的是商议,那么我宋歌作为大宋子民、朝廷官员,就有资格参与,太后如果独断专行,就根本不需要商议,这里所有人都是摆设,太后自己拉一只小狗做皇帝都没人敢反对。”
户部尚书韩忠彦为宋歌求情,“太后,既然宋大人已经来到了大庆殿,就让他参与商议也无不可。”
礼部尚书李清臣也说道:“太后,这位宋大人虽然行事乖张,可是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大宋朝着想,深得皇上的器重,应该让他在殿中。”
章惇见来了一个站在自己这边的愣头青,很是喜欢,他觉得宋歌如此直率,比站在自己背后不敢出来说话的大臣们要可爱多了,于是直接拉住那两位御营兵的手臂,瞪眼道:“留下宋大人,你们给我下去!今日殿中商议大事,没你们的事,就不要随意进来了。”
御营兵左右为难,对他们这样的小兵来说,在场的所有人,任何一个人的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全家给淹死,得罪谁都讨不了好处,故而不敢直接违逆章惇,转头看向太后。
向太后被这几个人气的要吐血,可是现在她要是揪住宋歌这个小官不放,又似乎显得自己不够大度,因而没有什么表态。
那两个御营兵没有从太后的表情中看出指示,那就只好听了章惇的话,放了宋歌,退出了殿。
章惇挽住宋歌的手臂,说道:“宋大人言之有理啊。”
宋歌感激地看了看章惇,这个老头倒是性情中人,胆子够大,比韩忠彦之流要强上百倍,急忙给他鞠了一个躬“多谢大人!”
章惇回答道:“同为大宋的社稷江山出力,不用言谢。”
宋歌点点头,对在场的众人继续大声说道:“赵佶这人,玩玩女人很在行,写字画画也很在行,踢蹴鞠也很不错,但是做皇帝,就是个垃圾!在场的各位都是大宋朝的精英,难道看不出来?”
那些不支持赵佶做皇帝的官员们,听了都纷纷点头。
向太后越听越不爽,皱着眉头喝道:“既然宋大人只是个五品官,就不要在这殿中妄议国事,听各位大臣商议就是。”
“凭什么?只要我讲的有道理,讲的对,为何不能讲呢?”宋歌一边说,一边往里走去,“他赵佶要真是个皇帝之才,就不怕议论好批评,他要是个草包,做了皇帝,还不是祸害国家苍生吗!”
赵佶听宋歌句句针对自己,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站了出来,反驳道:“你姓宋的是个什么鸟,凭什么这样说,你自己有什么本事比得过本王?“
宋歌已经来到了赵佶的身前,两人个子一般高,正好眼瞪眼,牙齿对牙齿,近距离直接对抗,“我不需要比你本事,我的管家踢蹴鞠比你本事就能让你跪在我的面前!哈哈……”
“那,那是意外……”赵佶回应跪地之事。
“哼,意外,又是意外,你以为你是灰太狼啊,没本事抓住羊,总是意外!”
“什么乱七八糟的灰太狼,姓宋的,老子做了皇帝,第一个要斩的,就是你宋歌,老子倒是要看看,你的脖子有多硬!”
宋歌听赵佶这么说,立即伸出双手掐住赵佶的脖子,“狗日的想杀老子,老子现在就把你给解决掉,看你怎么做皇帝。“
向太后在殿上喊道,“看,看,这成何体统!反了,反了——”
赵佶被宋歌掐了脖子,也伸出手去揪宋歌的衣领,但是宋歌对这种近距离的搏斗,比赵佶的经验要丰富的多了,早就向后退了一步,让他只能浅浅地揪住一点衣襟,却无法构成任何的威胁。
赵佶被掐的喘不过气,又无法回掐宋歌,吃了大亏,哇哇大叫。
直到这时,在场的大臣们才回过神来,他们都没见过在大庆殿里,这样就能打起架来大臣和王爷,都目瞪口呆,呆呆地看着,直到听到赵佶哇哇叫,才想起该上去劝架了。
于是,章惇、蔡卞、曾布等冲了上来,有的拉宋歌,有的拉赵佶。
在两人被拉开的刹那,宋歌施展了他的绝技撩阴腿,趁着混乱,重重地踢了一脚赵佶的裤裆。这只臭鸟到处乱钻,今日也吃了苦头。
赵佶被踢的额头青筋暴突,疼痛难忍,在被大臣们拉开之后,捂住裤裆趴在地上直打滚。
这个变故,看的所有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以。只有宋歌暗自发笑。
向太后看到赵佶趴地上,过来询问,“佶儿,你怎么了?”
