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荒墟玫瑰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哭诉给谁听呢?叶婉也回想张妈在楼梯口的怨叨,当时的情景,给人的感觉就是张妈因为张伯抛下她而痛哭。那时候,余健还在,她是哭诉给余健听吗?让他放过张伯。难道张妈的前夫是余传虎,余健是张妈的儿子?不,叶婉很快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因为张妈在四楼密室里看到余健的尸体时,可不是一个母亲的表现。
“在封闭的环境里,我对各位的过去一无所知,对各位的身份也无可奈何。一切都只能凭线索来推断,而且为了自身的安全,还不能打草惊蛇。”高平膺苦笑一声,“其实,我一直很好奇某个人的存在,这个人出现在住宅里,真的仅仅只是巧合吗?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可又找不出有关这个人的蛛丝马迹。张妈的暴露,让我分析透彻了这个人。张妈要隐藏的秘密,是她要保护一个人的身份,而这个人,正是她在楼梯口哭诉的对象,是不是?”
张妈垂下头将脸埋在双手里,她已经招架不住高平膺的推断,即使她不说一个字,高平膺都可以把她隐藏的秘密全盘说出。高平膺也不期望张妈回答,他慢慢将目光移到何俑身上,向大家宣布,张妈要保护的人,就是何医生何俑。
高平膺把张妈与何俑拉在一起,让叶婉和沈华起惊得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可是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张伯漠然的表情,说明他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何俑,他还是那么平静,让人捉摸不透的平静。至于沈丹,她杂乱不正常的表情不能说明什么。
“你前夫姓何,何俑正是你和前夫生的儿子。你在楼梯口的一番哭诉,就是哭给何俑听的,你以为何俑来这里,是为吴森严的事。”高平膺再次向张妈展开攻势,“你和张伯那么放心地将叶国强关在二楼,是因为那里非常可靠。你们的地盘里虽然有一个外人,可他相当于是你们的人。试想,叶国强在二楼被关了好几天,多少会有一些响动,像何俑这样精明细心的人,不可能没有察觉,他一直在装聋作哑。”
叶婉看向何俑,想到第一个夜晚她与他的对话,他其实都知道都明白,却装腔作势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张妈在楼梯口哭诉时,其他人都没有任何表示,只有何俑安慰了她。得到何俑的安慰后,张妈才安心回房间。这个人的平静有多么可怕,那富有感情的微笑,祥和的语言,原来背后藏着的是一颗黑暗的心。
“现在,能说说你两次的婚姻吗?”高平膺向张妈提要求。
张妈抬起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终于张口说话了。她比徐虹梅大两岁,没读过书的她,二十一岁就结婚了,二十二岁生下何俑。何俑的父亲叫何志成,在何俑两岁的时候偷渡出国,一去就是好几年。到何俑八岁的时候,从国外回来的何志成却要和她离婚,原来他在国外闯荡时认识了一个女的,这次是专门回来办离婚的事,并且要带走儿子。她又穷又不懂法律,根本斗不过何志成,就这样离了婚被他带走了儿子。后来,她一个人到城里打工时碰到出狱的张伯。当时的张伯,因为徐虹梅的失踪自暴自弃。张妈挺同情他,就一直照顾帮助他,慢慢地两人就产生了感情。两个人都没有伴侣,所以就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三十二岁的她和三十三岁的张伯结婚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
