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富豪是香港举世知名的特产。李兆基曾经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香港人的梦。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但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李兆基曾经的辉煌已经有些黯淡了,许许多多的后来者、电子新贵已经在后面追赶着他,当香港其他房地产巨头在繁荣时期就开始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时候,李兆基一门心思都花在房地产上。现在,房地产倒成为一大负担。他在思索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李兆基,那个曾财富档案李兆基是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旗下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美丽华酒店有限公司及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上市公司,拥有市值超过700亿港元的庞大资产。特别是近几年,李兆基更是异军突起,业务窜升,每年的收入数字惊人,其财富总额已列亚洲首富。1995年在香港被授予“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并名列榜首,1997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四。  企业类型  房地产业。  成长记录  由一无所有到世界富豪是香港举世知名的特产。李兆基曾经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香港人的梦。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李兆基1997年的资产达15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富有的人,也是世界第四大富翁。但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李兆基曾经的辉煌已经有些黯淡了,许许多多的后来者、电子新贵已经在后面追赶着他,当香港其他房地产巨头在繁荣时期就开始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时候,李兆基一门心思都花在房地产上。现在,房地产倒成为一大负担。他在思索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李兆基,那个曾经带给人们无数惊喜的创业者。  日本投降后,看到儿子将自己的事业打理得如此出色,李介甫也很满意,但顺德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对于李兆基而言,他希望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1948年,李兆基怀揣着1000元钱,独自来到了东方明珠——香港,这个美丽朝气的城市。他有信心以他的金银业看家本领闯天下。  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李兆基来到香港之后,开始在那些金铺银店挂单做买卖,凭着自己对黄金的熟稔和市场的把握,李兆基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钱对他来说,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幼年时对钱的追求,到这时已开始得到报偿,可不知为什么,他对这些生意始终提不起兴趣,面对着流水般涌来的钞票,他的不安心理与日俱增。  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选择了地产,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房地产王国  二战之后的香港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发达。1954年政府公布:全港经营登记的工厂共有2494家,属下工人11万多,未曾登记的工厂工人,数目逾10万,增幅较去年接近一倍。李兆基并不认为政府建设楼宇的步伐能赶得上民生的迫切需要,他看准时机,准备大干一场。  1958年,李兆基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郭得胜、冯景禧共同组建永业企业公司,开始他们向地产业的进军,有人将此喻为港式“桃园三结义”。的确,他们虽然没有像刘关张3人那样地起誓结义,却也在香港商场上留下了一段好朋友同心协力共创大业的佳话。  3位好友中,郭得胜年龄最长,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冯景禧居中,精通财务,擅长证券;李兆基虽然最年轻,却足智多谋,反应敏捷。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桩生意,就是买入沙田酒店,然后再以低价收购一些无人问津而又富有发展潜力的地皮,重建物业出售。他们“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推销方式颇受市民欢迎,结果效益显著。“永业”初涉地产便一炮打响,站稳了脚跟,郭、李、冯于是声名大震,得到了“三剑侠”的赞誉,而李兆基因为年龄最小,被称为“地产小侠”。    

地产大王(2)
1963年,“三剑侠”在永业企业公司的基础上,又合资创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取自冯景禧公司“新禧”的新字,“鸿”字取自郭得胜鸿昌合记的鸿字,“基”字则直接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的班底,仍然推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郭得胜为主席,手疾眼快,做事果断的李兆基则出任第二把手,当了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总经理。  此时,“三剑侠”已有5年合作经历,在竞争激烈的地产界也摔打了5年,此次重组新公司,尽管只有300万港元的实际资本,规模不大,却是雄心勃勃,欲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当时,一般人开发地产多集中于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选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独具慧眼,看准了香港工商业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多愿组建小家庭的趋势,重点发展中小型住宅楼宇。新鸿基公司因此而财源广进,事业兴旺发达。  但三个同样出色的人在一起创业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地产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凭着了大约价值5000万港元的家当,他又与别人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当时,正值股票狂涨,市场被炒得天翻地覆。李兆基不失良机,以每股1.7元的价格将面值1元的永泰建业股票上市,实收股本2532.4万港元,大赚了一笔。  但没过多久,次年3月,狂飚之后的股票市场大崩溃,地产也同时陷入了低潮,李兆基没有像别人赶紧撤退,而是不慌不忙,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将股票上赚来的钱买进物业,变成实物。