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嘉栋知悉神刃军的组建精髓后,大呼过瘾,立马就想辞去指挥副使之职,宁愿至神刃军当一名营指挥使。

左勷倒是一眼看穿了林纯鸿的打算,喝止了郑嘉栋的盲动:“先做好分内的事,让江陵侯认识到你的能力再说!”

郑嘉栋虽然放弃了盲动,却心痒难耐,借着神刃军休整的机会,每日与青年才俊们切磋,迅速拉近了与这帮青年才俊的关系。

神刃军在三娘子城休整半月后,复又挥兵向东,兵锋直指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位于大同正北一百五十里处,历来,蒙古人劫掠中原,无不在乌兰察布汇集兵力。崇祯七年,皇太极召集四子王、达尔罕、乌拉特、茂明安等部落在乌兰察布会盟,乌兰察布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数月之前,多尔衮灰溜溜地被禁卫军团逼回了辽东,禁卫军团实力不济,并未向草原深处拓展。后来,骠骑军团从三娘子城南撤,左勷和郑嘉栋忙于整编,乌拉特、达尔罕等部落觉得此地已经安全,又聚集在乌兰察布周边数百里范围内游牧。

乌拉特、达尔罕等部,都是大部落,每个部落壮丁超过两万,非茂明安这个中等规模的部落可比。神刃军虽然军士精锐,营级指挥官皆当世最能打的青年军官,但神刃军满打满算,刚过四千,窦石温还未狂妄到想一口吃下这两个部落。

因此,窦石温理智地采用了骚扰、蚕食、劫掠之策。

窦石温把李定国、沈云英等五营洒向了茫茫草原,四处出击,看到便宜就占,碰到强敌就跑,一时间,乌兰察布周边风声鹤唳,处处是烽火。

乌拉特、达尔罕等部深恨这帮土匪,恨不得将这帮残暴之徒抽筋剥皮,挫骨扬灰。然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首先得抓得住土匪才行。于是,乌拉特、达尔罕等部纠集重兵,试图围剿敢于侵犯他们的狂妄之徒。

两部的壮丁,岂是那么好集结的?现在正是夏天,水草肥美,壮丁们都要忙于放牧,否则,整个部落到了冬天非得饿死不可。倒是神刃军乃职业强盗,全靠劫掠谋生,压根就不考虑食物从何而来。

等等,这个好像拿错了剧本?十多年前,蒙古人在对阵汉人时,战略态势好像刚好相反!

正所谓三?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蒙古人怎么就没想到汉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乌拉特、达尔罕部好不容易集结了壮丁,正准备来一个雷霆一击时,却非常愤怒地发现,强盗们早已跑得远远的。

追!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包抄,彻底清除这帮苍蝇!

要说,蒙古人机动作战,乃与生俱来的本事。数部骑兵,大范围包抄,根本就不需要互通消息,却配合默契,隐隐就有将强盗们合围之势。

乌拉特部和达尔罕部正准备发动最后一击,却忽然接报,窦石温率领另外五营,翻过阴山,由西北进兵,将整个部落搅得一塌糊涂,杀人盈野,牛马、战马抢掠无数!

乌拉特人、达尔罕人彻底愤怒了,情知来不及救援后方的老弱病残,更是下定了剿灭当面之敌的狠心。

然而,乌拉特人和达尔罕人显然忘记了一个事实:由于他们大范围包抄作战,距离三娘子城仅仅只有百里!

左勷、郑嘉栋最近才加入荆州军,不代表他们没有强烈的作战欲望;第三骑步军正忙于训练,不代表他们没有丝毫战斗力!

左勷和郑嘉栋率领骑步军,旦夕之间赶往战场,从侧翼袭击乌拉特、达尔罕联军,几个冲击之下,就将联军冲得七零八落,前后左右不能相顾。

乌拉特、达尔罕联军兵力高达两万,稍稍后退数十里,重振队伍,正准备引诱骑步军来攻时,又接报:禁卫军团听闻两部联军集结重兵于西边,见有便宜可占,马上令金国凤率领轻骑兵出边墙,进兵兴和,将在此放牧的部落牧民驱散,抢掠战马、牛羊无数!

