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宜家真相:藏在沙发、蜡烛与马桶刷背后的秘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宜家真相——藏在沙发、蜡烛与马桶刷背后的秘密

    作者:'瑞典'约翰斯特内博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简介:

    约翰斯特内博

    JohanStenebo

    斯特内博在宜家任职二十年,目睹宜家如何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每年访客量高达七亿人次。这二十年内,斯特内博先后担任世界首富及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的私人助理,负责英国利兹分店业务并创下赢利纪录,随后接掌全球关键家具业务,最后出任宜家绿能科技(IKEAGreenTech)公司首席执行官。

    内容简介:

    《宜家真相——藏在沙发、蜡烛与马桶刷背后的秘密》作者斯特内博在宜家任职超过二十年,曾担任老板的贴身机要,本书是他二十年亲身经历的展示,向外界首度掀开了这个家具帝国的全部真相,既讲述了确保它击败竞争者、吸引顾客的大量经验法则,也揭露了精心构筑的华丽外表下的惊人秘密。※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书中首度公开坎普拉德,这个“宜家之王”不为人知的个性与领导风格,揭露宜家多年来不沾黏各种负面新闻背后的真相,包括多年前的抄袭风波、节俭到近乎吝啬的文化以及精心布局的环保争议。究竟宜家让消费者上钩的秘密是什么?本书深入宜家那黄蓝两色建筑物之内,发现它巧妙的产品开发与采购策略、精彩的营销布局与销售技巧。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全球媒体瞩目,包括德国《明镜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商业周刊》等都曾大篇幅报道与转载。作者斯特内博在宜家任职超过二十年,曾担任老板的贴身机要,负责全球关键家具业务,最后出任宜家绿能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这本书,是他以局内人的身分,局外人的视角,为读者揭开他对这家全世界最神秘公司的第一手观察。

    书摘正文

    Part1宜家之王坎普拉德

    Chapter1宜家的成功之秘简单就是美德

    报纸和书籍总是长篇累牍,描述宜家非凡的成就。大学的商学课程中,宜家成了教科书必讲的典范。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宜家如此成功?”当然,我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宜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越走越辉煌的。我的认识基于我二十年来在宜家各个部门的工作经验,既经历了辉煌的成功,也经历了惨痛的失败。

    简单就是美德

    英瓦尔有一句名言:“简单就是美德。”这是宜家成就事业的关键。他时常说,只有平庸的人才使用复杂的方法解决问题。简单,也是我思考宜家现象的方法。哪些因素对宜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呢?
第2节,
    首先就是英瓦尔坎普拉德。坎普拉德是一位天才,创造了宜家的大部分产品。第二,是宜家的运行机制。宜家的运行机制是英瓦尔和他的团队创建并完善的全球价值产业链,涉及从森林到顾客的各个环节。第三,是宜家文化。英瓦尔创立的宜家文化使宜家机制得以快速而准确地发挥其功用。

    Chapter2坎普拉德

    要了解宜家,首先就要了解宜家的创始人。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当纳粹案底曝光时

    1994年11月,在丹麦赫尔辛基南部哈姆博柏克(Humblebk)小镇的柯勒斯庄园(KllesGrd)发生了一件事。柯勒斯庄园和周围的客店一样漂亮,坐落在一片怡人的景色之中,离厄勒(Oresund)这座海滨城市仅一步之遥。坎普拉德于70年代买下了这片房产,当时他为了规避瑞典的高额税赋而转移到了丹麦。宜家集团的董事会驻守在此已经十多年了。

    日光渐暗,黄昏将至。寒冷的海风吹拂着柯勒斯庄园和周围开阔的草地。正值晚秋时节,山毛榉落叶在风中四处飞舞。唯一不同寻常的是,庄园树篱外边,停了一排又一排的车。记者们三五成群,围在大门外面,密切注视着庄园内的动静。摄影记者们举起手臂般长的镜头,对着一扇扇窗户,闪光灯此起彼伏,将这栋建筑物的正面照成杏黄色。除了几个窗户有灯光,整栋建筑漆黑一片,仿佛空无一人。

