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白朱元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争取民心,朱元璋发布了《平周榜》,指斥了元朝的腐败和利用宗教起义的明教。在详细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和自己起兵的经历之后,宣布了张士诚的八大罪状,以证明自己出师的正义性。最后,他宣布了对东吴军民的政策:
  “吾已诫饬军队,征讨时只歼罪魁首恶,胁从者不问。凡背吾投张的臣民,及被俘军士,只要悔悟来归,一概免其前罪。张氏臣僚,若顺识天时,或举城归附,或弃刀投降,吾不吝名爵,必会赏赐。东吴境内百姓,只要能安业不动,即是吾之良民。原有的田产房屋,仍归前主,只需依额纳粮,此外决无科取,使汝等永居乡里,保全家室。如有聚众抗拒王师者,立即派兵剿灭,将其宗族迁往五溪、两广边远之地,永离乡土,去抵御边戎入侵。”
  他还召徐达、常遇春面授征讨方略,他说:
  “出征之后,张士诚若举城来归,不劳吾师征杀,吾必保全他。若须用兵,城破之后,也不要妄杀其将士,要安抚其人民。”
  然此行尚未确定主攻方向。临出发时,朱元璋召集诸将计议,问道:
  “尔等此行,准备先攻何处?”
  常遇春第一个站出来说:
  “驱逐猫头鹰要覆其巢,捕老鼠要熏其洞,此行应直捣平江(今苏州)。姑苏一破,其余州县可不劳而下。”
  朱元璋摇摇头,驳斥他说:
  “张士诚系私盐贩子出身,其湖州(今浙江吴兴)守将张天骐、杭州守将潘天明等都是骁勇之徒,又亲如手足。如先攻平江,他们二人必拼死相救,援兵四合,便难以取胜。若先取湖州,使其疲于奔命,剪其羽翼,然后移兵平江,定能一举攻克。”
  常遇春不服,争辩说:
  “明明攻取平江是事半功倍之举,不知主上为何硬要去干事倍功半之事,先取湖州。”
  朱元璋一听,脸色变得铁青,以责任相胁道:
  “若攻湖州失利,吾当此责任;若先攻平江而失利,吾必不轻饶你!”
  常遇春见他话伏杀机,吓得不敢再吱声了。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渐渐回复平和。他屏退左右,单独指示徐达、常遇春,利用心存反机的熊天瑞搞反间计。
  

申明纪律,大举伐东吴(2)
这熊天瑞是陈友谅的部将,被迫投降后,一直心绪忧郁,朱元璋的检校已多次向他报告熊天瑞有反叛投张的迹象,朱元璋想就汤下面,利用他一次。
  “今日所定方略,无论何人均不得告诉熊天瑞,只说是出兵直捣平江,然后有意放纵,让他叛投东吴,进行告密,则吾计成矣!”
  

密令将难以归心的几万战俘杀掉,又用久围之法攻下苏州(1)
诸事安排妥当,朱元璋思虑再三,觉无疏漏之后,令徐达祭旗出师。
  他们立即率大军从龙江直进太湖,一路披靡,二十天后即进至湖州城外。
  这时,熊天瑞果真叛逃。第二天,中了计的张天骐分兵三路出战,想击溃徐达之军,免其进攻平江。
  徐达下令迎击,一位方术家说:
  “今日不宜出战,战则不利。”
  徐达有点犹豫,常遇春发火道:
  “两军相遇,不战还等什么?这八字先生的话是信得的么?”
