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战场形势的变化,让这些首领的内心越来越不安。
一方面,己方骑士本准备大肆抢掠一番,结果还未抵达目的地,就被命令回师,其士气可想而知,一个个无精打采,难以提起精神;另一方面,周边的小股骑兵如同发了疯似的,经常趁着大军不注意,狂冲而来,收割数个首级之后便逃之夭夭。
小股骑兵的袭击,对大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只是,在不间断的袭击之下,大军往往被打乱阵型,需要相当的时间来重新整理队伍。
大军行军的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很显然,武卫军很可能就在周边窥视,甚至,还有可能绕过大军,直接跑到前面,打一场狙击战。
四大首领又开始心惊胆战地担心武卫军突然出现在眼前。
四大首领的担心,果然变成了事实!当大军离万家寨堡还有二十余里时,就接到了通报,前方有数千步兵挡在了要道上,严阵以待!
武卫军终于现出了踪迹,四大首领反而放下了心。毕竟,武卫军满打满算,只有四千余众,己方还有上万骑士,胜算非常高。
四大首领率军前行,一直行进至距离武卫军军阵只有三里多的地方,方停止前进的步伐。首领们上前观阵,这一看,首领们犹如吃了定心丸一般,将心放回了肚子。
武卫军既未放置拒马之类的玩意,让骑兵望而生畏的长枪兵也不多,一个个兵丁手里拿着烧火棍,看起来就像软柿子一般,一捏就碎。
首领们看着武卫军兵丁身上穿着黑亮黑亮的板甲,不停地往喉咙里咽唾沫。要是能将武卫军一战击败,获得数千板甲,那可是一笔横财,比劫掠要划算得多!
四大首领迅速达成一致:击败武卫军,扒下他们身上的板甲!
呜……呜……
凄厉悠长的牛角号响起,岭北骑士们终于激起了一丝士气,开始准备作战。紧接着,战鼓声骤然响起,第一波骑士,用脚狠狠地踢马肚子,战马开始加速!
没有试探,岭北四部分居四个方向,同时向武卫军发动了冲击。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依仗优势兵力,一战击溃武卫军。
万马奔腾,卷起漫天的黄沙,骑兵硕大的身影,掩映在黄沙之中,影影绰绰,看不真切。
对于火枪兵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将骑兵看得真切,只需要对准大概的方向,扣动扳机,将弹丸倾泻在前方即可。
密集的弹雨,迎着骑兵飞速而至,击中了马头,击中了骑士,人仰马翻,战场一片混乱。
一轮又一轮,顷刻间,骑兵减员两成。
突然间,枪声止歇,骑士们大喜,拼命地将头埋在马脖子后,催动战马向着步兵阵列狂冲。
不过,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居然有无数的铁疙瘩,嗤嗤地冒着火,正向他们飞来。
骑士们还没看明白这玩意是啥,突然就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弹片呼啸着四处横飞,将爆炸点周边两丈之内夷为平地,包括正在狂奔的骑兵!
轰……轰……
一波接着一波的铁疙瘩,不要本钱似的飞向蒙古骑士,在武卫军阵列前的二十步至六十步的范围内,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战马在翻滚,骑士在惨叫,身体的零件在四处乱飞……
即便有存活的骑士,幸运地跑到阵列之前,马上在火枪上刺刀的攒击之下,丢了性命。
……
第一波两千余骑兵,就这么没了?
四大首领面无人色,浑身如筛糠似的颤抖,好歹,他们还知道下达命令:“撤退……撤退……”
第603章 参军联席署
岭北四部仓皇逃遁,精锐民兵们自然不肯放弃此等良机,如同群狼一般,从四面聚集而来,伺机斩下侵略者的头颅,换成手头上的大圆。
四大首领被手雷吓破了胆,就如脊髓被敲断一般,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丝毫不敢停留,一直跑到三娘子城附近,方才止住逃奔的步伐。
此战,武卫军共消耗手雷一万两千多枚,几乎将朔州储存的手雷消耗了一半,让盛坤山有点恼火:
“整个荆州军中,唯有朔州拥有手雷,也不过两万五千多枚,仅仅一场烈度并不高的战斗,就消耗一半,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可惜!可惜!”