    在庄园内温暖的房间里,坐着宜家的首席执行官安德斯莫伯格。他像往常一样冷静,但脸色苍白,显出事态的严峻。桌子边围坐着一群人,在紧急磋商。他们必须讨论出一个明确的立场,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而几天前,大家对此还一无所知。

    没有人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原来,有媒体公开抨击坎普拉德,谴责他曾经是纳粹的支持者,四五十年代曾是瑞典新纳粹运动的成员。此刻,英瓦尔和他的助理斯塔夫杰普森(StaffanJeppsson)正在另一个房间绞尽脑汁,想找到处理这场危机的对策。

    《瑞典快报》(Expressen)登出这条独家新闻之后,消息就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熊熊蔓延。

    安德斯莫伯格和宜家的管理层围坐着,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听见有人说:“要是英瓦尔应付不了局面,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情况持续恶化下去,我们就只有断然与英瓦尔划清界限。”

    有人开始放出狠话了,这话就像瓶子里的妖怪,凶狠地跑了出来。一切似乎已经无法逆转。

    到底是谁在发话,具体又是怎么说的,我并不清楚。但掂量掂量它的意思,是很沉重的。这事就这么口口相传了下来。我是从安德斯莫伯格那里听说的。难道这还不清楚吗?英瓦尔坎普拉德不能再与宜家划等号。宜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它的创始人,尽管他对这个公司的发展举足轻重。事实上,一旦英瓦尔严重威胁到公司的安危,他便会被抛到一边去,甚至被废黜,就像废黜犯了错误的君主。

    关键时刻,英瓦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决定公开全部事实,坦承一切,请求得到所有员工,尤其是犹太后裔员工的原谅。英瓦尔就是这么一个人:能言善道,言辞恳切,令人心悦诚服,绝对不会让人失望。这个事件基本上以这种方式得到了一个了断,只是后来为媒体津津乐道了好长一段时间。
第3节,
    前进动力:为了得到他人认可

    很多人都很好奇,英瓦尔不断向前迈进,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殚精竭虑、鞭策自己?答案就是,他天性如此。

    官方说法是,他一直想向世人证明他的观点——“美丽的家具不一定是昂贵的”。这种说法,如果说不上曲解,也可以说是误解。其实,他的一切都源于自己强烈的需要,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仅此而已。他想向世人,也向他自己表明,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是可能做成的。和他工作过的人就知道,他总是想给别人一种印象——他这人有许多弱点。这一点在他身上显而易见。他不太在意媒体上知名人士的评论;相反,他总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建构宜家文化根基。他要求宜家绝不吹嘘,而是让结果来说明一切。他不断让外界认为,他反应迟钝,酗酒,还有读写困难。总之,他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buuyu。

    有一次,英瓦尔自己告诉我,他只有一个亲密的朋友,一个瑞士人,他们两人有时候结伴出行。但在我以及我周围的人看来,他的这个密友只能算一般朋友,因为他们之间的往来说不上很亲密。除了家人,他接触的其他人就是员工了,那些他花钱雇佣的人。自然,他们的友谊直接与工资袋相关。没有朋友的孤独只会更加凸显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成功的事业给他戴上了各种荣誉光环,他时常与瑞典的政界要人、商界巨富、社会名流、媒体大亨在一起,这时候,他感到自己很特别,是少数几个非凡人才之一。另一方面,他其实非常看重外界对他的肯定。不过,他却不喜欢自己的属下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安德斯莫伯格经常会征求我的意见,问我他该不该去接受媒体的采访,会不会抢了老板的风头,坎普拉德会怎么想,等等。如果我稍显犹豫,他就会拒绝媒体的邀请。他是不愿冒风险,让老板不高兴的。

    如何听,员工才会说;如何说,员工才会做

    我刚来哈姆博柏克的宜家集团董事会上班时,有一天英瓦尔也在办公室。一般他如果不是在外出差,就是在瑞士陪伴家人,或者偶尔到他在法国买下的葡萄园度假。总之,英瓦尔很少来办公室。安德斯莫伯格看见老板来了,赶紧上前打招呼。莫伯格的表情和平常我见到的有些不同:自信果断、踌躇满志荡然无存;相反,只见他半张着嘴,双眼紧紧盯着老板,随后又紧张地笑一笑,一脸敬畏的神情。我感到内心一下子变得诚惶诚恐起来。莫伯格这样的大人物都对坎普拉德如此敬畏,何况我一个小小的助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坎普拉德敬畏有加。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他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不仅如此,还和蔼可亲。