从张妈的第一次婚姻里可以得到一个线索,何志成带着何俑去了国外,与后来从国外归来的吴森严就有了某种联系,折射出何俑与吴森严之间的关系。因为何俑的姓氏与吴森严的姓氏无关联,习惯于靠表面来判断的人,常常会造成错觉,高平膺也犯了错觉,一直没有将何俑与吴森严连起来思考。
“张妈,有一点我很好奇,张伯的恐吓信是根据你说的方法来做的,可你又是如何想到用这种报纸贴字法?”高平膺又将目标转向张妈。
“我,随便想出来的。”张妈胡乱地回复。
“那就更令我好奇了。”高平膺又咬一口,“你随便想出来的方法,与一年半前,寄给沈华文的恐吓信方式居然一样?更巧的是,那两封恐吓信又都是你发现的。”
“碰巧的事多着呢。”张妈被问得有些烦躁。
“恐怕不是碰巧吧,恐怕那两封信也跟你有关系。”高平膺提高声音,“拂开眼前的杀戮,仔细一想,事情最开始的起点,是一年半前的恐吓信。现在的局面,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在这片混乱的局面中,还是有一个幕后主谋存在,那便是一年半前制造恐吓信的人。”
“难道张妈是主谋?”叶婉惊问。
高平膺摇摇头,又将视线移到何俑身上:“不是张妈,而是她的儿子。”
第四十二章 幕后的主谋
何俑平静地接受了高平膺的挑战,问高平膺有什么证据说明他是幕后主谋。高平膺表示没有,但可以从一些事情上推断出,他便是那个幕后主谋。可能一下子很难说清,不过可以从眼前的事情开始推断,慢慢推到一年半前。
“你和吴森严是什么关系?”高平膺看着何俑问,“是你自己说呢,还是让警方调查。”
“怎么说呢,也不算直系亲属,他是我继母的哥哥。”何俑微微一笑,从容地回答高平膺的问题,简单的笑容还是那么富有感情,对自己身份被揭穿,他似乎满不在乎。
“那么,你是否知道地下墓穴的历史,还有吴森严买地造楼的原因?”高平膺收起自信,慎重地问,他不敢再轻敌,何俑的自信一点都不亚于他。
何俑思索了几秒,有点为难地表示,地下墓穴的历史属于吴家的秘密,以他的外族身份,是没资格知道的。不过,他的父亲从继母的口中,探知一些内容,私下曾偷偷告诉过他,如果高平膺有兴趣,他愿意讲。
天主教于13世纪我国元朝时期,由西欧天主教的传教士传入我国。一位三十多岁的法国传教士,接受罗马教皇的任命,来这里进行宗教事业。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探测,最后选定这块田地为教堂的建造地。
传教士为了体现罗马天主教的威严气势,特意从罗马派来设计师与运来相关的建筑材料,打造了一座罗马教堂风格的天主教堂。西方教堂都设有藏身躲难的地下室,这座教堂也不例外,传教士在下面建造了一个华丽高雅的藏身躲难地下室,又在地下室后面建了一个隐秘的墓穴。当然,这个墓穴他是为自己准备的,因为他是这座教堂的开创者与建造者,是第一任主教,应该享有这种待遇。
这位第一任主教因病去世后,第二任主教就依照他的遗愿,把他的棺材安葬在地下墓穴空间里。也希望,第一任主教的灵魂,在去往天堂后,还能记得眷顾他亲力打造的教堂,以及他创办的宗教事业。
可惜的是,这座教堂却因为突然袭击而毁灭。1900年,北方掀起义和团运动,运动的浪潮蔓延到这个靠近北方的南边城市,使这座象征西方帝国的教堂成为斗争目标。教堂被摧毁,负伤的主教被当地一位教徒扶着躲进地下。
第二主教因为教堂遭毁非常愧疚,进入墓穴内向第一主教忏悔,由于伤势过重,死在了里面。临死前,嘱咐这位教徒,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将他好好安葬。还要将教堂被毁主教去世的事传报给另一个城市天主教堂的洋主教,这样罗马教廷那边才能知道,才能派新的主教过来,修建教堂重新开展宗教事业。