  说完,即领兵攻其南路,生擒南路主将及军官二百余人,其他二路吓得马上龟缩城中。
  张士诚派李伯升来援,协助张天骐闭关拒守。徐达率兵将城团团围住。
  张士诚知道若不在湖州打败徐达,则平江必失,又遣兵六万,号称二十万来援。
  双方在旧馆发生激战。徐达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后将来援的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及张士诚本人击败,然后一举攻破旧馆水师营寨,张士诚军六万余人全部投降。
  朱元璋接到捷报,正好应天城中有二十四个被关押的张士诚的头目越狱潜逃,他认为张士诚以恩抚众,将士归心,难以为我所用,便亲笔密令将战俘处死,以报复张士诚屡次侵扰自己之恨。信中说:
  吴王亲笔:差内使朱明前往军中,说与大将军左相国徐达、副将军平章常遇春知会:十一月初四日捷音至京城,知军中获寇军及首目人等六万余众。然而俘获甚众,难为囚禁。今差人前去,教你每(们)军中将张军精锐勇敢的留一二万。如若系不堪任用之徒,就军中暗地去除了当,不必解来。但是大头目,一名名解来。
  稍后,他又密令徐达说:
  “今后就阵前获到寇军及首目人等,不须解来,就予军中典刑。切切此令。”
  徐达、常遇春身经百战,杀人如麻,看到要他们杀掉四万战俘的密令,也不禁怦然心跳,心生畏怯。徐达为人言简虑精,很有头脑,他从朱元璋严禁杀俘到下令大批杀俘,明确地认识到朱元璋已不是昨天的朱元璋,他已是权势与利益的化身。只要有需要,只要他认为对他的权势存在威胁,他手杀几万人也不会眨眨眼睛。天下未平他已是如此,如果他扫平了天下,将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为他拼死争夺天下的将帅呢?他不敢再往下想,身上却发起了阵阵寒栗。不过,君令不敢违,将降卒杀了二万。
  旧馆覆败后,湖州城中人人恐慌。徐达抓住这个时机,把降将吕珍等带到城下喊降。
  李伯升在城楼上说:
  “你们别喊了!我知湖州将不守。但吴王待我厚恩,我不忍心背叛他!”
  说罢抽刀自杀,被左右将刀夺去,最后同张天骐等一起开城投降。
  徐达一鼓作气率部北上,连下吴江、松江、南浔等城,直抵平江城下。
  李文忠为牵制湖州东吴主力,奉命攻打杭州,没想到兵才到城下,守将潘元明即派人来请降,接着绍兴守将也来归顺。朱元璋对东吴作战的第二大战役又完成了。
  徐达一到平江,即采用锁城法进行围攻。他和常遇春、汤和、康茂才等各围一座城门,八面筑垒,加以围困。又架起木塔,高与城中佛塔相等,俯制城中。再筑敌楼三层,每层架设弓弩、火铳和火炮,日夜轰击。
  可是张士诚凭坚固守,顽强抵抗,城围了几个月,张士诚仍无投降之意。
  徐达自见了朱元璋的杀降令后,处处小心谨慎,忙派人向朱元璋请示对策。朱元璋说:
  “尔今日所请示之事,多可便宜行事者。但尔思虑周详,不肯造次,怕违反吾之方略,这样处置问题,真是社稷之庆,邦家之福。不过将在外,君不随便干预,这是自古用兵之道。今后军中急务,大将军可便宜行事,无须请示。”
  徐达这才敢放手组织力量攻城。
  平江被围五个月后,外无救兵,内绝粮草,人们去捕老鼠吃,一只老鼠价值达百钱。老鼠吃完又煮皮靴上的皮子吃,最后皮子也吃完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密令将难以归心的几万战俘杀掉,又用久围之法攻下苏州(2)
朱元璋几次写信或派人招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两次冒险冲围,均未成功,还差点丧命。
  徐达攻占苏州,活捉张士诚。
  又围了三个月,徐达知城中已经断食几日,将士俱无力走动,便下令总攻。
  他带兵攻破葑门,张士诚的女婿、守将潘元绍等投降。
  张士诚带领二三万残卒在万寿寺东街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回王府,问其妻刘氏:
  “我败将死,你们怎么办?”