这样,就在不少人盲目投资股票,陷入破产境地的时候,聪明的李兆基又大赚一笔。  1975年,李兆基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王国——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自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并未上市,只是一家资本1.5亿港元、拥有20个地盘的小公司。但李兆基却非常高兴,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企业。  李兆基在地产界,以先声夺人见称。曾有人评论:“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同时增发12亿新股,至此,“永泰”以“恒基发展”的新面目出现,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  从1972年李兆基自立门户开始,短短20年时间,他就把一个仅有20多个地盘、数千万港元资本的小地产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数百个地盘、币值达600亿港元的庞大的地产王国。从香港九龙到中国内地、大洋彼岸,“恒基兆业”的地盘遍布了整个世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不懂外文、只有小学学历却能够点石成金的传奇人物——李兆基。  成功后的思索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平空而来的,李兆基也是这样。少时的经商经历让小兆基从小就聪慧早熟,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计数力。恒基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物业,他都了如指掌。并且计数快且准,是地产行里有名的“铁算盘”。如今,李兆基虽已年近70岁,但对恒基兆业的地产项目仍亲力亲为,经常在公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还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常常将自己代入为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小至门在哪里开,窗在哪里设,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哪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地产项目,他更以目光准确而享誉香港地产界。  房地产市场一向变化莫测,尤其香港地产几十年来起伏跌宕,但李兆基是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他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下来。而摩尔的口头禅就是“改变是我们终身的热爱”。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公司好戏连台,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同时增发12亿新股,至此,“永泰”以“恒基发展”的新面目出现,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  从1972年李兆基自立门户开始,短短20年时间,他就把一个仅有20多个地盘、数千万港元资本的小地产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数百个地盘、币值达600亿港元的庞大的地产王国。从香港九龙到中国内地、大洋彼岸,“恒基兆业”的地盘遍布了整个世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不懂外文、只有小学学历却能够点石成金的传奇人物——李兆基。     。 想看书来

地产大王(3)
成功后的思索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平空而来的,李兆基也是这样。少时的经商经历让小兆基从小就聪慧早熟,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计数力。恒基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物业,他都了如指掌。并且计数快且准,是地产行里有名的“铁算盘”。如今,李兆基虽已年近70岁,但对恒基兆业的地产项目仍亲力亲为,经常在公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还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常常将自己代入为一个用户,设身处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小至门在哪里开,窗在哪里设,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哪个区域适合发展什么地产项目,他更以目光准确而享誉香港地产界。  房地产市场一向变化莫测,尤其香港地产几十年来起伏跌宕,但李兆基是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他自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及后来世界经济的动荡,香港地产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近期有分析人士指出,李兆基的公司已经连续4年利润下滑,预计今年还会进一步下降。数据是枯燥的,也是最无情的,截至去年11月份,恒基兆业的股价还不到1996年同期高峰时的86港元的1/3。更可怕的是,据《远东经济评论》估计,李兆基的个人财富已经下降至46亿美元左右。  香港作家梁凤仪这样评价李兆基:过往无论香港地陷山摇,滔天风浪,他不动心、不移志、不外骛、不从俗,总之楼照起,地照买,最终就是名照升,钱照赚。但今天的市场是无比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希望李兆基能够早日拓展自己的市场,将他的“恒基”辉煌继续进行到底。  成功秘诀  富有的家庭背景,从小的商业浸染。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经营战略。  不取不义之财。     。 想看书来

不死之鸟(1)
不死之鸟——和田一夫  财富档案  和田一夫将一家乡下蔬菜店,建设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家百货店和超市,员工总数达28000人,鼎盛期年销售总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上市。在半个世纪中,和田一夫创造了八佰伴的神话,但1997年,因为经营不善,公司宣布破产,而和田一夫还在准备新的开始。  企业类型  零售业。  成长记录  曾几何时,八佰伴的事业是多么辉煌,从一家小小的蔬菜铺子发展成为了年销售额达到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公司,分店遍布世界各地。但现在,这个经历了几代人的家族事业已经破产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已经破灭,由于过度扩张,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瞬间,公司总裁——和田一夫从一位拥有四百家跨国百货店和超市集团的总裁,变成了靠借住过日。虽然光荣已然成为过去,但和田一夫并不灰心,因为他打算在70岁创业,重新开始。  