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黄渤还知道,造成毛纺织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最关键原因就在于: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工坊与荆州、江南市场相距遥远,庞大的运输费用,几乎占了成本的六成以上。

若能将运输费用降低一半,毛纺织业必然成为暴利行业,就如棉纺织业一般,飞速发展。

因此,黄渤有意识地在朔州增设工坊,首先解决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的问题。

但是,朔州人烟稀少,平常百姓,也不愿意到如此偏远而又不安全的地方工作,于是,黄渤的增设工坊之举遭遇了难以克服的难题。

黄渤殚思竭虑之下,偶然想到:唐宋以前,黄河几字形处都是通航的,朔州离黄河不远,若是能利用黄河运送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可期。

??

而且,黄渤还想到,蒙古人大多游牧于贺兰山、阴山一带,这里靠近汉人地区,贸易方便,气候又不至于太冷,牧草又肥美,几乎聚集了五成以上的蒙古人。若能让黄河通航,就能顺着黄河轻松地将势力渗透至蒙古人的核心区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黄渤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向荆州汇报,并建议荆州派遣勘测队至黄河几字形处考察,看能否通航。

林纯鸿对黄渤的提议大感兴趣,令军情司协同工程院,组织得力人手至黄河勘测。

现在,勘测队已经出发将近半月,黄渤正焦躁不安地等待回应。哪想到,勘测队的汇报还未等到,却等来了军情司的通报。

军情司告知黄渤,在勘测黄河时,偶然发现,从草原沿黄河一路往南,一马队运送了一大批武器!

黄渤大惊,草原上向来缺乏钢铁,一般而言,武器都是由中原流向草原,为何现在却反过来?

黄渤正准备找盛坤山商议,哪想到盛坤山得知消息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好来找他商议。

两人琢磨良久,心里虽有一些想法,但一直不敢确定,正一筹莫展之时,黄渤说道:“我倒想起宋院长说,综合各种情报,大胆假设,若根据假设做出的推论能被事实证明的话,那么假设就是对的。我们不妨也借用这个办法!”

盛坤山哪里懂得这些东西?听到黄渤绕来绕去的说得糊涂,大声道:“黄总管尽可直言,盛某洗耳恭听。”

黄渤道:“现在,你我都怀疑李自成与鞑子勾结,这批武器很可能就是鞑子支援李自成的武器。我们不妨认定:这批武器就是鞑子支援给李自成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推论?”

盛坤山道:“武器的去向必然是秦岭山区!可是,这有什么用?军情司已经盯上了马队,若真证明了武器的去向是秦岭山区,那都已经到了李自成的手,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黄渤点头道:“的确!我们再想想,还能得出什么推论……武器……武器……对了,鞑子不可能直接运送武器至李自成处,必然通过中间人。最有可能的中间人就是这帮吃里扒外的晋商!若能证明马队是晋商的人马,则这批武器必然是鞑子支援李自成无疑!”

盛坤山正准备知会军情司,调查马队的身份,忽然收到了荆州的紧急命令:近期有一批武器路经陕西运往李自成处,命骠骑军伺机劫夺,留下活口,关押起来以待后用。

黄渤和盛坤山大惊,失声道:“我们这边刚得到消息,为何荆州比我们早这么多日就知道了?难道……”

后面的话,两人都没说出来。毕竟,涉及到细作、暗探,都是机密无比的事,两人身为荆州集团的高层,这点保密意识还是有的。

盛坤山也不拖延,与黄渤辞别后,回到军营,立即派出一营人马,直扑黄河边的河曲县,将所有武器劫掠一空,还俘虏了两百多名活口。

令盛坤山、黄渤大吃一惊的是,所有的武器皆是大明军队的制式武器,一点满清的痕迹都没有。

满清有大明的制式武器,一点也不稀奇,只是,满清和晋商刻意这么做,必然谋划严密。

黄渤和盛坤山的心里浮上一层阴影,连夜组织大量人手对两百多活口隔离审问。

果然,活口皆是王登库底层雇员,对武器来自何处,去往何处,压根都不知道。而马队内的高层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根本找不到一点实实在在的证据!

