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宋府后花园,方珍被安排在后花园的一间厢房里,和宋歌住在边上。
宋歌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胆怯地回答:“我叫方珍。”
宋歌又问:“今年多大了?”
女孩略带戒备地说:“十四。”
“哦,你就先在这里住下吧!”
“多谢公子。”
“好吧,不早了,睡吧!”
说完,宋歌转身离开了客房。
女孩看着宋歌的背影,心里莫名地涌出一丝淡淡的惆怅和失落——
乱闯官衙
县衙。
知县牛万昌一早打发了几个告状的刁民,回到后衙,搂着暴牙小妾寻欢作乐。
一个家人进来禀报:“南街宋歌宋公子求见。”
知县小圆老鼠眼转了几圈,寻思:他来干什么?宋老头还时常送几串钱来,这宋小鬼可什么也没孝敬过。但是宋家也是鄞县大商家,不好随意得罪,吩咐家人道:“有请。”
宋歌见到知县,没有拐弯抹角,简单寒暄之后,直接说道:“知县大人,今年,鄞县将会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而且秋后蝗灾泛滥,届时民不聊生,还请知县大人做好水利、灭蝗、赈灾的准备。”
牛知县看了宋歌的话,感觉像个冷笑话,看了看宋歌,又没有看出开他玩笑的意思,就说道:“这下半年还未到来呢,宋公子不会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吧?再说今年开春虽有旱情,但并不严重,我们鄞县富庶之地,并没有影响百姓的生活。为了尽快减低灾情,本官已请术士做法求雨,想必不久之后,就将天降甘霖,旱情很快就会过去!”
作为知县,居然如此迷信!宋歌很不高兴,愠怒地问道,“知县大人是不相信宋歌的话啰?”
牛知县毕竟是一县之主,哪里容得了小民对他的愤怒,心中也不爽了,话中蕴含火气,“不是本官不相信,而是宋公子的话不着边际,毫无根据,让本官无从相信。”
宋歌火大,伸手抓住牛知县的衣领,大声说道:“也就是说,你作为本县父母官,对于今年的灾情,不准备做任何预防?”
宋明在边上万分着急,哪里有这么跟知县大人说话的百姓?见到宋歌居然抓住知县大人的衣领,吓的魂都飞掉了,急忙上前挽住宋歌的手臂,“少爷,少爷,不可,不可这样啊!”
宋歌不得已,气呼呼地放开了牛知县。
牛知县已经气的鼻孔喷火,整了整衣冠,对宋歌说道:“哼,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都已到位。本官知道该怎么做,就请宋公子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教本官怎么做了!”
宋歌冷哼一声,说道:“到时候民不聊生,饥民暴乱,社会动荡,你负担得起吗?”
“本官自会处理,送客!”牛知县拂袖而走。
……
从县衙出来之后,宋歌火气上头,直奔府衙而去。
宋明在背后不停劝告,宋歌根本听不进去,他一片好心,居然被这么一个狗屁知县取笑,他不甘心,他要到府衙,直接跟知府大人说明这件事情。
来到府衙门口,大门虽然开着,却不得进去,两个管门的差役挡住了宋歌的去路,“宋公子,知府大人正在升堂,无事请不要进入。”
嗯,居然认识我?宋歌一愣,看来,这府衙以前自己是常来的,但是为何会和知府大人闹出矛盾来呢?昨晚回家太迟,忘记跟家人打听打听了。不管了,先进去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再说,以往的矛盾,以后再说。
“不要拦我,有事,很大的事情!”宋歌说道,就要往里闯去。
差役拿起棍子拦住宋歌的去路,说道:“宋公子可别为难小的,你要是告状,请拟好状纸,递到知府大人那里候审。如果私事,你应该知道知府大人的习惯,午后才会客,因而请午后过来,并递上名帖。”
“靠,这知府很大的名堂啊!”宋歌在县衙里窝了火,心中很不爽,必须到知府大人那里说清楚了才舒畅,于是指着两个差役的鼻子说道:“耽误了要事,你们两个小混蛋担当的起吗?”