  刘氏答:
  “你不必担心,妾必不负你。”
  她积薪于齐云楼下,叫养子于楼下纵火,自己从容死于烈火之中。
  张士诚见妻子已死,自己也在门上上吊自杀。
  当他尚未断气时,李伯升奉命赶来劝降,见状折断门框,将他抱下,救活过来。
  李伯升叫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反复劝他投降,士诚闭目不出一声。徐达便派人用旧盾牌将他抬出葑门,途中换成门板,将他抬到船上,送往应天。
  徐达攻入城中,立即出榜安民,严申军令,凡将士取民物者一律处斩。士卒们慑于军纪,无人敢以身试法,城中秩序井然,民心大安。
  朱元璋平定东吴的第三大战役又胜利完成了。他命令将平江路改为苏州府,并下令把黄、蔡、叶三个参军杀后将肉风干,以应“一朝西风起,干瘪”的民谣,并悬挂于苏州城门之上。
  过了几天,徐达去巡查,看见一个卖面的小贩在与一个军士争吵。上前一问,原来那个卖面的说这个军士吃了他的面不肯付钱。那军士一口咬定没有此事。
  徐达看出军卒确系冤枉,但小贩死不改口。徐达无法,只得依军令将那军卒斩首,然后当场将他的肚子剖开,发现肠肚中并无半点面食。
  那小贩吓得跪倒在地,连说有罪,请求宽恕。徐达却叫人将他押送官府,审问后斩首抵命。
  

猫玩老鼠,朱元璋雪了心头久恨
张士诚送到应天后,李善长升堂审问他。他闭嘴不言。李善长气极,拍桌大声呵斥。
  张士诚这才开口骂道:
  “你这个狗仗人势的家伙!神气些什么,总有一天你也会落得我今天的下场,成为阶下囚!”
  李善长气极,也破口大骂道:
  “你这该死的盐枭,我要扒了你的皮!”
  他立即把张士诚送到朱元璋处。张士诚又恢复原来那副模样,闭目不语,任朱元璋怎样呼唤他,他都不出一声,根本不理睬朱元璋。
  朱元璋心中升腾出一股怒火,嘴里却笑道:
  “这是何苦来呢?吾是吴王,你亦是吴王,只不过你的运气差了点,成为吾的阶下囚。不过吾仍可使你享荣华、受富贵,你为何一定要去求死呢?”
  张士诚被这番戏弄的话激怒了,双目怒睁,炯炯有光,逼视着朱元璋,说:
  “什么运气不运气,只不过是你比我更流氓,更卑鄙无耻、更心狠手辣、更野心勃勃而已。”
  朱元璋仍是笑嘻嘻的,说:
  “说的倒也是,只不过我没有齐云楼、###楼、香桐馆、芳惠馆,即便是死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像你,想求死,又舍不得这个世界!”
  张士诚狠狠地挖了他一眼,又闭目不语了。朱元璋赐给他佳肴,他不吃,赐给他衣冠,他不接受,朱元璋压住怒火,再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张士诚说:
  “不用多说了,天日照尔不照我!”
  朱元璋挥手叫武士将他扛到竺桥,御杖四十而死,并焚尸葬于石头城下,时年四十七岁。
  张士诚一生轻财好施,平江城破之时,他为了救一城人之性命,只放火烧了自己的王府,不肯烧城中其他房屋建筑,故平江得以保全。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恩德,一直称他为张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逢七月三十日他的生日晚上,苏州人都以烧地藏香为名,去烧九四香、点地灯来祭吊他。
  徐达、常遇春班师回朝,朱元璋立即召见,一一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冯国胜在高邮折兵千人,功过相抵,不封爵,出征将领们每人赐给彩缎,他也没有。出征将士每人都赏给大米二石,盐十斤。
  朱元璋没有赐给酒宴,只告诫诸将,说:
  “吾本想给张士诚一条生路,但他为人刚愎无识,只得杀了。他不知道,天命所归,岂是人力可以抗争的?若是他早点觉悟,外结邻国,内抚百姓,谁又能轻易破灭他?他全是骄侈自误,不念民生疾苦,部下又无忠心谋国之人,故国破身亡,吾甚可怜他。”
  听见这番议论,群臣们齐声颂扬道:
  “天生吾主圣智,混一疆宇。张士诚纵使能勤谨小心而自保,守住这个角落,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将无成。”
  朱元璋激动起来,满面红光地说:
  “当年吾渡江时,只有江东几个州县。今天扫平了江南,中原却战乱纷纷。诸位当更加努力,北定中原,统一天下,而不要贪图安逸,不要满足于眼下的功劳而忘了远图。大业垂成,诸位要更加努力,荣华富贵在等着尔等。”
  第二天,诸将入谢。朱元璋问他们回家摆了酒宴庆贺没有。
  诸将都老老实实回答说摆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说:
  “吾知尔等都在家纵酒,吾还知常遇春喝醉了酒说了什么话。冯国胜因无赏赐,酒席上闷闷不乐。吾何尝不想置酒与大家同乐,但中原未平,不是宴乐之时。待北定中原,再与大家痛饮。”
  诸将听见朱元璋将其饮酒之事弄得这么清楚,不禁吓得一言不敢轻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宫殿当然要盖,但应讲求俭朴实用(1)
朱元璋即了吴王位后仍以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衙门作王宫,为的是天下未平,不宜大兴土木,耗费民力建造宫殿。
  这天,他将案上尺余高的奏章、战报、密报批阅完后,信步走出门外,在院中前前后后转了一圈,见房屋破旧,地面坑洼不平,不觉心中一动,换上便服,领着几个侍卫,步出府门,来到城中。
  一路慢慢行来,只见城中壕堑纵横,开挖填塞,浮泥堆积。街边上这儿挖了一个坑,那里建了一座墩,坑洼渠沼触目皆是。朱元璋看了眉头紧锁,一路无言。
  回到王府,他立即召来刘伯温对弈饮酒。
  原来朱元璋偶有闲暇,别无嗜好,除了看书,便是下棋。他悟性极高,每弈之后,必于军政之事有所得,曾对刘伯温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从棋路的变化可悟出人事的变迁,从棋子的运用,可悟出用兵的道理。”不过,他棋艺并不高,真正下起来,不是刘伯温的对手。
  两人下了十几着棋,棋盘上星星点点,布了十来粒棋子,朱元璋灵机一动,随口念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一听,脱口应对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君臣际会。
  刘伯温的下联,气势与朱元璋的上联相应,又突出了朱元璋的身价,也切合自己的身份,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连连夸奖对得好。然后悠然说道:
  “老先生,吾思量这吟诗作对讲究与身份相合,为人做事更应与气度相符。你看我这王宫,地狭偏窄,屋宇简陋,实与这吴王府三字不相配。吾意新筑一座王府,满城走了一遭,却见到处凿地开壕,将龙脉泄尽,不知应在何处建造方妥。”
  刘伯温听了,马上说:
  “主公所见极是。历朝以来,应天城中宫阙屡变,城邑数迁,将龙脉泄尽,王气难收。六朝定鼎建都所以个个败亡,其因盖出于此。我意这王宫不建便罢,要建即要建出气势来,与主公身份相合,也为明日登基称帝作准备。”
  朱元璋听得心里痒痒的,知刘伯温胸中已经有数,便叫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原来刘伯温已经勘查过了,应天大龙正脉由钟山穿街起仓山,经兴武卫,过舍儿岗;起一线天、嘉善寺,过铁石岩;一支起观音山,锁本身峡水。南行起幕府,由白土山,跌落平岗,走康家湾山靖安道,入神策门,沿城行三里。西行至鼓楼岗,接钟楼;发小仓山龙窠,至铁塔寺仓、冶城山,尽于朝天宫。
  刘伯温说:
  “后湖之水通秦淮,出西关归大江,为钟山随龙养阴真正胎水,断不可旁泻。大龙脉入城之处,六朝时曾经凿断,引后湖通江,故百余年间屡经杀戮,应复其旧,最忌开凿。现城虽西控长江,东尽白下门,但离钟山较远,得龙气无多,故应将城东扩,延伸至钟山之麓,将龙脉尽收。并填充山南之燕雀湖,使之受完胎而无泄漏,以葆王气。宫址就选在燕雀湖上,背靠钟山而充王气。”
  朱元璋对这个先扩城后建宫的方案十分欣赏,点头称善,叫刘伯温将图绘好送上。
  明代南京城图。
  刘伯温又带上罗盘,在应天城内外四处察看,将山脉走向、江湖位置、街巷村落,都一一看过,然后确立新城走向、王宫位置,绘出图形,送呈朱元璋。
  朱元璋急忙展图细看,见这新城之址,选在钟山之阳,在旧城的东部,距离白下门约有二里多路。它东北紧倚钟山,地面开阔,气势磅礴,周围绵延五十余里。
  朱元璋的手下许多人精于术数、阴阳之学。特别是刘伯温来后,朱元璋更是对他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闲暇时经常向他讨教些星相占卜及阴阳地理之术。在婺州时,胡大海给他推荐了一个精通天文星相的和尚月庭,很得器重,令他蓄发娶妻,还为他建了座观星楼。朱元璋时常到这楼上去学习观测天文星相之术。在刘伯温的指点下,他更养成了观天象的习惯。他在应天城里经常露天夜坐,观测天象以预测战争胜负,人事祸福,往往也被他猜中,故他对钻研这套知识更为上心,颇有心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宫殿当然要盖,但应讲求俭朴实用(2)
冯国胜为朱元璋南征北讨,又督工造起了南京城,凭其高于众将之上的谋略武勇立下不世之功,却因常存骄纵之心,故被朱元璋赐死。图载万历刻本《皇明开运英武传》。
  他看了刘伯温的新城和宫址图,凭他的天文地理知识,立即知这地址选得好,将王气尽揽,可保其宏业世世代代相传,不至中断,于是立即选定冯国胜为督工,拨给库银,筹购材料,择日开工,先建新城。
  到湖州、杭州相继平定,平江城被围得铁桶一般时,新城拓建工程即将告竣。朱元璋领着刘伯温、李善长等文武百官前去巡查。
  这时正是寒冬季节,北风刺骨,塘水都结了薄冰。朱元璋身穿一件羊皮长袍犹感寒气逼人,不禁裹了裹衣襟。正在这时,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呵斥声,定睛看去,见远处一个督工正在责骂一个修城的农夫。骂着骂着,那督工突然抓起那农夫的锄头,扔进水塘里,然后,又迫令那农夫下水去捞取。可怜那农夫不敢违抗,剥掉身上单薄的衣服,抖抖索索地往那水塘中跳去。
  从骨子里说,朱元璋是个泥腿子,是个农民,与农民、土地有着斩不断的情缘。他一生挚爱着他的乡亲,说起稼穑之苦,每每为之涕泣;他特别看不得官吏欺压贫弱农民,即便在他闯荡江湖时,看见官欺民,他都会热血贲张,恨不得扑上去相助,何况现在。他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不禁勃然大怒,立即派侍卫将那督工抓来,厉声责骂道:
  “你这狗官,竟敢如此残害吾之良民!冰天雪地,把他锄头扔进塘里,又逼他去水中捞取,这不是要他死吗?现在,你给朕把衣脱了,自己到水中去把锄头捞出来,稍有迟误,吾活剥了你的皮!”
  那督工哪敢说半个不字,连忙脱衣下水。朱元璋叫人把他的棉袄给那个下水的农夫穿上。
  那督工浑身湿淋淋地从水塘中捞出了锄头,全身抖索得像筛糠般跪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见他全身已冻得发紫,怒气方才消去,叫他穿上农夫的衣服,并教训他说:
  “这修城之农夫皆是吾之子民,尔等须好生看待,若有过失也要好好开导,下次切不可用此等办法处置,否则,吾手下无情,决不轻饶!”
  那督工唯唯连声,跌跌撞撞地退下。
  朱元璋被这件事败了兴头,心中有些气闷。刘伯温忙把他引上城楼。
  朱元璋见那高大的城墙,全用糯米汁拌桐油、石灰砌就,铁铸般坚固,且绵延起伏,宛若一条青色巨龙,东北尽钟山之阳,规模十分宏伟,心中大喜,顿时把刚才的气恼忘到了九霄云外。
  他察看了一阵,对刘伯温说:
  “如此高大的城墙,汝看谁能越过它?”