盛坤山懊恼万分,道:“荆州明确下令要活口,说有重要用途,现在根本拿不到证据,怎么办?”

黄渤皱眉思索片刻,忽然笑道:“我估计,都督很可能会拿晋商开刀,方才这么在意活口。现在,事实已经很明确,有没有证据,已经不重要了。毕竟,王登库又不知道马队的高层落在了我们手中,心里总是发虚,发虚之下,也难以拼死抵赖!”

盛坤山拍了拍额头,大叫道:“这么说来,河曲的尸体不该掩埋,应该一股脑儿地运到朔州来!”

黄渤道:“不用一股脑儿地全部运来,反而欲盖弥彰,只需要将高层的尸体运来即可。”

盛坤山大悟,立即派出人手,带领十个活口前去辨认尸体。

……

黄渤和盛坤山皆认为,满清这次失败了,必然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盛坤山立即将侦骑洒满在朔州以西,以阻止王登库运送武器,期待抓住真正知晓内情的高层。

然而,令盛坤山失望的是,侦骑在朔州以西忙活十数日,空耗兵力,却连马队的影子都未看到。显然,王登库和满清鞑子见事情败露后,已经转移了输送线路。

至于转移至哪里,盛坤山根本无从知晓。毕竟,朔州以西辽阔无比,仅凭骠骑军那么点人马,怎么可能完全监控?

正当盛坤山筹划着将侦骑撒往更广阔的范围之时,忽然从沁水传来要报:凤翔府守备刘国能与李自成鏖战半年,终因叛徒出卖,被李自成攻破凤翔城!

黄渤大惊:洪承畴、孙传庭皆离开陕西,陕西空虚,再加上陕西饥民遍地,陕西必乱!万一李自成攻略河南,我们与荆州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

人不自救,无人能救,这句话用来诠释李自成,最为合适不过。

张献忠覆灭、刘国能投诚,其余的小股匪盗,大多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被孙传庭和洪承畴尽数扑灭。唯有李自成率领千把多残兵败将逃入秦岭之中。

在高迎祥身灭后,李自成由闯将升级为闯王,正式接过了高迎祥的衣钵,在乱民乃至一部分百姓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更何况,李自成虽只余千把多人,但这千把多人多是积年悍匪,作战经验非常丰富,非各地自立山头的土匪可比。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孙传庭和洪承畴密切配合,将秦岭的几条出山口封得严严实实,并派遣重兵进山搜索李自成。

秦岭大山中,人口稀少,食物来源几近于无。为了生存,将士们不得不用杀人的利刃挖掘块茎,用猎杀官兵的弓箭猎杀野兽。

这哪里还是令大明朝廷头痛无比的积年悍匪,完全成了一股难民。

李自成兵不得食,无一日不处于逃亡之中,凄惨到极点。

正当李自成处于极度危险中,覆灭在即时,朝廷忽然下严旨,将孙传庭和洪承畴全部调至京师!

李自成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

不过,形势对李自成而言,依然不妙。

孙传庭与洪承畴在离开陕西前,令总兵贺人龙率领七千余精锐留驻西安,震慑陕西全境。贺人龙作战悍勇,智勇兼备,手里沾满了乱民的鲜血,乱民们惧怕无比,称其为贺疯子。

李自成兵不过两千,哪里敢去西安撩拨贺人龙的虎须?

于是,李自成将目标瞄准了凤翔。

李自成本以为,刘国能迫于势,方才投降朝廷,只需要他率军一到,刘国能必反无疑。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刘国能不仅不降,还准备利用?