两个差役还从来没听过有百姓这么说知府大人的,面面相觑,伸伸舌头,为难地站在门口,放宋歌进入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左右为难。
这时,一伙百姓议论着从府衙里面走出来,背后,几个官员跟着,当中之人身着朱色官服,正是庆元府知府大人宗泽。
两个差役看见知府大人出来,急忙过去禀报,“知府大人,宋公子说有要事,非要闯进府衙,面见大人。”
宗泽这才注意到了宋歌、宋明站在府衙门口,说道:“他一个纨绔,能有什么要事?”说话居然毫不客气,直接藐视宋歌,显然对于以往的矛盾,心中仍然存在芥蒂。
宋歌已经看见了这几个来人,当中之人四十来岁,身着朱服,气宇轩昂,英气勃勃,一看就是个不凡之人,显见这就是知府大人了,于是立即喊道:“知府大人,今年庆元府将有大灾难!”
宗泽听了宋歌的话,笑着说道:“呵呵,宋公子,听说你这些日子变了样,在本府看来,没什么变化啊!依旧不着边际,鬼话连篇啊!”
较量知府
他.妈的,这狗日不仅侮辱我,还调戏我呀!
宋歌一脸郁闷,看来,这家伙也不会相信我的话,怎么办呢?
管他.娘的,反正又不关我的事情,明天把家财一聚,估计宋家弄几十万贯出来没问题,卷起铺盖一走了之,先跑到大宋都城汴京瞧瞧,汴京还有二十年的平安可以混,靖康之变之前跑路,手里有钱,还怕什么?
不行!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知道天灾将至而不为,实在愧对天地。说不定老天把老子穿越过来,就是让我帮助百姓度过这个灾难的!
宋歌腆着脸,自我意淫了一把,感觉地上的影子似乎也高大了起来。
嗯,不管怎样,总要努力一把!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圣人传下来的真理,要学习要实践。
虽然知府大人不一定肯相信,但还是先要把今年的灾情讲出来,讲不讲在我,信不信由他。
于是,宋歌站直身子,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道:“知府大人,今年庆元府将会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旱,而且秋后蝗灾严重,这场灾难,将会使庆元由富转贫,几十年无法得到恢复。”
宗泽听宋歌说的一本正经,不由得盯着宋歌的眼神凝视了一会,虽然宋歌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但是,他实在无法弄明白宋歌这无来由的预测,于是说道:“宋公子难道闯进府衙,就是要跟老夫说这个没有丝毫眉目的事情吗?”
“没有丝毫眉目?你是说我乱说啰?”宋歌问。
“可以这么说吧!”
“你也不相信我?”
“至少在宋公子没有说出确切理由之前,我不能相信!”
靠,当我开玩笑啊!
宋歌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了,纵身跳了过去,指着宗泽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狗官,你拿整个庆元府百姓的性命开玩笑,不配做知府!”
宗泽身边的府衙捕头立即一个擒拿,反手制住了宋歌。
宋歌被整的像老牛犁地,关节、手腕都被捏的很痛,但口中不服软,“狗日的知府,你不是好人,恶有恶报,你有报应的!”
宗泽皱着眉摇了摇头,示意王捕头放了宋歌。
宋歌动了动关节,摸了摸手腕,傲然站立,冷眼看着宗泽。
宗泽欣赏地看了看宋歌,语重心长地说:“宋公子,本府佩服你的勇气,但是,本府告诉你,你说的是不着边际的未来之事,若要本府相信你,你总要拿出依据来吧。你知道你说的这些,会带来什么后果吗?祸乱百姓,引起恐慌,制造混乱,该当何罪?若凭你的一句话,本府就让整个庆元府都大力抗旱、治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你知道吗?而最后若是你的猜测出错,这场闹剧将会是怎么样的荒唐,你又知道吗?估计千百年之后,人们还把它当作一个笑话,笑本府的无知和无能。”
宋歌被反驳的无话可说,是啊,这么大一个庆元府,怎么能凭自己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劳民伤财的大事呢?
