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活遇见经济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前言(1)
在不久之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忧心忡忡,但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却是个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他就表示对下一代经济学家充满了信心,称他们会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在写给朋友的一段话中说道:据我估计,1920~1970年之后的一千年将会成为历史学家最为活跃的时代,你大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而当1930年大萧条来临之初,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得意的门生——撰写了一篇小论文,指责他的同行们过度夸大了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在这篇题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可能性”(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的文章中,凯恩斯痛斥了这些人的消极和悲观,指出他们对未来的判断犯了“荒谬的错误”。依凯恩斯之见,大萧条属于“暂时的失调”,不过是“人类在解决长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而已。(你认为我接下来就要引用凯恩斯的名言“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是吗?)根据凯恩斯的预测,一个比我们曾经想过的任何一种进步都“更大的进步”将会出现,在一百年之内,人类会在经济上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以至于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可能会是“如何利用关注自身经济问题之外的自由,如何消磨空闲时光,也许关注一下科学和其他一些学科会比较好,这样可以让人更明智、快活、健康”。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乐观预言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之后的一代经济学人,他们利用改良的政策和令人兴奋的实证研究理论改变了世界运转的方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世界经济开始繁荣,企业家们开始大展拳脚,新发明和新技术进步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整个世界虽然还会不时地在个别地方出现经济不景气或者小危机,但我们毕竟成功地避免了另一场危机和世界大战。
马克·史库森(Mark Skousen)的著作《当生活遇见经济学》(Econopower)非常值得一读,在书中他向人们阐述了经济学家在战后世界经济繁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新一代具有号召力的人是怎样成功实现变革的。即便是我也不得不惊讶于当今这些经济学家在做的事情——使储蓄更便捷,避免债务困扰,谨慎投资;通过私人银行的小额贷款,使千百万人免受贫穷的煎熬;减少犯罪,改善公共教育;帮助政府节约开支,通过更有效率的拍卖方式使公司的经营活动更加公开;通过峰值定价法,缓减交通拥堵;使公司在奖励员工、回报股东的同时盈利更多;帮助国家实现经济腾飞,并且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国际冲突。
看到马克在本书中提到的一些经济学家是包括许多知名人士在内的芝加哥大学的教员和毕业生,我感到无比骄傲。比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相比前人,他更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体(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减少税收、限制政府部门的膨胀等措施);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公共选择学派之父,他将经济研究的重点从“市场失灵”转向“政府失灵”,并由此提出应当限制政府权力的主张;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他首次将经济理论应用于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另外还有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供给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探索自由贸易、削减关税以及撤销管制的领域勇往直前。 。 想看书来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前言(2)
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些芝加哥学派的人被称为“另类经济学家”,即使他们自己也认为,从知识角度上说,他们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传承者。这个小团体提倡限制政府,健全通货,减少管制,投资股市,指数化证券投资基金,削减税收。那时候有些人称他们是“疯子”,而今天他们却被人尊为诺贝尔奖得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正好是芝加哥学派团体中的一员,直接参与了供给经济学派的形成过程。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美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要继续高税收的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减缓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改变路径,削减税收,消除管制,刺激增长,减少通货膨胀,增加储蓄?