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人生-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德捧着圣旨,看着一脸严肃的大老爷孙志远和太老爷孙怀博,暗暗点点头,真不愧是皇上的心腹重臣,心胸气度不凡,又看了看跪在下面的孙淑婷,不由一笑,她还真是好运气,能让皇上记住她。

杜德展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喻,皇帝诏曰:宁昌侯孙怀博孙女,孙志远之女,孙淑婷,温婉恭谦,德容兼备,今配于永平侯嫡子董嘉鸿为妻,钦此。”

孙怀博作为一家的大家长,带头领旨谢恩,“臣…孙怀博领旨,谢主隆恩。”

孙怀博从杜德手中接过圣旨,顺手送上喜钱。

杜德笑嘻嘻的受了,这可不同于其他,沾些喜庆也好,“孙尚书,皇上知道您的孙女年纪还小,不能立刻出嫁,就没有限定日子,成亲的日子让您和永平侯商量着定。”

皇上为孙淑婷和董嘉鸿考虑的很周到,给了孙府和董府很大的自由,也算是给永平侯保守秘密的一个奖励。

太老爷孙怀博听了杜德的话,先是一愣,毕竟按照规矩,皇家指婚之后,一般都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婚礼的,没想到皇上这么大方的让他们两家自己决定时间,这可真是皇恩浩荡啊!太老爷虽然觉得意外,可立马欣喜的说道:“臣谢过皇恩。”

杜德等着再次跪下谢过皇恩的太老爷孙怀博起身后,才说道:“孙尚书,皇上可是很看好您孙女和永平侯嫡子的,他们两人的八字被皇上送去钦天监核实,说是天作之合。”

第一百零一章 赐婚下

这是多大的体面啊!

皇恩浩荡,推及子孙,越发的显出皇上对宁昌侯和永平侯的重视。

太老爷孙怀博对着杜德又是连连谢过皇恩。

总管大太监杜德该说的话都说完,就辞别了太老爷孙怀博,继续去永平侯府宣旨去了。

孙家年长的几位小姐对孙淑婷的好运气很是羡慕、嫉妒。成为正妻出人头地,是她们这些庶女都盼望的,何况皇上还给了她这么大的体面,就是出身比孙淑婷更好的也没有几人得到。不管是借了永平侯府的势,还是看在太老爷孙怀博的脸面,孙淑婷都会风风观光的出嫁。

二小姐孙淑琴和三小姐孙淑雅两人心底暗暗后悔,不该放纵身边的丫鬟编排大姐孙淑婷,都在琢磨着找机会缓和一下和孙淑婷的关系。孙淑婷前程已定,如果姐妹能继续交好,对她们以后都有好处。

孙淑婷听完圣旨,心底很是高兴,终归是尘埃落定了。

对围着自己道喜的弟妹们,孙淑婷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卑不亢的应对着,没有表露出太多兴奋之情,表情拿捏的比较到位。毕竟她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早就对董嘉鸿心有好感,以免传出不好的流言。即便现在已经赐婚了,孙淑婷还是要注意影响的,毕竟名声对于女人来说就是命啊!

大老爷孙志远亲自送杜德出府之后,直接和太老爷孙怀博到书房商议事情。

这段时间赐婚的旨意已经陆陆续续颁布出来,作为臣子不能只看表面,还要从这些指婚的旨意领悟出隐藏的圣意,特别是皇子指婚,尤为需要关注。就像这次定国将军的嫡女刘雨盈。被指给了十皇子为正妃;五皇子纳了手握西北兵权的陕西总兵之女为侧室;二皇子并没有选择手握重权的武官、或文臣之女,而是选择了一个才情出众,家世一般的江南女子。

大老爷孙志远略带一些忧虑的说道:“爹,皇上这样安排,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把皇位传给五皇子吗?”现在皇子中呼声最高的就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二皇子是长子。能力出众;五皇子是嫡子出身。有一批大臣支持。

太老爷孙怀博看了看大老爷孙志远,知道他是希望二皇子胜出的,现在有些关系则乱,看不明白情形了。摇摇头。提点大老爷孙志远道:“皇上的平衡手段用的是愈发的娴熟了,你别忘了定国将军在西北镇守多年,培养了一批心腹。势力不弱。前面五皇子求娶陕西总兵之女,意在兵权,皇上会不清楚?现在皇上满足了五皇子的请求。又让和二皇子亲近的十皇子牵制五皇子,到时候西北兵权能不能用还是两说呢!”

