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宰佣际悄歉龊退黄鸪錾胨赖啮錾碛埃荒芙匕锨в裣确旁谝槐摺

……

此刻,千里之外的长山村刘、李两家院中却气氛紧张,如临大敌。

从清晨开始,李靖的夫人张出尘肚子里便有了动静,特地从余杭城请来的最有名气的稳婆王氏便带着家中的婢女忙碌起来。可是到了晌午,孩子仍然没有生下来,隔壁的高秀儿却又突然见了红。王稳婆忙不过来,花云只得赶紧又去离此不远的盐官县,将县里的三位稳婆全请了过来。

侯苏苏、陈芳菱、四个稳婆、香草、凝霜凝露姐妹,还有许多婢女不停地进进出出,屋子内传来阵阵痛苦的呼喊。花云在屋外听了,只觉得一阵阵心悸,脸色发白,额头渗出汗来。

韩世谔见了,打趣道:“花兄弟,又不是你生孩子,你紧张什么。”

花云脸色一红,支支吾吾,正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就听屋内传来“啊”的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紧接着,香草满脸喜气地跑了出来,大声说道:“生了,生了,姐姐生了!”

花云连忙问道:“生了什么?”

“生了个大胖小子!”香草答应一声,又风风火火地跑进了屋里。

李靖忽然想起张出尘和高秀儿开过的“指腹为婚”玩笑,心里不由紧张起来。世人多重男轻女,李靖也不能免俗。

“生了,嫂子生了。”侯苏苏也跑出来报喜道,“恭喜表兄,嫂子生了个大胖小子。”

侯苏苏与韩世谔已经在长山村办过了婚事,她也跟着韩世谔称呼李靖表兄。

李靖哽咽道:“我,我当爹了!”

偌大一条汉子,居然激动得手足无措,眼中竟有几点晶莹。

高秀儿有气无力地躺在榻上,额头上满是汗水,脸色苍白,但却掩不住初为人母的喜悦。

凝霜抱过那个小肉团儿放在高秀儿身边,笑嘻嘻地说道:“小家伙黑黝黝,好丑啊。让夫人瞧一瞧,咱们吃奶去。”

说初生的婴儿长得丑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就跟有些地方给孩子取小名猫儿狗儿一样,据说这样孩子更容易养活。高秀儿在江南住了两年,自然晓道这个风俗,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凝露,帮我把衣服解开,我喂宝宝吃奶。”

早在一个月前,两家就各请了一个奶妈,高秀儿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要亲自喂奶。看着那个小毛团躺在自己怀里,高秀儿的每个细胞仿佛都透着幸福,只可惜小毛团的爸爸却不在身边。

……

从拓跋部回威定城的路上,高秀儿的那张脸总在刘子秋面前晃动。以前他也有深深的思念,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甚至强烈到他离开拓跋部的时候都没有顾得上和拓跋千玉打声招呼。刘子秋只觉得一阵心慌,忍不住狠狠抽了几鞭,加快了速度。当他赶到威定城的时候,天还未亮。

听说刘子秋回来了,赵凌、文昊等人都迎出城外。赵凌满脸兴奋地说道:“主公,来了好多商队。”

刘子秋一听,不由皱起眉头,问道:“不是我们的商队回来了?”

赵凌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是先帝年初派往西边的商队。”

杨广在西征吐谷浑之初,就下令各地组织商队随。在击溃慕容伏允以后,大批商队云集威定城,曾经让威定城繁华一时。随着这些商队陆续西去,威定城很快又恢复了萧条。为了满足杨广的好大喜功,这些商队不顾天寒地冻踏上了西去的旅途。因为水土不服,有两成商人倒在了路上,再也回不了家乡。

不过,当他们历尽艰辛,抵达西方的时候,却发现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他们携带的丝绸、漆器、陶器等来自中土的货物都大受欢迎,获利何止百倍、千倍。因为这条商路已经断绝多年,当来自东方的丝绸再次出现的时候,各地贵族富商趋之若鹜。在波斯,一匹普通的丝绸就可以换回一个美丽妖娆受过良好教育的波斯少女或者成箱的金币。这些商队返程的时候,带回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香料宝马,还有成群结队的异族女奴,让冷冷清清的威定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听说不是自己派往中原的商队,刘子秋微微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在府衙接见了这些商队的代表,因为刘子秋也迫切希望了解西方的真实状况。