?的盲目将计就计,将他一举捕杀。

幸亏李自成得到内线通报,险而又险地避过了一劫。

李自成大怒,立即挥兵攻打凤翔。千把多兵力攻城,完全就是笑话,李自成被刘国能挥兵一冲,麾下大乱,狼狈逃窜至秦岭山中。

不过,李自成此次攻打凤翔城也不是一无所获,沿途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粮草,兵力急剧扩充至五千余人,虽然多是乌合之众,但声势好歹开始壮大起来。

更关键的是,附近沉寂已久的贼寇趁势而起,不是投奔李自成,就是占山为王,与官府作对。这帮占山为王的土匪牵扯了贺人龙和刘国能大部分精力。贺人龙和刘国能哪里还有精力去对付李自成?

于是李自成终于摆脱了随时可能覆灭的困境,开始整编军队,得精锐三千余人。

不过,粮草和武器始终是李自成无法解决的困难。

正当李自成一筹莫展时,王登库派遣心腹找到李自成,提出支援李自成粮草和武器。

对这帮晋商的能力,李自成倒无怀疑,他只是感到奇怪,背景深厚、财富巨万的晋商为何巴巴地要支援他。

王登库心腹倒也不隐瞒,直接相告,这是满清皇帝的一份心意。

李自成命都快没了,能得到满清的资助,当然求之不得。至于什么民族,什么文明,在他心目中狗屁都不是。原本的历史上,他建立的大顺政权,公然奉党项的李继迁为太祖,如此可见一斑。

满清的资助还未到,李自成又陷入绝境之中:粮草没了!

李自成无法,只好再次将目标对准了凤翔府。他把这次战争当成了生死之战,败则继续做野人;胜则闯出一片天,天高任鸟飞。

以有心算无心,以优势兵力对阵主力在外的刘国能,李自成通过内线打开城门,险而又险地生擒了刘国能,占据了陕西重镇凤翔。

消息最先传腈传至荆州,林纯鸿马上召集在荆州的阁幕使至星拱楼,商议陕西的变数。

包括林纯鸿在内,所有的判断出奇地一致:陕西即将大乱,李自成在携裹百姓之后,声势必将大涨,有可能成为除大明朝廷、满清鞑子、郑芝龙、江南地方势力及荆州之外的另外一股势力。

然而,在商议应对之策时,却产生了巨大分歧:

周望和陆世明力主派重兵进剿,将河南西部与陕西顺势纳入囊中,向战马之略的中期目标,即复套迈进。

如此主张,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只是,当张道涵和朱之瑜大喊钱粮何在时,周望和陆世明则蔫了下来。

张道涵和朱之瑜并不反对进取河南西部和陕西,只是,他们超出荆州的能力使用武力,陷荆州于困境之中。

五位阁幕使,均将目光投向林纯鸿,眼睛中满是期待之色。

林纯鸿明白他们的意思,就是期待他马上允许江南豪商办钱庄、出售荆州部分重工坊诸事。

林纯鸿对这两件事一直引而不发,一方面是因为荆州财政虽然艰难,但尚可勉强维持,另一方面,他还在等最佳的时机,趁朝廷、范永斗、李多义出手,重拳出击,打乱朝廷、晋商及江南地方势力结合的趋势,打乱杨嗣昌的节奏,置荆州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林纯鸿沉吟不答,急坏了张道涵:“都督,荆州受困于钱粮将近一年,做什么事情都缚手缚脚。属下这一年来,耳朵里除了要钱的声音,还是要钱的声音,这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按照都督的部署,彻底控制江南以前,应将湖广南部的岳州、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庆……等府纳入旗下,同时,四川盆地中诸富裕州府,也应该彻底捏于手心。围绕这个目标,荆州业已准备五六年,人员皆已到位,就差都督一声令下,荆州所控人口可至一千六百多万,土地面积足以翻两倍!”

“再则,离战马之略,我们从未像现在这么靠近过,陕西即将大乱,我们再不出手,难道非要等李自成将陕西祸害成一片白地,我们去收拾烂摊子?”