可当时,义和团运动浪潮越来越高,各个教堂的洋主教都躲藏起来了,这位教徒也无可奈何,只能等待运动过去。而这位教徒的家庭背景是和宫中皇族有关,跟随义和团运动,宫中出现了维新运动,这位教徒因受牵连暗中逃到国外,第二主教嘱咐的事被他遗忘了。
等义和团运动过去后,这座教堂早已经是残垣断壁。随后又是连绵不断的国内战争,战火不断又爆发日军侵华事件,逃到国外的教徒一直没有回转国内,教堂也在战火中成为废墟。时过境迁,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已经成了一片荒地。
那位教徒在1950年去世,死前将心中的憾事告诉子女,让子女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帮他达成心愿。1955年,教徒的子女重返故土,想完成父亲的遗愿,可中国的天主教已经与罗马天主教分离,成为独立的中国天主教。那座教堂也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的尘埃。
二十几年后,教徒的子女也相继去世,死前也将父亲的遗愿作为自己的遗愿传给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记得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去完成祖父的憾事,就是找到第二主教的遗体好好安葬。如果不能完成,这个憾事将作为家族憾事,一代代传下去。
1995年,年岁已高的吴母,将祖上的任务告诉自己的儿子吴森严与女儿吴森洁。吴家当时在海外已经创下不错的基业,吴森严便有了完成遗愿的念头。于是,1996年来到国内,寻找教堂的遗址,就有了十年前吴森严买田地的事。
“就这样吗?”高平膺见何俑停止讲述,便问他。
“我知道的,就这些。”何俑平淡地答。
“那你来到沈宅的目的,也是为吴家完成遗愿吗?”高平膺疑问。
何俑很无辜地一笑,他来这里纯粹是凑巧,是真的因为沈丹而来,来到这里后才知道亲生母亲也在这里。他是吴森洁的继子,对方是不会将吴家的事交付给他,而他也不会为继母劳心劳力。吴森严在名义上是他舅舅,可论亲属关系,他们可不沾边,奇*。*书^网他怎么会笨到要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出头。
他的理由很充足,如果何俑来这里是为吴森严报仇为吴家完成遗愿,那才是非常可笑的目的。除非他与继母的关系好得超过亲生母子关系,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何俑跟随父亲去外国时,已经有八岁,记忆里已经存有亲生母亲,与继母的关系不会太融洽。
“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高平膺皱起眉问,他的招式在何俑面前不管用。
“两年前。”何俑进一步说明道,“我在国外学的是心理学,学业完成后,觉得自己应该脱离那个家庭,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与事业,所以,在二十七岁时选择回国发展事业。”
学心理学的人,都这样心理平衡吗?何俑的处之泰然与敏思静想,不仅仅是他所学专业带来的优势,而是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沉静内敛。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叶婉也搞不清楚,她还是希望他是好人,他在第一眼时带给她好感,她没有忘记。
“你跟我讲的地下墓穴故事,似乎少了一件事物,一把古老的天主教式样的铜钥匙。”高平膺说着招来一位警察,“这把钥匙,在不在你身上呢?”