这些商队是在到达威定城以后,才听说了杨广驾崩的消息。在这些商队的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如陇西李家、博陵崔家、太原王家。这些世家大族虽然不在朝廷中枢,但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控制着朝廷的命脉,即使发生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件,也难以撼动他们的根本。因此,他们并不担心回去的道路受到阻碍。

不过,刘子秋现在是西海之主,控制着他们返乡的必由之路,而且刘子秋手下多是异族人,和这些世家并没有太多的交往,他们在刘子秋面前反而显得小心谨慎。得知刘子秋要接见他们,商队管事们纷纷来到府衙门外等候,各自呈上礼单。礼品很丰厚,有珠宝,有美女,琳琅满目。令刘子秋意外的是,有一份礼单竟然是江南谢家商队呈上的。

第16章 分工不同

在按照士农工商划分社会阶层的体系中,无论商人多么富有,却始终居于社会的底层,地位都要排在农民和手工业者之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商人越是有钱就越被人瞧不起,因而有奸商、无商不奸、商人重利的说法。在大隋律法中,商人与农民发生争执,官司打到县衙,商人有理也要矮三分。

这些商人背后站着各大世家,地位比起普通的商人要高上那么一点,但也仅止于一点而已。经商者都十分敏感,进入威定城以后,很快便明白了现在的形势。刘子秋虽然不是大隋皇帝任命的西海太守,实际权力却比西海太守大得多。如今,刘子秋不仅接受了他们呈上的礼物,而且还要接见他们,顿时让他们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十五名商队的管事相约来到府,小心翼翼地走进大厅,却见大厅里摆着三十多副几案,几案上美酒佳肴时鲜果蔬,应有尽有。威定城的重要人物,如文昊、张亮、史大奈等八位千夫长,参军柳郁、姜彧,长史赵凌、主薄何稠,都候在大厅里。原来,刘子秋不仅接见了他们,而且设下酒宴款待他们。陪客的这些人是西海郡的新权贵,其中一大半都是汉人,这让远离家乡多日的商人们感到无比地亲切,却又隐隐有一丝担忧,不知道刘子秋会提出什么要求。

“世人皆对商人有所偏见,但刘某并不这样认为。”刘子秋一抖身上的丝质长衫,说道,“就拿这件丝绸来说,是农民养蚕、缫丝,辛辛苦苦织就的。但农民需要什么?他们需要农具。难道让他们拿着丝绸去向铁匠交换农具?就算他们愿意,铁匠也不肯答应,因为铁匠要那么丝绸没有用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商人出来,从农民手中买下丝绸。农民有了钱,可以去向铁匠购买农具。铁匠有了钱,就可以购买生铁和木炭。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打消了商人们的疑虑。刘子秋又道:“所以说,没有商人,就无以流通货殖。没有商人,就无以交通南北。没有商人,就无以互通有无。士农工商兵缺一不可。无士不治,无农不稳,无工不进,无商不富,无兵不固!在刘某眼中,大家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贵低贱之分。”

贩夫走卒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世人只提士农工商,却不提士农工商兵,是因为走卒的地位比贩夫还要低下,所以才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但事实上,军人的地位往往要高于商人,尤其在乱世更是如此。刘子秋现在提的却是士农工商兵,而且将五个阶层的地位提到了并列的高度,商人们的眼中都不禁流露出兴奋之色。太原王家商队的掌柜王兴明站起身,拱手说道:“如果世人都像刘大人这样,我等也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刘子秋哈哈笑道:“王掌柜言重了。其他地方刘某不敢保证,至少在西海,在威定城,你们可以挺起胸膛。刘某欢迎诸位在威定城开设商铺、酒肆、客栈,只要诸位按章纳税,不以次充好,不坑蒙拐骗,刘某就保证大家的安全,保证大家不受欺压歧视,保证大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地这片土地上!”

西海虽然也有少量耕地,但主要的生活来源还是牧马放羊。要想让西海百姓过上好日子,只靠这些难以实现,利用西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商贸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杨广没死,中原局势稳固,他完全可以自己组织商队。现在的情形纷乱复杂,他派出去的四百人商队就如泥牛入海,言信全无,这条路显然行不通了。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如果杨广不死,他还只是一名小小的旅帅,西海还轮不到他来作主。

这些商队却不同,他们的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无论是宇文化及、杨玄感还是李渊,都离不开这些世家大族明里暗里的支持,因此这些商队在中原的通行就要自由得多。只要能把这些商队留下来,不仅可以获取许多中原出产的物资,还可以探听到来自中原的消息,可谓一举两得。

众掌柜还在犹豫的时候,谢家商队的掌柜谢老四已经抢先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既然刘大人如此厚爱,谢某明天便使人在城中租赁房屋,开设商铺!”