少年英才  1929年,和田一夫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郊野的一个贫寒家庭。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就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主人公阿信的“原型”,勤劳能干。像《阿信》中展现的那样,和田一夫的父母开办了一间名叫“八佰伴”的蔬果杂货店。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田一夫从18岁开始,边学习边帮助父母打理店中生意。  和田一夫天资聪颖,又少年老成,勤奋努力,学业向来出类拔萃,很使父母感到欣慰。但是在当时,卖杂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当,和田一夫总是被人蔑称为“杂货仔”,为此他十分苦闷,年轻的心渴望读书,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通往外交官的有效途径:报考当时的名校东京外事专门学校英语科。这所学校,即今天的东京外语大学,一直是外交官的最佳教育机构。正在一夫做着美梦的时候,祖父老和田阻止了他。  老和田并非不知长孙志向高远,但从他务实的观念来说,外交官的梦想实在太虚幻了,远不如经商来得实在。况且一夫是长孙,是要继承家业、分担家庭的责任的呀!  他将这番思虑殷殷切切地对长孙说了,虽不无严厉,但却包含着无比的期盼。况且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做外交官要看别人脸色行事,是没有前途的!  一夫听了,默不做声,以这么一间小杂货店缚住年轻人的一生,未免有些急功近利的残酷了,但爷爷的话确实有他的道理。终于,和田一夫按照家庭的意愿,在父母的支持下,转读日本大学的预科,准备明年进入经济系攻读,为他商海的航行,做充分的、理论上的准备。  一次,学了一点商业知识的一夫回到了家乡,意外地发现一个被忽略的事实:人口只有四五万的小小的热海市创造了一个日本之最,那就是物价全日本国最高。而在这里,赊账是家常便饭,要知道赊账最容易妨碍资金的流通,甚至形成呆账,而标高价更是不符合公平和竞争的精神,这一对孪生怪胎像两条绳索,束缚着热海市的商业发展。但是当地人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儿。  年纪轻轻的和田一夫凭着其商业天聪,已经感觉到,八佰伴要发展,就必须改革,首当其冲的拦路虎就是赊账和标高价。  但就在和田一夫准备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的时候,八佰伴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  1950年4月13日,至今热海人说起这个日子,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一场空前大火,烧去市内1000多间店铺和民房,4000多人无家可归。父母在1930年创建,合力经营了20年的小水果蔬菜杂货店八佰伴商店也在这场无情的大火中毁于一旦,化为灰烬。  家没有了!商店没有了!  面对焦黑的废墟,父亲和田良平、母亲和田加津无法承受20年心血付之一炬的沉重打击,当场就晕厥过去。  看到这样的惨状,和田一夫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就这样屈服!我要尽全力协助父母亲,把新的家再建立起来,要再次把八佰伴的招牌挂起来。不只要把这小商店变成热海市最大的商店,还要把八佰伴的业务伸展到全世界去!”  从零开始  只在一天之内,和田一夫就已摆脱了绝望,化悲痛为力量了。当全家人还在悲伤中,仅仅是大灾难的第二天,和田一夫就重新挂起八佰伴的牌子,继续小生意的经营。和田家准备从零开始!  40年后,和田一夫回首话当年,甚至对那场大火表示感激。假如没有那场大火,不可能那么快建造出比原来大5倍的家和八佰伴。是信念促成和田一夫带领家人重建家园。这信念,后来就成为八佰伴百货超级市场的发展原动力。  由于八佰伴的信用与和田一夫的努力,八佰伴重新一开张就有很好的利润。只是因为款项被旅馆拖欠,因此,经营依然陷入困境,形势很严峻。全家人都担心:“再这么拖下去,八佰伴就要在有利润的经营下倒闭啦!”  这时,转机出现了。日本著名的两个财经界理论权威学者联袂到热海市附近举办一个经营研讨会。大家一致举荐母亲和田加津去参加。在研讨会上,母亲不仅了解到“商人的价值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由顾客的愉快与否做判定”的理念,还得到一条信息:有一位住在郡山市的商人,在他开设的名叫红丸的商店,实行现款交易的买卖,不赊账,所有货品都以最廉价出售,结果生意兴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死之鸟(2)
全家人都来到红丸的商店进行现场观察,之后一致决定破除赊账,实行现款买卖,而这正符合了和田一夫早先的打算。  1955年11月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就在这天,八佰伴正式实行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新举措。由于事先已做宣传,还没开门,八佰伴门前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开门,顾客蜂拥而进,一边啧啧惊叹售价便宜,一边抢购商品。店员忙得满头大汗,应接不暇,两部收银机没有一刻停歇。  第二天,八佰伴现款交易和低价出售的消息就在热海一带广为流传,顾客更是纷至沓来,有的人甚至从几十里外乘车赶来八佰伴购货。  此后的八佰伴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价廉物美商店,而在“台风事件”中,八佰伴坚决不涨价的措施更是赢得了不少顾客,发展的速度是一日千里。  但和田一夫并不满足,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组织,赴美国洛杉矶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在考察中,和田一夫发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商品,一次性付款,能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人事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做了一个比较,二者大约是1∶5的悬殊。这就是说,光营业员的开支,超市就可节省五分之四。  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两个星期的考察日程匆匆而过。他觉得,走马观花的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视察团解散后,他又独自留了下来,来到一家超市做杂工,对商品的存库、分类、包装、上架、标价等都仔细揣摩,收工后把原始数据和心得记在笔记本中。赴美3个月,和田一夫记下的笔记就有四大本。  回到日本后,和田一夫便着手将自家的老店改成超级市场。也就是这一年,33岁的他正式接替了父亲的社长职位。从此,八佰伴进入和田一夫时代。  海外扩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开始大分化、大改组、大兼并。许多像八佰伴这样规模的公司遭到兼并的厄运。八佰伴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业绩不俗,但仍有遭外强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  他最先把目光放在了巴西。当时巴西正处于经济发展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1969年5月,和田一夫乘飞机飞往巴西东南海岸的大都市圣保罗,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他发现,当地的服务业十分落后。