此时,即使宋歌说自己是后世穿越过来的,看过后世的书籍,了解这段历史,估计也会被当成神经病,无人理睬。
“我没法证明,但是我告诉你,我说的都是真的!你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你看着,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宋歌失望地走出了府衙——
宋歌离开之后,宗泽问身边的书生,“宗厚,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宗厚说:“小子信口雌黄,不可相信。”
宗泽却说:“可是,我却隐隐有些相信他!”
这时,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款款出现在宗泽身边,轻轻地叫唤了一声,“宗叔叔。”
宗泽捋了一下颔下长须,说:“霞儿,你来了。”
顿了一会,这个叫霞儿的女子问道:“他,来干什么?”
“也没什么事情。”
“哦。”女子欲言又止。
“从这小子的眼神看来,确实是转了性子了!”宗泽似乎说给霞儿听,又似乎自言自语说道。
方腊之妹
宋歌郁闷,叫上宋明一起,回到府里,摆了摇椅在后花园里,叫来方珍弹琴唱歌,闭目养神。
琴声悠扬,歌声动听,仿佛把宋歌的心思带向了遥远的二十一世纪……
在那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人民币的大学生,生活在有钱人的阴影里,即使性格倔强,但依旧被人看不起——
在这里,我家财万贯,用不完的钱,何事办不成?灾情一定会来,官府不管,难道我就不能自己来做?难道活人还要被尿憋着不成?
突然,宋歌睁开了眼睛,对宋明说:“明哥,你帮我去准备十个能够装米的大仓库,不,越多越好,起码要能装的下十数万石的大米。从明天开始,宋记米行不再出售大米,改作收购大米,就按现在市场上最高的价格收购!”
“少爷,你这是干什么?”宋明惊呼起来,不可思议地看着宋歌。
宋歌说:“你只管去做就是了!”
收购十数万石大米,宋家岂不是要倾家荡产了?!
宋明当然不能轻易去做,他以为是宋歌在府衙碰壁后的冲动,极力说服宋歌放弃这个念头,“少爷,即使今年大旱,我们宋家也不愁吃穿,何必去收购大米呢,最多,宋记米行不再出售大米,留下来自己吃用,那也足够吃三五年了!”
“让你去做就去做,怎么那么多废话!”宋歌跳了起来,对着宋明暴吼一声,随即感觉火气太大,搭手在宋明的肩膀上,轻轻地说道:“明哥,我做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我们宋家,今年的灾情百年一遇,波及整个庆元府,我要做的,是希望整个庆元府,至少是鄞县的百姓能够度过这一关。”
在这种关系到宋家存亡的大事上,宋明还是把心中的话说了出来,“少爷,单凭我们宋家,即使储存几十万石大米,对于整个庆元府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宋歌说:“你去做就行了!”
“这……”宋明仍然犹豫不决。
宋歌不让他说下去,“明哥,快去做吧。还有,明天我想去一趟宋家庄,洪护院陪我去就行了,你做手头上的这些事情吧。”
宋明非常无奈地点头,“是,少爷。”内心难以接受宋歌的行动,转身慢慢地走离后花园。
宋歌对着宋歌的背影,突然高声说:“明哥,相信我,宋歌不是一个胡来的人!”
宋明听到宋歌的话,内心仿佛突然坚定起来,步伐也坚定了起来,虽然他并不知道少爷这样做到底是什么目的。
看着宋明消失在月拱门之外,宋歌慢慢地坐回了摇椅。
方珍拨动琴弦,却被宋歌伸手阻止了。
宋歌轻轻地问道:“方珍啊方珍,你觉得我做的对吗?”