  刘伯温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
  “除开燕子能飞过,世上无人能越过它了。”
  朱元璋听了不禁咧嘴一阵大笑。他没想到自己死后,其四子燕王朱棣夺位,正是从这城上越过进入金陵城,从其孙建文帝手中夺走帝位的。
  看看新城已经建成,朱元璋命令征召天下能工巧匠,破土动工,兴建王宫。
  他对王宫的建造十分重视,亲自祭告天地:
  “维神开辟以来,钟毓灵秀,磅礴江东。然而气运凝会,人莫能知。予自乙未渡江,丙申驻师金陵,抚安黎庶,于今十有二年。拓土广疆,神人翼赞。兹欲立郊庙社稷、建宫宇于旧城之东,钟山之阳,国祚绵长,惟山川气运是从。谨于是日肇庀工事。敢告。”
  然后,率领刘伯温等人去观看宫址。
  这宫址就选在燕尾湖上。此时,湖已填得差不多了。祭告天地的鞭炮响过之后,宫址上立即开始打桩定基。
  朱元璋看了看那桩位,又朝四周打量了一阵,觉得宫址有些偏前,宫门前的地势不够开阔,便命人将桩子往后挪挪,重新打桩定基。
  他问刘伯温说:
  “老先生,汝看如此可使得?”
  刘伯温苦笑了一下,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宫殿当然要盖,但应讲求俭朴实用(3)
“主上的意旨当然高妙。只是新址刚定,又作迁移,征兆不吉,今后难免有迁都之举。”
  朱元璋听了,虽没作声,心中却不以为然。他想,他亲手定下的都城,子孙后代,谁个敢迁都?他没想到,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师,攻占金陵,取建文帝朱允炆而代之,后果真迁都北京,民间就附会出朱元璋移桩迁都的传说来。
  

在宏伟的宫殿里,深藏不露的朱元璋兴奋得现出真相(1)
转眼到了龙凤十二年(1366年)九月,新宫全部告竣。新宫的前部是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奉天殿的左侧为文楼,右侧为武楼。谨身殿后为宫,前为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排列。四周是高大雄伟的皇城。城之南门叫午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北门叫玄武门。皇城之内的建筑皆规模宏大,但均朴素无华,不加雕饰,御花园中无奇花异草,也无楼台亭阁。空闲地段,朱元璋和马娘娘带着宦官们开挖出些庄稼地来,一年四季种些瓜果菜蔬,倒也葱葱绿绿,花红果黄,颇为悦目。
  那一天,听说三大殿即将竣工,朱元璋趁着早朝后的闲暇,独自一人步入奉天殿,想观赏一下新殿的宏伟气势,领略一下金銮宝座的高贵滋味。
  他走进殿门,见殿内高敞整洁,除开那些搂抱粗的大红立柱和一把高大的龙椅,别无他物。殿顶是粗大的横梁,却无雕饰彩绘,一律用桐油涂成金黄明灿,心中十分喜欢。殿的四壁,没有涂金抹彩,全都用遒劲端庄的正楷书写着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典谟格言,使雄伟之中又透出几分儒雅,他看了更是喜欢。
  他边看边走,来到御座旁,看着那把盘龙大木椅,几步跨上前去,撩衣坐了下来。
  这盘龙宝座全是用香楠木雕成,造型简洁美观,宽敞舒适。他坐在上面,想着文武百官拜伏在脚下,齐声高呼“万岁”的情景,不禁仰面一阵狂笑,自言自语道:
  “难怪自古那么多人哪怕丢脑袋、诛九族也想做皇帝,原来坐龙椅的滋味确是舒服!”
  说罢,他又是一阵狂笑,笑过之后又喃喃道:
  “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想不到我朱某放牛时顶着水车叶板称皇帝今日竟成了真,真是天赐我也,时随心也!只愿子孙万代都能安坐不移!”