何俑站起身,表示愿意接受搜身。警察没有从他身上找到高平膺需要的东西,他身上只有一个私人钱包。张妈与沈丹也被搜了身,但都没有钥匙,那把古老的铜钥匙不知下落了。钥匙一定与地下墓穴有关,但找不出铜钥匙,就没有驳倒何俑的证据,也只能认可他说的地下墓穴故事。
高平膺站在挂钟下,支着下巴沉思着,他大概在找何俑的破绽。何俑靠在椅子上,双手交叉在胸前,镜片后的眼睛也在沉思。一身西装的他,保持着良好的风度,悠闲自信敏锐的神情,让叶婉联想到一种动物,豹子。他就像一只豹,高傲地蹲在树上,冷视着下面的豺狼和猎狗。豹子一向是独自猎食的,他不屑与他们争夺食物,也许,下面的食物,只是他猎食后留下的残渣。
“你是天主教徒,对吧?”高平膺在沉思后又问何俑。
叶婉刚想插嘴说明,又马上止住,认真回顾她与何俑之间的问答,何俑当时并没有确切地说明他不是西方宗教徒,他给她的是一个非常模棱两可的回答。如果不是,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不是,采取模棱两可的答案,多半是有隐藏的目的,她当时没把回答当一回事,也就没有洞悉到他的深思熟虑。
高平膺踱到何俑身后,不等何俑承认就继续论述:“对于你的天主教徒身份,我很早就觉察到了。在阳台上出现‘女鬼’,你为了安抚‘女鬼’,做了一次画十字架的动作,那个动作很自然很熟练,不是天主教徒的人,就算看了十遍圣经,也不可能做出那样的动作,所以,我当时就觉得你是个教徒。后来,叶小姐告诉我,她曾问你是不是西方教徒,你说你的祖辈是天主教徒。是或不是,很简单的回答,你却搬出那么含糊的答案。其原因就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教徒身份,你不能否认自己的教徒身份,否认会是一种罪,你也不想承认,承认会引起别人对你的注意,所以才在沉默后说一个不确定也不否定的答案。”
“可这也说明不了我的主谋身份。”何俑微笑道。
“是的,我还没有说完。”高平膺在何俑背后踱着步说,“你的身份应该有四种,除了前面三种外,你还和沈青有关。吴媚兰在说沈青失踪的事时,曾说到沈青是一个天主教徒。这个线索让我觉得很惊讶,因为住宅和那首耶稣诗都有天主教的色彩。当我确定了你的天主教徒身份后,做了一个假设,假设你与沈青认识。想到这层后,我又想到你与吴媚兰、沈丹之间的融洽,就更确定你和沈青有关。”
何俑承认了与沈青的关系,她原是他的病人,后来成了他的朋友,又因为他也做了天主教徒。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说还不到谈婚论嫁,但也算是半个恋人。沈青的失踪,也令他阴郁了好久,不过,他来这里可不是为沈青报仇。
“那首耶稣诗是你写的吗?”高平膺问,眼神好像认定是何俑。
“不,那首诗,是余健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何俑没有承认这个。
高平膺看了看何俑,对他的否认半信半疑:“一开始,我的确很怀疑你,但出现的杀戮全与你无关,渐渐地,我打消了对你的怀疑。”
“现在,又突发奇想,开始怀疑我了?”何俑调侃的口气。
高平膺对他的调侃不予理睬,依照他自己的思路接着讲述。在知道何俑是张妈的儿子后,很多想不通的思路,一下子就畅通起来。一年前告诉沈青,沈华文去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沈青的男朋友何俑。沈华起来到这里找张伯,张妈自然会偷问张伯,沈华起来找他干什么,张伯便说是沈华起的哥哥,房子的主人沈华文死了,沈华起要他帮着办身后事。
“是不是这样呢?”高平膺问张伯。
张伯点了一下头,得到确定后,高平膺继续下面的话题。张妈从张伯口中得知沈华文死了,便打电话告诉儿子。何俑对沈华文的死相当怀疑,就告诉沈青沈华文的死讯,说服她去尽孝祭拜一下父亲,其实是想靠沈青来探知沈华文的死。可他的女朋友一去没了踪影,这让何俑非常郁闷,也对沈华文的死更加怀疑。
“是不是这样呢?”高平膺以同样的方式问何俑。