    1996年初秋,在阿姆霍特的瑞典宜家总部布拉斯潘(Blsippan)举行了产品周,即所谓的“宜家盛典”。

    作为英瓦尔的私人助理,我紧紧跟随他,看了一个又一个的产品方案展示。这一周是一年工作的顶峰。每个产品方案的汇报展示有两三个小时。先由产品负责人陈述汇报,大家再对其方案进行评判鉴定,最后决定是否通过该方案。
第4节,
    我和英瓦尔见识了一个产品方案,可以说是这一周来最糟糕的。英瓦尔对我说:“我好久没有见过这种垃圾了,约翰!还有比这个更愚蠢的东西吗?简直太令人失望了!”

    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协助消费者在家里完成废物回收。结果,他们设计的产品就是一个绿色的浴盆和一个白色的浴盆,而且还是塑料材质。他们把产品展示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看不下去。在随后的简短讨论中,他们论证的理由完全不能让人信服。英瓦尔提了几个问题,看了看相关资料,最后礼貌地对他们说了句谢谢,接着看后面的方案展示。只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坐在车里的时候,才表达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种场合,英瓦尔的领导才能展露无遗。我还没有遇到过比他更有耐心的人,也没有见过像他那样善于感知自己对周围人的影响,并以此驾驭别人的人。他非常聪明,总是站在后面,让别人去说,尽管他并不喜欢他所看到的一切。有时候,他也谈他的观点;有时候,他只是放手让别人去讨论。一个方案时常要讨论很多天,甚至是好几年。他似乎总是清楚自己应该何时介入,作出决定,以便使大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所谓的“通用家具系统”(Multipurposesystem,简称为MPS),这个方案拖了三十年之久,其间,也搁置了好多年。〗米〗花〗书〗库〗 ;__

    早在70年代,英瓦尔就开始构想这一方案,希望将厨房、卫生间、卧室和客厅家具的标准规范化。但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重新积极地推动这一方案的落实。其原因何在?因为宜家刚刚经历了一场结构重组,原本负责产品研发和采购业务的瑞典宜家成为公司的权力核心,瑞典宜家的负责人成为新的领导人。一些表现不佳的经理被迫离职,由内部的资深经理取而代之。坎普拉德希望把他思考已久的“通用家具系统”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看看这批新的领导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1995年。当时英瓦尔正在考虑通过中国制造商,生产一种新型的照明产品,既便宜又节能。于是,他鼓励手下的人(当时全是清一色的男士)去中国寻找这种灯泡。最后,他们果然找到了这种灯泡,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便宜90%。这段故事成为宜家历史中的又一段佳话。整个过程中,坎普拉德所做的,只是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意见。他有时候甚至是放低姿态,恳请他们“各位真是聪明,请问可否这事能不能”等等。

    我可以十分肯定,英瓦尔对他自己提出的多数问题,其实都是知道答案的,至少他会想得出答案。比如,他或许早就知道,他们应该找哪家供应商,但他那一本正经的脸却让人看不透。这样一来,这帮人以为是自己解决了难题,感到无比骄傲兴奋。看起来,英瓦尔对自己的员工如此慷慨大度,显得有点奇怪,因为他本人非常喜欢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媒体面前。但英瓦尔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充满矛盾,要真正了解他并不容易。

    一般情况下,英瓦尔自己除了提供构想,不会做具体的事情,但他会鼓励宜家负责产品研发的重要人员去落实。他认为,只要找对了人,总会做出成绩的。

    他经常会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开玩笑,尤其是在审查产品方案的时候。他会说一些讽刺挖苦的笑话。不过,他最常挖苦的,是他自己。很多时候,他都不会失礼,只是制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那种令人招架不住的玩笑,不过许多员工都觉得他这人很有幽默感。

    有一回,英瓦尔和大约二十来人讨论产品方案。他有个问题想找人问问。

    他故意把声音拖得老长:“博斯,博斯,你在哪儿啊?”