日本的服务水平比这里至少要先进一个世纪,八佰伴来圣保罗发展,大有可为!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间百货公司开张。和田一夫带领全体职员站在店门口,一边频频鞠躬,一边不停地说:欢迎光临,请多关照。  开张仪式后,顾客如潮水般涌进商场。不到一小时,已有超过一万人进入店铺,店内挤得水泄不通,收银机前排起长队。这种情景,和田一夫在国外从未遇到过!  在巴西开设分店成功后,和田一夫决定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他的国际化最明确的构想就是“环太平洋连锁化”。1974年9月14日,新加坡八佰伴开张;1984年12月22日,香港八佰伴第1号分店开张;1987年马来西亚八佰伴第1号店开张;1988年,台湾八佰伴第1号店在台中市开业……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当年,和田一夫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了解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发的宏大计划毅然决定在浦东建世界最好的百货店。1995年12月,“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开业当天,一共接待了107万名顾客,这不仅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一个新纪录,而且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他在日本的分店数增至58间,其中“新世纪半田”一次投资就高达1.5亿美元,而八佰伴集团在日本国内总收益才900多万美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一时间被日本同行引为笑谈。  1992年,他又斥资3.4亿美元在上海合资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他更石破天惊地宣布:要在2000年,在中国内地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3000家汉堡包快餐店  然而,他犯了欲速则不达的经营大忌。他不惜负债求发展,令集团潜伏下巨大的危机。由于过度扩张和市场定位不准,1994年八佰伴兵败北京;1995年,上海新世纪商厦也陷入严重危机……八佰伴的经营开始极度恶化,债台高筑,欠下13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不得不于1997年9月18日宣告破产!他的破产也同样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死之鸟  一夜间,和田一夫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居室。  和田一夫一生经历过三次失败。第一次是他21岁时热海的那场大火,第二次失败是遇到经济危机,和田一夫在海外的第一笔投资———20世纪70年代在巴西的投资全部损失,第三次失败就是八佰伴破产。    

不死之鸟(3)
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伤心、绝望之后,他在书本之中寻找慰藉。他曾经回忆说,八佰伴宣布倒闭以后,他就捧着《邓小平传》读了好几遍。好似找到一个知己,因为邓小平和自己一样,失败过三次。他还说:“邓小平最后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时是74岁。之后,他提倡改革开放,留下丰功伟业。而当八百伴倒闭时,我才68岁,我深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1998年,年已70的和田一夫设立经营顾问公司,并开办国际经营塾,决心将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年轻的经营者们,NHK电视台等日本传媒称其为“不屈之人”。这位昔日“八佰伴舰队”叱咤风云的舵手,如今只是一位靠退休金生活的72岁的日本老汉。不过,那种骨子里的浪漫和豪气依然没有消褪。  泡沫经济崩溃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日本的经济景气依然没有曙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倒闭破产的企业家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而像他这样70多岁的老人在企业倒闭之后依然乐观向上,寻求东山再起,也许会给那些事业失败、生活无着的人一些鼓励。  和田一夫说过:“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一切都是我的错!真是,72岁重新登攀。有梦想,就有可能。”  成功秘诀  勇于从零开始的“不死鸟”精神。  勇于承担责任的硬汉胸怀。    

“英特尔”的心脏(1)
“英特尔”的心脏——戈登·摩尔  财富档案  在I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顶峰,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信息产业几乎严格按照这个定律以指数方式领导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定律的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世界头号CPU生产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以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工业萌芽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摩尔以其敏锐的眼光,准确地预测到了PC的成功。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随着PC在全球范围获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从一个存储器制造商成长为一个更加辉煌的Intel。戈登·摩尔正是这场变革和进步的最大推动者和胜利者。  企业类型  计算机业。  成长记录  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什么,当然是电脑和网络,哪个行业最赚钱,当然是在风口浪尖上的IT行业,那么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谁,也许会有一些犹豫,不过看看自己的电脑,瞅瞅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个答案就一目了然,当然就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它是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生产着电脑的“心脏”——CPU,是真正的芯片巨人,任何一个计算机制造商,没有谁敢拒绝英特尔的产品,没有谁敢不使用著名的奔腾系列,虽然计算机战场硝烟四起,但几十年来,它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几乎成为完美的化身。  而这个完美的化身是由三驾马车所驾御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安迪·格鲁夫,每一个都是那么赫赫有名,功勋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