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大王牌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厂、农县厂等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方志敏等在弋横领导农民武装暴动(2)
毛泽东对方志敏在赣东北的革命行动,十分赞同,当时虽然他还没有处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但作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慧眼识珠,认为方志敏的方向,正是中国革命的方向。他在给林彪的一封信(发表时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驳了林彪及党内一些人当时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对方志敏则给予了高度评价。
  1931年11月,在毛泽东在主持下,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大会授予红10军一面奖旗,奖给方志敏一枚银质奖章。方志敏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
  红10军中的红军战士,闽南红军游击队保留下来的数万人,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有的后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及67师中开花结果。
  

闽西农民武装起义
闽西反了!
  1928年3月4日,郭滴人、邓子恢等人领导了龙岩县的后田暴动;3月8日,朱积垒等人领导了平和县的长乐暴动;6月25日,郭慕亮等人领导了上杭县的蛟洋暴动;6月29日,张鼎丞等人领导了永定县的溪南、金丰等地暴动。
  永定暴动之后,邓子恢来永定与张鼎丞会合,他们认真分析了全国的形势和闽西的情况,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为正确,在闽西革命的出路,也必须建立红军部队,搞起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7月下旬,永定、上杭、龙岩农民起义武装编成红军第7军第19师,辖第55、56、57三个团。
  队伍组成后,立即分头去各乡逮捕反革命分子,收缴反动派手中的武器,开展革命活动。
  敌人把起义队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调集反动武装,大举向革命力量进攻。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饿狼般一次又一次扑向闽西。
  闽西起义武装缺乏作战经验,更缺乏武器弹药,在十几倍、几十倍敌人的进攻面前,连连失利,最后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组成游击队,侍机打击敌人。
  正在闽西斗争最艰难的时候,毛泽东带领队伍来了,红4军的主力部队来了。
  1929年1月14日,红4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便率领该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直逼赣南。2月10日,红4军在大柏地伏击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将其大部歼灭,生擒该部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多人。
  3月11日,毛泽东率领部队越过武夷山南麓,进军闽西,到达长汀县境内。3月14日,长岭寨一仗,打得当地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溃不成军,歼敌2000余人,旅长郭凤鸣被击毙,余部四散逃命。红4军解放了长汀城,成立了长汀临时革命委员会,组织了地方工农赤卫队。
  不久,蒋桂军阀开战,毛泽东率部回师赣南,攻占于都、兴国、宁都等县,扩大了赣南革命根据地。
  5月,闽西敌人军力空虚,毛泽东又率军入闽,在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红4军三次打下龙岩城,敌第一混成旅全部被歼。五六月间,永定、龙岩两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
  这样,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便初步形成了。
  龙岩农民起义武装连同闽南红军游击队保留下来的红军骨干,像一把把火种,其中的一小部分成了后来第23军及第67师的基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悲壮的先遣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长征前,为了牵制调动敌人,派红7军团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7月初,中央命令在福建连城地区的红7军团速回瑞金待命,指挥机关到达瑞金后,党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和那位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接见了红7军团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宣布由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
  先遣队进入闽中以后,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震惊,急忙部署在福建的第87师王敬久部火速迎击,又令在湖北整训的第49师伍成仁部由长江水路东进,开往福建。担任“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也急忙从漳州飞到福州。
  这时,中央命令先遣队攻打福州。福州没有攻下,却暴露了力量,引得敌人更加疯狂的追击和堵截。
  先遣队继而转战闽东、闽北,伤员不断增加,因为找不到民夫抬担架,大部分伤员由干部战士抬着走,部队行动异常艰难。后来,先遣队经浙西、皖赣连到达方志敏创建的闽浙赣苏区,已是伤亡惨重,疲惫不堪。
  “老红10军回来啦!”
  “子弟兵回来啦!”