张凤仪浑不在意,笑道:“有什么可惜的?要不是手雷,岭北四部能吃这么大的亏?”
张凤仪的态度,激怒了盛坤山,他提高音量,斥道:“你可知晓,一枚手雷的成本几何?千里迢迢运到朔州后,成本又是几何?本指挥告诉你!一枚手雷的成本大约一个大圆!手雷运输不便,需要万分小心,运到朔州后,几乎值两个大圆!一万两千枚手雷,就是两万五千圆!”
张凤仪倒吸一口凉气,惊道:“这么贵?”
盛坤山喘了一口粗气,不再理会张凤仪。
倒是黄渤接着给张凤仪算了一笔账:“张指挥,一万两千枚手雷,致使岭北四部折损两千余人,也就是说,杀死一个鞑子,耗费十个大圆左右。而我们给民兵开出的悬赏,一枚首级值五圆,单单从这点看,用手雷的效费比还不如多征召一些民兵!”
张凤仪知道黄渤有开玩笑的意思,也知道帐不能这么算,所以,她也不反驳,只是嘀咕了一声:“犯得着为他省钱么?反正他有的是钱!”
张凤仪的声音虽然轻,但黄渤和盛坤山却听得清清楚楚,一时间,两人表情丰富,不知该如何措辞。
沉默片刻,盛坤山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岭北四部折损四成以上,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目前,除了朔州正面的土默特部八千余轻骑及鳌拜亲率的两千余重骑外,阿济格正率领三千余重骑业已抵达抵达岱海,正往朔州靠近。我估计,孙传庭被执后,宣大防线一片混乱,鞑子在朔州占不到便宜,很可能将目标瞄准宣府和大同!”
黄渤凝眉思索片刻,犹豫道:“按照都督的说法,朔州乃鞑子的眼中钉,鞑子非得处心积虑地敲掉我们伸入草原的触手不可。若鞑子将目标瞄准宣府和大同,我们与草原的联系立即可以恢复,鞑子这么做,无异于默认了战略上的失败。从这点看,我觉得鞑子不会轻易放弃朔州,很可能主力继续对朔州施压,阻隔商路。另一方面,宣府和大同一片混乱,鞑子性贪,必不肯放弃劫掠的大好机会,所以,很可能会派出偏师劫掠宣大一线。”
“主力继续驻扎在清水河畔,只派出偏师袭击宣大防线?”涉及到大的战略,盛坤山听得有点头晕,疑惑地问道:“这么说来,鳌拜从河曲召回岭北四部,就是打着这个主意?”
黄渤道:“十有八九是这样。我们在朔州的兵力,并不能随意挪往宣大。”
盛坤山三边出生,深悉鞑子劫掠时老百姓的苦楚,自然想为巩固宣大防线尽一份力,但黄渤的推断有理,让他颇有点烦躁。
他万分不甘心地说道:“孙传庭被执,陕兵不稳;王继谟新任,平生未历一场战事,宣大防线堪忧。若真让鞑子在宣大一线打开缺口,偏师随时可得到增援,变为主力,真要是如此,我们就被动了!”
黄渤叹了口气,怅然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宣大防线坚持的时间长点,损失少点。我们在宣府和大同插不上手,只能这样了!”