方珍说:“少爷……”
“你不是宋府的下人,别叫我少爷,叫我宋公子吧。”宋歌打断说。
方珍芳心暗喜,轻轻说道:“宋公子是个好人,做的事情肯定也是好事,当然是对的。”
宋歌笑了,开心地笑了,“方珍你真会说话,但愿我没有做错。”内心说道:这可是冒着宋家倾家荡产,冒着自己可能变成乞丐而做的事情,当然不能做错!然后用拳头轻轻地敲了敲额头,“唉,这两日感觉特别的累。”
方珍又说道:“宋公子做的肯定不会错。珍儿再为宋公子弹唱一首吧,宋公子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宋歌说:“算了,你就陪我说会话吧。你是哪里人?怎么会到万花楼的?”
方珍听宋歌问起她的身世,眼圈红了,“珍儿本是睦州清溪县人氏,父亲在漆园里做长工,五年前的元宵节,哥哥带着珍儿到清溪县城看花灯,珍儿不小心和哥哥走散了,被人贩子拐骗了,转卖数次之后,被卖到了鄞县万花楼。凤姐教我弹琴唱曲,要把我培养成万花楼的头牌。珍儿上个月已满十四岁,凤姐就催叫我接客。幸亏宋公子相救,不然珍儿就沦落成烟花女子了!”
宋歌叹气说:“唉,真是可怜。珍儿,你还知道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吗?等过几天,我派人送你回去吧?”
珍儿说:“我……我不想回去。”
宋歌问:“为何不想回去呢?”
“珍儿愿意终身服侍宋公子。”方珍咬着嘴唇,满脸通红。
宋歌笑了,伸手托起方珍的下巴,慢慢地说道:“别胡说,你是落难之人,我又怎么会趁人之危呢?”
方珍急忙说:“是珍儿自己愿意的,珍儿愿意做公子的一名小妾,服侍公子。”
宋歌摇摇头说:“那这样吧,你把你家以及家人的情况告诉我,我派人先去打听打听,有消息了,让你的家人来接你回去。”
方珍委屈地说:“宋公子,难道珍儿不好看吗?”
宋歌说:“别净说瞎话,你才多大啊?牙口都没长齐,就想着服侍男人了。”
方珍的皓齿在殷红的嘴唇上咬出了血印,“女子十四即能侍奉男人了。”这个女孩,年纪虽小,却经历灾难,命运多舛,现在她似乎抓住了一根幸福的稻草,怎么也不肯放弃?
在这样一个时代,肯这样说的女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宋歌也被她的执着所感染,说:“那你就先在宋府住下来吧!”
方珍万般无奈,只得说道:“是!”眼眸里,却悄悄地落下泪来,她看的出来,宋歌并不想要她。于是,她说道:“宋公子,珍儿被拐的时候还小,记不得了父亲的名字了,珍儿只记得哥哥的名字,他叫方腊。”
“方腊!”宋歌弹簧似的跳了起来,双手握住方珍的两只手臂,“你说你的哥哥的名字叫做方腊?”
“痛,宋公子弄痛珍儿啦!”方珍莫名其妙,不知道宋歌为何这么激动,遂点了点头道:“我的哥哥的名字是叫做方腊!”
方腊可是一代大神!宋歌岂可任意错过?
在宋歌的心目中,方腊可比宋江之流牛逼多了。
于是,宋歌安顿方珍继续住下来,并立即派人去睦州清溪县寻找方腊。
这样的大神,先找过来见识见识,看看到底长什么样子,是青面獠牙还是三头六臂?然后忽悠忽悠,看看能不能为自己所用?要是收在身边,随时听候指挥,那就真是太爽了!
