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坊所需的煤和棉籽,出产后要收一成的税收,变成棉油和棉饼后,又要收一成的税收,在店里售卖时,还要征收半成的营业税,如此一次又一次,林纯鸿不富得流油才怪!

实际上,卢象升根本不解增值税为何物,他的计算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林纯鸿通过征收工商税,筹集了大量银子,这倒是事实。

不仅卢象升不解增值税为何物,就连工坊主也一知半解的,他只知道,一定需要给管事交钱后,方能拿到一张无法伪造的纸,有了这张纸,方能最终把棉油卖出去。

离开榨油工坊后,卢象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行知书堂。

行知书堂在大明士子心目中,地位并不高,而且还时常遭到各地士子的责难,毕竟,大多数士子认为,一个不砥砺品行,也不教授文章的书堂,根本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然而,行知书堂犹如春雨滋润过的小草一般,生命力异常顽强,不仅越来越葱郁,还有向参天大树转化的趋势。这让各地士子愤愤不平,纷纷撰文损毁行知书堂,最后,就连复社也加入到攻击之列,声称书堂教授无君无父之言论。

复社的影响力独步大明,其对书堂的攻击不仅没有伤害到书堂,反而极大地提高了书堂的知名度,前来膜拜的士子越来越多,目前学生已经超过了五千余人,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卢象升本质上仍然算一个读书人,对士林的是是非非当然了若指掌。他早就对书堂好奇不已,希望亲眼看看书堂的盛况。

当卢象升还未进入书堂时,就被书堂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这完全就是集镇嘛,哪里像做学问的地方?当他穿过热闹的市街后,没有遭到任何阻拦,就进入到书堂内部。

书堂里,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布告栏,高一丈有余,长达三丈有余,上面贴满了乱七八糟的布告,一层压一层,似乎无穷无尽。布告栏下面,围拢了一大群人,在那里念念有词。

卢象升大感稀奇,忍不住挤进人群,观看上面书写的内容。

“关于征集《思辩学》学术论文的通知……自《思辩学》东渐入大明,其影响力日盛……”

思辩学?这是什么学问?亚里士多德?这名字好奇怪,哦,原来是西洋人……卢象升犹如进入了大观园一般,看到什么都觉得稀奇。

他接着看别的布告,“关于举办动力输送研讨会的通知……”

皮带传输?齿轮传输?螺杆传输?液压传输?卢象升犹如在读天书一般,浑不知布告上写着什么鬼玩意。

卢象升摇了摇头,接着往下看,“关于举办棉花选种育苗方法推介会的通知……”、“关于举办防止瘟疫方法研讨会的通知……”

……

五花八门的内容,直让卢象升头昏脑胀,最终,卢象升皱着眉头离开了布告栏。他发现,自己苦学多载,但相比较这里的学生而言,简直就像一个蒙童,几乎什么都不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卢象升叹息不已。

正当卢象升在行知书堂游逛之时,忽然接到报告,称林纯鸿明日将返回荆州。卢象升毫不犹豫,立即拍马向东,往荆州方向而去。天黑之前,卢象升离荆州还有十里,就遇到了张道涵等一众欢迎人群,口称听闻总督至此,未曾远迎,还请恕罪云云。

卢象升惊诧不已,林纯鸿对荆州的控制居然严密至斯,任何人抵达荆州,都瞒不过他的耳目。

最终,卢象升被安置在荆州最为豪华的酒楼内,静待林纯鸿的归来。

第248章 火枪战术

林纯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还未抵达荆州,卢象升已然在荆州等候。对于卢象升的打算,林纯鸿也能猜个七七八八,卢象升无意对邦泰采取激烈措施,跑到荆州来,无非就是精告他不要轻举妄动,顺便打探一下他的下步计划。

林纯鸿暗自抱怨不已:“哪有刚出差回来就加班的!我还准备跑到枝江看儿子咧!”