正说着,忽然接到了林纯鸿的密信。
林纯鸿在密信中言道,孙传庭近期很可能有牢狱之灾,即便朝廷马上任命宣大总督,宣大的实力也会被极大削弱。
大敌当前,却祸起萧墙,宣大处于危险之中。朔州方面,可向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山西总兵许定国及陕兵将领左勷、郑嘉栋处处派人联络,以协调诸军行动为名誉,组建参军联席署。
林纯鸿在密信中明确告知黄渤和盛坤山,组建参军联席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朔州方面主导整个宣大的防务。
至于如何操作,林纯鸿提了几个要点,一方面,朔州方面情报来源更为及时,可向诸军共享情报;另一方面,诸军若有困难,可量力支援;最后,无论朔州、宣大面临的战事是大是小,皆通过参军联席署拟定作战计划、发号施令,尽力使诸军形成听联席署号令行事的习惯。
末了,林纯鸿更是在密信中写道:“……参军联席署,乃荆州军在整合大明军队方面的重大举措,慎之!慎之!”
……
看完密信,黄渤似乎沉醉其中,连声大叫道:“妙!妙!妙!”
一连三个妙字,惹得张凤仪好奇万分,忍不住问道:“末将可否一观?”
盛坤山将密信递给张凤仪,道:“自然可以!”
就在张凤仪看密信时,黄渤喜形于色,兴奋地说道:“都督此计,当前之窘境,可谓迎刃而解。更为关键的是,都督着眼长远,恐怕数载之后,盛将军号令宣大一线,诸将莫敢不从!”
盛坤山亦兴奋异常,扳着指头说道:“王朴、杨国柱、许定国皆酒囊饭桶,若估计不差,他们对参军联席署兴趣寥寥,最多派一不太重要的参军参加……至于郑嘉栋、左勷,被孙传庭提拔于行伍之间,作战是行家里手,现在正值他们猜忌朝廷,咱们可趁虚而入,先行拉拢两员悍将!”
黄渤道:“王继谟虽初至宣大,又是战场雏儿,但是,他好歹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宣大总督。我担心,王朴等三总兵会将此事推到王继谟身上。不如这样,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从王继谟着手,尽力说服王继谟设立参军联席署;另一方面,以情报共享为诱饵,先将诸军聚拢在一起再说!”
……
三人商议至深夜,最终定下具体行动方案,就待明日践于行。
王继谟,陕西府谷县人,字显我。崇祯十年底,蓟辽一线被鞑子攻破后,被朱由检火线提拔为密云巡抚。后来,孙传庭下了诏狱,又被朱由检一纸调令,调任宣大总督。
密云,近在京师咫尺,京师里发生了何事,孙传庭因何下诏狱,王继谟自然一清二楚。从内心而言,王继谟绝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担任劳什子的宣大总督。
王继谟估计,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塞外聚集的数万鞑子。鞑子虽然在武卫军的打击下吃了亏,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趁着临阵换帅的时机到宣大一线晃荡?
而且,王继谟深知,朱由检让他担任宣大总督,还希望他在维护宣大防线的同时,繆力推广银票!
大敌当前,骠骑军和武卫军在一侧虎视眈眈,要推广银票谈何容易!
更何况,宣大一线内,还有孙传庭一手一脚带出的万把多陕兵。现在,孙传庭被执,陕兵会不会犯上作乱,还在两可之间。
这个时候的宣大总督,怎么看都是烫手的山芋!
不过,王继谟没有拒绝的权力。按照朱由检的习惯,看中一人,不行也得行!
王继谟万分不情愿地至宣大赴任。初一至阳和,便宣布孙传庭之罪状,由锦衣卫将孙传庭押解至京师。郑嘉栋、左勷等将不服,就要拍案而起之时,幸亏孙传庭深明大义,及时喝止诸将,方才未酿成大祸。
如此一来,王继谟用脚趾头也能想到,往后,郑嘉栋和左勷会以何种态度来对付他。
至于王朴等三总兵,以王继谟官场历练半辈子的经历,哪里会看不出这帮混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嘴脸?