两大部落陷入了被三面夹击的危险境地!他们彻底怕了,他们完全想不明白,为何汉人在一夜之间,由温顺的绵羊变成了择人而噬的狼!

不得已,联军收缩,将所有牧民召集之后,缓缓向东迁移,正式让出了乌兰察布这块草场。

两大部落迁移之后,神刃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乌兰察布周边,收复小部落无数,直接将荆州方面的触手伸往了宣府、大同正北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大明朝廷惊奇地发现,宣大防线千百年来抵抗的敌人换了人,成了他们口中的荆蛮子。

与此同时,窦石温向都督府上表,申请在乌兰察布修筑棱堡。

仅仅半月之后,窦石温就收到了答复,原则上同意在乌兰察布修筑小型棱堡,都督府将提供技术、工匠支撑,至于钱粮,自筹!

自窦石温以下,一众年轻军官皆是心高气傲,满脑子建功立业思想的狂热之辈,决心自筹钱粮修筑一座小棱堡!

于是,神刃军的活动范围更为广阔,最远处,甚至已经沿着燕山一线,抵达锡林格勒,差点就和满清精锐重骑兵交上了锋!

一日,第十营指挥使沈云英向窦石温汇报,抓获了一批晋籍商队,商队携带诸多违禁之物。

沈云英询问窦石温如何处理。窦石温早就知悉晋商通敌卖国,经审问,确认此商队隶属于靳良玉。窦石温毫不犹豫地将财货据为己有,并且将商队人马发配为奴,为修筑乌兰察布堡的大业奉献一生。

陈焕更为奸猾,提醒窦石温,晋商运送货物大多经宣府出入,与其在茫茫草原上碰运气,还不如派人监视宣府,一旦晋商出塞,则派兵劫掠。窦石温大喜,马上决定将陈焕的天才劫掠构想付诸实践。

一时之间,宣府口外,风声鹤唳,商队几乎断绝。就此,晋商通敌的道路才算彻底堵死。

直到有一日,沈云英率部在口外发现,一股庞大的商队,打着圣源商号的旗号,大模大样地出塞。沈云英见商队规模太大,担心仅凭一营人马吃不下,便呼朋引伴,叫来了三营兵力,合力劫掠。

哪三营?

沈云英、李大成、辛思根三营。

三营兵力,聚在一起,足足超过两千余人马,对付一个千余人的商队,轻松至极。

“哒……哒……”

两千多骑士,六千余匹战马,奔跑起来,气势滔天,卷起慢慢黄沙,向着商队席卷而来。

商队显然派遣了探哨,沈云英等人尚在十里之外,商队便响起了声嘶力竭的呼号:“敌袭!”

铜锣声一阵紧似一阵,提醒商队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商队似乎训练有素一般,千余人马立即以大车为防护墙,围成了一个圈,将人及财货圈在了里面。

待到沈云英率众奔驰至百丈开外,将士们纷纷拉缰停马,战马发出阵阵马嘶声,其震慑力丝毫不亚于马蹄敲击大地的声音。

沈云英正待喝令商队投降,结果从圈中传来一阵厉喝:“汝等是何人,居然胆敢劫掠圣源商号的货物?”

此等骂阵之事,沈云英有着天然的劣势,小姑娘么,一些粗话如何出口?沈云英转头看了看辛思根,辛思根笑道:“沈指挥放心,这等小事交给我!”

说完,辛思根单骑跃出,大喝道:“圣源商号是什么?能炸了吃么?”

神刃军将士一听,皆哈哈大笑,反观商号圈内,皆怒不可遏,纷纷叫骂。

辛思根天生大嗓门,不待骂声停歇,就狂喝道:“凭他是天王老子,没有神刃军允许,休想跨出塞外一步!”