正是在这个时候,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本书第26章中将会重点阐述)诞生了。这是一条解释税收收入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大幅削减高额边际税率可以大大刺激储蓄、生产力以及经济发展,政府由此得到的税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大大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支出型项目也会小于经济扩张的幅度。事实上,社会保障最好的而且永远最好的形式就是:高报酬的工作。总之,削减税收的成本不仅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少,还最大限度地帮助了穷人。可以说,削减税收可以治愈一切形式的经济病症。
供给经济学派的革命性主张还促生了“撒切尔—里根革命”,这是经济领域里的又一典范。里根时代的削减税收政策不仅极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还造就了大量的储蓄。只需要看看那些有供给学派参与的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就知道了。我还没见过哪个主要经济体的规模可以赶得上美国,我甚至从不曾知道古往今天的哪个经济体可以与今日的美国相媲美。美国并不完美,但可以说迄今为止,它确确实实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星球所创造的最接近完美的经济体。
今天作者完成此书的时间大约是2007年,那时美国还未爆发经济危机。——编者注,美国的经济依然在增长,它被称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我相信这种说法,因为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的经济政策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期间,财政政策大幅度放宽——较低的边际税率刺激着就业和投资,货币政策也调整了不少,使得现在的经济运行更加稳健,通货膨胀率低,贷款人享受了低利率的优惠。另外,更加自由的贸易在为美国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惠及了她的贸易伙伴。总之,经济限制越来越少,保护主义渐渐变弱,市场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了。
如果你想看到这些改变在现实中的表现,那就来关注一下股票市场吧!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显示,从1966年1月到1982年7月,组合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为负61%。仔细想想这个数字你就会知道,因为糟糕的经济政策,股票市场仅仅维持了表面繁荣的假象,实际回报率却是负数,这一切都源自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1982年7月至今,因为罗纳德·里根总统实行了有利经济成长的政策,标准普尔500指数显示,在这期间,组合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是81%。总之,供给经济学派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理论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受益匪浅。
此外,基于芝加哥学派及其他区域经济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新一代经济学家开始进入一个探索新知的黄金时代,在众多领域进行尝试——法律和犯罪学领域,行为金融学和股票市场,甚至宗教、幸福议题和运动经济学——这些都在他们的探索之列。经济学家们甚至提高了他们的预测能力!我很高兴看到马克·史库森总结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经济学家的成功之处。我们应该支持那些优秀的经济理论,无论是由凯恩斯主义者还是奥地利学派提出来的。是的,同样,我们也应该批判那些拙劣的经济理论,无论提出这个理论的人是共和党人士还是*党人士。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怀疑主义者预言我们的经济前景不妙,不过我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此种思想导致的一些错误结果已然发生,比如在加利福尼亚,政府开始累进课税,而且出台了很多规定,这一切都让经济发展窒息(反对者声称:我决定将我的家庭和事业从加利福尼亚转移到田纳西,在田纳西,我不用缴纳所得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承认,在进入21世纪之时,我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如果美利坚合众国能够继续执行这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包括低水平的均一税、社会保障私有化、学校选择学校选择(School Choice),被当做是美国进行制度变革的一种主要途径,是为了解决贫富分化和教育质量间的差异而提出的。——编者注、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尽量避免军事干预等措施。那样的话,凯恩斯对经济的预言会更加乐观。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还有很多新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不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在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不可逆转的。