谢家退居于江南日久,已经渐渐游离于各世家之外。但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的大家族自有他过人之处,这个谢老四就是个人物。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当然不知道谢家和刘子秋之间的交易,但他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只要运用得当,谢家就会在这条联系东西方的商路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谢家将来重返中原奠定基础。

有了谢老四开头,又有几位掌柜出言附和,表示愿意在威定城开设店铺。

刘子秋大喜,举杯道:“多谢诸位对刘某的信任,就请诸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自古以来,酒宴就是拉近彼此关系的最好工具。三杯两盏下肚,掌柜们的话也多了起来,早没有了当初的矜持,说着带些荤味的笑话,谈论着各种趣闻逸事,气氛也就渐渐热闹起来。只是这些掌柜离乡日久,并不清楚各地的情形,因而也就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内容。但刘子秋考虑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如果这些商队下次再到这里,谈话中显然就可以透露出一些不一样的信息了。刘子秋也不端架子,亲自挨个敬酒,让这些掌柜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一会,刘子秋便转到了谢老四面前。

谢老四慌忙起身,说道:“请刘大人放心,谢某一定等威定城中的店铺开起来再离开。”

“那倒不必。”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刘某还希望谢掌柜早些回去,代刘某向谢翁山老先生问个好。”

谢老四一愣,问道:“刘大人认识我家家主?”

刘子秋笑道:“刘某与谢老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与二位谢公子也颇为相善。刘某还有几件礼物,到时候还要劳烦谢掌柜带给谢老先生一家。”

谢老四没想到刘子秋和谢家这般熟悉,对于在威定城开设店铺的事更是信心倍增,连声道:“此份内之事,谢某自当尽力。”

这时,达愣走了进来,附在刘子秋耳边小声说道:“主公,出事了。”

这段时间以来,赵凌表现得尽心尽力,刘子秋已经对他逐渐放心,也就不再让达愣跟在他身边。现在,达愣又回到了府衙,和吉仁泰一起,轮流担任起刘子秋的护卫任务。这两个人都十分机灵,如果不是万分要紧的事,达愣是不会贸然闯进大厅的。进来以后,达愣的声音也压得很低,只有刘子秋一人听到。

刘子秋脸上神色不变,朝着众掌柜作了个罗圈揖,笑道:“诸位请慢用,刘某有件事需要处理一下,去去便来。”

出了大厅,刘子秋的脸色便阴沉下来,问道:“究竟什么事?”

达愣脸现愤怒之色,咬牙切齿道:“主公,咱们派往中原的商队回来了!”

刘子秋一直在苦等这支商队的消息,如今商队回来应该是好事,可是看达愣的表情,显然不是这样。刘子秋也没有继续多问,只是一挥手,道:“带我去看看。”

……

当初刘子秋一共挑选了四百人组成了这支商队,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四百人只回来了十八人。在府衙隔壁的一处小院中,十八名士兵伤痕累累地躺在矮榻上。刘子秋不禁捏紧了拳头,胸中似有一团怒火在熊熊燃烧。

在这支商队离开威定城的时候,刘子秋特意强调,他们的任务是收集情报、探听消息,而不是赚钱。如果遇到匪帮抢劫或者官府勒索,宁可花钱消灾也要保全性命。一路过去都是大隋的土地,无论当地官府效忠于哪一方,都不至于对商队痛下杀手。而这四百人都是经历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寻常的盗贼或者小的匪帮根本就不放在他们眼里。如果碰上大规模的盗众,他们也可以假意投降入伙,这是事先就说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会重创这支商队,不免令人生疑。

但刘子秋并没有立刻询问当时的情形,而是耐心地察看士兵的伤势。这十八人个个带伤,伤势有轻有重。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重伤往往意味着死亡。

“张阿牛,你的胳膊怎么样了?”刘子秋居然直接喊出了一个臂上缠满白布的伤兵的名字。

当时这四百人出发前,刘子秋亲自为他们饯行。这些人都跟刘子秋一起参加过威定城保卫战,其中有些人还和他一起在泥岭上战斗过。刘子秋记性颇佳,几乎记得所有人的相貌,并且能够叫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名字。

张阿牛是一个魁梧的河北汉子,他却万万没想到刘子秋能够一口叫出他的名字,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咧嘴说道:“没事,就是让蚊子叮了一口!”