  他这里正在遐思绵绵,喃喃自道,忽听见殿顶上飞出一声咳嗽声,他吃了一惊。抬头一看,只见一名木匠,手拿斧凿子,隐在一条大梁之上,正在修饰一处木榫。
  朱元璋见殿顶有人,把他失态狂笑时的言行都看了去,心中十分恼怒,想当场发作,又无跟随的侍从,只得忍住气,飞起大步走出殿门。
  再说那梁上的木匠因患感冒,实在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没想到被朱元璋发现,顿时吓个半死。他情知看见了朱元璋的轻狂之态,朱元璋决不会轻饶过他,必会杀人灭口。他越想越觉得可怕,一时间三魂吓出了二魂,骑在横梁上半晌不能动弹。
  正在神昏意乱之时,忽听见殿外飞起一阵脚步声,他以为是朱元璋派人来捕杀他了,不由得浑身乱抖,眼巴巴地盯着殿门,却见一个瘦长潇洒的官儿走了进来。
  他认出那就是天下闻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心神不由得一振,急忙从柱上滑下,“扑通”一声拜倒在刘伯温的脚下,口中大喊“刘大人救命”。
  刘伯温是来察看大殿工程的,见从殿顶跳下个人来口喊救命,吓了一跳,忙问是怎么回事。
  那木匠把经过颠三倒四地叙说了一番,刘伯温不禁哑然一笑,说道:
  “如此小事,何至丢命,我教你一个办法。”
  说着,将嘴附在那人耳边,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然后对那木匠说:
  “你快上梁去,依旧干你的活计。”
  那木匠面现喜色,几纵又爬上了殿梁。刘伯温也转身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刘伯温陪着朱元璋走进殿来。原来他离殿以后,立即去见朱元璋,说道:
  “臣闻新宫即将完竣,请圣驾前去审察,以免有不当之处,误了大事。”
  朱元璋原本就是抱着这种目的去察看宫殿的,只是被梁上木匠扫了兴头,拂袖而归,正在盘算如何杀人灭口,现在见刘伯温来请,一来想再去察视一番,二来好再看看那木匠的行踪,便说:
  “难为老先生这般上心,那殿是该去好好看看。”
  这样,两人相跟着来到了奉天殿。
  

在宏伟的宫殿里,深藏不露的朱元璋兴奋得现出真相(2)
刘伯温陪着朱元璋在大殿内仔细巡看了一番,对宫中不尚奢华、只讲气势与实用的做法,十分称赞,由衷地对朱元璋说道:
  “主公衣食住行均崇尚俭朴,真是万民之福,足可示法后代,昭示天下。”
  朱元璋被他这番话搔到了痒处,微笑道:
  “人主的嗜好关系甚重,躬行节俭,一来可以移风易俗,二来可修身养性。崇尚奢侈,必会导致道德沦丧,丢失民心,这一点吾是牢记不忘的。”
  看着墙上由博士熊鼎摘编书写的古人警言,和殿堂两庑书写的宋代真德秀讲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大学衍义》,刘伯温又称赞此举既不费钱,又有警醒文武百官的功效。朱元璋感叹地说:
  “老先生有所不知。吾常念过去在淮左,连年饥荒,少吃没穿,很少有如意之时。如今富有四海,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便可干什么,却不敢放纵,而是时刻警惕自己,唯恐骄盈之习养成就不能控制。故遇事吾皆要思量再三,没有害处才做,做时也未尝过度。”
  刘伯温又发出由衷的赞叹。朱元璋更是满心欢喜,把满肚子的不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正在这时,从殿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刘伯温立即仰面朝上,大声呼喊道:
  “那是何人?为甚还在梁上?”
  朱元璋也抬头上望,见正是先前见到的那个木匠,脸上顿时现出不悦之色。
  刘伯温把他脸上的变化看在眼里,不敢迟疑,赶忙又朝梁上大声喊道: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
  那木匠却只朝下瞟了一眼,继续去凿修殿梁,好像没有听见一般。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