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π型人-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分割忠仁、忠义这对连体婴儿而享誉国际的前台大校长陈维昭,大学时攻读的是医学系。
  天资聪颖的他参加完台湾的大*考后,就兴高采烈地与家人一同到埔里山上度假,玩到甚至忘记何时放榜。尽兴游玩了许多天,在埔里准备搭火车返家时,才在商店摆放的旧报纸上,看到放榜名单——他考上了第一志愿台大医科。
  完成医学系的7年教育后,他继续留在台大医院服务,再赴日本东北大学深造。一开始,指导教授并未指派明确的研究课题,仅要求他不断替病人抽血及化验。
  陈维昭在赴日进修前,已升任总医师的职位,具有相当的资历与经验。然而到了日本后,竟然只从事技术员层级的工作,没有进行任何高深的医学研究,让他深感无奈。
  “教授为什么要让我做这么无聊的工作呢?”他有些抱怨,但并未亲自向教授表达不满。
  他仍天天忙着帮病患抽血及分析,在经过一段长期的化验工作后,他注意到一个奇特又有趣的现象。
  他发现有的病人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极低,甚至低到让人怀疑是否分析错误。但反复检验后,确认结果是正确无误的。
  他经过一番细心观察及审慎评估后,推导出如果给予患者较高的热量,会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使得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随之降低。
  虽然他的判断言之有理,但仍欠缺强有力的证据。他为了验证上述推论,便进行动物试验,在狗身上打点滴。“狗会乱跑乱动,如何帮它打点滴呢?”这个问题让聪明的他伤透脑筋。
  最后他想到让狗穿上一件特制的“狗背心”,再将点滴固定在背心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动物试验的结果证实上述推论完全正确,于是他顺利完成论文,取得博士学位,为自己站立起π型人的第一只脚。
  最有价值的投资
  带着烫金的博士毕业证书,陈维昭返台继续在台大医院服务。
  台大医院人才济济,汇集全台湾最顶尖的医疗精英,但因当时制度未臻完善,社会上一直存有“一流人才、三流管理”的议论。为了大幅改革管理体制,院方选派陈维昭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院管理。
  “到底要不要出国呢?”他考虑良久,最后毅然决然做了决定。
  他第二次出国进修时,已将近50岁。
  年近半百才攻读第二学位,其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陈维昭并没有以年龄作为借口,仍与年轻学生一样拼命苦读,全力以赴,部分科目甚至还拿到全班最高分。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终于顺利取得医院管理学位,为自己站立起π型人的第二只脚。
  因为他具有双学位、双专长,加上过去在院内表现杰出,二度返台就职的陈维昭成功获选为台大医学院院长。
  接着他又因管理医学院的绩效卓越,当选为台大校长,为台湾的大学教育开创一个崭新的格局。
  他曾提到,管理大学与管理医学院其实存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没有那段无聊的抽血训练及那件“狗背心”,陈维昭不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取得医院管理的第二学位,他也不会升任台大医学院院长,日后也不太可能获选为台大校长。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提升价值的自我成长规划(2)
50岁那年赴美深造、建立第二专长,是陈维昭最有价值的投资,为他的人生带来难以估算的有形及无形收益。
  彼得原理
  看完陈维昭校长的成功故事后,让我们回头思考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
  前文曾提到,格鲁夫是一位具有先知卓见的企业管理者。在他的《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一书中,谈到著名的“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系统阐述了上班族升迁的状况与机会。只要用心做好工作,就会受到上司赏识,被提拔至更高职位。在高职位上,仍然全力以赴、认真工作,就会再次受到上司赞许,升迁至下一个职位。在这种正向循环下,就有机会持续晋升,直至最高职位。
  刚就任职位A时,经过短暂的适应期,终于熟悉工作状况,自身的实力得以充分发挥,顺利创造出良好绩效,故薪资亦水涨船高,进入“薪资快速成长区”。
  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因自身能力及体力未必能适应环境的迅速变迁,业绩表现不如以往,薪资仅获微幅调升,故进入“薪资缓长区”。
  最后,如果工作实力或专业技能没有进步,业绩也乏善可陈,对公司的贡献度无法超越所获得的薪资,则薪水不再有实质的提升,故进入“薪资停滞区”。
  期望自己的薪资持续快速成长,避免进入缓长阶段,就必须在步入“薪资缓长区”前,乘坐 晋升的电梯,进入第二条上升曲线,在新职务、新工作上,充分发挥所长,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以争取加薪的实质奖励。
  π型人的自我成长规划
  如何打造通往第二条上升曲线的晋升电梯呢?