刘子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样的,咱们西海族没有孬种!抓紧时间养好伤,咱们一起替弟兄们报仇去!”

旁边的士兵脸上全无血色,眼中有一丝绝望。刘子秋却也记得他,说道:“你是雁门的王二耿吧。伤在哪里?”

王二耿有气无力地哼了两声,也不知道说的什么。还是张阿牛替他说道:“主公,二耿的肚子让人划了一刀,肠子都流出来了。”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二耿,是爷们就给我挺住了!我记得你还没有成家,到时个我要喝你的喜酒。”

王二耿原本绝望的眼神忽然就有了生机,用力点了点头。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有时候意志力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刘子秋一个个询问下去,忽然觉得面前的那名士兵有些眼熟,却叫不出名字来。

第17章 难题

那名士兵见到刘子秋,忽然哭了起来,喊道:“大牛哥!”

只有最早生活在长山村的村民才会称呼刘子秋为大牛,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一段故事。刘子秋闻言不觉大惊,仔细一看,认出这名士兵果真来自长山村,姓萧,小名叫做光儿。

刘子秋很清楚,整个西海郡除了自己,再没有第二个人来自长山村。萧光儿此刻出现在这里,实在让人不可思议,难道长山村发生了什么变故?刘子秋的心情不禁烦躁起来。但是刘子秋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定了定心神,问道:“光儿兄弟,你伤在哪里?”

当年在长山村,刘子秋曾经组织一了批少年加以训练,萧大鹏、栓子和后来的十三太保都是其中的一员,萧光儿也是那批少年之一。只是萧光儿天资不够,没能进入最顶尖的十三太保之列。另一方面,萧光儿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虽然跟着刘子秋学了一些武艺,见到血光以后难免有些慌张。这些天,他便如生活在梦魇中。现在见了刘子秋,终于见着亲人了,满腔的情绪瞬间释放出来,大哭不止。

刘子秋好言安抚了半天,萧光儿才止住哭声,哽咽道:“大牛哥,我只受了些皮外伤。如果不是韩老将军帮我挡了两刀,我,我就没有命了。”

“韩老将军?刘子秋皱了皱眉头,在他印象中派出去的四百人里并没有姓韩的,而长山村虽有一两户姓韩的人家,却没有人可以称得上将军。

萧光儿指了指躺在最里面的一名士兵说道:“那位便是韩忠韩老将军,是跟随韩世谔公子一起到长山村的。”

刘子秋知道这位韩老将军应该是韩府的家将之类,他顺着萧光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人头发花白,面如金纸,已经奄奄一息了。刘子秋认识韩世谔,只是没想到他居然到了长山村,这说明洛阳的局势已经十分险恶了。刘子秋再也按捺不住,扶起韩忠问道:“韩老将军,你因何至此?”

韩忠费力地睁开双眼,小声说道:“韩某是受人之托,来打探刘公子下落的……”

见韩忠说话艰难,萧光儿主动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为了探听刘子秋的下落,韩忠受高秀儿之托,带着萧光儿和另外十几个人,也假扮行商来到洛阳。从长山村到洛阳,因为有长山车马行的掩护,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而此时,洛阳城在李渊的治理下,局势也渐趋稳定。但从洛阳城一路向西,却盗贼横行,各地官府也是强取豪夺。他们都是习武之人,为数不多的货物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于是专拣偏僻小路而行,却也没有多大影响。只有在经过长安通关之时遇到了守关军士的严加盘查,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花了些银两打点疏通之后,终于抵达了扶风郡,倒也有惊无险。

由于李渊在东边牵制了杨玄感大部分兵力,宇文化及趁机发难,已经重新夺回了扶风郡。扶风是长安西边的门户,但杨玄感收缩兵力以后,宇文化及却也难以再进一步,双方进入僵持局面。

韩忠一行为了避免遭遇池鱼之殃,特地兜了个大圈子,这才来到陇西郡。就在鸟鼠山下,撞上了正与官军厮杀的张阿牛等人。当时,张阿牛等人都作商人打扮,随行的货物散落了一地,而韩忠他们也是商人装扮,结果误打误撞就成了官军追杀的目标,不得已而卷入其中。

虽然韩忠等人武艺出众,张阿牛他们也是刘子秋挑选的精锐,终究寡不敌众,最终只有十八人逃得性命。

听萧光儿讲到这里,韩忠忽然拉住刘子秋的手,声音虚弱到几不可闻,断断续续地说道:“香草在盐官城外的杨家庄园找到了大笔宝藏……谢家断了对长山村的援助……世谔和苏苏姑娘今后就拜托刘公子了……”

也就是刘子秋耳力奇好,又懂得唇语,若是换作另外一个人,根本听不清韩忠说些什么。这些话虽然不完整,而且十分凌乱,但已经足够让刘子秋明白江南的形势了。最后一句既是为了说明韩世谔为什么到了江南,也仿佛是韩忠的临终遗言。刘子秋不由心头一敛,连声说道:“韩老将军,你安心养伤,世谔公子与刘某情同兄弟,绝不相负!”