大老爷孙志远听了太老爷孙怀博的分析,眼睛闪闪发亮,对皇上心理的把握,大老爷孙志远比太老爷孙怀博差了几分火候。现在听太老爷这么一分析,大老爷孙志远总算是想明白了。

太老爷孙怀博微微一笑,感叹的说道:“还是二皇子聪明。不争就是争,轻轻松松的立于不败之地。五皇子连错两次。皇上该是失望了。”虽然说太老爷不会参与皇子的皇位斗争,可还是乐意看到与自己亲近的二皇子登上皇位。

大老爷孙志远问道:“爹爹,皇上要下决心了吗?”

太老爷孙看着头顶的横梁,慢慢道:“快了,皇上一定会把事情都安排妥当的。”皇上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按皇上的性子,继承人的选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在大老爷和太老爷父子二人在书房商议事情的时候,孙府上下都知道了孙淑婷指婚给董嘉鸿的事情。

郑妈妈作为大太太的心腹,疑惑的问道:“太太,这件事怎么一点苗头都没有?”按理来说,大家族之间结亲家,即便是指婚,通常也要事先透露一点口风,永平侯府现在这样做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太通人情了。

大太太冷哼了一声,“不是没有苗头,而是只有太太我从头到尾都不知情,太夫人该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颁布圣旨时,太夫人就跪在大太太身边,大太太可没从太夫人脸上看到一丝吃惊,显然是心中早就有数了。

大太太平虽然平日里对孙淑婷不亲近,可作为嫡母,在儿女婚事上,她还是有知道的权力的。现在太夫人不声不响的就做了主,这让大太太很是气愤。大太太不能抱怨太夫人,因为太夫人也是孙淑婷的长辈,由太夫人决定孙淑婷的婚事没有错,况且这件事大老爷和太老爷肯定早就清楚,吵闹出来只能是大太太没脸,所以大太太只能憋在心里生闷气。

太夫人插手孙淑婷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太太也习惯了。

郑妈妈对大太太了解甚深,开口替大太太出气道:“这次大小姐赐婚的对象不就是董府的那个瘸腿三少爷吗?要长相没长相,要前程没前程,真不知道老太太是真疼大小姐还是假疼大小姐,怎么应承了这么庄婚事?”

在郑妈妈的眼中,董嘉鸿除了出身好点,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毕竟董嘉鸿不能不能进入官场,封妻荫子。

女人的荣耀,在娘家时,来自于父兄;出嫁后,来自于丈夫,年老时,来自于儿女。

大太太说道:“以大小姐的出身,和咱们门户相当的人家,哪个愿意把庶女娶回去当正妻;想要当正妻,就要嫁给那些家世差些的人家。”如果孙淑婷嫁给个家世差的,还需要仰赖孙家,对大太太来说根本不足为虑;或者嫁给家世好些的人家为侧室,嫡妻和侧室毕竟不能同日而语,孙淑婷也不能对大太太造成多大的影响。

孙淑婷嫁给董嘉鸿,虽然在大太太看来,董嘉鸿自身没有多少出息,可永平侯府不是摆设。只要孙淑婷得永平侯夫妇看重,她就能借助永平侯府帮到孙姨娘和孙环承、孙淑湘兄妹,大太太再想为了自己的儿女打压她们可就难了。

王妈妈比较正直,不愿说孙淑婷的坏话,从另一方面宽慰大太太道:“太太,您过虑了,女人只要嫁了人,就离不开娘家的支持,家里只要是您当家作主,大小姐就不能不靠着您。您想想您那几个庶出的姐妹,是不是这个理?”