    包括博斯在内的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他又喊了起来:“他是不是溜回家了?好啊,那他可是犯傻啦!”
第5节,
    大家都被逗得乐了起来,看着被他取笑的人。博斯满脸困惑,也被逗乐了。

    英瓦尔还不肯就此罢休,故作惊讶地说:“喔,亲爱的博斯,原来你还在这里啊。你能够和我们待一小会儿真是太好了!你瞧,我们正在看你的产品方案呢。”

    如果只有他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的话,他的幽默感会变得辛辣起来。有一次,来了一位资深的产品开发商,介绍了他自认为别具创意的咖啡桌。大家看完并离开后,留下我和英瓦尔。他对我说:“哎,约翰,我看别具创意的只有他的大胡子。”

    幽默感是坎普拉德领导能力的一方面。他只是在他认为合适的少数人,比如布拉斯潘那帮子人中间开玩笑。他绝不会在研究采购战略的会议上和经理们开玩笑。他在这点上是做得很聪明的。

    有时,某方商务代表们正在兴头上时,会稀里糊涂地向英瓦尔做出过多的承若,而产品开发商们、经理们、采购战略负责人对其后果是很清楚的。这时,英瓦尔会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圣诞前就把新样品弄出来,怎么样?”

    毫无疑问,这句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愣住了。随后,大家才明白他的无理要求其实只是句挖苦的话。一件新产品要有两到三年的时间研发,而产品展示周定于每年九月,也就是说按他的要求,研发团队要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两三年的任务。不过,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则明白这不是幽默,而是英瓦尔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是,如果换了宜家产品研发人员,听英瓦尔这么一说,就承诺立即把样品弄出来的话,坎普拉德就会马上用家乡斯莫兰斯莫兰(Smland)是瑞典南部的一个省,是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的故乡,也是宜家发家之地。“Smland”在瑞典语里意思是“小城镇”,这里拥有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砂石,以盛产水晶出名,也有宜家发展得天独厚的杉树木料。腔,冷冷挖苦道:“现在,人们虽有本事飞上月球,但一个不到五克朗的咖啡杯,还是做不出来。”

    遇到争论不休的话题时,英瓦尔从来都不知疲倦,常常提出绝妙的见解。宜家的事情,无论巨细,他都一一了然于心。从材料、价格、生产、设计到商业运作,他几乎无所不知。他可以从玻璃的质量这样最细节的话题说起,再说到原材料、材料价格,最后说到产品开发和原材料采购的决策。然后,又往回再说一遍。他能够从细节到方针,从方针到细节,来回折腾,这一点,谁也做不到。七十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无所不知。但是,和人辩驳时,他则常常采取商讨、试探的口吻,总能使讨论深入下去。有时候,他会明确地采取一种立场,故意激怒参与的人。第二次开会时,他可能会突然改变原来的立场。因为,他想听听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要是有人坚持己见,难以说服,他就把问题抛给部门责任人,让他们负责讨论。一旦讨论起来,英瓦尔总是让讨论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持续下去,弄得大家吃不消。有想出去方便的,有想找东西吃的。但英瓦尔却一点不累,站在大伙中间,十指交扣,放在胸前,满身口含烟的味儿。他认真倾听着,不断提问、反驳,反复纠缠于细节。别人反驳他,争得面红耳赤,他也从不发火,仍然逻辑清晰、思路敏捷。

    此外,他的脑子真是太神奇了,储存的信息之多令人吃惊。各种会议出席的人员、讨论的内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竟然记得住在产品展示周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的背景,如果哪个人的信誉不好,他更是不会忘记。好几次,我听到他引用几年前的会议陈述内容,几乎是逐字逐句引用原话。

    这就是坎普拉德非凡的领导才能,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掌控宜家的原因。尽管全年里他只是在产品展示周与大多数人见面,但公司还是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在运行。尽管不可能完全是他所期待的,但方向是正确的。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6节,
    无往不胜的经验法则:“热狗策略”及其他