赵佶喊道“痛,痛……”
向太后又问,“哪里痛?让为娘的看看。”
赵佶指着自己的裤裆,“这里,这里痛。”
向太后眉头皱拢,拂袖回到殿上。总不能让她这个太后,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去看赵佶的裤裆吧!
另外的大臣们看了,都叹气摇头,特别是一些举棋不定的大臣,都把摇摆的指针偏向了反对赵佶当皇帝的立场上。
痛扁赵佶 (1)
向太后淡定之后,对于这样失控的场面,很失望也很无奈,“蔡大人,你扶端王到殿后休息一下吧。”
蔡卞虽然是一朝副相,但是太后指名让他扶端王,心中依旧美滋滋的,寻思着太后是把自己摆在了心中第一的位置,而且现在为端王多做点事情,将来端王登基,自己的好处就多了去了,急忙应了一声“是”,走到赵佶身边,扶起赵佶,往殿后走去。
向太后不想再有什么变故,也不想再听废话,搞的心烦,直接说道:“如果大伙觉得端王不能做皇帝,那么,你们认为谁更有资格,谁又能把这个皇帝做好?反正,别的任何一个王爷,哀家都不支持!”她也火了,撂下句狠话,给反对派以下马威:我是太后,追随者一大堆,没有我的支持,看谁能玩转皇帝的位置?你们看着办吧!
此话一出,表示向太后已经不准备跟反对派讲道理,而是直接发号施令了!
章惇当然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前头的对抗,虽然激烈,但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大家至少也属于君子之争吧,如果一方说服一方,那么,另一方也应该同心合力,辅佐新的皇帝。
不管将来是否还要明争暗斗,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现在好了,向太后直接把话给讲绝了!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何还要反对的话,就连表面上最终的和解,都没有了。其实,这就等于是生死决裂了,政治上的分歧,最终不能统一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流血和死亡!
章惇思虑良久,咳嗽一声道:“太后,微臣等所议,无非是希望大宋江山万年稳固,繁荣昌盛,皆出于一片忠心。”
向太后冷笑一声,对章惇道:“哼,这些年来,你章惇心狠手辣,排除异己,天下谁人不知?不是曾大人点破,哀家还不知道你居然有曹操的野心!”
臣与臣之间的狗咬狗,什么话都可以讲的出来,现在向太后作为国家的主人,对大臣这样说,无疑直接把章惇定性为谋反的大罪!也就是说,在她的心里,已经把章惇定性为大逆不道!
章惇惊愕万分,他没想到一向沉稳的向太后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急忙跪地说道:“臣之忠心,可鉴日月,若太后怀疑臣有不轨之举,臣当立即自去职位,告老还乡!”
向太后冷冷说道:“随你!”
其实,这是两败的局面。这样决裂,即使赵佶做上皇帝,面临的困难,无法想像。
但是,向太后不管了,先把皇位拿下再说,将来面对的困难,希望端王做上皇帝之后,能够立即改正不良恶习,把全部心思放到朝政中来,慢慢扭转过来。
痛扁赵佶 (2)
宋歌可不愿看到这个样子,如果反对派的老大章惇撤离了,那么反对派立即分崩瓦解,这些忠心的老家伙,估计大部分都得卸职归家,那么整个大宋朝立刻就垮掉了半边。
他宋歌到京城中来,提醒哲宗赵煦赶快立储,本是出于好心,为了国家稳定,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外族侵略。现在倒好,哲宗皇帝把忠臣都拉到了反对派的立场上,哲宗他自己却事先撒手人寰,而让这些忠臣都跟着灰飞烟灭,没能再为大宋效力。
如此一来,他宋歌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以赵佶做皇帝的能力,估计到不了金军来攻击,单就国家内部的矛盾,就能让大宋朝灭亡。那方腊,还有宋江之流,都在奔波着闹革命呢!