听了刘子秋的承诺,韩忠脸上竟然现出一丝笑容,仰面倒了下去,却已经没了气息。

刘子秋轻轻叹了口气,双拳紧握,转头问道:“张阿牛,你告诉我!为什么走了几个月才到陇西!为什么会和官军发生冲突!”

张阿牛虽然胳膊上被砍了一刀,深可见骨,但在那些受伤的士兵当中,仍然算比较轻的。他咬了咬牙,说道:“回主公,属下等人一路到了长安,恰逢东边战事又起,道路阻塞,不得前行。后来听说杨玄感丢了扶风,意欲兴兵夺回,正在四下里搜索马匹。我等恐失了战马,慌忙离开长安。既然不能东去,大家商议先回威定城,将情况报与主公。不料在陇西郡停留时被人盯上了,那些人一直追到鸟鼠山将我们截住,二话不说,便动手杀人。”

“杨玄感想要战马,给他便是,咱们又不缺少马匹。”在刘子秋看来,为了四百匹战马搭上四百条人命,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但他也知道,在这些士兵们心中,战马就和自己的亲人差不多,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马匹做出这样的举动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商人。

刘子秋也没有继续责怪张阿牛,而是问道:“是什么人干的?”

张阿牛恨恨地说道:“是宇文智及干的!”

“宇文智及?”刘子秋一愣,说道,“难道他发现了你们的来历。”

刘子秋杀了宇文敬,夺了威定城,严格来说,和宇文化及之间还是有些矛盾的。如果宇文智及知道这支商队是刘子秋的人假扮,痛下杀手也极有可能。

张阿牛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宇文智及应该是为了财物。我们逃到临洮以后,打听过了,像我们一样被抢掠的商队不在少数。只是宇文智及这小子不仅要钱,而且还要杀人灭口,真是比强盗还狠还黑!主公,你一定要替死难的兄弟们报仇啊!”

刘子秋终于明白,自己低估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俩的贪心。如果这二人不除,从西方归来的这十五支商队一旦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恐怕也免不了被截杀的命运,即使有世家大族做后盾也无济于事。刘子秋想通过发展商业来改善百姓生活、获取中原情报的计划也必将落空。

一个难题摆在了刘子秋面前,是继续闭关锁国,还是向宇文化及宣战,他必须做出决断。

……

刘子秋若无其事地重新回到大厅,并且主动掀起了一场酒战。他这边除了赵凌、何稠之外,都是些粗豪的军人,喝酒就如喝水一般,王兴明、谢老四这些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两三个回合下来便尽数醉倒。

赵凌最是机灵,明白刘子秋心中有事,自己便不怎么喝酒,直等士兵们将那些商人扶回驿馆,这才问道:“主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刘子秋把酒杯一举,大声说道:“大家再干最后一杯,刘某有话要说!”

众人将杯中酒干完,何稠却也醉倒了。刘子秋无奈地摇了摇头,将张阿牛和萧光儿所说的情况讲了出来。

文昊大怒,借着酒劲拍案而起,厉声道:“宇文化及算什么东西,竟敢杀我兄弟,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张亮、史大奈等人也个个义愤填膺,大呼小叫起来。这些人原本对大隋还忠心耿耿,只是加入西海族以后,受到刘子秋的影响,耳闻目濡,已经不太将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放在眼里了。

柳郁生性谨慎,沉吟道:“主公莫非想对宇文化及用兵?以我们如今的实力,自何无虞,进攻嘛,只怕力有不逮。”

“放屁!”图木鲁虽然学会了许多汉语,但对很多词语的意思理解并不深刻,他只是对柳郁的意见表示反对,哪里想得到这是一句骂人的话,犹自振振有词,“现在秋高马肥,正是用兵的时候。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属下愿为先锋!”

