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襁褓之中。最厉害的,是所谓“八大条”,条条都可置新财团于死地。  是进还是退,大家都看代表人何鸿123456的行事了。何鸿123456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但是却不愿意这样放弃,他想,不能再重蹈兵败澳门的旧辙。这次退出澳门,以后休想在澳门立脚。就算今后还能投得赌牌,也不敢开赌。对手会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地到赌场来捣乱。  何鸿123456暗下决心,宁死也不向旧势力屈服!  面对随时可能被对方暗杀的危险,何鸿123456想,自己当年在澳门,冒着枪林弹雨出海押船,后来还死守油库击退持械歹徒的进攻。死都死过几次了,还害怕这个。他旋即出价100万,放出风声:“如果我被打死,在48小时内,谁能把凶手杀死,这100万就归他所有,到我的律师那里支取。”  家人朋友都替他担心,但何鸿123456照常在澳门进进出出,胜似闲庭散步,身旁身后连保镖都没有一个。在他的胆量面前,终于旧势力退缩了,何鸿123456赢了!  随着公司的赢利越来越多,何鸿123456和叶汉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两个人都想做老大,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最终只能有一个人胜利。60年代是叶汉的风光期,表面上来看,何鸿123456势力在减弱,但他却在暗自里韬光养晦,最终笑到最后才是最好,他战胜了叶汉,成了澳门有史以来位子时间最长的“赌王”。    

澳门赌王(3)
与叶汉相比,何鸿123456是个真正懂得什么叫“赌王”的赌王,他心明肚知:赌王的真正功夫在赌外,在管人弄权。叶汉虽然精于赌术,但一个嗜赌迷赌精赌的人,到头来还是受制于他人。  何鸿123456自己这样评价自己:“我为什么还要在赌桌上赌呢?每天这么多人来葡京赌钱,不就是跟我赌输赢吗?我其实是天天在赌。”  有一篇文章这样评论道:“这正是他长期以来不公开在赌桌上赌钱的原因。因为在何鸿123456看来,即使赌技高超,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赌徒’。何鸿123456要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我是一个赌业霸主,是一个可以统率和控制那些‘赌徒’的赌业掌门人。”  在掌门处事方式上,叶汉是事无巨细;何鸿123456是抓大略小,他一手抓人事大权,一手抓管理改革。终于成就“一代赌王”。  到了今天,何鸿123456可算是功成名就了,不但是澳门首富,香港十大富豪,可以说他还掌握着澳门的经济命脉,澳门的政府收入一半以上是赌场所得。澳门人把进赌场工作视为捧上金饭碗,收入高、职业稳定。据统计,澳门60%的新车是赌场人士买的,40%的新楼为赌业人士拥有。赌业人士把何鸿123456奉为“米饭班主”。何鸿123456尽殊极荣,澳门历史上任何一位赌王都不可与他相比。  何鸿123456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亲手开创的。有人曾向他打听成功秘诀,何鸿123456说:我没有什么秘诀,一是做事必须勤奋;二是锲而不舍,有始有终;三是一定要有好帮手;四是待人忠实,做事雷厉风行。钱,千万不要一个人独吞,要让别人也赚。做生意一定要懂得有取有舍,有的虽可获一时之利,但无益于长远之计,宁可舍弃,不可强求。勤劳努力,战胜困难,才是最大的资本。没有到收工钟响已经洗干净手的人,一定是老板最看不起的人,也是人生不会成功的人。  正如澳门《华侨报》文章中评价何鸿123456的为人:“善于处事,更善于处人,能礼贤下士,智而不傲,富而不骄,谦恭自处,何鸿123456是个不赌之赌王。”但是少说了一点,就是何鸿123456的胆量,正是因为无所惧怕的勇气和胆量,他才成就了自己的赌王事业。  成功秘诀  “赌王”从不上赌桌。  有钱大家赚,取舍保平安。     。 想看书来

从脚夫到富豪(1)
从脚夫到富豪——佐川清  财富档案  从一名普通的脚夫到一个著名的富豪,他和妻子共同创立的“佐川捷运”垄断了整个日本的货运,年营业超过30000亿日元,名列日本商业第一,并在世界货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成功被视为日本战后的一大奇迹,大众传播媒介更将其称为“现代的神话”。  企业类型  货运业。  成长记录  在日本语里,“脚夫”是江户时代传下来的,以送信件、金钱和其他物品为职业的人。虽然在今天,名义上的脚夫制度已经没有了,但是脚夫这种行业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换了一种名称而已,那就是运输业——给别人送货的行业。佐川清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个脚夫,他以脚夫创业起家,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建了辉煌的事业,因此他被别人称为“日本第一脚夫”。  