王继谟只觉得自己举步维艰,日夜苦思,不得计,一时恼怒之下,恨不得挂冠归去。
想来想去,王继谟认为,应付眼前的数万鞑子才是当务之急。联想到孙传庭因不知鞑子的目标在朔州,方才惹来牢狱之灾,王继谟从未像现在一般渴望获取真实的情报。
要得到最新、最真的情报,捷径当然在朔州方面。
王继谟顾不得维护官威,正准备派人至朔州联络时,忽然接报:黄渤抵达阳和,递拜帖求见。
正所谓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王继谟大喜,令人将黄渤带进来。
两人客气一番之后,黄渤历数宣大边军因情报滞后、协调不够而遭致重大损失的过往,最终,黄渤提议,在大同设立参军联席署,以共享情报、协调诸军之间的行动。
王继谟怦然心动,不由得感慨,这天上,真还有掉馅饼的事,黄渤共享情报的提议,不正好解了他的心结么?
不过,王继谟为官多年,深悉欲擒故纵之道,哼哼唧唧地就是不表态,而且还在言语中不停地套问鞑子最近动向。
黄渤虽不知王继谟的真实态度如何,但好歹知道,手中的最新情报,就是最大的凭仗,哪里肯露半点口风?
他翻来覆去地说一句话:“督师大人,待参军联席署设立,一切自然知晓,何必急在这一时?”
两人玩心眼,一时居然陷入僵局之中。
第604章 初次运作
黄渤口口声声声称待参军联席署成立后,再共享情报,让王继谟暗自警惕。
王继谟不是笨蛋,稍一琢磨,便明白了黄渤的打算:主导宣大的防务。
既然看穿了朔州方面的企图,王继谟本能地就要加以拒绝。就在一口回绝之前,王继谟突然想到了近在咫尺的蒙古女真联军,硬生生地将话咽回肚子。
口头上,王继谟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敷衍黄渤,内心却陷入激烈的斗争中。
回绝黄渤的提议,自然容易,而且还不会落下后患,只是,蒙古女真的威胁就在眼前,若阿济格趁乱进攻宣大一线,宣大一线将要蒙受巨大的损失。按照朱由检的性子,十有八九会把他拿来泄愤。
若同意黄渤的提议,一旦朔州方面趁机主导了宣大防线,朱由检照样会拿他是问,他依然摆脱不了悲惨的结局。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王继谟好生为难。
不过,让王继谟惊诧的是,黄渤似乎算到了他的难处,突然说道:“督师大人,参军联席署只用来共享情报、协调荆州军和边军的行动,充其量算作临时机构。正所谓兵者无小事,要不,由督师大人上奏朝廷,由朝廷来决定?”
王继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暗叫一声惭愧,心道:刚才自己怎么没想到这点?
上奏朝廷,堪称良策。
一旦朝廷同意设置参军联席署,朔州方面必然会将宣大一线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蒙古女真联军踏入半步,算是解了王继谟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即便将来朝廷发现参军联席署的危害,打板子也找不到他王继谟头上。
更何况,参军联席署从开始设立,到朔州方面最终主导宣大防线,至少得要好几年,到那时,宣大总督十有八九已经换成他人,与王继谟有何干系?