储水防旱
一觉睡醒,一天又过。
一大早,宋歌立即叫上洪勇陪同,并带了来财来福两个贴身家奴,四人一同前往宋家庄。
宋时商人都有置田产的习惯,一方面,也算是一种投资,另一方面,商人社会地位低,而且不能科考,不能参军,通过对农业的支持,也是提高社会地位一个方式。
宋家四五十年前买了这个村子,更名宋家庄,在鄞县县城西北,是一个庄前水田,背后靠山的村庄。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庄里近一半人家都是宋姓。
四人骑着快马,半个多时辰就到了宋家庄。
洪勇带着宋歌,直接去了庄主宋老牛的家,宋老牛不在家,屋里却蹿出一只大黄狗,对着宋歌狂吠一通。
“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清是谁来了,就知道乱叫!”洪勇飞起一脚,把大黄狗踢的老远。
大黄狗“呜——”声低鸣,远远地怒视着眼前的这伙陌生人。
这时,屋里走出宋老牛七八岁的小儿子宋小四,他看见洪勇,叫道:“洪叔,你怎么来了?快来看,大黄生了只古怪的小狗。”
洪勇的家就安置在宋家庄里,他的老婆、女儿都在庄里居住,他偶有休息,都回到庄里走动,因而宋小四认识他。
洪勇对宋小四说:“小四,快去把你爹叫来,就说少爷来了!”
宋歌说道:“别去叫了,洪师傅,不如自己去地里走一趟吧。”
于是,四人把马交给宋小四看管,一同走上山边的地里。
宋家庄庄主宋老牛五十岁左右年纪,正光着膀子在翻地,准备春种,远远看见宋歌到来,急忙放下锄头迎了过来,“哎呀,少爷到了!来,来,来,家里去坐。”准备把宋歌请回家里去。
宋歌说:“不了,不了,我们就在这地头上聊聊天吧。”
宋老牛嘿嘿笑着:“那就随少爷的喜欢。”
一伙人来到地角边,捡柴草从里码下屁股,坐着闲聊。
左右的干活的人们,看见庄园主人来了,都过来打招呼和问好。
宋歌就招呼大伙都坐下来一起谈话。
简单接触之下,大家都觉得少爷客气了许多,农村人无心机,很快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了。
不着边际地谈了一会儿之后,宋歌问庄主宋老牛道:“今春旱情挺重,庄子上的收成还可以吗?”
庄主摇了摇头说:“这些年,今年是最差的。”
宋歌说:“今年的旱情还将持续,可能要持续一整年,你们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
“不会吧?”持续一整年的旱情,宋老牛长这么大,也没遇到过。
宋歌说:“不管可不可能,都必须要有准备,有备无患嘛。”
“少爷说的对。可是,怎么准备呢?”对于这样一个乡野汉子来说,力气可以出,至于田地里的收成,就要看老天爷了。
“修水利,储水!”宋歌说。
宋老牛咧着嘴说:“这,我们可没有做过。”
宋歌问:“我刚才路过村前的时候,看见村前的小溪里还有淙淙的流水,这水是哪里流下来的?”
宋老牛站了起来,指着对面两山之间的山涧,说道:“这水就是汇聚了那两座山的水,然后流出来的。”
宋歌也站了起来,说道:“庄主,走,带我去看看!”
宋老牛说:“少爷客气了,叫我老牛就行了!”
宋老牛对宋歌是比较了解的,他也感觉到今天的少爷,与以往太不一样了,但是他一个老粗,也没细想,只管前头带路,顺着山间小路,往对面山涧走去。
很快,大家就又听到了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宋歌走在溪边,溪水时而急,时而缓,汇聚了一个个一二米宽的小水潭,潭里还有极细的小鱼在戏水。
顺着小溪一直走到山脚边,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水潭,足有三五米宽,一米多深。
宋歌停住了脚步,这里三面是山,只要把前面筑起来,就是最好的蓄水池,于是说道:“乡亲们,今年将会持续大旱,我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小型的蓄水水库,不知道乡亲们怎么看?”
宋老牛说:“可是,万一没有大旱,岂不是白费劲了?”
宋歌说:“怎么能是白费劲呢!你看今春发生旱情,要是有个灌溉的水库,就能增产不少,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
“嘿嘿,对啊,还是少爷想的远。我老牛支持少爷的决定,大伙一起干,一二个月也就能干成了。”宋老牛觉得少爷说的挺有理,立即表示支持。
其他村民也表示应该修建。
村里人就是爽快,直来直去,不像读过书的城府深的人精,怎么说都不肯相信!