    宜家的采购机制,是由英瓦尔掌控的。大多数重要的地区,他都会亲自去,直接深入工厂,了解宜家的工人、宜家的供应商。每年,根据调研的结果,召开几次采购战略会议,制定出采购战略、采购方案以及产品投资的所有决议。与会者除了担任主席的集团首席执行官,还有英瓦尔以及他三个儿子皮特(Peter)、乔纳斯(Jonas)和马赛厄斯(Mathias),瑞士宜家的总经理、集团的第二号人物索比扬洛夫(TorbjrnLf),宜家现任采购主管亨里克艾尔姆(HenrikElm)和他的直接上司戈兰斯塔克(GranStark,他负责整个宜家的价值链),Swedwood国际公司(SwedwoodAB)董事会主席布鲁诺温伯格(BrunoWinborg),以及这些人物的助理。会议将审议与采购有关的一切决策,包括原材料价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各个地区产品的主要趋势等等。会上,由采购人员、采购战略负责人或者某个运营点的责任人做简要汇报。因此,这不只是高层董事成员的会议,而且是为懂行的木材采购人,或者类似的专家召开的,他们需要将自己观点和建议,利用白板、Powerpoint等方式呈现出来。

    在这个管理者和专家的会议上,英瓦尔起着主导的作用。他随时都表现出超群的记忆力,可以随口报出原材料的价格以及汇率,不假思索就能进行木材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比如,将原木换算成板材,或者从波兰兹罗提兹罗提(Zloty),波兰的官方货币。换算成美元。当然,他将其他货币换算成瑞典克朗更是神速。

    举例来说,俄罗斯松木在波兰就地切割、胶接、加工,在瑞士的店铺出售,会耗费多少成本?只要几秒钟,他就可以凭记忆告诉你答案。这里,不但要了解三种货币的汇率(以当日价格为准),还需要了解四条边境之间的运输路线和价格、三种不同生产方式、俄罗斯和波兰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每个加工工序的成本。要是用同一问题请教一位脑子灵活的林业办公室官员,他准会花上几个小时来计算。但是,我发现,英瓦尔不仅精通木材的各种报价之间的换算,而且还对玻璃、棉花、泡沫塑料、石油或者白银的价格换算也相当在行。他似乎熟知各种原材料、各种生产程序,对跟宜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市场结构也了如指掌。每一次我听到他计算报价,我都会觉得无比惊异。但他的这种才能并不是用来炫耀的,只是引导大家进行深入讨论,或者使讨论走上正确的轨道。

    凡是与采购、物流和生产有关的事,英瓦尔都有自己的经验法则。这些经验法则都是他多年来向专家请教的结果。他本能地信赖专家,因为他们知识渊博,说话直截了当,秉性正直,不怕和他争论。在与他们的相处中,他往往会收获新的经验法则。比如,乌克兰地区每英亩地能种多少棵树,每根山毛榉原木能够加工多少平方米的块料。还有一个例子体现于商场促销品中所谓的“热狗”商品——绝对低廉的产品,售价在5到10克朗(约合三元多人民币)。一个咖啡杯的售价是5克朗的话,就应该做到:1。5克朗的工厂生产费用,1。5克朗的宜家收益,1。5克朗的税收。实际的运作更加复杂,但恰恰这就是宜家如何售卖这些“热狗”产品的策略,也是各种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基础。人们在宜家购买成千上万的各种产品,它们低廉的价格是宜家的竞争者无法承受的。宜家商场售卖的这种产品,的确只能收回成本,毫无利润可言。但是,他们却在采购和配送环节赚了钱。

    的确,在采购战略会议上,英瓦尔更加直截了当,不留情面。但他很少一锤定音,决定一切,因为他完全具有那种魄力和影响力,以便使宜家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前进。同样,也许不完全是他所想要的,但却朝着正确的方向。
第7节,
    了解实情的“基层策略”

    大多数人觉得难以理解的是,英瓦尔是如何让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协调一致的。

    答案很简单,他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榜样。每到一处,他都会反复提到他和德国分公司某个部门主管讨论了什么事,或者引用和某个供货厂方老板的谈话,要不就谈起与中国某商场的同行的交谈。他常会引述员工的具体想法、观点和问题。这种深入工厂车间的策略、深入真实环境的实地考察是非常精明的。对来自于真实情况的见解,阿姆霍特的产品研发员不会表示异议,西班牙的零售商也不会表示反对。不管是涉及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或者产品的整套组合,还是关于物流困境,情况都是一样的。