周凤于八月份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让林纯鸿欣喜若狂,这次心急火燎地从广州赶回荆州,很难说没有看儿子的心思。

而且,林纯鸿发现,儿子出生的消息传遍荆州和广东后,自张道涵以下,所有下属无不兴高采烈。张道涵还下令举行盛大庆祝活动,邦泰境内载歌载舞十日,官民同乐。

有没有搞错啊,儿子是我的咧,怎么你们高兴得跟自己有了儿子一般?

倒是杨一仁的一句话指出了其中关键:“恭喜军门啊,恭喜,军门后继有人,邦泰上下算是安心了……”

这事不禁让林纯鸿浮想联翩,小兔崽子,刚出生就帮了爹的大忙,难道邦泰上下已经有了自立的心思?

闲话休提,且说林纯鸿抵达荆州后,立即前往酒楼拜见卢象升,并将卢象升迎进了星拱楼。

卢象升除了比前几年显得沧桑点外,没什么特别的,两人寒暄已毕,卢象升也不跟林纯鸿客气,当即冷声道:“你倒是出息了!朝廷将遮护海疆的重任赋予你,你却不声不响地返回荆州,却是何故?”

林纯鸿不接卢象升的问题,反问道:“属下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还望总督大人帮属下解惑。自崇祯二年陕西大乱至今,朝廷耗费粮饷无数,死伤将士无数,为何贼寇却越剿越多?照这样下去,到底还能不能剿灭贼寇?”

林纯鸿一开始就力图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让卢象升随自己的思路打转。

果然,卢象升不由自主地开始思索林纯鸿的问题,轻易陷入林纯鸿的彀中。

林纯鸿乘胜追击,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贼寇灭了又起,起了又灭,如此循环往复,贼势反而越来越大,难道朝廷就没有觉察到方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朝廷到底有没有一整套方略来配合剿匪?”

卢象升叹了口气,道:“你说得对,朝廷在剿抚之间摇摆不定,并无一套确定之方略,也谈不上对和错!”

林纯鸿绝不给卢象升任何主动权,紧接着说道:“剿和抚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朝廷有没有安民的方略!”

“安民?无非钱粮也!朝廷入不敷出,哪有钱粮安民!”

“没有钱粮就想办法筹集钱粮啊!朝廷诸公,除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加税,就想不到别的招?今年初,圣上强力推动铸币,现在月获利不是上十万两银子?后来,属下又提出制作鱼干,不仅可以获利,还能饱腹,不知为何,至今朝廷没有一点动静!”

卢象升哪能不知鱼干背后的君臣之争?但此话又如何对林纯鸿说得出口?只得装糊涂道:“朝廷决策牵扯甚大,非一时半会所能决定……”

这句话说得虚弱无力,到最后,卢象升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声音越来越低。

林纯鸿冷笑道:“朝廷诸公唯务党争,置朝廷于不顾,置亿万生民于不顾!朝廷诸公既然不能为亿万生民谋福祉,说不得,属下只好越俎代庖,亲自操刀上马了!”

林纯鸿这话说得含含糊糊,卢象升悚然一惊,思道,这林纯鸿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他在广东制作鱼干,还是暗示他觊觎中央之权?

卢象升忠义为先,岂能让林纯鸿产生哪怕一丝谋逆之思?卢象升马上正色道:“你上马击贼,下马治民,虽有逾越之嫌,但圣上乃有道明君,皆能容忍。一旦你稍有非分之想,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恐非你所能承受!并且,天下忠义之士,数以亿万计,绝不容你肆意妄为!”

卢象升越说越激动,一掌拍在茶几上,茶几上的茶杯叮当作响。卢象升厉声道:“汝若不能为圣上效力,吾誓击杀之!”

卢象升须发皆张,儒雅之气不可寻觅,唯剩下果决与固执。

林纯鸿毫不在意卢象升激烈的反应,微微一笑,道:“总督大人说笑了!属下此次返回荆州,就是为了击贼!”

卢象升一双眸子紧盯着林纯鸿,似乎想看出林纯鸿说此话的真与假。

林纯鸿继续说道:“实际上,总督大人倒是多虑了。荆州又无贼寇,何必费事亲自来荆州一探究竟?”