宋歌挺满意,点头说道:“大旱很快就要开始,我们的蓄水水库不必做的很大,围起来能把山水积聚起来就行。这项工程明天立即开工,由宋庄主负责。另外,一切费用都由我出,每个参与修筑的人,都按照城里店铺的伙计工钱支付。”
大家伙听说有工钱,而且不少,反正春种快忙完了,哪个不乐意啊,都高声说道:“我要参加——”
宋歌大声说:“要参加的,晚上到庄主那里报名。大伙回去都跟邻居们说一说!”
大家欢呼雀跃。
宋歌又对宋老牛说:“庄主,我大致看了一下,晚上绘制一个简单的草图给你,你到前后村请一个懂建筑方面的师傅,过来帮忙。工钱双倍支付给他,但务必要造的结实牢靠。”
宋老牛说:“好的,少爷。明天我就去把王村老泥匠叫来帮忙,再叫人去赵庄多拉一些白泥土过来,这家伙拌匀了涂上,百年不坏。”
“那最好!哦,还有,别庄的人问你,你就说今年将要大旱,修筑蓄水库,至于他们各庄,愿意修筑最好,不修筑就算了,他们取笑也随他们去。”
“有数了。”
山豹幼崽
晚餐就在宋老牛家吃,虽没什么准备,但是老牛妻子收拾的各种乡间小菜,也非常可口,宋歌吃的津津有味。
饭间,宋小四又对洪勇吹嘘起他的大黄狗生了一只奇特的小狗。
说到这件事情,宋老牛也眉飞色舞起来,他对众人说:“我家这大黄啊,前段时间生了一窝小狗,一共四只,不想陆续全部死光了。这两天,它不知道从哪里叼来一只身上满是斑点的野兽崽子,带在窝里喂奶水。看样子,我估计是一条山豹的崽子。等会吃了饭,带你们去看看。”
洪勇说:“老牛兄,山豹可是凶猛的野兽,在我们这里可是很少出现。你确信是山豹吗?”
老牛说:“这我也不能完全确定,山豹的幼崽我也没见过,不过,和成年山豹比较像。小四,你现在就把那小崽子抱过来,让大家看看。”
宋歌听着,也来了兴致,问道:“山豹是什么动物?”
老牛说:“山豹是猛兽,与老虎斗都不落下风,而且山豹灵活多了,上树跟走平地似的!”
宋歌说:“那要是养起来,岂不是很危险?”
老牛回答说:“还不知道什么动物呢,等它长大一些,如果真是山豹,就斩了它,炖一锅吃了,肯定很补。”
这时,宋小四把那花纹斑点的幼崽抱来了,
洪勇看过,点头说:“老牛啊,的确像是山豹崽子,这要是养大了,一头大水牛都会立刻被掀翻,还是早点宰了炖了算了,趁少爷也在,让少爷也尝尝鲜。”
老牛说:“这么一点大,能有几两肉?”
宋小四听说洪勇要把它炖了,急忙缩回了手,嚷道:“才不能宰呢!”
大黄狗似乎也明白了洪勇的龌龊想法,也对着他呲牙咧嘴,发出呼呼的声响。
洪勇抬脚又要踢大黄狗,“这死狗,真瞎了眼了!老子改日把你也宰了炖吃了!”
大黄狗退后了几步,仍旧怒目而视。
宋歌伸手,对宋小四说:“小四,抱过来我看看。”
宋小四把山豹幼崽放到了宋歌的怀里。
宋歌看了看这个古怪的幼崽,全身灰色,布满白色花纹,身材流线型,的确不是狗崽子,只是耷拉着脑袋,一副病恹恹的模样,完全不像是一只凶猛野兽的幼崽的状态。
幼崽在宋歌的怀里,伸出舌头,轻轻舔舐宋歌的手掌,倒似乎与宋歌非常有缘的样子。
宋歌回应幼崽友好的示意,也伸手抚摸它的后背,幼崽似乎感应到了宋歌的友善,抬起头,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宋歌。
宋歌看到幼崽的眼神的一霎那,突然震撼,这忧伤的眼神,太像方珍的眸子里发出的那淡淡的眼神了!