  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和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欢迎先遣队的到来,因为先遣队的前身红10军是1933年从这里调往中央苏区的,当地籍干部战士很多,他们回到了家乡。由于中央苏区丧失,主力红军长征,闽浙赣苏区也处于敌人大举进攻之中,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上级命令,先遣队与闽浙赣苏区的新红10军合编,成立红军第10军团。对外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司令员为刘畴西、政委是乐少华、参谋长是粟裕、政治部主任是刘英。
  不久,为统一对红10军团的领导,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随军团行动。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先遣队从1934年12月下旬到1935年1月上旬,在皖南和皖浙赣边的泾县、太平、青阳、石蝶、黟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溪溪、婺源、开化等十余县往返转移,进行大小战斗十几次,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先遣队消耗很大,处境愈来愈险恶。
  1935年1月16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在方志敏、乐少华、粟裕、刘英的率领下,来到赣东北敌人陇首地段封锁线的山脚下。几位领导人感到形势严峻,决定趁敌人兵力不足,当晚全部通封锁线。他们派人通知后边军团司令员刘畴西带领主力迅速跟上。
  傍晚,先头部队正要整队出发,后边的刘畴西派通信员说,大部队疲劳,当晚不能再走了。这是关键时刻的犹豫,犯了兵家大忌。方志敏和粟裕商定,敌情紧急,一刻也不能耽搁,先头部队马上就走。方志敏知道刘畴西犹豫迟疑,便决定自己留下来去带领大部队,让粟裕率先头部队立即前进。此时,敌陇首地段封锁线的兵力尚不足,粟裕带领先头部队通过时,山上碉堡里的敌人只是打枪。粟裕派出两个战斗班佯攻,吸引敌人火力,上半夜全部通过封锁线。后边的主力部队,由于刘畴西的优柔寡断,行动迟缓,敌人在封锁线上增加了兵力,再也突不出去了。
  方志敏没有接出大部队,也一起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广大指战员是勇敢顽强的。第19师、20师来到怀玉山东南的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等地。第21师在王龙山北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血战,但为时已晚。在重围之中,弹尽粮绝,伤员不断增加,又遇天气骤变,雨中加雪,同志们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难以支持。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围出来,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方志敏在狱中同敌人作坚决斗争,最后被敌人杀害。
  但方志敏烈士的血没有白流,他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心中,在子孙万代中,永远闪光夺目,永远是巨大的力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粟裕率部挺进浙南
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先头部队400多人突围出来后,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方志敏和大部队。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一个星期以后,才得知主力部队遭到失败的消息。
  面对满天乌云和敌人设下的一道道封锁线,粟裕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志敏同志,先遣队的同志们,我们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
  1935年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转达中共苏区中央分局指示:以先遣队突围出来的人员为基础,组成红军挺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并令挺进师迅速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粟裕、刘英含悲忍泪,重新整顿队伍,原来偌大一个军团,如今只剩下几百人,损失是太惨重了!但他们决心保住这星星之火,使其将来发展成燎原之势。
  中央分局要求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但首先进入浙江什么地方,并没有明确指示。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粟裕、刘英选中了浙西南的仙霞岭地区。那里层峦叠嶂,林深路曲,既便于隐蔽,也便于机动。
  挺进师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地方武装。仅仅4个半月时间,队伍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游击根据地扩至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5个县。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老家起火,老蒋发火,妄图一举消灭红军游击队。但他知道光靠地方保安团队是不中用的,便调集了大量正规军。他委任第18军军长罗卓英为这次“围剿”的总指挥,纠集32个正规团、8个保安团,共7万多人的兵力,进攻浙西南。
  你烧我的麦场,我捣你的祠堂,你占我的前庭,我袭你的后院。面对几十倍敌人的进攻,粟裕、刘英决定,除留下第2、第5纵队就地坚持,其余兵力转移出去,寻机打击敌人,另建游击根据地。
  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主力转入浙南后,担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的刘英,带一小部分人单独活动,做群众工作。粟裕则带领大部队以武装斗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这时,粟裕已亲历了8年残酷军事斗争,从班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到军团参谋长,各级领导职务都担任过,经过大大小小战斗无数次,他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总结的十六字诀为指导,结合实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粟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弄得敌人晕头转向。尽管敌人多我红军游击队几十倍,却无法将我军消灭;而我军则抓住战机,一次又一次地打击敌人。
  到1936年12月,挺进师在浙南地区再次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活动范围扩大到三十几个县境。
  1936年底到1937年春,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刘建绪,调集主力部队和地方保安团43个团的兵力,用拉网式“围剿”挺进师,始终无法将这股革命的火焰扑灭。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英雄的闽南红3团