声音奇大,直震得神刃军将士的耳朵嗡嗡作响。

商号圈内的骂声终于停歇下来,似乎羞愧于嗓门比不过辛思根一般。

这时,从圈内跃出一骑,向前数步后,骑士拉住了缰绳,吼道:“末将乃禁卫军团哨官鲁灿荣,奉孙总兵之令,护送圣源商号至塞外贸易。近闻神刃军威震塞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神刃军平日力保商道畅通,本哨官在此谢过了!”

沈云英、辛思根等人大吃一惊,这圣源商号是什么来路?居然有本事请得禁卫军团护送?

辛思根犹豫不过片刻,立即说道:“我看,这圣源商号来路蹊跷,不如先看管着,别让他们跑了。我们马上向窦指挥汇报,由窦指挥决定怎么办!”

沈云英、李大成皆以为然,马上派出传令兵,急报窦石温。

鲁灿荣见通报了禁卫军团的名号,神刃军依然不退,大为光火,威胁、利诱等手段用遍,神刃军还是油盐不进。

鲁灿荣无法,只好派人急报孙应元。

第639章 两家商号(二)

窦石温正屯兵于兴和,接到沈云英的急报后,疑惑不解,不知圣源商号为哪方神圣,居然能让朝廷的禁卫军团当保镖。

陈焕、刘文秀好不到哪里去,如何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窦石温最善于从一团乱麻中迅速发现他该做的事。

他立即派人向张凤仪和黄渤汇报,又觉得,既然禁卫军团的哨官鲁灿荣在队中,孙应元和周遇吉绝不会坐视不理,很有可能会出重兵逼退沈云英等三营。

这是骄傲的神刃军所不能接受的,于是,窦石温立即率领剩余全部人马,往宣府口外急赶。

战马狂驰,黄沙漫漫,刘文秀在疾驰中,却在不停地琢磨情势。

自加入荆州军以来,这还是刘文秀第一次与朝廷打交道。既然打交道,非得明白几个要点:与朝廷打交道时,荆州的底线是什么?总体目标是什么?

刘文秀级别太低,又新入荆州军不久,当然一头雾水。

不过,刘文秀在张献忠麾下一直负责收集整理情报,最善于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出正确的结论。他将荆州方面这些年来与朝廷打交道的过往梳理一遍,马上明白了一个事实:江陵侯暂时并不愿意与朝廷撕破脸,也决不答应朝廷在荆州的地盘上指手画脚。

明白这个事实,刘文秀心里慢慢有了计较。他猛拍马屁股,追上窦石温,示意有话说。

窦石温拉住缰绳,放缓了马速,与刘文秀并辔而行。又传令令全军缓行,以养马力。

刘文秀道:“窦指挥,末将觉得,要是禁卫军团识趣,自行退却最好;若禁卫军团不识趣,执意护送商队北上,宜纵兵堵住去路,不宜刀兵相向。”

窦石温愣了愣,旋即哈哈大笑道:“刘将军说得对!咱们神刃军,自然把目标瞄准最肥的羊,禁卫军团是只瘦羊,军中无财货,战马也少得可怜,就连士兵也不好意思抓来当奴隶,我们理会他们作甚?”

“再说,江陵侯一直烦本指挥给他惹麻烦。这次若真与禁卫军团互相攻伐,无论成败,都把天捅了个窟窿,江陵侯非得将本指挥一撸到底!”

刘文秀愕然,细细琢磨窦石温的话,只觉得窦石温的话虽然说得粗俗,但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禁卫军团刀兵相向,绝对是亏本的买卖!

这窦石温外表粗犷,作战勇猛,内心却将道理想得非常明白,颇有三国名将张飞遗风!

江陵侯麾下的猛张飞!刘文秀直接对窦石温下了按语。

刘文秀点头道:“四千多骑兵,够禁卫军团喝一壶的!若能将商队控在手中作为筹码,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窦石温笑道:“就依刘将军说的办……”

……

边p》

边墙之内,孙应元接到鲁灿荣的汇报后,不敢轻忽,立即汇报给坐镇宣府城中的李绍翼。

李绍翼混不当回事,只说了一句话:“重兵迫之,令其退却。”