郑妈妈顺着王妈妈的话,说道:“奴婢说句诛心的话,大小姐即便想靠着老太太,又能靠几年呢?”正常情况下,有几个婆婆寿命比儿媳长的。孙姨娘和大小姐兄妹在府里靠的就是太夫人,要是太夫人去了,府里还不是大太太说了算。即便大小姐以后过的再好,也影响不了大太太和谦哥。

大太太知道郑妈妈和王妈妈的话在理,心里觉得偎贴,可还是脸色一板教训郑妈妈道:“老太太你都敢编排,真是讨打。”

郑妈妈看着大太太脸色虽然严肃,眼神并不严厉,知道并不是真生气,逗着大太太开心道:“哎呦。。。。。。奴婢这张臭嘴。。。。。。” 边说边轻轻的煽了自己的脸颊一下。

大太太展演一笑,这件事就算这样过去了。

*******孙姨娘住处*******

宣旨的时候,孙姨娘是没有资格去接旨的,不过消息也很快的传到了孙姨娘耳中。

孙淑婷告别了弟妹们之后,想把消息亲自告诉孙姨娘。

孙姨娘前脚刚从丫鬟那得到消息,孙淑婷后脚就来了。

孙姨娘拉着孙淑婷的手,坐在宽塌上,笑眯眯的说道:“大小姐的婚事总算是定下来了,姨娘也就放心了。”

孙淑婷没想到孙姨娘这么快就知道了,笑着说道:“女儿还以为姨娘不知道,想亲自来给您报信,没想到姨娘消息这么灵通。”

“这种事传的最快了,”看了看四开的门窗,孙姨娘低声说道:“你和姨娘说实话,嫁给董府三少爷你觉得委屈吗?”想要说私密话,并不是紧闭门窗为上,毕竟还有隔墙有耳一说,把门窗打开,周围有什么动静都能听见、看见,这才是密谈的方式。

“姨娘为何这么问,这由得我选择吗?”孙淑婷不想对关心她的孙姨娘说谎,选择了避开这个话题。

知女莫若母,孙淑婷的表现就透露出她的几分心意,要是真不喜欢,孙淑婷就不是这个表现了。“你愿意就好,你对董三少爷有救命之恩,他看着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以后必不会亏待了你。”想起第一次见到董嘉鸿时,董嘉鸿对孙姨娘的态度,孙姨娘还是有些把握的。

“你和董大小姐的关系好,永平侯夫人也喜欢你,嫁过去以后,日子也能轻松些。姨娘就怕你因为出身差遭到轻视,王公贵族哪个是好相与的,什么都要攀比,永平侯的世子妃出身好,又有嫡子傍身,地位稳固,将来你们成了妯娌,你可要早做好心里准备。”

第一百零二章 帝薨

说实话,孙姨娘对孙淑婷嫁给董嘉鸿还是心有顾虑的。不是担心董嘉鸿和孙淑婷二人的感情,而是担忧二人以后的处境,毕竟永平侯府的情况比较复杂,董嘉鸿虽是嫡子可不能接替永平侯的爵位,而有资格接替爵位的世子董嘉礼和董嘉鸿还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俩人感情一般。

现在永平侯府是董嘉鸿的母亲……永平侯夫人掌管,她总不会亏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儿媳,可总有一天永平侯府要交给世子妃打理,董嘉鸿假如没有立身的本事,只能仰仗永平侯府生活,那孙淑婷在世子妃面前可就要矮一头了。

在很多人眼中,董嘉鸿出身不错,依靠家族生存也很正常,不算是大缺陷。可孙姨娘了解孙淑婷,孙淑婷虽然看着并不是心高气傲的性子,可要是让她一辈子仰人鼻息的生活,孙淑婷是不会开心的。在孙姨娘眼中,董嘉鸿最大的不足,就是不知道他的前程在哪?

当孙姨娘依依把这些讲给孙淑婷听时,孙淑婷越发的体会到孙姨娘对她的关爱,只有真心的疼爱她,才为她打算的长远。

为了让孙姨娘安心,孙淑婷把选秀前孙家和董家的约定,以及选秀时永平侯夫人态度都告诉了孙姨娘。

孙姨娘拍着孙淑婷的手,感叹道:“你爹爹和你祖母都疼爱你,既然他们都觉得董三少爷好,姨娘也就放心了。”以前大老爷孙志远就对董嘉鸿赞誉有加,想来董嘉鸿还是有些本事的,不然也不会入了大老爷孙志远的眼。