话分两头。主力红军长征后,闽南红3团仍坚持在闽粤边区的南靖、平和、漳浦一带活动。
  此红3团也是后来成为第23军以及第67师的红色老底子。
  1934年底,国民党中央军第80师,粤军张瑞贵部和李汉魂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闽粤边区发动了残酷的“清剿”,敌人所到之处,烧毁房屋与山林,抢掠农民粮食,强迫移民、并村,搞成许多“无人区”,以此孤立红3团。
  面对敌人残酷进攻,闽粤边特委决定,只留下部分武装在靖和浦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大部分武装兵分两路,实行军队与地方相结合,分散开展游击活动。团长张长水带领一路以梁山为依托,向漳浦县的霞美、社浔、沙西的海边地区发展。团政委何鸣和副团长陈桃庆带领另一路,经平和坂子,绕过小溪,进入毛山,与活动在漳龙公路的闽西红8团相呼应,在龙潭、崎路一带开展游击战,而后与活动在饶和浦的闽西红9团建立联系。营长卢胜和朱曼平、林路等在坪水、五南、内外溪根据地坚持斗争。他们以班为单位,开展小规模的、分散的游击战,搞得敌人疲于奔命,终日不得安宁。
  1936年9月3日上午,卢胜带领40多名班、排长和老战士组成的便衣队,分散行动,直奔云霄城。他们有的扮成“富豪”,有的装成商贩,有的假做砍柴夫。进了县城,突然将银庄包围起来,两名警察拔枪要反抗,游击队“啪啪”两枪,结束了他们的性命。胖经理吓得六神无主,战战兢兢地交出了钥匙。这次袭击云霄城,缴获钞币1万余元,银元300多块。这批款子除解决游击队的经费和冬衣外,还分了一部分给贫苦百姓。
  正当红3团这支队伍元气上升,继续发展壮大之时,又遭了一次重大挫折。1937年夏,当时任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红3团团长的何鸣,在与当地驻军国民党第157师进行和平谈判时,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意将红3团和闽粤边独立营,改编为福建保安独立大队,归第157师指挥,将部队近千人开进漳浦城内。
  7月16日早晨,国民党第157师师长黄涛以集合训练为名,调集了16个连队的兵力将红军游击队包围缴械。
  这就是著名的“漳浦事件”!红3团又遭厄运。毛泽东曾经为此发表过多次讲活。
  幸亏卢胜、王胜等人机智地突围出来,在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他们整理队伍,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在党的领导下,在红9团的支援下,他们扩充部队,恢复根据地,半年时间,又发展到300多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4团在白土成立(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坚持在闽南、浙南、汀瑞的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
  第2支队下辖两个团,即第3团、第4团。
  第4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战争中一步一步成长壮大起来,10年后成为23军及67师的主体力量。
  1938年2月,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在白土成立。
  第4团的主要领导人是:
  团长              卢胜
  副团长           叶道之
  参谋长           王胜
  政治处主任     廖海涛
  4团刚成立时,只辖2个营和1个特务排。
  第1营由闽南红3团保留下来的骨干组成,共300多人。
  第2营由闽西地区部分红军游击队组成,也是300多人。站在镇子边上一棵大榕树下,团长卢胜给刚成立的团队讲话。严格说起来,这还不能算做一个完整的团,只是一个团的架子。但卢胜讲话却高亢有力,充满了信心:
  “同志们,我们这些人,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后,在各地拿着梭镖、长矛、土枪、土炮起来暴动的。从革命那天起,10多年来,国民党哪天不追我们,打我们,悬赏我们的头,抄我们的家?我们有许多同志牺牲了,还有的伤了,残了;也有的人经不住严酷斗争的考验,走了,散了;更有那些无耻之徒,叛变了,投降了!
  “如今剩下多少?十不存一,只有一点点人了!但我们是火种。有火种,革命的烈火就不会灭。有火种,就能烧起漫天大火!今天,我们党与国民党谈判成功,我们取得了合法地位,大家多年抗日的愿望实现了,我们要挺胸阔步,开赴前线打日本鬼子!”
  这年卢胜刚刚27岁,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团长,已经有10年革命经历了。
  1911年11月,卢胜出生在海南琼海县万泉河畔的芳岭村。从小丧父丧母,与年迈祖母相依为命。1926年夏天,祖母病逝后,卢胜的生活更无着落。此时,他的家乡兴起了农###动,他便积极参加了农会,1929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卢胜参加农民自卫军,多次和同志们一起攻打驻博敖港的反动武装,缴获了许多武器装备,他还带领农民自卫军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陈和卿。不久,上级调他担任县委交通联络员,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28年夏,国民党调集4000余人对琼崖苏区进行“围剿”,因寡不敌众,革命据点全部被敌军攻破,红军和农民武装被迫撤出根据地。组织上决定,采取各种形式分散隐蔽地方革命武装人员,卢胜从海南乘船逃到新加坡。
  到了新加坡,开始他在一家制胶厂当工人,后来到外国轮船上当海员。这期间,他不断进行革命活动,引起了英国殖民者和地方当局的嫉恨。曾两次被捕入狱。1932年夏,新加坡以“危害治安”的罪名,将卢胜驱逐出境。
  这年秋天,卢胜几经周折回到了厦门,12月,经杨全明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后,组织上派卢胜到厦门一家菜馆当厨师,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3年1月,党决定他去漳州闽南红3团参加军事斗争。
  从此,卢胜开始了他的革命军事生涯,一辈子都在为党的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呕心沥血,成为我军著名将领。
  1955年秋,卢胜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组组长、福州军区纪委书记等职。
  经过近一个月的整训,1938年3月1日,第4团誓师出征,卢胜等人率领机关和第1、第2营,经古田、瑞金、赣州、樟树、玉山等地向皖南集中,4月18日,到达泾县田坊镇。
  3月18日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保留下来的队伍,从浙江平阳县山门镇出发,经丽水、衢县,到达田坊,编为第4团第3营。
  至此,第4团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团队。
  三条溪水,汇在一起,成为铁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4团在白土成立(2)
正在这时,上级决定卢胜团长去新四军军部学习,接替卢胜职务的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田坊镇,一幢瓦房里。
  团长卢胜和几个干部正在研究情况,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个虎虎有生气的人来:
  “报告卢团长,张道庸奉陈毅司令员之命前来报到!”