孙应元琢磨片刻后,将周遇吉叫来面授机宜,旋即令周遇吉率领第二军,火速赶往口外。

周遇吉一百个不愿意执行这样的任务。

上次在禹州城外,他已经干过一次这样的勾当,幸亏与盛坤山熟稔,保全了脸面和性命。

哪想到,命运捉弄人,再一次把他推到了前台。遍观禁卫军团中,哪有部队像第二军一般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

周遇吉硬着头皮点齐了麾下的步兵营和轻骑兵营,率兵出发。距离商队尚有十里,便遥遥看见西北方向黄沙滚滚,情知有大股骑兵靠近,周遇吉马上令步兵结阵,以骑兵遮护两翼,缓缓向着商队逼近。

窦石温与周遇吉几乎同时赶到商队周边,一方严阵以待,另一方纵马往来奔驰,互相比着雄壮威武,谁也不愿意在气势上输掉半分。

不过,窦石温兵力超过四千,战马上万匹,奔跑起来地动山摇,气势远非周遇吉的步兵和轻骑兵所能及。

大约一刻钟后,窦石温似乎觉得占了上风,遂下令骑兵停止奔驰,示意辛思根上前喊话。

看来,辛思根的大嗓门享誉全军,但凡有对话之事,全部交予辛思根。

辛思根纵马狂奔,一直奔至距离周遇吉军阵仅仅六十丈处,突然拉住缰绳。

战马高声嘶叫,前蹄骤然抬起,来了个人立。旋即,前蹄落地,依然不甘心地拨着脚下的草地。

辛思根停稳后,大声吼叫道:“大明江陵侯有令,严禁大明商号携带违禁物品出塞资敌,神刃军奉命执行检查任务,汝等为何屯兵于此?若汝等偶然至此,还请速速离去!”

周遇吉向金国凤耳语数句,金国凤纵马奔至辛思根眼前,亦大声吼叫道:“圣源商号在京师顺天府登记备案,自商号总管以下,皆忠心耿耿,何来携带违禁物资敌一说?皇上有旨,凡对朝廷忠心之商号,大明军队皆有保护之责,汝等为何挡住商号去路?”

“老西之商号,亦在州府备案,不知汝等是否履行保护之责?”

辛思根满脸嘲讽之色,反问了一句。

自周遇吉以下,包括金国凤在内,皆变了脸色。晋商通敌,只能心知,而不能拿出来说,辛思根直接点明朝廷默认晋商通敌的事实,置朝廷脸面于何处?

金国凤怒道:“汝是何人?居然胆敢胡乱攀诬?我禁卫军团,乃大明之重器,行保护商旅之责,汝等居然视而不见?”

辛思根大笑道:“我神刃军,历来只信任自己的眼睛,什么名声、呼号,都是虚幻的玩意,如何信得?今天,我神刃军一定要履行检察之责!”

辛思根暗指禁卫军团藏污纳垢,禁卫军团将士听得不免生气。金国凤现在是禁卫军团的脸,如何肯让步,断然道:“禁卫军团一定不会让神刃军为所欲为!”

……

双方互相斗口,互不让步。眼见继续斗口无益,辛思根和金国凤皆奉召返回阵中。

既然无法说服对方,双方又无动刀兵的意愿,于是,两军陷入了对峙的局面,将商队包裹在中间,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一直到了晚上,两军又不约而同地扎营,似乎准备将对峙进行到底。

窦石温觉得此事无聊至极,对一众军官抱怨道:“禁卫军团有朝廷养着,呆在宣府和呆在口外都是一样。我们还得自己挣口粮呢!这笔买卖做得亏死了!左右不过是耍嘴皮子的事,我看不如这样,从明日起,第一营至第五营到康保那边转转,看有什么收获。”

众人正待响应,却被传令兵的汇报声打断:“安北总督到!”