轻狂的纨绔子弟  1922年3月16日,佐川清出生于新圩县颈城郡板仓村一个大地主的家庭。在当地来说,佐川家可谓是第一世家,父亲彻治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家里一切均由妻子掌管。佐川清在家里是老三,他有两个哥哥和一弟一妹,从小被称为“佐川少爷”,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  然而,在他8岁的时候,这一切都改变了。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在亲戚的撮合下,又娶了一个女子小学的教师为继室。这个继母的到来,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佐川清是他们兄弟几个中性格最倔强的一个,也数他对这个继母最为反感;继母对丈夫前妻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感情,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孩子更是厌恶之极,想尽办法虐待他,主要手段是不给他吃饭。父亲不经常在家,后来他知道老三与继母的关系紧张,但拿后妻也没有办法,只好装作不知道。继母的手段越来越狠,佐川清小小年纪就产生了逃出“地狱”、离家出走的想法。  在这样的虐待中,佐川清上学了。在学校里,因为能够摆脱家里的束缚,他没有好好学习,很快成为孩子头。但是在考中学时,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他上了县里的名校。可是愈是名校,校规愈严,这和佐川清的性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这个莽撞的少年擅自做了决定——退学。  擅自退学后的佐川清没有颜面回家,身上只有5毛钱,怎么办?这个倔强的少年决定靠自己赚钱。他买了张站台票搭上了到远方的火车。车到站了,没有票的佐川清却不能出站。就在此时,他看见站台上一个身穿“丸源”号衣的脚夫,他记得,有个表兄叫伊藤芳治,就在一家丸源运输公司工作。  佐川清觉得自己有一身力气,正可以干脚夫。于是求这个人把他带到广岛县的尾道市,“丸源”公司总部就在那里。在尾道,他生平第一次接触货运工作,他喜欢这个工作,也就由此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在干活的这段日子里,虽然辛苦劳累,但却心情愉快,佐川清还学到了许多东西。从表哥那里,他了解到“丸源”的历史:最初是一家小茶店,因为看到来往顾客携带行李十分麻烦,便帮下忙。结果,这种偶然的帮忙久而久之就成了茶店的正式工作,后来成为“丸源”的主要业务。从这个事情上,佐川清明白了,顾客的需要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丸源”工作了两年之后,佐川清回到了家,帮家里做点事情,但是与继母的矛盾又一次爆发,却再也不好意思回到“丸源”工作了,于是,他开始在各地给别人充当脚夫(搬运工),靠这个来养活自己,已经全然不是当初的“少爷”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种种原因,佐川清做了陆军运输轮的甲板员,但因为喝醉而错过上船,但这次因祸得福,反而没有成为“水鬼”——船刚刚出发就被美国给炸毁了。随着战争的结束,日本的投降,佐川清要好好考虑一下未来了。  大阪的鸳鸯脚夫  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许多地方都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对土木工匠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佐川清毫不费力就在一家承包土木工程的叫“栗和田组”的建筑队找到一份工作。他干得很出色,不久就被提拔为老板的助理。之后,老板又想招他为女婿,但佐川清心中却一直思念着家乡的一位名叫幸惠的农家姑娘。老板的一番美意他觉得不便当面拒绝,只好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不辞而别,到东京都立川市另一家建筑队“池田组”工作。因为此时他已经熟悉了土木工程,很快地又在那里崭露头角,老板有什么事都把他叫去商量。  池田组承包的是美国占领军方面的工程,工作多得做不了。这时的日本,最缺乏的是人力。招募能干活的青壮年是很困难的。有一天,老板把他找去,问他能否想办法招些工人来。佐川清答应试试看。他回到家乡板仓村寻找童年时的朋友,请他们分别再去招募一些人。后来,居然凑了75个人。他把这个消息通过电话告诉老板,那边立刻接下了占领军的全部工程。佐川清理所当然地成了这75个人的头儿。在他的带领下,他们提前完成了那批工程。  在庆祝酒宴上,大家伙提出今后仍想跟他干。佐川清知道,工程一旦结束,工程队只有解散,池田组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收容。惟一的办法就是成立独立的工程队,由他来当老板。佐川清思量再三,当他向池田组老板说明这个意思时,没料到对方竟很爽快地应允了:“就这样吧,我知道你这人不是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脚夫到富豪(2)