  张道庸,1913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给地主放牛,15岁给资本家当窑工。1929年,他刚满17岁,就投身到土地革命的风暴中去。由于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很快从战士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弯弓射日到江南
1938年4月下旬,新四军第1、2、3支队抽出部分团以下干部和侦察分队约400人,组成先遣支队。由第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迅速向苏南敌后出动。
  第 4团的部分同志参加了先遣支队。
  先遣支队到了苏南,粟裕决定在韦岗打一仗。
  韦岗位于镇江市以西15公里,这里的公路直通句容。因镇江是日军占据的重要水陆码头,常有运送装备物资的军车从韦岗通过。
  6月17日凌晨,大雨如注。
  金家边小村,先遣支队集合队伍,整装待发。
  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在队前作动员:“同志们,现在我们要出发去打仗,是打日本鬼子!这是我们先遣支队深入敌后打的第一仗,要打得干净、利落,要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振奋……”
  动员完,立即分兵两路行动:勤杂人员、电台,由副官处主任陈荷龙带领,到东北山边一个小村子隐蔽;侦察连和两个步兵连,由粟裕亲自率领,直奔韦岗。
  韦岗虽然是一个不高的小山冈,但布满乱石和杂草,正好隐蔽队伍,打伏击。
  雨还在下,同志们的衣服湿透了,裹在身上很难受。偏在这时,蚊蠓蛇蝎也来捣乱,在头上脚下,飞来绕去。但谁也不顾这些,大家眼睁睁地望着公路,等待猎物的来临。
  一阵汽车引擎声从镇江方向传来,大家拉开了枪栓,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声音越来越大,已经隐隐约约见到了汽车的影子,是一个车队。300米、200米、100米、50米,车队越来越近……
  “打!”粟裕一声令下。
  侦察连的机枪一个点射,第一辆汽车的驾驶员就被击毙,汽车顿时趴窝。后面的4辆汽车,一辆挨一辆地停了下来,车上的驾驶员一个也没有逃脱毙命的下场。
  带车的土井少佐、梅泽武四郎大尉,舞着军刀,带领20多个日本兵嚎叫着向我军冲击。我军从四面八方将敌围住,先是对射,搅在了一起时,即展开白刃格斗。经过一个小时激战,这股日军被全歼,共计打死土井少佐、梅泽武四郎大尉以下13人,伤日军8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军用品一部。
  先遣支队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挺进敌后打击日寇的序幕。
  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获悉,即兴作七绝诗一首:
  弯弓射日到江南,
  终日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关于韦岗战斗,不但陈毅有诗,直接指挥这次战斗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也曾赋诗。粟裕的诗为:
  新编第4军,
  先遣出江南。
  韦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韦岗战斗,在国民党上层都产生了影响。为此,蒋介石致电新4军军长叶挺:“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到江北,第4团改称苏皖支队(1)
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亲自到皖南云岭新4军军部,与新4军领导人一起商定: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大计。
  一天,一队青壮年汉子,每人挑着两只木箱,吱扭吱扭,脚步正疾。这不是农夫挑粮,也不是商人的杂货胆子,而是一队军人挑着弹药箱。
  这队挑子,是陈毅、粟裕派出来的。陈毅接到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的信之后,借为二李送弹药,组织第4团团部和第2营组成一支特殊的运输队,迅速渡江北上。
  临行前,陈毅、粟裕把第4团团长张道庸和第2营营长朱传宝、教导员姜茂生叫到指挥部,让他们先看了一阵江南江北的地图,陈毅说:“向北发展,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也是我们新四军的生命所在。现在,有一个好机会可为我利用。”陈毅的手在地图上指了指泰州的位置,“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长期受韩德勤的排挤,他们矛盾很深。对二李,我们必须联合。前天他们来信,说在王敬久那里搞了一些弹药,请我们帮助运过江去,这样我们过江就有名目了。过了江在仪征、天长、六合一带站住脚,与东面的挺进纵队,西面的第5支队,携手共建根据地,我们在江北发展可就有利了!”