卢象升冷笑道:“据江汉为本,图四川为基,是谁放的狂言?”

“年少轻狂,岂可当真?总督大人年少时,难道就没有匡扶宇内之志?”林纯鸿浑不当回事,也不愿意与卢象升继续纠缠此事,岔开话题说道:“西北贼寇,骑兵众多,行动迅速。历来对抗骑兵,唯有以骑对骑。属下麾下良马稀缺,胜,则不能尽灭,败,则万劫不复。思来死去,属下想用火枪对抗骑兵,也不知是否可行,还请总督大人帮属下参详一二……”

说完,林纯鸿令下属取来一根火枪,递与卢象升。卢象升接过火枪一看,发现火枪长达四尺,枪筒口径约半寸,枪筒上有照门和准星,枪筒尖上,还固定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刺刀。

“燧发的,不需要火绳,即使下雨,也能继续作战……”

林纯鸿一边说着,一边从卢象升手中接过火枪,拿起一个纸筒,纸筒上覆盖着动物油脂,用牙齿咬开纸筒屁股,将火药倒入药池,随即将纸筒塞入枪管,用捅条压入底,然后将火枪紧靠肩膀,模拟瞄准一番,将火枪又交给卢象升。

“历来,火枪发射速度慢,射程不远,与弓弩对阵时,处于下风。工匠们将弹丸和火药装在一起,又用油脂密丝合缝枪管,发射的速度和射程提高不少,正适合用来对抗骑兵!”

卢象升左摸摸右摸摸,好奇不已。他本能地觉得,这把火枪比他军中的火枪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对抗骑兵,恐怕还不行吧?临阵最多一枪,骑兵就冲到阵前,只能被动挨打!”

“不,临阵是三枪。”说完,林纯鸿拿出笔墨纸砚,在纸上画了三排小点,“一排排轮番上,第一排射击之后,退到后面装弹丸……”

卢象升摇了摇头,道:“当年黔国公也用过此招,三排轮射,对骑兵的伤害是提高了,但并无把握对抗骑兵。”

林纯鸿道:“总督大人请明鉴,是培养一个骑兵容易,还是培养一个火枪兵容易?”

卢象升大悟,原来林纯鸿打着拼消耗的主意!

林纯鸿继续说道:“一个火枪兵,最多训练三月,便可以上战场,战场上,只要能击杀一名骑兵,就赚翻了!”

卢象升突然意识到,林纯鸿的目标根本就不在于贼寇,而是女真人或者蒙古人!之所以拿火枪对阵贼寇,无非就是想摸索经验罢了!

卢象升道:“好算计,想那女真人最多两百多万人口,而我大明亿万人,就是耗也耗死了!”

林纯鸿叹了口气,道:“是这个理,但怕就怕在虏寇配合,朝廷就为难了!”

“你说的是贼寇和女真人勾结?这恐怕是杞人忧天,贼寇在大明腹心之地,女真人偏居辽东,何来勾结之说?”

“贼寇鼠目寸光,不谈也罢。女真酋首皇太极可是个厉害角色,虽偏居辽东,却对大明局势了如指掌。总督大人明鉴,崇祯六年底,贼寇被合围在黄河北岸,眼见就要被剿灭,女真人却宣布攻打大同,圣上不得已,调曹总兵赴大同镇守,致使贼寇突破黄河,愈发不可收拾。要说皇太极不是故意为之,说什么属下也不会相信。属下敢打包票,一旦贼寇即将被灭,皇太极定然挥兵南下!”

卢象升忽然觉得心悸不已,对手眼光如此长远,而朝堂却懵然不知。要不是林纯鸿一番分析,自己也蒙在鼓里!大明的战略态势实在太险恶了,如之奈何?

林纯鸿突然起身,向卢象升拜道:“总督大人乃国之柱石,还请大人为国而惜身,万不可意气用事,置身家性命于不顾!”