于是,佐川清在1948年成立了“佐川组”。这一年,他才26岁,在这一群人中,他是老大哥。他并没有以老板自居,付给手下工人的工资是当时一般土木工的2倍。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来,这些工人干起活来个个像拼命一样不遗余力,工作效率出奇地高。  初尝独立的佐川清这时更加思念自己的恋人幸惠,正好建筑队里有个人在大阪的饭馆里当招待,便哄骗她说佐川清跟人打架,快要死了。幸惠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赶来,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终于见面了!1949年,二人结为夫妻,接着是孩子的出世,家里充满了快乐!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为了自己的事业,佐川清考虑再三之后,决定解散佐川组。为了不使组员们感到被抛弃,他和幸惠把剩下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分给他们,这样,大家总算客客气气地分了手。  这时,他们除了有一处住房之外,几乎又是两手空空,甚至连自己眼前的生活费都没有留下。佐川清埋怨妻子:“平均分配也应该有我一份呀!”  幸惠笑道:“你不是说把钱平均分给大家吗?我没想到还有你的一份。”  “难道我们不过日子了?”  “我们不是还有力气吗?再从头做起就是。”幸惠是个乐观的女子,什么困难都不放在心上。她的这种豁达和大度感染了丈夫,他的情绪又变得开朗起来。  “从明天起,我还干脚夫。”佐川清在尾道干过脚夫的行当。这是个只需要力气,没有本钱也能从事的职业。不过这一次他不想给人家干。他要独立门户,打出自己的招牌。  1957年3月是“佐川捷运”创业的日子。  创业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没有主顾怎么办?佐川清在京都和大阪之间挨着门去问那些批发商:“要不要脚夫?”回答总是令他失望。其实这也不奇怪,脚夫是替人送货的,信誉非常重要,谁敢随随便便把货物交给一个毫无信誉的年轻人?  开业一个多月了,佐川清每天像乞讨一样挨着门一家家问有没有货要送。他有一个顽强的信念: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用自己的真诚打动这些商人。同时,他把那些拒绝的客户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又去询问,这样虽然可能做不到生意,但也让别人加深对自己的印象。终于,在第45天,大阪一家叫千田商会的老板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跟他闲聊了一会儿,千田先生提到丸源的伊藤芳治,佐川清说是他的表兄。  千田先生吃惊道:“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找他?至少他可以给你介绍一些客户呀!”  佐川清说:“我曾经在丸源干过脚夫,现在想独立,但不想借着表兄和丸源的信誉而谋生。我要靠自己的力量。”  千田先生点了点头,他很赏识这个年轻人。他是做照相机生意的,当即就拿出10台照相机,请佐川清送到京都的一家店里去,而且不收他保证金。佐川清无比兴奋,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他怀着感激的心情,迅速把这批商品安全送到了零售店。  从此以后,情况渐渐好了起来,京都和大阪的批发商之间开始有了这样的说法:“常常来拜访讨工作的佐川清好像是个勤奋能干的人。”有了这样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把他们的货物交给佐川清。而他,也分外地珍惜这每一份工作的机会,其他脚夫不大愿意承揽的活,只要找到他,不管是否吃得消,他总是一口答应下来。  一次,一家“光洋轴承”的机械商请佐川清送轴承到京都,每个轴承重50公斤,当时其他搬运商都不愿接这样的活,但佐川清认为“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我的使命”,他每天运送7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干,绝不说吃不消之类的话。机械商深受感动,决定将他定为商行的专属脚夫。  业务在不断地扩大,贤惠的妻子幸惠不忍心让丈夫这样受累,她提议买两辆二手脚踏车,一辆放在大阪车站,另一辆放在京都车站,这样,市区的路上就可以省点力气。后来,需要运送的货物越来越多,佐川清一个人显然是来不及运了。幸惠要去帮着运,丈夫没答应。可是,幸惠也很倔犟,瞒着佐川清当起了脚夫。好在她从小是吃惯了苦的,背着超过自己体重的货物,居然还面带微笑跟熟人打招呼。后来,人们都称他们这对夫妻为“大阪的鸳鸯脚夫”。  有一次,佐川清送了货,骑着空车回来,无意之中看到幸惠在街对面提着一件很大的货物向相反的方向走,她另一只手牵着老二,老大正明走在后面,手里也提着一小件货物。佐川清站住了,望着母子3人的背影,潸然泪下。这情景使他终生难忘。  