东胜军议之后,林纯鸿新立安北总督,署理草原一众事务。黄渤被任命为第一任安北总督,成为继张兆、郭铭彦、熊文灿之后的第四位总督。

一众军官大喜,皆有如释重负之感,慌忙将黄渤迎入帐内。

“这一路,沙子吃了一肚子,心也悬了一路。本督就一直担心,口外两军互相攻伐,尸横遍野,鲜血流了一地。幸亏诸位沉得住气,把事情帮本督解决了九成,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黄渤初一进入中军帐,便不吝赞美之词,大声夸赞神刃军将士,倒让窦石温一众年轻人有点不好意思,皆道:“黄总督来了,咱们的心也放回了肚子。”

……

一众军官告退之后,黄渤方才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告知窦石温、刘文秀和陈焕三人。

“……圣源商号,由范永斗提议设立,其管理、架构皆师从大西洋商号。据可靠消息,范永斗独占份额两成,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江南等各地商号,总共占份额四成,还有四成……由大明皇帝独占!”

“大明皇帝?”

三人的嘴巴张得老大:圣源商号果然有来头,其幕后的老板居然是皇上!

“当然,皇上不会出头做这种事,此事由张彝宪总理。张彝宪并未往里投一文钱,所占的四成份额,乃干股,商号所获利润的四成,要归入皇上的内帑。所以,禁卫军团出面护送商队,也属寻常!”

介绍了圣源商号的来历,黄渤似乎有引导三人观大势的意思,接着说道:“圣源商号成立,最为奇特的地方就在于杨嗣昌的态度。杨嗣昌身为外廷官员之首,不仅不反对内臣插手商号事务,甚至还有意推动。禁卫军团成为商队护卫,便是明证。另外,杨嗣昌派遣李绍翼坐镇宣府,与我们谈势力范围,也是证据。”

窦石温三人并不在乎杨嗣昌的态度,他们在乎的,仅仅只是眼前的禁卫军团。听闻禁卫军团所有动作,只是为了配合谈判,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刘文秀的思维最为全面,稍稍沉默片刻后,叹道:“战争乃政治的外延,以前在武备学堂时,听说过,没有深思。直至今日,方才知悉,这句话蕴含的内容太丰富了!”

窦石温也反应过来,抱拳道:“黄总督,有什么需要神刃军做的,请尽管吩咐,神刃军一定会做得比禁卫军团好!”

黄渤大喜,夸道:“难怪江陵侯一双眼睛始终盯着神刃军,现在本督算是明白了,荆州的未来,可不就在你们身上?”

第640章 两家商号(三)

朝廷与荆州方面,有过一次谈判,即禹州谈判。

从广义上来讲,后来的安庆对峙、炮击郑芝龙商船、攻占巴达维亚,都属于谈判的范畴。

那次谈判关系到朝廷之存亡、荆州之势力范围,规模非常宏大,中间甚至还充满了惊险和不可控。无论是杨嗣昌,还是林纯鸿,现在都没有精力来第二遍。

在杨嗣昌的构想中,这次谈判仅仅涉及草原拓展区域的划分,重要性远不及禹州谈判,所以,动用的力量仅仅限于禁卫军团。林纯鸿也无意扩大规模,任凭黄渤及神刃军发挥,未上升至战略层次。

事实上,杨嗣昌压根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朝廷内部改制上。这点,林纯鸿倒是一眼看穿。

林纯鸿没有干扰的意思,任凭杨嗣昌作为。他想看看,杨嗣昌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大明朝廷到底还有没有希望。

万一朝廷弄得一塌糊涂,林纯鸿并不介意派出一旅之师进驻京师,承担主导整个中华大地的大任。

要说,这段时间,朝廷的状态还不错。

自大明银行正式运转以来,朝廷从大明银行的货币发行获取了数百万圆,财政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善。

有了钱,自然好办事,禁卫军团的扩编,军事上取得小小的胜利,也在情理之中。

更让杨嗣昌感到舒心的是,林纯鸿在江南进行改制,东林党人的根基在江南,日日与林纯鸿打擂台,压根就顾不上朝廷的争斗,左右牵扯之力小了很多。再加上杨嗣昌存了早就不想干的想法,对左右的苍蝇不理不睬,施政的效率也上升了不少。

不过,杨嗣昌并非顺风顺水,至少,他还缺乏一整套高效的执行机构。朝廷六部、地方行政,皆已经烂到了根子里,拖延、贪腐、渎职乃常态,想靠他们高效地执行命令,比登天还难。