  粟裕说:“你们要十分注意,沿途日军封锁很严,又有那么多杂牌军打劫,要确保万无一失!”
  “首长放心,我张道庸保证完成任务!”张道庸像立军令状似的说。
  听到张道庸三个字,陈毅突然说:“张团长,这次去江北,为了保密,你要改一下名字。再说,你现在的名字,也不太好。张道庸,道庸有点封建色彩,应该改一改。”粟裕思索了一下:“我建议,把姓去掉,就叫陶勇吧!”
  陈毅说:“对,叫陶勇。乐陶陶的陶,勇往直前的勇。”
  “好,就按两位首长的意见改。”张道庸欣然同意。
  此时,卢胜已从军部学习回来,由过去的团长改任政委。陶勇、卢胜和政治处副主任吴载文便率领500挑子出发了。
  为了不引人注目,选好路线后,队伍是分批走的,外人只当是商人运货,哪里知道是新四军过江。
  弹药运到泰州城,二李营区一片欢腾。他们暗地里说:“新四军讲义气!”“四将军有办法!”“这朋友没白交!”
  对于第4团团部率第2营的到来,中共苏北特委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筹备了大批粮、款、被服,帮助部队过冬;还派了一些熟悉情况的地方干部,随军去新区开展群众工作和建设抗日政权。
  第4团在嘶马、大桥地区休息了几天,11月底,到达仪征以北的月塘集。为了遮掩国民党第三战区的耳目,第4团从此改称苏皖支队。
  这个小镇,东面有个池塘,池塘里,长满荷花。荷塘月色,美妙动人。由此,人们给这个镇子取名月塘集。
  苏皖支队进驻月塘集以后,当地的反动封建势力惊恐不安,他们勾结日寇,妄图把我军消灭在立足未稳之时。
  12月18日,日军200余人,伪军600余人,由扬州、六合、仪征等地出动,分进合击月塘集。与此同时,国民党仪征县大队500余人也悄悄地在月塘集西北侧集结,妄图趁火打劫,击我侧背。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卢胜考虑到敌人来势汹汹,如果硬顶,恐怕对我不利,遂决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主力撤出月塘集,转移到移居集一带隐蔽,待机实施反击。
  当日中午,敌人未遇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月塘集,当即以伪军300余人继续向移居集进犯。隐蔽在移居集正面阵地的第4连,在陶勇的指挥下,待敌接近时,突然开火猛烈反击,第5、第6连迅速从两翼出击。伪军在受到突然打击下,惊慌失措,仓皇溃退。
  日寇为了给伪军撑腰,全力出援;但是我军锐不可当,敌人被迫退回月塘集顽抗。
  苏皖支队发扬军事民主,正确选择了突破口,于傍晚时分,一举突进月塘集。经3小时激战,日伪军全部被压缩于月塘集北侧大庙里。
  

到江北,第4团改称苏皖支队(2)
19日拂晓,日伪狼狈撤走,月塘集又回到人民手中。这一仗,苏皖支队毙伤日寇30多人、伪军70多人,缴获各种枪械40余支。
  月塘集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寇的气焰,震撼了当地伪军和顽固势力,振奋了民心士气,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从此,苏皖支队的在月塘集站住了脚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苏皖支队发展为第3纵队
1940年2月,奉上级命令,苏皖支队在移居集地区,与挺进纵队第3团团部及其第1、第3营和一个重机枪连合编。
  下辖3个营和1个特务大队。原第4团第2营为第1营;原挺进纵队第3团第1营为第2营;原挺进纵队第3团第3营为3营;以当地游击队卢卫国部为基础,补充了一部分参军农民,加上重机枪连,组成特务大队。
  全支队共1200余人,各种枪近千支。
  司令员          陶   勇
  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卢   胜
  副司令员              梅嘉生
  参谋长                 张震东
  政治部副主任       吴载文
  这次合编,使梅嘉生与陶勇、卢胜走到了一起,从此成为生死不离的亲密战友,从这次成立苏皖支队到全国解放,在近10年时间里,他们有过几次短暂的分别,但大部分时间是战斗在一起的,他们把抗战初期的一个团,发展成为具有3个师10个团的一个军。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领第2团、新6团等部,渡江北进到苏北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
  当月中旬,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江南指挥部改名为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