马克·史库森在本书中汇聚了如此多经济专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测,将他们的智慧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正像马克所说,经济学从此不再是一门悲观的、沉闷的学问,而是一个乐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它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而且,我很高兴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
——阿瑟·拉弗(Arthur BLaffer)
拉弗经济顾问公司(Laffer Associates)创始人兼董事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目录
前言Ⅸ
绪论探索的黄金时代1
第一部分
个人理财:赚钱、储蓄、投资和养老
第1章一个可以让你轻松拥有三倍于现在储蓄率的方法:900亿美元的机会23
第2章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你能战胜股市吗?32
第3章是的,你可以打败市场……只要承担很小的风险40
第4章高回报率的投资:耶鲁捐赠基金的经验之谈52
第5章智利如何实现劳资变革59
第6章社会保障制度亟待改革66
第7章从社会保障账户中每月拿到4 000美元?71
第8章私人部门是如何解决养老金问题的?82
第9章幸福的四大源泉:金钱是其中之一吗?87
第二部分经济学家进入公司董事会
第10章用EVA提高投资回报89
第11章路德维希·冯·米瑟斯如何协助创造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公司94
第三部分
解决国内的问题
第12章看呐,夫人,没有堵车!105
第13章病人的权利: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新医疗计划116
第14章回到最基本的问题:竞争进入教室128
第15章芝加哥枪械秀133
第16章经济学家的拍卖发烧症139
第17章如果你用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它……他们就来了:体育场的经济学154
第18章谁是亨利·斯皮尔曼:侦探小说的经济学160
第四部分
解决国际性问题
第19章生态经济学讨论:是愤怒的星球还是美丽的世界?167
第20章人*炸:经济学家参与马尔萨斯大讨论174
第21章私人部门解决极度贫困的办法179
第22章贫穷和富裕:印度与中国香港184
第23章亚洲经济奇迹的真相188
第24章埃及人到底怎么了?196
第25章爱尔兰的经济奇迹:我们能发展得更快吗?200
第26章边际税收革命:拉弗曲线走向全球205
第27章关于经济不平等的讨论: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212
第28章一图知分晓:经济自由指数220
第29章让人吃惊的图表:经济学家进入神圣的领地233
第30章平安处世,善意待人:宗教的竞争237
第五部分
预测未来
第31章新耶鲁预测模型:欧文·费雪的诅咒解除了吗?243
第32章预测选举:经济学家做得更好!248
第33章什么才是经济和股票背后的动力:消费者支出还是商业投资?253
第34章迈达斯的金属:王者归来262
第35章还会发生大萧条吗?271
第36章谁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277
第37章21世纪的经济学281
致谢285
绪论 探索的黄金时代(1)
经济学正在经历……一个探索的黄金时代。这样说并非夸张,实证经济学家正对经济和社会中大量理论具体应用的考察,结果是这一时期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确实多于其他时期和其他学科。
——黛安·科伊尔,《高尚的科学》(The Soulful Science)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一位经济学家,这在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起,诺贝尔奖委员会曾颁发过数十次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只有这一次,是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一位经济学家。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魄力。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Chittagong University)经济学部的前任部长,穆罕默德·尤努斯,因为其开设的私人商业银行(格莱珉银行)帮助孟加拉国的200万人民摆脱了贫穷,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借助商业和小额信贷摆脱极度的贫困,从而促进和平,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尝试。诺贝尔奖委员会认同了商业与和平之间的这种联系。(请参见第21章中关于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卓越事迹,以及他为减少这个世界上的极度贫困所做出的努力。)
在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他对经济的乐观判断《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可能性》时,正值1930年——大萧条开始之初。凯恩斯倡导,经济学家们应该从他们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成为更有价值、更合格的经济学人,“就像那些牙科医生一样”。有些经济学家在其倡导下确实成为了有价值的实践者,但是,就算是凯恩斯自己当时也没意识到这些经济学领域里的年轻开拓者能走多远,他们的影响能有多大。他不知道,在他去世之后,经济学家会引导投资者通过多元化投资来降低风险,从而实现回报率最大化;他们还帮助政府通过改变拍卖债务的方式,节约了数百万的开支;他们建议那些宗教的狂热信徒通过大力宣传自己的信仰,以这种自由竞争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减少不必要的宗教冲突;经济学家们还建议立法者设立隐蔽武器许可证从而减少犯罪;通过拍卖污染排放许可来净化环境;他们甚至声称,只需运用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就可以破解悬疑小说中的那些悬念!