永平侯夫人是孙淑婷的婆婆,她既然满意孙淑婷,那孙淑婷以后的日子就好过许多。世子妃身份再高,入府再早,也没有孙淑婷和永平侯夫人关系亲近,毕竟董嘉鸿才是永平侯夫人亲生的,亲疏总是有别。孙姨娘能看到董嘉鸿前途问题,永平侯夫人这个母亲也该早早的考虑到了。永平侯夫人可不是见识浅薄之人。作为继室能得到丈夫和婆婆的疼爱,永平侯夫人的见识和手段自是不少。

孙淑婷把头埋进孙姨娘的怀里,轻声的说道:“姨娘,你不用担心。我会过的好好的,也会扶持弟弟妹妹们。。。。。。我还要让你享我的福,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对孙淑婷才说。董嘉鸿的聪明才智无一不缺,即便不能进入官场,俩人以后的日子也不会过差了。孙淑婷从不认为只有高官显位才能男人获得成就感。世上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也能获得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是虚言。

孙姨娘笑着说道:“好,姨娘等着。”

先不说孙家众人对孙淑婷和董嘉鸿的婚事如何反应,在永平侯董家接完圣旨后,董家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大总管杜德给永平侯府颁布的赐婚旨意除了董嘉鸿和孙淑婷的婚旨外。还有和董嘉鸿同岁的庶出弟弟董嘉全的赐婚旨意。

与孙淑婷和董嘉鸿的家世相当不同,董嘉全的未婚妻家世要差一些。是从三品的云南指挥使同知之女丛碧云。

从碧云虽是嫡女,可在世子妃王晴的眼中,还不如孙淑婷这个庶出的威胁大。孙淑婷本来就和董嘉鸿、董佳颜兄妹关系匪浅,现在又成了董嘉鸿的妻子,永平侯夫人肯定会高看孙淑婷一眼,再想想永平侯府太夫人身体一年比一年差,现在有太夫人给世子妃撑腰还好,等以后太夫人去世,府里全由永平侯夫人把持,到时候世子妃的日子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自在就两说了。

当然孙淑婷现在还不知道她还没有嫁给董嘉鸿,就已经引起了世子妃嫂子的警惕。

这段时间颁布的赐婚旨意,让众人对这一届的秀女们的前途差不多都清楚了,除了有两个秀女被圣上留了牌子成了后宫妃嫔中的一员,其他的秀女被皇上陆陆续续的赐给了王公贵族、宗室姻亲或者是心腹重臣。像孙淑婷和董嘉鸿赐婚的圣旨除了在孙家和董家两家有较大的反响外,其他人家的注意力都被后面皇上更大的动作吸引去了。

在嘉乐三十五年五月初四这天,皇上下旨册立贵妃为皇后,在先皇后去世二十年之后,贵妃成了皇上册立的第二位皇后。

在朝廷文武百官的眼中,贵妃晋为皇后,不仅仅是连声两级,成了大燕朝名正言顺的女主人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二皇子和八皇子这两个贵妃的亲生儿子的身份由庶出变为了嫡出,自古以来,都讲究嫡长之分,二皇子以前仅是长子,现在又成了嫡子,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嘉乐皇帝的这一番动作,很容易的就被人认为是二皇子接替皇位的前奏。

当然五皇子可不会这么轻易的认输,只要皇上没正式的册立二皇子为太子,五皇子就不会放弃那一线希望。只要牢牢的把握手中的权利,说不定二皇子还有问鼎宝座的机会。况且只要参与了皇位争夺,再想要退出就千难万难了,毕竟已经有太多人的利益和五皇子的利益纠缠在一起,他们这些人是不能允许五皇子往后撤退的。从龙之功自古以来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事情,胜则飞黄腾达,惠及家族,输则身败名裂,一文不值。

从下了贵妃被册立为皇后的旨意后,五皇子就加紧了和自己支持者的联系,牢牢把握手中的权利,做好最坏的打算。五皇子想的明白,即便是夺位失败,只要手中有权,自保还是可以的。