于是,宋歌不顾一切,又跳了出来,指着向太后大声喊道:“狗日的老太婆,你这是在作孽!”
老太婆!而且还是狗日的老太婆!!向太后活了五十几岁,可还从来没人当面叫过她‘老太婆’!今日不仅被人叫成‘老太婆’,还叫她‘狗日的老太婆’!
她差点当场眼窝子暴出血来,当即喊道:“来人,来人!快把这小刁民拉出去,砍头,砍头,砍一百次,不,一千次!”她气的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时,在大庆殿后休息了一会,感觉胯下小弟不怎么疼了的端王赵佶,听到太后的喊声,又冲了进来,“母后,怎么了?怎么了?”
向太后还在用手指着宋歌,“他,他骂你父亲神宗皇帝是狗!气死哀家,气死哀家了!”捂住胸口,喘着粗气,眼前一花,慢悠悠蹲了下去。
赵佶瞪眼看着宋歌,“姓宋的,你欺人太甚,本王跟你拼了!”握紧拳头,朝着宋歌冲了过来。
宋歌看着向太后的好戏,看她被自己气的眼睛发绿,胸闷气短,暗自高兴,并且听到老太婆说自己骂神宗皇帝是狗,当时还莫名其妙,随后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自己骂向太后是‘狗日的老太婆’,这向太后不就是被神宗日的吗,那拐弯抹角,神宗还真被自己骂成‘狗’了!
当然,宋歌可没想到骂那么远,他只是脱口而出而已!
当宋歌还在陷入自己的思维当中的时候,赵佶已经朝着他冲了过去,和他拼命。他没有注意,就被赵佶扭在了一起。随即,两人就滚到了地上,宋歌后背着地,摔的生疼生疼。
居然敢偷袭老子,太不是东西了!宋歌很生气,几下子就扭转了局面,骑到了赵佶的身上,挥舞着拳头,朝着赵佶的脑袋上不停地砸去。
大庆殿里,完全就乱套了。
有几个老家伙,去扶住向太后,为她顺气;
痛扁赵佶 (3)
另外几个老家伙,过来给宋歌和赵佶劝架。可是,大宋朝有个很古怪的现象,那就是商议朝廷大事,几乎没有武将参与的机会,比如现在这大庆殿中,都是一些年轻时就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时已是七老八十胡子花白的老头,就更加没有软弱无力。他们见到宋歌这流氓地痞似的打架方式,哪里还敢靠近?一不小心,一拳头砸到自己,岂不是小命都丢了!因而,大伙只得站在边上,用嘴皮子劝解宋歌,“不要再打了!”“停手,别打了!”“快快罢手!”……
嘴皮子劝君子有用,对宋歌,根本不起作用!他照样对着赵佶的脑袋,噼里啪啦地揍过去,揍的赵佶抱住脑袋,哇哇大哭。
赵佶此时终于明白,冲动是魔鬼,冲都要挨揍!
不知道这个事件之后,大宋朝的当政者,是否会考虑补员武将进来商议国家大事,至少有了武将在殿中,有人打架的话,劝架方便多了:大手一伸,拎起其中一个,丢到一边,一切完事。
很快,在宋歌的猛力攻击之下,赵佶的鼻孔,眼角,都流出了血——
立刻登基 (1)
宋歌打了许久,手也打酸了,看到赵佶血流满脸,又听见他哇哇大哭,哭声逐渐由高昂逐渐转入低沉,心中一软,寻思着也该结束了,暂时没必要把赵佶打死。
于是收起手,从他的身上爬了起来,口中骂道:“老子今日高兴,饶了你,以后还敢横,没这么便宜你!”
边上这群老头看到宋歌收手,急忙围了上来,拦在了两人之间,把两人分开,算是劝架成功。
可是赵佶吃了大亏,又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哪里就肯服输?在蔡卞、曾布等把他扶起来之后,他感觉到了依靠,伸长脖子,朝着宋歌,猛吐了一口唾沫,“你个小刁民,本王爷迟早要了你的命!”