  在职进修,让自己成为π型人,就是晋升的捷径。你可以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各高校的学位进修班等,多多学习对个人工作有帮助的知识与技能,以达成下列任一目标:
  学习第二专长——能与第一专长相辅相成。
  熟悉第二技能——可与第一技能搭配运用。
  取得第二文凭——以弥补第一文凭的不足。
  涉足第二领域——以产生跨领域的增值效应。
  精通第二外语——以扩展英语以外的外语应用范围。
  建立第二视野——能摆脱单一视野的局限。
  达成上述任一目标,即算是标准的π型人。趁着尚在“薪资快速成长区”时,及早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好准备,让自己得以快速加薪。
  彼得原理说明,人人都有晋升的机会。当你的“工作价值”及“能力价值”大于原有职位要求时,即可能被拔擢至下一个更高职位。反之,当你的“工作价值”及“能力价值”等于或小于原有职位要求时,升迁的机会自然是微乎其微,甚至还有突遭解雇之风险。
  陈维昭当初若没有培养医院管理的专长,或许终其一生,只能单纯当个医生,没有机会挑战更高的职位,肩负起重责大任。当他建立起医院管理的第二专长后,等于立刻搭上晋升的电梯,荣任医院高级管理职位,并因此成为最高学府的校长,在人生的第二轨道上大放异彩。
  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价值”及“能力价值”,你是否也应该开始认真规划,思考如何让自己也成为一位π型人呢?
   。 想看书来

双专长双领域的完美搭配(1)
——趋势科技陈怡蓁的营销奇招
  “双效合一”的π型人较“单效”的I型人,具备两倍的专长能力。
  横跨双领域的π型人较仅踏单领域的I型人,拥有两倍的挥洒空间。
  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
  比尔·盖茨在年轻时创立微软公司,成为信息科技产业的巨人。
  他在亲自撰写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一书中说:“我在19岁时,就察觉到未来的面貌,并且把它当成我的终生事业,结果证明我是对的!”他还说:“活在这个时代是件美妙的事。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充满各式各样做事的机会。”
  成为π型人,你将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也更有能力抵御职场风暴。
  陈怡蓁的中文与营销
  使用电脑的人最怕自己的电脑误中病毒,唯恐被黑客植入木马程序,轻者资料遭窃,重者多年的工作心血将凭空消失。
  趋势科技公司是张明正、陈怡蓁夫妇所共同创立的。这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提供的防毒软件,为电脑使用者筑起高大的防火墙,抵御黑客入侵电脑中的重要信息。
  这原本是一家家庭式经营的小公司,但是后来竟然可以迅速成长,甚至在日本上市,进而成为跨国巨型企业。这家公司的骄人成就,除了应归功于创办人张明正的专业技能及过人胆识外,妻子陈怡蓁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亦是功不可没。
  陈怡蓁大学读的是台大中文系,中文是她的第一专长。毕业后,她曾在《天下杂志》担任编辑,也曾任惠普公司营销部门的特约编辑,帮忙翻译文稿,采访客户,撰写成功案例。这是她接触高科技营销领域的开始,因此发展出自己的第二专长。
  自此之后,她的第一专长与第二专长就在职场上交互激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张明正的血液里充满变动因子,壮志在胸的他一直想在电脑资讯产业大展身手。他排除万难,倾一己之力,在31岁生日当天创办了趋势科技公司,他的妻子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号员工,也是最廉价的员工。