无法说服亲人放弃支持五皇子的惠妃,只能紧闭宫门,对宫外的宫斗不闻不问。

朝堂上五皇子一派更是对二皇子及其追随者展开了绞杀,时常有言官弹劾一些朝臣,很是震慑了一批五皇子身边的墙头草,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向二皇子靠拢。二皇子的应对措施更是叫人迷茫,处事公正,绝不偏袒。对身边的追随者不是完全的维护,而是按照事实,就事论事,该罚的罚,该赏的赏,碰到捏造事情诬陷朝廷官员的言官,二皇子惩治起来也不客气。使得朝廷中即便看好二皇子,而又立身不正的墙头草们,不敢轻易的表态支持二皇子,就怕成了二皇子杀鸡儆猴的刀下亡魂,一时之间五皇子一派在朝堂上的风光无限。

像太老爷孙怀博这些皇上的心腹重臣,则是明智的没有参与进去,做壁上观。用太老爷孙怀博的话说,别看着五皇子风光无限,不见任何颓势,那只不过是败灭前的最后一次疯狂罢了,五皇子的这些行为,让他彻底的断绝了登上大位可能。

二皇子和五皇子各自的表现已经让嘉乐皇帝下了最后的决心。嘉乐皇帝要的是一个对祖宗江山社稷负责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只注重自己利益,只分敌我、不分好坏、对错的糊涂蛋。

进入六月,嘉乐皇帝的身体就开始变差,时常召集二皇子传授为君之道,帝王权术,同时还暗中向心腹重臣示意要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二皇子。

二皇子得到嘉乐皇帝的指点,心中很兴奋,可在没有登上皇位之前,行事越发的谨慎。二皇子也暗中调动自己的人手,防备五皇子突然发难。二皇子并不清楚嘉乐皇帝身体的真实情况,可也知道调动兵权是禁忌,不到最后他不想动用这种手段。

嘉乐三十五年七月十三,皇宫侍卫突然悄悄的来到孙府,把太老爷孙怀博宣进了皇宫。正陪着太夫人和太老爷的孙淑婷看着这副架势,也清楚有大事即将发生。

太老爷孙怀博在进宫之前,偷偷的嘱咐太夫人,紧闭府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也不要对大老爷孙志远以外的人透露任何信息。

太夫人和太老爷相互扶持了一辈子,人老成精,在这紧要关头很有魄力的承担了下来。

孙淑婷看着太夫人在太老爷走后,那紧张难安的模样,主动留了下来,帮忙照顾孙淑湘,替太夫人减轻一些负担。

大老爷孙志远在得到太夫人传来的口信后,忙赶到了太夫人的住处,商议了一会儿,大老爷孙志远就下去安排。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大老爷孙志远和太夫人就这样惴惴不安的守了一夜,在七月十四号寅时一刻,低沉的丧钟声从皇宫里传了出来,看来皇上已经驾崩,新的纪元将要开始。

听到丧钟的声音,困乏的太夫人立刻警醒过来,先是吩咐人去禀告大太太,把府里各样违制的物品更换下来,为皇帝守丧,还吩咐丫鬟赶紧把寿衣赶制出来,凡是府中有品级的老爷和夫人都要为皇帝披麻戴孝,进入皇宫哭丧。

这些事情都不用大老爷孙志远操心,他只是记挂着太老爷孙怀博的安全和二皇子是否顺利登上皇位,不过这些都要等太老爷孙怀博回来才能清楚,大老爷孙志远现在还是耐心的陪着太夫人。

第一百零三章 新帝立

两刻钟后,太老爷孙怀博身边的随身小厮孙玉荣快马加鞭的从皇宫里赶了回来,对太夫人和大老爷孙志远报信道:“太老爷让小的回来告诉太夫人和大老爷,二皇子顺利的登上皇位,让家里不用担心,太老爷暂时不能回来,让大老爷进宫的时候把寿衣带去。”

大老爷孙志远听完小厮的传话,连忙问出关心的问题,“先帝在哪儿去世的,几时去世的?”