终于在全家人的努力之下,在佐川清的精心经营之下,佐川货运越来越好,1960年4月,佐川捷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了。  顾客就是上帝  从1960年佐川捷运有限公司成立到80年代的20多年中,佐川捷运一直平稳、迅速发展着。到1986年,公司已经拥有221家分支营业机构,公司员工16500名,年营业额超过2850亿日元。在最重要的指标年营业额上,佐川捷运已在日本商业运输业名列第一。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佐川清在创业时就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顾客就是上帝,因为只有了解顾客的需求,尽力满足,才能发掘到别人没有察觉的潜在市场。     。 想看书来

从脚夫到富豪(3)
佐川捷运的座右铭是:迅速、确实、谨慎。  佐川捷运的宗旨是:顾客第一,奉献社会,负责诚意。  对于要求进入公司工作的人员,佐川捷运尽量注意招收对工作比对金钱更重视的人,尤其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染上坏风气的年轻人,以及无违章历史的司机。对于新人,必须进行一个星期的教育,彻底将脚夫精神实践到底。  这种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从上到下,都牢固地树立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经常有司机为了送货废寝忘食,不顾刮风下雨,顾客们都深受感动,他们说:“佐川捷运的司机不是普通的运货人,他们搬运的是自己的心啊!”“把货物交给佐川绝对不会错的!”  因为顾客的这种信赖,1970年因为中东战争爆发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的运输业以沉重的打击,许多货运商纷纷降价以求自保,但佐川清反对这种自杀性竞争,没有效仿,只是更加严格的执行管理。结果因为以往的信誉,佐川业务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很多。  整个佐川捷运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他们与客户的交流也是心贴心的,在这个冰冷的商业社会里,佐川清依然执著地坚持着他的“脚夫精神”教育,强调“回到原点”,那就是保持创业之初的艰难奋进精神。他打算在21世纪将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陆地、海上和家中。而他给自己准备的墓志铭是:“一个一生额头上流着汗拼命工作的人,长眠于此。”  成长记录  一生推崇“脚夫精神”。  视顾客为上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1)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皮尔·卡丹  财富档案  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缔造者皮尔·卡丹,是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大师,他曾三次获得法国服装设计的最高奖赏——金顶针奖,1992年,作为惟一的服装设计师入选精英荟萃的法兰西学院,成为终身院士,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服装、餐饮、家具等几十种产业组成的“卡丹帝国”。  企业类型  时装业。  成长记录  皮尔·卡丹,50年来服装界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作为设计师的皮尔·卡丹也成了法国首屈一指的富翁。他声名显赫,是创新和冒险的奇才,是法国著名的传奇人物之一。全世界,从名门望族到普通百姓,都以穿他设计的衣服为荣,根据客观统计,“皮尔·卡丹”是世界上销售最多的商标之一。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世界服装业的霸主,他走过的路程是艰难而崎岖的,几经沉浮,才有了今天的荣耀。  12岁的服装设计师  1922年,皮尔·卡丹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近郊。父母都是意大利人,以种植葡萄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家迁往法国。当时皮尔·卡丹只有两岁。他父亲不会法语,在法国找工作相当艰难,家境也很贫困。  卡丹家族几代人都没有干过艺术工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纯正的农民后代,培育了一代服装大师,从很小的时候起,卡丹就表现出他对服装的敏感和兴趣,尤其是在设计方面极高的天赋。他经常痴迷地注视着百货商店的橱窗,比较新款服装,还在本子上画一些新奇的样式,自娱自乐。  1934年,勉强小学毕业的卡丹来到小裁缝店当学徒,从此,他迈出了服装设计的第一步。他经常跑到舞台后去观察演员们绚丽的衣着,仔细揣摩各种造型,让自己的技艺和鉴赏力不断提高。