柳郁知道他是无心之失,也不和他计较,挥了挥手,道:“此去中原,需要攻城拔寨,骑兵虽然悍勇,却也有不足之处,将军难道不记得威定城之战了?中原的许多城池可比威定城高大坚固得多。”

角里延大声嚷嚷道:“高大坚固又如何,我就不信攻不下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赵凌忽然说道:“主公,中原的局势如何?”

刘子秋沉吟道:“宇文化及、杨玄感、李渊三强鼎立。其他各地,盗贼四起。”

赵凌抚掌道:“既然如此,属下以为,可以一战!”

其实,刘子秋心里也倾向于向宇文化及宣战,否则西海郡终究会困于一隅。他对赵凌的眼光还是颇为信任,不由颔首道:“愿闻其详。”

第18章 天下人的天下

赵凌捋了捋颌下那三缕短须,不紧不慢地说道:“既是三强鼎立,宇文化及必将重兵布于陇西至扶风一线,西平、金城诸郡必然空虚。一旦我军攻下金城,宇文化及必然震动。宇文化及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肯定会调集大军与我决战,到时候,骑兵便有了用武之地!只是还缺一样。”

刘子秋问道:“还缺什么?”

赵凌笑道:“还缺一个名份!不知主公是打算拥戴杨浩,还是打算拥戴杨杲?”

这个问题刘子秋早就考虑过了,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不觉哈哈大笑道:“宇文化及、杨玄感、李渊都能各扶持一个小皇帝,难道刘某就不行吗?刘某既不拥戴杨浩,也不拥戴杨杲,刘某要拥戴杨倓!”

……

“不行!我要去见刘子秋!”听说刘子秋要拥立杨倓称帝,然后向宇文化及宣战,樊梨花焦急起来,大声说道,“刘子秋这是想要把杨倓当作傀儡,和宇文化及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我绝不答应!”

文昊不以为然地说道:“主公是想替兄弟们报仇,只不过借用一下那娃儿的名义而已,何必说得那么难听。”

“不行!我要找刘子秋当面问个清楚!”樊梨花不顾文昊的阻拦,拔腿就往外走去。

她虽然跟在杨广身边时间不长,却见惯了皇室的亲情淡薄、尔虞我诈。杨倓是她拼了性命才救回来的,在她内心深处,已经把杨倓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只希望杨倓好好地活下去,却不希望杨倓当什么皇帝。

前些日子,在刘子秋的主持下,樊梨花已经嫁给了文昊。小夫妻俩闲暇时较量武艺、谈论兵法,倒也恩爱非常,还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红过脸。如今见樊梨花突然变得怒气冲冲,文昊便有些不知所措,半晌方才用力跺了跺脚,说道:“罢了,我陪你同去!”

不过,文昊这小子有点惧内,真让他阻拦樊梨花去见刘子秋,他也没有这个胆量。

……

弄清文昊夫妇的来意,刘子秋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拥立杨倓为皇帝,而是正色说道:“樊姑娘,关于皇上在大斗拔谷驾崩的经过,刘某始终心存疑问。”

樊梨花冷冷地说道:“你有什么疑问?”

刘子秋沉吟道:“当时文夫人因为保护皇长孙而与大队失散,但皇上身边还有许多侍卫,来护儿、长孙晟都是世之名将,这些人都和皇上一起折在了叛军手中,就连萧皇后都未能幸免。而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这哥俩都是只知道斗鸡走犬的纨绔子弟,却毫发无伤,岂不令人生疑?”

樊梨花依然不假辞色,语气生硬地回道:“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刘子秋也不生气,淡淡地说道:“皇上死的不明不白,刘某作为大隋的子民,你说和我有没有关系?这件事,刘某总有一天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倒不是假话。按照刘子秋的计划,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慢慢准备,结果杨广一死,彻底打乱了他的步骤。刘子秋虽然籍此机会在西海闯出了一番天地,但终究不是他原来所愿。因此,对于杨广的突然驾崩,刘子秋也一直耿耿于怀。

樊梨花却冷笑道:“你有这么好心!”

刘子秋一怔,旋即笑了起来,说道:“都过去这么久了,难得文夫人还记挂着西苑的事情。”

樊梨花冷哼一声,扭头看向文昊。

文昊呵呵笑道:“主公,玉儿在西苑的事,我都知道。”

“谁说你都知道了。”樊梨花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她虽然是一介女流,行事却光明磊落,就和她的武艺一样,不让须眉。成亲以后,樊梨花对自己的过去并不讳言。包括她曾经担任过上林西苑中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