小厮孙玉荣赶紧回道:“具体的时间,小的不清楚,小的只知道太老爷被召进养心殿就没出来过,给家里带的话,还是养心殿的大太监杜公公,让人给递出来的,小的没见到老爷的面。”从进了宫,孙玉荣就被人带到一处宫殿待着不能随意走动,殿外有重兵把守,直到丧钟敲响时,各个太监被打发到各处报信,孙玉荣才得了太老爷孙怀博让人带出的口信,随着报信的太监一起出了宫。

现在皇宫之中肯定是戒备森严,大老爷能传出一些信息就已经非常不易了,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等见到太老爷孙怀博后才清楚。

天亮以后,大老爷孙志远骑马,太夫人、大太太、三太太三人坐着马车,一起去了皇宫守丧。

大燕朝有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守丧带孝三天,文武百官及朝廷命妇需在皇宫为皇上守孝七天,七天之后还要待在各自的家中继续为皇帝守丧戴孝二十天,满二十七天,才能除去哀服。皇帝去世之后,天下百姓要禁止宴乐嫁娶三个月,文武百官要禁止宴乐嫁娶半年。皇室宗亲五服之内要按照远近亲疏为皇帝守孝,九个月、十二个月、十七个月、二十二个月、二十七个月不等,嘉乐皇帝留下的至亲的皇子皇孙们需要为皇上守孝二十七个月,皇宫之内禁止宴乐一年。

永平侯董家也是宗室近亲,在十七个月内是不能嫁娶婚宴。

当然法律是这样规定,可毕竟没有人监察。私下里违规不守的人还是不少。不过只要被告发出来,一经核实,可是要面临严惩的。其中惩处最为严重的就是在丧期内孕育的孩子,这是大不孝之罪。

二皇子继位。还不能立刻改元,不过已经定封号为康元,等过完今年。明年就是康元元年了。康元帝继位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给嘉乐皇帝加封号,第二道圣旨就是封皇后为皇太后。

七天的守孝结束之后,康元帝才开始处理朝政。等二十七日嘉乐皇帝下葬之后,朝堂上才恢复正常,文武百官开始正常的上朝奏事。此时的五皇子已经被康元帝夺取一切权利,派往皇陵为嘉乐帝守孝。

在太老爷、大老爷、三老爷、太夫人、大太太、三太太入宫守丧的这七天,孙淑婷按照太夫人的吩咐,严加约束家里所有人,除了采买。禁止任何人出府门,也严禁传递任何关于先皇去世、新帝继位的消息。

等太夫人她们从宫里回来。皇城之中紧张、哀伤的气氛渐渐祛除,孙淑婷才慢慢的从太夫人口中知道了一些皇位交替的内幕消息。

原来太老爷孙怀博被大内侍卫带入宫中的时候,嘉乐皇帝自知大限及至,把他们这些心腹重臣叫到了宫里委托身后事,当天同时被请入宫中的除了太老爷孙怀博之外,还有永平侯董惠泽、九门提督万云辉,大学士柳永全,皇室宗政董允礼,当然还有现在继承皇位的二皇子。

为了防止皇子作乱,等事情交代了一部分事情之后,嘉乐皇帝就让九门提督万云辉派人把皇子们都叫入宫中,等皇子们到来后紧闭九门,如无令牌,禁止任何人出入,还让御前侍卫总管,封锁皇宫大内,禁止任何人出入、传递消息。

这样铁通一般的封锁,让皇子们在达到皇宫之前,根本就没有接到任何信息。

等众位皇子前来,听到嘉乐皇帝亲口说出把皇位传给二皇子时,心有不甘的五皇子想再传递消息时已经传递不出去了。

等二皇子接受了众位大臣的叩拜,接过宫中和九门的兵权,五皇子再要争斗已经是回天无力了。

嘉乐皇帝去世的准确时间是子时七刻,困在宫中的诸位皇子没有能力和掌握大权的二皇子斗争,花了两刻钟整理嘉乐皇帝的仪容后,丧钟就敲响了。在守丧七天结束之前,康元帝都没有让五皇子走出养心殿一步。