“老牛,能不能把它送给我?”宋歌说道。
宋老牛倒很爽快,“少爷,你要你就带去好了,只是这家伙养大了危险的很。”
宋小四确不肯,大声说道:“爹,是我的,不行给他!”
宋歌笑着对宋小四说道:“小四啊,你刚才听见了没,这不是小狗,而是小山豹,长大了你爹要把它杀了!而我带去了,我会好好把它养大的!你以后有机会来县城,还可以看到它呢!”
宋小四思考了一下,说:“那……我家大黄还不答应呢?”
宋老牛说:“大黄和你最好,你跟它说一下就好了!嗯,这山豹崽子就让少爷带回去吧!”
洪勇在边上说:“少爷,这山豹养大了很危险的。”
宋歌说:“没关系,我去铁匠铺打条铁链子,楦在家里。”
洪勇说:“嗯,那也好。”
晚饭过后,洪勇回自己的家睡婆娘去了。
宋老牛给宋歌安排了一间干净的屋子过夜,那只山豹崽子也被带到了这间屋里。宋歌把它放在床上,它也挺调皮,一下在被子上打滚,一下又钻入被窝。宋歌逗弄了它一会儿,它就累了,蜷缩成一团呼呼睡着了。
宋歌叫宋老牛拿来一支炭笔,大致画了蓄水水库的草图。前面是梯形拦截坝,底下开一个闸门,对于经验丰富的筑房者,应该看得懂。
那时候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和稀泥垒砌起来的。
夜已深,宋歌仍然在和庄主老牛谈天。
宋歌说:“老牛啊,今年大旱,庄上尽量少种一点水稻,只在最低洼,水源最足的地方种水稻,别的地方能种其他作物的,尽量种其他作物。”
宋老牛回答:“嗯,好的!”对于宋歌所说的,他是完全相信的,没有任何异议。
宋歌又说:“老牛,预防蝗灾,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蝗灾很少发生,我们没有预防过啊。”宋老牛回答。
宋歌想了一下,说:“这样好了,从明天开始,每家每户都养几只鸭子,到时候能够吃掉一些蝗虫,不仅可以减低蝗灾,也能养肥鸭子。另外,你把庄子所有的裸露的地方,都种上植被,哪怕是野草也好,反正别荒着了,这样,蝗虫就难以产卵,难以繁殖。”
“哦,知道了,少爷。”
“还有,这种堤坝,要造成梯形的,质量一定要过关……”
……
当晚,宋歌就抱着那只山豹幼崽睡了一夜。
醒来之后,舒畅无比,走出门口,做了几个深呼吸,山村的空气就是清醒,伸个懒腰,无比惬意。却不曾想,脚底下跑出那山豹幼崽,站在宋歌面前,也伸了个懒腰。
宋歌看着它的怪模怪样,哈哈大笑。
本来,宋歌是准备今日回城的,但是,却被宋老牛拉住了。
原来,昨夜后半夜,老牛带着大黄狗去打了几只野兔和野鸡,一定要宋歌留下来吃野味。盛情难却,宋歌就答应了再住一天再走。
宋歌从小生活在山村,对于山村的山山水水挺有感情。
上午,蓄水水库工程开工,宋歌到现场看了一会儿。
午后,宋歌带着来福来财去了山边的小溪里捉小虾,半天下来,居然也捉了不少,晚上煮起来,居然有也有小半碗。
晚餐时,这半碗小虾,和着野味一起,也放到了餐桌上,下了老酒。
第二天,宋歌带着洪勇、来福、来财,还有那只山豹幼崽,回了县城。
无限收购
回到家里,宋歌抱着山豹幼崽,去了后花园。
后花园里,方珍正在桃树下弹琴,琴声悠扬,却还是带着那一份淡淡的却无法抹去的忧伤。几朵殷红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琴上,落在方珍的青丝上,落在浅绿的草地上……
“珍儿,看,我给你带来个伙伴。”宋歌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