从一门沉闷的科学开始……
欢迎来到经济帝国的新世界。20世纪,经济学曾一度被嘲笑为“沉闷的科学”,这一说法是引用了英国评论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在19世纪50年代的语汇——卡莱尔本人曾经猛烈抨击那些预言贫穷、危机以及刚性工资规律的古典经济学家。即便是到了一个世纪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当全球经济正遭受持续恶化的通货膨胀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的双重危机时,还是有一些经济学家,因为对利率、通货膨胀和下一轮经济萧条的预测而受到指责。1974年,弗雷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接受授予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表达了大部分经济学家的无奈,他自嘲说:“目前我们能引以为豪之处实在不多:作为行家,我们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学家们经历了一段孤芳自赏、自证其罪的时期。举个例子,在1991年到1992年经济萧条期间,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巴洛(Robert J Barro)关于经济曾有过如此言论:“为什么经济不如预测的那样景气?下一年,经济该何去何从?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来刺激经济增长?总而言之,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或者‘没办法’。”同样,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的前任主席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也曾说过:“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我不知道是要继续加大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还是要降低国民收入,我不知道是M2还是M1控制着消费水平,我不知道,提高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10个百分点会增加多少税收……我不知道,挑选哪只股票才能赚钱。”一年以后,普林斯顿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赢得了梦想已久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该奖项两年评选一次,仅授予40岁以下的最聪明的经济学家),领奖时他说,经济学家“不知道如何让一个贫穷的国家变得富裕,也不知道如何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建言献策,让经济快速复苏并实现增长……没有人真正了解为什么在1973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可以实现平均每年3%的生产力增长幅度,而在那之后几年却只有1%的增长率;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一个战败国奇迹般地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英国却慢慢下滑到经济第三梯队的行列”。而说出这番话的人曾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
绪论 探索的黄金时代(2)
……发展为一个新的科学帝国
值得庆幸的是,弥漫在这个行业内的弄巧成拙之风在过去的十年内被纠正过来了。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学家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勤勉。经济学不再是一门沉闷、悲观的科学,它开始重塑自己,向全新的领域进军,而且速度之快,让我们不得不用另一个词来描述这个新生的黄金探索时代。像一支强大的侵略军一样,亚当·斯密 (Adam Smith)创立的这一学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侵占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法律学、金融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环境学、宗教学,甚至连体育学也未能摆脱经济学的影子。因此,21世纪的经济学更贴切的称号大概应该是——“科学帝国”。
是谁造就了这种趋势?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应该是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EBoulding),一位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多年的教授,他逝世于1993年,被称为“交叉学科之父”。博尔丁曾就20多个折衷主义的学科发表过1 000多篇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涉及从资本理论到贵格派教义等诸多领域。但是,博尔丁关于学科间相互依赖的观点与现实的状况并不完全相符。事实上,并不是各个学科相互渗透,而是经济学独树一帜,开始占领其他专业领域。依我之见,这份创建了经济新帝国的殊荣应该归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所有。加里·贝克尔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他在社会学、商业领域以及经济学界都占有一席之地。贝克尔获得过1992年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批进入向来话题颇多的社会学领域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种族歧视、犯罪学、家庭组织以及药物成瘾等,他在本书中被反复提到了好多次。
希望这篇绪论使你对以下内容有简单了解,即经济学家的工作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工作能起到帮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让人高兴的是,你今天看到的经济学家所做的贡献都是没有党派之分的。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不是来自两个代表不同政党的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就是新古典主义者、芝加哥学派市场经济学家或凯恩斯主义者的智慧结晶。有关于现在的这种无党派之分的现象,我不得不提到杰里米·西格尔,他是本书里重点提到的一位金融经济学家。西格尔在他的畅销书《股市长期投资》(Stocks for the Long Run)的献辞页上注明该书是献给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这两个人是分别代表着政治领域中两个极端的经济学家。西格尔的这种做法一开今天这种无党派局面的先河,标志着经济学家之间良性合作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用一些笔墨为你介绍一下经济学家们赖以使用的几个基本工具,他们借助这些工具来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这些分析工具可以用来解释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同样一顿饭,餐馆却要在晚饭时收取比午饭时更高的价钱?但这并不是我编写本书的初衷。许多书籍,例如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已经提供了对这类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或不常见的现象的解释,所以,《当生活遇见经济学》这本书自有其独特之处,它主要是用来阐述经济学家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个体的方法和一个国家整体的方法——交通运输、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犯罪控制、医疗保健、养老金计划、恐怖主义,甚至还包括如何获得幸福感等。在这些现实问题中,经济学家们已不再是仅仅躲在象牙塔里撰写那些抽象的论文和著述了,而是通过开办公司、为企业提供顾问服务,或者在政府任职等方式将他们的经济理论应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