在孙淑婷看来,嘉乐皇帝已经尽力的保全了两个儿子之间的情谊,没有让他俩刀剑相向。总说天家父子无亲情,嘉乐皇帝虽然为了平衡,没有直接立二皇子为太子,可也给他安排了比较稳妥的继位后路,不然康元帝也不会这么容易登上皇帝宝座,没有受到五皇子及其拥护者的阻挠。当然五皇子虽说被嘉乐皇帝困住了手脚,可也保全了生命,不然心有不甘的五皇子领兵反抗,即便不能成行,只要有这个苗头,二皇子继位后也不会留下五皇子这个心腹大患的性命。这些都是孙淑婷这人的看法,嘉乐皇帝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孙淑婷可不敢向祖父探问,毕竟这不是她一个女孩子该关注的事情。

在给嘉乐皇帝守孝二十七天之后,永平侯董惠泽找了一个时间,来孙家拜见了大老爷孙志远。

在大老爷孙志远的外书房,永平侯董惠泽直接表明了来意,就是商讨孙淑婷和董嘉鸿的婚期。

永平侯董惠泽身穿一件深青色的直缀,腰系白玉腰带,身材劲瘦、修长,面带微笑的对着大老爷孙志远说道:“亲家,这次我来就是商量我儿嘉鸿和孙大小姐的婚事。”按理说这件事应该是大太太和永平侯夫人着两个当家主母商议才对,可董嘉鸿和孙淑婷的婚事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永平侯董惠泽和大老爷孙志远拿的主意,现在他们俩人还需要把成婚的日子这种大事商议一下。

大老爷孙志远点点头,“是该商议一下,你们有什么意见呢?”孙家这边是嫁女儿,而且不需要继续为嘉乐皇帝守孝,忌讳较少,主要还是永平侯府那边的问题。

和明白人说话,就是不费力气。永平侯董惠泽解释自家的境况道:“我和先帝是堂兄弟,我们永平侯府需要为先帝守丧十七个月,在这期间是不能嫁娶的。”看着大老爷孙志远点头表示理解之后,永平侯董惠泽才接着说道:“我儿嘉鸿今年才16岁,你家大小姐今年才13岁,年龄都不大,晚两年成婚不受什么影响,你觉得呢?”

大老爷孙志远听了微微一笑,原先孙淑婷年纪就比较小,要不是董家,孙淑婷应该还要参加下一届选秀,在大燕朝,小姐们一般是过了15岁的成年礼之后才嫁人。“婷姐的确是小了些,我母亲还想多留她两年,起码过了成年礼以后,咱们算是想到一出去了。”

永平侯董惠泽对大老爷孙志远的为人敬佩,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道:“亲家,虽说你家不是皇室宗亲,只为先帝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可你家和先帝以及康元帝的关系都不一般,也就不差这几天了,满了先帝的二十七个月的孝期再举行婚事比较好。”太老爷孙怀博是先帝的心腹重臣,大老爷孙志远从小就是康元帝的侍读,关系更是不一般,以后也会成为康元帝的心腹重臣,在先帝守丧期满后再进行嫁娶会更让康元帝对孙家满意。

永平侯董惠泽这么为孙家考虑,大老爷孙志远还能不领情,毕竟女婿董嘉鸿的年龄可是比孙淑婷的年龄大了三岁,董家都能等的下来,何况是原先就有意把孙淑婷多留几年的孙家。大老爷孙志远开口答应了下来,“考虑的真是周到,就这么说定了。”

这样能够相互提携帮助的亲家,大老爷孙志远和永平侯董惠泽都满意。

婚期这样大致的说定了,具体的日子就不用两位老爷确定了,到时候自有大太太和永平侯夫人商定。

说完婚期的事,大老爷就想到了董嘉鸿的前程问题,开口问永平侯董惠泽道:“亲家,三少爷不能进入官场,不知对他的前程你有什么打算。”

说起这件事,永平侯董惠泽就觉得有些对不起孙淑婷,毕竟以孙淑婷的条件,即便是不能嫁给永平侯府这样的显贵人家,嫁个家世差不了多少,前途光明的世家子弟为嫡妻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想到董嘉鸿说服自己的理由,永平侯董惠泽微微一笑,自己的儿子总是优秀的,无法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在商场上的本领也不差。对着耐心等候答案的大老爷孙志远,永平侯董惠泽简略的说道:“嘉鸿聪慧、机灵,虽然无法进入官场,可他在商业上的本领也不差,以后的生计是不愁的。他自己还有一个大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