王继谟终于动心了,对黄渤坦言,自己将上奏朝廷,由朝廷来决定是否设立。
黄渤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满意而归。
事不宜迟,黄渤一离开,王继谟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开始拟定奏章。由于王继谟本人倾向于设立参军联席署,因此,他在??他在奏章中提到,设立参军联席署可以方便地从荆州军中获取情报,还可以借机压服骠骑军和武卫军听命行事,借此来巩固宣大防线。
当奏章抵达北京后,杨嗣昌正在为其他事心烦,草草看过王继谟的奏章后,便票拟同意。朱由检一观之下,也觉得王继谟有可能通过参军联席署指挥荆州军作战,不疑其他,爽快地批红。
就这样,崇祯十一年冬,大明境内第一个参军联席署在大同悄悄设立。其知情范围极其狭窄,除了宣大边军高层、朔州方面外,就只有荆州高层及朝廷知悉。
联席署成立后,便即召开第一次联席署会议。果不其然,王朴等三总兵只派了三个无关痛痒的参军参加,王继谟也只派了一名小属吏。而郑嘉栋、左勷则稍微重视点,各派了一名参将。
最为重视的,莫过于朔州方面,盛坤山、张凤仪等最高指挥者,悉数到场。
会议上,盛坤山首先通报了最新战场形势:阿济格业已率兵抵达和林格尔,将此前溃不成军的岭北四部重新整顿,拥有兵力超过万余;鳌拜率领二千余本部及八千多土默特部轻骑按兵不动。
盛坤山判断,近期,阿济格主力将对朔州持续施压,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两万余骑兵的粮草问题,很可能会派兵对宣大一线实施劫掠,最有可能的方向就是左云卫及右玉林卫。
最终,盛坤山提出作战计划:骠骑军向北进兵,对清水河畔的鳌拜部施加压力,限制其派兵向东;武卫军向东北行军,兵驻右玉林卫之西的丁家窑,阻隔鳌拜部向东的道路,从左翼对劫掠的鞑子施加压力,并伺机切断鞑子的退路。
与此同时,左勷率兵三千,兵出大同,经新荣向西,从右翼对鞑子施加压力,协同武卫军一道切断鞑子的退路。
由大同总兵王朴派兵三千,支援郑嘉栋,两军协同,严防死守,不让鞑子跨过边墙一步。
除了朔州方面外,无论是宣大总督府,还是三总兵,所派与会人员皆无决策之权,所以,听了盛坤山的作战计划后,皆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郑嘉栋所派之参将,并非无能之辈,一眼就看出了盛坤山计划的妙处,欣喜之下,忘了自己的身份,大言不惭地说道:“盛将军妙计,郑大帅必然赞同,末将这就回左云卫通报大帅!”
左勷麾下参将好歹冷静点,只是说道:“末将一定通报左大帅!”
……
第一次参军联席署会议,就这样草草结束。盛坤山一点也不在意,带着张凤仪等一帮将领,出了大同城,逶迤往朔州而行。
刚行至怀仁县云中,盛坤山一行赫然发现,郑嘉栋与左勷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相互见过礼后,郑嘉栋和左勷力邀盛坤山一行至怀仁县城一叙。此等良机,盛坤山自然不会拒绝,欣然应从。
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汉子,相互之间共同语言甚多,一行人迅速熟络起来。尤其是郑嘉栋,容貌甚丑,性格又急,刚一坐定,就迫不及待地叫道:“盛将军的计划,我可有点不赞同,咱们陕兵,虽只有五千,遮护右玉林卫、左云卫,虽兵力吃紧,也能应付,盛将军为何还安排王朴赴援?王朴那没卵蛋的夯货,唯知回易自肥,若他派出一兵,我把脑袋砍下给盛将军当球踢!”
盛坤山笑道:“若郑将军能得到王朴的增援,自然轻松许多,何乐而不为?”
郑嘉栋正待反驳,却被左勷拉住了衣角。左勷面目清秀,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冲锋陷阵的先生,倒像教书先生。
左勷道:“给盛将军说句实话吧,我们陕兵兄弟,自然希望由朔州方面来发号施令。盛将军的作战计划,我和郑将军举双手赞成,只是有一个绕不过的难题,郑将军还好,鞑子来攻,反击就是了,有没有总督府的军令,都是一样,而末将要兵出大同,非得有总督府的调兵虎符不可。”
听完左勷的话,盛坤山立即意识到,左勷已经看穿了他们的意图,对他们的意图并不抗拒,反而有意识向荆州军靠拢。
盛坤山坦言道:“王督师会不会同意该计划,并且调动王朴及将军,目前还未得到确切消息。不过,本将认为,即便王朴不派一兵一卒,将军也按兵不动,以郑将军的兵马及骠骑军、武卫军,也能让鞑子有来无回。”
说完,盛坤山转向郑嘉栋,接着说道:“不过,如此一来,郑将军承受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郑嘉栋拍着胸脯答道:“盛将军放心,无论鞑子来多少,半月之内,末将定不让鞑子越过右玉林卫及左云卫一线。”
盛坤山及左勷见郑嘉栋突然认怂,定出个半月的期限,忍不住哈哈大笑。
盛坤山道:“哪需要半个月,最多三四天就够了!”