何俑淡淡地一笑,又是模棱两可的方式。医生都喜欢采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方式,心理医生也是一样的。高平膺也不强求他回答,以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从这件事里面可以看出,张妈与何俑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从很早以前就有,他们母子在分隔两地后,会保持着简单的联系,最初可能是寄信的方式,到后来,是电话。所以,何俑回国的消息,张妈应该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回来后的何俑开了一个私人心理咨询室,沈青来咨询心理问题时两人认识,何俑知道她的父亲是沈华文后,便有意接近沈青,通过沈青,他认识了吴媚兰、沈丹,可能还有余健。他或许从余健口中得知,余健的父亲也是十年前死在荒墟玫瑰园的人。于是,他就有了借刀杀人的想法,利用余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不能确定十年前的事是不是沈华文做的,他们便用恐吓信来进行试探。为了突出恐吓信的内容是跟这座私宅十年前的死者有关,信不能出现在沈华文旧宅或公司,必须出现在荒墟玫瑰园,而且还要带有鬼魅色彩。那么,安排恐吓信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在这座住宅里工作的张妈。为了安排张妈做这件事,何俑多少也会跟她说一些十年前的事,告诉她十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凶杀,有一个死者就是他继母的哥哥,他想弄清谁是凶手。
张妈在布置信前,也许好奇,她偷看了一下信,虽然不识字,但却记住了信里面的报纸贴字方法,这个方法后来就用在叶国强的恐吓信上。因为她与张伯不能确定,叶彩霞与叶国强口中的徐虹梅,是不是他们认识的徐虹梅,必须确定音、字全部相同才行。便也想到用恐吓信,张妈马上把自己看来的报纸贴字方法告诉张伯。
回到一年半前,两封恐吓信出现后不久,沈华文却因病住院,而且得的还是很可怕的病,这让何俑不得不停下脚步静观其变。半年左右,沈华文出院回家,没多久就死了,而沈家也搬到荒墟玫瑰园居住,情况相当令人生疑。但沈青的失踪,又令何俑停止了脚步。
半年后,出现了沈丹的事,吴媚兰收到叶彩霞的通告后,很心烦,想到何俑是心理医生,便去找他询问相关事宜。何俑一下子抓住这个机会,他跟吴媚兰说,绝不能把沈丹送到精神医院,这样就等于把沈家的财产全都送给叶彩霞。不如让他去当沈丹的私人医生,采取家庭治疗法,控制好沈丹的病情,就可以挽回局面。
“抱歉地打断一下,你错了一个地方。”何俑插进话打断高平膺地讲述,“我是通过沈青认识了吴媚兰、沈丹和余健,但不是我找余健,而是余健找我。其实,余健接近沈丹就是为了想进入沈家,但沈家一直反对沈丹与余健在一起。为了控制沈丹,余健在两年前,乘她喝醉时,给她注射了少量的毒品,使沈丹染上毒瘾。当余健从我口中知道十年前另一个死者是我的舅舅时,便希望我能和他一起联手。不过,我没有答应。”
高平膺不给何俑翻身的机会,称即使是余健找他,也是余健被他利用,他很聪明地套用了余健的计划。余健的计划是替父报仇,并夺取财产。而何俑,另外有自己的目的。他来到这里后,一直寻找机会,想进入地下。三个月前的凌晨三点左右,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可何俑没有想到,地下走道上还有一扇铁栏门锁着,更想不到沈华文是被沈华起软禁在地下。当沈华文向他求救时,想到要进入地下,必须捅破沈华文这张纸才行,他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帮沈华文联络好沈丹。