    此外,这种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的策略之所以成效显著,还因为它给英瓦尔了解宜家整个价值链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概貌。他沿着公司的价值链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从林业到商场,再从商场到林业。他因此能够在早期发现问题,无论是方针政策上的,还是具体细节上的,以防患于未然。因为提前解决问题,无须等到事情闹大,产生的费用也不至于太大。这样一来,他总是高人一筹,驾驭着整个宜家机构的各个部门。∮米∮花∮书∮库∮ ;__

    以灵活方式实现理想方案

    很多实例说明,英瓦尔对于想达到的目的,其实早就心中有数,但他却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来得到他希望的结果。最近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英瓦尔是这样告诉我的:在瑞典和芬兰边境有一个叫做哈帕兰达(Haparanda)的地方,当地的一位社会民主党议员向他提出建议,希望开设宜家分店。他一听便觉得是个好主意。可是,他和总部谈到这事时,没人愿意到哈帕兰达去开店,尤其是瑞典宜家总部的人。一般在哪个地方开设分店,是由那个国家的总店来做决定。

    为此,英瓦尔和瑞典宜家总部的执行官们见了好几次面。他们不但反对,还开始教训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批评他的疯狂想法。还说,即使开店也应该在离边境更远的律勒欧(Lule)城。我还从没见过瑞典宜家总部,或采购集团,或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的员工如此公开地反对其创始人的意见。

    然而,根据销售预测,律勒欧还不如哈帕兰达。况且这些年,宜家在世界各地总是建小店,后来为了满足需求,又不得不斥巨资扩建。现在律勒欧又要开小店,英瓦尔当然更生气了。不过,他并没有在会上表露出来。若是他对执行官员们暴跳如雷,哪怕就那么一次,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会惧怕他,而且恐惧会像海浪一样,不断扩散变大,进而毁灭一个集团的创造力。同时,这样做无异于向所有宜家的员工昭示,宜家的创始人可以大发脾气,宜家的管理作风可以武断无礼。

    因此,英瓦尔最后对集团的执行官们是这么说的:“亲爱的朋友们,求求你们,就算帮我这个老人一个忙,在哈帕兰达建一个店吧!建一个有规模的大店!”

    他很聪明地提到了他年事已高。意思是我已经时日不多了,请答应我最后的心愿吧!紧接着,他与不同层次的关键人物一一见面,讨论他的“心愿”,并请求每一个人:“亲爱的,你能答应我吗?”答应了老板的事,就要说到做到。就在英瓦尔把嘴里的烟草吐进废纸篓,迈出办公室那一刻,很多他约见的人就赶忙打起电话来,接电话的正是那帮对老板的建议支支吾吾的讨厌鬼。接到通常是来自高层的电话后,那些“得罪老板的人”压力就增大了,他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过,施加压力的人对老板找过他们一事,只字不提。因为,宜家这些经理们很清楚,这种事情,如果提到来自高层的压力,是很不恰当的。

    结果,哈帕兰达的店开了起来,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门店。不仅如此,销售情况非常成功。除了英瓦尔之外,没人料到那个店的客流量竟然需要用百万来计算!由于该店处于与几个国家相邻的边境上,顾客除了瑞典北部的瑞典人之外,还有俄罗斯人、芬兰人和挪威人,这三个国家的人到商场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
第8节,
    值得一提的是,宜家的几位执行官们就此事一开始就拒绝了英瓦尔,没有给他一点商讨的余地,英瓦尔为此纡尊降贵过。不过,这事他从不再提。相反,他选择了运用策略行事,以便让宜家得到最好的结果。有时候,他不是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如果争辩中听到更好的建议、更实用的主意,他会一边微笑,一边投来探寻的目光,并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对每个有好点子的人,他都想了解。

    为什么全世界的宜家都风格如一?

    巡察分店,是英瓦尔给自己定的任务。这么多年来,正常情况下他每年要视察四十五家店。不过在我写这本书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