郑嘉栋大喜,左勷却意味深长地看了盛坤山一眼,将盛坤山拉至一边,悄悄说道:“末将与郑将军,深受孙督师之恩,大丈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是我等人微言轻,苦思不得计。唯有求将军,由将军知会荆州那边,让林都督出力解救孙督师!”
盛坤山点头道:“荆州方面获悉,孙督师触了皇上的逆鳞,虽有牢狱之灾,却无性命之忧。只是,要出狱也非易事,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左勷素知荆州方面情报准确,听闻孙传庭无性命之忧后,一直悬着的心方才放回肚子,说道:“孙督师性命无碍,我等就放心了。唉……希望孙督师能逢凶化吉,尽早出狱!”
……
且说王继谟得到小属官的通报后,接着又获悉郑嘉栋、左勷与盛坤山在怀仁密聊之事。
这些事,早在王继谟的意料之中,也不觉得奇怪。他所关心的是,鞑子究竟进攻哪里,朔州方面是否会派兵支援。
现在,王继谟见朔州方面准备倾巢出动,援救右玉林卫及左云卫,宣大防线一时应该无忧,大大地松了口气。
至于调动王朴、左勷一事,王继谟当然没有尽力协助盛坤山夺取宣大主导权的意思,便将此事拖了下来。
王朴没有得到王继谟的调兵军令,自然不会往西边派出一兵一卒。左勷日夜期盼王继谟下达调兵命令,却苦等不至,也无法动兵。
于是,整场战争几乎变成了盛坤山的独角戏,唯一有点关联的,就只有郑嘉栋在左云卫被动防御鞑子劫掠。
事情演变成这个样子,盛坤山却信心满满,得意地对黄渤说道:“有钱、有兵,什么事情做不成?待这场战争打完,有王继谟难受的时候!至于王朴、杨国柱和许定国,估计以后会像狗一样摇尾乞怜!”
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
和林格尔距离清水河畔大概百里,距离左云卫大概百里,距离土默特左旗核心地区,大概也是百里。
阿济格率三千重骑驻扎与此,其目的路人皆知:进可劫掠左云卫、支援鳌拜;退可以辖制土默特部、威慑鄂尔多斯部。
辖制土默特、威慑鄂尔多斯?
对,没错。
鳌拜率两万大军驻扎在清水河畔,粮草绝无可能从几千里之外的辽东运来,全靠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供养。待到岭北四部被武卫军和民兵一顿猛揍、仓皇逃至三娘子城后,清水河畔依然还有万余大军,粮草供给的任务一点也不轻。
要说,鳌拜执行皇太极的命令还是成功的,近一月以来,从朔州无一商旅进入草原,暂时斩断了林纯鸿伸入草原的手。
只是,两万余大军迁延一两月,劫掠所获几近于零,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供养已经非常吃力,两部内的怨气非常大。
阿济格抵达和林格尔时,正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阿济格对岭北四部在河曲的惨败非常恼火,一万两千余骑,却敌不过七八千连骑兵都算不上的军队,还被撵得跟狗似的,把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他深恨张凤仪。张凤仪这个婆娘,居然学着女真巴鲁图,上马机动,下马作战,一战居然就把岭北四部的魂给吓没了!
对张凤仪,阿济格一点也不陌生,十年之前,双方就在浑河交过手。不过,那时张凤仪基本上算一个黄毛小丫头,跟随其夫马祥麟作战。
据说,张凤仪看中了小白脸林纯鸿,恋奸情热,方才舍弃马祥麟,投入荆州军?