“还有,春雨行动后,行知书堂上海分堂成立,报名士子超过万人,急需大笔资金投入;枝江总堂、广州分堂,就连马尼拉的分堂,报名数也急剧增加,急需招聘更多的先生和兴修更多的设施,若再不着急,凉了士子的心,恐怕会拖延实学的传播速度……”

林纯鸿大跌眼镜,这些话从周望和陆世明口中说出,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现在张道涵居然也变得如此激进,看来,前期的春雨行动,让张道涵、朱之瑜一帮进士举人看到了荆州的软实力,急于将荆州的模式推广至大明各地。

林纯鸿默然,心里却颇不宁静。

荆州这份家当,是他一手一脚拼出来的,他比谁都想急剧扩大,只是,现在时机合适吗?

目前,荆州的制度建设已经走在了大明的最前列,钱流、人流、物流皆畅通,远非大明其他地区可比。借助于频繁的钱流、人流、物流,荆州地区投资旺盛、消费持续增加,生产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几乎已经站在了工业革命的门槛上,就等着蒸汽机、火车等物出现,踢出临门一脚。

而且,利用大明和荆州目前斗而未破的局面,大明各地的资金犹如潮水一般涌入荆州。资金总是趋利的,荆州这边挣钱容易,自然犹如黑洞一般,吸引着各地的资金。同时,荆州的生产能力也日趋恐怖,依托着发达的水运,每日将巨量的货物行销至大明各地。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每日经长江过武昌的三桅帆船,足足有三百多艘,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除了江南地区之外,荆州把大明其他的地方当做了殖民地!而且这个殖民地不需要派人管理,也不需要派军队镇守,更不需要为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负责。

这可比殖民地的投入更节省!

当然,这是当前荆州力有不逮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一旦荆州行有余力,林纯鸿将毫不犹豫地出手,将荆州的模式推广至全国。

现在,为了将陕西、湖广以南、四川纳入旗下,就打乱金融、货币上的既定战略,值得吗?要知道,朝廷一旦与晋商、江南地方势力合作成功,必将打乱现在的金融秩序,给荆州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林纯鸿皱着眉头,颇为难决。

“都督……”周望也站起身来,劝道:“现在李自成刚刚摆脱困境,只需派出一军之骑兵,就足以置李自成于死地,钱粮消耗也不大!”

林纯鸿摇头道:“莫小看李自成,李自成乃枭雄,陕西、河南又有太多的饥民,若不小心应对,他会趁势而起的。更何况,现在鞑子也插入一手,绝不能轻敌。”

“都督……”现在,朱之瑜、李承宗和陆世明也站起身来,劝林纯鸿积极推动钱庄和出售重工坊一事。

林纯鸿咬了咬牙,挥手制止了三人继续说下去,道:“既然大家都赞同,我们就开始吧……”林纯鸿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两朝六方势力,荆州应对,还真是吃力啊……”

第577章 撬动时局(三)

李自成攻破凤翔府城的消息一传到京师,京师犹如炸了锅一般。

包括朱由检和杨嗣昌在内,绝大多数朝臣都已经快要忘了李自成这个名字,他们万万想不到,李自成在沉寂了将近一年时间后,居然东山再起,而且这次来势凶猛,首战就攻破了府城!

朱由检非常懊恼,毕竟,当初鞑子入侵时,杨嗣昌、高起潜一再反对将洪承畴和孙传庭调至京师。后来,朱由检任命孙传庭为宣大总督时,孙传庭也以贼寇未灭为由,强烈要求回到陕西,不愿意赴宣大就任。

孙传庭执拗,丝毫不肯让步,朱由检一度大怒,差点将孙传庭下了诏狱。幸好杨嗣昌两方面做工作,发挥润滑油的本色,好歹说服孙传庭退让一步,至宣大就任。

孙传庭的屁股还未在宣大坐热,哪想到,他的话就得到了应验,朱由检除了懊恼,面子上也颇有点挂不住。

杨嗣昌得知李自成东山再起后,也是跌足长叹:“天不佑大明!”