但是,家乡毕竟是个狭小的地方,如果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  卡丹决定,要去巴黎,这个服装世界的中心和艺术的中心,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天早晨,他对父母说:“我要去巴黎。”父母没有表示反对。次日,他便带着一只破箱子,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动身了。  可是当时二战已经爆发,“花都”巴黎是一片火海,无比失望的卡丹却不愿意再回家了,他来到法国南部的维希,这次还是做服装店的学徒,由于卡丹的用功和聪明,3年后,他成为该店最好的裁缝,但是卡丹的心还在巴黎,那是他一生的梦想!  1945年,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但卡丹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次在店中,一个老妇人看到卡丹身上的衣服很是时髦,便好奇地问他,当得知这出自于卡丹自己之手时,她惊呆了,说道:“孩子,你这么好的手艺应该去巴黎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你将会成为百万富翁!”碰巧的是,她还是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老板的朋友,于是,在这个好心人的介绍下,卡丹的生命之火再次点燃,他真的要去巴黎了,圆自己的梦想!  “皮尔·卡丹”的诞生  1945年,皮尔·卡丹来到“帕坎”时装店搞设计。当时,许多著名演员都在这家店订做服装,这给了他一个得以崭露头角的机会。在皮尔·卡丹成长的过程中,法国现代派作家让·郭都和画家克里斯蒂昂·贝腊的美学思想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他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服装上,为自己赢来了许多订单。  1946年,他又转到著名的“迪奥”时装店工作,迪奥是法国著名的服装大师,主宰过50年代整个世界的时装。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学会了制作既符合时尚、又大方高雅的时装的技能;正如他自己说的,迪奥教会“我知道各种事,除了如何做一个卡丹以外”。1947年迪奥的“新造型”轰动巴黎卡丹亦为能亲自参加“新造型”的诞生而感到高兴。就在那年,他担任了迪奥公司的大衣和西服部负责人。  虽然卡丹十分敬重迪奥但在内心创造欲的躁动驱使下,1949年卡丹离开了迪奥,他要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1950年,卡丹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以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如果说卡丹在这以前仅仅是初露锋芒的话,那么,在里什庞斯街,他则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同年,卡丹首次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戏剧服装和面具。人们闻讯蜂拥而至,前来参观。那些独具创意的戏装和出神入化的面具,征服了所有参观者的心。行家们赞不绝口:这是天工神斧之作!  1953年,还是在那间陋屋里,卡丹第一次举办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式样,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了浪漫情调,颇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设计的时装更具诱惑力。  皮尔·卡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巴黎的大小报纸上。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不嫌他的门面小,纷至沓来,要求订做。1954年,他的第一家时装店正式开张了,地点在圣君子旧郊大街。在这里,他不断创新,制造出更多令人震惊的新闻。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2)