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剑走偏锋的思路不错,有心模仿一番,便授意陈奇瑜提出组建圣源商号的构想。

构想一提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户部直接组建商号,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与数千年来坚持的政治理念绝然不同。

反对,反对,坚决反对!就连江南的东林党人、复社也抽空表态,阻止陈奇瑜的倒行逆施。

陈奇瑜被骂惨了,更有甚者,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杨嗣昌,直指杨嗣昌是幕后操纵者,要他辞职以谢天下。

杨嗣昌、陈奇瑜对此皆不理会,等着朱由检下决断。

这个时候,朱由检的态度颇值得玩味,似乎有点故意纵容朝臣阻止组建商号。朝臣们得到鼓舞,愈战愈勇,几乎有一战而将杨嗣昌赶出朝廷的势头。

最终,朱由检下旨,明确表示,户部组建商号不可取,有与民?与民争利之嫌,可由民间自行组建商号,朝廷从中抽税即可。

朱由检虽有旨意,但挡不住部分朝臣将杨嗣昌赶走的心思,朝廷纷纷扰扰,犹如菜市场一般。

就在所有人眼球被倒阁吸引时,圣源商号由范永斗牵头正式组建。该商号初一成立,就受到北方商人的热烈追捧,后来,就连江南地区的豪商也忍不住动心,在里面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商号随之开始运转,主要从事将羊毛、皮货从宣府运往天津、从天津将茶叶、瓷器、丝绸运往宣府的勾当。

直到有一日,忽然曝出传闻,内廷在圣源商号占了四成干股,利润的四成流入了皇帝的内帑!与此同时曝出的,还有数年之前,内廷在京师设立毛纺工坊,赚取利润,以充实内帑。

愤怒,士林彻底愤怒了,无不将矛头指向朱由检,要求朱由检立即退出干股。朱由检不予理会,一帮朝臣直接跪在宫门前,宁愿饿死也不后退。

朱由检大怒,直宫门前痛骂大臣,质问大臣,内帑无银,京营由谁来养?宫中开销由谁来负责?平日救急,去哪里弄银子?

大臣们考虑到内廷权力膨胀的危险,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并且得到了士林的声援。

朝廷再一次瘫痪,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正当朱由检与朝臣闹得不可开交时,杨嗣昌忽然上了一份奏章,提出内廷可以在圣源商号继续持股,不过内帑开支详情,需通报户部。

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同时遭到朱由检和朝臣的反对,杨嗣昌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朝廷的君臣对抗更加激烈,大有朱由检不退股,就干脆散伙走人的态势。

慢慢地,一部分大臣逐渐醒过水来,觉得外廷监视内廷的财务,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了监视之权,内廷干的事,势必都在大臣们的眼皮底下,能翻得起什么风浪来?

更何况,户部知道了内帑的总数后,编制合理、切合实际的财政预算成了可能,这是惠及天下的好事。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臣倾向于接受杨嗣昌的方案。

只不过,大臣们都是精明人,知道要朱由检接受这套方案,必须采用更为激烈的对抗措施。

涉及到权力斗争,从来都是刺刀见红的。

内廷的太监们,这几日也过得非常憋屈,个个撸起了袖子,就等朱由检一声令下,将宫门外的大臣们拖来打屁股。

朱由检确实有廷杖的强烈愿望,不过被杨嗣昌适时阻止,杨嗣昌一针见血地指出:大明朝廷的竞争者,内有荆州,外有满清鞑子,若皇上一意孤行,势必被荆州和满清鞑子大肆宣扬,于大明朝廷有倾覆之祸。

朱由检在熬了数日之后,最终熬不住,示意户部派人至宫中查验库房,行使监督之权。

自此,杨嗣昌的财政改制,终于往前跨了一步,总算知道了帝国有多少钱可以花。

朱由检心里有气,索性将内廷组建毛纺工坊一应事务全部公开,吩咐内廷的大太监们不再偷偷摸摸,大肆扩充规模。朝臣们拿到账本,稍稍一观,算是开了眼界,难怪朱由检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内帑救急,原来是因为遍布京师的工坊!