原本,按照杨嗣昌的计划,去年秋税至京师后,就着力赈济河南、陕西两地,彻底铲除贼寇活动的土壤,力促两省安定。但多灾多难的大明显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皇太极犹如计算好了一般,派遣重兵入侵,秋税自然消耗一空,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赈济河南、陕西?

事实上,自孙传庭和洪承畴离开陕西之后,陕西的民变立即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只是由于贺人龙和刘国能的围剿,未酿成大的规模。

这半年来,杨嗣昌犹如坐在火山上一般,时刻担心着陕西这座活火山会突然爆发,在大明朝廷本已血淋淋的伤口上再撒盐。

“再忍耐个两个月,就是李自成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足为虑!”

杨嗣昌长吁短叹,心里在滴血。

可是,现在陕西遍地是饥民,李自成在乱民中的威望又高,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再想收回去,太难了!

该如何应对?杨嗣昌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绝妙的办法,只好将李绍翼叫来商议。

李绍翼早已知晓李自成之事,刚一见?一见到杨嗣昌,就马上叫嚷道:“杨阁老,陕西是个死结,没钱没粮,陕西就要乱,陕西真要乱了,朝廷就更没钱没粮!李自成从秦岭中冲了出来,我看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陕西恐怕难救了!”

杨嗣昌见李绍翼直接宣判了陕西的死刑,心里特不舒服。但转念一想,陕西现在确实如此,没钱、没粮、没兵的,拿什么去剿灭李自成?

不过,杨嗣昌身为首辅,即便真认为陕西不可救,也不能说出来,更何况,他并不认为陕西的局势坏到了这步田地:“若能重新将李自成驱赶至秦岭,或者一战成擒,陕西之乱自然消弭于无形!”

李绍翼苦笑道:“杨阁老,兵在何处?钱粮在何处?按说,朝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孙督师调回陕西,孙督师最善于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只是……”

说到这里,李绍翼停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当初,孙传庭拿着朝廷给的六万两白银,只身前往陕西就任巡抚,不到半年,居然拉出了万余可战之兵,而且战斗力还非常强,一时传为佳话。

杨嗣昌当然明白李绍翼的意思:朝廷已经不可能将孙传庭重新调回陕西了。朱由检与孙传庭因陕西一事闹得鸡飞狗跳,若真提议将孙传庭调回陕西,置皇上的脸面于何处?

他头疼地抚摸着自己的额头,道:“说来说去,还是钱粮的问题。再给我两个月时间啊……”

杨嗣昌在那里哀叹,李绍翼也不接口,沉默半晌,突然说道:“现在是骑虎难下,想绥靖陕西,找不到办法;坐等两月之后,一则担心李自成势大不可制;二则,若杨阁老真对李自成攻破凤翔府无动于衷,恐怕皇上和那帮家伙的压力也难以承受……”

李绍翼咬了咬牙,面目狰狞地说道:“不如说服皇上,派遣熊文灿至陕西剿匪!”

杨嗣昌吓了一跳,本能地拒绝道:“绝不可行!这分明是把陕西送给林纯鸿!”

李绍翼对杨嗣昌的反应早有所料,一点也不失望,只是冷静地说道:“杨阁老,先听学生把话说完,再看看是否可行。熊文灿与林纯鸿合作倒是轻车熟路,这点在河南时就已经表露无遗。幸亏孙督师当机立断,将张献忠彻底剿灭,斩断了林纯鸿挟制熊文灿的手。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熊文灿至陕西后,手中无兵、无钱、无粮,必然向林纯鸿求救。”

这些话,杨嗣昌自然赞同,频频点头。

李绍翼接着说道:“按照林纯鸿的性格,肉不在嘴边,都要拼命捞食,现在肉已经摆在了他的嘴边,自然会竭尽全力出兵!陕西的根本问题实质不是贼寇,而是天灾,荆州军就是再善战,将陕西境内的贼寇剿得一个不剩,那又有何用?还不是要拿出大量的钱粮进行赈济,方才能最终将陕西吞入口中。”

杨嗣昌道:“林纯鸿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若他真的出兵陕西,证明他拿得出钱粮!”