沈丹来到地下得到沈华文的指示,便跟余健说了她父亲的要求与目的,于是,余健就打算借用沈华文的计划,来进行他自己的夺取财产计划。十三把钥匙应该是沈丹帮余健配置的,她在住宅里一直是不正常的夜行人,不正常的人做些不正常的举动与行为,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她得到相应的钥匙印模后托何俑交给余健,也许何俑暗中也配置了一套给自己。
知道四楼是三间祭堂后,余健和沈丹就决定利用这三个死者来渲染鬼气氛。这里何俑点缀了一下,告诉余健,张伯的相册里有当中那个死者的照片。他是唯一看过那本相册的人,相信是他最初来到这里时,张妈给他介绍同母异父的妹妹时,让他看了那本相册。余健便让沈丹偷了那张照片,而他自己将其他东西准备好,接下来就开始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第四十三章 无罪的罪人
“你非要凭空设想一个主谋出来,然后把主谋的身份栽到我身上,是为了什么呢?”何俑很无奈地表示,“我只是一个外来的旁观者,很偶然地卷入杀戮事件。但我的双手是干净的,没沾过一滴别人的血,我的人格也是清白的,没加入任何杀人计划。”
何俑的表白令高平膺沉默,他默然地盯着何俑,也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定何俑的罪。沈青死了、余健死了、吴媚兰死了,他刚才说的只能作为推断,没有实际上的意义。
“是的,你是一个无罪的罪人。”高平膺从沉默中走出来,看着何俑说,“不管能不能定你的罪,我依然会揭穿你所犯下的无罪罪行。”
“有哪些呢?”何俑谦逊地问。
高平膺不客气地展开有关何俑无罪罪行的论述。由于住宅里有好几种恩怨存在,使得整个局面异常混乱,杀戮也异常复杂化。也许连何俑也没有意识到,十年前的事还有沈华起与张伯的份,所以,他和余健都忽略了这两个人。当余健的杀人计划被这两个人打乱后,何俑也调整了自己的计划。他很聪明地改变利用方式,不再利用余健的计划,而是在整个局面中随机应变。
到后面,余健也被杀了,剩余的人越来越少。那个夜晚,张妈从楼上下来,她下来不是为了吃饼干,而是为何俑做件事,就是煮一壶能迷倒人的咖啡。下来的张妈看到高平膺和叶婉已经在喝咖啡了,只能等待机会再煮咖啡。
接着何俑与吴媚兰下来,会餐时,吴媚兰要张妈泡杯咖啡给她,而张妈却劳师动众,去煮了一壶咖啡过来。上楼前还说了一句牢骚话,“事情要快点结束,否则大家都很危险”。这句话现在想来,她是说给何俑听的,让儿子快点完成,结束这一切,要不然,他们母子的性命也会很危险。于是,午夜后发生了很多事。
“你是说,午夜后的事,都是何医生做的?”叶婉不相信地说,“可他不也被捆绑了。”
'奇'“问题就在捆绑上。”高平膺自责地说,“人总是会被第一印象迷惑,看到何俑被捆绑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被别人捆绑,连我也这样以为了。当我和叶小姐在地下吃了被下迷药的饭后被捆绑,那一刻,我真的怀疑住宅里是不是还有第十四个人存在。后来,一个现象惊醒了我。就是何俑的自我解救,他通过努力解开了自己手上捆绑的绳子,然后又解救了我们。正是自我解救这个现象惊醒了我,何俑或许不是被别人捆绑在地下,而是他自己将自己捆绑在地下,他反绑在椅子后面的手,是用活扣的方式捆绑的。他自己捆绑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暴露身份地进入地下。”
'书'叶婉“呀”了一声,她真的也是这样产生错觉,看到何俑被捆绑,第一直觉上就认定他是被别人捆绑,根本没想到是他自己的行为。怪不得何俑既不要求解绳,也不要求帮助,他是在等待行动的机会。这个疑点一解开,有关午夜后的所有困惑,都不再是困惑。
“问一下你们昨晚有没有在深夜时听到外院的动静?”高平膺看了看沈华起和张伯,等待他们回答。
“有,”沈华起略微一想说,“有狗叫声,好像还有车库门开启的声音,声音很短促,响了两次。当时被蒙着眼,人也被饿得晕晕的,听到些许声音也当做是错觉。”
“很好,谢谢。”高平膺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从口袋里拿出那三张平面图在何俑面前一抖,“这三张平面图应该是你放进我的口袋里的吧?”