法国高级时装是一个限制极严,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至今巴黎只有23家服装企业称得上“高级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都是为贵妇名流服务的,有的衣服甚至只生产一套。面对这种情况,卡丹认为,高级时装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面,才可能使它产生普遍和广泛的影响,才可能经受更为有效的考验。  而战后的法国,经济迅速复苏,大批妇女冲出家庭的樊篱,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整个欧洲的社会消费大增。卡丹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机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把设计重点放在一般消费者身上,让更多的妇女和男士买得起、穿得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不管是从社会意义上看,还是从服装本身的意义上看,它都算得上一个壮举!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计,而在服装界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本身,它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消费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卡丹的这一大胆创举,却惹怒了保守而又嫉妒的同行,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离经叛道,有伤风化,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竟联手将卡丹逐出巴黎时装女服业。  面对世俗的偏见,同行的嫉妒,卡丹没有屈服退缩。而是我行我素,一次又一次使出奇招妙计,攻克和占领时装世界的一个又一个阵地。他已经学会了在逆境中抗争的本领。正如他说:“我已被人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们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骂我的人,接着就做我所做的东西。”的确,如今成衣设计并不因为卡丹被赶出巴黎女服业而窒息,相反,法国时装成衣早已风靡世界,成了法兰西文明的一个象征。  更可贵的是,卡丹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他之前,法国时装可以说是女人的领地,根本没有男人的一席之地,偏偏这位意大利血统的卡丹却不信这个邪。他继“成衣大众化”之后,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充满阳刚之美的男性高级时装。  1960年前后,卡丹开设了两家很出名的时装零售部:“亚当”专营男装、领带及束腰大衣、运动装;“夏娃”系高级女装商店。他的顾客包括前伊朗皇后、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夫人等。  紧接着,卡丹的系列童装问世,并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他所设计的童装怪诞离奇,极富幻想力,仿佛一幅幅童装图案就是一个个儿童的神话和梦想,这不仅打破传统童装单调、平淡的陈旧形式,而且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卡丹的成功惊动了整个法国,报纸在头版用《卡丹时代已经到来》为题,称赞了他的成功。1962年,法国服装业行会在巨大的压力下,把代表法国服装业趋势的卡丹请回来,还让他出任主席,直到今天。  “卡丹帝国”  虽然在服装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卡丹并不满足,他想的是更开阔的天地,他要创建一个多样化、多产业的帝国。  从1968年起,他就开始为米兰市和威尼斯城设计玻璃制品,而后又为收录机、咖啡壶、闹钟、玩具等做造型设计,他还从事于巧克力、卫生纸、地毯及涂料的制造业。  1976年,卡丹又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巴黎的福博·圣昂诺莱街上就开设了卡丹的专营商店,宽敞的三层楼面陈列了卡丹的各类创作设计,大至柜、桌、沙发,小至台灯、钢笔、餐具,造型新颖,构思精巧,好像进入了现代派工艺品博物馆。  他为美国大西洋飞机公司设计的私人小型飞机造型及舱内装潢颇为别致,机身饰以黑、白、红三色条纹,宛如一只彩色蜻蜓。他曾为美国“卡迪拉克”牌豪华轿车设计造型,为瑞士1800cc汽车设计外壳造型。  1981年,皮尔·卡丹又有一个惊人之举:他买下了巴黎协和广场旁边、皇家路上的“马克希姆饭店”。他买下“马克希姆”这块金字招牌,不仅是要把它作为法国烹调业的一个光辉标志珍藏起来,更主要是用来招财进宝,变成一件能够产生高额利润的工具。他以这个商标经营各种食品,包括饼干、糖果、沙丁鱼、果酱、香槟酒以及各种罐头,按照他的说法,他要把法国式的烹调和时装结合起来,作为法兰西文明的体现。  时装业和餐饮业成了卡丹帝国的两大支柱,卡丹最终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执法兰西文明两大牛耳——时装、烹饪,面向世界。”  到现在,皮尔·卡丹拥有600多种不同的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