  当时有家公司想出高价购买趋势科技所开发的“保护锁”装置。张明正原本无意出售,但他后来考虑公司在草创时期需要足够资金运作,最后决定忍痛割爱。  就在下定决心要出售技术时,竟然发现该装置只有产品,却没有任何技术手册,故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完成交易。
  “到底要由谁来写这个手册呢?”中文系毕业又曾任杂志编辑的陈怡蓁,成了最佳人选,一肩扛起这份重任。
  她详细汇整该技术的相关重要说明文件与资料,在日夜赶工努力下,终于完成一本厚达400多页的技术手册,顺利达成技术转移,也为自家公司赚进珍贵的第一桶金。
  之后,公司开始积极研发防毒软件,设立全球最大的储存各式病毒的资料库,业绩迅速直线攀升。陈怡蓁也从第一号员工升任为执行副总,负责制定新产品的营销策略,也积极准备将产品推向日本市场。
  “如何让日本人注意到我们的产品呢?”陈怡蓁思考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出奇招。
  她让青春可爱、打扮成护士模样的美少女,走在日本东京秋叶原著名的电器街上,向路人热情介绍趋势科技的产品;并摆放好几个写着J*a、Internet字样的蓝色大针筒,提醒消费者注意电脑防毒的重要性;又精心设计灰色拳师狗图案及病毒月历,吸引路人不由得驻足观看该公司的产品。
  她以特殊的营销方式,成功打开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知名度。亮丽的红色包装,一扫过去传统软件呆板的形象,让消费者眼睛为之一亮;包装背面加注防毒软件的详细资讯,以提升使用者的信赖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双专长双领域的完美搭配(2)
陈怡蓁独到的营销策略,成功地让趋势科技的防毒软件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也协助公司在日本顺利挂牌上市。
  文科出身的她,让生硬冰冷的科技产品得以充满人性、饶有趣味。她不受限于理科出身者的传统思考模式,而是注入活泼的创意,让公司获得更宽广的成长空间。
  事业有成后,陈怡蓁又回归到最心爱的中文上。
  她担任《天下文化》总编辑,广邀名家学者著书,并负责主编“文化趋势”丛书。在公司内部则转任首席文化长,思考企业文化本质,努力为员工创造更富弹性及创造力的工作环境,邀请专家名人讲述美学,也赞助昆曲《牡丹亭》(青春版)的海外演出。
  中文,丰富了她的人生,同时也帮助了她的公司。
  出类拔萃的双专长与双领域
  陈怡蓁的双专长让她在工作上如鱼得水,生活上亦是悠游自在,她的确也是一位典型的π型人代表人物。
  π型人的工作空间确实是海阔天空、任君遨游。
  以陈怡蓁为例,她的专长A是中文,专长B是营销;她的领域A是文化事业,领域 B是企业经营,而且她在这双专长、双领域中,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双专长与双领域的搭配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陈怡蓁的专长搭配领域的状况。
  专长A应用于领域A——将中文专长运用于文化事业时,她是杂志编辑,是文字创作者。
  专长A应用于领域B——将中文专长运用于公司经营时,她为公司编撰操作手册,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专长B应用于领域A——将营销专长运用于文化事业时,她为出版社规划出版方向,配合市场需求及趋势,调整出版策略。
  专长B应用于领域B——将营销专长运用于公司经营时,她能精准掌握市场脉动,清楚洞察消费者心理,让新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制造话题及媒体焦点,达到深植人心之效。
  陈怡蓁的双专长及跨领域,让她从当年青涩的学生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彩蝶。
  轻松登顶的π型人
  为什么要成为π型人呢?