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热心于探索切实可用的方法。根据我的猜测,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经济学家对应用经济学满怀热忱,大部分学者和知识分子,尤其是一流大学里的研究所和博士生院的教员,他们更情愿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研究特别抽象的数学模型,他们才不理会现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呢!这些热衷于抽象思维的经济学家被称为是“李嘉图缺陷派”(Ricardian Vice)。这个称谓源于19世纪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他曾经建造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既不切实际又过于简单,而且还没有经过任何可行性测试。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将经济学引入了歧途,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 Say)称李嘉图和其他那些抽象思维人士为“懒惰的梦想家,他们的理论只能是文学中的珍品,(而且)在实践中完全不适用”。在经过对六所常春藤盟校所立研究项目的调查后,阿加·克莱默(Arjo Klamer)和戴维·柯兰德尔(D*id Colander)总结出“经济研究正在慢慢脱离现实世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像你即将在本书中看到的一样,这种理论和现实的脱节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一些商业经济部门开始建立问题解决研究中心,比如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就新开设了应用经济学班。经济学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实证了。
七个基本的经济学准则(1)
在过去几十年从事经济学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惊讶于那些强大的、各式各样的经济学方法,借助这些方法,经济学实现了其对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商业、法律、宗教、政治、历史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影响。经济学能够改变人们乃至整个国家的状况,使一国经济或者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或者更糟糕,结果是好是坏取决于决策者遵守或违反经济基本原则的程度。经济政策甚至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那么,这些基本的经济原则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七项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运用这些准则应对大千世界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世界将得以改变。
1 责任(Accountability)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责任的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享受了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就应该为此付出成本,正是这种用者自付的概念衍生出了自律、勤勉、节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美德。如果你享受了劳动成果,却由其他人为此买单,我想你肯定不会去注意成本问题,如果消费者不必为他们使用的商品支付任何代价,那结果就只能衍生高成本、浪费还有欺诈。因此,所有权对于责任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在花别人钱的时候还斤斤计较,像花自己的钱时那么谨慎地算计着。你肯定会小心照看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那些别人的或者无主的东西,总免不了破损或者被过度使用的噩运。就像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所说,“一个傻子在自己的家里,也比一个圣人在别人家里要聪明。”此原则适用于家庭,适用于工作场所,也适用于政府机构。
2 有效利用和成本收益分析(Economizing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在充满稀缺性和选择权的世界里,一个人必须懂得有效利用资源。最成功的家庭、企业和政府都懂得要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投资,他们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量避免过度负债。节约是一种美德,竞争和利益驱动机制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保持低成本和避免浪费的办法。成本和收益的测度帮助人们找出最佳的、效率最高的资源利用方式。
3 储蓄和投资(S*ing and investment)
储蓄和投资,是日常生活以及商业活动获得长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一个户外商业广告里写的那样,“如果明天你还想营业的话,就不要用昨天的机器来做今天的工作。”我想,是时候纠正这种消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过度负债、透支和浪费的心态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节约以及有效利用投资资源等行为。
4 激励(Incentives)
激励至关重要。下滑的需求曲线法则告诉我们,对某项事物的激励会使你得到更多,而对其加以阻碍则使你得到的变少。利益驱动机制就是通过激励作用,创造出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也是应对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出现短缺时,在排除政府干涉的情况下,价格机制会自动发挥作用,使这种商品的价格慢慢升高,高价格在抑制消费的同时,自发地吸引新的供应商加入到该行业,从而迅速改变供应短缺的局面。另外,税收对于左右激励作用的发挥也具有相当明显的效应,如美国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所述,“你不可能通过对成功征税来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七个基本的经济学准则(2)
5 竞争和选择(petition and choice)
自由经济造就了选择和机会——自由的移动、获得更好的教育、在新的市场环境里竞争、找一份新工作、聘用或者解雇、买或者卖,实现繁荣最好的途径就是生产人们想要的东西。在拉丁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do ut des ”,意思是“我给,是因为你也应该给”。想赚更多的钱吗?最快速的办法就是生产出更多客户想要的东西,无论你是公司职员还是企业家,这么做肯定都没错。
另外,垄断会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服务。竞争的水平决定比赛的水平——竞争产生更低的价格,甚至会产生“一价”定律所描述的现象,那就是,不管你的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如何,为同一件商品付出的价格是一样的(即著名的非歧视原则)。终结贫穷的秘密武器就是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