这唾沫虽然没吐到宋歌的身上,却吐到了宋歌的心坎上,今日之事,无法完结啊,如果向太后、赵佶安然无恙,那他自己可就遭殃了!至少,要打的赵佶服气,让他答应上放过自己,然后伺机跑路。
于是,宋歌甩开拦住他的几个老头子,窜了过去。
赵佶见宋歌又过来打自己,立即吓的脸色大变,做出万分惊恐的表情,再加上刚才的血还没擦干净,哪里还有以往翩翩少年的模样,活脱脱一副死鬼的样子。
宋歌一把抓住赵佶的衣领,猛地一拉,就把他拉翻在了地上,连带着蔡卞、曾布都拉的趔趄,差点摔倒。
然后,宋歌快速朝着赵佶摔倒的地方奔去,看到边上的蔡卞、曾布一副站不稳的样子,抬腿在他们的屁股上,每人赏了一腿,把他们踹翻在地,然后跳过去骑到了赵佶的身上,左右开弓,又猛打了十几拳头,打的他的脸上仿佛开了染房,红黄蓝青紫,各种颜色都找的到,这才问道:“怎么样?爽不?”
赵佶还要嘴硬,“小刁民,你狠,你就打死我,你打不死我,我就弄死你!”
“狗日的,你学完灰太狼,又学镇关西,那好,老子就打死你,你这种祸害,到了地狱,也没人同情。”提起拳头,又挥舞着往赵佶头上招呼过去。
向太后刚才被宋歌的话噎的一口气顺不过来,现在已经好多了,听到儿子赵佶在哇啦哇啦大哭,站起了要过去帮忙。
这时候,大庆殿内乱成一锅粥,十多个老头子都是磨嘴皮子的家伙,没见过这么打架的,正不知所措。他们见到宋歌这小伙子拳头很硬,哪里敢上去拉架?他们也想不到,向太后一个女流,会走进去帮助赵佶,因而当他们看到向太后来到宋歌身边,把鸡爪老树皮似手揪住宋歌后背衣领的时候,都吓的脸上刷白。
果然,不堪想象的事情发生了!
立刻登基 (2)
宋歌感觉到背后有人揪住自己的衣领,他正打的兴起,也不管是谁,抬起手臂,猛地一甩。向太后是个老太婆,也就七八十斤的分量,哪里经得起宋歌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这么猛力的一甩?
她就像一根轻飘飘的羽毛,仿佛飞了起来,“碰——”,穿金戴银的脑袋,和大庆殿中的雕龙玉柱,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当然,后果和普通百姓一样,红色的鲜血,汩汩地猫了出来,老太婆披头散发,当场就晕了过去。
这下,在场的所有老头,都大声疾呼起来,“太后——”纷纷奔过去看向太后的伤势。
宋歌同时也意识到了刚才甩开的向太后,当即就停止了对赵佶的打击,回头去看向太后,可惜被老头子们围住了,看不见,心中寻思着:不知道这老太婆死了没有?早知道是这老太婆,刚才就应该更重一点,直接弄死她算了!省的她在这里唧唧歪歪,坏老子的好事!呃,只是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防卫过当之说?又或者无意致人死亡是否可以减轻罪责?
赵佶见宋歌放松了对他的压迫,又听到向太后受伤,又气又急,伸手猛地推了一把宋歌,把宋歌推开了,然后立刻翻身,爬着钻进了人群,来到向太后受伤的柱子边,看到向太后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大声喊道:“母后!你,你死的好惨啊!”扑在向太后的身上,哇哇大哭起来。
宋歌在边上一听老太婆死了,心中狂喜,这下,阻止赵佶做皇帝变的容易多了。他妈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处死?
赵佶身边的蔡卞,听到赵佶这样哭嚷,急忙蹲下身子,扶住赵佶,轻轻说道:“端王,太后还有气息,你不要这样压住她的胸口,太后无法喘息!”
赵佶一愕,扁了扁嘴,“怎么不早说?”变换了姿势,把向太后抱在了怀里,失声痛哭,“母后——”然后转头对蔡卞说:“快啊,快去叫太医。”
蔡卞说:“曾大人已经去叫了。”
宋歌听到老太婆没死,刚才兴奋的心情,顿时冷了半截,这狗日的死死老婆,小命还挺长的啊!