朝臣们算是对工坊的利润有了直观的认识。

朱由检犹嫌不解气,令大太监们招摇过市下山东、凤阳等地,依托着运河发达的水运,大肆组建棉纺工坊,以御用棉布为噱头,快速抢占棉布市场。

朱由检还吩咐张彝宪,尽快将圣源商号的触角伸往草原,赚取暴利。

这才有了圣源商号在禁卫军团的护送下,被神刃军拦截一事。

神刃军与周遇吉第二军对峙数日后,周遇吉觉得此举空耗钱粮,无聊至极,眼见得窦石温只留下了一半兵力,便派人与神刃军接洽,建议各自退兵,商队先暂时退回宣府,等待双方博弈。

黄渤原则上同意了周遇吉的建议,不过,他提出,商队需派遣一人至神刃军中。

这是赤裸裸地扣押人质,周遇吉当然不乐意。

又对峙了数日,商队人马过于庞大,粮食即将耗尽,商队总管见这样不是办法,主动向周遇吉提议,由他至神刃军中当人质。

周遇吉在征得李绍翼同意后,遂率领人马护送商队返回宣府。商队总管履行承诺,进入神刃军中,被神刃军带回了乌兰察布。

三日后,贺仪铭与范毓宾相聚在大同,开始商讨草原上的规矩。

作为朝廷和荆州方面的代表,两人显然最合适。朝廷绝不会派有官身的人与荆州接触,这涉及到朝廷的脸面,不容退让,在这种情况下,圣源商号的总管范毓宾就是不二人选。

至于荆州方面,贺仪铭早就计划组建西北商号,并且仿照大西洋商号的范例,拟定了方案。在荆州集团中,没有人像贺仪铭对陆上贸易如此热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西北商号的总管非贺仪铭莫属。

范毓宾和贺仪铭见面后,倒有点惺惺相惜之意,并且迅速认定,对塞外的贸易,应该严禁武器、粮食流入辽东,凡是往东边走的货物,需执行严格的检查。

至于双方检查的分界线,两人也迅速达成一致,武卫军团负责兴和以西,禁卫军团负责兴和以东。

不过,在商议一方货物是否能进入另一方控制区时,两人产生了严重对立,互不相让。

范毓宾坚持认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圣源商号按照规矩向荆州缴税的情况下,荆州方面不能单方面对圣源商号的货物设限。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禁卫军团势力覆盖范围,仅限于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在此游牧的蒙古人不超过五万,如此狭窄的范围,还有必要谈塞外拓展吗?

反观荆州军,其势力范围就大得没边了。边墙以北,乌兰察布以西,鹿城以东,大戈壁滩以南,都牢牢控制在手中,游牧的蒙古人将近六七十万,无论是收购羊毛和皮货,还是卖出丝绸、茶叶等,市场都大得没边。

贺仪铭当然不会白白让出市场,坚决不让步,并且还挤兑范毓宾道:“禁卫军团势头正旺,不远的将来,势必将势力延伸至锡林格勒、科尔沁、呼伦贝尔乃至大戈壁以北,那可是蒙古的精华地带!”

范毓宾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这话,无异于宣告:荆州的地盘,都是一刀一枪的拼来的,凭什么让朝廷白占便宜?朝廷要是有本事,可以自己去抢啊!

双方各不相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第641章 两家商号(四)

朱由检性急,眼见得通往塞外的发财大计遭遇挫折,大怒,将范永斗唤入宫中,痛斥范毓宾办事不力。

范永斗急得只管磕头,一句辩解之辞都说不出来。

杨嗣昌倒是沉得住气,一点都不着急。待范永斗出宫后,亲自将他召来安慰,并且告知范永斗:“这事急不得,得等林纯鸿提条件。”

果然,第二日杨一仁就上了奏章,建立朝廷在户部之下设立理商司,负责管理大明商号,对所有商号进行登记备案,对新立商号进行资格审核。

杨嗣昌初闻奏章,怎么也想不通成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