李绍翼摇了摇头,道:“学生认为,他很可能真的拿不出来!”

杨嗣昌愕然,问道:“这是何故?”

李绍翼道:“荆州的财政,近期本就很紧张,就算林纯鸿长袖善舞,筹集了打仗和赈济的钱粮,可要是东南方向、辽东鞑子出了变故,他怎么办?”

杨嗣昌眼睛突然瞪得大大的,脸上现出一片潮红。

李绍翼接着说道:“林纯鸿的摊子铺得可不是一般的大!东面,与江南豪族斗得难分难解,虽一时占了上风,最后结果如何,殊难意料。而且,杨阁老早已得知,郑芝龙最近恐怕也有大动作,这个动作,必然瞄准林纯鸿无疑!”

“至于北面,黄渤和盛坤山在朔州肆意拉拢蒙古人,皇太极要是能忍得住,那还真是奇怪了!荆州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所以,学生认为,派熊文灿至陕西,能够极大地牵扯林纯鸿的精力,这与阁老的战略暗合,还请阁老深思!”

杨嗣昌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说话。

李绍翼以为杨嗣昌还未下决断,慨然道:“杨阁老,有得必有失,陕西目前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烫手山芋,还不如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到林纯鸿手中。失一需要用无数钱粮去填补的陕西,为大明朝廷整理财政争取时间,何乐而不为?”

杨嗣昌叹息道:“你说得有理,只是,皇上和朝议那关,如何过?”

李绍翼道:“江南之朝臣,若真有眼光,必然看出杨阁老背后的深意。现在江南东林党和复社被林纯鸿压得喘不过气来,急需转移林纯鸿的视线,有这么好的机会消耗林纯鸿的实力,相信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于皇上那里,主要是面子上挂不住,不过,熊文灿说到底还是朝廷之臣,又没有公开声言放弃陕西,相信皇上会答应的。皇上对阁老信任有加,还请阁老劝劝皇上……”

杨嗣昌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能把今年给熬过去,明年回旋的空间会大得多……”

且说杨嗣昌和李绍翼细细筹划一番,决定由杨嗣昌首先与皇上通个气,伺机说服皇上,然后再公开至朝堂上。

杨嗣昌刚准备进宫,结果接连收到了两份奏章,一份乃杨一仁所上,一份乃工部侍郎薛仁礼所上。两份奏章皆出奇地一致,认为陕西贼乱愈演愈烈,宜立即派熊文灿至陕西坐镇,剿灭贼乱。

杨一仁,自然代表着林纯鸿的态度。至于薛仁礼,本就是东林一脉,老家更是在江南吴江。

杨嗣昌万万想不到荆州和江南的意见居然出奇地一致,一时心里居然没了底!

薛仁礼提议由熊文灿至陕西,这点不奇怪。最让人吃惊的,居然是林纯鸿也支持熊文灿至陕西,难道林纯鸿真的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试图在陕西大展拳脚?

杨嗣昌又把大明的局势前前后后思索一番,终觉得林纯鸿有过度使用力量之嫌,遂坚定信心,入宫觐见朱由检。

熊文灿万万想不到,他在朝堂上低调、明哲保身,这次居然被不由自主地推向了漩涡的中心。

熊文灿高居庙堂之后,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朝堂上,无论是皇上,还是朝臣,都认为他是林纯鸿的人,无论他说什么,都没有人听,反而还时时处处防着他有什么诡计。不得已,他只好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一句话。