紧接着,曾布回到了大殿中,身后跟着刚才那两位御营兵。曾布指挥道:“就是这小子打了太后,快抓起来,拉出去,直接拖到南熏门外斩首示众。”
两名御营兵,过来揪住宋歌,往外拖去。
韩忠彦见了,急忙拉了拉身边的首辅宰相章惇的衣袖,章惇回头,看到宋歌被士兵制住,急忙喝道:“放肆,老夫不是让你们不要进来了吗?怎么又闯进殿来?”
这两名御营兵,简直比风箱中的老鼠还要受气,已经完全不知所措,其中一个胆子稍大,嗫嚅着说道:“是……是曾大人……叫我们进来,进来的。”
立刻登基 (3)
章惇毫不客气,“难道老夫的话不作数,而要去听他曾布的话吗?”这殿中,除了向太后,就是章惇的官职最大,现在向太后昏迷不醒,那当然是他章惇最牛。
两名御营兵面面相觑,慢慢地放了宋歌。
曾布也很窝火,老子好歹也是枢密使,是整个大宋朝武职里面最牛的官职,说话就这么不顶用?而且他其实在职务上和章惇是同一品级,且直接受制于皇帝,根本不受章惇管制,只不过因为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在国家地位上没有章惇牛气而已。此时,他寻思反正已经闹翻了,也不再客气,大声喝道:“老夫是枢密使,你们是军人,受制于枢密使,怎么去听他一介文人的狗屁废话。”
两名御营兵没办法,又把宋歌给捉了起来。
章惇又瞪眼,准备再次对两名御营兵吼叫。
宋歌看的心烦,说道:“算了,你们罗里罗嗦,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
章惇、曾布,还有这两名御营兵,都转眼看着宋歌。
宋歌道:“两个方案:一、章大人和曾大人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二、你们两个御营士兵,都不要听那两个老头的话,自己决定怎么做就怎么做。”
两名御营士兵听了,一致说道:“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说完,放了宋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殿。对他们来说,这殿中的人都是大爷,包括宋歌,他们谁也得罪不起。现在这场面,他们做什么,都要惹火烧身,还不如不做呢!
宋歌看着这两名御营兵离去,对章惇和曾布耸耸肩,暗自发笑。
章惇和曾布面面相觑,继而相互瞪眼,眼中流火,仿佛两头老公牛,看来,还真有对决的意思。
宋歌走了回来,从两人身边过去的时候,说道:“是男人,就打一架。”但是,这两个老男人,做了一辈子文人,要让他们打起来,几乎比登天还难,他们相互对视,只是蓄一蓄气势而已。在宋歌走过去之后,他们就停止了对视,转而去看向太后。
曾布挤进人群,来到向太后的边上,对痛哭着的赵佶说道:“我已经吩咐殿外的太监去叫太医了,很快就到。”
这时,向太后仿佛灵魂转世,突然睁开了眼睛,很像恐怖片里的突兀鬼眼,“不用太医了,哀家没事。”然后霍地站了起来,用强硬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口气说道:“哀家决定,今日午时即为端王举行登基大典!”
章惇等人听了,立即喊道:“太后不可啊!此举势必造成国家混乱啊!”
向太后根本不顾这些人的反对,对曾布道:“曾大人,立刻下令,命禁军三万,前来保卫皇宫,防止生变。”她防止的是这些个朝中大臣的阻挠。
立刻登基 (4)
曾布接受命令,大声回答,“是!”大步走向了殿外。
向太后立即又对蔡卞说道:“蔡大人,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参与并朝贺新皇登基大典。”
蔡卞得令,也往殿外走去。
但是,曾布和蔡卞,都没能走出大殿,他们被宋歌给拦住了。
宋歌一手一个,从背后拉住他们的衣襟下摆,威胁道:“谁向前一步,我就用拳头打爆谁的脑袋!”
蔡卞、曾布寻思着自己的脑袋经不住这年轻人的一拳,颤颤地不敢前行。
向太后瞪眼看着宋歌,目眦尽裂,大声呵斥,“反了——”然后伸手指着宋歌,疾呼道:“任何人只要杀了这姓宋的,封万户侯!”
死而复生 (1)
话说此时此刻能混进这殿中的,都已是大宋朝的核心官员,哪个没有什么爵位高官?大伙都已经不大在乎封不封侯了,因而,他们对于向太后喊出的奖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