  我们知道要从低处爬往高处的方法有二:一是悬挂一条绳索,然后吃力地缓缓攀爬而上;二是架起一只梯子,然后轻松踩着踏板逐级而上。何者较为省力、省时呢?当然是后者。
  仅有单一专长或单一技能的人,犹如只有一条绳子;兼具两种专长或两项技能的人,就如同取得一只梯子。前者是I型人,后者则是π型人。每一级梯子皆可视为一个小π字,许多小π字串联起来,就成为助你顺利登顶的捷径。
  陈怡蓁是企业家兼文化人,也是文字工作者兼高级经理人。
  当年中文系的教授很可能没想到,他们可以培养出一位这么优秀的女企业家。当年惠普公司的营销主管一定也很意外,他们竟然造就了一位强大的竞争对手。
  未来的世界,也等着你拥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胜低迷的职场六大优势(1)
——曾志朗的认知与神经科学互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站稳第一专业领域
  遇上一位好老师,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大学时就读教育系的曾志朗,原本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直到遇见胡教授。
  胡教授教的是心理学,他自行编撰了一本讲义,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不强调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而是教导学生如何探究心智科学,如何透过实验建立人类学习机制,如何量化心智的构成,如何观察动物的心理行为等。
  修过这门课后,曾志朗深深爱上了心理学,从此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他在政大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在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团队中,进行语言学习的研究。他认为人类的记忆并非仅借由单一的一套系统,语意的记忆及信息传输的记忆应是通过不同途径形成的。
  在进行了许多实验后,他成功证实其理论的正确性,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在“认知科学”领域打下深厚的基础,站稳π型人的第一只脚。
  双专长的完美组合
  留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曾志朗,并未因在认知科学上的研究成就而骄傲自满,反而更积极延伸思考触角,尝试探究人类认知的真正机制。他开始大量涉猎“神经科学”的书籍,学习有关神经的基础知识,探索人类及动物身体中错综复杂的神经构造。
  “为什么有些鸟会唱歌?有些鸟却不会唱?”曾志朗注意到这个奇怪而有趣的问题。
  经过长期研究后,他发现当鸟类过了求偶期,左脑神经就会大幅萎缩,以致无法唱歌。但到了隔年夏天,左脑神经便会恢复原状,此时又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叫声。原来鸟类会不会唱歌与它们的大脑有关。
  他也深入研究人类脑神经和语言能力的关系,探讨阅读过程中脑神经的运作方式,同时针对失语症及失读症患者的语言行为进行实验,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站立起π型人的第二只脚。
  曾志朗随后返台服务,更积极地紧密结合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以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相互激荡与撞击,产生更耀眼的火花,也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界中,走出一条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康庄大道。
  他在大学设立研究中心,进行整合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
  “鸟类大脑与人类大脑有什么异同呢?”曾志朗开始深思这个问题。
  他在鸟类大脑中找到主宰唱歌的神经,也在脑伤患者的大脑中发现影响行为能力的关键。他又扩大研究主题,分析人类阅读文字时大脑神经的反应与变化,并与医院合作,探讨自闭症与学习障碍患者的大脑神经运作方式。
  他在研究中发现,真的有人听到钢琴声,大脑就会浮现蓝天的画面;也有人听到萨克斯演奏,眼前就会闪出霓虹灯。
  如果曾志朗只钻研认知科学,便不会了解大脑构造的奥秘。倘若他只专注于神经科学,也不会知晓大脑神经对认知行为的影响。
  曾志朗的双专长在个人的研究领域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构成了最完美的组合,也是π型人能产生最大实质效益的实证。
  π型人的职场六大优势
  为什么要成为π型人呢?因为他们在职场上具有独特的六大优势。