至于林纯鸿那边,有什么事情,多是吩咐杨一仁与包哲东去完成,就像遗忘了他一般。

他就像鸟兽大战中的蝙蝠一般,谁都懒得理会他。

这对心高气傲的熊文灿来说,完全无法忍受。

这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欣喜之下,冷笑出声:“陕西就陕西,总好过在朝堂上受气。能成为荆州的一方总督,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578章 撬动时局(四)

?荆州和朝廷围绕李自成展开一系列动作时,李自成踌躇满志,开始放眼天下。网

也难怪李自成会如此志得意满,毕竟,在他兵力过二十万之时,成功攻取府城的时候少之又少。而这次,他仅凭五千老弱病残,在粮食武器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居然收获了这份大礼。

凤翔府可不是一般的府城,乃关中中心西安城的西部屏障,也是西安通往甘肃、西宁的咽喉。占领了凤翔,进,可攻略西安,进而占据陕西;退,则可以逃至甘肃及北边茫茫的大草原,生命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李自成知道,这份大礼,是满清鞑子送与他的。

满清鞑子是什么货色,李自成满不在乎,他只在乎满清鞑子能给他什么帮助,只在乎能不能与满清鞑子一道分享大明的花花江山。

想到江山,李自成开始认真思索天下的局势。

他认为,当前有荆州、大明朝廷和满清鞑子三股势力,包括他在内,应该是四股。大明朝廷,当然是死敌,没有任何回寰的空间。

至于满清鞑子,虽然他们居心叵测,但在共同攻略大明,互相战略协同方面,大有可为,目前可以作为自己的战略依托点之一。

荆州?

想起荆州,李自成的感觉颇为复杂。至始至终,李自成在辽州交锋过一次、在南阳附近交锋过一次,两次交锋都是初一会面,就迅速脱离接触,根本没什么印象。

后来,林纯鸿剿灭高迎祥二十万军队,并将高迎祥枭首,李自成方才正眼看待荆州军。再后来,林纯鸿相继打败张献忠、罗汝才,招降革左五营,李自成意识到,荆州比大明朝廷更为可惧。

现在,李自成也获悉,林纯鸿将鞑子打得大败亏输,仅仅只有几千骑兵逃脱后,李自成下定了决心,绝不能靠近荆州军两百里范围之内。

李自成居深山之中,对外界了解虽不是很详细,但荆州与朝廷之间起了龌蹉,他还是知道的。无论是他李自成,还是荆州,算计来算计去,无非就是抢夺本应该属于大明朝廷的东西,因此,李自成认为,在共同应对大明上,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如果能与荆州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至少能保证林纯鸿不把目标对准他,这对刚缓过气来的李自成来说,难能可贵。

而且,李自成还知道,荆州军战力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火器众多。他从各种渠道得知,火枪一旦击中发射,其威力绝非弓箭所能比,而且,火枪手只需要稍加训练,就可以立即投入战场,丝毫不比训练多年的弓箭手差。

这简直就是为乱民量身打造的武器!

如果能从荆州买到火枪,那对迅速壮大实力该是多大的帮助?

李自成的心越来越热切,想来想去,觉得应该派人至荆州试探一番,再做打算。

不过,李自成是非常务实的人,虽期待满清鞑子的援助,期待与荆州搞好关系,但他并未将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

这个世界,唯有自己强,才是王道,李自成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

于是他立即挥兵攻略凤翔府下辖的岐山、扶风、郿县、麟游、汧阳及宝鸡等县,不仅得到了足够十万大军使用一月以上的粮草,还携裹了大量的百姓,兵力一下子扩充至六七万人。

不过,这六七万人怎么看都是乌合之众。李自成深知,若对阵普通明军,这六七万人还能派上用场,若是对阵荆州军,或者陕兵、洪兵,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武器暂时无虞,粮草也暂时无虞,该继续往哪个方向劫掠,就成了摆在李自成面前的问题。

向西,皆是辽阔之沙漠,人烟稀少,粮草得不到补充,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