卢象升莫名其妙,不知林纯鸿为何突出此言,随口答道:“国之柱石?诚为可笑也。本督不过为朝廷、为圣上尽一份心而已。”

林纯鸿又拜道:“以后,荆州军剿灭贼寇之时,还望总督大人上下协调,在彻底剿灭贼寇之前,万不可使荆州军舍弃贼寇,北上对阵女真人!”

顿了顿,林纯鸿冷笑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待解决贼寇后,荆州军数万将士将与女真人不死不休!”

卢象升彻底愣住了,这几日走马观花,他深深地体会到林纯鸿的爱民之心、忧国之怀。这样的人会为了一己之利,置这块土地和文明于万劫不复?

卢象升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重新认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第249章 未雨绸缪

卢象升又在荆州呆了一日,直到与林纯鸿敲定了荆州军出兵规模、方向及大致时间后,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荆州,往武昌而去。

林纯鸿送走卢象升后,终于松了口气,立即前往枝江。

返回枝江的途中,林纯鸿立于船头,望着两岸旖旎的风光,不停地深思着……

顺利稳住了卢象升,这对邦泰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除卢象升外,大明的牛人很多,林纯鸿皆不在意。但秦良玉和卢象升手握重兵,盘踞在邦泰东西,容不得林纯鸿有半点马虎大意。现在,卢象升明确表态,只要林纯鸿不走极端,他们不会以邦泰为敌,这对林纯鸿来说,当然求之不得。

林纯鸿自然不会走极端,当年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几乎全是他的人,尚且不敢跨出最后一步,林纯鸿还没有蠢到那一地步。

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背靠着大明这棵大树乘凉,闷声发大财。

然而,高调返回荆州,与闷声发大财的战略并不相符,但林纯鸿又不得不如此,毕竟,左良玉覆灭乃是第一步,东林党人的后续招数更为淫毒。林纯鸿偏居广东,怎么看都有点群龙无首的味道。

林纯鸿信心满满,准备同时打好两场战争:对东林党人、对贼寇。

论政治,东林党人经营多年,与复社立场相近,掌握着士林舆论,党人遍布大明各地,更是掌握了为数众多的地方政权,而荆州集团时日尚短,也从未将精力放在这方面,可谓完败;论经济,东林党人背后站着徽商、江南豪绅,甚至连郑芝龙也有可能卷入其中,荆州集团在这点上优势并不明显;论军事,东林党人并未直接掌兵,而荆州集团手握重兵,如臂使手,可谓完胜。

不管怎么看,东林党人乃劲敌,绝不能疏忽大意。

对贼寇反而简单。这些年来,贼寇势力越来越庞大,战斗力越来越强,甚至有主动进攻官军的迹象,曹文诏殒命,可谓明证之一。林纯鸿越来越无法容忍贼寇横行,邦泰集团也急于将势力范围拓展至北方,广东急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多方面因素,促使林纯鸿决定对贼寇下狠手。

……

枝江离荆州并不远,半天时间,就到了枝江,林纯鸿见过儿子,又拜见了长辈,与周凤温存一日,在郭铭彦的陪同下,带着五个工匠来到了百里洲。

这五名工匠均是广东佛山人,其铁器制作技艺之精湛,可谓独步大明。当初,林纯鸿至佛山考察时,被佛山铁业的盛况惊得目瞪口呆。这里的铁作所星罗棋布,几乎全为私营,从业人员超过五万,乃大明当之无愧的铁作中心,代表着大明钢铁业的最高水平。

林纯鸿费尽心机,方才将五名最为优秀的工匠纳入麾下,并令五人仿制火枪。当日,林纯鸿在卢象升面前展示的火枪,便是五人手工打造。

百里洲演武场内,秦武超自从见到火枪后,眼珠子就从未离开过火枪,恨不得从林纯鸿手中抢过火枪,一看究竟。

林纯鸿将火枪装上弹药,稍稍瞄准后,便扣动了扳机,只听见一声枪响后,林纯鸿立即被笼罩在烟幕中。一侍卫跑到靶标前,找寻良久,方才大喊道:“脱靶!”