  拥有别人难以具有的特殊技能
  职场上可谓卧虎藏龙,来自各地的英雄好汉竞相逐鹿于同一领域,构成激烈的竞争关系。要强化自己的竞争力,不该以特立独行的言行举止来引人注目,而是要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准,使自己比同领域的竞争者更具优势。

战胜低迷的职场六大优势(2)
π型人因拥有在该领域中别人少有,又有利于工作的特殊技能,自然会成为职场上耀眼的明日之星。
  掌握别人难以精通的专业知识
  能在同一行业担任类似工作的人,普遍具有相近的专业背景,例如银行的理财专员,多是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医院的医师,多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法院的法官,多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汽车厂的工程师,多是机械专业的毕业生。
  若能在原有的专业知识外,另行修习有用的第二专业,将可大幅提升自己的工作实力。
  银行理财专员如果懂得心理学,将可洞悉客户微妙的心态变化;医生如果懂得电子学,将可善用电子仪器来帮助诊断及治疗病人;法官如果懂得经济学,将可顺利破解经济犯罪的手段及途径;机械工程师如果懂得美术设计,将可为新车款打造美丽的外形。
  当你具备第二专业后,将使第一专业有更大的挥洒空间。
  突破别人难以突破的职场瓶颈
  工作有瓶颈,事业有瓶颈,个人升迁之路也有瓶颈。换工作、换职业、换老板,未必是突破瓶颈的最好办法,重点是要找到突破瓶颈的关键。
  其实,在就业前即具备的本职技能,原本就只能支持有限度的薪资成长。假使不积极进入第二条学习成长曲线,即使更换工作,仍会遇到相同的瓶颈。π型人培养了第二能力,就可顺利越过关卡,让自己的升迁之路畅行无阻。
  具备别人难以培养的跨界视野
  在同一领域工作的人往往具有类似的视野,思考模式也颇为相近。在这种情形下,公司或许仍小有成长,但不易突破现状,也难以开创崭新格局。
  具有第二视野的π型人可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跨越原领域的限制,寻找新资源,制定新策略,摆脱既有的工作模式及思考框架,为公司注入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
  进入别人难以接触的独特领域
  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勤奋工作者更多。希望自己表现杰出,能从众多聪明又勤奋的工作者中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
  与其在红海中与众多优秀者竞争,不如另辟战场。π型人可进入全新的蓝海领域,以与众不同的双专长或双技能,开发新的市场,开启新的格局。
  开创别人难以构想的美丽世界
  徒弟从单一师傅身上学到的技能,往往难以超越这位师傅历练一生的功力。然而,π型人向两位师傅拜师学艺,习得互补的两套功夫,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故大有机会胜过师傅一生的成就。
  π型人不仅可在原工作单位获得升迁、获得加薪,也可创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的功力足以让他成为别人的师傅,故有能力构筑出自己的师傅无法想象的壮丽景致。
  π型人的价值
  π型人策略能为你创造什么价值?
  第二技能让你拥有别人难以具有的特殊技能。
  第二专业让你掌握同业难以精通的专业知识。
  第二文凭让你突破别人难以突破的职场瓶颈。
  第二能力让你跨足别人难以接触的独特领域。
  第二视野让你开创别人难以构思的美丽世界。
  π型人的价值确实难以估计。在下一章,我将告诉你成为π型人的技巧及方法。
  π型人策略,为曾志朗开辟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让他成为那个新领域的大师。
  π型人的优势,也会帮你战胜大环境,打通一条取得成功奖杯的捷径,帮助自己摘取甜美的成功果实。
  

踏出迈进新领域的第一步(1)
——我自己的第一本书
  企业的幸福,来自于幸福的员工。
  个人的幸福,来自于自身的满足。
  幸福企业的定义
  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幸福,企业则希望员工个个幸福。
  一○四人力银行曾对上班族进行一项有趣的调查,询问这些职场工作者,何谓“幸福企业”?
  结果上班族普遍认为“幸福企业”应具备以下五大要素:薪资福利佳、有好的主管领导、公司产业前景佳、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能弹性上下班。
  他们通过调查得到一项重要的结论——一般上班族对“幸福”的定义是:经济上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生活上能实现自我梦想+职场中能有稳定工作。