“没想到,你才是最狡猾的角色。”沈华起看着何俑,双眼充满恼怒。
何俑对沈华起的称赞有点不好意思,他依然声称自己是个外来的旁观者,根本不想卷入这场是非中。他也不是平面图的主人,对高平膺的推断,他很委屈,但如果对方一定要这样推断,他也没办法。谁让对方是警察,有权力对任何人进行推断。
高平膺看何俑一眼,对他假装的委屈倒也不拆穿,平静地继续自己的论述。平面图的原主人当然不是何俑,这些发黄的图纸是很久以前的,应该是十年前,吴森严打印出来给余传虎的。房子造成后,余传虎的图纸放在家,在他死后,余健保留了图纸。因为沈家一直没有用这座住宅,余健也就没有机会进入住宅没有机会运用图纸。后来,余健认识了沈丹,想通过沈丹进入沈家,但被沈华文识破了。一年半前,通过沈青,余健认识了何俑,两个人彼此有了协定,可以相互帮助,但各自互不干涉各自的目的。当何俑进入住宅后,余健把图纸给了他,让他先摸清住宅的相关构造。
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张妈与何俑之间的关系,张妈煮的那壶咖啡高平膺没有怀疑。何俑给吴媚兰倒了一杯,但吴媚兰没喝,后来,何俑便带着这杯没喝的咖啡上楼,说是回房喝。这只是给自己后面的谎言找一个借口,好像他也是喝了咖啡被迷倒,其实他根本没有喝。30日凌晨的三点以后的局面是:高平膺和叶婉在客厅被迷倒了;沈丹服下镇静药在睡觉;吴媚兰死在阳台;张妈被绑在阳台;地下的沈华起与张伯喝醉了酒;住宅里只有何俑一个人在活动。他把高平膺移到地下的岔道上,然后,自己将自己捆绑在地下空间的第一间房里。这样,沈华起与张伯都会把注意力与怀疑点定在没有被捆绑的高平膺身上。
沈华起与张伯因为高平膺与何俑在地下突然的出现,而跑到住宅里探究,无意中喝了客厅里的咖啡后被迷倒。这是一个意外的契机,也许是何俑意料中的事,他算准沈华起与张伯会因为他们在地下的出现,而去住宅上面查看。那壶咖啡的分量,也不可能被高平膺和叶婉全部喝光。当沈华起与张伯进入客厅后,看到煮好的咖啡,极有可能会选择喝。就算他们不喝,何俑进入地下时,早准备了迷药,依然会将地下的人迷倒。就因为他是被捆绑的人,大家对他缺少心眼,没对他进行搜身。
高平膺说着冷嘲地一笑,好像是在笑沈华起和张伯,叶婉却听出,他是在嘲笑他自己。他也有些缺心眼,没搜何俑的身,才让对方的目的达成。当高平膺和她到住宅楼寻找阳台的秘密入口时,地下的何俑就在米饭里下了迷药。高平膺和她回到地下,毫无戒备地吃下米饭,再次被迷倒。于是,住宅再次成了何俑一个人的天地,他把他们挂在三楼的求救布取下,因为他根本不想这么快获救。
为了不让人看到他的行动,何俑把叶婉、高平膺、沈华起、张伯四个人的眼睛都蒙上布。沈丹在房间里没有关系,反正看不到他的行动。按理说,他应该把阳台上的张妈也蒙上眼,但为了让人相信住宅里有第十四个人存在,何俑用上了张妈,让她讲述一个第十四个人逃走的事件。其实,这是一个破绽,第十四个人不可能让张妈睁着眼看着他离开,可能何俑觉得不会有人怀疑到他的头上,所以犯错误也无所谓。
在地下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后,何俑从阳台利用绳梯爬下楼,相信他还带了一块肉,用来买通那只狼犬,下面的狼犬跟他熟悉,看到他下来并扔给它肉,还以为他是给它送食物的。何俑到达院子后打开一小部分车库的门,奇Qīsūu。сom书用里面的手机联系了他的同伙,然后重新关上车库门,这就是沈华起听到的间断的两次短促的车库门声音。
等到同伙过来,何俑将自己获取的东西交给同伙,又从同伙手里拿了炸药,然后对方开车离开,而何俑重返住宅。他不跟随同伙离开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回到阳台后,何俑弄断绳梯,并用事先带到阳台的酒弄湿割下的绳梯,点着火后扔到下面,再随便处理一下绳头,很容易地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