林纯鸿笑了笑,毫不介意,将火枪递与秦武超,说道:“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可射出四发。至于精准度,嘿……不谈也罢。”

秦武超接过火枪,稍稍观看一番,便将刺刀从枪口卸下,随后,手脚不停,瞬间将火枪拆成了一堆零件,拿起每个零件端详,口里念念有词,只不过谁也听不见他在说什么。

好不容易待秦武超走出痴迷状态,林纯鸿手指五名工匠介绍道:“火枪乃他们手工打造,他们手艺精湛,熟悉各种铁制器械打造,你们以后好好亲热亲热。”

秦武超与五名工匠互相通了姓名,寒暄已毕,且听林纯鸿吩咐道:“现在第一步就是琢磨如何用机床加工零件,大规模生产与手工生产不同,一些零件需要重新设计。制出样品后,我会派出精锐兵丁来测试,往哪个方向改,你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

郭铭彦和秦武超不停地点头,林纯鸿问道:“三个月时间能不能定型?”

秦武超犹豫道:“这得看兵丁提出什么要求……”

林纯鸿哈哈大笑:“他们的要求当然是一枪打过去,千军万马无不扑倒在地……你放心吧,只要战术指标不比这杆枪低,就可以了。不过……”

林纯鸿顿了顿,断然道:“一旦定型,月产量必须达到一千杆!”

郭铭彦大吃一惊,道:“军门,钢弩制作比火枪容易得多,月产量最高也只有一千二百具。火枪要月产一千杆,钢铁来源、钱粮都不是问题,关键是需要大规模招募工匠,现在工匠各处紧缺,短时间内如何能满足要求?”

秦武超也说道:“这个任务我不敢接……”

林纯鸿从零件中拿出枪筒,道:“最难者,莫过于枪筒,若在百里洲仅仅制作枪筒,产量达到一千,问题大不大?至于其他零件,不如到佛山订货,运到百里洲组装。”

秦武超道:“荆州的铁作所多如牛毛,也不需要到佛山订货。要月产千杆枪筒,除非停了钢弩制作!”

“停一半,如何?”

秦武超咬了咬牙,道:“行。这枪筒长达三尺,目前我们还没有适合的钻孔机床,我们还要花时间生产钻孔机床。”

“嗯,这是个问题。不过,无论如何,定型三个月,月产量必须达到一千杆!”

交待火枪制作任务后,林纯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宜都武备学堂,除了林纯义留守襄阳外,都督府、一众将领均奉命在那里等他。

众人大多一年时间未见林纯鸿,再加上早已知晓今日主要商讨扩军备战一事,众人无不激动。一番寒暄后,林纯鸿放言道:“剿灭左贼,辛苦诸位了,无论是弓兵,还是荆州军,表现可圈可点,不错。”

“周都督回师及时,应对果决,张副督坐镇襄阳,弓兵组织得法,战略选择适当,林将军临阵决机,大败左贼,窦石温、徐允果断撤兵,拖延敌军,都不错,邦泰有了诸位,可谓安如泰山!”

窦石温和徐允听闻之后,脸色通红,头低得比胸还低。

林纯鸿看在眼里,笑了笑,接着说道:

“现在仅虎啸、天武二军完成了扩军,其余天策、神卫、雄威、龙卫、骁卫五营均需要在三个月内扩充为军编制,骠骑营受限于马匹,暂时先别动。”

周望心里狂喜,七个军,兵力总数达到五万,加上龙虎军六千多,海上两大舰队五万多,长江水师一万多,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二万!十二万装备精良的百战之师,天下之大,几乎无人能敌!

众将与周望的反应差不多,都为荆州军的一步步扩大而兴奋异常。

哪想到,林纯鸿接着说道:“近期,霹雳营也要扩充为军,另外新组建神机军!不过,不再装备长枪和钢弩,刀盾手也不用配备,全部装备火枪和弗朗机火炮!”

凌肃兴奋不已,旋即想到一个问题,马上问道:“火枪都没有,如何装备?”