  这次调查的对象并未包括学校。如果我受访的话,我会明确地说,学校也是幸福的职场之一,因为它给我极大的空间,于教学及研究外,让我从事自己想做的事。
  我自己的第一本书
  我的众多亲友都很好奇,什么原因促使我开始写书?其实之前我从未有过想出书的念头。
  小时候,父亲认为我的手指很修长,应该十分适合弹钢琴,不过我没有去读音乐专业。
  母亲认为家族中没有人当医生,建议我应该去读医科,不过我也没有选择医学系。
  语文老师见我还颇有文采,鼓励我多投稿,不过她没说我将来可以当作家。  就读建中时,加入校刊社,参与编撰《建中青年》。高二那年,当上班刊主编,负责班刊《青穗》的编辑工作。进入台大后,又加入校刊社,编写《台大青年》。
  参与校刊及班刊的编撰,让我对文字的喜爱得到恣意发挥的空间。
  去国外念书时期,开始大量运用日文与英文。返台后在校任教,除了填写办公室表单及撰写研究计划外,书写中文的机会微乎其微。平时上课的讲义、研究成果的论文,甚至是电子邮件,几乎全是以英文书写,原本喜爱的中文却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
  一通难以启齿的电话
  爆发SARS疫情那年,在因缘际会下,唤醒了我内心沉睡多年的中文细胞。
  SARS肆虐的那段时间,百业萧条,人心惶惶。许多厂商抓住民众惊慌失措的心理,假借纳米科技之名,推出许多夸大效果的产品,许多消费者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纳米科技是我的研究课题之一,自己深感有责任告诉社会大众纳米科技的真相及原理,于是开始认真思索,是否应该着手撰写一本传播正确纳米知识的书籍。
  在书店里见到商周出版有一系列的科普书籍,我随手拿起一本,抄下出版社电话及主编姓名,内心想着要如何向出版社毛遂自荐。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萦绕许久,每次想鼓起勇气打电话,却又犹豫不决而放下话筒。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已记不清有多少次。
  我很少打电话给不很熟识的人,更遑论是陌生人。
  除了返台前曾经寄简历求职外,我从未向陌生人“推销”过自己,因为生怕遭到无情的拒绝。
  日复一日,我想写书的念头愈发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按捺不住那股很想提笔为文的冲动。
  记得那是6月的一个中午,我开车到中坜参加学生的口试。
  从中坜返回台北途中,觉得自己心中那股想写书的念头达到了顶点。
  当下我把车子停在休息站,顶着烈日当空的艳阳,找到一个公共电话,投下一枚硬币,鼓起最大的勇气,拨打那近月来一直不敢拨的电话号码。
  电话接通。
  “请问您是林……林副总编辑吗?”我有点口齿不清。
  “是的,”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由话筒传出,“请问有什么事?”

踏出迈进新领域的第一步(2)
“我……我想……想写一本书。”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用力挤出这句话。
  “请问您是……”对方有点疑惑。
  我开始噼里啪啦地自我介绍,说明自己是学校教授,研究纳米科技已有数年,很希望有机会写一本介绍纳米科技的书,也讲述了诸多书中内容的构想……
  独白式地说了许久,最后,我蹦出一句:“如果贵出版社没有兴趣,我还是一定会写完它!”
  我当时应该是被大太阳晒昏了头,否则有哪个从来没有写过书的作者胆敢向出版社戗声呢?
  奇迹出现
  我很后悔自己冲口说出那句话,让前面的委婉说明前功尽弃。
  我并没有挑衅之意,只是表达强烈的写书意愿,而且有自信可以写完、写好这本书。
  “吕老师,请让我们内部讨论一下。”对方客气地说,“如果觉得合适的话,我们会再与您联络!”
  这不就是“谢谢、再联络”的标准辞令吗?
  我由极度的兴奋,瞬间跌入无底的深渊。
  静悄悄地过了几天,无声无息。等待期间十分难熬。
  没想到等待之后,奇迹竟然出现了,我接到林副总编辑的电话。对自己而言,这是喜从天降。
  两天后,他偕编辑来访,三人相谈甚欢,也当下邀请我着手进行新书的写作。  在签约前,他未曾问我是否有写书的经验,有多久没有大量撰写中文。 我也没有主动告诉他。
  我用数月的时间,汇整大量的资料,将自己对纳米科技所知所学转化成数万字的中文,我生平的第一本书终于顺利出版上市。
  写书过程中,我的中文细胞彻底苏醒,当年那个喜爱写作的文艺青年已全然复活。
  人生的奇妙际遇
  多年以后,回想当时情景,一直觉得人生的际遇实在奇妙。
  当初如果没有鼓起勇气丢下那枚硬币,没有打那一通电话,我也就不可能有机会写那本书。
  如果没有写那第一本书,也就不可能有后续不断的写作邀约及其他作品问世。
  当个人著作陆续出版后,我也从一个平凡的教授,变身成可出书的作者。
  我可以在学校里专心一意从事科学研究,也可以在家中忘情沉浸于文学创作的天地里,成了标准的双职场π型人。
  虽然我是一位学校教授,但我也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