阿济格满脸淫笑,琢磨着是否从男女关系上做点文章,恶心一下林纯鸿。
想了一会,阿济格自己也觉得无聊,即便能恶心林纯鸿、羞辱荆州军,于荆州军又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阿济格将此事放在了一边,因为他还得应付营外一帮讨厌的苍蝇。
自从他抵达和林格尔之后,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左右旗就不停地派人过来诉苦,说一些粮草几近枯竭,族内已经有人饿死;商道断绝,剪下的羊??的羊毛无处出货,草原颇为不稳……
这些话,让阿济格烦不甚烦。
他终于认识到,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有三:一则,继续封锁朔州通往草原的通道,断绝双方的贸易;二则,尽快抢掠足够的粮草,减轻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的负担;三则,为两部堆积如山的羊毛找一条销售渠道。
后两条,涉及到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的安稳,意义丝毫不亚于封锁商道。
阿济格立即令人寻找王登库,令其秘密至和林格尔见他。
待王登库屁颠屁颠地狂奔至和林格尔,已经是三天以后。阿济格也不废话,直接询问,能否通过大同或者宣府将羊毛换成粮食。
在阿济格的心目中,此策一举两得,既解决了羊毛滞销的问题,又获取了大量的粮草。
不过,让阿济格极度失望的是,王登库想都没想,脱口道:“请恕奴才无能……
王登库的话还未说完,就被阿济格打断,语气森冷地问道:“为何?”
王登库浑身打了一个冷战,将头伏在地上,小心地说道:“自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之后,就严厉打击粮食外流,后来孙传庭就任后,监视粮食流动比卢象升有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出现在宣大一线的粮食,若无宣大总督的签字画押,一律没收。现在,孙传庭虽然下了诏狱,此条依然被保留。”
阿济格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喝道:“汝不是经常夸海口,说边关多有将领被你买通么?”
“武英郡王请息怒,孙传庭非常阴险,凡是将领声称有截获粮食,从不核实数量多少。武将们知悉这点后,每日不间断地派兵巡逻,截获粮食后,绝大部分流入自己的腰包,只将很少的一部分上缴给总督府。如此一来,一颗粮食都难以运出大同或者宣府!”
“现在,总督虽然换成了王继谟,即便王继谟想改变此策,也要面临武将们的集体反对,投鼠忌器之下,他哪里敢动弹丝毫?”
阿济格心里大声叫苦:辽东两百多万人口,粮食一直不足,全依靠晋商输入或者劫掠,现在劫掠越来越困难,孙传庭又想出如此毒辣之计,这对满清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默然半晌,又接着问道:“将羊毛换成大圆,这样没有问题吧?”
王登库只觉得自己被架在火上烤,难受至极,哭丧着脸,说道:“羊毛进入大同或者宣府没问题,只是,目前大规模收购羊毛的,仅仅只有黄渤。黄渤这厮鬼精,所购羊毛,要么来源于荆州境内商人,要么就是蒙古人,其他人手中的羊毛,一概不收。”
阿济格已经处于暴走的边缘,霍地站起身来,怒道:“难道除了黄渤,别人就不从事毛纺?”
“的确如此。据奴才所知,也就只有黄渤将毛纺做成了赚钱的买卖,其他任何人想毛纺,无不亏得血本无归!”
阿济格差点冲上前,将王登库踹出帐外。好不容易按捺住,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道:“你马上派精干人手打探,看黄渤是如何将毛纺做成赚钱的买卖的,一旦探听清楚,立即开设毛纺工坊,辽东、漠南、大明,随便你开设在哪里,我们会给你提供方便!”
话已说到这个程度,王登库哪里敢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出了阿济格的军帐后,王登库一口闷气无法发泄,马鞭挥得噼啪作响,驱使马匹如飞一般。左右也不知王登库发了什么神经,只好忍气吞声地跟随其后,吃了一路的黄沙。
事实上,王登库早就想开设毛纺工坊,而且对黄渤赚钱的办法也了如指掌,什么用水力、流水线生产都如数家珍。之所以一直未开设,唯一的原因就是市场!
毛纺所出产的毛线、呢绒,都是奢侈品,算上长途贩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