林纯鸿笑道:“架子先搭起来,兵先练着,火枪恐怕一时半会还装备不了,得等三四个月后,才能接收第一批火枪。至于神机军……”

林纯鸿手指刘梦雄,道:“刘将军就多费点心思,把神机军建起来!”

刘梦雄此次跟随周望北上河南,奋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听闻林纯鸿将神机营交给他,忍不住大喜,大声吼道:“属下接令!”

林纯鸿说道:“两军新创,主战武器又与以往不同,所以,无论在编制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要进行摸索。不过,火器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荆州军迟早要全部装备火器,你们两个责任重大,负责为荆州军的换装淌出一条路!明白了吗?”

凌肃、刘梦雄大吼道:“明白了!”

田楚云满脸失望之色,林纯鸿见了,笑着对田楚云道:“田将军莫急,后勤司总管一职,事情繁杂、责任重大,田将军大才,定能将事情办好。以后,全军十多万将士的补给,就靠田将军了!”

田楚云兴奋不已,虽不能领一师战阵争锋,但被林纯鸿视为心腹,也算意外之喜,当即行礼道:“军门放心,军中短一斗粮食,唯我是问!”

林纯鸿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对众人说道:“过完年后,我将亲自率领虎啸军、天武军及骠骑营前往河南,其余诸军完成扩编后,除了神卫军留守荆州、天策军坐镇襄阳外,都要陆续前往剿匪第一线,这一次,咱们誓灭北方贼寇!”

众将无不兴奋,目露热切之光,这是一次大战,大战后,谁会升为将军?

第250章 重返桐柏

会后,林纯鸿令徐允和窦石温留下。

徐允和窦石温紧张不已,腰板挺得僵硬,脸上的肌肉也不停地跳动,待听闻林纯鸿的脚步声响起,两人同时半跪在地,齐声道:“罪臣(将)见过军门,请军门责罚!”

林纯鸿一愣,笑骂道:“搞什么鬼!都起来,何罪之有?”

窦石温膝行向前,头伏得更低,低声嗫嚅道:“三哥一再吩咐,要守好桐柏,豆子丢了桐柏,对不起三哥!三哥,你要是将豆子打一顿,狠狠地骂一顿,豆子心里还好受点。”

林纯鸿将两人扶起来,道:“什么打啊,骂啊的,军政司判定你们有功,我就认为你们有功!”

窦石温道:“丢了桐柏,还有功,羞杀我了!”

林纯鸿正色道:“又来胡说八道了!桐柏骤然遇袭,除了撤兵一途外,别无选择。撤兵途中,你的表现不错,五百打一万!亏你想得出来,哈哈……樊逸周,是么?我记住了。在桐柏、唐县和新野的几次狙击打得也不错,为周都督和张都督争取了不少时间。”

窦石温挠了挠脑袋,讪笑不已。

林纯鸿笑道:“功就是功,谁也抹杀不了,你能听徐总管的建议,果断撤退,我感到十分欣慰!对了,告诉你,东黄庄夜袭被列为了经典战例,这几天你好好准备一下,还得在武备学堂给学员讲课!”

“嘿嘿,三哥放心吧,不就是讲课么,还能难倒我?以后我可是要玩火枪的,吓死那帮新兵蛋子!”

林纯鸿上前踢了窦石温一脚,骂道:“兔崽子!我可告诉你,神机军副指挥不好干!你要和刘将军好好配合,积极摸索战法!刘将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跟着多学点!要是带不好神机营,小心我剥了你的皮!”

“滚吧!好好准备上课!”

窦石温行礼之后,一把跳出厅门,瞬间消失了踪影,让林纯鸿与徐允哭笑不得。

林纯鸿对徐允道:“幸亏徐总管阻止他进兵,否则剿灭左贼不会这么快!”

徐允抱拳道:“军门之言,属下绝不敢当,窦指挥临阵指挥堪称一流,属下哪敢居功?”

林纯鸿毫不吝啬赞美之辞:“三年之内,能募集十万矿工,徐总管的能力,我心知肚明!坚壁清野,组织五六万矿工顺利撤退,非有大才,绝无可能完成,徐总管就不要谦虚了。”

徐允的老脸涨得通红,不停地表态:“属下敢不尽心竭力?”

林纯鸿从案台上拿起一叠文稿,翻了几页,道:“矿区的管理条文,我都一一看过了。这里有个问题,好像处处都是以罚为主。这个不妥,组织一大群人干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奖励为主。”

徐允颇不服气,争辩道:“以前在徐堡,对家丁以罚为主,整个徐堡令行禁止,也没出什么乱子。”

“家丁乃奴仆,除了依附徐总管,别无出路,处罚当然能见效果。这个与军队相同,军队讲究一个荣誉感,管理也是以处罚为主。矿工就不同了,他们是自由民,并不依附我们啊!”

徐允低头思索不已,显然,他的老想法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林纯鸿知道,徐允的长处并不在组织工程建设,而在于政略。现在,林纯鸿有意将桐柏县纳入邦泰体系,徐允的长处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近期,我打算将桐柏归入襄阳部,桐柏一县,还需要徐总管多费点心思。”

徐允惊愕不已,拜道:“还请军门收回成命,徐允管理矿区,已经力不从心,哪里还有精力管理桐柏一县?”

林纯鸿笑道:“矿区就交给王两全吧,徐总管主管民政。不过,徐总管一定要吸取矿工叛乱投敌的教训。对于矿工,不要担心多费了钱粮。就是一月十个大圆,又有何妨?”

徐允大惊:“十个大圆,岂不是亏死了?”

林纯鸿解释道:“单纯从矿区看,的确亏死了。但是,徐总管想想,矿工手里有了钱,首先就要各种生活必需品,还要建房子,还要娶媳妇,还要寻欢作乐……我们就在桐柏卖他们各种生活用品,卖他们砖瓦,开设赌场等娱乐场所,这样,钱不是又回到我们手里了么?而且,徐总管还可以从货物流通中抽取税收,这岂不是大赚特赚的好事?”

“当然,十个大圆有点言过其实,我打个比方而已。”

林纯鸿的话似乎给徐允打开了一扇门,徐允不停地苦思,但就是抓不住头绪。

林纯鸿笑道:“行知书堂里就有关于消费、生产之类的书籍,徐总管多下点功夫吧。总之,不要怕多给了老百姓钱,老百姓有了钱,咱们手头就不缺钱。”

“还有,桐柏矿工多为流民,大多都未成家,徐总管要是给每个矿工找一个媳妇,安家在桐柏,还怕矿工会生出反心?徐总管到了桐柏后,第一要务就是帮矿工找媳妇,此事最为紧要,不能拖!至于已经南下五六万矿工,不适合再返回桐柏,现在广东急缺劳力,不难安置。徐总管干脆从零开始,重新招募矿工吧。”

徐允哀叹不已,娘啊,哪有当县令还操心老百姓找媳妇的?这下算是被军门算计了,堂堂一县之总管,居然当起了媒婆,还不笑掉别人的大牙?看来,管理民政殊非易事,还得下功夫读书啊!

看着徐允如丧考妣,林纯鸿暗笑不已,什么叫地方官?这就叫地方官,娘的,要是不为百姓做点事情,还不如跳入茅厕淹死。

安排桐柏重建一事后,林纯鸿又返回了荆州,召集阁幕使、财政司等众,讨论邦泰的财政大计,毕竟,大肆扩军无论如何也绕不过钱粮问题。

要说,这几年邦泰财政状况还不错,收入处于稳步增长之中。但架不住摊子铺得太大,银子如流水般流出,每月赤字高达五万多两银子。郑天成早就对赤字状态不满,此时逮到了机会,反复强调道:“自七年八月以来,每月都亏空,现在邦泰已亏空一百零三万两。再这样下去,邦泰就算完了,入不敷出嘛!”

林纯鸿毫不在意,轻描淡写地说道:“月入一百三十多万两,赤字率才不到百分之四,有什么好担心的!广东沿海,海商富可敌国,还怕找不到人借钱?”

一说到海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